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6244A - 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 Google Patents
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86244A CN115686244A CN202110859079.3A CN202110859079A CN115686244A CN 115686244 A CN115686244 A CN 115686244A CN 202110859079 A CN202110859079 A CN 202110859079A CN 115686244 A CN115686244 A CN 1156862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stylus
- magnetic member
- pen
- cart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2—Pen holder integrated in the compu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3—Protec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ntire housing of the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和平板电脑组件,收纳筒包括筒体、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笔座;所述筒体具有收纳腔;第一磁性件用于构成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性件设在所述收纳腔内;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线圈,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笔座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连,在第一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运动从所述收回位置移动到所述送出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件带动所述笔座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和平板电脑组件具有能够实现触控笔取用方便和触控笔安全收纳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背景技术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通讯产品的轻便化,pad的使用越来越普及,触控笔作为为消费者提供轻便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已成为标配。相关技术中在平板电脑上或在平板电脑的配套键盘上设置手写笔或触控笔收纳部,但该收纳部存在触控笔取放不方便、不能在任何使用场景下都实现安全收纳、功能单一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收纳筒,包括筒体、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笔座;
所述筒体具有收纳腔;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构成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性件设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线圈,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笔座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连,在第一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运动从所述收回位置移动到所述送出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件带动所述笔座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具有能够触控笔取用方便和实现触控笔安全收纳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运动从所述送出位置移动到所述收回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内磁性件和外磁性件,所述内磁性件的第一磁极和所述外磁性件的第一磁极相对设置,所述内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的极性和所述外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线圈,所述线圈缠绕设在所述内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外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悬臂轴,所述外磁性件设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上,所述内磁性件设在所述悬臂轴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外磁性件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上,所述内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内磁性件沿所述悬臂轴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悬臂轴的外周面上,多个所述外磁性件和多个所述内磁性件在内外方向上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还包括供电件,所述供电件设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供电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供电件包括控制所述线圈处于断电状态、第一通电状态和第二通电状态的供电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件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所述悬臂轴连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所述电路板通过波浪导线与所述线圈连接。
一种触控笔组件,包括收纳筒和触控笔;所述收纳筒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所述触控笔可脱离地与所述笔座配合,位于弹出位置的所述触控笔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收纳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具有能够实现触控笔的安全收纳和触控笔取用方便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座上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插孔,所述触控笔可脱离地与所述插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收纳筒还包括第四磁性件和第五磁性件,所述触控笔位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相吸,所述触控笔位于插入位置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相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筒还包括充电发射模块,所述触控笔位于插入位置时,所述充电发射模块与所述触控笔的充电接收模块配合以便对所述触控笔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筒还包括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触控笔的位置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充电发射模块的打开和关闭。
一种保护套,包括支撑板和收纳筒;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收纳筒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收纳筒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具有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使触控笔实现安全收纳和触控笔取用方便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筒包括电连接件,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电连接件与平板电脑和键盘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在所述平板电脑和所述键盘之间传输数据并用于传输外部电流为所述平板电脑供电,或者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在所述平板电脑和所述键盘之间传输数据并用于传输所述平板电脑的电流为所述键盘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筒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电连接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平板电脑相吸的第六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键盘相吸的第七磁性件。
