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727455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7455A
CN115727455A CN202211041347.1A CN202211041347A CN115727455A CN 115727455 A CN115727455 A CN 115727455A CN 202211041347 A CN202211041347 A CN 202211041347A CN 115727455 A CN115727455 A CN 115727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witch
case
filter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13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理建荣
金材勋
金甫炫
具命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722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3357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727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7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UV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送风机包括:风扇,产生空气的流动;过滤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外壳,覆盖所述过滤器的侧面,形成有吸入孔;壳体,以所述过滤器为基准与所述风扇相向,所述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过滤器的一面结合,支撑所述过滤器;光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向所述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光源的运转,若所述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或所述过滤器从所述支撑件分离,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机。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对风扇进行杀菌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送风机可以通过产生空气的流动来使空气在室内空间循环或形成朝向用户的气流。另外,设置于送风机的过滤器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但是,现有的设置于送风机的风扇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将积累细菌或微生物等,因此存在基于过滤器的空气净化性能下降的问题。另外,现有的送风机存在需要用户直接去除积累在风扇的细菌等的不便。
近年来,对能够长时间保持送风机的空气净化性能的结构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前述的问题和其他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产生空气流动的风扇进行杀菌的送风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紫外线向外部流出的结构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能够容易将外壳或过滤器安装或分离于送风机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过滤器的组装或分离过程中光源受损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对风扇,而且能够对过滤器进行杀菌或对过滤器赋予光分解效果的送风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引导为了对风扇和/或过滤器进行杀菌而设置的光源中发出的光的结构的多样的例。
为了实现上述或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包括:风扇,产生空气的流动;过滤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外壳,覆盖所述过滤器的侧面,形成有吸入孔;壳体,以所述过滤器为基准与所述风扇相向,所述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过滤器的一面结合,支撑所述过滤器;光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向所述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光源的运转;若所述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或所述过滤器从所述支撑件分离,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下面,对本发明的送风机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对产生空气的流动的风扇进行杀菌的送风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向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紫外线向外部流出的结构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用户能够容易将外壳或过滤器安装或分离于送风机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过滤器的组装或分离过程中防止光源受损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不仅对风扇,而且还能够对过滤器进行杀菌或对过滤器赋予光分解效果的送风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引导为了对风扇和/或过滤器进行杀菌而设置的光源中发出的光的结构的多样的例。
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明确本发明的追加的可应用范围。但是,由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会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内的多样的变更和修改,因此如具体实施方式和优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应当仅被理解为是作为例示而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X-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第一上主体和第二上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第一上主体分离第一外面板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5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第一上主体和第二上主体的一部分切开并示出他们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1的Z-Z'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和8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第一状态下形成的扩散气流的图,图7是送风机的俯视图,图8是用虚线箭头表现出所述扩散气流的送风机的立体图。
图9和10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第二状态下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图,图9是送风机的俯视图,图10是用虚线箭头表现出所述上升气流的送风机的立体图。
图11和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壳体、柱、下面板以及结合部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机的过滤器和外壳的组装和分离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15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对于壳体的支撑件的结合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顶部开关以及垂直凸出部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凸出部使顶部开关接通(on)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的下凸出部、上凸出部以及卡合部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对于下结合部的下凸出部的结合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对于上结合部的上凸出部的结合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凸出部使第一开关接通(on)的结构的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凸出部使第二开关接通(on)的结构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向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的结构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向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的结构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光源向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对与图号无关地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去对其重复的说明。
在对本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判断为对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导致混淆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的技术思想,则将省去对其详细的说明。并且,所附的附图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不应由所附的附图来限定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思想,而是应当涵盖了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
“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多样的结构要素,但是所述结构要素并不由所述术语所限定。所述术语仅是用于将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区分的目的来使用。
附图中示出的上U、下D、左Le、右Ri、前F、以及后R的方向标记仅是为了说明上的便利,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会被这些方向标记限制。
参照图1,送风机1(blower)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送风机1可以被称作空调机(air conditioner)或空气净化器(air cleaner)。送风机1可以设置有底座2、下主体3以及上主体10、20。
底座2可以形成送风机1的底面,并且可以放置于室内空间的地面等。底座2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圆盘(circular plate)形状。
下主体3可以配置于底座2的上侧。下主体3可以形成送风机1的侧面下部。下主体3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筒形状。例如,下主体3的直径可以从下主体3的下部越向上部越小。作为另一例,下主体3的直径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保持恒定。吸入孔3a可以贯穿下主体3的侧面而形成。例如,复数个吸入孔3a可以沿下主体3的圆周方向而均匀地配置。由此,空气可以通过复数个吸入孔3a从送风机1的外部向内部流入。
