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5715A - 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及相关针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及相关针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95715A CN115595715A CN202210686339.6A CN202210686339A CN115595715A CN 115595715 A CN115595715 A CN 115595715A CN 202210686339 A CN202210686339 A CN 202210686339A CN 115595715 A CN115595715 A CN 1155957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ker
- needle
- preselected
- activation
- centr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9/4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stockings, or portions thereof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24—Sinker heads; Sinker ba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2—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eedle cams use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4—Jacquard cards or mechanism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包括:针保持筒(C),其具有围绕中心轴线(X)布置并容纳多个针(N)的纵向凹槽(3);以及针保持环(A),其具有容纳多个压紧沉降片(P)的径向凹槽(4),并且其中每个针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配对,以便形成针沉降片组件(1)。针织机针对每个针沉降片组件包括:预选元件(5),预选元件与相应的针配对并且包括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相邻沉降片选择性地配合的连接部分(6);激活元件(7),激活元件与预选元件配对,并且包括操作部分(8)。预选元件由于相应针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预选构型中,连接部分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中的连接座(9)中,从而通过对应针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的预选。激活元件(7)可朝中心轴线水平移动,直到作用在预选元件上,从而连接部分(6)使得沉降片(P)在径向凹槽(4)中朝向中心轴线移动,从而执行沉降片的激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针织机,该针织机设置有特别的“针沉降片组件”,该“针沉降片组件”包括特定元件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式制造针织物。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那些元件的结构和操作通过与针并且特别是与脱圈沉降片协作来允许进行单独的沉降片选择,从而能够仅在相邻的针形成传统的针迹时通过与一些针协作来产生特殊的针迹,这将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还涉及在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中针织的方法以及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针沉降片组件。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该圆形针织机配备有特殊针保持环,特殊针保持环设置有带有特定形状的径向凹槽。
优选地,本发明属于用于针织物品、无缝针织物品、袜类物品等的圆形针织机的技术领域。
在本文中,词语“针织机”一般是指易于制造针织物品的圆形针织机,并且设置有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器的支撑结构中并支撑平行于针保持筒的旋转轴线移动以便生产纬编针织物的多个针的至少一个针保持单元或针保持筒。此外,针织机被设置有多个喂纱点或针织“喂纱器”,在其中向机器的针供应纱线。这种针织机可以是例如单针床或双针床。圆型针织机可以包括可变数量的喂纱器,例如1个、2个、4个、6个、8个或更多个针织喂纱器。
背景技术
如已知的,圆形针织机包括针保持元件(针筒和/或针板),一个或多个系列的针沿圆形路径(圆形针床)布置在针保持元件上,以便于针织物的形成。脱圈沉降片布置在围绕针保持筒布置的环形体(沉降片冠或环)中获得的径向凹槽中,并且这些沉降片与织针配合以便制成针织物。
针保持筒竖直放置并且配备有多个轴向凹槽,每个轴向凹槽在平行于针轴线的方向上滑动地容纳设置有从对应凹槽径向突起的片踵的相应针。围绕针保持筒布置有致动三角,致动三角限定了当筒被致动以相对于针致动三角围绕其轴线旋转时可以被针头片踵接合的路径。由致动三角限定的路径成形为使得在针筒围绕其轴线旋转期间,针沿着对应的轴向凹槽移动,从而导致针尖离开针保持筒的上端的上方,以便捕捉在机器的喂纱器上提供的一根或多根纱线,然后返回到筒中,从而导致形成与先前形成的线圈链接的新的针织线圈,这些线圈被针头敲打并下降到筒中。针的致动三角还限定了防止针的这种移动的路径,并将它们维持在筒凹槽内,以便防止它们抓住提供给喂纱器的纱线,从而将它们排除在当前的针织过程之外。
喂纱器上的针的致动或排除是借助于选择装置来实现的,选择装置使针沿筒的对应的轴向凹槽移动,从而使针头从一个路径过渡到另一个路径,路径其中之一是由致动三角限定的。
一些已知的选择系统包括选择器,该选择器在相应针的下方布置在针保持筒的每个轴向凹槽中,并且设置有相对于针保持筒在径向方向上展开的片踵。每个选择器可以在径向于筒的平面内摆动,以便从其中其位于对应凹槽内的其片踵的非操作位置切换到其中这种片踵从对应凹槽径向突起的操作位置,以便与选择器的致动三角啮合,该致动三角与针的致动三角一样围绕针保持筒布置并表现出上升和下降部分,以便使选择器在筒相对于致动三角旋转期间在平行于针保持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沿对应的轴向凹槽移动。选择器从操作位置切换到非操作位置,这借助于面向针保持筒外部的各种装置并且根据所赋予的致动与选择器的合适标签干涉或不干涉,以便将它们放置在操作或非操作位置。
沉降片环放置在针保持筒的上端附近,表现出径向凹槽(容纳脱圈沉降片)相对于针保持筒的轴向凹槽成角度地偏移。沉降片可以相对于针保持筒沿径向方向滑动,并且因此配备有从沉降片环的径向凹槽上方突起的片踵;片踵接合到由沉降片的致动三角限定的路径中,从而导致沉降片相对于针保持筒的轴线接近或离开的循环移动。这种移动将其前端形状为平面的沉降片引导至相邻针之间,使得被针钩住的一根或多根纱线搁置在该前端上,同时针回到针保持筒的凹槽中,从而导致形成新的针织线圈。
对于特殊针迹,例如毛圈针迹,使用特殊的沉降片,该沉降片配备有两个平面部分,在平行于针保持筒的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借助于弹簧将彼此分开。当相邻的针开始下降时,这些沉降片朝向针保持筒的轴线径向移动,以便捕捉至少两根纱线并将它们链接到针织喂纱器,使得沉降片的弹簧进入这两根纱线之间并导致一根纱线搁置在一个压紧平面上,并且另一根纱线搁置另一个平面上,从而形成毛圈针迹。
已知的针织机允许执行完全由毛圈针迹构成的设计,或者具有毛圈针迹的部分与具有常规针迹的部分交替的设计。在后一种情况下,在沉降片环中布置长片踵沉降片和短片踵沉降片,从而分别致动两种类型的沉降片,并且获得平纹或毛圈布针织物的交替。
文献EP0547526公开了一种圆形针织机,其配备有针保持圆筒和环保持沉降片,沉降片设置有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压紧平面,以用于形成如上所述的毛圈针迹。针织机还配备有“辅助导针器”,其单独容纳在靠近针的轴向凹槽中并且可在平行于针筒的轴线的控制下移动,以便使其上端作用于压紧沉降片上,使其从凹入位置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到针筒,从而使被相邻针钩住的两根纱线搁置在两个压紧平面的同一平面上,以便形成具有相同长度的两根纱线的线圈,在针筒的方向上移动到前进位置,从而使被相邻针钩住的两根纱线分别搁置在两个压紧平面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以便形成具有不同长度的两根纱线的线圈(即毛圈针迹)。
在EP0547526中,压紧沉降片的背面有凹部,凹部带有具有相对于沉降片的纵向轴线倾斜的平面的部分,并且辅助导针器的上端也具有倾斜平面的形状:因此当导针器竖直上升时,导针器的上端作用在上方具有沉降片的倾斜平面的该部分上,以便使沉降片从凹入位置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到针保持筒,从而使两根相同长度的纱线形成针织线圈,移动到前进部分,从而使得用两种长度不同的纱线形成线圈。基本上,导针器的两个倾斜平面与相应的沉降片之间的耦合允许沉降片径向移动,作为导针器的竖直移动的结果,以便形成不同的针迹;导针器的上升对应于沉降片的水平移动。需要指出的是,导针器的上升以便推动具有相应沉降片的倾斜平面的部分是借助于位于针保持筒外的三角来控制的,该三角作用在导针器的片踵上。
