CN115755410A - 一种vr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55410A CN115755410A CN202211500180.0A CN202211500180A CN115755410A CN 115755410 A CN115755410 A CN 115755410A CN 202211500180 A CN202211500180 A CN 202211500180A CN 115755410 A CN115755410 A CN 1157554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module
- eye movement
- optical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9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monitoring data relating to the user, e.g. head-tracking, eye-tra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R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光学模组,眼动模组及显示模组;光学模组包括镜筒以及位于镜筒内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眼动模组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眼动模组设置有出光单元和接收单元,出光单元出射检测光线至人眼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检测光线穿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后,在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发生反射后入射至接收单元;显示模组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一侧,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保证VR设备的整体结构美观度,降低制备成本,同时提高成像质量,保证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设备(Virtuai reaiity,VR)被广大用户使用,一些游戏、观影等领域,都使用虚拟现实设备进行真实场景模拟,带来很好的体验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通常在虚拟现实设备中设置眼动追踪模组,眼动追踪是当人类的眼球移动时,可以对其进行跟踪,了解它的移动轨迹,让计算机设备了解操作者正在看向哪里。其在虚拟现实设备中的自动对焦技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现有的虚拟现实设备中眼动追踪模组通常设置在虚拟显示设备的壳体外侧,使得整体结构局部突出,使得整体结构不对称,影响眼球追踪的精度,同时增加制造成本和产品整体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R设备,保证VR设备的整体结构美观度,降低制备成本,同时提高成像质量,保证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VR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光学模组,眼动模组及显示模组;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镜筒以及位于所述镜筒内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所述眼动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眼动模组设置有出光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出光单元出射检测光线至人眼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所述检测光线穿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后,在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发生反射后入射至所述接收单元;
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一侧,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
可选的,所述VR设备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并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带动镜筒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L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L4,其中,FL2>0,FL4<0。
可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中,157.5≤R2≤318.5。
可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d,阿贝数为Vd,其中,Nd>1.6,Vd<30。
可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设置有红外光反射膜和可见光抗反射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设置有半透半反膜。
可选的,所述光学模组中还包括光学偏光转换膜,所述光学偏光转换膜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中心至像面的距离为TTL,其中,19mm≤TTL≤32mm。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1,所述光学模组的有效焦距为EFL,其中,43.5mm≤FL1≤81.2mm,0.37<EFL/FL1<0.41。
可选的,所述光学模组的视场角为FOV,其中,FOV≥90°。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VR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光学模组,眼动模组及显示模组;光学模组包括镜筒以及位于镜筒内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眼动模组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眼动模组设置有出光单元和接收单元,出光单元出射检测光线至人眼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检测光线穿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后,在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发生反射后入射至接收单元;显示模组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一侧,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改变眼动模组的设置位置,保证VR设备的整体结构美观度,降低制备成本,同时通过眼动模组采集人眼的变化,配合光学模组中各透镜的参数性能,提高成像质量,保证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动模组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垂轴色差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场曲畸变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0D时的MTF vs Field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0D时的MTF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3D时的MTF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6D时的MTF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动模组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VR设备100包括:壳体101,以及位于壳体101内部的光学模组102,眼动模组103及显示模组104;光学模组102包括镜筒105以及位于镜筒105内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06、第二透镜107、第三透镜108和第四透镜109;眼动模组103位于第一透镜106与第二透镜107之间;眼动模组103设置有出光单元110和接收单元111,出光单元110出射检测光线至人眼10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检测光线穿过第一透镜106的物侧面、像侧面后,在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发生反射后入射至接收单元111;显示模组104位于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一侧,显示模组104用于显示图像。