上主体10、20可以配置于下主体3的上侧。上主体10、20可以提供与下主体3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流路。
参照附图,例如,上主体10、20可以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
作为另一例,上主体10、20可以由单个上主体构成。在此情况下,上主体10、20可以从下主体3的上侧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或者可以形成为圆(椭圆)或跑道(track)模样的环或开环(open ring)的形状。相对于下主体3的单个上主体10、20的位置可以考虑上主体10、20的形状、作为形成于上主体10、20的空气吐出孔而在上主体10、20的表面形成的狭缝的位置、形状以及数量等来确定。
以下,为了简略的说明,以上主体10、20具有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的情况为基准进行说明。并且,对其的说明不仅适用于上主体10、20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而且也可以同样地适用于一个上主体10、20由单个上主体构成的情况。
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可以配置于下主体3的上侧。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可以形成送风机1的侧面上部。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并且沿左右方向彼此隔开。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一上主体10称作第一塔或第一管嘴塔,将第二上主体20称作第二塔或第二管嘴塔。
间隙S可以形成在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之间,并且可以提供空气的流路。间隙S可以沿前后方向开口。另一方面,可以将间隙S称作吹风间隙(blowing space)、风谷(valley)或风道(channel)。
第一上主体10可以从第二上主体20向左侧隔开。第一上主体10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第一上主体10可以包括形成第一上主体10的表面的第一面板12。第一面板12可以包括:第一内面板121,朝向间隙S;以及第一外面板122,与第一内面板121相向。
第一内面板121可以从第一上主体10向朝间隙S的方向即右侧凸出。例如,第一内面板121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第一外面板122可以从第一上主体10向朝与朝向间隙S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左侧凸出。例如,第一外面板122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向朝间隙S的方向即右侧倾斜预定角度(锐角)而延伸。
此时,第一外面板122的曲率可以大于第一内面板121的曲率。并且,第一外面板122可以与第一内面板121相遇而形成边缘(edge)。所述边缘可以由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前端10F和第一后端10R构成。例如,第一前端10F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向后方倾斜预定角度(锐角)而延伸。例如,第一后端10R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向前方倾斜预定角度(锐角)而延伸。
第二上主体20可以从第一上主体10向右侧隔开。第二上主体20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第二上主体20可以包括形成第二上主体20的表面的第二面板22。第二面板22可以包括:第二内面板221,朝向间隙S;以及第二外面板222,与第二内面板221相向。
第二内面板221可以从第二上主体20向朝间隙S的方向即左侧凸出。例如,第二内面板221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第二外面板222可以从第二上主体20向朝间隙S的方向即右侧凸出。例如,第二外面板222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向朝间隙S的方向即左侧倾斜预定角度(锐角)而延伸。
此时,第二外面板222的曲率可以大于第二内面板221的曲率。并且,第二外面板222可以与第一内面板221相遇而形成边缘(edge)。所述边缘可以由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前端20F和第二后端20R构成。例如,第二前端20F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向后方倾斜预定角度(锐角)而延伸。例如,第二后端20R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向前方倾斜预定角度(锐角)而延伸。
另一方面,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可以彼此隔着间隙S而左右对称。并且,第一外面板122的表面和第二外面板222的表面可以位于沿着下主体3的表面延伸的假想的曲面上。换言之,第一外面板122的表面和第二外面板222的表面可以与下主体3的表面平滑地连接。另外,第一上主体10的顶面121u和第二上主体20的顶面221u可以构成为水平面。在此情况下,送风机1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圆锥台(truncated cone)形状。由此,可以降低送风机1因外部冲击而翻倒的可能性。
沟槽31(groove)可以位于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之间,并且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沟槽31可以是向下方凹入的曲面。沟槽31可以包括:第一边31a,与第一内面板121的下边连接;以及第二边31b,与第二内面板221的下边连接。沟槽31可以与第一内面板121和第二内面板221一起界定间隙S的边界。另一方面,可以将沟槽31称作连接槽或连接面。
参照图2,下主体3可以提供安装后述的过滤器4、控制部5、风扇6以及空气引导件7的内部空间。
过滤器4可以可分离地设置于下主体3的内部空间。过滤器4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筒形状。即,过滤器4可以包括沿上下方向贯穿过滤器4而形成的孔4P。过滤器4可以包括:环形状的下端框架4a,形成过滤器4的下端;以及环形状的上端框架4b,形成过滤器4的上端(参照图13)。室内空气(indoor air)可以通过风扇6的运转而经由吸入孔3a(参照图8)流入到下主体3的内部。之后,流入到下主体3的内部的室内空气可以在从过滤器4的外周面向内周面流动的过程中被净化,并经由孔4P向过滤器4的上侧流动。
控制部5可以设置于下主体3的内部空间。控制部5可以与送风机1的各个结构元件电连接,并且可以控制送风机1的运转。
风扇6可以设置于下主体3的内部空间,并且配置于过滤器4的上侧。风扇6可以产生向送风机1的内部流入之后向送风机1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风扇6可以包括:风扇壳体6a、风扇马达6b、毂6c、护罩6d以及静叶片(blade)6e。另一方面,可以将风扇6称作风扇组件或风扇模块。
风扇壳体6a可以形成风扇6的外观。风扇壳体6a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筒形状。喇叭口6f(bell mouth)可以位于风扇壳体6a的下端。吸入口(未标记)可以形成于喇叭口6f的内侧,并且向后述的护罩6d提供空气。
风扇马达6b可以提供旋转力。风扇马达6b可以是离心式风扇马达或斜流式风扇马达。风扇马达6b可以被后述的马达盖7b支撑。此时,风扇马达6b的旋转轴可以从风扇马达6b向风扇马达6b的下侧延伸,并且可以贯穿马达盖7b的底面。毂6c可以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并且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护罩6d可以从毂6c向毂6c的外侧隔开。复数个静叶片6e可以配置在毂6c和护罩6d之间。
由此,当风扇马达6b驱动时,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吸入口沿风扇马达6b的轴向流入,并可以向风扇马达6b的径向和其上侧吐出。
空气引导件7可以配置于风扇6的上侧即风扇6的下游,并且可以提供使从风扇6吐出的空气流动的流路7P。例如,流路7P可以是环形的流路。空气引导件7可以包括引导件主体7a、马达盖7b以及动叶片7c(vane)。另一方面,可以将空气引导件7称作扩散管。
引导件主体7a可以形成空气引导件7的外观。马达盖7b可以配置于空气引导件7的中央部。例如,引导件主体7a可以形成为筒形状。马达盖7b可以形成为碗(bowl)形状。在此情况下,前述的环形流路7P可以形成在引导件主体7a和马达盖7b之间。复数个动叶片7c可以配置于环形的流路7P,并且沿引导件主体7a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复数个动叶片7c中的各个可以从马达盖7b的外表面向引导件主体7a的内周面延伸。由此,复数个动叶片7c可以将从风扇6向流路7P提供的空气引向空气引导件7的上侧。
分配单元8可以配置在空气引导件7和上主体10、20之间。分配单元8可以提供使通过了空气引导件7的空气流动的流路8P。通过了空气引导件7的空气可以通过分配单元8而分配到第一上主体10和第二上主体20。另一方面,可以将分配单元8称作分离器(splitter)、中间主体、内主体、塔底座或管嘴塔底座。
第一上主体10可以提供使通过了空气引导件7和分配单元8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动的第一流路10P。第一流路10P可以形成于第一上主体10的内部空间。第二上主体20可以提供使通过了空气引导件7和分配单元8的空气中的剩余的空气流动的第二流路20P。第二流路20P可以形成于第二上主体20的内部空间。即,第一流路10P和第二流路20P可以与分配单元8的流路8P和空气引导件7的流路7P连通。
参照图1和图3,除了前述的第一内面板121和第一外面板122之外,第一上主体10还可以具有第一壁11(a first wall)。第一壁11可以位于第一内面板121和第一外面板122之间。即,第一面板12可以包围第一壁11。第一壁11可以包括面向第一内面板121的内侧的第一内壁111以及面向第一外面板122的内侧的第一外壁112。
第一内壁111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第一内面板121的内侧。第一外壁112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第一外面板122的内侧。第一内壁111和第一外壁112可以彼此结合,并且可以形成第一流路10P。并且,第一内面板121可以结合或固定于具有沟槽31的沟槽主体30。
由此,第一面板12可以形成第一上主体10的表面,第一壁11可以提供使空气流动的第一流路10P。
除了前述的第二内面板221和第二外面板222之外,第二上主体20还可以具有第二壁21(a second wall)。第二壁21可以位于第二内面板221和第二外面板222之间。即,第二面板22可以包围第二壁21。第二壁21可以包括面向第二内面板221的内侧的第二内壁211以及面向第二外面板222的内侧的第二外壁212。
第二内壁211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第二内面板221的内侧。第二外壁212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第二外面板222的内侧。第二内壁211和第二外壁212可以彼此结合,并且可以形成第二流路20P。此外,第二内面板221可以结合或固定于设置有沟槽31的沟槽主体30。
由此,第二面板22可以形成第二上主体20的表面,第二壁21可以提供使空气流动的第二流路20P。
参照图4,第一动叶片16(a first vane)可以设置于第一流路10P。第一动叶片16可以与第一壁11的内侧结合。例如,第一动叶片16可以位于第一内壁111和第一外壁112(参照图3)之间,第一动叶片16的右侧末端可以结合或固定于第一内壁111的内表面。
第一动叶片16可以与后述的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狭缝10SL邻近。第一动叶片16可以呈向上凸出的形状。第一动叶片16的后端可以位于第一动叶片16的前端的上侧。例如,第一动叶片16可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的复数个第一动叶片16a、16b、16c。
另一方面,第二动叶片26(second vane)可以设置于第二流路20P,并且可以同样地适用前述的关于第一动叶片16的说明(参照图5)。
由此,第一动叶片16可以将在第一流路10P上升的空气顺畅地引向后方。第二动叶片26可以将在第二流路20P上升的空气顺畅地引向后方。
参照图5,第一连接构件13可以位于第一流路10P,并且可以与第一动叶片16的后端连接。
