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45420A -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5420A
CN115645420A CN202110766375.9A CN202110766375A CN115645420A CN 115645420 A CN115645420 A CN 115645420A CN 202110766375 A CN202110766375 A CN 202110766375A CN 115645420 A CN115645420 A CN 115645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nose
derivatives
eye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neovascu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63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琳
郭树华
王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63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5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5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5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甘露糖和/或甘露糖药用衍生物和/或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在制备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甘露糖是以甘露聚糖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是一种单糖化合物,不仅无毒,且对人体无害,更无刺激性,其化学性质稳定,制剂配方简单,起效性好,制成滴眼液应用于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时方式便捷,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 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有上亿人罹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AMD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干性(萎缩性)AMD和湿性(新生血管型或渗出性)AMD,是一种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其中干性AMD以脉络膜下玻璃膜疣沉积和地图状萎缩形成为主要特点,眼底还没有新生血管、也没有出血等,只是黄斑区色素紊乱,出现了黄色点状沉着物,这一阶段可以进行干预治疗,视力可恢复。干性AMD约占所有AMD的80-90%,但干性AMD可能转化为湿性AMD。湿性AMD则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突出特征,出现了严重的视力障碍,已经有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形成,是AMD导致失盲的主要原因,占AMD致盲病例的80-90%。湿性AMD也是现有抗血管药物的主要治疗方向。
AMD导致的失盲率高达8.7%,而人口的老龄化、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增加都会导致AMD患者数量的增长,这个领域有着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干性AMD的药物上市,治疗湿性AMD的药物主要为抗VEGF药物,这些药物包括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雷莫芦单抗以及原用于治疗癌症的贝伐珠单抗,其主要的给药方式采取的是玻璃体腔内注射。
在抗VEGF药物中,阿柏西普给药剂量优势明显,与雷珠单抗的1月1次给药方案相比,后续可维持2个月1次的治疗间隔,但其注射频率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并且抗VEGF药物的使用对医院的仪器设备要求较高,还需要对医生进行特殊的药物注射专业培训,不当的操作会导致药物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此外,目前国内康柏西普、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药物价格昂贵,患者每年分别需承担1.78万元、4.39万元和5.24万元的治疗费用。
对于抗VEGF药物,很多医生在寻求降低眼内注射频率的疗法过程中发现,使用抗VEGF药物疗法很难痊愈,如果降低注射频率会带来更高的复发率。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从长期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经过数年的治疗后,其疗效会开始减弱,致使许多患者的病情和开始治疗时基本无异。此外,并不是所有AMD患者都可以使用VEGF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大约50%的湿性AMD患者对VEGF抑制剂无效。由此可见,抗VEGF药物疗法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眼内注射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和负担,因此市场上急需一款使用便捷,价格低廉且给药方式简便的药物来治疗AMD。
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还包括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引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或结膜新生血管中的任一种或其并发症。另外眼表的角膜和结膜很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包括微生物感染、物理撞击、化学成分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或硬性隐形眼镜佩戴相关的角膜结膜新生血管疾病。
