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706353A - 插座机构和相关联的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机构和相关联的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6353A
CN115706353A CN202210890084.5A CN202210890084A CN115706353A CN 115706353 A CN115706353 A CN 115706353A CN 202210890084 A CN202210890084 A CN 202210890084A CN 115706353 A CN115706353 A CN 115706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plane
female terminal
opening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00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德尔马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grand SNC
Legrand France SA
Original Assignee
Legrand SNC
Legrand Franc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grand SNC, Legrand France SA filed Critical Legrand SNC
Publication of CN11570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6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7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5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direc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6Busbar details
    • H01R4/485Single busbar common to multiple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9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ident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1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the spring shape allowing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end when the spring is unbiased
    • H01R4/4821Single-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Pivoting arrangements, e.g. lever pushing on the spring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插座机构,其包括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在前部包括插座装饰板的容纳开口并在后部包括底壁,所述基座容置至少一个母端子,该母端子在容纳开口一侧包括用于电气插头的连接插脚并且其边缘被包括在第一平面中的入口嘴部,并在底壁一侧包括用于电气导体的接近开口,该接近开口的边缘至少部分地包括在平行于第一平面并与其隔开小于或等于9mm的距离的第二平面中,基座的底壁沿母端子的至少部分延伸并包括朝向容纳开口的错位部分,在错位部分中面向母端子的接近开口设置有插入开口,其边缘至少部分被包括在平行于第二平面并与其隔开基座的底壁的厚度的第三平面中,该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相距至少2mm,该第四平面平行于第三平面并包括绝缘基座的底壁相对于容纳开口最远的部分。

Description

插座机构和相关联的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插座的母电气连接端子的领域,即装备至插座的电气连接端子,并且其功能部分包括接收凹穴,该接收凹穴旨在接收电气插头的插脚,从而为连接至电气插头的电气设备供电。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插座机构,该插座机构包括绝缘基座,该基座容置至少一个母电气连接端子,该母电气连接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一方面,该导电元件界定第一插入部位(场所,地点,位置),该第一插入部位旨在接收电气插头的连接插脚,以用于在所述连接插脚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另一方面,该导电元件界定第二插入部位,该第二插入部位不同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并且旨在接收电气导体,以用于在电气导体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其中,第一插入部位能经由入口嘴部从母端子的第一表面接近(操作,触及),第二插入部分能经由不同于所述嘴部的接近开口从母端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接近。
背景技术
用于插座的电气连接端子的作用是将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的电流传输至插入插座插口中的电气插头,从而为连接至所述电气插头的电气设备供电。插座机构包括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中容置两个母电气连接端子,一个由电气网络供给零线电流,另一个由电气网络供给火线电流,所述绝缘基座旨在被容置于电气壳体中,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到达该电气壳体。电气导体的插入所述端子中的自由端被迫采用由该端子施加的取向,而该电气导体的剩余长度被压入电气壳体的底部,并位于设备机构的绝缘基座后部。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电气导体自然弯曲。当然,电气导体采用的自然曲度取决于其截面,因而电气导体弯曲部分的体积(外廓尺寸)(也称为“总体积”)的大小根据电气导体具有的截面的大小变动。
在文献FR3060873中,已知如技术领域部分所述的用于插座的母电气连接端子。该文献FR3060873中的母电气连接端子体积庞大,因而其装备的插座机构的绝缘基座本身也很笨重,并且在电气壳体的底部留下的空间很小,一方面,不足以容置因端子的连接而产生的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另一方面,不足以将使该连接得以实现的电气导体的长度压入。当接收插座机构的电气壳体较浅时,则更加难以处理。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插座机构,其包括小体积的母电气连接端子,在位于母端子后部的第二表面处释放空间,以便于连接为其供电的电气导体,并且可以容置电气导体的自然弯曲部分。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插座机构,其具有如技术领域部分所述的母电气连接端子,其中,第一平面包括界定进入第一插入部位的入口嘴部的边缘,并且垂直于插脚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中的插入方向延伸,第二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并且与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9mm,该第二平面包括界定第二插入部位的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其中,绝缘基座在前部界定用于接纳插座装饰板的容纳开口,并且包括底壁,所述底壁沿着所述母端子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且包括朝向所述容纳开口错位(凹入,退缩)的错位部分,在该错位部分中设置有插入开口,该插入开口面向所述母端子的第二插入部位的接近开口,所述插入开口由至少部分被包括在第三平面中的边缘界定,该第三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并且与第二平面隔开底壁的厚度,第四平面与第三平面相距至少2mm、平行于第三平面、并且包括绝缘基座的底壁相对于容纳开口最远的部分。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中,母端子的第二平面更靠近第一平面,从而在所述母连接端子后部释放空间。所释放的空间有利于母端子的连接,并且可以容置为其供电的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