第一连接构件13可以从第一内壁111朝后方向左侧倾斜地延伸。并且,第一连接构件13可以与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后端10R邻近,并从第一外壁112隔开。在此情况下,第一开口LO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连接构件13和第一外壁112之间,并且可以朝前方向右侧倾斜地形成。在此,第一开口LO可以与第一流路10P连通。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一开口LO称作第一吐出口或第一口。
由此,在第一流路10P流动的空气可以被第一动叶片16引向后方,并且可以向第一开口LO的入口流入。
第一狭缝10SL可以与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后端10R邻近,并且可以贯穿第一内面板121而形成。第一狭缝10SL可以沿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后端10R较长地形成。第一狭缝10SL可以是第一开口LO的出口。由此,第一狭缝10SL可以将在第一流路10P流动的空气向间隙S吐出。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一狭缝10SL称作第一吐出孔。
第二连接构件23可以位于第二流路20P,并且可以与第二动叶片26的后端连接。
第二连接构件23可以从第二内壁211朝后方向右侧倾斜地延伸。并且,第二连接构件23可以与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后端20R邻近,并从第二外壁212隔开。在此情况下,第二开口RO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二连接构件23和第二外壁212之间,并且可以朝前方向左侧倾斜地形成。在此,第二开口RO可以与第二流路20P连通。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二开口RO称作第二吐出口或第二口。
由此,在第二流路20P流动的空气可被第二动叶片26引向后方,并且可以向第二开口RO的入口流入。
第二狭缝20SL可以与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后端20R邻近,并且可以贯穿第二内面板221而形成。第二狭缝20SL可以沿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后端20R较长地形成。第二狭缝20SL可以是第二开口RO的出口。由此,第二狭缝20SL可以将在第二流路20P流动的空气向间隙S吐出。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二狭缝20SL称作第二吐出孔。
例如,第一连接构件13和第二连接构件23可以左右对称,第一狭缝10SL和第二狭缝20SL可以彼此面对。在此情况下,第一开口LO可以朝第二狭缝20SL的前方倾斜或弯曲。第二开口RO可以朝第一狭缝10SL的前方倾斜或弯曲。另一方面,第一狭缝10SL和第二狭缝20SL不会被从送风机1(参照图1)的前方向后方观察的用户看到。
第一插槽10H(参照图1)可以与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前端10F邻近,并且可以贯穿第一内面板121而形成。第一插槽10H可以沿第一前端10F较长地形成。第一风门19可以设置于第一空间19S,并且可以沿第一插槽10H较长地延伸。第一风门19可以具有弧形状的横截面。第一移动组件(未图示)可以设置于第一空间19S,并且可以使第一风门19沿第一风门19的圆周方向移动。由此,第一风门19可以封闭第一插槽10H,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插槽10H。
第二插槽20H(参照图1)可以与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前端20F邻近,并且可以贯穿第二内面板221而形成。第二插槽20H可以沿第二前端20F较长地形成。第二风门29可以设置于第二空间29S,并且可以沿第二插槽20H较长地延伸。第二风门29可以具有弧形状的横截面。第二移动组件(未图示)可以设置于第二空间29S,并且可以使第二风门29沿第二风门29的圆周方向移动。由此,第二风门29可以封闭第二插槽20H,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插槽20H。
例如,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或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以设置有能够将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给第一风门(damper)19或第二风门29的齿条-小齿轮结合结构、带-轮结合结构或联接件(link)结合结构等。作为另一例,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或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以设置有能够将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风门19或第二风门29的连接结构等。
参照图5和图6,第二狭缝20SL可以将在第二流路20P流动的空气向间隙S吐出。第二狭缝20SL可以与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后端20R邻近,并且贯穿第二内面板221而形成。第二狭缝20SL可以沿第二后端20R较长地延伸。此时,第二狭缝20SL可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线V向前方倾斜预定角度(锐角)。
例如,第二狭缝20SL可以与第二后端20R平行。作为另一例,第二狭缝20SL可以不与第二后端20R平行。在此情况下,第二狭缝20SL可以相对于竖直线V以第一角度(theta 1,例如,4度)倾斜,第二后端20R可以相对于竖直线V以小于第一角度(theta 1)的第二角度(theta 2,例如,3度)倾斜。
另一方面,第一狭缝10SL和第二狭缝20SL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对称。
参照图7,第一内面板121和第二内面板221可以彼此面对,并且可以形成间隙S的左右边界。第一内面板121和第二内面板221之间的间隔可以从后方越向前方先是变小之后再变大。所述间隔可以是间隙S的宽度。
第一间隔B1可以被定义为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前端10F和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前端20F之间的间隔。第二间隔B2可以被定义为第一上主体10的第一后端10R和第二上主体20的第二后端20R之间的间隔。第二间隔B2可以与第一间隔B1相同或不同。基准间隔B0可以在第一内面板121和第二内面板221之间的间隔中最小。
参照图7和图8,在送风机1的第一状态下,第一风门19的末端可以插入到第一插槽10H或被隐藏,第二风门29的末端可以插入到第二插槽20H或被隐藏。在此情况下,第一风门19的末端可以与第一内面板121的表面形成连续的面,第二风门29的末端可以与第二内面板221的表面形成连续的面。
空气可以与风扇6(参照图2)的运转对应地从第一狭缝10SL和第二狭缝20SL向间隙S吐出。并且,吐出到间隙S的空气可以沿第一内面板121的表面和第二内面板221的表面向前方流动。
这样的空气的流动可以形成使上主体10、20周边的空气向间隙S流入(entrainment)或沿第一外面板122的表面和第二外面板222的表面向前方移动的气流。
由此,送风机1可以向用户等提供充足风量的气流。
参照图9和图10,在送风机1的第二状态下,第一风门19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插槽10H并位于间隙S,第二风门29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二插槽20H并位于间隙S。在此情况下,第一风门19的末端和第二风门29的末端可以彼此抵接或邻近。
空气可以与风扇6(参照图2)的运转对应地从第一狭缝10SL和第二狭缝20SL向间隙S吐出。并且,吐出到间隙S的空气可以沿第一内面板121的表面和第二内面板221的表面向前方流动,并且途中被第一风门19和第二风门29横堵而向上方上升。
由此,送风机1可以提供上升气流,并且可以使设置有送风机1的室内空间的空气循环。
参照图11和图12,底座2可以包括下底座2a和上底座2b。下底座2a可以形成底座2的底面。上底座2b可以从下底座2a向上侧延伸。上底座2b的直径可以小于下底座2a的直径。
壳体140可以位于底座2的上侧。壳体140可以包括底部141和主体142。底部141可以与上底座2b的上端结合。主体142可以从底部141向上侧延伸。主体142可以呈筒形状。主体142的直径可以小于底部141的直径。主体142的高度可以高于底部141的高度。参照图2,前述的控制部5可以设置于壳体140的内部空间。
第一下面板123可以通过在第一外面板122的下部向第一外面板122的内侧加压而形成(参照图3)。在第一外面板122和第一下面板123之间可以形成有台阶。第一下面板123可以沿第一外面板122延伸。
第二下面板223可以通过在第二外面板222的下部向第二外面板222的内侧加压而形成(参照图3)。在第二外面板222和第二下面板223之间可以形成有台阶。第二下面板223可以沿第二外面板222延伸。
第一下面板123的末端可以与第二下面板223的末端接触。第一下面板123和第二下面板223可以与参照图2前述的风扇壳体6a结合。第一下面板123和第二下面板223可以包围风扇壳体6a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下面板123和第二下面板223可以被统称为下面板123、223。下面板123、223可以从壳体140向上侧隔开。
例如,风扇壳体6a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在下面板123、223的左侧和右侧形成的开口向下面板123、223的外侧露出。风扇壳体6a的所述一部分可以被称作中间底座。
复数个柱150a、150b、150c(a plurality of columns)可以在壳体140和下面板123、223之间与壳体140和下面板123、223结合。复数个柱150a、150b、150c可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并且,复数个柱150a、150b、150c可以沿主体142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复数个柱150a、150b、150c可以位于180度范围内。复数个柱150a、150b、150c可以配置于主体142的后方区域。
例如,第一柱150a的下端可以借助第一保持件145a而结合于主体142的外周面,第一柱150a的上端可以与风扇壳体6a的所述中间底座的下端结合。第二柱150b的下端可以借助第二保持件145b而结合于主体142的外周面,第二柱150b的上端可以与风扇壳体6a的所述中间底座的下端结合。第二柱150b可以与第一柱150a相向。第三柱150c的下端可以与主体142的外周面结合,第三柱150c的上端可以与下面板123、223的外周面结合。在主体142的圆周方向上,第三柱150c可以位于第一柱150a和第二柱150b之间。
下结合部143、144可以设置在主体142的外周面。下结合部143、144可以与主体142的下端邻近。第一下结合部143可以位于第一保持件145a的下侧,第二下结合部144可以位于第二保持件145b的下侧。第一下结合部143和第二下结合部144可以在主体142的圆周方向上以180度彼此隔开。例如,第二下结合部144和第一下结合部143可以左右对称。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下结合部143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下结合部144。
第一下结合部143可以包括:下安置部1431、下磁体1434以及下插入部1432、1433。例如,下安置部1431和下插入部1432、1433可以与主体142形成为一体(one body)。
下安置部1431可以平坦地形成,并且可以提供垂直面。例如,下安置部1431可以形成主体142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主体142的外侧面可以包括形成有下安置部1431的平坦的部分和与下安置部1431连接的带有曲率的部分。
下磁体1434可以安置在下安置部1431上。下磁体1434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长方体的形状。
下插入部1432、1433可以从下安置部1431凸出,并且沿下安置部1431向前后方向延伸。下插入部1432、1433可以相对于下磁体1434前后对称。下插入部1432、1433可以包括相对于下磁体1434彼此相向的第一插入部1432和第二插入部1433。第一插槽1432s可以形成在下安置部1431和第一插入部1432之间。第二插槽1433s可以形成在下安置部1431和第二插入部1433之间。下磁体1434可以配置在第一插槽1432s和第二插槽1433s之间。
此外,第一插入部1432可以包括从第一插入部1432的前端向第一插入部1432的内侧形成的第一沟槽1432g。第二插入部1433可以包括从第二插入部1433的后端向第二插入部1433的内侧形成的第二沟槽1433g。
第一下止动件1431a可以从下插入部1432、1433的上端朝下磁体1434凸出,并且可以与下磁体1434的表面接触。第二下止动件1431b可以从下插入部1432、1433的下端朝下磁体1434凸出,并且可以与下磁体1434的表面接触。因此,第一下止动件1431a和第二下止动件1431b可以防止下磁体1434从下安置部1431脱离。