一种平板电脑组件,包括保护套、平板电脑和键盘;所述保护套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所述平板电脑可脱离地与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键盘可脱离地与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具有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使触控笔取笔方便和使触控笔实现安全收纳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电脑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五磁性件相配合的第八磁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主支撑板和副支撑板,所述副支撑板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主支撑板上,以便所述副支撑板可相对所述主支撑板旋转预定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与键盘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部分零件的保护套的触控笔在收纳筒内处于插入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部分零件的保护套的触控笔在收纳筒内处于插入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部分零件的保护套的触控笔在收纳筒内处于弹出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部分零件的保护套的触控笔在收纳筒内处于弹出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部分零件的保护套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筒体的收纳筒与触控笔配合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图1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隐藏固定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筒体的收纳筒与触控笔配合的示意图之二。
图15是图14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隐藏固定筒和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筒体的收纳筒与处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配合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隐藏筒体和固定筒的收纳筒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笔座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笔座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2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固定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弹出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隐藏筒体的收纳筒与处于插入位置的触控笔配合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隐藏筒体和固定筒的收纳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0-图16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包括筒体1、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笔座5。筒体1具有收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一磁性件用于构成第一磁场,第一磁性件设在收纳腔内。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线圈。第二磁性件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收纳腔内。
笔座5与第二磁性件相连。在第一通电状态下,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对运动从该收回位置移动到该送出位置,第二磁性件带动笔座5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
当第一磁性件设置为磁铁,第二磁性件设置为线圈。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二磁性件通入电流后,第二磁性件能够与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第一磁场配合,第二磁性件在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第一磁场中受到推力(安培力或排斥力)的作用,该推力会使第二磁性件相对第一磁性件在该收纳腔中运动。
当第一磁性件设置为线圈,第二磁性件设置为磁铁。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一磁性件通入电流后,第一磁性件能够构成第一磁场,第二磁性件能够与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第一磁场配合,第二磁性件在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磁场中受到推力(排斥力)的作用,该推力力会使第二磁性件相对第一磁性件在该收纳腔中运动。
当第一当磁性件设置为线圈,第二磁性件也可以设置为线圈。此时,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每一者通入电流后,第一磁性件能够构成第一磁场,第二磁性件能够与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第一磁场配合,第二磁性件在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磁场中受到推力(排斥力)的作用,该推力会使第二磁性件相对第一磁性件在该收纳腔中运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通过在收纳腔中设置相配合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当触控笔2与位于插入位置的笔座5连接时,通过给线圈通入电流,即在第一通电状态下,第二磁性件能够带动笔座5和触控笔2从该插入位置移动到该弹出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地取出触控笔2。由于笔座5和触控笔2能够被自动地从该插入位置送到该弹出位置,因此可以减少位于该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露出收纳腔的部分或者使触控笔2完全位于收纳腔内。由此可以避免误碰触控笔2后导致触控笔2掉落的风险,进而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具有触控笔2取用方便和使触控笔2实现安全收纳等优点。
下面参考图1-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触控笔组件200、保护套300和平板电脑组件900。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电脑组件90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900包括保护套300、平板电脑92和键盘91。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300包括支撑板31和收纳筒100。支撑板31具有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与收纳筒100连接。收纳筒100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可通过柔性连接部313与收纳筒100连接。柔性连接部313的材质可以为PU(聚氨基甲酸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300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311与平板电脑92可脱离地连接,并通第二连接部312与键盘91可脱离地连接,从而能够将平板电脑92、收纳筒100和键盘91组合起来使用,进而能够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另外由于保护套300包括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从而能够使触控笔2取用方便,并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300具有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使触控笔2实现安全收纳和触控笔2取用方便等优点。
