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6683B - 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56683B CN115656683B CN202211370821.5A CN202211370821A CN115656683B CN 115656683 B CN115656683 B CN 115656683B CN 202211370821 A CN202211370821 A CN 202211370821A CN 115656683 B CN115656683 B CN 1156566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preset
- standard
- acquiring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运行信号;解析所述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判断所述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若不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所述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环流值作为电缆运行状态的一个体现,是电缆运维管理过程中的必要检测项。
高压电缆在通过交流电时,电缆周边将生成对应的感应磁场,此时电流数值越大,则磁场强度便越强,由此产生涡流效应后将带动电缆护套上生成感应电压,高压电缆的护套结构是保障电缆线不外露的重要外部组成,其发生环流异常现象,将会严重阻碍电缆正常供电,护套环流异常反应时,将会对高压电路系统产生巨大危害:第一,将影响电缆载流量,第二,电缆护套使用寿命缩减,第三,产生局部放电情况。
传统的方法是运维部门定期的巡检,造成了人力大量上的投入,而且由于高压电缆环流还可能带有高压电的潜在危险,当高压电缆环流出现异常时,导致难以查明其具体诱发原因,监测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获取运行信号;
解析所述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
判断所述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
若不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
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所述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
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电缆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号进行解析,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随即判断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进而可对目标检测项进行的初步的安全判断,若不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进一步判断目标检测项中异常的检测项的异常类型,进而得出电缆内部的自发异常或者电缆外部的外界异常,进一步对电缆运行时的线路异常数据或对应的外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判断,获取对应判断结果,并生成监测报告,由于对发生异常的目标检测项进行分类别分析,从而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
可选的,所述异常数据包括电缆环流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电缆环流数据,获取对应的环流值;
判断所述环流值是否超出预设环流阈值;
若所述环流值超出所述预设环流阈值,则获取对应的接地方式;
判断所述接地方式是否符合预设接地标准;
若所述接地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根据当前连接方式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若所述接地方式符合所述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分析电缆接线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判断电缆环流数据中的对应的环流值是否超出对应的预设环流阈值,可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定性,进一步对电缆对应的接地方式进行排查,获取到不符合预设接地标准的当前连接方式作为电缆环流数据异常的诱发因素,从而提升了在电缆环流数据出现异常时对其接地方式的监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分析电缆接线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根据所述电缆接线信息获取对应的当前接线方式;
判断所述当前接线方式是否符合对应的接线标准;
若所述当前接线方式不符合对应的所述接线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接线项;
根据所述异常接线项,建立对应的异常环流模型;
根据所述异常环流模型,获取对应的目标环流值;
选取最大所述目标环流值对应的所述异常接线项,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地方式符合对应标准前提下对电缆的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并得出不符合接线标准的异常接线项,进一步根据异常接线项建立对应的异常环流模型,对获取对应的目标环流值进行评估,选出目标环流值最大的所述异常接线项作为引发电缆环流异常的主要诱发因素,从而提升了对电缆当前接线方式中异常接线项的监测排查效果。
可选的,所述异常数据包括连接材料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连接材料数据,获取对应的材料属性数据;
判断所述材料属性数据是否符合所述预设材料标准;
若所述材料属性数据符合所述预设材料标准,则获取当前连接材料的工作性能;
判断所述工作性能是否符合电缆运行条件;
若所述工作性能不符合所述电缆运行条件,则获取所述工作性能以及所述当前连接材料的连接位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缆环流出现异常时,对其连接材料数据的材料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材料的属性是否符合电缆正常运行时标定的预设材料标准,若符合则进一步判断当前连接材料的工作性能是否满足电缆的运行条件,若不符合则获取对应工作性能以及连接位置,从而提升了对电缆连接材料的监测效果。
可选的,在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异常数据,获取对应的线路部位;
根据所述线路部位,获取对应的装配信息;
获取所述装配信息中对应的装配人员名录作为反馈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线路出现自发异常时,可提升对其装配人员的追溯效果。
可选的,所述环境因素包括氧化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氧化数据,获取对应的绝缘接连设备;
判断所述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
若所述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不符合所述预设绝缘标准,则获取所述绝缘接连设备对应的氧化程度信息;
根据预设氧化标准识别所述氧化程度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氧化模型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电缆周围的氧化数据,获取电缆受到影响的绝缘连接设备,进一步判断其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若不符合则获取其被氧化的氧化程度信息,并生成在当前氧化程度下对应绝缘性能的目标氧化模型,从而提升了对电缆的绝缘连接设备的监测排查效果。