上结合部163、164可以设置在风扇壳体6a的所述中间底座的外周面。上结合部163、164可以与所述中间底座的上端邻近。第一上结合部163可以位于第一柱150a的上端的上侧,第二上结合部164可以位于第二柱150b的上端的上侧。第一上结合部163和第二上结合部164可以在风扇壳体6a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180度。例如,第二上结合部164和第一上结合部163可以左右对称。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上结合部163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上结合部164。
第一上结合部163可以包括:上安置部1631、上磁体1634以及上插入部1632。例如,上安置部1631和上插入部1632可以与风扇壳体6a形成为一体。
.上安置部1631可以平坦地形成,并且可以提供垂直面。例如,上安置部1631可以形成风扇壳体6a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风扇壳体6a的外侧面可以包括形成有上安置部1631的平坦的部分和与上安置部1631连接的带有曲率的部分。
上磁体1634可以安置在上安置部1631上。上磁体1634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长方体的形状。
上插入部1632可以从上安置部1631凸出,并且可以从上安置部1631的下端向下侧延伸。上插槽1632s可以形成在风扇壳体6a和上插入部1632之间,并且可以前后开口。
第一上止动件1631a可以从上安置部1631的上端凸出,第一上止动件1631a的末端可以弯曲而与上磁体1634的表面接触。第二上止动件1631b可以从上安置部1631的下端凸出,第二上止动件1631b的末端可以弯曲而与上磁体1634的表面接触。因此,第一上止动件1631a和第二上止动件1631b可以防止上磁体1634从上安置部1631脱离。
上引导件1633可以从风扇壳体6a凸出,并且可以与上安置部1631隔开。上引导件1633的一部分可以与上磁体1634的后边邻近,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与上磁体1634的下边平齐。上引导件1633的其他部分可以从所述一部分向下侧倾斜地延伸。
前述的下结合部143、144可以与上结合部163、164对齐。在上下方向上,第一下结合部143可以与第一上结合部163对齐,第二下结合部144可以与第二上结合部164对齐。
参照图11和图13,过滤器4可以避开配置有复数个柱150a、150b、150c的区域而插入或分离于壳体140和风扇壳体6a之间的空间。即,第一柱150a可以位于过滤器4的左侧,第二柱150b可以位于过滤器4的右侧,第三柱150c可以位于过滤器4的后方。
外壳190可以包围壳体140、下面板123、223以及壳体140和下面板123、223之间的空间。可以将外壳190称作盖。吸入孔3a可以贯穿外壳190中与过滤器4对应的一部分而形成。外壳190可以包括第一外壳191和第二外壳192。
第一外壳191可以向前方凸出。第一外壳191可以从壳体140和风扇壳体6a的前方向后方水平移动,下结合部143、144可以可分离地与上结合部163、164结合。
第二外壳192可以向后方凸出。第二外壳192可以从壳体140和风扇壳体6a的后方向前方水平移动,下结合部143、144可以可分离地与上结合部163、164结合。
另一方面,参照图1等前述的下主体3可以包括壳体(housing)140和外壳(case)190。
参照图14,支撑件170可以包括:安置部171、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复数个筋175、176、177以及垂直凸出部178。
安置部171可以形成支撑件170的顶面和侧面。例如,安置部171的顶面的中央部可以位于比边缘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安置部171的侧面可以沿安置部171的顶面的边缘延伸,并且可以形成安置部171的下端。安置部171可以整体上呈圆盘形状。
凹陷部171b可以从安置部171的顶面向下侧凹陷而形成。例如,凹陷部171b可以位于安置部171的中央。孔171a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凹陷部171b而形成。例如,孔171a可以形成在凹陷部171b的中央。
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可以从安置部171的内表面向下侧凸出。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可以在安置部17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可以与安置部171的形成所述侧面的部分邻近。例如,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可以在安置部17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例如,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172、第二结合部173以及第三结合部174。
复数个筋175、176、177可以从安置部171的内表面向下侧凸出。复数个筋175、176、177可以与凹陷部171b邻近。复数个筋175、176、177可以在凹陷部171b的周向上彼此隔开或接触。例如,复数个筋175、176、177可以包括:第一筋175、第二筋176以及第三筋177。
垂直凸出部178可以从安置部171的所述下端向下侧凸出。垂直凸出部178可以形成在安置部171的所述下端的一部分。垂直凸出部178的一边178a和另一边178b可以在安置部171的周向上彼此相向。一边178a可以包括:垂直部178a1、倾斜部178a2以及连接部178a3。垂直部178a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形成垂直凸出部178的下端的一部分。倾斜部178a2可以从垂直部178a1的上端向从另一边178b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倾斜部178a2和垂直部178a1之间的角度可以是钝角。连接部178a3可以从倾斜部178a2的上端向上侧延伸,并且可以与安置部171的所述下端连接。在此情况下,倾斜部178a2可以形成垂直部178a1和连接部178a3之间的台阶。
参照图15和图16,沟槽1421可以从壳体140的顶面1420向下侧凹陷而形成。开口1421p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沟槽1421而形成。此时,沟槽1421可以沿壳体140的圆周方向延伸。
支撑件170可以位于沟槽1421上,并且可以覆盖开口1421p。支撑件170的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可以与沟槽1421结合。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可以贯穿沟槽1421的结合孔1421h,并且可以与复数个紧固构件F2、F3、F4紧固。例如,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各个的内周面可以形成有螺纹,复数个紧固构件F2、F3、F4各个可以是紧固在所述内周面的螺钉。此时,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尺寸或直径Ds可以大于结合孔1421h的尺寸或直径Dh。
弹性构件173s可以具有弹性。弹性构件173s可以位于安置部171和沟槽1421之间,并且可以固定于安置部171和沟槽1421。例如,弹性构件173s可以是弹簧,并且可以分别卷绕在复数个结合部172、173、174各个的外周面上。
若荷重施加到安置部171,则弹性构件173s可以被压缩,安置部171可以朝沟槽1421移动。这样的安置部171的下降可以通过安置部171和沟槽1421的接触来限制。此外,若安置部171与沟槽1421接触,则安置部171可以被配置为与主体142的顶面1420平齐。
若荷重未施加到安置部171,则弹性构件173s可以弹性复原,安置部171可以从沟槽1421远离。这样的安置部171的上升可以通过所述螺钉的头部和沟槽1421的底面的接触来限制。
由此,安置部171和支撑件170可以以能够垂直移动的方式结合于壳体140的沟槽1421。
参照图16和图17,板(board)180可以安装于安置部171的底面。板180可以位于开口1421p(参照图15)的上侧。可以将板180称作基板。例如,板18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复数个筋175、176、177可以包围板18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插槽1421s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沟槽1421而形成。垂直凸出部178可以贯穿沟槽1421。
顶部开关183可以与沟槽1421的底面结合,并且可以与插槽1421s邻近。顶部开关183可以与板180电连接。例如,顶部开关183可以是微型开关(micro switch)。顶部开关183可以包括:开关主体183a、杆183b(lever)以及按键183c。
开关主体183a的一侧可以朝向垂直凸出部178。共同端子(common terminal),常开(NO)端子(normally open terminal)以及常闭(NC)端子(normally closed terminal)可以设置于开关主体183a的另一侧。杆183b可以具有弹性。杆183b可以位于开关主体183a和垂直凸出部178之间,杆183b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开关主体183a的所述一侧。杆183b的除了所述一端的剩余的部分可以与开关主体183a的所述一侧隔开。按键183c可以位于开关主体183a和杆183b之间,并且可以设置在开关主体183a的所述一侧。按键183c可以与开关主体183a的内部设置的弹性构件连接,并且可以被称作柱塞(plunger)。
垂直凸出部178的一边178a可以在沟槽1421的下侧与顶部开关183的杆183b接触。
若过滤器4安置在支撑件170上,则杆183b可以沿着倾斜部178a2向朝开关主体183a的方向移动,并且可以按压按键183c。此时,支撑件170可以支撑过滤器4。
若过滤器4未安置在支撑件170上,则按键183c的按压可以被解除,按键183c可以使杆183b沿着倾斜部178a2向从开关主体183a远离的方向移动。
由此,顶部开关183可以在过滤器4安置在支撑件170上的情况下被接通(on),在过滤器4未安置在支撑件170上的情况下被断开(off)。
参照图13和图18,外壳191、192的直径可以从外壳191、192的下部越向上部越小。第一外壳191可以向前方凸出。第二外壳192可以向后方凸出。例如,第一外壳191和第二外壳192可以前后对称。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外壳191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外壳192。第一外壳191可以包括:下凸出部1930、上凸出部1910以及卡合部1920。
下凸出部193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下凸出部1930可以与第一外壳191的下端和后端邻近。下凸出部1930可以包括沿第一外壳191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第一下凸出部1930a和第二下凸出部1930b。例如,第一下凸出部1930a和第二下凸出部1930b可以左右对称。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下凸出部1930a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下凸出部1930b。第一下凸出部1930a可以包括:下筋1933、下块1931、1936以及下板1934。
下筋1933可以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凸出,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支撑筋1935(参照图19)可以在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和下筋1933之间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以及下筋1933结合。
下块1931、1936(参照图19)可以与下筋1933的后端结合。例如,下块1931、1936可以与下筋1933形成为一体(one body)。作为另一例,下块1931、1936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下筋1933。
下板1934可以位于下块1931、1936的朝向第一外壳191的面的相反面。下板1934可以包含诸如铁的磁性体(magnetic substance)材质。下板1934可以包括下弯曲部1932,所述下弯曲部1932从下板1934弯曲而与下块1931、1936卡扣(snap fit)结合。
并且,下板1934可以包括:第一下部分1934a、第二下部分1934b、第三下部分1934c(参照图18)。第一下部分1934a可以形成下板1934的前端,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下部分1934b可以与第一下部分1934a正交。第三下部分1934c可以与第二下部分1934b正交,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