有利地,使母端子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隔开的距离可以为零,因而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重合。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隔开的距离甚至可以为负,即,第二平面位于第一平面前部。这两种构型均在母端子后部释放更多空间。
优选地,在端子后部释放的空间被校准用于完全容置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占据的总体积。
有利地,插座机构的基座设计用于适应母端子,并且遵循母端子的第二平面朝向前部的偏移,从而在电气壳体的底部释放空间,电气壳体接收基座,借助于将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隔开的底壁的厚度,确保将电气导体导向母端子第二插入部位的功能。在壳体底部释放的空间可以在不挤压的情况下容置为每个母端子供电的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针对电气导体进行的导向便于电气导体在母端子中的连接,而不影响电气导体的自然曲度。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其他非限制性并且有利的技术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应用或以技术上可能的方式相组合—如下:
-母电气连接端子具有介于5mm与9mm之间的高度,并且在它的第二表面上面向第一插入部位的入口嘴部包括第一插入部位的出口开口;
-界定母端子的第一插入部位的出口开口的所述边缘被包括在第二平面中;
-电气导体经由母端子的接近开口插入母端子的第二插入部位的插入方向相对于与第二平面垂直的轴线倾斜小于或等于45°的角度;
-母端子的导电元件界定第三插入部位,该第三插入部位旨在接收跨接电气导体,以便在跨接电气导体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该第三插入部位能经由不同的第二接近开口从母端子的第二表面接近,并且界定所述第二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被包括在该第二平面中;
-母端子的导电元件部分地由金属条带形成,该金属条带具有与界定第一插入部位的导电元件的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以及随之(与之接续)的第一隆起部分和第二隆起部分,所述第一隆起部分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的入口嘴部,并且在其中设置有母端子的第二插入部位的解决开口,所述第二隆起部分的凹面背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的入口嘴部,并且电气导体与金属条带之间的电气接触旨在抵靠着该第二隆起部分的凹面建立;
-绝缘基座的底壁中设置有通道开口,该通道开口面向第一插入部位的出口开口;
-所述通道开口由薄膜封闭,该薄膜由可变形且电气绝缘的材料制成;
-绝缘基座的底壁配备有多个插入开口,它们分别由至少部分地被包括在第三平面中的边缘界定,所述插入开口之一可以用于接近公电气连接端子,该公电气连接端子包括电气接触元件,该电气接触元件凸出于绝缘基座的内部空间,并且旨在接收装饰板;
-公电气连接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一方面,该导电元件连接至所述电气接触元件,另一方面,该导电元件界定接收电气导体的电气容腔,以用于在电气导体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所述电气容腔可以经由接近开口接近,所述接近开口在导电元件中由至少部分被包括在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并且被绝缘基座的底壁的厚度与所述第三平面隔开的平面中的边缘界定;
-设置在绝缘基座的底壁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开口形成导向管道,该导向管道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导向管道的中心延伸轴线倾斜地延伸;
-所述插入开口由包括沿着所述中心延伸轴线彼此偏移的两个部分的边缘界定。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一方面,该插座包括容纳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设备支承件,另一方面,该插座包括界定电气插头的插口的装饰板,该装饰板具有底壁,该底壁上穿有孔口,所述孔口用于接近布置在插座机构的绝缘基座中的母电气连接端子。
当然,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变型和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彼此关联,只要它们并非不兼容或互斥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的说明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并且参考附图进行,通过这些说明将明白本发明由什么组成,以及如何实现。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母电气连接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示,该插座机构装备有图1的端子;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侧向部分被移除,该插座机构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母电气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是接收电气插头的图3的插座机构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母电气连接端子的第三实施例的侧向透视图;
图6是图5的端子的俯(前)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该插座机构装备有图5的端子;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公电气连接端子的四分之三透视图;
图9是容纳图8的公端子的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前视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绝缘基座的侧视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的透视图,其侧向部分被移除,在该透视图中母连接端子不可见;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母电气连接端子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的侧向剖视图,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四实施例,并且装备有图12的母端子;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示,该插座机构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母电气连接端子的第五实施例;
图15是插入开口的变型的后视透视图,电气导体旨在通过该插入开口插入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绝缘基座;
图16是插入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插入开口中的电气导体的剖视图示;
图17是插入图15的插入开口的变型中的电气导体的剖视图示。
应当注意,在这些附图中,不同变型共有的结构元件和/或功能元件可能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1和13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插座1。
它在此是待嵌装至接收壁的插座。
插座1包括插座机构3000;4000,所述插座机构由装饰板(饰面板)8封闭并且被附接至设备支承件3。
设备支承件3用于将插座机构的基座安装在待嵌接至接收壁的电气壳体5中。
装饰板8界定插口9(见图11和13),用户可以将电气插头6(见图3)插入其中,从而为连接至所述插头的电气设备供电。
尤其如图9、11和13所示,插座机构3000;4000包括绝缘基座30;40,该基座具有侧壁和底壁31;41,所述侧壁在前部界定接近开口35;45,该接近开口旨在被装饰板8封闭,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旨在接收电气连接端子的部位,该电气连接端子适于在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与插入装饰板8的插口9中的电气插头的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