平板电脑92可脱离地与保护套300的第一连接部311连接。键盘91可脱离地与保护套300的第二连接部312连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900是将平板电脑92、收纳筒100和键盘91组合起来使用,能够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另外由于平板电脑组件900包括保护套300,保护套300包括收纳筒100,从而能够使触控笔2取用方便,并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900具有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触控笔2取用方便和使触控笔2实现安全收纳等优点。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311包括主支撑板3111和副支撑板3112,副支撑板31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主支撑板3111上,以便副支撑板3112可相对主支撑板3111旋转预定角度,从而能够实现对平板电脑92的立式支撑。由此可以使平板电脑92倾斜地放置在主支撑板3111上,以便用户观看平板电脑92。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900的收纳筒100包括电连接件33(例如可以为弹簧针)。在使用状态下,电连接件33与平板电脑92和键盘91电连接。电连接件33用于在平板电脑92和键盘91之间传输数据并用于传输外部电流为平板电脑92供电。或者,电连接件33用于在平板电脑92和键盘之间传输数据并用于传输平板电脑92的电流为键盘91供电。
在收纳筒100上设置电连接件33,当平板电脑92和键盘91与保护套300连接使用时,平板电脑92上的触点能够方便与收纳筒100上的电连接件33接触,从而能够方便实现平板电脑92与键盘91之间的数据通信,并实现平板电脑92为键盘91供电或外部电源为平板电脑92供电。
可选地,电连接件33与保护套300内的柔性电路板34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4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柔性连接部313内。柔性电路板34与连接在保护套300上的键盘91电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键盘91与电连接件33电连接。
如图11所示,收纳筒100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口(例如USB充电口)32。充电口32和电连接件33电相连。由此,当平板电脑92在保护套300上放置使用时,平板电脑92放置在收纳筒100和第一连接部311上,通过充电口32与外部电源连接,电连接件33与平板电脑92上的触点连接,能够实现通过充电口32和电连接件33给平板电脑92供电、充电。从而能够实现使平板电脑92在保护套300上固定使用时的便捷充电,避免平板电脑92在保护套300上放置使用时直接给平板电脑92充电导致的充电线路混乱不整齐的问题。同时也能使保护套300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充电口32给平板电脑92充电时,此时充电口32处的外部电源同时能够给键盘91供电。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311上设有用于与平板电脑92相吸的第六磁性件301。由此能够使平板电脑92能够更稳固地吸合在第一连接部311上。从而能够避免平板电脑92在第一连接部311上滑动。同时,第二连接部312上也设有用于与键盘91相吸的第七磁性件(图中未示出)。由此能够使键盘91更稳固地连接在第二连接部312上。
如图9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包括收纳筒100和触控笔2。收纳筒100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触控笔2可脱离地与笔座5配合,以便笔座5可以带动触控笔2移动,且触控笔2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可以从笔座2中脱离。位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的一部分伸出收纳腔,从而能够方便将触控笔2从收纳筒100内取出。
当触控笔2与位于插入位置的笔座5连接时,通过给线圈通入电流,第二磁性件在第一磁性件构成的第一磁场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将笔座5和触控笔2从插入位置自动送到弹出位置,以便方便地取走触控笔2。由于触控笔2能够被自动地从该插入位置送到该弹出位置,因此可以减少位于该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露出收纳腔的部分或者使触控笔2完全位于收纳腔内。由此可以避免误碰触控笔2后导致触控笔2掉落的风险,进而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具有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和触控笔2取用方便等优点。
可选地,笔座5上设有弹性部(图中未示出),弹性部具有插孔,触控笔2可脱离地与插孔配合。例如,在笔座5上与触控笔2接触的位置设置能够对触控笔2提供包裹力的软胶,在笔座5中设置软胶设置方便,且能对触控笔2提供较大的包裹力以便对触控笔2提供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方便笔座5带动触控笔2移动。
如图3-图6所示,触控笔2进一步包括第三磁性件21。收纳筒100进一步包括第四磁性件11和第五磁性件12。触控笔2位于弹出位置时,第三磁性件21与第四磁性件11相吸。触控笔2位于插入位置时,第三磁性件21与第五磁性件12相吸。
相关技术中的笔弹出结构中,笔弹出后,需要使用者及时拿住笔,否则笔在一定情况下会掉落,从而造成笔的损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通过使位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的第三磁性件21与收纳筒100的第四磁性件11相吸,能够防止位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掉落。也就是说,如果触控笔2弹出后即便使用者不及时拿住笔,第四磁性件11也会吸住触控笔2。由此即使出现收纳筒100(触控笔2)倾斜、误碰触控笔2等情况,触控笔2也不会掉出,从而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另外,通过使位于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的第三磁性件21与第五磁性件12相吸,能够使位于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与收纳筒100连接牢固,从而使触控笔组件200能够实现任意场景下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使触控笔组件200便于移动携带。
具体地,如图3-图6所示,第三磁性件21、第四磁性件11和第五磁性件12中的每一者为磁铁。由此,磁铁与磁铁相吸可以提供更强的吸力,从而使触控笔2能够被更牢固地吸附在收纳筒100的收纳腔,防止掉落。
另外,根据收纳筒100和触控笔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21可以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三磁性件21间隔开设置在触控笔2内。第五磁性件12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五磁性件12间隔开设置在筒体1上。位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通过一个第三磁性件21和第四磁性件11吸合。位于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能够通过两个第三磁性件21和两个第五磁性件12一一对应吸合。
由此,位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能够通过一组磁铁吸合在收纳腔内,位于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能够通过两组磁铁吸合在收纳腔内,从而能够使位于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与收纳筒100的吸合力更大,使位于插入状态的触控笔2在收纳筒100内连接牢固,便于移动运输触控笔组件200。同时由于位于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与收纳筒100的吸合力相对较小,既能实现防止触控笔2掉出收纳筒100,又能方便使用者取出触控笔2。
如图3-图6所示,收纳筒100还包括充电发射模块13。触控笔2位于插入位置时,充电发射模块13与触控笔2的充电接收模块22配合以便对触控笔2进行充电。由此能够使触控笔组件200具有为触控笔2充电的功能。
如图3-图6所示,收纳筒100还包括霍尔开关14。霍尔开关14用于检测触控笔2的位置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充电发射模块13的打开和关闭。
例如,当触控笔2处于插入位置,触控笔2的一个第三磁性件21的N级与霍尔开关14在触控笔2的径向方向上正对,该第三磁性件21的磁通量达到霍尔开关14的感知门限要求,霍尔开关14被触发。此时霍尔开关14控制充电发射模块13打开,从而实现充电发射模块13给触控笔2充电。也就是说,只要触控笔2在收纳腔内处于插入位置,且触控笔2的电量不满,收纳筒100就能给触控笔2充电。
当触控笔2处于弹出位置,触控笔2的该第三磁性件21的N级与霍尔开关14在触控笔2的径向方向上错开,该第三磁性件21的磁通量不满足霍尔开关14的感知门限要求,霍尔开关14关闭,此时霍尔开关14控制充电发射模块13关闭,从而无线充发射端14无法给触控笔2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通过霍尔开关14控制充电发射模块13是否给触控笔2充电,能够避免充电发射模块13一直处于待机状态,从而能够减小充电发射模块13的功耗。
具体的,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笔2的该第三磁性件21在触控笔2处于插入位置时,能够与霍尔开关14配合。该第三磁性件21在触控笔2处于弹出位置时,能够与第四磁性件1吸合。由此能够减小触控笔2内设置的磁性件数量,使触控笔2的结构更简单。