可选的,所述环境因素包括温湿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温湿数据是否符合预设环境标准;
若所述温湿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环境标准,则获取对应的线路实况;
根据所述线路实况,获取对应的线路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线路特征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损伤标准;
若所述线路特征信息符合所述预设损伤标准,则获取对应的线路受损数据;
识别所述线路受损数据,生成对应的目标影响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温湿数据不符合预设环境标准的线路实况,进一步判断线路实况的特征信息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损伤标准,进而获取得到符合预设损伤标准的线路受损数据以及引起线路受损的目标影响因素,从而提升了电缆线路受到外界损伤的监测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缆运行监测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行信号;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检测是否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
第二获取模块,若不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所述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
分析模块,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所述分析模块则用于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则用于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解析模块对电缆运行过程中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运行信号进行解析,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随即通过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进而可对目标检测项进行的初步的安全判断,若不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进一步通过第二判断模块判断目标检测项中根据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异常检测项,进而得出电缆内部的自发异常类型或者电缆外部的外界异常类型,进一步通过分析模块对电缆运行时的线路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取其对应的判断结果,以及通过第三获取模块获取外界环境因素对应的判断结果,最后通过生成模块归结所有判断结果并生成监测报告,由于对发生异常的目标检测项进行分类别分析,从而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指令时,采用了上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生成计算机指令,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从而,根据存储器及处理器制作终端设备,方便使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上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生成计算机指令,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便计算机指令的可读及存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对电缆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号进行解析,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随即判断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进而可对目标检测项进行的初步的安全判断,若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获取目标检测项的实时监测数据,若不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进一步判断目标检测项中异常的检测项的异常类型,进而得出电缆内部的自发异常或者电缆外部的外界异常,进一步对电缆运行时的线路异常数据或对应的外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判断,获取对应判断结果,并生成监测报告,由于对发生异常的目标检测项进行分类别分析,从而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8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201至步骤S206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6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401至步骤S405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501至步骤S503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601至步骤S604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中步骤S701至步骤S706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电缆运行监测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获取模块;2、解析模块;3、第一判断模块;4、第二获取模块;5、第二判断模块;6、分析模块;7、第三获取模块;8、生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对本方案进行说明,首先以高压电缆护套环流的产生机理以及高压电缆护套环流异常所产生的危害进行阐述。
高压电缆护套环流的产生机理:当高压单芯电缆线芯通过交流电流时,在线芯周围会产生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强度与通过电缆线芯的电流大小成正比,由于涡流效应,其金属护套上会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不仅与线芯电流、电缆长度和敷设方式有关,还与周围回路的排列方式、距离等有关。
当电缆外护套破损、遭受过电压或发生不对称短路故障时,将造成金属护套多点接地,即会在金属护套、接地线和接地系统之间形成回路,从而产生感应环流,该电流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足以使金属护套或铠装层发热,损耗大量的电能,加速电缆绝缘老化,甚至导致电缆绝缘薄弱处击穿。
高电压电缆护套环流异常的危害:(1)电缆护套环流出现异常,直接影响到电缆线路的载流量,电缆护套环流异常对载流量的影响可达30%~40%,当电缆护套环流异常时,电缆线路允许最大负荷不能超过额度载流量的60%。
(2)电缆护套环流出现异常,造成电缆损耗发热,导致绝缘局部高温,加速绝缘老化,降低电缆使用寿命。
(3)电缆护套环流出现异常,可能导致电缆外护套破损,出现多点接地现象,外护套破损易导致金属护套腐蚀,既增加了主绝缘老化的几率,又容易诱发局部放电,对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威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运行信号;
S102、解析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
S103、判断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预设安全标准;