甘露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分子量180.16,CAS号:3458-28-4,是一种单糖,是多种多糖的组成成分。甘露糖常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某些植物果皮中,如柑橘皮中,桃、苹果等水果中也有少量游离的甘露糖。象牙棕榈子、酵母、红藻、血清球蛋白、卵类粘蛋白和结核杆菌中均含有甘露糖的聚糖。甘露糖为无色或白色的晶体粉末,味甜带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甘露糖的制备主要有三种方式:提取,化学合成和酶催化合成。提取方法可由富含甘露糖的聚糖(如:象牙棕榈子、酵母甘露聚糖等)水解提取制备;化学合成是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甘露糖的制备方法,但是都需要用到金属催化剂,对环境保护也不利,且纯化困难步骤复杂;酶催化合成是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的异构酶来进行甘露糖的制备。
甘露糖在人体内不能很好地代谢,所以口服后甘露糖进入糖类代谢过程并不明显,即使从外部进入人体内的甘露糖也不会引起血糖浓度的显著升高。
此前并未有报道将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应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及作为VEGF抑制剂药物辅助及联合用药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眼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眼部疾病的应用,尤其是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引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或结膜新生血管中的任一种或其并发症。此外,与眼睛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或硬性隐形眼镜佩戴相关的角膜结膜新生血管疾病也包括在内。
本发明所述的“预防”是指减少受试者患上疾病的风险或者延迟受试者患病或延迟症状出现时间的预防性干预;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是指改善受试者的疾病或症状的发展状态的治疗性干预,包括使受试者的疾病或症状消退,减缓受试者疾病或症状的进程,减轻受试者疾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或减少导致疾病或症状的细胞、生理或生物化学病因或机理。
本发明中所述的甘露糖,是一种单糖。任何来源的甘露糖只要满足纯度等性质要求,均可用于本发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可以从如下途径中的一种得到:(1)化学合成制备:由葡萄糖经过金属催化转化成甘露糖;或由果糖经过金属催化转化成甘露糖;还可以由甘露醇(海带制碘工业的副产品)经过金属催化转化成甘露糖;(2)提取制备:由富含甘露糖的聚糖(如:象牙棕榈子、酵母甘露聚糖等)提取水解制备;(3)酶催化合成制备:由葡萄糖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的异构酶异构转化成甘露糖;或由果糖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的异构酶异构转化成甘露糖;(4)由市场直接购入。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甘露糖和/或甘露糖药用衍生物和/或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在制备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地,所述的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各类结合物为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的一水合物/二水合物等水合物、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的钠盐/钾盐钙盐/氨基硫酸盐/盐酸盐等盐型化合物、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的乙醇结合物/醚类结合物等溶剂结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次,所述甘露糖的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甘露糖的二聚体、甘露糖的多聚体、甘露糖的前药、甘露糖酯及其衍生物、甘露糖醇及其衍生物、磷酸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岩藻糖及其衍生物和乙酞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甘露糖胺及其衍生物、脱氧甘露糖及其衍生物、甘露呋喃糖及其衍生物、甘露糖醛酸及其衍生物、吡喃甘露糖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术语“前药”包括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其自身可以是生物学活性或生物学非活性的,但其在体内停留期间被转化为甘露糖;转化方式可以是代谢或水解等。
进一步地,术语“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卤代化合物、磷酸化合物、硫酸化合物、C2-5酰胺化合物、C2-5酰基化合物、C1-5烷基化合物或C6-8芳基化合物/烷基化合物/酰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甘露糖的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2-脱氧-2-氟-甘露糖、四-O-乙酰基-2-乙酰胺基-2-脱氧β-甘露糖、2,3:5,6-二-O-异亚丙基α-D-甘露呋喃糖、2,3:5,6-二-O-异亚丙基α-L-甘露呋喃糖、甘露糖醛酸及其盐、甲基2,3,6-三-O-苯甲酰基AD-吡喃α-甘露糖及其溶剂化物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制成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眼用制剂,如滴眼剂、乳液剂、眼凝胶剂、眼膏剂、眼贴剂、洗眼剂、眼内注射剂等,还包括但不限于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脂质体或微囊等。
