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44143A -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4143A
CN115644143A CN202211163925.9A CN202211163925A CN115644143A CN 115644143 A CN115644143 A CN 115644143A CN 202211163925 A CN202211163925 A CN 202211163925A CN 115644143 A CN115644143 A CN 115644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earthworms
basis
cultivating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39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世钦
江恒
刘通
程炯
李铖
蒋新宇
李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s
Priority to CN2022111639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4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4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4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施建设:利用已有的农业大棚,或在新建一般农业生产大棚的同时,在大棚周围挖沟,棚内建设喷灌设施及通风设施;(2)饲料配置;(3)幼苗投放:按每平方米投放广地龙数量≤100条,将广地龙幼苗投放至事先翻耕和挖好的沟或穴中,将步骤(2)的饲料添加至投放了广地龙幼苗的沟或穴中;投放饲料后,在地表平铺稻草或麦草;喷淋整个场地;(4)日常管理;(5)收获。本发明的养殖广地龙的方法,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不改变农田的利用方式,有利于广地龙养殖形成规模化;同时有利于土壤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广地龙是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习称。广地龙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是广 东的道地药材,在几种地龙药材中被公认品质最优,有着几千年的用药历史。据中国药典, 广地龙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包括降压平喘、解热镇痛、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等,广泛 应用于临床治疗。
现有蚯蚓养殖技术主要针对大平二号,赤子爱胜蚓等表栖类蚯蚓,许多关键技术环节不 适于属深栖类蚯蚓-广地龙的养殖。目前,仅有少数广地龙人工养殖技术的报道,这些报道常 将农田做为养殖场地,以牛粪等牲畜粪便为单一食物源,在露天进行高密度养殖。这些养殖 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变更农田用地形式,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2)高密度养殖条 件下,广地龙生存的土壤理化生环境及食物来源与自然状态的差异巨大,增加了广地龙种个 体患病与死亡几率,降低了广地龙药材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广地龙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 殖广地龙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施建设:利用已有的农业大棚,或在新建一般农业生产大棚的同时,在大棚周围 挖沟,棚内建设喷灌设施及通风设施;
(2)饲料配置:将作物茎杆叶与牲畜粪便混合发酵;
(3)幼苗投放:按每平方米投放广地龙数量≤100条,将广地龙幼苗投放至事先翻耕和 挖好的沟或穴中,将步骤(2)发酵后的饲料添加至投放了广地龙幼苗的沟或穴中;投放饲料 后,在地表平铺稻草或麦草;喷淋整个场地;
(4)日常管理:土壤表层0-10cm的含水量不能持续60-80h低于18%;积水不可高于地 垄;保持大棚室温为5-35℃;进行病虫害防治;
(5)收获:采用电击采收。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将传统农业产业中相对独 立的种植业、养殖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加工业高效对接的一体化模式。种养结合能够实现农 业转型增效,整体降低生产成本,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及环境友好持续发展。
优选的,步骤(1)中,在大棚周围离棚体15-25cm处挖沟,沟宽15-25cm,深度35-45cm; 进一步优选的,在大棚周围离棚体18-22cm处挖沟,沟宽18-22cm,深度38-42cm。
优选的,步骤(1)中,喷灌设施为喷淋系统;应合理规划喷头高度、密度及水压,以保 证喷淋时能均匀覆盖整个养殖区域。
优选的,步骤(2)中,作物茎杆叶与牲畜粪便的质量比为(0.1-0.4):1;进一步优选的, 作物茎杆叶与牲畜粪便的质量比为(0.1-0.3):1;作物茎杆叶切成小块与牲畜粪便发酵,作物 茎杆叶禁用芸香科作物的茎杆叶。
优选的,步骤(2)中,牲畜粪便选自牛粪、羊粪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牲畜粪 便选自牛粪。
优选的,步骤(3)中,对于未种植作物的场地,第一次养殖可进行一次耕翻,耕深30-40cm; 对于已种植作物的场地,在地表沿地垄挖沟或挖穴,深度应大于10cm。
优选的,步骤(3)中,幼苗投放前,土壤的含水量为55-65%;进一步优选的,幼苗投放前,土壤的含水量为58-62%;可以采用灌溉使土壤含水率满足要求。
优选的,步骤(3)中,广地龙幼苗投放的密度为30-100条/m2;进一步优选的,广地龙 幼苗投放的密度为35-90条/m2;再进一步优选的,广地龙幼苗投放的密度为40-80条/m2;低 密度养殖广地龙,使广地龙个体不易生病死亡,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有利于提高广地 龙品质。
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保持土壤表层0-10cm的含水量不能持续60-80h 低于15%;进一步优选的,日常管理时,保持土壤表层0-10cm的含水量不能持续72h低于 15%。
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水不可高于地垄;当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广地 龙生长需要时,必须进行喷灌;积水发生时应积极排涝。
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土深20cm处温度为18-30℃;进一步优选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土深20cm处温度为20-27℃。