如图9清楚所示,更具体地,插座机构3000的绝缘基座30包括用于接纳三个电气连接端子的三个部位38、39:旨在接收两个母端子的两个侧向部位38,旨在接收公端子的一个中心部位39。术语“母端子”是指其功能部分包括接收凹穴的电气连接端子,所述接收凹穴旨在接收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51(如图4所示)。术语“公端子”是指其功能部分包括电气接触元件的电气连接端子,该电气接触元件例如为地线插脚6(或根据另一未示出实施例的里拉琴形接地件),并且旨在凸出于装饰板8的插口9,从而插入电气插头50的凹穴中。地线插脚6通常被设置用于法国/比利时标准的插座。里拉琴形接地件则被设置用于德国标准的插座(F型),在此未示出。
装饰板8的插口9朝向前部开口,并且在后部由底壁7(见图11和13)封闭,该底壁穿有三个孔口,其中两个孔口用于接近插座机构的母端子的接收凹穴,第三个孔口为地线插脚6预留通道。根据图11和13所示的实施例,装饰板8包括保护壁4,该保护壁以活塞壁的方式在插口9中滑动并且设置有与底壁7的孔口相对应的孔口。当插座1未使用时,保护壁4可以封闭插口9。
以常规方式,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被设置为在电气壳体5的底部露出,并位于附接至壳体的插座机构的绝缘基座下方。该电气导体在护套中行进,该护套经由护套入口进入电气壳体中。电气导体被从护套中拉出,从而经由入口(或插入开口)连接至插座机构的端子。如图10清楚所示,插入开口设置在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中,并且由相应的边缘33、34、36、37界定。鉴于该机构包括三个电气连接端子,因而在此设置为将其连接至三种电气导体:火线导体、零线导体和地线导体。
从以下说明中可以看出,插座机构特别有利地集成有母端子,其轮廓可以优化绝缘基座的底壁的轮廓,从而在电气导体的入口旁边释放空间,以便容置其端部被封阻在母端子中的电气导体的自然曲度。该空间有利于进行“布线”操作,通过该操作,可以将电气导体根据机构的端子施加的插入方向连接至端子。实际上,该空间可以在不挤压的情况下容置电气导体的自然曲度,该自然曲度在插入端子中的导体的端部与存放在电气壳体的底部的导体的剩余长度之间产生。
应当注意,图11的插座机构3000的绝缘基座30的轮廓与图13的插座机构4000的绝缘基座40的轮廓不同,因为每个绝缘基座30;40的轮廓均适应其包括的母端子的轮廓。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绝缘基座还可以根据其包括的母端子的轮廓而具有其他轮廓,并且因而获得根据本发明的插座1的多个变型。
在下文中,将首先针对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进行详细说明,然后针对集成有它的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不同变型的绝缘基座以及可以被集成在这种绝缘基座的公端子进行说明。
按照惯例,在以下的说明中,术语“前”和“后”相对于用户注视在任意接收壁上的处于使用位置的插座1的视线方向使用。因此,术语“前”指代插座朝向用户的一侧,术语“后”指代插座背向用户的一侧,即朝向接收壁内部的一侧。
在图1至7、12、13和14中,更清楚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的五个实施例100;200;300;400;600。母端子100;200;300;400;600在这些图中单独示出或示出为安装在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实施例的绝缘基座10;20;30;40;60中,所述绝缘基座的形状特别适应其接收的母端子的形状。
无论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哪一实施例,其均包括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一方面界定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该第一插入部位旨在接收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51(如图4所示),以用于在所述连接插脚51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该导电元件另一方面界定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该第二插入部位不同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并且旨在接收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2(如图2所示),以用于在电气导体2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
换句话说,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是其中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51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的部位,并且对应于母端子的“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是其中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的部位。该第二插入部位形成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以用于电气导体2。
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122;222;322;422;622形成在导电元件的两个不同部分中。这两个不同部分电气连接在一起:其形成包括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的功能部分和包括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电气连接部分120;220;320;420;620。
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导电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材料具有良好导电性能,从而将电流由电气连接部分120;220;320;420;620传输至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
例如,所述端子的导电元件由铜或含铜的金属合金—尤其是黄铜或青铜—制成。
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见图1、3、5和12)中,导电元件由通过折叠金属条115;215;315;415而形成的单个部件制成。
在第五实施例(见图14)中,导电元件由多个机械连接在一起或电气连接在一起的部件形成:在此,其中一个部件以强制插入设置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凹穴640中的第二连接插脚642作为结束。
如图2、3、7、12和14所示,在所有示出的实施例中,均可以经由由所述导电元件的自由边缘111;211;311;411;611界定的入口嘴部从母端子的第一表面—在此即前部表面—接近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
如图2、4、7、13和14所示,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整体上呈柱形,并且沿着穿过母端子的轴线X从前向后延伸。根据图2、3、12和14所示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实施例,接收凹穴被界定在围绕着轴线C1(平行于轴线X)铰接在一起的夹具(夹钳)117;217;417;617的两个分支116;216;416;616之间,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穿过入口嘴部沿着平行于轴线X(甚至与之重合)的插入方向插入这两个分支之间并且被夹紧。夹具117;217;417;617通过切割和折叠金属条115;215;415;615形成。根据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接收凹穴310被界定在U形夹具317的围绕着轴线C2(垂直于轴线X)铰接在一起的两个分支316之间,电气插头的连接插脚穿过入口嘴部沿着与轴线X重合的插入方向插入这两个分支之间并且被夹紧。U形夹具317通过切割和折叠金属条315形成。夹具317由铆接于其上的U形部件318—也称为“骑马钉318”—加固。该骑马钉318紧围夹具317,从而确保分支316的夹持力一直保持恒定,包括在插头的连接插脚在接收凹穴310中多次插入和拔出之后的情况下。
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本身可以经由由边缘125;225;325;425;625界定的接近开口从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母端子的第二表面—在此为后部表面—接近。