优选地,所述的甘露糖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各类结合物或其药用衍生物与任何眼科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包括但不限于表面活性剂、凝胶剂、防腐剂、杀菌剂或抗菌剂、pH调节剂、等渗剂、螯合剂、缓冲剂、助溶剂、抗氧剂、增稠剂、流变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油酰基聚乙二醇甘油酯、亚油酰基聚乙二醇甘油酯、月桂酰基聚乙二醇甘油酯、液体石蜡、轻质液体石蜡、凡士林、硬石蜡、蓖麻油、花生油、芝麻油、中链甘油三酸酯、鲸蜡石硬酯醇、羊毛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和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表面活性剂可采用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优选自氢化植物油的聚氧乙烯产品、聚乙二醇蓖麻油或其衍生物。
作为pH调节剂可采用盐酸、硼酸、乙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
作为等渗剂可采用山梨糖醇、甘露醇、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等多元醇类、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钠等盐类等。
作为螯合剂可采用EDTA、依地酸钠、柠檬酸钠、综合磷酸钠、环糊精、冠醚等。
作为增稠剂可采用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及其盐、聚乙烯醇、透明质酸、丙烯酸、聚丙烯酸及其盐等。
作为缓冲剂可采用磷酸盐缓冲剂、硼酸盐缓冲剂、柠檬酸盐缓冲剂、酒石酸盐缓冲剂、乙酸盐缓冲剂、氨基酸、3-吗啉丙磺酸等。
作为防腐剂可采用苯扎氯铵、苯扎溴铵、硝酸苯汞、醋酸苯汞、醋酸氯己定、氯己定、苄索氯按、葡糖酸洗必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苯甲醇、苯乙醇、山梨酸或其盐、乙基汞硫代水杨酸钠、氯丁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药物用于哺乳动物、人或禽类;优选地,所述的药物用于人。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甘露糖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各类结合物或其衍生物制成的药物施用于眼睑部和/或眼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药物中还包括VEGF抑制剂药物,所述的药物中甘露糖和/或甘露糖药用衍生物和/或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所起的作用为VEGF抑制剂药物的辅助用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
所述的药物中包括甘露糖和/或甘露糖的药用衍生物和/或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为滴眼剂。
所述的滴眼剂包含甘露糖。
所述的滴眼剂中甘露糖的重量体积百分比为0.1%-10%,即每100mL滴眼剂中含甘露糖的重量为0.1g-10g;相对应的,转化成摩尔浓度的表示方式时,滴眼剂中甘露糖的浓度为5.6-560mM。
优选地,所述的滴眼剂中甘露糖的重量体积百分比为0.2%-10%、0.3%-10%、0.4%-10%、0.5%-10%、0.5%-9.5%、0.5%-9%、0.5%-8.5%、0.5%-8%、0.5%-7.8%、0.5%-7.5%、0.5%-7%、0.5%-6.9%、0.5%-6.8%、0.5%-6.5%、0.5%-6.2%、0.5%-6%、0.5%-5.5%、0.5%-5%。
或优选地,所述的滴眼剂中甘露糖的摩尔浓度为8-550mM、8-500mM、8-480mM、8-460mM、8-450mM、8-420mM、8-400mM、8-350mM、8-320mM、8-300mM、8-280mM、10-280mM、12-280mM、15-280mM、16-280mM、18-280mM、20-280mM、22-280mM、25-280mM、26-280mM、27-280mM、28-280mM。
可选择地,所述的滴眼剂还包括流变调节剂、防腐剂和pH调节剂。
优选地,所述滴眼剂的pH值为5.0-9.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滴眼剂的pH值为5.1-8.8、5.5-8.8、6-8.8、6-8.5、6-8.2、6-8、6.5-8、6.2-7.8、6.5-7.8、6.5-7.5。
优选地,所述滴眼剂在25℃条件下的粘度为4-11mPa·s。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滴眼剂在25℃条件下的粘度为5-11mPa·s、6-11mPa·s、5-10mPa·s、5-9mPa·s、5-8mPa·s。
优选地,所述滴眼剂的渗透压为200-660mOsmol·kg-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渗透压为220-660mOsmol·kg-1、220-650mOsmol·kg-1、220-640mOsmol·kg-1、220-620mOsmol·kg-1、220-600mOsmol·kg-1、220-580mOsmol·kg-1、220-570mOsmol·kg-1、220-560mOsmol·kg-1、220-550mOsmol·kg-1、220-500mOsmol·kg-1、220-480mOsmol·kg-1、220-460mOsmol·kg-1、220-450mOsmol·kg-1、220-400mOsmol·kg-1、220-380mOsmol·kg-1、220-370mOsmol·kg-1、220-350mOsmol·kg-1、220-320mOsmol·kg-1、220-310mOsmol·kg-1、230-310mOsmol·kg-1、240-310mOsmol·kg-1、250-310mOsmol·kg-1、260-310mOsmol·kg-1、270-310mOsmol·kg-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滴眼剂每100mL由以下组分组成:甘露糖5g,中链甘油三酸酯15g,吐温80或聚氧乙烯蓖麻油0.1g,大豆卵磷脂1.5g,胆固醇0.4g,甘油2g,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0.01g,维生素E 0.03g,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6.5-7.5,余量为注射用水。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甘露糖滴眼剂施用于眼睑部和/或眼表面。