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选择生物方法或物理方法 或两者结合,当无法使用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或使用生物方法与物理方法效果不佳时,可 采用化学类农药。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大棚作物农药使用时,地上杀虫剂选自 噻虫啉和噻虫嗪中的至少一种;禁用呋喃丹(克百威)、杀虫双等蚯蚓敏感的农药,少用吡虫 啉、呋虫胺、噻虫胺等。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大棚作物农药使用时,地下杀虫剂选用 氟虫腈。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大棚作物农药使用时,除草剂选自草铵 膦、草甘膦、乙羧氟草醚、吡草醚和氟乐灵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4)中,日常管理过程中,杀菌剂选自噻呋酰胺、氟环唑、三环唑、 嘧苷素、蜡芽菌、井冈霉素和宁南霉素中的至少一种;避免使用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 醇。
优选的,步骤(5)中,采收时土壤湿度大于30%;进一步优选的,采收时土壤湿度大于 35%;再进一步优选的,采收时土壤湿度大于40%。
养殖3-4个月后,在养殖场地随机采集广地龙样品进行品质检查,当个体长度达到25cm 以上,生殖环带明显时即可进行采收。
优选的,步骤(5)中,采用电压电击采收;进一步优选的,采用12V电压电击采收;手工采集钻出地表的广地龙,用塑料桶盛装,部分强壮个体补充到种苗繁育田中,其余用于加工成广地龙中药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整体而言,本发明的养殖广地龙的方法,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 养殖广地龙,不改变农田的利用方式,有利于广地龙养殖形成规模化;本发明的方法简单, 增产效果显而易见,利于推广;同时还利于土壤保护,符合生态环境,碳排放政策环境。
对广地龙养殖来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农业用地方式不变,能大规模推广,可实现广 地龙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广地龙养殖需要较稳定的水热条件,温室大棚原本为农作物种 植所建,但也为广地龙生长保证了水热稳定性,一举两得;广地龙低密度养殖,能减轻种内 竞争及减少疾病的传播,增加其食物的自然来源,有利于其品质的形成。
对温室大棚的农作物生产来说,本发明在几乎不影响大棚农作物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广 地龙养殖,能降低场地租用、实施建设及肥料投入成本,增加产品产出;广地龙的引入,有 利于增加大棚土壤疏松度,改善大棚土壤质地与结构;防止连作造成的土壤结构与质地变化; 促进有机肥的矿化,加快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减少化肥投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 例对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试剂或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 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
实施例
(1)场地选择
地势:以平地为优。
土壤:土壤条件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禁用农药残余、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超标地块;土壤质地选择壤土或砂质壤土,耕层30cm以上,pH5.5-7.5。
(2)设施建设
在大棚周围离棚体20cm处挖沟,沟宽20cm,深度40cm,防止广地龙外逃。
棚内应建设喷灌设施,以喷淋系统为佳;应合理规划喷头高度、密度及水压,以保证喷 淋时能均匀覆盖整个养殖区域。
其它依作物需求建设即可。
(3)饲料选择与配置
可将田间作物废弃茎杆叶等切成小块(禁用芸香科作物),以不高于牲畜粪便质量30% 的量添加,与牲畜粪便一同发酵;牲畜粪便选择牛粪。
(4)幼苗投放
1)投放前准备:对于未种植作物的场地,第一次养殖可进行一次耕翻,耕深30cm-40cm; 对于已种植作物的场地,在地表沿地垄挖沟或挖穴,深度应大于10cm。
2)灌溉,使场地土壤含水量接近60%(质量含水量);2-3天后,选择广地龙幼苗投放 至事先翻耕和挖好的沟或穴中;投放广地龙幼苗的标准为40-80条/平方米。
3)将预发酵的饲料添加至投放广地龙幼苗的沟或穴中,广地龙幼苗投放前期,饲料投放 时间和次数为每10天投料1次,饲料投放量为每次投入量每条日均摄食量25克计;投放饲 料后,在地表平铺约3cm高的稻草或麦草;喷淋使地表与稻草或麦草湿润。
(5)日常管理
幼苗投放约1个月后改为每月投放一次饲料。投放时,将预发酵牛粪沿地垄置于地表, 或沿地垄挖3cm深、10cm宽浅坑,再将饲料放置其中;饲料投放量按每条日均摄食量25克 计。
可根据蚯蚓粪的量及饲料消耗速度判断蚯蚓生长情况。
土壤0-10cm的含水量不能持续72h内低于15%;积水不可高于地垄;当土壤水分不能满 足广地龙生长需要时,必须进行喷灌;积水发生时应积极排涝。
保持室温不高于35℃、不低于5℃,以保持土深20cm温度为20-27℃。
(6)大棚作物农药的使用
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投放饲料前后10天内避免 使用农药;如遇突发重大病虫害,应按以下要求选择化学药品:
1)地上杀虫剂:禁用呋喃丹(克百威),杀虫双等蚯蚓敏感的农药,少用吡虫啉、呋虫 胺、噻虫胺等,可按正常剂量使用噻虫啉和噻虫嗪;
2)地下杀虫剂:氟虫腈;
3)除草剂:蚯蚓对除草剂不敏感,一般可按正常剂量使用;可使用草铵膦、草甘膦,乙 羧氟草醚、吡草醚和氟乐灵;
4)杀菌剂:避免使用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选用噻呋酰胺、氟环唑、三环唑、 嘧苷素、蜡芽菌、井冈霉素、宁南霉素。
(7)收获
1)采收前准备
养殖3-4个月后,在养殖场地随机采集广地龙样品进行品质检查,当个体长度达到25cm 以上,生殖环带明显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土壤应保持湿度在40%以上,如果湿度太小, 应喷灌增加湿度;
2)采收方法
采用12V电压电击采收,手工采集钻出地表的广地龙,用塑料桶盛装,部分强壮个体补 充到种苗繁育田中,其余用于加工成广地龙中药材。
上述实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 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 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施建设:利用已有的农业大棚,或在新建一般农业生产大棚的同时,在大棚周围挖沟,棚内建设喷灌设施及通风设施;
(2)饲料配置:将作物茎杆叶与牲畜粪便混合发酵;
(3)幼苗投放:按每平方米投放广地龙数量≤100条,将广地龙幼苗投放至事先翻耕和挖好的沟或穴中,将步骤(2)发酵后的饲料添加至投放了广地龙幼苗的沟或穴中;投放饲料后,在地表平铺稻草或麦草;喷淋整个场地;
(4)日常管理:土壤表层0-10cm的含水量不能持续60-80h低于18%;积水不可高于地垄;保持大棚室温为5-35℃;进行病虫害防治;
