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9550A - 噪声滤波器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噪声滤波器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99550A CN115699550A CN202080101418.5A CN202080101418A CN115699550A CN 115699550 A CN115699550 A CN 115699550A CN 202080101418 A CN202080101418 A CN 202080101418A CN 115699550 A CN115699550 A CN 1156995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 bar
- noise filter
- capacitor
- core
- power conver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6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WPBNNNQJVZRUHP-UHFFFAOYSA-L manganese(2+);methyl n-[[2-(methoxycarbonylcarbamothioylamino)phenyl]carbamothioyl]carbamate;n-[2-(sulfidocarbothioylamino)ethyl]carbamodithioate Chemical compound [Mn+2].[S-]C(=S)NCCNC([S-])=S.COC(=O)NC(=S)NC1=CC=CC=C1NC(=S)NC(=O)OC WPBNNNQJVZRUHP-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WHULOQIROXLJO-UHFFFAOYSA-N 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n] PWHULOQIROXLJ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8 manganes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2 mangane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4—Magnetic structures combining different functions, e.g. storage, filtering or trans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2003/106—Magnetic circuits using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agnetic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prising magnetic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噪声滤波器(3)包括由多个电感器和多个电容器构成的多层LC滤波器,电感器具有板状的汇流条和包围汇流条的由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的芯构件,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进行电力的转换的电力转换主电路(2)和噪声滤波器(3),多个电感器由作为将外部电源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正极侧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或者将外部电源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负极侧的板状的第二汇流条(12)的特定汇流条以及包围特定汇流条的多个芯构件构成,多个电容器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与第二汇流条(12)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噪声滤波器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耗油率限制的推进,在车辆停止时采用使内燃机停止的怠速停车的车辆以及使用电动机辅助内燃机的转矩的车辆正在增加。在这些车辆中,内燃机与旋转电机始终结合,除了具备启动功能以及转矩辅助功能以外,在行驶过程中或减速时还具备发电功能的发电电动机正在普及。从上述这种车辆所使用的电力转换装置产生电磁噪声,因此,产生与电磁噪声的抑制相关的技术问题。
车辆所使用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由多个开关元件以及多个直流电平滑用电容器构成的逆变器等电力转换主电路;以及噪声滤波电路。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噪声滤波电路部,所述噪声滤波电路部构成为具有共模噪声抑制用电感器,减少电路的电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6483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噪声滤波电路部,能抑制由来自开关元件的脉冲电压产生的电磁噪声中的共模噪声(日文: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结构中无法抑制常模噪声(日文:ノーマルモードノイズ),或者并未记载任何实现噪声滤波电路部的小型化的结构,因此,存在噪声滤波器大型化的技术问题以及无法抑制电力转换装置的常模噪声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获得小型化的噪声滤波器以及抑制常模噪声的电力转换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所公开的噪声滤波器包括由多个电感器和多个电容器构成的多层LC滤波器,所述电感器具有板状的汇流条和由包围所述汇流条的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的芯构件。
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进行电力转换的电力转换主电路和噪声滤波器,多个电感器由作为正极侧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或者负极侧的板状的第二汇流条的特定汇流条以及多个芯构件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条将外部电源与所述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条将外部电源与所述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多个所述芯构件包围所述特定汇流条,多个电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噪声滤波器,包括由多个电感器和多个电容器构成的多层LC滤波器,电感器具有板状的汇流条和由包围汇流条的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的芯构件,因此,多个电感器能具有作为绕线部的汇流条,能使噪声滤波器小型化。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力转换装置,噪声滤波器所具有的多个电感器由正极侧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或者作为负极侧的板状的第二汇流条的特定汇流条以及多个芯部件构成,所述第一汇流条将外部电源与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所述特定汇流条将外部电源与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多个所述芯部件包围特定汇流条,多个电容器设置于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在将外部电源与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的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设置有多层LC滤波器,因此,能抑制电力转换装置的常模噪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包括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的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的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的被分割的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噪声滤波器的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噪声滤波器的被分割的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噪声滤波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将实施方式7的噪声滤波器的主要部分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噪声滤波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噪声滤波器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符号来进行说明。