可选择地,本发明提供的甘露糖滴眼剂还可作为抗VEGF药物的辅助用药。
具体地,所述的抗VEGF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贝伐珠单抗。
具体地,所述的甘露糖滴眼剂作为抗VEGF药物的辅助用药时,在抗VEGF药物施用后滴眼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甘露糖滴眼剂作为抗VEGF药物的辅助用药或者替代用药时,所述的甘露糖和小分子VEGF抑制剂混合制成一种新的滴眼剂。小分子VEGF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PAN-90806、阿帕替尼,阿西替尼,安罗替尼、德立替尼、多纳非尼、多韦替尼、呋喹替尼、普喹替尼、利尼伐尼,索拉非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康尼替尼、瑞戈非尼,帕唑帕尼,舒尼替尼,索凡替尼、噻尔非尼、他菲替尼、特拉替尼、仑伐替尼,替沃扎尼,布立尼布,尼达尼布,宁格替尼、莫特塞尼、西奥罗尼或以上药物的盐型结构。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述滴眼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中链甘油三酸酯15g、大豆卵磷脂1.5g以及甘油2g混合并加热搅匀,再加入0.4g胆固醇混匀,过滤后得A液;将维生素E 0.03g、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0.01g以及吐温80或聚氧乙烯蓖麻油0.01g加入水中过滤后得B液;将B液在均质乳化后再加入A液,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5-7.5,最后经均质乳化后,湿热灭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露糖在制备预防、减轻或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新应用,尤其是可以治疗干湿性黄斑变性;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其它药物,甘露糖无毒对人体无害且无刺激性、其化学性质稳定,而且由于甘露糖易溶于水,透皮吸收性能佳,无需加入大量助溶及辅助吸收的辅料即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和透皮吸收性能,制剂简单,起效性好;
(2)与现在主流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药物采用滴眼剂的形式,大大减轻了AMD患者的负担,解决了使用便捷性差的致命弱点,实现了用药的家庭自主管理,是湿性AMD用药方式的巨大改变;
(3)甘露糖价格低廉,可以满足黄斑变性患者的长期用药的需求,且无毒副作用;
(4)甘露糖还可以作为抗VEGF药物的辅助用药,延长注射间隔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5)早期AMD患者包括干性AMD患者可以作为预防用药使用,延缓甚至可以防止病程进展至失明状态;而目前的VEGF抑制剂只选择用于晚期患者;
(6)甘露糖与小分子VEGF抑制剂联合制成滴眼剂可以替代抗VEGF抗体成为新一代治疗AMD的首选药物;
(7)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有明显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抗炎的效果;
(8)甘露糖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来调控VEGF等血管增生因子的释放,具体的,甘露糖可以结合M2巨噬细胞上的甘露糖受体,达到抑制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甘露糖抑制经体外诱导的M2巨噬细胞的极化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图2为甘露糖抑制经体外诱导的M2巨噬细胞的极化的定量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以下实施例中所选用的SPF级BN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新西兰白兔购自邳州市东方养殖有限公司。所使用的已上市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药品康柏西普为购自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药物规格为10mg/mL,0.2mL/支。
实施例1甘露糖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效学研究
SPF级BN大鼠,雌雄各半,采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该模型通过双眼眼底激光光凝法造模,每只眼光凝6点。具体造模方法如下:
(1)散瞳:动物双眼各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2滴散瞳;
(2)麻醉:舒泰TM 50(50mg/mL)肌肉注射,注射量为50mg/kg体重,对动物进行全身麻醉;
(3)激光:动物实验眼滴卡波姆滴眼液,眼前放置眼底激光镜,看清眼底,距离视盘约1.5-2PD处围绕视乳头进行光凝。激光参数为:波长659nm,功率150mW,光斑直径100μm,曝光时间100ms;
(4)动物护理:激光后动物双眼涂氧氟沙星眼膏,动物苏醒前放保温毯上维持体温,苏醒后放回笼中。
光凝成功的判定:以光凝后即刻光斑中央有气泡产生或伴有轻微出血为击破Bruch’s膜即光凝成功的标志。若光斑中央未见气泡产生可原位追加一次光凝,追加成功的光斑计为1个光凝点,追加光凝仍无气泡产生者认为光凝失败。光凝过程中动物眼底出现严重出血的也认为光凝失败。
造模当天定为D0,之后日期按D1、D2、D3,Dn表示第1天、第2天、第3天,第n天。
造模成功后(D8)选择眼底激光光斑的荧光渗漏平均分相近的动物18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
设置以下分组:
第一组为阴性对照组,动物双眼滴眼给与生理盐水,剂量为5μL/眼,每天6次;
第二组为甘露糖给药低剂量组,D8-D22动物双眼滴眼给予甘露糖100μg/眼,每天6次;
第三组为甘露糖给药高剂量组,D8-D22动物双眼滴眼给予甘露糖250μg/眼,每天6次。