实际上,如图2、4、7、13和14所示,母端子100;200;300;400;600通过其后部表面抵靠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的绝缘基座10;20;30;40;60的底壁11;21;31;41;61,位于所述底壁11;21;31;41;61上相对应的位置,以使用于接近其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面向设置在绝缘基座10;20;30;40;60的所述底壁11;21;31;41;61中的入口(或插入开口)。经由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从母端子的后部表面插入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该剥皮芯部从底壁的所述入口进入绝缘基座)为母端子供电。在接近开口的下游,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与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导电元件之间在电气容腔中122;222;322;422;622建立电气接触。导电元件经由进入导电元件的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的入口嘴部从母端子的前部表面将电气导体2的电能传输至所插入的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51。
如图2、4、7、13和1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中定义第一平面P1,该第一平面包括界定了进入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的入口嘴部的边缘111;211;311;411;611,并且垂直于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的延伸轴线X延伸。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中定义第二平面P2,该第二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P1,并且包括界定了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125;225;325;425;625。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平面P1、P2均彼此相距小于或等于9mm的距离D1。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平面P1、P2例如彼此相距介于5mm与8mm之间的距离。当然,小于或等于9mm的距离D1可以为任意其他值。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平面P1、P2彼此隔开负距离D1,即第二平面P2位于第一平面P1前部(见图13),所述距离始终从平面P1开始测量(见指示距离D1的箭头方向)。在第四实施例的变型中,完全可以想象使第一和第二平面P1、P2隔开的距离D1为零,即第一和第二平面P1、P2彼此重合。
第二平面P2朝向母端子100;200;300;400;600前部偏移,在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后部表面处释放空间。
如图2、7和12所示,在第一、第三和第五实施例中,第二平面P2在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朝向前部偏移,使得第二平面P2相对于接收凹穴110;310;610背向入口嘴部的后端112;312;612朝向前部偏移。
如图3和4所示,在母端子200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平面P2在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朝向前部偏移,使得母电气连接端子200具有减小的总高度,该高度在此介于5mm与9mm之间,优选地介于5mm与8mm之间。根据该实施例,面向进入接收凹穴210的入口嘴部,母端子200在其后部表面上包括接收凹穴210的出口开口。界定了接收凹穴的出口开口的边缘212被包括在第二平面P2中。如图4所示,插入母端子200中的电气插头50的标准连接插脚51因而适于穿过接收凹穴210,从出口开口露出并且朝向后部超出母端子200延伸。
如图12和13所示,在母端子400的第四实施例中,第二平面P2位于第一平面P1的前部,使得第二平面P2相对于进入接收凹穴410的入口嘴部朝向前部偏移。该偏移在母端子400的后部表面一侧产生更多空间,即使伴随着电气容腔433相对于接收凹穴410的中心延伸轴线X侧向远离。因此,将第二平面P2定位在第一平面P1的前部,可以在母端子400的后部表面处内释放更多空间,并且增加母端子400的侧向体积。
无论哪个实施例,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均经由接近开口沿着插入方向Y(见图2、4、7、13和14)插入母端子的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该插入方向Y可以相对于垂直于第二平面P2并且从接近开口的中心经过的轴线H倾斜小于或等于45°的角S。换句话说,电气导体的剥皮芯部插入端子的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方向Y并不一定完全平行于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51插入端子的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的方向X,它可以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X倾斜一个角度,该角度例如等于35°或甚至45°。
这种布置便于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电气连接,包括在电气导体相对较短并且没有足够可操作空间的连接条件下。实际上,电气导体的剥皮芯部因而可以相对于凹穴的延伸轴线X以较小的角S插入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并且这种倾斜不损害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电气连接。
以常规方式,为将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保持在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中,并且确保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导电元件与电气导体之间的良好电气连接,母端子100;200;300;400;600包括夹紧(锁紧,紧固)装置,以用于将剥皮芯部抵靠导电壁121;221;321;421;621(见图2、4、7、13和14)夹紧,该导电壁部分地界定母端子的连接部分120;220;320;420;620的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
在此,如图4、5、12和14所示,母端子被示出为自紧式端子,并且每个母端子的夹紧装置由弹簧片(第一实施例中未示出)230;330;430;630形成,该弹簧片在所述导电壁121;221;321;421;621的方向上持续施加压力。当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经由接近开口插入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中时,它会自动地被置于弹簧片230;330;430;630与导电壁121;221;321;421;621之间,该弹簧片因而抵靠所述导电壁121;221;321;421;621夹紧剥皮芯部。
弹簧片230;330;430;630由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材料可以不同于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导电元件的材料。
母端子的导电元件上安装有断接推板150;250;350;450(图14所示的母端子600的第五实施例中不可见),从而能使插入母端子的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中的电气导体断开连接。该断接推板150;250;350;450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材料。当用户或安装人员将其启动时,它会施加断接力(用于使连接断开的力),以克服由弹簧片230;330;430;630施加的压力。该断接力使弹簧片230;330;430;630离开导电壁121;221;321;421;621,从而将电气导体的剥皮芯部从由弹簧片230;330;430;630施加的压力中释放。因而可以经由所述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将剥皮芯部从其插入的所述电气容腔中拔出,从而断开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电气连接。