其中,VR设备10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用于对光学模组102,眼动模组103及显示模组104进行容纳放置和保护,壳体101可以包括固定光学模组102和显示模组104的第一壳体分部1011以及支撑固定眼动模组103的第二壳体分部1012。物面即为人眼10所在平面,像面即显示模组104所在平面,光学模组102包括镜筒105以及位于镜筒105内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06、第二透镜107、第三透镜108和第四透镜109,透镜邻近物面一侧的表面为物侧面,透镜邻近像面一侧的表面为像侧面。示例性的,第一透镜106的像侧面朝向像面一侧凸起;第二透镜107可以为平凸透镜,其物侧面为平面,其像侧面朝向像面一侧凸起;第三透镜108的像侧面朝向像面一侧凸起;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朝向像面一侧凸起,所述第四透镜109的物侧面朝向像面凸起,其中第三透镜108的像侧面和第四透镜109的物侧面可以贴合设置,减少第三透镜108和第四透镜109之间的空气间隔,降低色差,同时缩小光学模组102的整体长度,保证良好的成像效果。第一透镜106、第三透镜108和第四透镜109可以均为塑料透镜,第二透镜107可以为塑料透镜也可以为玻璃透镜,全塑料的光学模组102可以降低制备成本,减少设备的重量,玻塑混合的光学模组102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学模组102的光学性能。具体材质选择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镜筒105可以与壳体101活动连接,便于光学模组102进行移动,实现VR设备100的可调焦操作。相比于传统的眼动追踪模组设置在VR设备100的壳体101外侧,由于第一透镜106与第二透镜107沿光轴间隔设置,本发明将眼动模组103设置在第一透镜106与第二透镜107之间,将眼动模组103内置于壳体101内,保证VR设备100的整体美观度。眼动模组103设置有出光单元110和接收单元111,出光单元110可以为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出射红外检测光线至人眼10,出光单元110可以设置两个,分别对应人眼10的左右眼。接收单元111可以为红外光传感器,用于接收经人眼10反射后的检测光线,接收单元111可以只设置一个,固定在任意一个出光单元110上。示例性的,以出光单元110设置两个,接收单元111设置一个,接收单元111设置在右侧的出光单元110上。出光单元110出射检测光线至人眼10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检测光线依次穿过第一透镜106的物侧面、像侧面后,入射至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该检测光线在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发生反射后入射至接收单元111,接收单元111接收该检测光线,由于人眼10在移动,因此接收单元111接收到的检测光线的角度不懂,据此可以实现其对人眼10的追踪。显示模组104位于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一侧,显示模组104用于显示图像。在用户佩戴VR设备100时,将显示图像经光学模组102投射至人眼10,保证用户的观看效果。由于眼动模组103和光学模组102同时设置在壳体101内,由于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会将眼动模组103利用的红外检测光线进行反射,使得红外检测光线并不会经第二透镜107出射至第三透镜108,仅有可见光线能够穿透第二透镜107,因此眼动模组103对人眼10进行追踪与用户进行显示画面的观看均能正常进行,并不会进行相互干扰,保证VR设备100的正常工作,同时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眼动模组103还包括位于出光单元110背光侧的灯板、位于出光单元110出光侧的透光板以及位于灯板上的补强板,灯板用于为出光单元110供电,保证出光单元110的正常工作,灯板可以为薄板状,灯板41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由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弯折性较好、重量较轻、厚度较薄的印刷电路板,便于去匹配第一透镜106和第二透镜107之间的空间形状,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第一透镜106和第二透镜107之间的空间形状来设计,灯板11可以通过粘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壳体101上。透光板12用于对出光单元110出射的检测光线进行过滤,使得固定波段的红外光线能够穿过透光板12入射至人眼10。补强板13可以用于提高灯板11的强度,补强板13可以设置多个,以对灯板11进行保护。VR设备100匹配对应的人眼10的眼瞳范围在4-8mm,保证大多数用户能够进行VR设备100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光学模组中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用来调节光线,保证成像效果,同时保证用户的观感体验。同时将眼动模组内置于壳体之间且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保证人眼反射的检测光线准确接收的同时,保证VR设备的整体结构美观,同时降低制备成本。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VR设备100还包括调节单元112,调节单元112与壳体101活动连接并与镜筒105连接,调节单元112用于带动镜筒105移动以调节第三透镜108与第四透镜109之间的间距。
其中,调节单元112可以为调焦件,可以根据眼动模组103输出的人眼10追踪结果对光学模组102进行调节,通过影响光学模组102的对焦效果,进而影响用户在佩戴VR设备100时的观看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调节单元112安装在镜筒105的外侧壁上,调节单元112与壳体101可活动连接,同时,第四透镜109固定在镜筒105内,使得移动调节单元112,可以带动第四透镜109运动,进而影响第四透镜109与第三透镜10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第四透镜109与第三透镜108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影响光学模组102的屈光度,屈光度的可调节范围在0D~-6D,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力越强,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弱,焦距越长,具体的屈光度的选择,依据不用用户的裸眼视力清晰度需求而进行调节,通过对第三透镜108和第四透镜109之间间距进行实现,有效实现光学模组102能够满足对不同用户的裸眼视力情况的要求,提高成像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第二透镜107的焦距为FL2,第四透镜109的焦距为FL4,其中,FL2>0,FL4<0。
其中,第二透镜107具有正焦距,第四透镜109具有负焦距,通过合理使用各个透镜以及分配各透镜焦距,有利于像差的矫正,降低光学模组102的畸变,保证光学模组102具有较高的解像力,进而保证成像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中,157.5≤R2≤318.5。
其中,曲率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通过设置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157.5≤R2≤318.5,控制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的弯曲成程度,有利于实现眼动模组103的出光单元110出射的检测光线在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发生反射,进而被眼动模组103的接收单元111接收,实现对人眼10的追踪,同时,通过优化第二透镜107的形状,有利于提升光学模组102的成像质量,保证VR设备100的整体光学性能。