所有动物在第一次给药前1天(D7)、D8、D15和D22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根据荧光渗漏程度对大鼠CNV(眼底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以评价大鼠CNV模型建立情况和给药对大鼠CNV的影响。
结果见表1。
表1.光斑渗漏平均分
组别 D8光斑渗漏平均分 D15光斑渗漏平均分 D22光斑渗漏平均分
阴性对照组 平均值 2.08 2.02 1.83
标准差 0 0 0
低剂量组 平均值 1.94 1.77 1.48
标准差 0.24 0.33 0.33
高剂量组 平均值 1.84 1.57 1.33
标准差 0.22 0.34 0.39
结果分析:入组动物在整个试验期间,一般临床观察和一般眼科检查均未见异常,且未见体重明显异常改变。第一次给药前1天,各给药组的各级光斑比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D8、D15和D22,甘露糖低、高剂量组的3级渗漏光斑比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D22的甘露糖低剂量组以及D15和D22的甘露糖高剂量组的光斑渗漏平均分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给药后1周,甘露糖低、高剂量均可有效抑制大鼠CNV,减少荧光渗漏,且效果持续至22天观察期结束。甘露糖可以有效地抑制脉络新生血管的生成。
实施例2甘露糖与VEGF抑制剂联合用药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效学研究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阳性对照药为已上市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药品康柏西普,该药品是一种VEGF抑制剂。
SPF级BN大鼠,雌雄各半,采用眼底激光光凝法造模,造模当天定为D0,之后日期按D1、D2、D3,Dn表示第1天、第2天、第3天,第n天。
造模成功后(D8)选择眼底激光光斑的荧光渗漏平均分相近的动物24只,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
设置以下分组:
第一组为模型组,滴眼给与生理盐水,剂量为5μL/眼,每天6次;
第二组为阴性对照组,动物双眼经玻璃体腔单次注射(D8)给予生理盐水;
第三组为阳性对照组,动物双眼经玻璃体腔单次注射(D8)给予阳性对照药康柏西普(10μg/μL)5μL;
第四组为阳性对照组和供试品联合给药组,动物双眼经玻璃体腔单次注射(D8)给予阳性对照药康柏西普(10μg/μL)5μL,D8-D22动物双眼滴眼给予供试品甘露糖250μg/眼,每天6次。
所有动物在第一次给药前1天(D7)、D8、D15和D22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测。根据荧光渗漏程度对大鼠CNV程度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以评价大鼠CNV模型建立情况和给药对大鼠CNV的影响。
结果见表2。
表2.光斑渗漏平均分
Figure BDA0003151787640000111
结果分析:给药前1天,各给药组的各级光斑比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p≤0.05),提示光凝1周后给予阳性对照品或阳性药联合供试品组进行干预,给药干预后对大鼠的CNV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同期阴性对照组相比,第四组联合用药组的各级光斑比率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与第三组阳性对照相比,第四组联合用药对大鼠CNV渗漏的抑制作用在第22天显示明显强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甘露糖可以与VEGF抑制剂联合用药,用以延长VEGF抑制剂的注射相隔时间。
实施例3甘露糖对眼部的刺激性研究及对碱烧伤诱发的新生血管增生的药效研究
(1)甘露糖对眼部的刺激性研究:
碱烧伤诱发新生血管增生模型构建:用直径为3mm浸透了1mol/L NaOH溶液的滤纸片贴于雌性新西兰兔的左右眼角膜中央,作用1分钟后去除滤纸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雌性新西兰兔结膜囊,去除残余的NaOH,并滴加氯霉素滴眼液20μL和1%阿托品眼膏。造模成功后筛选2只眼前节无任何异常的雌性新西兰兔,右眼单次滴眼给与2.5%的甘露糖,100μL/眼,左眼给与等体积的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药后1、4、24小时分别观察,2.5%甘露糖对眼无明显刺激性。
(2)甘露糖对碱烧伤诱发的新生血管增生的药效研究:
参考基础泪液值,筛选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接近的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组:模型组(无处理)、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滴眼2.5μg/眼/天)、甘露糖低剂量组(甘露糖滴眼0.25mg/眼/天)、甘露糖高剂量组(甘露糖滴眼1.25mg/眼/天),每组5只。
按照本实施例前述碱烧伤诱发新生血管增生模型构建方法构建模型,其中:
模型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与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0μL/眼/天,持续14天;
地塞米松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与地塞米松2.5μg/眼/天治疗;
供试品低剂量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0.5%的甘露糖治疗,甘露糖给药剂量为0.25mg/眼/天;
供试品高剂量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2.5%的甘露糖治疗,甘露糖给药剂量1.25mg/眼/天。
结果见表3:
模型组:结膜最先出现眼部变化(D4),眼前节总评分逐渐升高,于给药第14天时眼部变化最明显,与造模前相比,体征仍然明显。
供试品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眼部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其没有加重结膜炎症变化的趋势,于给药第4、7天比较明显。