此外,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材质、形状及其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则并不旨在将本申请仅限定于此。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包括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3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电路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作为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的立体图。电力转换装置1作为逆变器装置用于逆变器装置与旋转电机5一体化而成的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动机100。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动机100是对从电池6供给的电力进行转换并输出到旋转电机5的装置。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动机100如图1所示由电力转换装置1、旋转电机5以及电池6构成。另外,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动机100还包括多个构件,但为了简化说明,仅记载说明所需的部分,对于其他部分则进行省略。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动机100适合在发动机的驱动辅助以及电力的发电中使用的交流发电电动机。
<电力转换装置1>
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进行电力的转换的电力转换主电路2和噪声滤波器3。噪声滤波器3在电力转换动作时抑制从电力转换主电路2产生的电磁噪声。电力转换主电路2和噪声转换器3经由第二导体连接部8而被连接。电力转换装置1经由第一导体连接部7与作为外部电源的电池6连接。电力转换装置1经由交流导体连接部4与旋转电机5连接。电力转换主电路2将从电池6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经由交流导体连接部4将交流电供给至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5基于被供给的交流电生成发动机的驱动力。此外,旋转电机5还作为将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时的交流电向电池6再生的发电机发挥作用。旋转电机5例如是由三相的绕组(U相、V相、W相)构成的无刷马达。
<电力转换主电路2>
电力转换主电路2由分别与旋转电机5所包括的U相、V相以及W相这三相绕组对应的桥式电路以及平滑用电容器2C构成。桥式电路是转换电力的六个功率半导体2U1、2U2、2V1、2V2、2W1、2W2,它们例如是MOSFET(Meta l Ox i de Sem i conductor F i e l dEffect Trans i 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功率半导体2U1的源极端子且功率半导体2U2的漏极端子经由交流导体连接部4U而与旋转电机5的U相连接。功率半导体2V1的源极端子且功率半导体2V2的漏极端子经由交流导体连接部4V而与旋转电机5的V相连接。功率半导体2W1的源极端子且功率半导体2W2的漏极端子经由交流导体连接部4W而与旋转电机5的W相连接。
<噪声滤波器3>
噪声滤波器3设置于第一导体连接部7与第二导体连接部8之间,并对从电力转换主电路2产生的电磁噪声进行抑制。噪声滤波器3包括由多个电感器和多个电容器构成的多层LC滤波器。虽然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包括两层的LC滤波器的例子,但LC滤波器的层数并不局限于两段,还包括多个LC滤波器亦无妨。噪声滤波器3包括:构成LC滤波器的第一电感器3L1、第二电感器3L2、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以及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噪声滤波器3经由第一导体连接部7而与电池6连接,并经由第二导体连接部8而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连接。噪声滤波器3包括多层LC滤波器,因此,能提高滤波器的衰减特性。此外,能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的常模噪声。
噪声滤波器3包括:将电池6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正极侧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以及将电池6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负极侧的板状的第二汇流条12。第一汇流条11将第一导体连接部7的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与第二导体连接部8的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p连接。第二汇流条12将第一导体连接部7的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与第二导体连接部8的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连接。第一电感器3L1以及第二电感器3L2串联设置于作为第一汇流条11或者第二汇流条12的特定汇流条。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将特定汇流条设为第一汇流条11并将多个电感器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多个电感器设置于第二汇流条12。
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与第二汇流条12之间。第一电容器3X1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感器3L1与第二电感器3L2之间的的第一汇流条1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与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之间的第二汇流条12。第二电容器3X2一端连接于第二电感器3L2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与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之间的第二汇流条12。
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以接地电位串联连接,串联连接的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两端与第二电容器3X2并联连接。与第二电容器3X2并联连接的第一共用电容器9Y1的端部连接于第二电感器3L1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与第二电容器3X2并联连接的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端部连接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与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之间的第二汇流条12。通过包括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能减少电力转换主电路2中产生的共模噪声。
