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0152A -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50152A CN115750152A CN202211461108.1A CN202211461108A CN115750152A CN 115750152 A CN115750152 A CN 115750152A CN 202211461108 A CN202211461108 A CN 202211461108A CN 115750152 A CN115750152 A CN 1157501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 intake
- exhaust gas
- control
-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9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7 water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26968 Kalanchoe pinn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6 hybrid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116 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废气再循环装置、二次空气装置、控制装置、进排气通道以及系统连接阀,系统连接阀设置于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之间;控制装置分别与废气再循环装置、二次空气装置以及系统连接阀电连接,用于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进排气通道;还用于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己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由于汽车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同时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发动机的技术发展主要以混动专用化、提升热效率和降低排放方向为主。
目前,作为混动专用发动机,汽车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技术(Exhaust GasRecirculation,EGR)是有效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措施之一,同时基本以汽油颗粒过滤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GPF)、电加热、二次空气为主要手段降低冷启动排放。
但是,采用EGR技术,随着缸内废气增多,新鲜空气的减少,形成的可燃混合气减少,且因为可燃混合气的减少燃烧速度降低,燃烧反应速度减弱,燃油消耗大且废气排放高。采用以GPF、电加热、二次空气为主要手段降低冷启动排放的方案成本高、结构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通过设置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废气再循环装置、二次空气装置、控制装置、进排气通道以及系统连接阀,所述系统连接阀设置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与所述二次空气装置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所述二次空气装置以及所述系统连接阀电连接,用于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所述进排气通道;还用于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所述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
可选的,所述系统连接阀包括系统切换三通阀;
所述系统切换三通阀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二次空气装置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排气管路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排气通道连接;
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
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导通。
可选的,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三元催化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和废气再循环阀;
所述三元催化器、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和所述废气再循环阀依次设置在第一气体管路上;
所述进排气通道与所述三元催化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废气再循环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阀的第二端为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出气端。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增压器;
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排气通道连接,用于将所述进排气通道中的废气增压后输出至所述三元催化器。
可选的,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包括:二次空气泵和二次空气阀;所述二次空气泵和二次空气阀依次设置在第二气体管路上;
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空气滤清器;
所述二次空气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二次空气阀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次空气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次空气泵的第二端为所述二次空气装置的出气端。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氧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氧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氧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调整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和所述二次空气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进排气通道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所述进排气通道;
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所述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
可选的,所述系统连接阀包括系统切换三通阀,所述系统切换三通阀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
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包括:
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
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包括:
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导通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废气再循环装置、二次空气装置、控制装置、进排气通道以及系统连接阀,通过将系统连接阀设置于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之间,并且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向进排气通道中泵入空气来增加含氧量,进而与废气中的HC和CO反应;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装置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能够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此外,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中废气再循环装置的气体走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中二次空气装置的气体走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二次空气装置200、控制装置300、进排气通道1以及系统连接阀5,系统连接阀5设置于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与二次空气装置200之间;控制装置300分别与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二次空气装置200以及系统连接阀5电连接,用于在发动机700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进排气通道1;还用于在发动机700冷启动结束后,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1内的废气和空气。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控制装置300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Unit,ECU),控制装置300分别与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二次空气装置200以及系统连接阀5电连接。系统连接阀5可以是具有三个及以上连接端的阀门,此外,系统连接阀5可以具有第一连通状态与第二连通状态。