供试品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第7天,结膜的炎症体征减轻(甘露糖高剂量vs模型组:1.8±2.3vs 4.0±1.8,P<0.05),角膜荧光染色减轻(甘露糖高剂量vs模型组:11.6±6.2vs 19.7±0.8,P<0.01);给药第14天,角膜炎症体征减轻(甘露糖高剂量vs模型组为22.5±7.1vs 40±17.9,P<0.05),角膜新生血管生长也减轻(甘露糖高剂量vs模型组:0.5±1.4vs 3.7±2.9,P<0.05);持续给药14天,眼前节总评分降低。供试品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高剂量的甘露糖组新西兰兔结膜的炎症体征减轻,给药第4、7天最显著。
表3、甘露糖对碱烧伤诱导的新西兰兔眼前节及新生血管检查指标的影响(评分)
Figure BDA0003151787640000121
Figure BDA0003151787640000131
注:1)******,与模型组相比,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
实施例4甘露糖作为抗VEGF辅助用药的机制
甘露糖抑制M2巨噬细胞的实验流程具体如下: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HP-1加入25nM的佛波酯诱导72小时后,加入25mM PHP0003继续培养48小时。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2细胞的标记物CD68的比例。
THP-1细胞购自中科院细胞细胞库,目录号是TCHu 57。
结果如图1-2所示,甘露糖可以显著抑制经体外诱导的M2巨噬细胞的极化,减少M2巨噬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定量分析)。
甘露糖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来调控VEGF等血管增生因子的释放,具体地,甘露糖可以结合M2巨噬细胞上的甘露糖受体,达到抑制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目的。

Claims (10)

1.甘露糖和/或甘露糖药用衍生物和/或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在制备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为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所述的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为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引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或结膜新生血管中的任一种和/或其并发症;所述的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还包括与眼睛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或硬性隐形眼镜佩戴相关的角膜结膜新生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剂型包括眼用制剂,如滴眼剂、乳液剂、眼凝胶剂、眼膏剂、眼贴剂、洗眼剂、眼内注射剂;所述的药物的剂型还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脂质体、微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包括甘露糖和/或甘露糖药用衍生物的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包括甘露糖和/或甘露糖药用衍生物的钠盐、钾盐、钙盐、氨基硫酸盐、盐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包括甘露糖及甘露糖药用衍生物的乙醇结合物、醚类结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露糖的药用衍生物包括甘露糖的二聚体、甘露糖的多聚体、甘露糖的前药、甘露糖酯及其衍生物、甘露糖醇及其衍生物、磷酸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岩藻糖及其衍生物、乙酞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甘露糖胺及其衍生物、脱氧甘露糖及其衍生物、甘露呋喃糖及其衍生物、甘露糖醛酸及其衍生物、吡喃甘露糖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露糖的药用衍生物包括卤代化合物、磷酸化合物、硫酸化合物、C2-5酰胺化合物、C2-5酰基化合物、C1-5烷基化合物、C6-8芳基化合物、C6-8烷基化合物、C6-8酰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露糖的药用衍生物为2-脱氧-2-氟-甘露糖、四-O-乙酰基-2-乙酰胺基-2-脱氧β-甘露糖、2,3:5,6-二-O-异亚丙基α-D-甘露呋喃糖、2,3:5,6-二-O-异亚丙基α-L-甘露呋喃糖、甘露糖醛酸及其盐、甲基2,3,6-三-O-苯甲酰基AD-吡喃α-甘露糖及其溶剂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中包括甘露糖和/或甘露糖的药用衍生物和/或甘露糖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结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滴眼剂,所述的滴眼剂中甘露糖的浓度为5.6-560mM;所述的滴眼剂pH值为5.0-9.0;所述滴眼剂在25℃条件下的粘度为4-11mPa·s;所述的滴眼剂渗透压为200-660mOsmol·kg-1
10.一种滴眼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中链甘油三酸酯15g、大豆卵磷脂1.5g以及甘油2g混合并加热搅匀,再加入0.4g胆固醇混匀,过滤后得A液;将维生素E0.03g、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0.01g以及吐温80或聚氧乙烯蓖麻油0.01g加入水中过滤后得B液;将B液在均质乳化后再加入A液,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5-7.5,最后经均质乳化后,湿热灭菌。
