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46182A -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6182A
CN115646182A CN202211269952.4A CN202211269952A CN115646182A CN 115646182 A CN115646182 A CN 115646182A CN 202211269952 A CN202211269952 A CN 202211269952A CN 115646182 A CN115646182 A CN 115646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ulfurization
denitration
chemical reaction
reaction furnace
exhaus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99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PRAT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PRAT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PRAT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PRAT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99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61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6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61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属于化工反应炉领域,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通过磁拉转体的设置,在反应炉中废气生成时,先经过磁拉转体进行硝、硫的预吸附后再外排,有效缩短后续集中处理时所需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脱硝脱硫的效率,同时,在其不断重复的通断电过程中,一方面,磁拉转体不断变向往复转动,使内部脱硝脱硫剂处于动态并不断重分布,大幅度提高与废气的接触度,并且可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预吸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转动过程中,硅胶垫板不断受到渐变的磁吸拉力,使处于震动状态,进一步使废气与脱硝脱硫剂的接触充分性。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反应炉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背景技术
反应炉即反应釜,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在进行化工生产时,往往时产生大量含硝、硫的废气,现有技术中对其处理是在反应炉中排出后,通入至脱硝脱硫的处理装置进行专项处理,但是,废气中硝、硫含量往往较高,全部集中到处理装置中处理,处理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通过磁拉转体的设置,在反应炉中废气生成时,先经过磁拉转体进行硝、硫的预吸附后再外排,有效缩短后续集中处理时所需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脱硝脱硫的效率,同时,在其不断重复的通断电过程中,一方面,磁拉转体不断变向往复转动,使内部脱硝脱硫剂处于动态并不断重分布,大幅度提高与废气的接触度,并且可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预吸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转动过程中,硅胶垫板不断受到渐变的磁吸拉力,使处于震动状态,进一步使废气与脱硝脱硫剂的接触充分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盖设有炉盖,所述炉盖上端连接有排气口,所述炉盖左右内壁均电性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炉盖内壁还固定连接有两个横隔板,且横隔板与电磁铁相互垂直,两个所述横隔板之间卡接有两个纵隔板,两个所述纵隔板之间连接有磁拉转体,所述磁拉转体包括滑动连接在两个横隔板之间两个关于排气口对称的往复磁板、分别活动贯穿两个纵隔板的多对拉转绳以及连接在每对拉转绳之间的外散转筒,两个所述纵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与外散转筒相互间隔分布的硅胶垫板,所述硅胶垫板上方铺设有脱硝脱硫剂。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垫板上脱硝脱硫剂的铺设厚度为5-20mm,过厚易影响硅胶垫板的通透性,导致废气外排的速度过慢,且硅胶垫板为多孔结构,便于废气穿过并外排。