进一步的,控制装置300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即可以实现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控制装置300还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即可以实现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动机700冷启动尤其低温冷启动状态下,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为保护增压器而不工作,而需要二次空气装置200工作来降低排放,在冷启动之后二次空气装置200停止工作,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会根据不同的工况设置需求而进行工作。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当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装置300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以将外界空气送入进排气通道1,也就是说,空气可以通过二次空气装置200进入进排气通道1以增加氧气含量,进而与废气中的HC和CO反应。在发动机700冷启动结束后,控制装置300通过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1内的废气和空气,也就是说,进排气通道1内的废气通过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与空气进行混合,即废气中的HC和CO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通过将系统连接阀设置于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之间,并且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空气送入进排气通道来增加氧气含量,进而减少排放;此外,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能够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此外,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可选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中废气再循环装置的气体走向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系统连接阀5包括系统切换三通阀51;系统切换三通阀51包括第一连接端A、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第一连接端A与二次空气装置200的出气端连接,第二连接端B与废气再循环装置100的出气端连接,第三连接端C与排气管路10连接,排气管路10与进排气通道连接;在发动机700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导通;在发动机700冷启动结束后,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导通。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当发动机700处于冷启动阶段时,控制装置300可以控制系统切换三通阀51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即空气通过二次空气装置200后,由二次空气装置200的出气端经过系统切换三通阀51的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进入到进排气通道1,进一步的,在发动机700冷启动结束后,排气通道1中的废气由废气再循环装置100的出气端经过系统切换三通阀51的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进入到进排气通道1,在此过程中,废气可以与空气混合,进而使废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减少废气排放。通过设置系统切换三通阀51,可以实现控制装置300对系统切换三通阀51的第一连接端A、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导通状态的控制,进而实现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与二次空气装置200的切换启动。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包括:三元催化器8、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和废气再循环阀6;三元催化器8、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和废气再循环阀6依次设置在第一气体管路11上;进排气通道1与三元催化器8的第一端连接,三元催化器8的第二端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进气端连接,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出气端与废气再循环阀6的第一端连接,废气再循环阀6的第二端为废气再循环装置100的出气端。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与图2,当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启动时,进排气通道1中的废气通过第一气体管路11上的三元催化器8进入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进气端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废气由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出气端经过第一气体管路11上的废气再循环阀6的第一端,并由废气再循环阀6的第二端进入系统切换三通阀51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后,再由排气管路10进入到进排气通道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进排气通道1中废气温度较高,经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可以对废气进行冷却,使冷却后的废气进入到进排气通道1,能够降低排气通道1的温度,抑制爆震,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减低燃油消耗。
可以理解的是,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冷却回路为发动机700小循环取回水,可根据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使用工况由控制装置300控制发动机700电动水泵转速而实现水流量控制,进而实现废气再循环装置100的冷却需求。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增压器9;增压器9与进排气通道1连接,用于将进排气通道1中的废气增压后输出至三元催化器8。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当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启动时候,控制装置300可以根据发动机700的转速、负荷、环境温度和水温等条件在满足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工作条件下控制废气再循环阀6开启,系统切换三通阀51的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导通,此时进排气器通道1中的废气经过增压器9增压后输出至三元催化器8,三元催化器8中的净化剂可以增强废气中的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再经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冷却,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废气再经过开启的废气再循环阀6和系统切换三通阀51流入增压器9,进入增压器9压缩后参与发动机进气燃烧,抑制爆震,提升发动机经济性。
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中二次空气装置的气体走向示意图。如图3所示,二次空气装置200包括:二次空气泵4和二次空气阀3;二次空气泵4和二次空气阀3依次设置在第二气体管路12上;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空气滤清器2;二次空气阀3的第一端与空气滤清器2连接,二次空气阀3的第二端与二次空气泵4的第一端连接,二次空气泵4的第二端为二次空气装置200的出气端。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3,控制装置300可以根据发动机700的转速、负荷、水温、进气压力、排气压力和含氧量等条件在满足二次空气装置200工作条件下控制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具体的,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时,二次空气阀3与二次空气泵4处于开启状态,外界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2后,一部分空气会经二次空气阀3、二次空气泵4、系统切换三通阀5的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废气再循环阀6、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后进入进排气通道1中,参与排气通道1中HC和CO的反应,提升温度,三元催化器8起燃快,可以降低有害物的排放。