可选地,平板电脑92内设有与第四磁性件11和/或第五磁性件12相配合的第八磁性件(图中未示出)。由此,当平板电脑支撑在收纳筒100上时,第四磁性件11和/或第五磁性件12能够对平板电脑提供磁吸力,从而能够使平板电脑更稳定地支撑在收纳筒100上。
下面参考图10-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图10-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包括筒体1、第一磁性件74、第二磁性件73和笔座5。筒体1具有收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一磁性件74用于构成第一磁场,第一磁性件74设在收纳腔内。第二磁性件73为线圈。第二磁性件73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收纳腔内。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第二磁性件73沿左右方向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移动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2和图13中的箭头A所示,第二磁性件73从该收回位置向右移动到该送出位置、从该送出位置向左移动到该收回位置。
笔座5与第二磁性件73相连。例如,笔座5的左端部与缠绕第二磁性件(线圈)73的支撑件相连。具体地,如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还包括活动杆71,活动杆71的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与第二磁性件73相连,活动杆71的第二端部(例如右端部)与笔座5相连。由此能够方便实现笔座5与第二磁性件73相连。可选地,笔座5的左端通过紧固件与活动杆71连接,连接方便。
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二磁性件73通入电流后,第二磁性件73在第一磁性件74构成的第一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该安培力会使第二磁性件73相对第一磁性件74向右运动以便从该收回位置移动到该送出位置,第二磁性件73带动笔座5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
在第二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二磁性件73通入相反电流后,第二磁性件73在第一磁性件74构成的第一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该安培力会使第二磁性件73相对第一磁性件74向左运动从该送出位置移动到该收回位置。
也就是说,改变通入第二磁性件73的电流的方向,以便可以改变第二磁性件73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进而可以改变第二磁性件73在该收纳腔中的运动方向,从而可以使第二磁性件73在该收回位置和该送出位置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筒体1的左端封闭,筒体1的右端敞口,以便触控笔2能够从筒体1的右端拔出。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磁性件74设在收纳腔内。第一磁性件74包括内磁性件742和外磁性件741。内磁性件742的第一磁极和外磁性件741的第一磁极相对设置,内磁性件742的第一磁极的极性和外磁性件741的第一磁极的极性相反。第二磁性件73缠绕设在内磁性件742的第一磁极和外磁性件741的第一磁极之间。由此能够方便在内磁性件742的第一磁极和外磁性件741的第一磁极之间形成该第一磁场,第二磁性件73缠绕设在该第一磁场内,能够方便使第二磁性件73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以便推动笔座5和触控笔2移动。
如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还包括设置在筒体1内的悬臂轴75。外磁性件741设在筒体1的内周面上。内磁性件742设在悬臂轴75的至少一部分751的外周面上。由此能够使外磁性件741和内磁性件742稳定可靠安装在收纳腔内。
可选地,如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还包括固定筒7。固定筒7设在收纳腔内,固定筒7的轴线方向和筒体1的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外磁性件741设在固定筒7的内周面上。悬臂轴75的至少一部分751伸入固定筒7内。内磁性件742设在悬臂轴75的该至少一部分751的外周面上。由此能够先将外磁性件741装配在固定筒7内,然后将外磁性件741和固定筒7整体装配在该收纳腔内,装配方便。
在收纳腔内设置固定筒7,固定筒7的右端面还方便对笔座5进行限位,从而使笔座5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回位置。另外,活动杆71的一部分滑动连接在固定筒7内,以便固定筒7对活动杆71进行导向。
如图12和图13所示,外磁性件741为多个,多个外磁性件741沿筒体1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筒体1的内周面上。内磁性件742为多个,多个内磁性件742沿悬臂轴75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悬臂轴75的外周面上。多个外磁性件741和多个内磁性件742在内外方向上一一对应。由此使第一磁性件74能够提供更强的磁场,使第二磁性件73受到的安培力大,从而使第二磁性件73能够更容易带动笔座5和触控笔2在收纳腔内移动。
其中,第二磁性件73的形状、固定筒7的内周面的形状和悬臂轴75的外周面的形状彼此适配。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磁性件73的形状、固定筒7的内周面的形状和悬臂轴75的外周面的形状均为四棱柱。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内磁性件742和外磁性件741之间形成的磁场的空间,使一定空间内的该第一磁场中能够布置更多圈数的第二磁性件73,从而能够使第二磁性件73受到的安培力更大,从而使第二磁性件73能够更容易带动笔座5和触控笔2在收纳腔内移动。
如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还包括供电件72。供电件72设在收纳腔内。供电件72与第二磁性件73电连接以便可切换地向第二磁性件73提供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中的一者。第一电流的方向和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由此能够方便为第二磁性件73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供电件72包括控制线圈(第二磁性件73)处于断电状态、第一通电状态和第二通电状态的供电开关(图中未示出)。
当该收纳筒100与平板电脑配合使用时,供电件72可以包括对外部输入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的电路元件。供电开关可以为控制该电路元件的在平板电脑上运行的小程序。
当然该供电件72也可以包括电池782等电源元件。如图12所示,供电件72包括电池782和电路板721(例如pcb板)。电池782连接在电路板721的一端。悬臂轴75连接在电路板721的另一端。电路板721通过波浪导线76与第二磁性件73连接,以便第二磁性件73在收回位置与送出位置之间运动时不会拉动电路板721运动。通过电路板721能够改变通入第二磁性件73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能够使电池782供给第二磁性件73的电流满足第二磁性件73的使用要求。当供电件72包括电池782时,供电开关可以为设置在筒体1的某个位置的实体开关。
下面参考图10、图14-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图10、图14-图1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包括筒体1、第一磁性件85、第二磁性件83和笔座5。筒体1具有收纳腔。第一磁性件85为线圈。线圈设置在收纳腔内。第二磁性件83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收纳腔内。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第二磁性件83沿左右方向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移动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左右方向如图9和图10中的箭头A所示,第二磁性件83从该收回位置向右移动到该送出位置、从该送出位置向左移动到该收回位置。
笔座5与第二磁性件83相连。具体地,如图14-图1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进一步包括活动杆81。活动杆81的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与第二磁性件83相连,活动杆81的第二端部(例如右端部)能够与笔座5相连。由此能够方便实现笔座5与第二磁性件83相连。可选地,笔座5的左端通过紧固件与活动杆81连接,连接方便。
可选地,活动杆81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从而能减轻收纳筒100的重量,使收纳筒100的携带更方便。
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二磁性件83通入电流后,第二磁性件83在第一磁性件85构成的第一磁场中受到排斥力的作用,该排斥力会使第二磁性件83相对第一磁性件85向右运动以便从该收回位置移动到该送出位置,第二磁性件83带动笔座5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
在第二通电状态下,即当向第二磁性件83通入相反电流后,第二磁性件83在第一磁性件85构成的第一磁场中受到吸引力的作用,该吸引力会使第二磁性件83相对第一磁性件85向左运动从该送出位置移动到该收回位置。