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横隔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对应的一对限位块,两对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电磁铁和往复磁板之间,限位块用于限位往复磁板的移动范围,使在通断电时,其移动有限,有效避免在再次通电时,往复磁板难以被电磁铁吸附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拉转绳为两股相互缠绕的非弹性结构绳,且两股绳的一端合并至一点,两股绳另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5-45°,夹角过大易导致两股绳在相互缠绕时阻力较大,夹角过小,易导致在往复磁板不断移动过程中两股拉转绳难以不断发生相互缠绕又恢复不缠绕的状态,有效保证外散转筒能够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拉转绳端部活动延伸至外散转筒内并固定连接有动板,所述动板与外散转筒过盈配合,所述外散转筒内位于两个动板之间的空间内同样填充有脱硝脱硫剂,且两个所述动板之间连接有复位拉绳,通电时,往复磁板被吸附,此时动板相互远离直至端盖抵触,此时拉转绳作用力集中在外散转筒上,便于使两股绳受到拉力,使其相互缠绕的部分在力作用下逐渐分离,带动外散转筒转动,同时动板相互远离时,内部的脱硝脱硫剂失去动板挤压松散,在转动时便于分散重分布,进而使与废气接触更充分,在断电后,动板逐渐恢复原位,此时失去电磁铁拉力,两股绳恢复缠绕的状态,带动外散转筒反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拉绳为弹性结构,且往复磁板与限位块接触时,复位拉绳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外散转筒内脱硝脱硫剂被挤压并处于密实状态,有效保证在断电时,复位拉绳恢复形变时,动板能够挤压脱硝脱硫剂,使其朝向中部集中,同时使受一定的摩擦,粒径变小,便于其外渗进入至多孔膨棉层上,进而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吸附效果更好,有效弥补随着时间延长对废气的吸附效率变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外散转筒包括筒体、固定镶嵌在筒体中部的扩散层以及连接在筒体两端的两个端盖,且扩散层为多孔结构,所述外散转筒外包裹有多孔膨棉层,所述多孔膨棉层完全覆盖扩散层,两个所述动板均位于多孔膨棉层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垫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条,所述外散转筒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磁片,所述磁片与磁条相互吸附,在外散转筒转动时,多个磁片不断重复靠近又远离磁条的过程,使磁条与外散转筒之间的吸附力发生增大--缩小--增大的渐变过程,使硅胶垫板受到一定的震动时,其上的脱硝脱硫剂同样受到一定的波动,实现一定的重分布,使对硝、硫的吸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外散转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助散珠轴,多个所述助散珠轴均位于两个动板之间,且多个助散珠轴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助散珠轴包括U形轴以及多个滑动连接在U形轴上的动珠,所述动珠为硬质结构,断电后,复位拉绳恢复弹性拉动动板朝向中部靠近,此时动板推动脱硝脱硫剂,使其朝向中部集中,在此过程中不断与助散珠轴发生挤压摩擦,另外在其转动时,多个动珠在U形轴上不断滑动改变位置,对脱硝脱硫剂产生一定的撞击,使其粒径变小,向多孔膨棉层处扩散效果更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磁拉转体的设置,在反应炉中废气生成时,先经过磁拉转体进行硝、硫的预吸附后再外排,有效缩短后续集中处理时所需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脱硝脱硫的效率,同时,在其不断重复的通断电过程中,一方面,磁拉转体不断变向往复转动,使内部脱硝脱硫剂处于动态并不断重分布,大幅度提高与废气的接触度,并且可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预吸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转动过程中,硅胶垫板不断受到渐变的磁吸拉力,使处于震动状态,进一步使废气与脱硝脱硫剂的接触充分性。
(2)两个横隔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对应的一对限位块,两对限位块分别位于电磁铁和往复磁板之间,限位块用于限位往复磁板的移动范围,使在通断电时,其移动有限,有效避免在再次通电时,往复磁板难以被电磁铁吸附的情况发生。
(3)拉转绳为两股相互缠绕的非弹性结构绳,且两股绳的一端合并至一点,两股绳另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5-45°,夹角过大易导致两股绳在相互缠绕时阻力较大,夹角过小,易导致在往复磁板不断移动过程中两股拉转绳难以不断发生相互缠绕又恢复不缠绕的状态,有效保证外散转筒能够正常转动。
(4)拉转绳端部活动延伸至外散转筒内并固定连接有动板,动板与外散转筒过盈配合,外散转筒内位于两个动板之间的空间内同样填充有脱硝脱硫剂,且两个动板之间连接有复位拉绳,通电时,往复磁板被吸附,此时动板相互远离直至端盖抵触,此时拉转绳作用力集中在外散转筒上,便于使两股绳受到拉力,使其相互缠绕的部分在力作用下逐渐分离,带动外散转筒转动,同时动板相互远离时,内部的脱硝脱硫剂失去动板挤压松散,在转动时便于分散重分布,进而使与废气接触更充分,在断电后,动板逐渐恢复原位,此时失去电磁铁拉力,两股绳恢复缠绕的状态,带动外散转筒反向转动。