需要说明的是,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使用工况是在台架析水试验确定,在暖机工况下为了防止废气再循环装置100析水量过多造成增压器损坏或节气门结冰等问题废气再循环装置100不使用,而此时排放物较多。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发动机700处于冷启动阶段时,启动二次空气装置200,向进排气通道1中泵入空气来增加含氧量,进而与排放中的HC和CO反应,同时快速升温,达到三元催化器8的起燃温度,降低排放。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发动机700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氧传感器400、水温传感器500和进气温度传感器600;控制装置300分别与氧传感器400、水温传感器500和进气温度传感器600电连接,用于根据氧传感器400、水温传感器500和进气温度传感器600的感测信号调整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和二次空气装置200的工作状态。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氧传感器400可以设置在进排气通道1上,氧传感器400与控制装置300电连接。具体的,控制装置300可以根据发动机700进排气循环系统所需最佳氧气浓度值和氧传感器400反馈的实际氧气浓度值计算出氧气需求量,控制二次空气装置200中二次空气阀3执行相应开度,进而通过进排气通道1向发动机700输入相应的空气。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水温传感器500和进气温度传感器600可以设置在第一气体管路11上,进气温度传感器600可以检测进排气通道1的环境温度,水温传感器500可以检测发动机700水温而确定是否启动废气再循环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300可以根据发动机700工况来控制废气再循环阀6的开启、关闭以及执行相应开度。示例性的,当发动机700处于冷启动状态时,发动机水温低,废气再循环阀6处于关闭状态。当发动机700冷启动结束后,发动机处于负荷运转,废气再循环阀6处于开启状态,并且控制装置300可以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600和水温传感器500的感测信号来控制废气再循环阀6执行相应开度,进而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发动机700;发动机700与进排气通道1连接。
具体的,控制装置300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2后,一部分空气会经二次空气阀3、二次空气泵4、系统切换三通阀5的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废气再循环阀6、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后由进排气通道1进入发动机7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通过将系统连接阀设置于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之间,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向进排气通道中泵入空气来增加含氧量,进而与废气中的HC和CO反应;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能够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此外,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可以包括:
S101、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所排气通道。
示例性的,第一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装置输出用于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的信号,即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
具体的,参考图3,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也就是在暖机工况下为了防止废气再循环装置析水量过多造成增压器损坏或节气门结冰等问题废气再循环装置不使用,而此时排放物较多。通过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时,启动二次空气装置200,向进排气通道1中泵入空气来增加含氧量,参与排气通道1中HC和CO的反应,提升温度,三元催化器8起燃快,可以降低有害物的排放。
S102、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
示例性的,第二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装置输出用于控制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的信号,即控制再循环装置启动。
具体的,参考图2,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连接阀5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100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1内的废气和空气,也就是说,废气再循环装置100通过取进排气通道1内的废气,进而与空气进行混合,即废气中的HC和CO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通过将系统连接阀设置于废气再循环装置与二次空气装置之间,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向进排气通道中泵入空气来增加含氧量,进而与排放中的HC和CO反应;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能够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此外,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参考图2,系统连接阀5包括系统切换三通阀51,系统切换三通阀51包括第一连接端A、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可以包括:
S201、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通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所排气通道。
具体的,参考图3,第一连通状态是系统切换三通阀51的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导通。
进一步的,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二次空气装置200启动,二次空气阀3与二次空气泵4处于开启状态,外界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2后,一部分空气会经二次空气阀3、二次空气泵4、系统切换三通阀5的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废气再循环阀6、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后进入进排气通道1中,参与排气通道1中HC和CO的反应,提升温度,三元催化器8起燃快,可以降低有害物的排放。
S202、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导通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
具体的,参考图2,第二连通状态是系统切换三通阀51的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导通。
进一步的,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废气再循环装置100进排气通道1中的废气通过第一气体管路11上的三元催化器8进入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进气端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废气由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的出气端经过第一气体管路11上的废气再循环阀6的第一端,并由废气再循环阀6的第二端进入系统切换三通阀51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后,再由排气管路10进入到进排气通道1,以混合进排气通道1内的废气和空气,能够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进排气通道1中废气温度较高,经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可以对废气进行冷却,使冷却后的废气进入到进排气通道1,能够降低排气通道1的温度,抑制爆震,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减低燃油消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切换三通阀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通并控制二次空气装置启动,能够进入进排气通道中,参与排气通道中HC和CO的反应;此外,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切换三通阀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导通并控制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能够使废气与空气完全反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并且该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也具备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再循环装置、二次空气装置、控制装置、进排气通道以及系统连接阀,所述系统连接阀设置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与所述二次空气装置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所述二次空气装置以及所述系统连接阀电连接,用于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所述进排气通道;还用于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所述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连接阀包括系统切换三通阀;
所述系统切换三通阀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二次空气装置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排气管路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排气通道连接;
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阶段,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
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三元催化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和废气再循环阀;
所述三元催化器、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和所述废气再循环阀依次设置在第一气体管路上;