也就是说,改变通入第一磁性件85的电流的方向,以便可以改变第二磁性件83所受力的方向,进而可以改变第二磁性件83在该收纳腔中的运动方向,从而可以使第二磁性件83在该收回位置和该送出位置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筒体1的左端封闭,筒体1的右端敞口,以便触控笔能够从筒体1的右端拔出。
如图10、图14-图1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进一步包括固定筒8。固定筒8设在收纳腔内。其中,筒体1的轴线方向和固定筒8的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第一磁性件85设置在固定筒8内。第二磁性件83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固定筒8内。其中,活动杆81的一部分可移动地设在固定筒8内以便活动杆81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磁性件83相连,同时固定筒8也能对活动杆81起到导向作用。换言之,活动杆81相对固定筒8可移动地设置,活动杆81的一部分位于固定筒8内。由此能够使第一磁性件85、第二磁性件83和活动杆81首先装配在固定筒8内,然后将第一磁性件85、第一磁性件8583、活动杆81和固定筒8整体装配在收纳腔内,装配方便。另外在收纳腔内设置固定筒8,固定筒8的端面还方便对笔座5进行限位。
优选地,第二磁性件83为磁铁。由此,一方面磁铁的磁性强,使第二磁性件83受到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足够推动笔座5和触控笔2移动。另一方面,磁铁不需要通电,就能产生磁性,节约能耗。
如图14-图1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进一步包括供电件82。供电件82设在收纳腔内。供电件82与第一磁性件85电连接以便可切换地向第一磁性件85提供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中的一者,第一电流的方向和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由此能够方便为线圈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以便第一磁性件85内产生两种极性相反的第一磁场。供电件82包括控制第一磁性件85处于断电状态、第一通电状态和第二通电状态的供电开关(图中未示出)。
当该收纳筒100与平板电脑92配合使用时,供电件82可以包括对外部输入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的电路元件。供电开关可以为控制该电路元件的在平板电脑92上运行的小程序。
当然该供电件82也可以包括电池822等电源元件。如图15和图16所示,供电件82包括电池822和电路板821(例如pcb板)。电池822连接在电路板821的一端,线圈连接在电路板821的另一端。由此,通过电路板821能够改变通入线圈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能够使电池822供给线圈的电流满足线圈的使用要求。当供电件82包括电池822时,供电开关可以为设置在筒体1的某个位置的实体开关。
如图9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进一步包括保护壳84。保护壳84设在电路板821上,保护壳84和电路板821之间限定出保护腔,线圈设在保护腔内。由此能够为线圈提供一个具有一定刚度的安装空间,方便线圈安装,同时也能避免线圈被压缩变形而影响线圈中产生的磁场。
如图17-图24所示,收纳筒100包括筒体1、弹性件62、笔座61和限位部。筒体1具有收纳腔(图中未示出),该收纳腔具有触控笔进出口,以便触控笔2能够从该触控笔进出口插入该收纳腔和拔出该收纳腔。弹性件62设在筒体1上,弹性件62与笔座61相连。
笔座61的外周面上具有环形滑槽612,环形滑槽612具有送出位置和收回位置,该送出位置相对该收回位置邻近触控笔进出口。该限位部和筒体1相连,该限位部配合在环形滑槽612内。其中,笔座61具有止挡部615,笔座61位于插入位置时,止挡部615止挡该限位部以便阻止该限位部滑向该送出位置,且弹性件62处于形变状态以将笔座61常推向弹出位置。
相关技术中在平板电脑上或在平板电脑的配套键盘上设置用于容纳触控笔的收纳部。当触控笔放入该收纳部后,该收纳部不能将笔自动弹出,导致取笔时不方便,或者是当触控笔放入该收纳部后,触控笔露出收纳部的部分过多,虽然取笔方便,但又存在误碰触控笔后触控笔掉落的风险。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在使用时,当笔座61位于该插入位置时,止挡部615止挡限位部以便使限位部和笔座61的环形滑槽612无法相对移动,以便使笔座61停留在该插入位置,进而可以使连接在(放置在)笔座61上的触控笔2也停留在该插入位置,即实现触控笔2放置在收纳筒100的收纳腔内。
当想取出触控笔2时,可以给止挡部615一个外力,以便使止挡部615不再阻挡限位部,以便限位部也不再阻挡笔座61。由于弹性件62处于形变状态以将笔座61常推向该弹出位置,因此笔座61在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会从该插入位置移动到该弹出位置。此时,笔座61处于该弹出位置,且由于弹性件62的作用,笔座61不能自动从该弹出位置移动到该插入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触控笔与位于该插入位置的笔座61连接时,通过给止挡部615一个外力,笔座61在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实现将触控笔2从该插入位置送到该弹出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取笔。由于触控笔2能够被从该插入位置送到该弹出位置,因此可以减少触控笔2露出该收纳腔的部分或者使触控笔2完全位于该收纳腔内。由此可以避免误碰触控笔2后导致触控笔2掉落的风险,进而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
当触控笔2与位于该弹出位置的笔座61相连时,通过触控笔2按压笔座61,能够实现将笔座61和触控笔2从该弹出位置移动到该插入位置。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具有能够实现触控笔2取笔方便和触控笔2安全收纳等优点。
相应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组件具有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使触控笔2取笔方便和使触控笔2实现安全收纳等优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包括收纳筒100和触控笔2。触控笔2可脱离地与笔座61相连。触控笔2随笔座61在该插入位置和该弹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通过使触控笔2可脱离地连接在收纳筒100中,当触控笔2与位于该插入位置的笔座61连接时,通过按压触控笔2,能够实现将笔座61和触控笔2从该插入位置送到该弹出位置,以便方便地取走触控笔2。由于触控笔2能够被自动地从该插入位置送到该弹出位置,因此可以减少触控笔2露出收纳腔的部分或者使触控笔2完全位于收纳腔内。由此可以避免误碰触控笔2后导致触控笔2掉落的风险,进而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
当触控笔2与位于该弹出位置的笔座6相连时,通过按压触控笔2,能够实现将笔座6和触控笔2自动从该弹出位置拉回该插入位置。
其中,位于该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收纳腔内,位于该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的一部分伸出收纳腔。换言之,位于该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可以全部位于收纳腔或者仅有部分伸出收纳腔,从而能够避免位于该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伸出收纳腔过多时误碰触控笔2使触控笔2掉落的风险,进而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同时位于该弹出位置的触控笔2伸出收纳腔的部分相对位于该插入位置的触控笔2伸出收纳腔更多,从而能够方便取笔。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笔组件200具有能够实现触控笔2的安全收纳和触控笔2取笔方便等优点。
优选地,笔座61上设有弹性部(图中未示出),弹性部具有插孔,触控笔2可脱离地与插孔配合。例如,在笔座61上与触控笔2接触的位置设置能够对触控笔2提供包裹力的软胶,在笔座61中设置软胶设置方便,且能对触控笔提供较大的包裹力以便对触控笔提供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方便笔座61带动触控笔2从该弹出位置运动到该插入位置。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预设方向为左右方向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7-图24中的箭头A所示,笔座61从该插入位置向右移动到该弹出位置、从该弹出位置向左移动到该插入位置。
筒体1的左端面上设有USB充电口32,筒体1的右端敞口以便形成该触控笔进出口,以便触控笔能够从该触控笔进出口插入收纳腔和拔出收纳腔。
弹性件62位于笔座61的左侧,弹性件62右端部和笔座61相连,弹性件62可以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笔座61沿左右方向在插入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收纳腔内,以便与笔座61相连的触控笔2在插入位置与弹出位置移动。笔座61的外周面上具有环形滑槽612。环形滑槽612包括送出段6121和收回段6122。送出段6121的第一端部61211(右端部)相对送出段6121的第二端部61212(左端部)在左右方向上邻近触控笔进出口。收回段6122的第三端部61221(右端部)相对于其第四端部61222(左端部)在左右方向上邻近触控笔进出口。第二端部61212和第四端部61222在送出位置连通。