CN202110766375.9A 2021-07-07 2021-07-07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5645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6375.9A CN115645420A (zh) 2021-07-07 2021-07-07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6375.9A CN115645420A (zh) 2021-07-07 2021-07-07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5420A true CN115645420A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6375.9A Pending CN115645420A (zh) 2021-07-07 2021-07-07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542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6059A1 (en) * 2002-09-27 2005-11-17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
US20080306011A1 (en) * 2004-05-26 2008-12-11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agawa University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hibiting Lumen Formation
US20190224194A1 (en) * 2016-09-26 2019-07-25 Reyoung (Suzhou) Biolo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ocular diseases and methods of usage and mak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6059A1 (en) * 2002-09-27 2005-11-17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
US20080306011A1 (en) * 2004-05-26 2008-12-11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agawa University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hibiting Lumen Formation
US20190224194A1 (en) * 2016-09-26 2019-07-25 Reyoung (Suzhou) Biolo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ocular diseases and methods of usage and mak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40152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esbyopia, mild hyperopia, and irregular astigmatism
CN113056353B (zh) 用于治疗干眼病的调配物
TWI815423B (zh) 用於治療近視的方法和藥物組合物
JP2009519962A (ja) 眼投与用局所メカミルアミン製剤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8261390A (zh) 一种布林佐胺溴莫尼定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23703B1 (ko) 안구 통증을 치료 또는 예방하기 위한 케토롤락 트로메타민 조성물
CN102008488B (zh) 一种曲安奈德眼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5175B (zh) 一种眼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06098292A1 (ja) 眼疾患治療剤
CN102920722A (zh) 治疗眼底病的眼用制剂
JP7659940B2 (ja) ビンポセチンを用いる近視の治療方法
RU2485939C1 (ru)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ий препарат в виде глазных капель, содержащий дисульфирам и таурин
CN115645420A (zh) 甘露糖及其药用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EP4087533B1 (en) Soluble melatonin tripartate adduc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re and severe eye sight-threatening conditions and neuro-ophthalmic disorders
KR20240032950A (ko) 록소프로펜나트륨을 함유하는 조성물
CN116981457A (zh) 有效预防、控制和根除老花眼的低浓度剂量的协同眼科组合物
CN107714709B (zh) 七叶皂苷及其盐在制备治疗白内障药物中的用途
CN116270442B (zh) 一种用于矫正近距离视力的眼用制剂
MXPA04007802A (es) Tratamiento de desordenes oftalmicos utilizando urea o derivados de urea.
TWI805705B (zh) 選擇性syk抑制劑之使用方法及醫藥組合物
RU2733392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е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01011375A (zh) 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Combretastatin A-4眼用制剂
HK40069144A (zh) 用於治療近視的方法和藥物組合物
CN118634218A (zh) 一种有效延缓及治疗近视的药物组合物
CN114949229A (zh) 一种含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眼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