S104、若不符合预设安全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
S105、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
S106、若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S107、若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S108、根据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
步骤S101至步骤S102中的运行信号是指电缆在正常运行时对其采集的各项运行信号;目标检测项是指各项运行信号对应的待检测项目。
在实际运用中,电缆线路运行维护需要时刻关注电缆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运行信号,通过运行信号可得知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例如,电缆线路的负荷运行信号,一般电缆线路根据电缆导体的截面积、绝缘种类等规定了最大电流,利用各种仪表测量电线线路的负荷电流或电缆的外皮温度等,作为主要负荷监视措施,防止电缆绝缘超过允许最高温度而缩短电缆寿命,所以对负荷运行信号解析,生成对应的负荷电流检测项。
步骤S103至步骤S104中的预设安全标准,预设安全标准是指电缆运行过程中各项目标检测项对应的安全标准;实时监测数据是指各项目标检测项的实时更新监测数据;异常检测项是指目标检测项中不符合预设安全标准的检测项。
例如,在测量直埋电缆温度时,应测量同地段无其他热源的土壤温度,因此根据电缆温度检测项获取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为: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本地段其他地方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10℃以上,经检测电缆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为20℃,此时电缆温度检测项中显示的电缆温度为25℃,则判定电缆温度检测项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持续获取电缆温度的实时监测数据。
又例如,经检测电缆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为20℃,此时电缆温度检测项中显示的电缆温度为35℃,则判定电缆温度检测项不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获取并标定电缆温度检测项为异常检测项。
步骤S105至步骤S107中的预设监测标准是指电缆在运行时各项监测数据应当符合的标准;自发异常是电缆不受外界作用而出现异常的情况;诱发因素是指产生异常数据的相关诱发因素,外界异常是指由于外界个别条件的影响而导致电缆出现异常的情况;环境因素是指电缆运行过程中外界的环境条件因素。
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是自发异常还是外界异常,都有可能导致电缆金属护套环流异常,进一步影响电缆的额定载流量,以护套两端直接接地为例,在电缆护套的所有接地方式中,以金属护套两端直接接地的环流最为严重,对载流量的影响也最大。
步骤S108中的监测报告是指对于导致产生各项异常类型的分析数据的汇总。
例如,高压单芯电缆正常运行时,电缆护套中除了环流外,还有电容电流和护套两个接地点的地网不平衡电流,所以测量到的电流理论上要比实际的环流数值大,因此该异常类型属于自发异常,由于该类异常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克服的,所以在出现电流测量值比实际环流数值大的异常情况下,系统输出关于电容电流和护套两个接地点的地网不平衡电流的相关诱发因素监测报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对电缆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号进行解析,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随即判断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进而可对目标检测项进行的初步的安全判断,若不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进一步判断目标检测项中异常的检测项的异常类型,进而得出电缆内部的自发异常或者电缆外部的外界异常,进一步对电缆运行时的线路异常数据或对应的外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判断,获取对应判断结果,并生成监测报告,由于对发生异常的目标检测项进行分类别分析,从而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异常数据包括电缆环流数据,步骤S106即若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电缆环流数据,获取对应的环流值;
S202、判断环流值是否超出预设环流阈值;
S203、若环流值超出预设环流阈值,则获取对应的接地方式;
S204、判断接地方式是否符合预设接地标准;
S205、若接地方式不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根据当前连接方式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S206、若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分析电缆接线信息,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在实际运用中,电缆环流数据是指高压电缆护套环流数据;环流值是指电缆护套中的环流数值;预设环流阈值是指的高压电缆护套的正常环流阈值;接地方式是指电缆线路采用交叉互联接地的方式;预设接地标准是指电缆线路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时的接地标准;当前连接方式是指电缆线路当前的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高压电缆一般采用金属护套两端直接接地、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带保护接地和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等接地方式。运行中交叉互联换位连接必须正确,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两个接地箱内的互联换位方式必须一致,若两个交叉互联换位相反,则电缆护套中的环流将会很大,相当于直接接地时的环流,最大可达到接近电缆线芯中的负荷电流值。
例如,根据预设接地标准可得,高压电缆采用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且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换位方式必须一致,经检测得到当前高压电缆的接地方式为交叉互联接地,但是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两个接地箱内的互联换位方式不一致,则可判定该接地方式不符合对应的预设接地标准,进一步获取当前的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换位方式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又例如,经检测得到当前高压电缆的接地方式为交叉互联接地,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两个接地箱内的互联换位方式一致,则可判定该接地方式符合对应的预设接地标准,进一步获取并分析电缆的接线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判断电缆环流数据中的对应的环流值是否超出对应的预设环流阈值,可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定性,进一步对电缆对应的接地方式进行排查,获取到不符合预设接地标准的当前连接方式作为电缆环流数据异常的诱发因素,从而提升了在电缆环流数据出现异常时对其接地方式的监测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6即若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分析电缆接线信息,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S301、若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根据电缆接线信息获取对应的当前接线方式;