如图18、图19和图24所示,环形滑槽612进一步包括第一过渡段6123和第二过渡段6124。第一过渡段6123的第五端部61231相对于第一过渡段6123的第六端部61232在预设方向(左右方向)上邻近触控笔进出口。第五端部61231和第一端部61211在第一过渡位置连通。
第二过渡段6124的第七端部61241相对于其第八端部61242在预设方向(左右方向)上邻近触控笔进出口。第七端部61241和第三端部61221在第二过渡位置连通。第八端部61242和第六端部61232在该收回位置连通。其中,笔座61的位于送出段6121和第一过渡段6123之间的部分构成该止挡部615。
由此,当笔座61位于该插入位置时,止挡部615止挡限位部以便使限位部和笔座61的环形滑槽612无法相对移动,即阻止限位部进入第一过渡段6123内,以便使笔座61停留在该插入位置,进而可以使连接在(放置在)笔座61上的触控笔2也停留在该插入位置,即实现触控笔2放置在收纳筒100的收纳腔内。
当想取出触控笔2时,通过触控笔2按压笔座61,可以使限位部进入第一过渡段6123内,由此笔座61在外力作用下(通过触控笔2施加的按压力)从插入位置向左移动到第一过渡位置,即限位部相对笔座61向右移动以便从第六端部61232滑到第五端部61231。此时笔座61被按压到底。
由于第五端部61231与第一端部61211连通,进而限位部移动到第五端部61231。由于弹性件62处于形变状态以将笔座61常推向弹出位置,此时松开触控笔,笔座61在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会从该第一过渡位置向右移动到该弹出位置,即限位部相对笔座61向左移动以便从第一端部61211滑到第二端部61212。此时,笔座61处于弹出位置,且由于弹性件62的作用,笔座61不能自动从弹出位置移动到插入位置。
由于第二端部61212与第四端部61222连通,此时如果通过触控笔2按压笔座61,可以使限位部从第二端部61212进入到第四端部61222以便进入到收回段6122。笔座61在外力作用下(通过触控笔2施加的按压力)从弹出位置向左移动到第二过渡位置,即限位部相对笔座61向右移动以便从第四端部61222滑到第三端部61221。此时笔座61被按压到底。
由于第三端部61221与第七端部61241连通,进而限位部移动到第七端部61241。此时松开触控笔,笔座61在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会从该第二过渡位置向右移动到该插入位置,即限位部相对笔座61向左移动以便从第七端部61241滑到第八端部61242。
由于第八端部61242与第六端部61232连通,进而限位部滑到第一过渡段6123的第六端部61232。由于止挡部615止挡限位部以便使限位部和笔座61的环形滑槽612无法相对移动,即阻止限位部进入第一过渡段6123内,可以使笔座61停留在该插入位置。
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往复,可以实现按压一次触控笔2,笔座61和触控笔2从该弹出位置移动到该插入位置。再按压一次触控笔2,笔座61和触控笔2从该插入位置移动到该弹出位置。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实现触控笔2取笔方便和安全收纳。
如图17-图23所示,筒体1包括本体和固定筒6。该本体具有该收纳腔,固定筒6设在收纳腔内,固定筒6的轴向方向与预设方向(左右方向)相同。笔座61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槽613,固定筒6的内周面上设有与导向槽613配合的导向凸起64,从而能够使笔座61沿预设方向(左右方向)更精确地的移动。
其中,位于插入位置的笔座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固定筒6内,位于弹出位置的笔座61的一部分伸出固定筒6。限位部和弹性件62中的每一者与固定筒6相连。由此能够使限位部、弹性件62和笔座61首先装配在固定筒6内,然后将限位部、弹性件62和笔座61和固定筒6整体装配在收纳腔内,装配方便。
优选地,第四端部61222的底壁面位于第二端部61212的底壁面的内侧。也就是说,第四端部61222的底壁面相对第二端部61212的底壁面向内凹陷。从而使环形滑槽612的底壁面具有阻止限位部从第四端部61222移动到第二端部61212的台阶部。由此,当笔座61位于弹出位置时,通过触控笔2按压位于弹出位置的笔座61,能够更可靠地使限位部相对笔座61移动时只能沿收回段6122从第四端部61222滑到第三端部61221,从而能够可靠保证按压一次笔座61就能使笔座61从弹出位置移动到插入位置。
如图19所示,第一端部61211的底壁面位于第五端部61231的底壁面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端部61211的底壁面相对第五端部61231的底壁面向内凹陷。从而使环形滑槽612的底壁面具有阻止限位部从第一端部61211移动到第五端部61231的台阶部。由此当松开触控笔后,能够可靠确保限位部沿送出段6121滑动,从而能够保证笔座61在弹出位置和插入位置之间更可靠准确地往复移动。
如图19所示,第七端部61241的底壁面位于第三端部61221的底壁面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七端部61241的底壁面相对第三端部61221的底壁面向内凹陷。从而使环形滑槽612的底壁面具有阻止限位部从第七端部61241移动到第三端部61221的台阶部。由此当松开触控笔后,能够可靠确保限位部沿第二过渡段6124滑动,从而能够保证笔座61在弹出位置和插入位置之间更可靠准确地往复移动。
如图19所示,第六端部61232的底壁面位于第八端部61242的底壁面的内侧,也就是说,第六端部61232的底壁面相对第八端部61242的底壁面向内凹陷。从而使环形滑槽612的底壁面具有阻止限位部从第六端部61232移动到第八端部61242的台阶部。由此当笔座61在插入位置时,按压触控笔能够可靠确保限位部沿第一过渡段6123滑动,从而能够保证笔座61在弹出位置和插入位置之间更可靠准确地往复移动。
可选地,第一过渡段6123和第二过渡段6124成V型。换言之,第一过渡段6123和第二过渡段6124构成V型的过渡段。由此能够使限位块在第一过渡段6123和第二过渡段6124中的更顺畅地滑动。
可选地,如图19所示,环形滑槽612为心形。由此不仅可以使第一过渡段6123、送出段6121、收回段6122和第二过渡段6124大体为弧形,使第一过渡段6123、送出段6121、收回段6122和第二过渡段6124之间过渡更平缓,从而使笔座61及笔座61上的环形滑槽612的结构强度更好。而且能够使限位块在第一过渡段6123和第二过渡段6124中的更顺畅地滑动。
具体地,如图19所示,笔座6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设置为平面611,第一过渡段6123、第二过渡段6124、送出段6121和收回段6122设置在该平面611上。从而不仅能够降低环形滑槽612的加工难度,而且能够使限位部便于和第一过渡段6123、第二过渡段6124、送出段6121和收回段6122中的每一者配合。
如图18、图22和图2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收纳筒100进一步包括弹出杆63。弹出杆63包括杆体631、第一折弯段632和第二折弯段633。
弹性件62为螺旋弹簧。杆体631与弹性件62的内圈接触,杆体631在内外方向上位于弹性件62与环形滑槽612的底壁面之间。第一折弯段632和第二折弯段633中的每一者与杆体631相连,第一折弯段632相对于第二折弯段633在预设方向(左右方向)上邻近触控笔进出口。其中,第二折弯段633可转动地与筒体1相连,以便保证第一折弯段632顺畅地沿环形滑槽612滑动。第一折弯段632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环形滑槽612内,第一折弯段632的至少一部分构成限位部。
当第一折弯段632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环形滑槽612内并沿环形滑槽612移动时,由于杆体631与弹性件62的内圈接触,弹性件62的内圈对杆体631会有一定的压紧力,从而能够使由第一折弯段632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限位部能够始终与环形滑槽612的底壁面(即第一过渡段6123的底壁面、送出段6121的底壁面、收回段6122的底壁面和第二过渡段6124的底壁面)接触,由此可以避免弹出杆63向外移动脱离底壁面,从而能够保证笔座61在弹出位置和插入位置之间更可靠地往复移动。
优选地,笔座61位于弹出位置时,弹性件62处于形变状态以将笔座61常推向弹出位置。由此能够使笔座61更稳定地位于该弹出位置,从而能够使收纳筒100的工作可靠性更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公开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收纳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具有收纳腔;
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构成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性件设在所述收纳腔内;
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线圈,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收回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收纳腔内;和