(5)复位拉绳为弹性结构,且往复磁板与限位块接触时,复位拉绳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外散转筒内脱硝脱硫剂被挤压并处于密实状态,有效保证在断电时,复位拉绳恢复形变时,动板能够挤压脱硝脱硫剂,使其朝向中部集中,同时使受一定的摩擦,粒径变小,便于其外渗进入至多孔膨棉层上,进而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吸附效果更好,有效弥补随着时间延长对废气的吸附效率变低的问题。
(6)硅胶垫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条,外散转筒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磁片,磁片与磁条相互吸附,在外散转筒转动时,多个磁片不断重复靠近又远离磁条的过程,使磁条与外散转筒之间的吸附力发生增大--缩小--增大的渐变过程,使硅胶垫板受到一定的震动时,其上的脱硝脱硫剂同样受到一定的波动,实现一定的重分布,使对硝、硫的吸附效果更好。
(7)助散珠轴包括U形轴以及多个滑动连接在U形轴上的动珠,动珠为硬质结构,断电后,复位拉绳恢复弹性拉动动板朝向中部靠近,此时动板推动脱硝脱硫剂,使其朝向中部集中,在此过程中不断与助散珠轴发生挤压摩擦,另外在其转动时,多个动珠在U形轴上不断滑动改变位置,对脱硝脱硫剂产生一定的撞击,使其粒径变小,向多孔膨棉层处扩散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炉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散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散转筒在断电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散转筒在通电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脱硝脱硫剂朝向多孔膨棉层上扩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外散转筒部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助散珠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炉体、2炉盖、3排气口、41电磁铁、42往复磁板、5限位块、61外散转筒、611端盖、612筒体、613扩散层、62拉转绳、63复位拉绳、64动板、7横隔板、8纵隔板、9多孔膨棉层、10硅胶垫板、11磁条、12磁片、13助散珠轴、131U形轴、132动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盖设有炉盖2,炉盖2上端连接有排气口3。
请参阅图2,炉盖2左右内壁均电性连接有电磁铁41,炉盖2内壁还固定连接有两个横隔板7,且横隔板7与电磁铁41相互垂直,两个横隔板7之间卡接有两个纵隔板8,两个纵隔板8之间连接有磁拉转体,磁拉转体包括滑动连接在两个横隔板7之间两个关于排气口3对称的往复磁板42、分别活动贯穿两个纵隔板8的多对拉转绳62以及连接在每对拉转绳62之间的外散转筒61,两个纵隔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与外散转筒61相互间隔分布的硅胶垫板10,硅胶垫板10上方铺设有脱硝脱硫剂,硅胶垫板10上脱硝脱硫剂的铺设厚度为5-20mm,过厚易影响硅胶垫板10的通透性,导致废气外排的速度过慢,且硅胶垫板10为多孔结构,便于废气穿过并外排,两个横隔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对应的一对限位块5,两对限位块5分别位于电磁铁41和往复磁板42之间,限位块5用于限位往复磁板42的移动范围,使在通断电时,其移动有限,有效避免在再次通电时,往复磁板42难以被电磁铁41吸附的情况发生。
拉转绳62为两股相互缠绕的非弹性结构绳,且两股绳的一端合并至一点,两股绳另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5-45°,夹角过大易导致两股绳在相互缠绕时阻力较大,夹角过小,易导致在往复磁板42不断移动过程中两股拉转绳62难以不断发生相互缠绕又恢复不缠绕的状态,有效保证外散转筒61能够正常转动。
如图4,拉转绳62端部活动延伸至外散转筒61内并固定连接有动板64,动板64与外散转筒61过盈配合,外散转筒61内位于两个动板64之间的空间内同样填充有脱硝脱硫剂,且两个动板64之间连接有复位拉绳63,如图4,通电时,往复磁板42被吸附,此时动板64相互远离直至端盖611抵触,此时拉转绳62作用力集中在外散转筒61上,便于使两股绳受到拉力,使其相互缠绕的部分在力作用下逐渐分离,带动外散转筒61转动,同时动板64相互远离时,内部的脱硝脱硫剂失去动板64挤压松散,在转动时便于分散重分布,进而使与废气接触更充分,在断电后,动板64逐渐恢复原位,此时失去电磁铁41拉力,两股绳恢复缠绕的状态,带动外散转筒61反向转动。
请参阅图3,外散转筒61包括筒体612、固定镶嵌在筒体612中部的扩散层613以及连接在筒体612两端的两个端盖611,且扩散层613为多孔结构,外散转筒61外包裹有多孔膨棉层9,多孔膨棉层9完全覆盖扩散层613,两个动板64均位于多孔膨棉层9内侧,复位拉绳63为弹性结构,且往复磁板42与限位块5接触时,复位拉绳63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外散转筒61内脱硝脱硫剂被挤压并处于密实状态,如图4,有效保证在断电时,复位拉绳63恢复形变时,动板64能够挤压脱硝脱硫剂,使其朝向中部集中,同时使受一定的摩擦,粒径变小,如图6,便于其外渗进入至多孔膨棉层9上,进而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吸附效果更好,有效弥补随着时间延长对废气的吸附效率变低的问题。