文献US3877258描述了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并且特别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其中针被设置有突起,沉降片的凸片抵靠该突起邻接,使得只要针处于其升起位置,沉降片就无法进入并接近筒轴。当针下降时,沉降片的凸片并不会抵靠针的销停止,并且弹簧的作用将沉降片推入内部,以便使其抓住它从而形成毛圈针迹。
文献DE2642079描述了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圆形针织机配备有针和沉降片,其中存在一系列竖直移动元件,上一个接合沉降片的脚部(即下端),从而导致在外部位置与内部位置之间摆动,在外部位置中,沉降片被取出并且具有从针保持筒取出的其自己的针织平面,在内部位置中,沉降片使得其针织平面位于两个相邻的针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的纱线并且相互配合形成针迹。然后DE2642079描述了作为竖直移动的结果的沉降片的进出致动,所述致动由一系列选择元件引起并且不依赖于针的移动。
发明内容
在如上公开的圆型针织机的框架中,本申请人已经确定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申请人注意到根据已知解决方案的针织机的操作可以在各个方面得到改进。
例如,已知的针织机不允许单独选择压紧沉降片使得它们仅在给定的针上形成特殊的针迹。
本申请人注意到,如上所述的已知机器在选择和控制参与针迹形成的元件、特别是压紧沉降片方面的可能性有限,并且这限制了制造灵活性。
在全球范围内,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执行特殊针迹(例如毛圈针迹)的可能性由于参与针迹形成的元件(即针和沉降片)的刚性操作而受到很大限制。已知的解决方案能够为每根针选择相应的沉降片(例如,借助于如EP0547526中所述的导针器的竖直移动),但是不可能以选择性方式激活(activate)或不激活单个沉降片的插入移动以便在可以用沉降片本身制作的针迹中执行特定的针迹。
这意味着对于每根针和在每个针织横列中,普通针迹和特殊针迹(例如毛圈针迹)无法按需要交替。
在这些情况下,本发明在其各个方面和/或实施例中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一个或多个缺点的圆形针织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允许制造具有在所需位置具有最不同特征的针迹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允许对单个沉降片进行“逐针”选择,即单独选择沉降片以便用它们仅在所需的位置制作特殊的针迹。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该针织机可以为每个针织横列产生不同针迹的任何交替,即平针和特殊针迹的期望序列,这能够获得具有带有甚至复杂的轮廓和形状的特殊针迹的“图案”。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可以制造高质量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和一种用于针织的方法,其允许增加可以分配给参与针迹形成的元件、特别是压紧沉降片的多种移动,以便实现更高的生产灵活性,即制造具有彼此不同的多种特性的不同类型的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与已知解决方案相比具有用于制造针织物的更高的通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具有合理的结构并且特别设计用于在制造针织物时实现给定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实施的用于针织品的低成本圆形针织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机,其能够制造针织物并在针织物上获得更多的图案和/或效果,优选地不必从机械角度重新配置机器本身或机器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创造现有技术的替代解决方案,以用于执行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和实施针织方法和/或开辟新的设计可能性。
从下面的描述中将更好地出现的这些和其他可能的目的基本上是通过根据一个或多个所附实施例并且根据以下方面和/或实施例、以各种方式组合、也可能与上述权利要求相结合的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针织方法和用于圆形针织机的针沉降片组件来实现的。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词语“上”、“下”、“上方”、“下方”、“水平”、“竖直”涉及机器在正常操作期间的定位,其中中心旋转轴在竖直位置,并且筒针的头部指向上。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词语“轴向”、“纵向”、“周向”、“径向”涉及所述中心轴线。
下文列出本发明的一些方面。
在其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针织物的圆形针织机,包括:
-针保持筒,具有围绕针保持筒的中心(竖直)轴线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
-多个针,每个针可移动地(滑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沉降片保持环,置于针保持筒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沉降片保持环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并且在使用时与针保持筒成一体;
-多个压紧沉降片,每个沉降片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滑动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在一方面,径向凹槽相对于纵向凹槽成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和径向凹槽围绕中心轴线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针织机总体包括多个针沉降片组件。
在一方面,对于所述多个针沉降片组件中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圆形针织机包括:
-预选元件,其与相应的针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选择性地(直接或间接地)协作;
-激活元件(activation element),其与所述预选元件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由于相应针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中的连接座中,从而通过对应针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的预选。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可朝向所述中心轴线水平移动,直到推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使得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在(并且如果)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会进而导致沉降片在径向凹槽中朝向中心轴线移动,从而执行沉降片的激活(选择)。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可朝向所述中心轴线水平移动直至激活(选择)位置,在所述位置,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作用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上。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成形为使得连接部分与相应的激活元件对准。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针的相同的纵向凹槽中。
在一方面,连接部分从纵向凹槽横向升高,以便与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的径向凹槽共面。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同的径向凹槽中,径向凹槽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
在一方面,由激活元件对沉降片的所述激活导致沉降片移动(插入)直至给定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中,在针织时沉降片执行特定操作。
在一方面,针织机包括:
-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其布置在针保持筒的周围并且可围绕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针保持筒移动,以用于引起或允许针沿纵向凹槽轴向移动,从而能够由所述针形成针迹;
-沉降片的控制三角,其布置在沉降片盖上,放置在沉降片保持环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沉降片保持环围绕中心轴线移动,以用于引起或允许沉降片沿径向凹槽水平移动,以便配合来能够由所述沉降片形成针迹。
一方面,所述针保持筒和所述沉降片保持环被配置用于在使用中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针保持筒的所述控制三角和沉降片的所述控制三角在使用中相对于针保持筒和沉降片保持环(它们通常与针织机的框架成一体)是固定的。
在一方面,每个针被设置有从对应的纵向凹槽径向突起并接合到由属于针保持筒的所述控制三角的针三角限定的路径中的片踵,使得根据给定的运动定律针相对于相应的纵向凹槽轴向移动。
在一方面,上述针上升由通过针三角限定的所述路径的形状来确定。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成形为扁条并且包括:
-轴杆;
-上述连接部分,其优选地从所述轴杆的上端展开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相邻沉降片的径向凹槽的同一平面上;
-致动部分,其位于相应针的相同纵向凹槽中并且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的下端上,致动部分被配置用于在其上升运动期间与相应的针相互作用。
在一方面,连接部分相对于轴杆弯曲/倾斜,因此相对于轴杆本身横向偏移,使得轴杆位于相应的平面上,而连接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对于轴杆所在的平面横向远离的不同平面上。
一方面,预选元件可以在其所有部分中呈现基本恒定的厚度。
在替代方面,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具有比轴杆更大的厚度。
一方面,预选元件具有放置在轴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在接合部分上限定了导致连接部分相对于轴杆的横向偏移的弯曲。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轴杆、连接部分和致动部分具有基本恒定的第一厚度,而轴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一方面,在安装组件的情况下,预选元件的所述轴杆位于与相应针相同的纵向凹槽中。
一方面,在安装组件的情况下,连接部分位于与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相邻沉降片的径向凹槽相同的平面中。
在一方面,针包括推动部分,推动部分在针沉降片组件定位在针织机中的情况下放置在预选元件的所述致动部分的下方,所述推动部分被配置用于从下方并且在针的上升运动期间其所达到的给定的竖直接触高度处与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的下表面接触,使得针的随后和进一步上升运动引起整个预选元件的对应的上升运动,直到达到所述预选构型为止。
在一方面,沉降片包括细长板主体,其具有:
-在所述主体的中间展开区域中,片踵和反片踵都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上横向展开;
-在所述主体的前端处,被配置用于与喂入针织机的纱线相互作用的功能部分;
-上述连接座,其优选地在相对于所述片踵和所述反片踵相反的所述主体的一侧上被配置成类似中空空间,所述中空空间被配置用于当预选元件达到预选构型时接收插入其中的预选元件的所述连接部分。
在一方面,布置在沉降片盖上的沉降片的控制三角包括限定了沉降片路径的沉降片三角,沉降片的上述片踵和/或上述反片踵接合在沉降片路径中,以便引导其移动,在相应的径向凹槽内,根据基本运动定律接近或远离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以便执行基本移动。
在一方面,三角使沉降片径向朝向中心轴线移动,推靠反片踵,并且使沉降片径向远离中心轴线移动,作用(推靠)在片踵上。
一方面,所述基本运动定律导致沉降片的循环移动,从而导致所述功能部分被放置在两个相邻的针之间,使得被针钩住的一根或多根纱线与沉降片的功能部分配合,而针回到针保持筒的纵向凹槽中,以便执行基本的针织设计。
一方面,所述基本针织设计对应于平针织线圈的形成。
在一方面,沉降片的功能部分包括基本平面,当片踵和/或反片踵接合限定了基本运动定律的所述三角路径时,该基本平面被设计成放置在两个相邻的针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由返回到针保持筒的纵向凹槽中的针钩住的一根或多根纱线,以用于制作平针迹。
在一方面,沉降片的所述基本平面是“针织平面”,即在针迹形成期间一根或多根纱线放置在其中的平面。
在一方面,每个沉降片被配置用于执行所述基本移动,而不管对应的预选元件是否处于所述预选构型的事实,即不管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是否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的事实。
在一方面,针包括在顶部上终止的轴杆,该轴杆具有被配置用于与供给到针织机的纱线相互作用的头部。
一方面,在使用中,预选元件至少与其轴杆和致动部分一起定位,致动部分与相应的针共面,并且因此在针轴杆的径向外侧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在其外侧。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包括致动针头,该致动针头被配置用于由于针的上升运动而接合,直到预选元件已经达到所述预选构型(其中连接部分接合到沉降片中限定的连接座中),属于针保持筒的所述控制三角的预选三角。
一方面,所述致动片踵件被限定在预选元件的所述致动部分上。
一方面,预选三角被成形为使得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能够仅在围绕针保持筒的某些角扇区中接合。
在一方面,预选三角被配置用于保持与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接合,这也是由于相应针在纵向凹槽内的下降运动的结果,从而支撑或保持预选元件在对应于预选构型的给定竖直高度处,从而保持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
在一方面,预选三角和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的相互形状产生了连接,该连接允许:
-保持或选择预选元件的片踵的竖直高度,而不管相应针的位置如何,所述高度由预选三角限定;以及
-使预选元件相对于预选三角围绕对应于片踵和预选三角之间的接触点的枢轴旋转/摆动,所述旋转导致连接部分相对于相应的针接近或离开。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被配置用于当其处于所述预选构型时围绕所述枢轴旋转/摆动,这是由于沉降片在相应径向凹槽内的移动从而接近或远离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的结果,沉降片作用在接合到连接座中的连接部分上。
在一方面,借助于预选三角和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的相互形状获得的所述连接允许:
-保持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与预选三角的接合,而与相应沉降片的径向移动无关;
-保持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而不管相应沉降片的径向移动。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与预选三角的接合对应于预选构型。
在一方面,预选三角包括一个或多个角部分,其限定在针保持筒的周围,在该角部中,允许与针保持筒一起旋转的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相对于预选三角本身的接合或脱离。
在一方面,预选三角具有尖端状或楔状截面,并且被成形或限定成如果沿其围绕针保持筒的圆周展开存在,则至少在其接合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的角扇区中,借助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它们之间形成锐角并具有共同的轮廓,该轮廓以弯曲的形状围绕针保持构件并面向针保持构件周向展开。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在截面中基本上与预选三角的形状相反。
在一方面,预选三角的致动片踵具有V形或燕尾形截面,以便在与预选三角接合时围绕预选三角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限定了尖端形或楔形截面。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的V形截面具有被设计为沿着由预选三角本身限定的弯曲轮廓匹配预选三角的尖端的底部点。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优选地作用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并且该动作优选地为选择性推动动作。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成形为扁条并且包括:
-相应的轴杆,优选地位于相应沉降片的相同径向凹槽中;
-上述操作部分,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的前端上(面向中心轴线);
-控制部分,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的后端(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外端)上,并且包括控制片踵,控制片踵被配置用于在围绕沉降片保持环的给定角扇区中接合属于放置沉降片盖上的沉降片的所述控制三角的激活三角。
一方面,在使用中,激活元件定位在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所定位的平面上。
基本上,在使用中,激活元件和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都竖直定位在同一平面内。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在使用中被定位成至少其轴杆和操作部分与相应的沉降片共面,并且因此至少部分地位于沉降片主体下方(相对于沉降片盖)。
在这种情况下,激活元件代表下沉降片构件。
在一方面,激活三角成形为使得激活元件的控制片踵能够仅在围绕沉降片保持环的某些角扇区中接合。
在一方面,激活三角限定了插入路径,激活元件的上述控制片踵与该插入路径接合,以便引导其在相应径向凹槽内的移动,从而根据插入运动定律(不同于上述基本运动定律)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
在一方面,所述插入运动定律引起每个激活元件的移动,每个激活元件先前借助于相应的预选元件预选,这使得其操作部分推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使得连接部分朝向中心轴线移动,并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进而将沉降片朝向中心轴线推入径向凹槽中,从而引起沉降片的插入移动,并且从而执行上述沉降片的激活(选择)。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对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的推动动作引起上述沉降片的插入移动,这不同于上述由沉降片三角引起的基本移动。
在一方面,作为由激活三角赋予激活元件的平移的结果,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在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上的推力可能导致预选元件围绕所述枢轴、接近中心轴线的摆动。
在一方面,在以下情况下:
-预选元件处于所述预选构型;
-沉降片的片踵和反片踵接合所述沉降片三角以便执行所述基本移动;
-沉降片三角使沉降片在相应的径向凹槽内向后移动,远离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
针沉降片组件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沉降片由于沉降片三角引起的基本移动而返回,其连接座推动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并使其围绕所述枢轴远离相应的针旋转/摆动(即,获得相对于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向后);
-预选元件依次推动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从而使激活元件远离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
这导致激活元件定位在加载配置中,在该加载配置中它准备好执行由激活三角赋予的移动。
在所述加载配置中,沉降片和激活元件相对于筒被取出,即它们远离中心轴线。
一方面,从所述加载配置开始,作为激活三角的结果,激活元件移动接近中心轴线并用其操作部分推动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依次朝向中心轴线移动并且朝向中心轴线将沉降片推入径向凹槽中,从而执行沉降片的所述插入移动。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被配置用于由于相应的预选元件的推力而远离中心轴线移动,并且由于激活三角施加的运动而接近中心轴线。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被配置用于不将任何移动或推力直接赋予相应的沉降片(但仅借助于预选元件)。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被配置用于仅由相应的预选元件推动或仅推动相应的预选元件。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特别是其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
-由于对应针的上升运动,执行竖直/轴向(优选地移位)移动,直到达到预选构型;以及
-由于对应的沉降片借助于沉降片三角在相应的径向凹槽中平移或者由于由对应的激活元件施加的推力来执行水平/径向(优选摆动)移动。
一方面,沉降片的功能部分包括辅助平面,当沉降片执行上述插入移动时,该辅助平面被设计成位于两个相邻的针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的一根或多根纱线,该纱线被返回到针保持筒的纵向凹槽中的针钩住,以用于制作特殊针迹。
在一方面,所述辅助平面为相对于所述基本平面的凸起平面(即在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竖直间隔),并且由辅助平面形成的所述特殊针迹为毛圈针迹。
在一方面,构成针沉降片组件的元件,即针、压紧沉降片、预选元件和激活元件被制成具有比厚度更大的长度和宽度(或高度)的扁平薄板。
在一方面,针、压紧沉降片、预选元件和激活元件是扁平元件,优选地金属元件。
在一方面,压紧沉降片、预选元件和激活元件是通过切割、冲压和/或弯曲扁条获得的元件。
在一方面,针保持筒包括第一止动构件,该第一止动构件放置在纵向凹槽的外部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第一竖直高度处停止预选元件的上升运动,该第一竖直高度对应于接合到预选三角上的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的高度。
在一方面,第一止动构件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即竖直方向)位于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上方。
在一方面,在预选元件的上升运动过程中的停止动作发生在致动部分抵靠第一止动构件时,从而阻止预选元件进一步上升。
在一方面,第一止动构件相对于针保持筒定位成径向放置在针(特别是针轴杆)与预选元件(特别是预选元件的轴杆)之间。
在一方面,第一止动构件是弹簧或圆形的线状元件,其沿圆周围绕整个针保持筒。
在一方面,针保持筒包括第二止动构件,第二止动构件放置在纵向凹槽之外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第二竖直高度处停止预选元件的下降运动,在该第二竖直高度处,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不会接合沉降片的连接座(即,预选元件不在其预选构型中,并且致动片踵不接合预选三角)。
在一方面,所述第二竖直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竖直高度。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各自包括相应的止动片踵,其被配置用于由于预选元件下降而抵靠所述第二止动构件邻接,从而防止预选元件进一步下降。
在一方面,第二止动构件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位于止动片踵的下方和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的上方。
在一方面,第二止动构件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位于第一止动构件的上方。
在一方面,第二第一止动构件相对于针保持筒定位成径向放置在针(特别是针轴杆)与预选元件(特别是预选元件的轴杆)之间。
在一方面,第二止动构件是弹簧或圆形的线状元件,其沿圆周围绕整个针保持筒。
基本上,预选元件的竖直移动(行程)被限制在致动部分和止动片踵之间的轴向距离内,这分别阻止了第一和第二止动构件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在一方面,机器包括多个纱线喂纱器,优选地其中一个、更优选两个或四个或八个。
在其独立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中针织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布置圆形纺织机,其包括:
-针保持筒,具有围绕针保持筒的中心(竖直)轴线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