笔座,所述笔座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连,在第一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运动从所述收回位置移动到所述送出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件带动所述笔座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筒,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运动从所述送出位置移动到所述收回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内磁性件和外磁性件,所述内磁性件的第一磁极和所述外磁性件的第一磁极相对设置,所述内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的极性和所述外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线圈,所述线圈缠绕设在所述内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外磁性件的所述第一磁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悬臂轴,所述外磁性件设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上,所述内磁性件设在所述悬臂轴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外磁性件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上,所述内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内磁性件沿所述悬臂轴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悬臂轴的外周面上,多个所述外磁性件和多个所述内磁性件在内外方向上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件,所述供电件设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供电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供电件包括控制所述线圈处于断电状态、第一通电状态和第二通电状态的供电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件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所述悬臂轴连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所述电路板通过波浪导线与所述线圈连接。
8.一种触控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筒,所述收纳筒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筒;和
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可脱离地与所述笔座配合,位于弹出位置的所述触控笔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收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座上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插孔,所述触控笔可脱离地与所述插孔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收纳筒还包括第四磁性件和第五磁性件,所述触控笔位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相吸,所述触控笔位于插入位置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相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筒还包括充电发射模块,所述触控笔位于插入位置时,所述充电发射模块与所述触控笔的充电接收模块配合以便对所述触控笔进行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筒还包括霍尔开关,所述霍尔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触控笔的位置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充电发射模块的打开和关闭。
13.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和
收纳筒,所述收纳筒为权力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筒,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收纳筒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筒包括电连接件,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电连接件与平板电脑和键盘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在所述平板电脑和所述键盘之间传输数据并用于传输外部电流为所述平板电脑供电,或者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在所述平板电脑和所述键盘之间传输数据并用于传输所述平板电脑的电流为所述键盘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筒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电连接件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平板电脑相吸的第六磁性件;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键盘相吸的第七磁性件。
17.一种平板电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
平板电脑,所述平板电脑可脱离地与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和
键盘,所述键盘可脱离地与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电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电脑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五磁性件相配合的第八磁性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电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主支撑板和副支撑板,所述副支撑板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主支撑板上,以便所述副支撑板可相对所述主支撑板旋转预定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59079.3A CN115686244A (zh) | 2021-07-28 | 2021-07-28 | 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
US17/562,107 US11614775B2 (en) | 2021-07-28 | 2021-12-27 | Accommodating cylinder, touch pen assembly, and protective case |
EP21218075.6A EP4124929A1 (en) | 2021-07-28 | 2021-12-29 | Accommodating cylinder, touch pen assembly, and protective cas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59079.3A CN115686244A (zh) | 2021-07-28 | 2021-07-28 | 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86244A true CN115686244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7973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59079.3A Pending CN115686244A (zh) | 2021-07-28 | 2021-07-28 | 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14775B2 (zh) |
EP (1) | EP4124929A1 (zh) |
CN (1) | CN11568624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80374B (zh) * | 2018-01-19 | 2024-10-25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设备的托盘及显示设备 |
US11797056B2 (en) * | 2019-07-24 | 2023-10-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tylus holders |
TWI769087B (zh) * | 2021-09-24 | 2022-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筆的取放機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01016A (ja) * | 1989-12-27 | 1991-09-02 | Sony Corp | 手書き入力装置 |
US5796575A (en) * | 1992-12-21 | 1998-08-1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hinged cover having a window |
JPH09508997A (ja) * | 1994-12-07 | 1997-09-09 |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ネムローゼ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 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3323693B2 (ja) * | 1995-05-15 | 2002-09-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ペン入力情報機器 |