S302、判断当前接线方式是否符合对应的接线标准;
S303、若当前接线方式不符合对应的接线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接线项;
S304、根据异常接线项,建立对应的异常环流模型;
S305、根据异常环流模型,获取对应的目标环流值;
S306、选取最大目标环流值对应的异常接线项,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在实际运用中,当前接线方式是指电缆运行时线路的接线方式;接线标准是指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应当符合的相关接线规范标准;异常接线项是指电缆线路的当前接线方式中不符合对应接线标准的异常接线项目;异常环流模型是指根据当前的异常接线项建立的高压电缆护套环流模型;目标环流值是指异常环流模型中电缆护套的环流数值。
在实际运用中,绝缘接头引出线接入同轴电缆时接线错误也会大大增加金属护套的环流,为确保电缆交叉环流换位的正确性,除交叉互联箱的接线要正确外,还必须确保三相绝缘接头至接地箱的同轴电缆的电源侧和负荷侧接线全部都准确无误,否则也同样会引起交叉互联换位的失败,大大增加金属护套环流。
例如,根据电缆的接线标准可得,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线路的接地方式为:屏蔽中点接地:当线路长度在1000~1400米时,采用中点接地方式,(1)在线路的中间位置,将屏蔽层直接接地,电缆两端终端头的屏蔽层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中间接地点一般安装一个直接通头;(2)在线路中点安装一个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将电缆屏蔽断开,屏蔽两端分别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两电缆终端屏蔽直接接地。
经检测当前电缆线路的长度为1200米,采用了中点接地的方式,线路的中间位置,屏蔽层直接接地,电缆一端终端头的屏蔽层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中间接地点没有安装一个直接通头。则可判定不符合对应的接线标准,其中获取电缆端头屏蔽层接地异常项和通头异常项,并根据电缆端头屏蔽层接地异常项和通头异常项建立对应的异常环流仿真模型,分别得出电缆端头屏蔽层接地异常项和通头异常各自对应的目标环流值,其中电缆端头屏蔽层接地异常项对应的目标环流值比通头异常对应的目标环流值大,则选取电缆端头屏蔽层接地异常项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在接地方式符合对应标准前提下对电缆的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并得出不符合接线标准的异常接线项,进一步根据异常接线项建立对应的异常环流模型,对获取对应的目标环流值进行评估,选出目标环流值最大的异常接线项作为引发电缆环流异常的主要诱发因素,从而提升了对电缆当前接线方式中异常接线项的监测排查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6即若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S401、根据连接材料数据,获取对应的材料属性数据;
S402、判断材料属性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材料标准;
S403、若材料属性数据符合预设材料标准,则获取当前连接材料的工作性能;
S404、判断工作性能是否符合电缆运行条件;
S405、若工作性能不符合电缆运行条件,则获取工作性能以及当前连接材料的连接位置,并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在实际运用中,连接材料数据是指电缆与接头、跳线、接地箱等部位的连接材料数据;材料属性数据是指连接材料对应的属性信息;预设材料标准是指电缆与接头、跳线、接地箱等部位的连接材料所规定选用的材料属性标准;电缆运行条件是指电缆正常运行时的各项性能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缆与接头、跳线、接地箱等部位一般采用铜铝等金属进行连接,由于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可能会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引起环流过大。
例如,根据预设材料标准可得,电缆接头的分别标准是:连接牢固可靠、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材料选取为铜或者铝。
经检测电缆接头选用的铜制材料,且连接牢固可靠、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则可判定该电缆接头的材料属性数据符合对应的预设材料标准。
进一步根据电缆运行条件可得,电缆接头需符合接头电阻小和电气绝缘性能好的条件,经检测电缆接头的电气绝缘性能较差,则可判定该电缆接头不符合对应的电缆运行条件,获取电气绝缘性能较差以及该电缆接头在电缆线路的连接位置,并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根据电缆周围的氧化数据,获取电缆受到影响的绝缘连接设备,进一步判断其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若不符合则获取其被氧化的氧化程度信息,并生成在当前氧化程度下对应绝缘性能的目标氧化模型,从而提升了对电缆的绝缘连接设备的监测排查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6即若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1、根据异常数据,获取对应的线路部位;
S502、根据线路部位,获取对应的装配信息;
S503、获取装配信息中对应的装配人员名录作为反馈信息。
在实际运用中,线路部位是指电缆线路异常数据所对应的线路部位;装配信息是指电缆线路各部位的安装组配信息;装配人员名录是指电缆线路各部位安装组配的人员信息。
例如,A区电缆接头部分的安装选用材料出现异常,则获取A区电缆接头所有的安装组配信息,进一步从A区安装组配信息中得知电缆接头部分的安装选用工作由王五完成,则获取王五装配人员的名录信息作为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电缆线路出现自发异常时,可提升对其装配人员的追溯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环境因素包括氧化数据,步骤S107即若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根据氧化数据,获取对应的绝缘接连设备;
S602、判断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
S603、若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不符合预设绝缘标准,则获取绝缘接连设备对应的氧化程度信息;
S604、根据预设氧化标准识别氧化程度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氧化模型作为判断结果。
在实际运用中,氧化数据是指电缆线路的相关氧化数据;绝缘接连设备是指电缆需要连接的相关绝缘设备;预设绝缘标准是指绝缘接连设备应当符合的绝缘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材料在空气中水分、酸、臭氧、氮的氧化物等作用下,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能会改变,以致降低电气和机械性能。例如,变压器油在空气中会因为氧化产生有机酸,使介质损耗增加,同时还会形成固体沉淀物,堵塞油道,影响对流散热,使绝缘的温度上升而使绝缘性能下降。
例如,根据预设绝缘标准可得,在新电缆绝缘电阻的最低值标准下,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0℃条件下,每千米长度的绝缘电阻最低值为:额定电压6KV,导体截面16~35m²,不小于1000MΩ;导体截面20~95 m²,不小于750 MΩ;导体截面120~240 m²,不小于500 MΩ。