<噪声滤波器3的结构>
对作为本申请的主要部分的噪声滤波器3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电感器3L1如图2所示具有: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以及第一芯构件3L1c,所述第一芯构件3L1c呈将第一汇流条11包围的由方形且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第二电感器3L2具有:第一汇流条11;以及第二芯构件3L2c,所述第二芯构件3L2c将第一汇流条11包围的由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第一汇流条11例如由具备导电性的铜制作而成。第一芯构件3L1 c以及第二芯构件3L2c例如由铁氧体制作而成。第一芯构件3L1c以及第二芯构件3L2c例如经由由树脂形成的绕线管(未图示)固定于第一汇流条11。
第一汇流条11包括:作为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的两端部的连接端的第一连接端11c1和第二连接端11c2;以及中间连接端11c3,所述中间连接端11c3从相邻设置的第一芯构件3L1 c和第二芯构件3L2c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拉出,并连接于第一电容器3X1(在图2中未图示)的一端。第一连接端11c1连接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第二连接端11c2连接于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p。
被第一芯构件3L1c包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是第一绕组部11L1,被第二芯构件3L2c包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是第二绕组部11L2。第一绕组部11L1以及第二绕组部11L2是供电流流通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并且具有作为第一电感器3L1以及第二电感器3L2的绕组的功能。第一绕组部11L1以及第二绕组部11L2是一次穿过呈方形且筒状的第一芯构件3L1c、第二芯构件3L2c的内侧的绕组结构。第一绕组部11L1以及第二绕组部11L2构成为与第一芯构件3L1c以及第二芯构件3L2c的磁路等价地链交一次,由于磁通量密度与电流以及匝数成正比,因此,与多次卷绕而成的绕组穿过芯构件的电感器相比,能减小作为磁性体的芯部的磁通量密度,能防止由磁通量密度变高导致的磁性体的磁饱和。
在将多个电感器用于噪声滤波器的情况下,各个芯构件分别具有作为电感器的绕组部的汇流条部分。然而,根据图2所示的结构,作为两个分体的电感器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能共有同一第一汇流条11。因此,无需将分体设置的汇流条彼此连接,无需连接部,能使噪声滤波器3小型化。此外,能削减部件个数。此外,由于无需连接工序,因此,能提高噪声滤波器3的生产性。
此外,第一绕组部11L1以及第二绕组部11L2分别构成为一次穿过芯构件,因此,能减小磁通量密度,能减少作为磁性体的芯构件的磁滞损耗等铁损。此外,由于与多次卷绕而成的绕组穿过芯构件的电感器相比,绕组的导体部被缩短,因此,能减少绕组的导体部的阻抗,能减少由阻抗导致的损失的铜损,能抑制电感器的发热。
此外,在将多次卷绕而成的绕组穿过芯构件的电感器用于噪声滤波器的情况下,需要在作为磁性体的芯部的周围形成绕组的工序。然而,根据图2所示的结构,能节省在电感器所包括的芯部的周围形成绕组的工序,因此,能抑制制造成本,能提高噪声滤波器3的生产性。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3包括由第一电感器3L1、第二电感器3L2、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构成的两层的LC滤波器,第一电感器3L1具有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和包围第一汇流条11的由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的第一芯构件3L1c,第二电感器3L2具有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和包围第一汇流条11的由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的第二芯构件3L2c,因此,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能共有作为绕组部的第一汇流条11,能使噪声滤波器3小型化。此外,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共有一个第一汇流条11,因此,无需汇流条的连接,能削减部件个数,能提高噪声滤波器3的生产性。
此外,第一汇流条11在包括作为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的两端部的连接端的第一连接端11c1和第二连接端11c2以及从相邻设置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拉出,并连接于第一电容器3X1的一端的中间连接端11c3的情况下,无需进一步设置噪声滤波器3与电池6的连接部位、噪声滤波器3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的连接部位以及第一汇流条11与第一电容器3X1的连接部位,因此,能削减部件个数,并且能使噪声滤波器3小型化。此外,能容易地将噪声滤波器3与电池6连接,并且能容易地将噪声滤波器3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连接,能提高电力转换装置1的生产性。此外,能容易地将第一汇流条11与第一电容器3X1连接,并且能提高噪声滤波器3的生产性。
此外,在包括以接地电位串联连接、两端与第二电容器3X2并联连接的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情况下,能减少电力转换主电路2中产生的共模噪声。
此外,实施方式1的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进行电力的转换的电力转换主电路2和噪声滤波器3,噪声滤波器3所具有的多个电感器由作为将电池6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正极侧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或者将电池6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负极侧的板状的第二汇流条12的特定汇流条以及包围特定汇流条的多个芯构件构成,多个电容器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与第二汇流条12之间,在将电池6与电力转换主电路2之间连接的第一汇流条11和第二汇流条12设置有多层的LC滤波器,因此,能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的常模噪声。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3所具有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的立体图。图3是从作为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中拆卸第一汇流条11来表示的图。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磁性体材料不同的芯构件。
作为噪声滤波器3所包括的至少两个电感器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具有作为在互为不同的位置包围第一汇流条11的两个芯构件、即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形成作为一方的芯构件的第一芯构件3L1c的磁性体材料与形成作为另一方的芯构件的第二芯构件3L2c的磁性体材料不同。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例如是铁氧体和中间抽头。此外,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也可以是镍或锰的混合比各自不同的铁氧体。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3中,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构成为包括磁性体材料不同的芯构件,因此,能在相互的芯构件中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能高效地抑制包括多个频率的电磁噪声。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3所具有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的立体图。图4是从作为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中拆卸第一汇流条11以及包围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的构件来表示的图。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被分割的芯构件。