有利地,无论哪个实施例,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导电元件均界定了第三插入部位123;323(第二、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不可见),该第三插入部位旨在接收跨接电气导体,从而在跨接电气导体与母端子的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见图1和5)。第三插入部位形成与上述第一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相似的第二电气容腔123;323。可以经由与第一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不同的第二接近开口从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后部表面接近该第二电气容腔123;323,并且该第二电气容腔由边缘126;326(第二、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不可见)界定。界定所述第二接近开口的边缘126;326全部或部分与界定了第一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第一接近开口的边缘125;225;325;425;625一样被包含在第二平面P2中。
与在第一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中的设置相似,跨接电气导体的剥皮芯部被抵靠导电壁夹紧,该导电壁通过与第一电气容腔中使用的弹簧片相似的弹簧片界定第二电气容腔123;323。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此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不同实施例因其各自的接收凹穴110;210;310;410;610而不同,但也因其电气连接部分120;220;320;420;620的形状而不同。
根据第一实施例(见图1和2)的母端子100的电气连接部分120包括两个管道,这些管道基本为柱形并且具有平行的轴线,这两个管道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气容腔122、123,电气导体(主要导体和跨接导体)的剥皮芯部可以插入其中。这些管道由金属条115的切割、弯曲和折叠部分界定。金属条115的各弯曲部分形成导电壁121,插入电气容腔122、123中的剥皮芯部抵靠该导电壁并且被弹簧片夹紧。金属条115的后部自由边缘125、126因而弯曲,并且在每个管道处界定电气容腔122、123的接近开口。如图1所示,每个电气容腔122、123还在前部被壁124封闭,从而可以防止从母端子100的前部接近所述电气容腔122、123。最后,金属条115的平坦部分中设置有开口128,以用于固定弹簧片。弹簧片例如可以金属带形成,该金属带折叠以便形成确保弹簧功能的弯曲部。这种弹簧片与图4中可见的母端子200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片230相似。
在图3和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200的第二实施例中,电气连接部分220在所有方面均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母端子100的电气连接部分120相似,除了电气连接部分220高度较低之外,该电气连接部分220与接收凹穴210在横向上对齐。
在图5至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母端子300的电气连接部分320由从U形夹具317的底部开始延伸的金属条带形成,该U形夹具的分支316界定了所述接收凹穴310。该金属条带从其连接至夹具317的位置开始具有相对于接收凹穴310的延伸轴线X倾斜的部分327,随之为第一隆起部分328,该第一隆起部分328的凹面朝向接收凹穴310的嘴部(即朝向母端子300的内部),并且在其中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电气容腔322、323的接近开口。在第一隆起部分328的下游,金属条带大致平行于接收凹穴310的延伸轴线X延伸,然后形成第二隆起部分324,该第二隆起部分324的凹面背向接收凹穴310(即朝向母端子300的外部)。因此,第一和第二电气容腔322、323中的每一个均由第一隆起部分328、第二隆起部分324和金属条带在所述第一与第二隆起部分328、324之间延伸的部分界定。通过抵靠第二隆起部分324,在穿过接近开口插入的电气导体的剥皮芯部与金属条带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电气接触。该电气接触借助于弹簧片330实现。弹簧片330抵靠金属条带的电气连接部分320通过其与包括接收凹穴310的功能部分连接在一起的部分327纵向延伸,并且垂直于金属条带的位于第一隆起部分328与第二隆起部分324之间的部分(见图7)。电气导体的剥皮芯部经由相应的接近开口插入电气容腔322、323中的一个,抵靠着金属条带的第二隆起部分324,被弹簧片330夹紧,第二隆起部分324形成上述的导电壁321。金属条带还包括将弹簧片330连接至金属条带的装置。所述装置在此由折叠的爪片331形成,弹簧片330可以例如铆接至该折叠爪片,所述装置也可以呈尖齿的形式,弹簧片相应的开口围绕着尖齿固定。
在图12和13所示的母端子400的第四实施例中,电气连接部分420在所有方面均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母端子300的电气连接部分320相似,除了界定接收凹穴410的导电元件部分与形成部分427—隆起部分428、424在该部分之外形成—的导电元件部分之间通过伸长部分440彼此连接之外。伸长部分440与分别形成接收凹穴410和电气连接部分420的导电元件的部分形成单个部件。伸长部分440垂直于接收凹穴410的延伸轴线X大体在接收凹穴410的中间高度上延伸,或者甚至如图13清楚所示,在选定的高度上延伸,从而相较于接收凹穴410的后端部412更靠近进入所述接收凹穴410的入口嘴部。如图12所示,伸长部分440也侧向弯曲,以尽可能减小将电气容腔422与接收凹穴410隔开的距离,从而减小母端子400的侧向体积。
在母端子300;400的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包括形成接收凹穴310;410的功能部分和电气连接部分320;420的导电元件是整体式部件。
在图14所示的母端子600的第五实施例中,接收凹穴610由导电元件的第一部件形成,电气连接部分620由导电元件的第二部件形成,该第二部件与该第一部件分开。电气连接部分620在所有方面均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母端子300的电气连接部分320相似,但金属条带在第二隆起部分624之外终止于第二连接凹穴640。第二凹穴640旨在通过不可拆卸的强制接合方式接收第二插脚642,该第二插脚642由接收凹穴610形成在其中的导电元件的部件承载。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的五个实施例包括绝缘基座10;20;30;40;60,该绝缘基座包含刚刚详细说明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所述母端子十分相似,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各自的底壁11;21;31;41;61。
如图2、4、7、13和14所示,绝缘基座10;20;30;40;60的底壁11;21;31;41;61至少在端子的电气连接部分120;220;320;420;620处延伸,并且总体上沿着被所述绝缘基座10;20;30;40;60接收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后部表面延伸。
无论绝缘基座10;20;30;40;60的底壁11;21;31;41;61的形状如何,由边缘13;23;33;43;63界定的入口或插入开口均布置在绝缘基座的底壁11;21;31;41;61中,在相应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电气容腔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旁边,以便电气导体2的剥皮芯部穿过绝缘基座10;20;30;40;60插入电气容腔。
如图2、4、7、13和14所示,在绝缘基座10;20;30;40;60的外部表面一侧界定插入开口的边缘13;23;33;43;63至少部分地被包括在第三平面P3中,该第三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P2,并且被插入开口布置在该处的底壁11;21;31;41;61的厚度与第二平面P2隔开。
更具体地,如图4、7、13和16所示,在插座机构2000;3000;4000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基座20;30;40的底壁21;31;41的厚度使得插入开口形成真正的导向管道229;329;429,以将电气导体2插入相应母端子100;200;300;400的电气容腔222;322;422中。导向管道229;329;429有利于电气导体向母端子中的插入,而不影响导体的自然曲度。