可选的,第四透镜109的折射率为Nd,阿贝数为Vd,其中,Nd>1.6,Vd<30。
其中,折射率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主要用来描述材料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的材料的折射率不同。阿贝数是用以表示透明介质色散能力的指数,介质色散越严重,阿贝数越小;反之,介质的色散越轻微,阿贝数越大。如此,通过搭配设置光学模组102中第四透镜109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保证其对入射至第四透镜109的光线的调节,保证相邻透镜之间入射角大小的均衡性,以降低镜头的敏感性,提高生产的可能性,同时保证光学模组102的视场角,进而保证VR设备100的光学性能。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设置有红外光反射膜和可见光抗反射膜,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设置有半透半反膜。
其中,为进一步保证眼动模组103对人眼10的追踪效果,可以在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设置有红外光反射膜和可见光抗反射膜,使得经眼动模组103的出光单元110出射的检测光线经第一透镜106后入射至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经物侧面外设置的红外光反射膜发射,进而入射至眼动模组103的接收单元111,保证检测光线能够尽可能的入射至接收单元111,完成眼动模组103对人眼10的追踪,进而保证后续对焦提供精准数据,保证VR设备100的光学性能,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同时第二透镜107的物侧面外设置可见光抗反射膜,能够保证可见光能够正常穿过第二透镜107,进而入射至第三透镜108和第四透镜109。同时在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设置有半透半反膜,能够保证经第四透镜109出射的光线能够50%穿过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50%经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发生反射,根据设计需求合理设置位于透镜上的膜层结构,进一步提升VR设备100的光学性能。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光学模组102中还包括光学偏光转换膜113,光学偏光转换膜113设置在第二透镜107和第三透镜108之间。
其中,在第二透镜107和第三透镜108之间设置有光学偏光转换膜113,使得经第二透镜107的像侧面出射的光线经光学偏光转换膜113改变光线的偏振态入射至第三透镜108的物侧面,经第四透镜109设置有半透半反膜的像侧面反射后再次被光学偏光转换膜113改变光线的偏振态后入射至第二透镜107的像侧面,经第二透镜107的像侧面出射的光线入射至第三透镜108的物侧面,然后经第四透镜109的像侧面出射,通过光线在第二透镜107、光学偏光转换膜113和第四透镜109像侧面之间的多次反射,改变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匹配光学模组102的视场角,进而保证VR设备100的光学性能。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第一透镜106的物侧面的光轴中心至像面的距离为TTL,其中,19mm≤TTL≤32mm。
可选的,第一透镜106的焦距为FL1,光学模组102的有效焦距为EFL,其中,43.5mm≤FL1≤81.2mm,0.37<EFL/FL1<0.41。
其中,第一透镜106的物侧面的光轴中心至像面的距离TTL,可以理解为光学模组102的总长,光学模组102的有效焦距EFL可以理解为光学模组102的中心到达光学模组102的焦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光学模组102的有效焦距EFL的范围在18~30mm之间,通过合理设置光学模组102的总长、以及光学模组102的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106的焦距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整个光学模组102结构紧凑,光学模组102集成度高,同时进一步提升VR设备100的光学性能,保证成像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光学模组102的视场角为FOV,其中,FOV>90°。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102为一种大视场角的光学模组102,满足大视场要求,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垂轴色差图,如图4所示,垂直方向表示视场角的归一化,0表示在光轴上,垂直方向顶点表示最大的视场半径;水平方向为以0.587μm为基准子午范围的偏移量,单位μm。图中曲线上的数字表示了该曲线表示的波长,单位μm,由图X可以看出,垂轴色差可控制在(-2μm,16μm)范围内。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场曲畸变图,如图5所示,左侧坐标系中,水平坐标表示场曲的大小,单位为mm;垂直坐标表示归一化像高,没有单位;其中T表示子午,S表示弧失;由图5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100从波长为486nm的光到656nm的光,在场曲上被有效地控制,即在成像时,中心的像质和周边的像质差距较小;右侧坐标系中,水平坐标表示畸变的大小,单位为%;垂直坐标表示归一化像高,没有单位;由图5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10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地矫正,成像畸变较小,满足低畸变的要求。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0D时的MTF vs Field图,如图6所示,在15线对/mm以及20线对/mm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其弧矢曲线和子午曲线的距离较为接近,镜头的像散较小,且各曲线较为平滑、起伏不大,成像均匀度较高,能够满足较好的像质需求。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0D时的MTF图,如图7所示,MTF曲线中的15线对/mm时传递函数基本都在0.4以上,能够满足较好的像质需求。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3D时的MTF图,如图8所示,MTF曲线中的15线对/mm时传递函数基本都在0.4以上,能够满足较好的像质需求。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在屈光度为-6D时的MTF图,如图9所示,MTF曲线中的15线对/mm时传递函数基本都在0.2以上,能够满足较好的像质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VR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光学模组,眼动模组及显示模组;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镜筒以及位于所述镜筒内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所述眼动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眼动模组设置有出光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出光单元出射检测光线至人眼后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所述检测光线穿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后,在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发生反射后入射至所述接收单元;