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分别被分割。第一芯构件3L1c是将第一分割芯部3L1c1和第二分割芯部3L1c2组合构成的芯构件。第二芯构件3L2c是将第三分割芯部3L2c1和第四分割芯部3L2c2组合构成的芯构件。第一芯构件3L1 c和第二芯构件3L2c分别例如通过树脂模塑而被一体化,并与第一汇流条11一起被一体化而被固定。图4中,用虚线来表示一体化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的外形部分。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各自被分割的芯构件,因此,能在被分割的芯部之间设置间隙,间隙的磁阻与作为磁性体的芯部的磁阻相比更大,与没有间隙的电感器相比磁通量密度变低,因此,能防止作为磁性体的芯部的磁饱和。此外,能抑制随着在第一汇流条11中流通的电流的增加的电感的下降,即使在电流大的电流域中也能抑制作为滤波器的衰减特性的下降。
此外,在使用未被分割的筒状的芯构件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芯构件与汇流条之间的绝缘性,需要对汇流条与芯部之间的距离进行管理同时将汇流条插入芯构件以组装噪声滤波器的工序,但在使用被分割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3L2c的情况下,无需将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插入第一汇流条11的工序,能容易地管理第一汇流条11与被分割的芯部间之间的距离,因此,能提高生产性。
实施方式4
对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3的被分割的第一芯构件3L1c的立体图。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被分割的芯构件各自的磁性体材料不同的结构。
第一芯构件3L1c中,形成作为被分割的各个芯构件的第一分割芯部3L1c1和第二分割芯部3L1c2的磁性体材料不同。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例如是铁氧体和中间抽头。此外,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也可以是镍或锰的混合比各自不同的铁氧体。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3中,形成作为被分割的各个芯构件的第一分割芯部3L1c1和第二分割芯部3L1c2的磁性体材料不同,因此,能使第一分割芯部3L1 c1和第二分割芯部3L1c2中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能高效地抑制包括多个频率的电磁噪声。
实施方式5
对实施方式5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噪声滤波器3所具有的第一芯构件3L1c的立体图。实施方式5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由不同的磁性体材料形成的芯构件。
第一芯构件3L1c是由多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的。第一芯构件3L1c以与图6中省略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的板面垂直的一个面为界由两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将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的部位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一汇流条11的板面平行的一个面。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例如是铁氧体和中间抽头。此外,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也可以是镍或锰的混合比各自不同的铁氧体。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5的噪声滤波器3中,第一芯构件3L1c以与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的板面垂直的一个面为界由两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因此,第一芯构件3L1c能以该面为界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能高效地抑制包括多个频率的电磁噪声。
实施方式6
对实施方式6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噪声滤波器3所具有的第一芯构件3L1c的被分割的芯构件的立体图。实施方式6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由不同的磁性体材料形成的、被分割的芯构件。
被分割的第一分割芯部3L1c1是由多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的。第一分割芯部3L1c1以与图7中省略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的板面垂直的一个面为界由两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将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的部位并不局限于此。此外,仅第一分割芯部3L1c1由多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但也可以第二分割芯部3L1c2同样由多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例如是铁氧体和中间抽头。此外,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也可以是镍或锰的混合比各自不同的铁氧体。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6的噪声滤波器3中,被分割的第一芯部3L1c1以与板状的第一汇流条11的板面垂直的一个面为界由两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因此,第一分割芯部3L1c1能以该面为界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能高效地抑制包括多个频率的电磁噪声。
实施方式7
对实施方式7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7的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的立体图,图9是将作为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实施方式7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包括弯折成U字状的第一汇流条11。
作为噪声滤波器3所包括的至少两个电感器的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具有作为在互为不同的位置包围第一汇流条11的两个芯构件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第一芯构件3L1c与第二芯构件3L2c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弯折成U字状,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配置成在各自的外周侧相邻。第一汇流条11如图9所示包括:设置于第一汇流条11的两端部的第一连接端11c1和第二连接端11c2;以及中间连接端11c3,所述中间连接端11c3从相邻设置的第一芯构件3L1 c和第二芯构件3L2c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拉出,并连接于第一电容器3X1(在图9中未图示)的一端。第一连接端11c1连接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第二连接端11c2连接于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p。