US6545577B2 (en) | 2001-06-18 | 2003-04-0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Frictionless pen ejector mechanism |
US20030076302A1 (en) * | 2001-10-24 | 2003-04-24 | Gateway, Inc. | Joystick input device for palmtop information appliance |
TWI327454B (en) * | 2007-07-12 | 2010-07-11 | Asustek Comp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liding keyboard |
TWI385694B (zh) * | 2007-11-07 | 2013-02-11 | Htc Corp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TWI398753B (zh) * | 2007-12-06 | 2013-06-11 | Htc Corp | 手持電子裝置 |
CN101853050B (zh) * | 2009-04-02 | 2012-09-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JP5039198B2 (ja) * | 2010-12-03 | 2012-10-03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US8964379B2 (en) * | 2012-08-20 | 2015-02-2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witchable magnetic lock |
TWI518557B (zh) * | 2013-07-17 | 2016-01-21 |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投射電容式觸控筆及其控制方法 |
KR20150062691A (ko) * | 2013-11-29 | 2015-06-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으로 취출 가능한 터치 펜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
US10120420B2 (en) * | 2014-03-21 | 2018-11-0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Lockable display and techniques enabling use of lockable displays |
US9395753B2 (en) * | 2014-04-22 | 2016-07-19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Cover with writing instrument compartment |
US9971379B2 (en) * | 2015-08-26 | 2018-05-15 | Apple Inc. | Attachment features for an accessory device |
US10139926B2 (en) * | 2015-12-11 | 2018-11-27 | Nvidia Corporation | Magnetic retention of peripheral device for a tablet computer |
KR102577509B1 (ko) * | 2016-09-29 | 2023-09-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입력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US10031557B1 (en) * | 2017-01-25 | 2018-07-24 | Dell Products, L.P. | Hybrid thermal foot and pen storage well |
US10664012B1 (en) * | 2017-08-04 | 2020-05-26 | Apple Inc. |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US10802617B2 (en) * | 2017-09-29 | 2020-10-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tylus connectors |
CN110456858B (zh) * | 2018-05-07 | 2023-06-23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US11314288B2 (en) * | 2018-11-30 | 2022-04-26 | Dell Products L.P. |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stylus dock |
US11239710B2 (en) * | 2019-09-30 | 2022-02-0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orientation control |
TWM597895U (zh) * | 2019-12-24 | 2020-07-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TWI761163B (zh) * | 2020-05-13 | 2022-04-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N113178900B (zh) * | 2021-03-15 | 2023-02-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系统、芯片和无线充电电路 |
-
2021
- 2021-07-28 CN CN202110859079.3A patent/CN11568624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27 US US17/562,107 patent/US11614775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2-29 EP EP21218075.6A patent/EP4124929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614775B2 (en) | 2023-03-28 |
EP4124929A1 (en) | 2023-02-01 |
US20230037203A1 (en) | 2023-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86244A (zh) | 收纳筒、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 |
US8553419B2 (en) | Card tray ejection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10148106B2 (en) | Power connector with load current sensing | |
US8148954B1 (en) | Rapidly charging super cap based rechargeable device | |
JP3515774B2 (ja) | 摩擦のないペン取り出し、固定機構 | |
US9537258B2 (en) | Self unplugging power connector with load current sensing | |
US9135527B2 (en) | Ejecting device for storage card | |
US20080017546A1 (en) | Storing a structure within an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09510674A (ja) | 電子装置の電磁コネクタ | |
US20190372357A1 (en) | Removable power supply for power and data units | |
CN114003138B (zh) | 手写笔收纳装置和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544348A (zh) | 一种讲解器租用机柜 | |
CN205670347U (zh) | 一种转盘式移动电源租赁设备 | |
CN215769536U (zh) | 保护套和具有该保护套的平板电脑组件 | |
CN215769535U (zh) | 保护套和具有该保护套的平板电脑组件 | |
CN102629673A (zh) | 电池组、电池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
CN115700438A (zh) | 触控笔组件、保护套和平板电脑组件 | |
CN210924764U (zh) | 一种讲解器租用机柜 | |
CN219107074U (zh) | 移动电源 | |
CN217406205U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CN215120196U (zh) | 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 |
US7402979B1 (en) | Charger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actuator | |
CN113328486A (zh) | 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 |
CN218474059U (zh) | 电子烟充电装置 | |
CN217643676U (zh) | 耳机盒和耳机套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