-多个针,每个针可移动地(滑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沉降片保持环,置于针保持筒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沉降片保持环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并且在使用时与针保持筒成一体;
-多个压紧沉降片,每个沉降片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滑动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其中径向凹槽相对于纵向凹槽成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和径向凹槽围绕中心轴线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机器总体包括多个针沉降片组件;
对于所述多个针沉降片组件中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来布置:
-预选元件,其与相应的针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选择性地协作;
-激活元件,其与所述预选元件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
-其中预选元件成形为使得连接部分与相应的激活元件对准;
-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所述针沉降片组件执行针织操作以便制作针迹。
在一方面,执行针织操作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以选择性方式竖直移动相应纵向凹槽中的针,直到接合预选元件;
-由于相应针的上升运动而将预选元件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其中所述连接部分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中的连接座中,从而通过对应针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的预选;
-将激活元件朝向所述中心轴线水平移动直至激活(选择)位置,在所述位置,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作用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上;
-借助于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作用在其上的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将径向凹槽中的沉降片朝向中心轴线移动,从而激活(选择)沉降片本身。
在一方面,在使沉降片在径向凹槽中移动的所述步骤中,由激活元件对沉降片的所述激活导致沉降片移动(插入)直至给定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中,在针织时沉降片执行特定操作。
在一方面,竖直移动针的步骤包括将针的从对应的纵向凹槽径向突起的片踵接合到由属于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的针三角限定的路径中,使得根据给定的运动定律针相对于相应的纵向凹槽轴向移动。
在一方面,由于相应针的上升运动而竖直移动预选元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借助于放置在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下方的针的推动部分接触并竖直推动预选元件直到达到所述预选构型。
在一方面,在接触和推动推动部分的步骤中,从下方并且从针在其上升运动期间达到的给定竖直接触高度开始在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的下表面上施加其推力,使得针的上升引起整个预选元件的对应上升。
在一方面,布置针织机的步骤包括布置:
-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其布置在针保持筒的周围并且可围绕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针保持筒移动,以用于引起或允许针沿纵向凹槽轴向移动,从而能够由所述针形成针迹;
-沉降片的控制三角,其布置在沉降片盖上,放置在沉降片保持环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沉降片保持环围绕中心轴线移动,以用于引起或允许沉降片沿径向凹槽水平移动,以便配合来能够由所述沉降片形成针迹。
在一方面,执行针织操作的步骤包括将沉降片的片踵接合到由针织机的沉降片三角限定的沉降片路径中的步骤,以便引导其移动,在相应的径向凹槽内,根据基本运动定律接近或远离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以便执行基本移动。
在一方面,所述基本运动定律产生循环移动沉降片的步骤,以便引导功能部分被放置在两个相邻的针之间,使得被针钩住的一根或多根纱线与沉降片的功能部分配合,而针回到针保持筒的纵向凹槽中,以便执行基本的针织设计。
在一方面,在执行针织操作的所述步骤中,每个沉降片都可以执行所述基本移动,而不管对应的预选元件是否处于所述预选构型的事实,即不管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是否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的事实。
一方面,在垂直移动预选元件的步骤中,作为针的上升运动的结果,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接合,直到预选元件达到预选构型,预选三角属于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
在一方面,预选三角使得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能够仅在围绕针保持筒的某些角扇区中接合。
在一方面,执行针织操作的步骤,预选三角保持与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接合,这也是由于相应针在纵向凹槽内的下降运动的结果,并且支撑预选元件在对应于预选构型的给定竖直高度处,从而保持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
在一方面,执行针织操作的步骤包括:
-保持(或选择)预选元件的片踵的竖直高度,而不管相应针的位置如何,所述高度由预选三角限定;以及
-使预选元件相对于预选三角围绕对应于片踵和预选三角之间的接触点的枢轴旋转/摆动,所述旋转导致连接部分相对于相应的针接近或离开。
在一方面,在执行针织操作的步骤中,预选元件当其处于所述预选构型时围绕所述枢轴旋转/摆动,这是由于沉降片在相应径向凹槽内的移动从而接近或远离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的结果,沉降片作用在接合到连接座中的连接部分上。
在一方面,执行针织操作的步骤包括在围绕沉降片保持环的给定角度扇区中,将激活元件的控制部分的控制片踵与属于沉降片的所述控制三角的激活三角接合的步骤,激活三角限定了插入路径,激活元件的上述控制片踵与该插入路径接合,以便根据插入运动定律来引导其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的移动。
在一方面,所述插入运动定律产生移动激活元件的步骤,以便使操作部分推动预选元件(属于同一个针沉降片组件),使得其连接部分朝向中心轴线移动,并且如果连接部接合在沉降片的连接座中,则将沉降片朝向中心轴线推入径向凹槽中,从而引起沉降片的插入移动,并且从而执行沉降片的上述激活(选择)。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对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的推动动作引起上述沉降片的插入移动,并且不是由沉降片三角引起的上述基本移动。
在其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针沉降片组件,包括:
-针,其被设计成可移动地(滑动地)容纳在具有中心轴线的圆形针织机的针保持筒的相应纵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至少一个压紧沉降片,其被设计成可移动地(滑动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针织机的沉降片保持环的相应的径向凹槽中,该沉降片保持环放置在针保持筒的上端附近并且与其同轴,所述至少一个压紧沉降片被配置用于在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并且优选地在其下侧上被设置有连接座;
-预选元件,其被设计成与相应的针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选择性地协作;
-激活元件,其被设计成与所述预选元件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
-其中预选元件成形为使得连接部分与相应的激活元件对准。
在一方面,关于所述组件:
-预选元件被配置用于由于所述针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可以接合到所述至少一个沉降片的所述连接座中,从而通过对应针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的预选;