另外实际实施时,进行调试,使复位拉绳63恢复形变的弹力大于动板64与外散转筒61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复位拉绳63带动动板64在外散转筒61内的移动。
请参阅图7,硅胶垫板10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条11,外散转筒61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磁片12,磁片12与磁条11相互吸附,在外散转筒61转动时,多个磁片12不断重复靠近又远离磁条11的过程,使磁条11与外散转筒61之间的吸附力发生增大--缩小--增大的渐变过程,使硅胶垫板10受到一定的震动时,其上的脱硝脱硫剂同样受到一定的波动,实现一定的重分布,使对硝、硫的吸附效果更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8,外散转筒61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助散珠轴13,多个助散珠轴13均位于两个动板64之间,且多个助散珠轴13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分布,助散珠轴13包括U形轴131以及多个滑动连接在U形轴131上的动珠132,动珠132为硬质结构,断电后,复位拉绳63恢复弹性拉动动板64朝向中部靠近,此时动板64推动脱硝脱硫剂,使其朝向中部集中,在此过程中不断与助散珠轴13发生挤压摩擦,另外在其转动时,多个动珠132在U形轴131上不断滑动改变位置,对脱硝脱硫剂产生一定的撞击,使其粒径变小,向多孔膨棉层9处扩散效果更好。
通过磁拉转体的设置,在反应炉中废气生成时,先经过磁拉转体进行硝、硫的预吸附后再外排,有效缩短后续集中处理时所需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脱硝脱硫的效率,同时,在其不断重复的通断电过程中,一方面,磁拉转体不断变向往复转动,使内部脱硝脱硫剂处于动态并不断重分布,大幅度提高与废气的接触度,并且可扩大分布范围,使对硝、硫的预吸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转动过程中,硅胶垫板10不断受到渐变的磁吸拉力,使处于震动状态,进一步使废气与脱硝脱硫剂的接触充分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上盖设有炉盖(2),所述炉盖(2)上端连接有排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2)左右内壁均电性连接有电磁铁(41),所述炉盖(2)内壁还固定连接有两个横隔板(7),且横隔板(7)与电磁铁(41)相互垂直,两个所述横隔板(7)之间卡接有两个纵隔板(8),两个所述纵隔板(8)之间连接有磁拉转体,所述磁拉转体包括滑动连接在两个横隔板(7)之间两个关于排气口(3)对称的往复磁板(42)、分别活动贯穿两个纵隔板(8)的多对拉转绳(62)以及连接在每对拉转绳(62)之间的外散转筒(61),两个所述纵隔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与外散转筒(61)相互间隔分布的硅胶垫板(10),所述硅胶垫板(10)上方铺设有脱硝脱硫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板(10)上脱硝脱硫剂的铺设厚度为5-20mm,且硅胶垫板(10)为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隔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对应的一对限位块(5),两对所述限位块(5)分别位于电磁铁(41)和往复磁板(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转绳(62)为两股相互缠绕的非弹性结构绳,且两股绳的一端合并至一点,两股绳另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5-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转绳(62)端部活动延伸至外散转筒(61)内并固定连接有动板(64),所述动板(64)与外散转筒(61)过盈配合,所述外散转筒(61)内位于两个动板(64)之间的空间内同样填充有脱硝脱硫剂,且两个所述动板(64)之间连接有复位拉绳(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拉绳(63)为弹性结构,且往复磁板(42)与限位块(5)接触时,复位拉绳(63)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外散转筒(61)内脱硝脱硫剂被挤压并处于密实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转筒(61)包括筒体(612)、固定镶嵌在筒体(612)中部的扩散层(613)以及连接在筒体(612)两端的两个端盖(611),且扩散层(613)为多孔结构,所述外散转筒(61)外包裹有多孔膨棉层(9),所述多孔膨棉层(9)完全覆盖扩散层(613),两个所述动板(64)均位于多孔膨棉层(9)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板(10)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条(11),所述外散转筒(61)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磁片(12),所述磁片(12)与磁条(11)相互吸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转筒(61)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助散珠轴(13),多个所述助散珠轴(13)均位于两个动板(64)之间,且多个助散珠轴(13)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散珠轴(13)包括U形轴(131)以及多个滑动连接在U形轴(131)上的动珠(132),所述动珠(132)为硬质结构。