上凸出部191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上凸出部1910可以与第一外壳191的上端和后端邻近。上凸出部1910可以包括沿第一外壳191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第一上凸出部1910a和第二上凸出部1910b。例如,第一上凸出部1910a和第二上凸出部1910b可以左右对称。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上凸出部1910a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上凸出部1910b。第一上凸出部1910a可以包括:上筋1913、上块1911以及上板1914。
上筋1913可以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凸出,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
上块1911可以与上筋1913结合。例如,上块1911可以与上筋1913形成为一体(onebody)。作为另一例,上块1911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上筋1913。
上板1914可以位于上块1911的朝向第一外壳191的面的相反面。上板1914可以包含诸如铁的磁性体(magnetic substance)材质。上板1914可以包括上弯曲部1912,所述上弯曲部1912从上板1914弯曲而与上块1911卡扣结合。
并且,上板1914可以包括:第一上部分1914a、第二上部分1914b以及第三上部分1914c(参照图20)。第一上部分1914a可以形成上板1914的前端,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上部分1914b可以与第一上部分1914a正交。第三上部分1914c可以与第二上部分1914b正交,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和上块1911之间的间隔d10可以小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和下块1931之间的间隔d30。此时,间隔d10可以是0或大于0。
卡合部192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卡合部1920可以与第一外壳191的后端邻近,卡合部1920可以位于上凸出部1910的下侧。卡合部1920可以包括沿第一外壳191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第一卡合部1920a和第二卡合部1920b。例如,第一卡合部1920a和第二卡合部1920b可以左右对称。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卡合部1920a的说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卡合部1920b。第一卡合部1920a可以包括凸出筋1921和凸起1922。
凸出筋1921可以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凸出,并且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凸起1922可以从凸出筋1921的上端向后方凸出,并且可以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隔开。
参照图12和图19,第一外壳191的下凸出部1930可以插入到第一插入部1432和下安置部1431之间。在此情况下,下凸出部1930可以位于第一插槽1432s,支撑筋1935可以位于第一沟槽1432g。下凸出部1930的下板1934可以与下磁体1434磁性结合。
第二外壳192的下凸出部1930可以插入到第二插入部1433和下安置部1431之间。在此情况下,下凸出部1930可以位于第二插槽1433s,支撑筋1935可以位于第二沟槽1433g。下凸出部1930的下板1934可以与下磁体1434磁性结合。
由此,第一外壳191和第二外壳192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且结合或分离于下结合部143、144(参照图11)。
参照图12和图20,第一外壳191的上凸出部1910可以与上磁体1634接触。在此情况下,上凸出部1910的上板1914可以与上磁体1634磁性结合。此时,第一外壳191的凸起1922(参照图18)可以插入到上插槽1632s,并且可以与上插入部1632卡合。
第二外壳192的上凸出部1910可以与上磁体1634接触。在此情况下,上凸出部1910的上板1914可以与上磁体1634磁性结合。此时,第二外壳192的凸起可以插入到上插槽1632s,并且可以与上插入部1632卡合。
由此,第一外壳191和第二外壳192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且结合或分离于上结合部163、164(参照图11)。这样的外壳191、192的结合和分离过程不会被位于下面板123、223的上侧的外面板122、123干扰。
此外,第一外壳191的末端和第二外壳192的末端可以彼此接触。外壳191、192可以与外面板122、123平滑地连接(参照图1)。
再次参照图11和图18,复数个内孔142a可以贯穿壳体140的主体142的侧面而形成。复数个内孔142a可以形成在主体142的前方部。或者,复数个内孔142a可以形成在主体142的前方部和后方部。
复数个外孔191b可以贯穿第一外壳191和/或第二外壳192(参照图13)而形成。复数个外孔191b可以位于吸入孔3a的下侧。复数个外孔191b可以面向复数个内孔142a。
第一狭缝142b(first slit)可以贯穿主体142的侧面而形成。第一狭缝142b可以形成在主体142的前方部。例如,第一狭缝142b可以位于复数个内孔142a的下侧。例如,狭缝142b可以是在主体142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第一狭缝142b。
第二狭缝150cb(second slit,参照图22)可以贯穿主体142的侧面而形成。第二狭缝150cb可以形成在主体142的后方部。例如,第三柱150c可以形成主体142的一部分,第二狭缝150cb可以贯穿第三柱150c的侧面而形成。例如,第二狭缝150cb可以是在主体142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第二狭缝150cb。
参照图18和图21,第一外壳191的第一水平凸出部1941可以从第一外壳191的内表面向后方凸出。第一水平凸出部1941可以面向主体142的前方部上形成的第一狭缝142b。例如,第一水平凸出部1941可以是在第一外壳191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第一水平凸出部1941。
第一开关184可以位于主体142的内部,并且可以与第一狭缝142b邻近。第一开关184可以与板180(参照图23)电连接。也可以将第一开关184称作第一侧部开关。例如,第一开关184可以是微型开关(micro switch)。第一开关184可以包括:第一开关主体184a、第一杆184b(first lever)以及第一按键184c。
第一开关主体184a的一侧可以朝向第一狭缝142b。共同端子(common terminal)、常开端子(normally open terminal)以及常闭端子(normally closed terminal)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关主体184a的另一侧。第一杆184b可以具有弹性。第一杆184b可以位于第一开关主体184a和第一狭缝142b之间,第一杆184b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一开关主体184a的所述一侧。第一杆184b的除了所述一端的剩余的部分可以与第一开关主体184a的所述一侧隔开。第一按键184c可以位于第一开关主体184a和第一杆184b之间,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关主体184a的所述一侧。第一按键184c可以与第一开关主体184a的内部设置的弹性构件连接,并且可以被称作第一柱塞(first plunger)。
若第一外壳191与主体142结合,则第一水平凸出部1941的末端可以使第一杆184b朝第一开关主体184a移动。此时,第一杆184b可以按压第一按键184c。
若第一外壳191从主体142分离,则第一水平凸出部1941的末端可以从第一杆184b隔开。在此情况下,第一按键184c的按压可以被解除,第一按键184c可以使第一杆184b向从第一开关主体184a远离的方向移动。
由此,第一开关184可以在第一外壳191结合于壳体140的情况下被接通(on),并且可以在第一外壳191从壳体140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off)。
参照图13和图22,第二外壳192的第二水平凸出部1942可以从第二外壳192的内表面向前方凸出。第二水平凸出部1942可以面向主体142的后方部上形成的第二狭缝150cb。例如,第二水平凸出部1942可以是在第二外壳192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第二水平凸出部1942。
第二开关185可以位于主体142的内部,并且可以与第二狭缝150cb邻近。第二开关185可以与板180(参照图23)电连接。也可以将第二开关185称作第二侧部开关。例如,第二开关185可以是微型开关(micro switch)。第二开关185可以包括:第二开关主体185a、第二杆185b(second lever)以及第二按键185c。
第二开关主体185a的一侧可以朝向第二狭缝150cb。共同端子(commonterminal)、常开端子(normally open terminal)以及常闭端子(normally closedterminal)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关主体185a的另一侧。第二杆185b可以具有弹性。第二杆185b可以位于第二开关主体185a和第二狭缝150cb之间,第二杆185b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二开关主体185a的所述一侧。第二杆185b的除了所述一端的剩余的部分可以与第二开关主体185a的所述一侧隔开。第二按键185c可以位于第二开关主体185a和第二杆185b之间,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关主体185a的所述一侧。第二按键185c可以与第二开关主体185a的内部设置的弹性构件连接,并且可以被称作第二柱塞(second plunger)。
在第二外壳192结合于主体142的情况下,第二水平凸出部1942的末端可以使第二杆185b朝第二开关主体185a移动。此时,第二杆185b可以按压第二按键185c。
若第二外壳192从主体142分离,则第二水平凸出部1942的末端可以从第二杆185b隔开。在此情况下,第二按键185c的按压可以被解除,第二按键185c可以使第二杆185b向从第二开关主体185a远离的方向移动。
由此,第二开关185可以在第二外壳192结合于壳体140的情况下被接通(on),并且可以在第二外壳192从壳体140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off)。
参照图23,光源181可以安装在板180上。光源181可以位于安置部171的凹陷部171b上形成的孔171a(参照图14)。即,光源181的上端可以位于安置部171的顶面的下侧。由此,在将过滤器4组装于参照图13等前述的安置部171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光源181因过滤器4的下端框架4a而受损。
并且,光源181可以向风扇6提供光。例如,光源181的光可以到达喇叭口6f的内周面即风扇6的吸入口。例如,光源181可以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例如,光源181可以是提供100~280nm的波长的光的UVC LED或UVC灯。由此,光源181的光可以杀灭风扇6中存在或通过风扇6的空气中存在的细菌或微生物。另外,光源181的光可以杀灭过滤器4中存在或通过了过滤器4的空气中存在的细菌或微生物。
控制部(未图示)可以控制光源181的运转。在此,光在光源181运转时提供。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安装于板180,并且可以与板180以及光源181电连接。作为另一例,所述控制部可以位于壳体140的内部,可以与板180隔开,并且可以与板180以及光源181电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可以感测顶部开关183(参照图17)、第一开关184(参照图21)以及第二开关185(参照图22)的接通-断开(on-off)。
此外,在顶部开关183、第一开关184以及第二开关185中的至少一个开关断开(off)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可以中止光源181的运转。即,在第一外壳191从壳体140分离或第二外壳192从壳体140分离或过滤器4从支撑件170分离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可以中止光源181的运转。
另外,在顶部开关183、第一开关184以及第二开关185均接通(on)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可以使光源181运转。即,在过滤器4安置于支撑件170、第一外壳191和第二外壳192结合于壳体140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可以使光源181运转。