所述进排气通道与所述三元催化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废气再循环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阀的第二端为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出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增压器;
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排气通道连接,用于将所述进排气通道中的废气增压后输出至所述三元催化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包括:二次空气泵和二次空气阀;所述二次空气泵和二次空气阀依次设置在第二气体管路上;
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空气滤清器;
所述二次空气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二次空气阀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次空气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次空气泵的第二端为所述二次空气装置的出气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氧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氧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氧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调整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和所述二次空气装置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进排气通道连接。
8.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以将二次空气送入所述进排气通道;
在发动机冷启动结束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以混合所述进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和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连接阀包括系统切换三通阀,所述系统切换三通阀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
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包括:
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并控制所述二次空气装置启动;
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系统连接阀处于第二连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包括:
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导通并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装置启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61108.1A CN115750152A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61108.1A CN115750152A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50152A true CN115750152A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3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61108.1A Pending CN115750152A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50152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9947A (ja) * | 1993-10-13 | 1995-04-25 | Hitachi Ltd | 内燃機関および二次空気供給装置の診断装置 |
WO2001011208A1 (de) * | 1999-08-10 | 2001-02-15 | Filterwerk Mann+Hummel Gmbh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ekundärlufteinblassystem |
CN105275651A (zh) * | 2014-06-23 | 2016-01-2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用于二次空气喷射与排气背压阀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
CN108691696A (zh) * | 2017-04-04 | 2018-10-2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气体导引装置 |
-
2022
- 2022-11-16 CN CN202211461108.1A patent/CN11575015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9947A (ja) * | 1993-10-13 | 1995-04-25 | Hitachi Ltd | 内燃機関および二次空気供給装置の診断装置 |
WO2001011208A1 (de) * | 1999-08-10 | 2001-02-15 | Filterwerk Mann+Hummel Gmbh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ekundärlufteinblassystem |
CN105275651A (zh) * | 2014-06-23 | 2016-01-2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用于二次空气喷射与排气背压阀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
CN108691696A (zh) * | 2017-04-04 | 2018-10-2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气体导引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95006B2 (en)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with control of EGR gas temperature | |
US9243579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uto-igni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EP2646663B1 (en) | Lean burn active ignition engine with after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US1100219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xhaust-gas aftertreatmen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2239324A (zh) |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 |
KR102750533B1 (ko) | 엔진 시스템 | |
JP2013517415A (ja) | 排気システムを有する圧縮点火エンジン | |
US8495876B2 (en) | Two-stage supercharging system with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
US8511068B2 (en) | Temperature raising system for an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catalyst | |
JP5155718B2 (ja) | 排気浄化装置 | |
EP2072774A1 (en) |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comprising a three way catalyst device | |
CN211598859U (zh) | 一种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及发动机 | |
GB2486022A (en) | Particle reactor with an air inlet manifold | |
WO2011101898A1 (ja) |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 |
US11698010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system | |
WO2010123411A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circulation of exhaust gases of a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5750152A (zh) |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循环系统、方法及车辆 | |
US20220341379A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operable in at least two operating modes | |
CN211573645U (zh) |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热管理的装置及系统 | |
JP2019082121A (ja) | 排気昇温モード用egr装置 | |
JP2014101812A (ja) | エンジンの排気環流装置 | |
US12055106B2 (en) | Work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methane and hydrogen fuel blend | |
CN103696863A (zh) | 提升天然气汽车发动机排放水平 | |
CN114673580B (zh) | 一种发动机废气流量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KR100962862B1 (ko) | 배기가스 유로 조절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