CN202211269952.4A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Pending CN1156461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9952.4A CN115646182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9952.4A CN115646182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6182A true CN115646182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87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9952.4A Pending CN115646182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618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37662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predicting sox stored at denox catalyst and exhaust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1482047A (zh) * 2020-04-18 2020-08-04 钟辉 一种可控裂解型废气处理用吸附材料
CN114618275A (zh) * 2021-12-16 2022-06-14 南通普瑞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转体式预处理的化工反应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37662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predicting sox stored at denox catalyst and exhaust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1482047A (zh) * 2020-04-18 2020-08-04 钟辉 一种可控裂解型废气处理用吸附材料
CN114618275A (zh) * 2021-12-16 2022-06-14 南通普瑞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转体式预处理的化工反应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4579B (zh) 一种海藻酸钠/香蒲/氧化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8046241A (zh) 一种3d打印超多孔弹性石墨烯气凝胶的方法
EP1736225A3 (en) Honeycomb structural body
CN107946557B (zh) 一种氧化钴修饰碳纳米球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646182A (zh) 一种废气预脱硝脱硫的化工反应炉
CN210729088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CN110385105A (zh) 一种负载型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14618275A (zh) 一种废气转体式预处理的化工反应釜
CN104190160B (zh) 一种用于高温烟尘中二噁英分解的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92473U (zh) 一种吊装索具
CN203507919U (zh) 一种肥料尾气处理装置的搅拌桨
CN104258652B (zh) 活性碳纤维蜂窝状过滤网及其生产方法
CN207575998U (zh) 一种用于变性淀粉的吸尘装置
CN207654564U (zh) 便于更换的化学实验防毒面具用过滤装置
CN206924983U (zh) 一种小麦籽粒筛子
JP6938502B2 (ja) 汚染防止要素に巻いて実装するための実装部材
CN208054731U (zh) 大型耐火材料用吊装设备
CN107114835B (zh) 一种防汞口罩
CN207795919U (zh) 一种用于制作铁芯的横剪机制动器
CN109019149B (zh) 金属蜂窝载体的缠绕设备
CN204911166U (zh) 一种套接式多级高效气体吸收装置
CN201371040Y (zh) 一种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反应器
CN216367314U (zh) 一种沸石转筒
CN206423719U (zh) 一种文具用毛笔存放盒
CN216571820U (zh) 一种活性氧化铝静电除菌系统用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