考虑到用于为母端子供电的电气导体2的端部根据电气导体的截面被剥去标准长度,因而将第二和第三平面P2、P3隔开的距离—对应于可接近母端子的电气容腔的开口旁边的底壁的厚度—也被标准化,以确保电气导体的部分绝缘护套深入底壁(见图16)。这样可以确保安装人员的用电安全,并且保护完全容置于绝缘基座的剥皮芯部。
如图4、7、13和16所示,导向管道229;329;429呈柱形,其形状使得其在绝缘基座20;30;40的底壁21;31;41的外部表面一侧具有第一截面,第二截面跟随着第一截面、小于第一截面、并且在绝缘基座20;30;40的底壁21;31;41的内部表面一侧。第一截面与用于为母端子200;300;400供电的电气导体(绝缘护套和剥皮芯部)的截面几乎相同(见图16),第二截面与电气导体的导电芯部的截面几乎相同(见图16)。电气导体的端部理论上根据电气导体的截面被剥去标准长度,因而具有两个截面的导向管道229;329;429的形状可以指示安装人员如何将电气导体正确深入端子,因为当围绕着电气导体的导电芯的绝缘护套抵靠导向管道229;329;429的第二截面时,达到最理想的深入状态(见图16)。本说明的结尾示出导向管道的一个变型。
当然,由边缘34;44界定的第二入口或第二插入开口(仅在图9、10和11中可见)设置在绝缘基座30;40的底壁31;41中,面向可接近母端子第二电气容腔(也被称为跨接电气容腔)的第二开口,以便能将跨接导体的剥皮芯部插入第二电气容腔。第二插入开口具有与第一插入开口相同的特性。特别地,在绝缘基座30;40的底壁31;41的外部表面一侧界定第二插入开口的边缘34;44至少部分被包括在第三平面P3中(见图10)。另外,第二插入开口也形成导向管道,用于连接可接近相应母端子的跨接电气容腔的开口。
像已经说明的那样,绝缘基座10;20;30;40;60还设计用于接收公电气连接端子700。因此,无论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的哪个实施例,但尤其是如图10所示的插座机构3000的第三实施例,除了设置在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中的用于接近所述绝缘基座30接收的每个母端子300的第一电气容腔322和第二电气容腔323(或跨接电气容腔323)的插入开口之外,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入开口,其由边缘36界定并用于接近公端子700的电气容腔722(见图8)。电气容腔722旨在接收地线导体的导电芯,从而将所述公端子700接地。与针对母端子300进行的设置相似,还设置有由边缘37界定的插入开口,用于接近公端子700的跨接电气容腔。
有利地,并且如图10所示的插座机构3000的第三实施例中特别清楚可见的那样,所有界定绝缘基座30的插入开口的边缘33、34、36、37均位于相同的第三平面P3中。
无论插座机构的哪个实施例,该机构的绝缘基座的底壁的轮廓均可以在插入开口旁边释放空间,并且有利地,释放的空间便于机构的布线操作。该自由空间将位于电气壳体5中,插座机构将安装在电气壳体5中,源自电气网络的电气导体到达电气壳体5的底部。有利地,该自由空间用于容置每个电气导体在连接至机构之后自然采用的曲度,弯曲部分插入电气导体保持在其供电的端子中的自由端与其被压入电气壳体底部的剩余长度之间。因此,安装人员在完成机构的电气连接之后,可以轻松地将所述电气导体的剩余长度压入电气壳体的底部,使其位于绝缘基座后部,电气导体可以在基座的底壁的所述插入开口旁的自由空间内不受拘束地采用其自然曲度。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绝缘基座的有利形状,不仅在母端子的电气容腔旁边释放空间,而且在公端子的电气容腔旁边释放空间,从而容置为机构供电的所有电气导体的自然曲度。
如图2、7、10、13和1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绝缘基座10;30;40;60的底壁11;31;41;61包括在被插座的装饰板8封闭的容纳开口15;35;45;65的方向上朝向绝缘基座10;30;40;60前部错位的错位部分12;32;42;62。在错位部分12;32;42;62中设置有可以到达各母端子100;300;400;600和公端子700的电气容腔122;322;422;622;722的接近开口的插入开口。借助于错位部分12;32;42;62,包括界定插入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13;33、34、36、37;43、44;63的第三平面P3因而相对于第四平面P4偏移距离D2,第四平面P4平行于第三平面P3,并且包括绝缘基座10;30;40;60的底壁11;31;41;61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10;30;40;60的容纳开口15;35;45;65最远(或最靠后)的部分(见图2、7、13和14)。为母端子供电的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因而被容置于在错位部分12;32;42;62与绝缘基座10;30;40;60的底壁11;31;41;61的剩余部分之间界定的自由空间中。换句话说,在这些实施例中,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被容置于绝缘基座的总体积中。
在此,将第三和第四平面P3、P4隔开的距离D2至少为2mm,即大于或等于2mm,优选地至少为5mm。
在如图10所示的绝缘基座30的配置中,所有插入开口均被设置在相同的第三平面P3中,相对于第四平面P4朝向前部偏移,借助于如图8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公端子700的特殊形状,可以实现如图10所示的配置。
公端子700包括导电元件701,一方面,导电元件连接至地线插脚6,另一方面,导电元件界定接收电气导体的电气容腔722,从而在电气导体与导电元件701之间建立电气接触。更具体地,一方面,导电元件701形成平台710,地线插脚6压接在该平台上并且旨在凸出于接收装饰板8的绝缘基座30的内部空间(见图11),另一方面,导电元件701形成在所有方面均与根据本发明的母端子的第三、第四和第六实施例的母端子300;400;600的电气连接部分320;420;620相似的金属条带。可以经由由导电元件701的边缘725界定的接近开口从公端子700的背向地线插脚6的后部表面接近由该金属条带界定的电气容腔722。金属条带还界定跨接电气容腔(在图8中不可见),可以经由由导电元件701的边缘(在图8中不可见)界定的接近开口接近,从而在跨接电气导体与导电元件701之间建立电气接触。经由相应的接近开口插入公端子700的电气容腔722或跨接电气容腔的导电芯通过弹簧片730的自动夹紧保持位置。当公端子700在绝缘基座30中就位时,与针对母端子进行的说明中相似的断接推板350(见图10)可以作用于弹簧片730,从而将插入电气容腔722中的电气导体断开连接。
如图10清楚所示,电气容腔722和跨接容腔在平台710的方向上朝向前部偏移,地线插脚6装配在平台710上。因此,可以在公端子700中定义平面P’2,该平面P’2总体上平行于平台710,并且包括界定电气容腔722的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725和界定跨接容腔的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不可见)。
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设计用于容纳公端子700,使得其平面P’2与母端子300的第二平面P2对齐并且重合(见图10)。因此,平面P’2与第三平面P3平行,并且与所述第三平面P3隔开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的厚度。因此,当公端子700定位在绝缘基座30中时,可接近其电气容腔722的接近开口和可接近其跨接容腔的接近开口分别面向设置在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中并且分别由边缘36、37界定的两个插入开口定位。如图3所示,根据插座机构2000的第二实施例的绝缘基座20本身深度较浅。因此,在绝缘基座20中,不存在距离D2,第三和第四平面P3、P4重合。因此,在插座机构2000的第二实施例中,绝缘基座20的总体积被减小,从而在绝缘基座20的整个底壁21后部释放空间。由边缘28界定的通道开口设置在绝缘基座20的底壁21中,面向母端子200的接收凹穴210的出口开口,使得插入所述接收凹穴210的电气插头的连接插脚穿过所述通道开口,从而超过绝缘基座20的底壁21朝向后部延伸(见图4)。
有利地,为了加强用电安全,并且防止以任何方式接近电气插头的连接插脚朝向插座机构2000的绝缘基座20的底壁21后部露出的部分,底壁21的通道开口(由边缘28界定)由可变形材料制成的薄膜29封闭(见图4)。当电气插头50的连接插脚51在柔性绝缘材料制成的薄膜29上施加压力时,该薄膜能变形,但不破裂(见图4)。薄膜29由柔性塑料材料制成,因而还具有电气绝缘特性。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细说明的实施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其他修改。