根据电缆整体的氧化数据,进一步获取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的绝缘性能为,在温度20℃,额定电压6KV,导体截面88 m²的条件下,每千米长度的绝缘电阻为450 MΩ,则进一步获取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对应的氧化程度信息,根据对应预设氧化标准对其进行识别,生成对应的目标氧化模型作为判断结果。
又例如,经检测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在温度20℃,额定电压6KV,导体截面88 m²的条件下,每千米长度的绝缘电阻为850 MΩ,则对绝缘电阻进行记录。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根据电缆周围的氧化数据,获取电缆受到影响的绝缘连接设备,进一步判断其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若不符合则获取其被氧化的氧化程度信息,并生成在当前氧化程度下对应绝缘性能的目标氧化模型,从而提升了对电缆的绝缘连接设备的监测排查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环境因素包括温湿数据,步骤S107即若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S701、判断温湿数据是否符合预设环境标准;
S702、若温湿数据不符合预设环境标准,则获取对应的线路实况;
S703、根据线路实况,获取对应的线路特征信息;
S704、判断线路特征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损伤标准;
S705、若线路特征信息符合预设损伤标准,则获取对应的线路受损数据;
S706、识别线路受损数据,生成对应的目标影响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在实际运用中,温湿数据是指电缆线路周围的温度湿度数据;预设环境标准是指电缆线路安全运行下所符合的各项环境标准;线路实况是指电缆线路的影像信息;预设损伤标准是指电缆线路受损情况可导致电缆运行异常的标准;线路受损数据是指当前电缆线路的受损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交叉互联接地采用敷设式,由于下雨天气的影响,极易出现接地箱内积水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交叉互联处出现接地的情况,相当于电缆护套两端直接接地,从而导致护套环流的大幅上升。
如果电缆绝缘接头中的绝缘隔板性能下降或者击穿,一方面将导致其左右两侧的电缆护套连通,破坏交叉互联系统,使运行中的护套环流增加;另一方面,增大的环流引起绝缘接头内绝缘隔板的发热,同时由于接头内散热环境较差,绝缘隔板的长期发热也给接头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高压电缆运行年限的增加以及极端温湿环境的影响下,外护套逐渐出现老化现象,绝缘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电缆外护套的多点接地,从而改变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增大护套环流。
例如,经检测电缆线路当前的温湿数据不符合对应的预设环境标准,则获取对应电缆线路的影像信息,通过识别影像信息可得电缆接地箱内出现大量积水,进一步获取积水体积的特征信息,经过对积水体积的特征信息的判断,已经完全符合电缆线路对应的预设损伤标准,获取并识别电缆交叉互联处的接地情况以及接地箱内电缆线路被积水淹没的情况,生成对应的积水影响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获取温湿数据不符合预设环境标准的线路实况,进一步判断线路实况的特征信息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损伤标准,进而获取得到符合预设损伤标准的线路受损数据以及引起线路受损的目标影响因素,从而提升了电缆线路受到外界损伤的监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报告中包含了一切在电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类型,进一步根据自发异常中的诱发因素和外界异常的环境因素计算出对应的目标异常占比,目标异常占比是指诱发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占异常检测项的百分比,判断各自目标异常占比是否符合对应的报警标准,若符合对应的报警标准,则对该目标异常占比对应的异常类型归入警示名单并对其进行报警,匹配对应的应对策略。例如,经预设监测标准判断,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经计算得出自发异常中的异常接线项、异常工作性能和异常节点方式的目标异常占比分别为60%、30%和10%,并且异常接线项的目标异常占比已经符合对应的电缆接线异常报警标准,在对其进行报警的同时将异常接线项的相关数据归入警示名单,并匹配对应的接线异常处理策略,从而在后续出现相同情况时,可直接对其进行报警,并根据对应的应对策略进行预先处理,提升了电缆运行的监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运行监测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运行信号;
解析模块2,用于解析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
第一判断模块3,用于判断目标检测是否符合预设安全标准;
第二获取模块4,若不符合预设安全标准,第二获取模块4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
第二判断模块5,用于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
分析模块6,若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分析模块6则用于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 作为判断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7,若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第三获取模块7则用于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生成模块8,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系统,根据解析模块2对电缆运行过程中第一获取模块1获取的运行信号进行解析,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随即通过第一判断模块3判断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进而可对目标检测项进行的初步的安全判断,若不符合对应的预设安全标准,则进一步通过第二判断模块5判断目标检测项中根据第二获取模块4获取的异常检测项,进而得出电缆内部的自发异常类型或者电缆外部的外界异常类型,进一步通过分析模块6对电缆运行时的线路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取其对应的判断结果,以及通过第三获取模块7获取外界环境因素对应的判断结果,最后通过生成模块8归结所有判断结果并生成监测报告,由于对发生异常的目标检测项进行分类别分析,从而提升电缆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系统,还包括与上述任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的逻辑功能或逻辑步骤所对应的各个模块和/或对应的子模块,实现与各个逻辑功能或者逻辑步骤相同的效果,具体在此不再累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缆运行监测系统,还包括与上述任一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的逻辑功能或逻辑步骤所对应的各个模块和/或对应的子模块,实现与各个逻辑功能或者逻辑步骤相同的效果,具体在此不再累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并且,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等。