图2所示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在同一面内排列成一条直线上。根据图8所示的结构,能缩小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所占有的平面的面积。此外,在无法像图2那样采用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在同一面内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结构,平面上的部件配置存在限制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能缩短在平面上扩展的第一电感器3L1、第二电感器3L2以及第一汇流条11的全长,能缩小这些部件所占有的平面的面积。另外,图9中采用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各自具有被分割的芯构件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也可以构成为不分割。
如图9所示,在从弯折成U字状的部位伸出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处,从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伸出的方向以及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的板面平行,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在水平宽度方向上偏移。通过将第一汇流条11弯折成U字状,以使在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中流通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由于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在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的周围产生的磁通沿着互相抵消的方向发生。在从弯折成U字状的部位伸出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在水平宽度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能减少磁通的抵消,能防止电感器所包括的滤波器性能的恶化。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7的噪声滤波器3中,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具有作为在不同的位置包围第一汇流条11的两个芯构件的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第一芯构件3L1c与第二芯构件3L2c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被弯折成U字状,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配置成在各自的外周侧相邻,因此,能缩小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所占有的平面的面积。由于第一汇流条11包括第一连接端11c1、第二连接端11c2以及中间连接端11c3,因此,能容易地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p以及第一电容器3X1连接,因此,能削减部件个数,能提高噪声滤波器3的生产性。
此外,在从弯折成U字状的部位伸出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处,从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伸出的方向与汇流条11的部分的板面平行,在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在水平宽度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能减少在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的周围产生的磁通的抵消,能防止电感器所包括的滤波器性能的恶化。
实施方式8
对实施方式8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实施方式8的噪声滤波器3为被模塑的结构。
图8所示的第一汇流条11、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如图10所示被绝缘体18模塑而形成电感器组件17。第一汇流条11的第一连接端11c1、第二连接端11c2(图10中并未图示)以及中间连接端11c3是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p以及第一电容器3X1连接的部位,因此,从绝缘体18露出。
在第一芯构件3L1c或第二芯构件3L2c因外在要素等发生振动等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3L1c或第二芯构件3L2c可能会与其他部件接触而被破坏。在第一芯构件3L1c或第二芯构件3L2c破坏后的情况下,包括破坏后的芯构件的电感器的电感可能会下降。通过利用树脂等绝缘体18对第一电感器3L1和第二电感器3L2进行模塑,能防止第一芯构件3L1c以及第二芯构件3L2c与其他部件接触而破损。此外,在第一芯构件3L1c、第二芯构件3L2c以及第一汇流条11附着有水等引起腐蚀的物体而使它们发生腐蚀的情况下,包括腐蚀后的部件的电感器的电感可能会下降。通过树脂等绝缘体18对第一芯构件3L1c、第二芯构件3L2c以及第一汇流条11进行模塑,能防止腐蚀要素相对于第一芯构件3L1 c、第二芯构件3L2c以及第一汇流条11的附着。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8的噪声滤波器3中,第一汇流条11、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被绝缘体18模塑,因此,能防止第一芯构件3L1c以及第二芯构件3L2c与其他部件接触而破损。此外,能防止腐蚀要素相对于第一芯构件3L1c、第二芯构件3L2c以及第一汇流条11的附着。
实施方式9
对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3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第一电容器3X1、第二电容器3X2以及它们的周边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噪声滤波器3所包括的多个汇流条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噪声滤波器3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2是为了能看见多个汇流条的外形而用虚线表示去除图11所示的多个汇流条的部件的图。图11是拆卸树脂制罩10的图,图13是将树脂制罩10安装于树脂制壳体19来表示的图。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3构成为将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
<第一电容器3X1、第二电容器3X2>
噪声滤波器3包括作为连结汇流条的第一连结汇流条13和第二连结汇流条15,所述第一连结汇流条13和所述第二连结汇流条15将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各自的一端与从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各自所包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向两侧伸出的第一汇流条11的一侧连接。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如图11所示收纳于第一连结汇流条13和第二连结汇流条15的一部分一体化而成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树脂制壳体19。树脂制壳体19如图13所示被树脂制罩10覆盖而被封闭。树脂制壳体19是除了第一连结汇流条13和第二连结汇流条15以外,还嵌插成型有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以及接地电位连接用汇流条16的壳体。