尤其根据图15和17所示的有利变型,由设置在插座机构的绝缘基座的底壁中的插入开口形成的导向管道的形状更加便于电气导体被压入插座机构的后部。
更具体地,如图15和17所示,其中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插座机构3000的第三实施例的插入开口的变型,导向管道329’并不完全呈柱形曲面,其具有倒角部分329A’,该倒角部分相对于所述导向管道329’的中心延伸轴线I倾斜延伸(见图17),所述中心延伸轴线I垂直于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的其中形成导向管道329’的部分。导向管道的中心延伸轴线I与轴线H(见图7)重合,轴线H从可接近被容置于所述插入开口后部的连接端子的电气容腔的开口的中心通过。倒角部分329A’背向插入开口相关联的断接推板延伸。
在此,倒角部分329A’设置在导向管道329’的第一截面中,该第一截面位于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的外部表面一侧。因此,导向管道329’的第一截面呈椭圆形,并且其尺寸大于电气导体2的截面的尺寸。因此,可以在导向管道329’的第一截面中容置电气导体2的弯曲部分2A的较大部分(见图17)。
更有利地,在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的外部表面一侧界定了形成导向管道329’的插入开口的边缘33’在两个层面33A’、33B’上延伸,这两个层面以梯级的形式连接在一起(见图15)。
换句话说,界定了插入开口的边缘33’包括沿着导向管道的中心延伸轴线I彼此偏移的两个部分33A’、33B’。
根据未示出的变型,界定了插入开口的边缘33’的两个层面33A’、33B’可以接续连接,而不以梯级的形式中断。
由此构造的导向管道329’具有倒角部分329A’和在两个层面33A’、33B’上延伸的外部边缘33’,该导向管道可以容置电气导体2的弯曲部分2A的较大部分。连接至插座机构后部的电气导体2的体积因而减小,从而更加容易插入旨在容纳该机构的电气壳体。
当然,导向管道329’的这种有利的构型可以应用于以上任意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任意在公或母电气连接端子的主要或跨接电气容腔中开口的插入开口。
另外,即使与本发明不同,导向管道的这种构型也非常有利,因为可以通过部分容置电气导体的弯曲部分来节省空间。
连接端子(母或公)也可以是螺丝端子,而不是自紧式端子(通过弹簧片自紧)。
该插座也可以仅包括两个母电气连接端子和一个里拉琴形接地件(被称为“Schuko”的德国式插座)。
该插座也可以是凸出于壁安装的类型,借助于凸出于所述壁固定的电气壳体。
当然,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针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其他修改。

Claims (13)

1.一种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包括绝缘基座(10;20;30;40;60),该绝缘基座容置至少一个用于电气连接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该母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一方面界定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该第一插入部位旨在接收电气插头的连接插脚,以用于在所述连接插脚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该导电元件另一方面界定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该第二插入部位不同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并且旨在接收电气导体,以用于在该电气导体与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能经由入口嘴部从母端子的第一表面接近,所述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能经由不同于所述嘴部的接近开口从母端子的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接近,其中,第一平面(P1)包括界定了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的入口嘴部的边缘(111;211;311;411;611),并且垂直于连接插脚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110;210;310;410;610)中的插入方向(X)延伸,该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相距小于或等于9mm的距离(D1),该第二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P1),并且包括界定了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125;225;325;425;625),其中,绝缘基座(10;20;30;40;60)在前部界定用于接纳插座的装饰板(8)的容纳开口(15;35;45;65),并且包括底壁(11;21;31;41;61),所述底壁沿着所述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且包括朝向所述容纳开口(11;21;31;41;61)错位的错位部分(12;32;42;62),在该错位部分中布置有插入开口,该插入开口面向所述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的接近开口,所述插入开口由至少部分被包括在第三平面(P3)中的边缘(13;23;33;43;63)界定,该第三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P2),并且与第二平面(P2)隔开所述底壁(11;21;31;41;61)的厚度,该第三平面(P3)与第四平面(P4)相距至少2mm的距离(D2),该第四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P3),并且包括绝缘基座(10;30;40;60)的底壁(11;31;41;61)的相对于容纳开口(15;35;45;65)最远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机构,其中,所述母端子具有介于5mm与9mm之间的高度,并且在该母端子的第二表面上面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210)的入口嘴部包括所述第一插入部位(210)的出口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机构,其中,界定了母端子的第一插入部位(210)的出口开口的边缘(212)被包括在所述第二平面(P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机构,其中,电气导体经由所述母端子的接近开口插入母端子的第二插入部位(122;222;322;422;622)中的插入方向(Y)相对于垂直于第二平面(P2)的轴线(H)倾斜小于或等于45°的角(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机构,其中,母端子的导电元件界定第三插入部位(123;323),该第三插入部位旨在接收跨接电气导体,以用于在所述跨接电气导体与所述导电元件之间建立电气接触,所述第三插入部位(123;323)能经由不同的第二接近开口从母端子(100;200;300;400;600)的第二表面接近,并且界定了所述第二接近开口的全部或部分边缘(126;326)被包括在所述第二平面(P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机构,其中,母端子的导电元件部分地由金属条带形成,该金属条带具有与界定了第一插入部位(310;410;610)的导电元件的部分相连接的部分(327;427;627)以及随之的第一隆起部分(328;428;628)和第二隆起部分(324;424;624),所述第一隆起部分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310;410;610)的入口嘴部,并且母端子的第二插入部位(322;622)的接近开口布置在所述第一隆起部分中,所述第二隆起部分的凹面背向所述第一插入部位(310;410;610)的入口嘴部,电气导体与金属条带之间的电气接触旨在抵靠所述第二隆起部分建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机构(2000),其中,绝缘基座(20)的底壁(21)中设置有通道开口,该通道开口面向母端子(200)的第一插入部位(210)的出口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机构(2000),其中,所述通道开口由薄膜(29)封闭,该薄膜由可变形并且电气绝缘的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机构(3000),其中,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设