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存储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指令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通过本终端设备,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存储于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上,方便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
其中,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指令代码,计算机指令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指令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其中,通过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处理器上,以方便上述方法的存储及应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运行信号;
解析所述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
判断所述目标检测项是否符合预设安全标准;
若不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
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所述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
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所述环境因素包括氧化数据,根据所述氧化数据,获取对应的绝缘接连设备,判断所述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若所述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不符合所述预设绝缘标准,则获取所述绝缘接连设备对应的氧化程度信息,根据预设氧化标准识别所述氧化程度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氧化模型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数据包括电缆环流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电缆环流数据,获取对应的环流值;
判断所述环流值是否超出预设环流阈值;
若所述环流值超出所述预设环流阈值,则获取对应的接地方式;
判断所述接地方式是否符合预设接地标准;
若所述接地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根据当前连接方式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若所述接地方式符合所述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分析电缆接线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获取并分析电缆接线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接地方式符合预设接地标准,则根据所述电缆接线信息获取对应的当前接线方式;
判断所述当前接线方式是否符合对应的接线标准;
若所述当前接线方式不符合对应的所述接线标准,则获取对应的异常接线项;
根据所述异常接线项,建立对应的异常环流模型;
根据所述异常环流模型,获取对应的目标环流值;
选取最大所述目标环流值对应的所述异常接线项,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数据包括连接材料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连接材料数据,获取对应的材料属性数据;
判断所述材料属性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材料标准;
若所述材料属性数据符合所述预设材料标准,则获取当前连接材料的工作性能;
判断所述工作性能是否符合电缆运行条件;
若所述工作性能不符合所述电缆运行条件,则获取所述工作性能以及所述当前连接材料的连接位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诱发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自发异常,则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异常数据,获取对应的线路部位;
根据所述线路部位,获取对应的装配信息;
获取所述装配信息中对应的装配人员名录作为反馈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因素包括温湿数据,所述若所述异常类型为外界异常,则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温湿数据是否符合预设环境标准;
若所述温湿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环境标准,则获取对应的线路实况;
根据所述线路实况,获取对应的线路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线路特征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损伤标准;
若所述线路特征信息符合所述预设损伤标准,则获取对应的线路受损数据;
识别所述线路受损数据,生成对应的目标影响因素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7.一种电缆运行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运行信号;
解析模块(2),用于解析所述运行信号,生成对应的目标检测项;
第一判断模块(3),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检测是否符合预设安全标准;
第二获取模块(4),若不符合所述预设安全标准,所述第二获取模块(4)则用于获取对应的异常检测项;
第二判断模块(5),用于根据预设监测标准判断所述异常检测项的异常类型;
分析模块(6),若为自发异常,所述分析模块(6)则用于获取并分析对应的异常数据,生成对应的诱发因素作为判断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7),若为外界异常,所述第三获取模块(7)则用于获取对应的环境因素作为判断结果,所述环境因素包括氧化数据,根据所述氧化数据,获取对应的绝缘接连设备,判断所述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预设绝缘标准,若所述绝缘接连设备的绝缘性能不符合所述预设绝缘标准,则获取所述绝缘接连设备对应的氧化程度信息,根据预设氧化标准识别所述氧化程度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氧化模型作为所述判断结果;
生成模块(8),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生成对应的监测报告。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指令时,采用了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运行监测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70821.5A CN115656683B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70821.5A CN115656683B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56683A CN115656683A (zh) | 2023-01-31 |