第一电容器3X1的一端通过焊锡与第一连结汇流条13连接,第二电容器3X2的一端通过焊锡与第二连结汇流条15连接。第一连结汇流条13的从树脂制壳体19露出的部分如图1所示连接于第一电感器3L1与第二电感器3L2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第二连结汇流条15的从树脂制壳体19露出的部分连接于第二电感器3L2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由于包括第一连结汇流条13和第二连结汇流条15,因此,能容易地将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连接于第一汇流条11。此外,连结汇流条和第一汇流条11也可以通过利用设置于它们的端部的通孔并利用螺纹紧固等来连接。
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各自的另一端通过焊锡连接于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的从树脂制壳体19露出的部分连接于第二汇流条12,所述第二汇流条12连接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以及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的另一端经由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以及第二汇流条12连接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以及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
树脂制壳体19和树脂制罩10例如通过硅酮粘接而被密闭。在第一电容器3X1或第二电容器3X2的端子之间附着有液体的情况下,第一电容器3X1或第二电容器3X2变成电短路的状态,因此,导致第一电容器3X1或者第二电容器3X2破损。通过树脂制壳体19和树脂制罩10将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密闭收纳,能防止液体等向树脂制壳体19的内部的侵入,能防止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的破损。此外,通过将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能抑制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因振动等而摇摆,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的端子部分断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密闭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绝缘体模塑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与第一连结汇流条13以及第二连结汇流条15的一部分。此外,虽然作为多个电容器包括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并将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密闭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电容器密闭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
<第一共用电容器9Y1、第二共用电容器9Y2>
对与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一起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的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进行说明。噪声滤波器3包括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所述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所述第二共用电容器9Y2以接地电位串联连接,串联连接的两端与第二电容器3X2并联连接。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收纳于与第一连结汇流条13、第二连结汇流条15、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以及接地电位连接用汇流条16的一部分一体化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树脂制壳体19。
第一共用电容器9Y1的一端通过焊锡连接于第二连结汇流条15,第二连结汇流条15的从树脂制壳体19露出的部分连接于第二电感器3L2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的一端经由第二连结汇流条15以及第一汇流条11连接于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p以及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p。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一端通过焊锡连接于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的从树脂制壳体19露出的部分连接于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以及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连接的第二汇流条12。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一端经由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4以及第二汇流条12连接于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7n以及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8n。
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另一端通过焊锡连接于接地电位连接用汇流条16,并将接地电位连接用汇流条16连接于接地电位,由此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电位。
通过包括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从而能减少电力转换主电路2中产生的共模噪声。通过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收纳于与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相同的树脂制壳体19,能削减部件个数,能使噪声滤波器3小型化。
在第一共用电容器9Y1或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端子之间附着有液体的情况下,第一共用电容器9Y1或第二共用电容器9Y2变成电短路的状态,因此,导致第一共用电容器9Y1或者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破损。通过树脂制壳体19和树脂制罩10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密闭,能防止液体等向树脂制壳体19的内部的侵入,能防止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破损。此外,通过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能抑制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X2因振动等而摇摆,能抑制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端子部分断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密闭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共用电容器9Y1、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被绝缘体模塑。此外,噪声滤波器3例如也可以与共模扼流圈等其他滤波器组合构成。