-激活元件被配置用于可朝向所述中心轴线水平移动直至激活(或选择)位置,在该激活(或选择)位置,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作用于预选元件上,使得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在(并且如果)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会进而导致沉降片在径向凹槽中朝向中心轴线移动,从而执行沉降片的激活(或选择)。
在其独立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针织物的针织方法,该方法可以借助于根据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的机器来实施。
在其独立方面,本发明还涉及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针沉降片组件在针织机中用于制造针织线圈的用途。
在其另一个独立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包括:
-针保持筒,具有围绕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
-多个针,每个针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沉降片保持环,置于针保持筒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沉降片保持环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并且在使用时与针保持筒成一体;
-多个压紧沉降片,每个沉降片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在一方面,径向凹槽相对于纵向凹槽成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和径向凹槽围绕中心轴线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针织机总体包括多个针沉降片组件。
在一方面,对于所述多个针沉降片组件中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针织机包括:
-预选元件,其与相应的针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性地协作。
在一方面,连接部分在使用中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的径向凹槽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
在一方面,每个径向凹槽具有后段和前段,前段从所述后段以连续方式展开并且在前侧朝向所述中心轴线敞开。
在一方面,前段比后段更宽。
在一方面,前段被配置用于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在其移动中横向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和引导(至少)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
在一方面,预选元件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针的相同的纵向凹槽中。
在一方面,连接部分从纵向凹槽横向升高,以便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的径向凹槽对准。
在一方面,径向凹槽包括限定所述后段的第一切口和限定所述前段的第二切口。
在一方面,后段具有第一宽度并且前段具有第二宽度。
在一方面,相对于后段的中间平面,前段在两侧具有比所述后段更大的宽度扩展。
在一方面,径向凹槽的后段限定在后部部分本身的两个侧壁之间,两个侧壁彼此面对并且分开对应于所述第一宽度的量。
在一方面,径向凹槽的前段限定在前段本身的两个侧面之间,两个侧面彼此面对并且分开对应于所述第二宽度的量。
在一方面,前段的两个侧面相对于后段的两个侧壁横向间隔开,使得径向凹槽从后段向前段加宽。
在一方面,后段的两个侧壁是竖直的并且彼此平行。在一方面,前段的两个侧面是竖直的并且彼此平行。在一方面,第一宽度对应于后段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在一方面,第二宽度对应于前段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方面,后段被配置用于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在其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的平移移动中可移动地容纳和至少部分地引导相应沉降片。
在一方面,对于所述多个针沉降片组件中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针织机包括:
-激活元件,其与所述预选元件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
并且其中激活元件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同的径向凹槽中,径向凹槽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
在一方面,后段被配置用于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在其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的平移移动中可移动地容纳和至少部分地引导相应激活元件。
在一方面,径向凹槽,并且特别是后段,可移动地容纳相应的沉降片和相应的激活元件,后者至少部分地滑动地放置在沉降片下方。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在前部从径向凹槽的后部部分突起,以便在针织机的至少一种操作条件下放置在前段的两个侧面之间。
在一方面,沉降片在前部中从径向凹槽的后部部分突起,以便以其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置于前段的两个侧面之间。
在一方面,激活元件的操作部分和沉降片的前端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并且在针织机的某些操作条件下可移动地容纳在由径向凹槽的前段限定的空间中(可以在前段的两个侧面之间识别)。
在一方面,在与沉降片保持环的周向展开相切的方向上(围绕中心轴线)限定或计算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
在一方面,(后段的)第一宽度基本上对应于容纳在径向凹槽中的沉降片的厚度。
在一方面,(后段的)第一宽度基本上对应于激活元件的厚度。
在一方面,(前段的)第二宽度基本上对应于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的厚度。
在一方面,水平地并且在径向凹槽的整个径向长度上形成所述第一切口,而竖直地并且与所述第一切口交叉即重叠地形成所述第二切口,以便加宽它并且因此限定具有第二宽度的前段,前段不同于具有第一宽度的后部部分。
在一方面,所述第一切口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宽度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切口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二宽度的厚度。
在一方面,后段的两个侧壁在上方以相应的上自由边缘终止并且下方在径向凹槽的底表面终止。
在一方面,前段的两个侧面在上方以相应的上自由边缘终止并且下方在相应的下自由边缘终止。
在一方面,前段的两个侧面的两个上边缘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两个下边缘更长。
在一方面,相对于后段限定前段的所述第二切口是竖直倾斜的,使得前段在其上端的径向延伸大于其下端的径向延伸。
在一方面,通过与所述第一切口相交形成的所述第二切口在前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两个连接台阶,径向凹槽的厚度在两个连接台阶上从所述第一宽度延伸到所述第二宽度,反之亦然。
在一方面,每个连接台阶从相应的上边缘延伸到前段的侧面的相应的下边缘。
在一方面,竖直倾斜的所述第二切口形成具有倾斜或弯曲构型的所述两个连接台阶。
在一方面,所述连接台阶接近从两个侧面的上边缘到两个侧面的两个下边缘的中心轴线。
在一方面,每对相邻的径向凹槽在它们之间限定了将它们分开的相应的板条或壁。
每个板条由两个相邻的径向凹槽共享,并且因此由两个相邻的后段和前段共享。
类似地,每个径向凹槽的前段被限定在两个相邻的板条之间,其中一个侧面属于右侧板条,并且另一个侧面属于左侧板条。
类似地,每个径向凹槽的后段被限定在两个相邻的板条之间,其中一个侧壁属于右侧板条,并且另一个侧壁属于左侧板条。
由于存在由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限定的后部部分和前部部分,每个板条都呈现出具有不同厚度的两个部分:
-限定板条的后部厚度的第一部分,在两个相邻径向凹槽的后段之间获得;
-限定板条的前部厚度的第二部分,在两个相邻径向凹槽的前段之间获得;
其中,前部厚度小于后部厚度(因为第二宽度小于第一宽度)。
在一方面:
-预选元件成形为使得连接部分与相应的激活元件对准;