CN115656683B true CN115656683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4995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70821.5A Active CN115656683B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566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56596B (zh) * | 2023-03-16 | 2025-03-25 |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数据在线采集系统和方法 |
CN117804550B (zh) * | 2024-02-27 | 2024-05-24 | 广东省旭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源集成式封装器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8625010B (zh) * | 2024-05-21 | 2024-11-19 | 江苏大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环境监测的电线电缆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4009A (zh) * | 2004-03-22 | 2005-01-12 | 西安交通大学 |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外护套绝缘在线检测装置 |
KR20140031591A (ko) * | 2012-09-05 | 2014-03-13 | 김보경 | 활선 케이블 절연 감시장치 및 감시방법 |
CN104596572A (zh) * | 2014-10-11 | 2015-05-06 | 芜湖扬宇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电缆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06877511A (zh) * | 2017-04-19 | 2017-06-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邑县供电公司 | 输电线路监控方法及装置 |
CN110261679A (zh) * | 2019-05-27 | 2019-09-20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电缆进水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装置 |
CN111092492A (zh) * | 2019-12-31 | 2020-05-01 | 杭州巨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电缆线路运行监测系统 |
CN111537833A (zh) * | 2020-04-24 | 2020-08-14 | 广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综合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2485616A (zh) * | 2020-11-27 | 2021-03-12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电缆绝缘老化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CN112526288A (zh) * | 2020-11-26 | 2021-03-19 | 四川电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4通道接地环流波形采集方法 |
CN113295967A (zh) * | 2021-06-24 | 2021-08-24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多特征量协同作用下的电缆绝缘状态监测方法 |
CN113567807A (zh) * | 2021-07-26 | 2021-10-2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一种电力电缆金属护套层电流异常的检测方法 |
CN113566903A (zh) * | 2021-09-28 | 2021-10-29 | 山东科华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分布式电缆综合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3805007A (zh) * | 2021-10-15 | 2021-12-17 | 苏州纬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电缆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KR20220010199A (ko) * | 2020-07-17 | 2022-01-25 | 주식회사 건원 | IoT 기반의 고압 케이블 접속재 감시 및 자가 진단장치 |
WO2022023732A1 (en) * | 2020-07-29 | 2022-02-03 | Proserv Uk Ltd | Cable monitoring system |
CN216144371U (zh) * | 2021-08-25 | 2022-03-29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运行状态监控装置 |
CN114779001A (zh) * | 2022-03-25 | 2022-07-22 | 四川英得赛克科技有限公司 | 电缆接地环流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966467A (zh) * | 2022-05-17 | 2022-08-30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方法 |
CN115015692A (zh) * | 2022-06-06 | 2022-09-06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 一种高压设备电力电缆运维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04637A (zh) * | 2013-07-23 | 2015-02-01 | Iner Aec Executive Yuan | 利用切片取樣評估電纜老劣化之方法 |
US11764555B2 (en) * | 2019-02-12 | 2023-09-19 | Metzner Holding GmbH | Device for working an electrical cable |
-
2022
- 2022-11-03 CN CN202211370821.5A patent/CN1156566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4009A (zh) * | 2004-03-22 | 2005-01-12 | 西安交通大学 |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外护套绝缘在线检测装置 |
KR20140031591A (ko) * | 2012-09-05 | 2014-03-13 | 김보경 | 활선 케이블 절연 감시장치 및 감시방법 |
CN104596572A (zh) * | 2014-10-11 | 2015-05-06 | 芜湖扬宇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电缆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06877511A (zh) * | 2017-04-19 | 2017-06-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邑县供电公司 | 输电线路监控方法及装置 |
CN110261679A (zh) * | 2019-05-27 | 2019-09-20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电缆进水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装置 |