如上所述,由于实施方式9的噪声滤波器3包括将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各自的一端与从第一芯构件3L1c和第二芯构件3L2c各自所包围的第一汇流条11的部分向两侧伸出的第一汇流条11的一侧连接的第一连结汇流条13以及第二连结汇流条15,因此,能容易地将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连接于第一汇流条11,能提高噪声滤波器3的生产性。此外,在利用设置于上述连结汇流条和第一汇流套11的端部的通孔通过螺纹紧固对上述连结汇流条和第一汇流条11进行连接的情况下,能更容易地将第一电容器3X1和第二电容器3X2连接于第一汇流条11。此外,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密闭收纳于第一连结汇流条13和第二连结汇流条15的一部分一体化而成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树脂制壳体19,因此,能防止液体等向树脂制壳体19的内部的侵入,能防止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的破损。此外,能抑制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因振动等而摇摆,能抑制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的端子部分断线。
此外,在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和第二共用电容器9Y2收纳于与第一电容器3X1以及第二电容器3X2相同的树脂制壳体19的情况下,能削减噪声滤波器3的部件个数,能使噪声滤波器3小型化。此外,在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密闭收纳于由绝缘体构成的树脂制壳体19的情况下,能防止液体等向树脂制壳体19的内部的侵入,能防止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破损。此外,通过将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收纳于树脂制壳体19,能抑制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X2因振动等而摇摆,能抑制第一共用电容器9Y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9Y2的端子部分断线。
此外,本申请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
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被设想在本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另外,还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符号说明)
1电力转换装置;2电力转换主电路;2U1功率半导体;2U2功率半导体;2V1功率半导体;2V2功率半导体;2W1功率半导体;2W2功率半导体;2C平滑用电容器;3噪声滤波器;3L1第一电感器;3L2第二电感器;3L1c第一芯构件;3L1 c1第一分割芯部;3L1c2第二分割芯部;3L2c第二芯构件;3L2c1第三分割芯部;3L2c2第四分割芯部;3X1第一电容器;3X2第二电容器;4交流导体连接部;5旋转电机;6电池;7第一导体连接部;7p第一正极导体连接部;7n第一负极导体连接部;8第二导体连接部;8p第二正极导体连接部;8n第二负极导体连接部;9Y1第一共用电容器;9Y2第二共用电容器;10树脂制罩;11第一汇流条;11c1第一连接端;11c2第二连接端;11c3中间连接端;11L1第一绕组部;11L2第二绕组部;12第二汇流条;13第一连结汇流条;14负极导体连接用汇流条;15第二连结汇流条;16接地电位连接用汇流条;17电感器组件;18绝缘体;19树脂制壳体;100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动机。
Claims (13)
1.一种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多个电感器和多个电容器构成的多层LC滤波器,
所述电感器具有板状的汇流条和包围所述汇流条的由筒状的磁性体构成的芯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所述电感器具有在互为不同的位置包围所述汇流条的两个所述芯构件,形成一个所述芯构件的磁性体材料与形成另一个所述芯构件的磁性体材料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构件被分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被分割的各个所述芯构件的磁性体材料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构件是多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被分割的所述芯构件是多种不同的磁性体材料一体化而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包括连接端以及中间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所述中间连接端从相邻设置的所述芯构件之间的所述汇流条的部分拉出,并连接于所述电容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所述电感器具有在互为不同的位置包围所述汇流条的两个所述芯构件,两个所述芯构件之间的所述汇流条的部分弯折成U字状,两个所述芯构件配置成在各自的外周侧相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弯折成U字状的部位伸出的所述汇流条的部分中,所述汇流条的部分伸出的方向以及所述汇流条的部分的板面平行,所述汇流条的部分在水平宽度方向上偏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和所述芯构件被绝缘体模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结汇流条,所述连结汇流条将多个所述电容器各自的一端与从多个所述芯构件各自围成的所述汇流条的部分向两侧伸出的所述汇流条的一侧连接,
多个所述电容器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所述连结汇流条的一部分被绝缘体模塑,或者多个所述电容器的一部分或全部密闭收纳于与所述连结汇流条的一部分一体化的由绝缘体构成的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共用电容器和第二共用电容器,所述第一共用电容器和所述第二共用电容器以接地电位串联连接,两端与所述电容器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共用电容器、所述第二共用电容器和多个所述电容器被绝缘体模塑,或者密闭收纳于由绝缘体构成的壳体。
13.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力转换主电路,所述电力转换主电路进行电力的转换;以及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
多个电感器由作为正极侧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或者负极侧的板状的第二汇流条的特定汇流条以及多个芯构件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条将外部电源与所述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条将外部电源与所述电力转换主电路之间连接,多个所述芯构件包围所述特定汇流条,多个电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0/022477 WO2021250728A1 (ja) | 2020-06-08 | 2020-06-08 |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9550A true CN115699550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7884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101418.5A Pending CN115699550A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噪声滤波器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71172A1 (zh) |
EP (1) | EP4164109A4 (zh) |
JP (1) | JP7337272B2 (zh) |
CN (1) | CN115699550A (zh) |
WO (1) | WO20212507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98749B2 (en) * | 2018-02-02 | 2023-10-24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filter circuit device to improve a noise suppression fun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06735A (ja) * | 1999-04-21 | 2000-11-02 | Tokin Corp | ハイブリッドコア |