由此,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过滤器4和外壳191、192阻断光源181的光向外部流出的情况下,通过使光源181运转来对风扇6进行杀菌。换言之,在过滤器4或外壳191、192从送风机分离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中止光源181的运转来从根源上阻断光向外部流出。
另一方面,在过滤器4可以涂覆有光催化剂。所述光催化剂可以因光源181的光而被激活,并且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来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此时,光源181还可以包括提供315~400nm的波长的光的UVA LED或UVA灯,并且能够激活所述光催化剂。所述光催化剂可以包括氧化钨、氧化钛、氧化锌或氧化锆等。例如,在过滤器4可以涂覆有助催化剂,其可以有助于所述光催化剂的激活。助催化剂可以包括铂(Pt)、铑(Rh)、钌(Ru)、钯(Pd)、银(Ag)、铜(Cu)或锌(Zn)等。由此,过滤器4可以具有有害物质的光分解效果。
参照图23至图25,过滤器4的下端框架4a可以位于安置部171的顶面的第一部分1711上。第一部分1711可以是与安置部171的边缘邻近的部分。安置部171的顶面的第二部分1712可以比第一部分1711更向上侧凸出。第二部分1712可以是位于下端框架4a的内侧的部分,其可以朝向过滤器4的中空部(hollow space)。
凹陷部171b可以形成于第二部分1712的中央部。凹陷部171b的最大深度可以在凹陷部171b的中央被定义。凹陷部171b可以整体上呈水坑(puddle)形状。凹陷部171b的底部可以位于板180上或与板180邻近,并且可以与板180平行地配置。凹陷部171b的侧边(lateral side)可以从凹陷部171b的所述下部向安置部171的第二部分1712倾斜地延伸(参照图25)。此时,凹陷部171b的侧边(lateral side)也可以位于光源181的光的路径上。或者,凹陷部171b的侧边(lateral side)可以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倾斜角的第一边171b1和第二边171b2(参照图24)。第一边171b1可以与凹陷部171b的所述底部连接,并且可以从所述底部以第一角度θ1倾斜。第二边171b2可以与第一边171b1和安置部171的第二部分1712连接,并且可以从所述底部以比第一角度θ1更大的第二角度θ2倾斜。第一角度θ1可以是使第一边171b1位于脱离光源181的光的路径的角度。
参照图23,光源181可以位于凹陷部171b的孔171a(参照图14)。光源181可以与其自身的照射角对应地向风扇6和/或过滤器4提供光。或者,凹陷部171b的侧壁(lateralside)可以位于光源181的光的路径上,由此能够限制光源181的照射范围。
参照图24和图25,光源181可以位于凹陷部171b的孔171a,筋171c可以位于光源181的光的路径上。筋171c可以调整光的路径并且可以保护光源181。也可以将筋171c称作光引导件(light guide)或护罩(shield)。
筋171c可以从凹陷部171b朝风扇6凸出,并且可以沿光源181的周缘延伸。筋171c的内侧可以与光源181的周缘接触或与其邻近。筋171c可以具有与光源181的横截面对应的形状。在光源181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筋171c可以具有中空的筒(hollow cylinder)形状。在光源181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情况下,筋171c可以具有中空的四棱柱(hollowsquare barrel)形状。筋171c的中心轴可以平行于竖直方向。筋171c的内侧可以界定凹陷部171b的孔171a的边界。
参照图24,例如,从光源181的上端向上侧凸出的筋171c的长度171cl可以大于光源181的直径181t或宽度181t。另外,筋171c的上端可以位于比第一边171b1更高的位置。可以将长度171cl称作凸出高度171c1。筋171c可以位于光源181的光的路径上。筋171c可以将光源181的光的路径调整为使光源181的光集中照射到风扇6(参照图24的虚线箭头)。即,光源181的照射范围可以被筋171c限制。
由此,筋171c可以使光源181的光向过滤器4或外壳190的外部提供的情形最小化。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与相对于送风机的过滤器4的安装与否无关地(即,还包括过滤器4未安装到送风机的情况),能够使运转中的光源181的光通过外壳190的吸入孔3a(参照图13)向外部漏出的情形最小化。
参照图25,作为另一例,从光源181的上端向上侧凸出的筋171c的长度171cl可以实质上等于或小于光源181的直径181t或宽度181t。另外,筋171c的上端可以位于与凹陷部171b的顶部相比更靠近底部的位置,与筋171c相比,凹陷部171b的侧边(lateral side)对光源181的光的路径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可以将长度171cl称作凸出高度171cl。筋171c可以位于光源181的光的路径上。
由此,筋171c可以将光源181的光的路径调整为使光源181的光照射到风扇6和过滤器4。另外,筋171c可以将光的照射范围限制为使光源181的光因凹陷部171b而能够向下端框架4a的上侧提供(参照图25的虚线箭头)。即,凹陷部171b的侧边(lateral side)可以位于被筋171c调整的光源181的光的路径上。在此情况下,可以提高基于光源181的光的对风扇6和过滤器4的杀菌率。
参照图1至25,本发明一方面的送风机可以包括:风扇,产生空气的流动;过滤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外壳,覆盖所述过滤器的侧面,形成有吸入孔;壳体,以所述过滤器为基准与所述风扇相向,所述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过滤器的一面结合,支撑所述过滤器;光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向所述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光源的运转,若所述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或所述过滤器从所述支撑件分离,则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第一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以及第二外壳,以所述壳体为基准与所述第一外壳相向,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若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则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结合于所述壳体的情况下被接通(on),在所述第一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off);以及第二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结合于所述壳体的情况下被接通(on),在所述第二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off),基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接通-断开(on-off)信息,若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开关断开(off),则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第一狭缝,贯穿所述壳体的侧面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关邻近;以及第二狭缝,贯穿所述壳体的侧面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开关邻近,所述第一外壳还可以包括第一水平凸出部,所述第一水平凸出部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表面凸出,贯穿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一开关接触,所述第二外壳还可以包括第二水平凸出部,所述第二水平凸出部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表面凸出,贯穿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二开关接触。
所述第一开关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主体,其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狭缝;第一杆,位于所述第一开关主体和所述第一水平凸出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以及第一按键,在所述第一开关主体和所述第一杆之间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若所述第一按键被所述第一杆按压,则所述第一开关可以被接通(on),若所述第一按键的按压被解除,则所述第一开关可以被断开(off)。
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一外壳可以向第一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外壳可以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第一下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二下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边界,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可以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第一下结合部和所述第二下结合部。
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顶部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在所述过滤器安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情况下被接通(on),在所述过滤器从所述支撑件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off),基于所述顶部开关的接通-断开(on-off)信息,若所述顶部开关被断开(off),则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沟槽,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面凹陷而形成,并且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件可以在所述沟槽上与所述沟槽结合,并且覆盖所述开口,所述顶部开关可以以所述沟槽为基准与所述支撑件相向,并且与所述沟槽结合,所述支撑件还可以包括:垂直凸出部,从所述支撑件凸出,贯穿所述沟槽,与所述顶部开关接触。
所述顶部开关还可以包括:开关主体,其一侧朝向所述垂直凸出部;杆,位于所述开关主体和所述垂直凸出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以及按键,在所述开关主体和所述杆之间设置于所述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若所述按键被所述杆按压,则所述顶部开关可以被接通(on),若所述按键的按压被解除,则所述顶部开关可以被断开(off)。
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弹性构件,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沟槽之间固定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沟槽,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可以通过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沟槽的接触来限制。
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复数个结合部,从所述支撑件朝所述沟槽凸出;复数个结合孔,复数个所述结合部贯穿复数个所述结合孔;以及复数个紧固构件,紧固在复数个所述结合部,所述紧固构件的直径可以大于所述结合孔的直径。
所述支撑件还可以包括:凹陷部,在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过滤器的一面凹陷而形成,设置有供所述光源设置的孔,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板,与所述凹陷部的内表面结合,位于所述开口的上侧,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板。