CN111092492A (zh) * | 2019-12-31 | 2020-05-01 | 杭州巨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电缆线路运行监测系统 |
CN111537833A (zh) * | 2020-04-24 | 2020-08-14 | 广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综合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
KR20220010199A (ko) * | 2020-07-17 | 2022-01-25 | 주식회사 건원 | IoT 기반의 고압 케이블 접속재 감시 및 자가 진단장치 |
WO2022023732A1 (en) * | 2020-07-29 | 2022-02-03 | Proserv Uk Ltd | Cable monitoring system |
CN112526288A (zh) * | 2020-11-26 | 2021-03-19 | 四川电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4通道接地环流波形采集方法 |
CN112485616A (zh) * | 2020-11-27 | 2021-03-12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电缆绝缘老化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CN113295967A (zh) * | 2021-06-24 | 2021-08-24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多特征量协同作用下的电缆绝缘状态监测方法 |
CN113567807A (zh) * | 2021-07-26 | 2021-10-2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一种电力电缆金属护套层电流异常的检测方法 |
CN216144371U (zh) * | 2021-08-25 | 2022-03-29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运行状态监控装置 |
CN113566903A (zh) * | 2021-09-28 | 2021-10-29 | 山东科华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分布式电缆综合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3805007A (zh) * | 2021-10-15 | 2021-12-17 | 苏州纬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电缆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CN114779001A (zh) * | 2022-03-25 | 2022-07-22 | 四川英得赛克科技有限公司 | 电缆接地环流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966467A (zh) * | 2022-05-17 | 2022-08-30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方法 |
CN115015692A (zh) * | 2022-06-06 | 2022-09-06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 一种高压设备电力电缆运维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S. Tagzirt ; D. Bouguedad ; A. Mekhaldi ; I. Fofana.Multiscale Analysis of Naturally Weathered High-Voltage XLPE Cable Insulation in Two Extreme Environments.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2022,全文. * |
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能培训教材(35kV变电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第二版),第110-111页. * |
高压电缆护套环流分析及防范措施;刘杰;;通信电源技术(06);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56683A (zh) | 2023-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56683B (zh) | 一种电缆运行监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917235B (zh) | 一种电缆缓冲层导电性能缺陷检测方法 | |
US2023001320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nitoring Using Cable Shielding | |
Demetriou et al. | Stray current DC corrosion blind spots inherent to large PV systems fault detection mechanisms: Elaboration of a novel concept | |
Li et al. | Evaluation of high‐voltage AC cable grounding systems based on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grounding currents | |
CN108470601A (zh) | 一种具有监测线的电缆 | |
CN109342882A (zh) | 基于多源特征值分析的电缆故障在线监测方法 | |
CN110850238A (zh) | 一种电力电缆漏电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204028285U (zh) | 一种三相单芯高压电缆在线监测装置 | |
CN116840614A (zh) | 基于谐波异动特征的电缆线路缺陷感知预警方法 | |
CN119030159B (zh) | 基于状态识别的配电电缆分支箱状态监测系统和方法 | |
KR20220055323A (ko) | 전기선로의 열화 위험도 판단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5436839A (zh) | 一种高压单芯电缆护层环流测试方法 | |
CN105445633A (zh) | 一种高压电缆护层环流多状态监测装置 | |
CN116859292A (zh) | 基于电缆绝缘层泄漏电流的绝缘层探伤装置、方法及设备 | |
CN207603177U (zh) | 一种可记录放电次数与泄露电流的接地箱 | |
Li et al. | Detection of irregular sheath current distribution for diagnosis of faults in grounding systems of cross-bonded cables | |
Yang et al. | On-line monitoring and trending analysis of dielectric losses in cross-bonded high voltage cable systems | |
CN205384343U (zh) | 变电所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系统 | |
CN212181599U (zh) | 一种电气线路火灾预警终端 | |
CN114354009A (zh) | 一种基于配网电缆非闭合式无源无线测温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14935705A (zh) | 基于电流与温度综合特征的直流线路潜隐故障判别方法 | |
Di Silvestre et al. | Interconnections criteria of grounding grids in global grounding systems | |
CN217505965U (zh) | 煤矿10千伏高压隔离感应馈电检测装置 | |
CN113791303B (zh) | 一种三芯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