(5)收获:采用电击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大棚周围离棚体15-25cm处挖沟,沟宽15-25cm,深度35-4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喷灌设施为喷淋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作物茎杆叶与牲畜粪便的质量比为(0.1-0.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幼苗投放前,土壤的含水量为5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广地龙幼苗投放的密度为30-100条/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土壤表层0-10cm的含水量不能持续60-80h低于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日常管理过程中,土深20cm处温度为18-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日常管理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选择生物方法或物理方法或两者结合,当无法使用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或使用生物方法与物理方法效果不佳时,可采用化学类农药;农药使用时,地上杀虫剂选自噻虫啉和噻虫嗪中的至少一种;除草剂选自草铵膦、草甘膦、乙羧氟草醚、吡草醚和氟乐灵中的至少一种;杀菌剂选自噻呋酰胺、氟环唑、三环唑、嘧苷素、蜡芽菌、井冈霉素和宁南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采收时土壤湿度大于30%。
CN202211163925.9A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Pending CN115644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3925.9A CN115644143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3925.9A CN115644143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4143A true CN115644143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85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3925.9A Pending CN115644143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414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1143A (zh) * 2014-09-30 2015-02-18 颍上县中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养殖蚯蚓的方法
WO2019100130A1 (pt) * 2017-11-24 2019-05-31 Spinola De Andrade Claudio Vinicius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aplicada em vermicomposteira modular empilhável e encaixável
CN111296367A (zh) * 2020-03-30 2020-06-19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
CN11213676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张汉明 一种大棚中养殖大蚯蚓和种植作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1143A (zh) * 2014-09-30 2015-02-18 颍上县中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养殖蚯蚓的方法
WO2019100130A1 (pt) * 2017-11-24 2019-05-31 Spinola De Andrade Claudio Vinicius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aplicada em vermicomposteira modular empilhável e encaixável
CN11213676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张汉明 一种大棚中养殖大蚯蚓和种植作物的方法
CN111296367A (zh) * 2020-03-30 2020-06-19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8400C (zh) 一种药用石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0581344C (zh) 一种云南高原花魔芋优良品种的配套高效栽培方法
CN103609274B (zh) 富硒紫番薯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1940142A (zh) 一种番石榴无公害标准化高产栽培方法
CN105052468A (zh) 一种魔芋的栽培方法
CN104663183A (zh) 超级紫番薯的栽培方法
CN104350902A (zh) 一种大黄种植的方法
CN106416730A (zh)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CN102037833A (zh) 有机西瓜的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5993570A (zh) 一种浙贝和大豆的套种方法
Singh et al.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under rainfed agro-ecosystem
CN111466173A (zh) 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
CN104938283B (zh) 一种在桉树林下间种山毛豆的方法
CN112868448A (zh) 一种茶叶规范化栽种方法
CN108432531A (zh) 茶园的生产管理方法
CN113039989A (zh) 丘陵山区富硒果园改土控草的智能生态化种植方法
CN113243260A (zh) 一种紫苏与魔芋混作的栽培方法
CN101473739B (zh) 吉祥草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8401821B (zh) 高纬度寒区马铃薯与水稻双季连作种植方法
CN106804271A (zh) 一种旱地西瓜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栽培方法
CN113647299B (zh) 一种林下药草共养模式的滇黄精种植方法
CN113228871B (zh) 一种利用桂牧一号种植构建肥沃耕层的方法及应用
CN107371438A (zh) 坡地大豆水平作畦秸秆还田耕作方法
CN115644143A (zh) 一种在大棚种植作物基础上养殖广地龙的方法
CN109601269B (zh) 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