所述光源可以提供具有100~280nm波长的光。
所述送风机还可以包括:上主体,位于所述风扇的下游,并且形成有吐出孔,所述上主体还可以包括:第一上主体;第二上主体,从所述第一上主体隔开;以及间隙,形成在所述第一上主体和所述第二上主体之间,所述吐出孔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上主体和所述第二上主体各个的朝向所述间隙的一面。
根据本发明另一(another)方面的送风机可以包括:风扇,产生空气的流动;过滤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支撑件,相对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风扇相向(opposite);光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向所述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以及筋,从所述支撑件朝所述风扇凸出,沿所述光源的周缘延伸,位于所述光源的光的路径上。
以上说明到的本说明书的任一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并非彼此排他或区分。以上说明到的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各个结构要素或功能可以并用或组合。
例如,这意味着在特定实施例和/或附图中说明到的A结构要素和其他实施例和/或附图中说明到的B结构要素可以结合。即,即便未直接对结构要素之间的结合进行说明,但是除非明确指出其不能结合,否则将表示其可以结合。
因此,以上的详细说明在所有方面上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而是应当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对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的解释而定,本发明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应当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送风机,其中,
包括:
风扇,产生空气的流动;
过滤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
外壳,覆盖所述过滤器的侧面,形成有吸入孔;
壳体,以所述过滤器为基准与所述风扇相向,所述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
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过滤器的一面结合,支撑所述过滤器;
光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向所述风扇提供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光源的运转,
若所述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或所述过滤器从所述支撑件分离,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外壳还包括:
第一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以及
第二外壳,以所述壳体为基准与所述第一外壳相向,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
若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还包括:
第一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结合于所述壳体的情况下被接通,在所述第一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以及
第二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结合于所述壳体的情况下被接通,在所述第二外壳从所述壳体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
基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接通-断开信息,若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开关断开,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狭缝,贯穿所述壳体的侧面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关邻近;以及
第二狭缝,贯穿所述壳体的侧面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开关邻近,
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水平凸出部,所述第一水平凸出部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表面凸出,贯穿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一开关接触,
所述第二外壳还包括第二水平凸出部,所述第二水平凸出部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表面凸出,贯穿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二开关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还包括:
第一开关主体,其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狭缝;
第一杆,位于所述第一开关主体和所述第一水平凸出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以及
第一按键,在所述第一开关主体和所述第一杆之间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
若所述第一按键被所述第一杆按压,则所述第一开关被接通,若所述第一按键的按压被解除,则所述第一开关被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在在水平方向上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向第一方向凸出,
所述第二外壳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
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下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边界;以及
第二下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边界,
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第一下结合部和所述第二下结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还包括:
顶部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在所述过滤器安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情况下被接通,在所述过滤器从所述支撑件分离的情况下被断开,
基于所述顶部开关的接通-断开信息,若所述顶部开关被断开,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的运转中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壳体还包括:
沟槽,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面凹陷而形成,并且设置有开口,
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沟槽上与所述沟槽结合,并且覆盖所述开口,
所述顶部开关以所述沟槽为基准与所述支撑件相向,并且与所述沟槽结合,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垂直凸出部,从所述支撑件凸出,贯穿所述沟槽,与所述顶部开关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顶部开关还包括:
开关主体,其一侧朝向所述垂直凸出部;
杆,位于所述开关主体和所述垂直凸出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以及
按键,在所述开关主体和所述杆之间设置于所述开关主体的所述一侧,
若所述按键被所述杆按压,则所述顶部开关被接通,若所述按键的按压被解除,则所述顶部开关被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还包括:
弹性构件,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沟槽之间固定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沟槽,
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通过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沟槽的接触来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还包括:
复数个结合部,从所述支撑件朝所述沟槽凸出;
复数个结合孔,复数个所述结合部贯穿复数个所述结合孔;以及
复数个紧固构件,紧固在复数个所述结合部,
所述紧固构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结合孔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凹陷部,在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过滤器的一面凹陷而形成,设置有供所述光源设置的孔,
还包括:
板,与所述凹陷部的内表面结合,位于所述开口的上侧,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光源提供具有100~280nm波长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还包括:
上主体,位于所述风扇的下游,并且形成有吐出孔,
所述上主体包括:
第一上主体;
第二上主体,从所述第一上主体隔开;以及
间隙,形成在所述第一上主体和所述第二上主体之间,
所述吐出孔形成于所述第一上主体和所述第二上主体各个的朝向所述间隙的一面。
CN202211041347.1A 2021-08-31 2022-08-29 送风机 Pending CN1157274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10115778 2021-08-31
KR10-2021-0115778 2021-08-31
KR1020220072275A KR20230033570A (ko) 2021-08-31 2022-06-14 블로어
KR10-2022-0072275 2022-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7455A true CN115727455A (zh) 2023-03-03

Family

ID=8315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1347.1A Pending CN115727455A (zh) 2021-08-31 2022-08-29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7198B2 (zh)
EP (1) EP4141337A1 (zh)
CN (1) CN11572745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8083A (en) * 1946-07-29 1953-02-10 Reed C Lawl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3576593A (en) * 1969-04-28 1971-04-27 Daniel J Cicirello Environmental air sanitizer
US4210429A (en) * 1977-04-04 1980-07-01 Alpine Roomaire Systems, Inc. Air purifier
US5399319A (en) * 1993-08-02 1995-03-21 Vector Technologies Lt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air and for creating a positive/negative pressure
US5505904A (en) * 1994-04-29 1996-04-09 Jji Lighting Group, Inc. Air disinfection unit
US6053968A (en) * 1998-10-14 2000-04-25 Miller; Bob C. Portable room air purifier