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一侧,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并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带动镜筒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L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L4,其中,FL2>0,FL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中,157.5≤R2≤31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d4,阿贝数为Vd4,其中,Nd4>1.6,Vd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设置有红外光反射膜和可见光抗反射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设置有半透半反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中还包括光学偏光转换膜,所述光学偏光转换膜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中心至像面的距离为TTL,其中,19mm≤TTL≤3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1,所述光学模组的有效焦距为EFL,其中,43.5mm≤FL1≤81.2mm,0.37<EFL/FL1<0.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的视场角为FOV,其中,FOV≥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00180.0A CN115755410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vr设备 |
US18/184,653 US20240176145A1 (en) | 2022-11-28 | 2023-03-15 | Vr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00180.0A CN115755410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vr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55410A true CN115755410A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3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00180.0A Pending CN115755410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vr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76145A1 (zh) |
CN (1) | CN11575541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47773A (zh) * | 2023-03-14 | 2023-05-02 | 江西联昊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装置 |
CN117233972A (zh) * | 2023-11-03 | 2023-12-15 | 广州纳立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近眼显示光学模组、头戴式显示设备及虚拟现实系统 |
CN117311004A (zh) * | 2023-11-03 | 2023-12-29 | 广州纳立多科技有限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头戴显示器及虚拟现实系统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11500180.0A patent/CN115755410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15 US US18/184,653 patent/US20240176145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47773A (zh) * | 2023-03-14 | 2023-05-02 | 江西联昊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装置 |
CN117233972A (zh) * | 2023-11-03 | 2023-12-15 | 广州纳立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近眼显示光学模组、头戴式显示设备及虚拟现实系统 |
CN117311004A (zh) * | 2023-11-03 | 2023-12-29 | 广州纳立多科技有限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头戴显示器及虚拟现实系统 |
CN117233972B (zh) * | 2023-11-03 | 2024-05-31 | 广州纳立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近眼显示光学模组、头戴式显示设备及虚拟现实系统 |
CN117311004B (zh) * | 2023-11-03 | 2024-07-05 | 广州纳立多科技有限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头戴显示器及虚拟现实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76145A1 (en) | 2024-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755410A (zh) | 一种vr设备 | |
US12111471B2 (en) | Free-form prism-lens group and near-eye display apparatus | |
US8384999B1 (en) | Optical modules | |
US11513349B2 (en) | Optical see-through (OST) near-eye display (NED) system integrating ophthalmic correction | |
US4269476A (en) | Helmet-mounted display system | |
RU2721661C2 (ru) | Оп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 светопроводящей подложкой | |
CN107111132A (zh) | 通过超精细结构保护的紧凑型头戴式显示系统 | |
US20180203205A1 (en) |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for near-eye display,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US12140759B2 (en) | Optical see through (OST) near eye display (NED) system integrating ophthalmic correction | |
KR20160144982A (ko) | 사용자의 머리에 착용될 수 있고 이미지를 생성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안경 렌즈 | |
CN116974082A (zh) | 一种屈光度可调的近眼显示光学装置 | |
CN111856749A (zh) | 显示装置及方法 | |
CN106019595A (zh) | 一种大出瞳大视场增强现实光学系统 | |
US8057033B2 (en) | Ophthalmic lens and a display including such a lens and an optical imager | |
CN208283655U (zh) | 一种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设备 | |
US12105292B2 (en) | Optical see through (OST) near eye display (NED) system integrating ophthalmic correction | |
CN115552295A (zh) | 使用波束转向元件的眼盒转向和视场扩展 | |
CN216485808U (zh) | 目镜镜头及近眼显示装置 | |
CN211905862U (zh) | 基于菲涅尔透镜和光波导原理的增强现实光学装置 | |
US7466481B2 (en) | Binocular with disparate fields of view | |
NL7908578A (nl) | Optisch stelsel. | |
CN108227204B (zh) | 一种具有夜视功能的vr眼镜 | |
CN222105990U (zh) | 一种生物信息采集模组和可穿戴设备 | |
US20250035935A1 (en) | Optical see through (ost) near eye display (ned) system integrating ophthalmic correction | |
CN217484528U (zh) | 一种军用下投式近眼注塑显示光学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