JP2004032938A (ja) | 2002-06-27 | 2004-0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インバータ装置用ノイズフィルタ |
JP4457121B2 (ja) | 2007-03-28 | 2010-04-2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
US9019043B2 (en) * | 2011-12-20 | 2015-04-28 | Schaffner Emv Ag | Feed through EMC filter |
CN102956344B (zh) | 2012-11-02 | 2016-06-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磁芯结构及磁性元件 |
CH707279B1 (de) * | 2012-11-13 | 2016-06-15 | Schaffner Emv Ag | EMV-Filter. |
WO2014171023A1 (ja) * | 2013-04-16 | 2014-10-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一体化型電動機 |
US9479105B2 (en) * | 2013-11-22 | 2016-10-25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Input EMI filter for motor drive including an active rectifier |
JP6326615B2 (ja) * | 2013-12-24 | 2018-05-23 |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 ノイズフィルタ端子 |
JP2015226087A (ja) * | 2014-05-26 | 2015-12-1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子装置 |
DE202016104468U1 (de) * | 2016-08-12 | 2016-08-24 | Schaffner Emv Ag | Filter mit Leiterplatte und Stromschienen |
KR102145921B1 (ko) | 2017-01-03 | 2020-08-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
DE102017204949B4 (de) * | 2017-03-23 | 2024-11-28 | SUMIDA Components & Modules GmbH | Induktiv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nduktiven Bauelements |
DE102017109499A1 (de) * | 2017-05-03 | 2018-11-08 |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 Inverter |
DE102017113556C5 (de) * | 2017-06-20 | 2023-06-22 | Tdk Electronics Ag | Filter-Bauteil |
WO2019064833A1 (ja) | 2017-09-29 | 2019-04-0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 |
US11798749B2 (en) * | 2018-02-02 | 2023-10-24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filter circuit device to improve a noise suppression function |
US11309859B2 (en) * | 2018-07-17 | 2022-04-19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 Noise filter |
JP7306106B2 (ja) * | 2018-07-17 | 2023-07-11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ノイズフィルタ |
JP2020088243A (ja) | 2018-11-28 | 2020-06-04 |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20
- 2020-06-08 WO PCT/JP2020/022477 patent/WO2021250728A1/ja unknown
- 2020-06-08 US US17/799,751 patent/US2023007117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0-06-08 CN CN202080101418.5A patent/CN115699550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08 JP JP2022530354A patent/JP733727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6-08 EP EP20940261.9A patent/EP4164109A4/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64109A4 (en) | 2023-08-02 |
JP7337272B2 (ja) | 2023-09-01 |
US20230071172A1 (en) | 2023-03-09 |
EP4164109A1 (en) | 2023-04-12 |
JPWO2021250728A1 (zh) | 2021-12-16 |
WO2021250728A1 (ja) | 2021-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77116B2 (en) | On-vehicle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 |
US10366826B2 (en) | Dual-mode choke coil and high-frequency filter using same, and on-board motor integrate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nd on-board charging device | |
CN103891116B (zh) | 电子装置 | |
US11431237B2 (en) | Filter module for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JP7152296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高電圧ノイズフィルタ | |
CN110168903B (zh) | 母排构造和使用它的电力变换装置 | |
KR20100047314A (ko) | 전기차용 전력 변환 장치 | |
CN104716840A (zh) | 磁耦合电感器以及多端口转换器 | |
WO2021152888A1 (ja) | ノイズフィルタ、ノイズ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 |
JP7337272B2 (ja) |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 |
CN115516762A (zh) | 滤波装置及电力变换装置 | |
JP2019004363A (ja) | Acフィルタ | |
KR20220013583A (ko) | 차량용 전원 시스템 | |
JP6673129B2 (ja) | 電力変換器 | |
JP6910412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10193546A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回路 | |
JP4300718B2 (ja) | 共振型dc−dcコンバータ | |
JP2024149281A (ja) | ノイズ除去フィルタ | |
WO2024245296A1 (zh) | 控制器、电动总成、驱动系统和车辆 | |
WO2024245297A1 (zh) | 驱动系统和车辆 | |
JP2016208642A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13123278A (ja) | モ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