US20030206837A1 (en) * 1998-11-05 2003-11-06 Taylor Charles E.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 and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enhanced maintenance features and enhanced anti-microorganism capability
US7318856B2 (en) * 1998-11-05 2008-01-15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having an electrode extending along an axis which 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an air flow path
US6974560B2 (en) * 1998-11-05 2005-12-13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 and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enhanced anti-microorganism capability
US6911186B2 (en) * 1998-11-05 2005-06-28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 and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enhanced housing configuration and enhanced anti-microorganism capability
US6818177B1 (en) * 1999-11-09 2004-11-16 Mark Turcotte Ultraviolet air purification systems
US6878195B2 (en) * 2000-02-04 2005-04-12 Vent Master (Europe) Ltd.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GB0002679D0 (en) * 2000-02-04 2000-03-29 Vent Master Europ Limited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US6464760B1 (en) * 2000-09-27 2002-10-15 John C. K. Sham Ultraviolet air purifier
US6494940B1 (en) * 2000-09-29 2002-12-17 Hamilton Beach/Proctor-Silex, Inc. Air purifier
KR20060026404A (ko) * 2003-05-08 2006-03-23 에코-알엑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가스 형태의 유체 정화 방법과 장치
JP2004357775A (ja) * 2003-06-02 2004-12-24 Hidetoshi Ishida オゾン殺菌システム
US6984987B2 (en) * 2003-06-12 2006-01-10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 and conditioner devices with enhanced arching detection and suppression features
US7767169B2 (en) * 2003-12-11 2010-08-03 Sharper Image Acquisition Llc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conditioner system and method to oxidiz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US7378064B2 (en) * 2004-02-27 2008-05-27 Carrier Corporation Indoor air quality module with safety switches to deactivate ultraviolet light
US20090064864A1 (en) * 2007-09-12 2009-03-12 Alen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assembly
US9157642B2 (en) * 2010-10-12 2015-10-13 Lg Innotek Co., Lt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virus removal device
KR101634530B1 (ko) * 2014-10-16 2016-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워셔
KR101634529B1 (ko) * 2014-10-17 2016-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워셔
KR101634527B1 (ko) * 2014-10-17 2016-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워셔의 제어방법
KR101634528B1 (ko) 2014-10-17 2016-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워셔
EP3163195B1 (en) * 2015-10-30 2020-12-02 LG Electronics Inc. Humidification and air cleaning apparatus
GB2568939B (en) * 2017-12-01 2020-12-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KR102250587B1 (ko) * 2018-07-25 2021-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살균 모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홈 어플라이언스
CN109185995B (zh) 2018-10-09 2022-03-08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空气杀菌器
KR20200056092A (ko) * 2018-11-14 2020-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및 공기청정기의 제어방법
KR102716798B1 (ko) * 2019-03-19 2024-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및 공기청정시스템
EP3712519B1 (en) * 2019-03-19 2022-12-07 LG Electronics Inc. Air purify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ir purifying system
CN111720908B (zh) * 2019-03-19 2022-04-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系统以及控制空气净化系统的方法
KR20200127456A (ko) * 2019-05-02 2020-1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EP3875771B1 (en) * 2020-03-04 2022-12-28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US11473593B2 (en) * 2020-03-04 2022-10-18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comprising a fan installed in an inner space of a lower body having a first and second upper body positioned above and a space formed between the bodies wherein the bodies have a first and second openings formed through respective boundary surfaces which are opened and closed by a door assembly
US11920611B2 (en) * 2020-03-11 2024-03-05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KR102750674B1 (ko) 2020-03-16 2025-0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KR102211993B1 (ko) 2020-05-04 2021-02-08 한국공조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헤파필터 장착용 살균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또는 공기조화기
JP2021188619A (ja) * 2020-06-02 2021-12-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Lg Electronics Inc. 送風機
EP4171665A4 (en) * 2020-06-24 2024-07-10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US11167057B1 (en) * 2020-06-27 2021-11-09 Olympia Lighting, Inc. Air purifier having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means
KR20220072275A (ko) 2020-11-25 2022-06-0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CN114623550B (zh) * 2020-12-14 2024-05-17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102518293B1 (ko) * 2021-09-03 2023-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로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68192A1 (en) 2023-03-02
US11867198B2 (en) 2024-01-09
EP4141337A1 (en) 2023-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0501B1 (ko) 공기조화기
WO2013176214A1 (ja) 帯電粒子送出装置及び送風装置
KR20180000121A (ko) 공기 청정기
KR20190025444A (ko) 유동 발생장치
CN115727455A (zh) 送风机
KR101809411B1 (ko) 공기 청정기
CN111561751A (zh) 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吊扇
KR20190025452A (ko) 유동 발생장치
KR20230033570A (ko) 블로어
KR20230165566A (ko) 공기청정기
KR102034676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1975054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20190049675A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2386443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2572846B1 (ko) 블로어
CN113614454A (zh) 送风装置
KR102571328B1 (ko) 원통형 필터 자동회전 장치의 내부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청정기
KR20160126813A (ko) 가습공기청정기
WO2011007597A1 (ja) イオン送出装置
KR102506514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2665254B1 (ko) 반사판을 구비하는 가시광촉매를 이용한 공기청정기 및 공기청정방법
JP2024071207A (ja) 空気処理装置
KR102024175B1 (ko) 공기 청정기
JP2024071210A (ja) ホルダおよび空気処理装置
JP2024071211A (ja) 空気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