置有多个插入开口,这些插入开口分别由至少部分地被包括在第三平面(P3)中的边缘(33、34、36、37)界定,所述插入开口之一用于接近用于电气连接的公端子(700),该公端子包括电气接触元件(6),该电气接触元件凸出于旨在接收装饰板(8)的绝缘基座(30)的内部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机构(3000),其中,用于电气连接的公端子(700)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701),一方面,该导电元件连接至所述电气接触元件(6),另一方面,该导电元件界定旨在接收电气导体以用于在该电气导体与该导电元件(701)之间建立电气接触的电气容腔(722),其中,所述电气容腔(722)能经由由至少部分地被包括在与所述第三平面(P3)平行并且与第三平面(P3)隔开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的厚度的平面(P’2)中的边缘(725)界定在所述导电元件(701)中的接近开口接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机构(3000),其中,设置在绝缘基座(30)的底壁(31)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开口形成导向管道(329’),该导向管道的一部分(329’A)相对于所述导向管道(329’)的中心延伸轴线(I)倾斜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机构(3000),其中,所述插入开口由包括沿着所述中心延伸轴线(I)彼此偏移的两个部分(33A’、33B’)的边缘(33’)界定。
13.一种插座(1),一方面,该插座包括设备支承件(3),该设备支承件容纳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另一方面,该插座包括装饰板(8),该装饰板界定电气插头的插口(9),该装饰板(8)具有底壁(7),该底壁上穿有孔口,通过该孔口能接近设置在插座机构(1000;2000;3000;4000;6000)的绝缘基座(10;20;30;40;60)中的用于电气连接的母端子(100;200;300;400;600)。
CN202210890084.5A 2021-08-04 2022-07-27 插座机构和相关联的插座 Pending CN1157063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108474A FR3126067B1 (fr) 2021-08-04 2021-08-04 Borne femelle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pour prise de courant, mécanisme de prise de courant et prise de courant associés
FR2108474 2021-08-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6353A true CN115706353A (zh) 2023-02-17

Family

ID=7804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0084.5A Pending CN115706353A (zh) 2021-08-04 2022-07-27 插座机构和相关联的插座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131659B1 (zh)
CN (1) CN115706353A (zh)
ES (1) ES2976300T3 (zh)
FR (1) FR3126067B1 (zh)
PL (1) PL4131659T3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2544Y2 (ja) * 1979-10-12 1985-07-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DE3036545A1 (de) * 1980-09-27 1982-05-27 Fa. Albrecht Jung, 5885 Schalksmühle Schutzkontaktsteckdose
FR3060873B1 (fr) * 2016-12-15 2020-08-14 Legrand France Element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muni d’un element de cont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1659C0 (fr) 2024-03-13
FR3126067A1 (fr) 2023-02-10
FR3126067B1 (fr) 2023-12-15
ES2976300T3 (es) 2024-07-29
EP4131659B1 (fr) 2024-03-13
PL4131659T3 (pl) 2024-07-22
EP4131659A1 (fr) 2023-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3957B1 (en) Communication jack
CN101573842B (zh) 连接器
US4379605A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of molded body construction
US638691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icro co-axial conductors
FI90293C (fi) Liitäntälista kaapelijohdinta varten, erityisesti puhelinkaapelia varten
US5451173A (en) Safety plug
US9172188B2 (en) Plug for a data and/or telecommunication cable comprising several conductors
CN104885318A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电气盒
US20090130919A1 (en) Cross connect terminal block
WO2007067439A1 (en) Cap configured to removably connect to a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block
KR20210002220A (ko) 모듈형 통신 커넥터
TW201212428A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substrate connector
US7140905B2 (en) Quick wire connect angle plug
US672989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RU2339133C1 (ru) Система монтажа с прорезанием изоляции для двух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проводников
NZ272490A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ontact element and corresponding conductor: slot in conductor part receives with compression fit contact element having formed end
US630596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means for penetrating the insulation and establish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wires
US6159035A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means for penetrating the insulation and establish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wires
US20040166719A1 (en) Plug connector
CN115706353A (zh) 插座机构和相关联的插座
US8011949B2 (en) Connector with simplified mounting for a multiple conductor cable
CN110088982B (zh) 配备有接触元件的电连接元件
CN101087044B (zh) 绝缘电导体的自动剥落接线柱和包括该接线柱的电气设备
EP2500992A1 (en) Electrical conector
US3985412A (en) Grounding electrical adap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