-预选元件由于相应针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中的连接座中,从而通过对应针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的预选;
-激活元件可朝向所述中心轴线水平移动,直到作用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使得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在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中,会进而导致沉降片在径向凹槽中朝向中心轴线移动,从而执行沉降片的激活。
在一方面,由激活元件对沉降片的所述激活导致沉降片插入移动直至给定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中,在针织时沉降片执行特定操作。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针织方法和用于圆形针织机的针沉降片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应在下文中参考附图给出此种描述,仅提供附图用于指示性并且因此非限制性的目的,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根据可能的实施例,一些部分被移除并且特别地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一状态的针沉降片组件的元件;应注意,图1的截面是在穿过中心轴线的径向(竖直)平面上制作的,并且针和预选元件位于所述平面上,但同时可以看到诸如沉降片和激活元件的元件,其位于相对于针平面偏移的另一个径向平面的后面;
-图2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二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3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三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4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四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5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五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6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六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7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七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8示出了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第八状态的图1的元件;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属于针织机或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的可能实施例的后视图(特别是,它是与图1至图8中相同的预选元件);
-图10是图9的预选元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预选元件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根据可能的实施例,一些部分被移除;应注意,图12示出了图1的放置在针织头中的元件,其中可以看到针保持筒、沉降片保持环、沉降片盖、针保持筒的一些控制三角和沉降片的一些控制三角;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沉降片保持环的截面透视图(从上方),根据可能的实施例并且一些部分被移除;图13特别示出了如图12所示的在针织头内的沉降片保持环;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被插入到也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12中的针织机中;应注意,图13的截面是在穿过中心轴线的径向(竖直)平面上制作的;
-图14示出了图13的沉降片保持环的另一剖视透视图(从下方);
-图15示出了图13的沉降片保持环的另一局部剖视图;该截面是在穿过中心轴线的径向(竖直)平面上制作的;
-图16示出了图13的沉降片保持环的一部分从上方看的平面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所提到的附图,并且特别是图12,数字100总体上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织头的一部分。所示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优选地是“无缝”机器。圆形针织机包括构成机器的支撑结构的基底(未示出,因为它是已知类型),并且所述针织头100安装在基底上。
针织头100包括具有围绕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3的针保持筒C和多个针N,每个针可移动地(特别是滑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针保持筒C通常在竖直位置安装在基底上,其中针N竖直布置并突起超过针保持筒C的上边缘。
针织头100包括沉降片保持环A,所述沉降片保持环放置在针保持筒C的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所述沉降片保持环具有围绕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4。沉降片保持环A与使用中的针织机、针保持筒C是一体的。沉降片保持环A包括多个压紧沉降片P,每个沉降片可移动地(特别是滑动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中并且被配置用于以受控方式在径向凹槽内移动。
针织机的针织头100还包括:
-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其布置在针保持筒C的周围并且可围绕中心轴线X相对于所述针保持筒移动,以用于引起或允许针N沿纵向凹槽3轴向移动,从而能够由针形成针迹;
-沉降片的控制三角,其布置在沉降片盖T上,放置在沉降片保持环A上,并且可相对于沉降片保持环A围绕中心轴线X移动,以用于引起或允许沉降片沿径向凹槽4水平移动,以便配合来能够由沉降片形成针迹。
在使用针织机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已知的典型操作模式,相互一体的针保持筒C和沉降片保持环A均围绕中心轴线X旋转,而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和沉降片保持环的控制三角相对于针保持筒和沉降片保持环是固定的(通常它们与针织机的框架是一体的)。因此产生针N和沉降片P与相应的控制三角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从而将针保持筒C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针N的轴向运动,并且将沉降片保持环A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沉降片P的径向运动,从而允许针和沉降片形成针织物。
优选地,沉降片保持环A的径向凹槽4在环本身的径向内边缘上即朝向中心轴线X敞开。沉降片保持环A与针保持筒C例如借助于同一马达一起围绕中心轴线X旋转移动(因为它与其一体的)。
然而,本发明也可以用于以各种模式操作的针织机,即具有保持筒和环以及旋转控制三角。
优选地,如本身已知的,纵向凹槽3在针保持筒C的径向外表面上获得,并且围绕中心轴线X布置,该中心轴线平行于针保持筒展开。每个纵向凹槽容纳相应的针N和相应的驱动链(包括一组扁平部分,诸如下针元件、选择器等)。筒的控制三角被布置为围绕筒C本身的外壳并且面向筒的径向外表面并且因此面向纵向凹槽和驱动链。这些控制三角例如通过布置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的板和/或凹槽来限定。
合适的装置(未示出)在通常布置在针保持筒C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喂纱点(称为针织喂纱器)上馈送待针织的纱线。
在本发明的针织机中,径向凹槽4相对于纵向凹槽3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和径向凹槽围绕中心轴线X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N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P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整体以数字1标示),针织机整体包括多个针沉降片组件1。
应注意,图1至图8和图12示出了在穿过中心轴线X的径向(竖直)平面上的剖视图,并且针N位于该平面上,但同时也可以看见沉降片P位于其上的后平面。
对于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或对于属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针沉降片组件,针织机包括附加元件:
-预选元件5,其与相应的针N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6,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相邻沉降片P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性地协作;
-激活元件7,其与预选元件5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8。
在针沉降片组件1内部:
-预选元件5由于相应针N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图4至图8,下文详细示出),在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6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P中的连接座9中,从而通过对应针N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P的预选;
-激活元件7可朝向中心轴线X水平移动直至激活(或选择)位置,在激活(或选择)位置中,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作用于(优选地推靠)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预选元件5,使得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在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9中时,会进而导致沉降片在径向凹槽4中朝向中心轴线X移动,从而执行沉降片的激活(或选择)。
优选地,如在图中以举例方式示出的实施例中,预选元件5成形为使得连接部分6与相应的激活元件7对准。
上述针沉降片组件1的词语“子集”是指在针织机的多个针沉降片组件内的针沉降片组件1组或选择。例如,针沉降片组件1的子集可以由针保持筒C和沉降器保持环A的给定扇区的组件组成,或者由围绕筒和环的圆周的针沉降片组件的交替组成(每两个组件一个)。在这些情况下,“子集”包括设置有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的所有针沉降片组件1。
词语“径向凹槽相对于纵向凹槽有角度地偏移”是指通过沿中心轴线X围绕针织机(即在平面图中看机器),可以看到纵向凹槽3和径向凹槽4的交替,其中每个纵向凹槽放置在两个相邻的径向凹槽之间,反之亦然。
连接部分6与相应的激活元件7“对准”的事实意味着至少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和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基本上是共面的,并且在同一竖直和径向平面(通过中心轴获得)上一个挨着另一个操作(并且相互接触)。
应注意,一般而言,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其中提到了针、沉降片、预选元件、激活元件等以及各自的动作和相互作用,如果未另行说明,我们通常考虑元件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
如图12中可见,优选地,预选元件5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与相应的针N相同的纵向凹槽3中。
优选地,连接部分6从纵向凹槽3侧向升高以便与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相邻沉降片P的径向凹槽4共面。词语“共面”是指至少在操作条件下位于同一平面内或通常基本上位于在穿过中心轴线X获得的径向(竖直)平面上形成的同一截面上。此外,词语“共面”意味着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可以至少部分地定位在与限定在沉降片P中的连接座9所在的同一径向平面中。基本上,激活元件5首先与相应的针N配对,并且因此与相应的纵向凹槽3配对,但其连接部分6被设计为与沉降片P配合,并且特别是与沉降片的连接座9配合:因此,至少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6离开纵向凹槽3以到达连接座9。应注意,在图1至图8和图12中,预选元件5看起来是平面的,但实际上它的轴基本上与纵向凹槽3共面(优选地它被容纳在其中),而连接部分6基本上位于位于后面的沉降片P的平面上(如上所述,图中示出了两个平面上存在的元件)。图9至图11中示出了实现这一点的预选元件5的示例性结构。基本上,在图1至图8和图12中,针N位于平面(片材平面)上,而相应的沉降片P位于偏移平面上,偏移平面位于针平面的后面。
应注意,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是指能够特别是与适当地限定在沉降片中的连接座选择性地产生接合、插入、链接或连接的部分。
优选地,激活元件7可移动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同一径向凹槽4中,径向凹槽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相邻沉降片P。
“竖直可移动”基本上是指即沿与中心轴线X一致的方向轴向可移动(即上升或下降)。“水平可移动”基本上是指即沿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X的径向方向径向可移动。
优选地,由激活元件7对沉降片P的上述激活导致沉降片P移动(或“插入”)直至给定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中,在针织时沉降片执行特定操作。
纵向凹槽和径向凹槽的“交替”意味着每个纵向凹槽3沿周向(在平面图中)包括在两个相邻的径向凹槽4之间,并且类似地,每个径向凹槽4沿周向包括在两个相邻的纵向凹槽3之间。
如在图中以举例方式示出,每个针N被设置有从对应的纵向凹槽3径向突起并接合到由属于针保持筒C的上述控制三角的针三角65限定的路径中的片踵61,使得根据给定的运动定律针可以相对于相应的纵向凹槽3轴向移动。通常,针N的上述上升移动由通过针三角65限定的所述路径的形状来确定。
现在让我们特别观察图9至图11,示出了预选元件5的示例性实施例。
优选地,预选元件5成形为扁条并且包括:
-轴杆11;
-上述连接部分6,其优选地从轴杆的上端展开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相邻沉降片P的径向凹槽4的同一平面上;
-致动部分12,其位于相应针N的相同纵向凹槽3中并且优选地限定在轴杆11的下端13上;致动部分被配置用于在其上升运动期间与相应的针N相互作用。
优选地,连接部分6相对于轴杆11弯曲/倾斜,因此相对于轴杆本身横向偏移,使得轴杆位于相应的平面上,而连接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对于轴杆所在的平面横向远离的不同平面上(如图9中可以看到)。
词语“横向偏移”是指连接部分6相对于预选元件5的轴杆11横向倾斜、屈曲、不对准或弯曲。
优选地,预选元件5整体制成一件。
预选元件5可以在其所有部分中呈现基本恒定的厚度。作为替代方案,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6可以具有比轴杆11更大的厚度。优选地,预选元件5具有放置在轴杆11和连接部分6之间的接合部分14,在接合部分上限定了导致连接部分相对于轴杆的横向偏移的弯曲。
优选地,如图9和图11可以看出,轴杆11、连接部分6和致动部分12具有基本恒定的第一厚度,而轴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14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优选地,轴杆11、连接部分6和致动部分12彼此为一体并且以固定方式相互定位。
优选地,在安装组件的情况下,预选元件5的轴杆11位于与相应的针N相同的纵向凹槽3中。
优选地,在安装组件的情况下,连接部分6位于与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相邻沉降片P的径向凹槽4相同的平面中。
优选地,针N包括推动部分62,推动部分在针沉降片组件1定位在针织机中的情况下放置在预选元件5的致动部分12的下方,推动部分62被配置用于从下方并且在针N的上升运动期间其所达到的给定的竖直接触高度处与预选元件5的致动部分12的下表面15接触,使得针N的随后和进一步上升运动引起整个预选元件5的对应的上升运动,直到达到上述预选构型为止。优选地,推动部分62在针轴杆的结构中制成弯曲或“曲折”;推动部分62限定了当针N竖直上升时预选元件5的下表面15抵靠在其上的邻接表面。在针N的上升运动期间,该邻接表面推靠在预选元件5的下表面上并使其向上移动。
优选地,沉降片P包括细长板主体21,其具有:
-在其中间展开区域中,片踵22’和反片踵22”都在主体的一侧上横向展开;
-在主体21的前端处,被配置用于与喂入针织机的纱线相互作用的功能部分23;
-上述连接座9优选地在主体的相对于片踵22’和反片踵22”相反的一侧上形成凹部。
凹部被配置用于当预选元件5达到预选构型时接收插入其中的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6。
优选地,凹部被限定在沉降片P的下部部分中,面向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
优选地,片踵22’和反片踵22”限定在沉降片的上部部分中。
优选地,板P完全制成一件。
优选地,沉降片P在其所有部分中具有基本恒定的厚度。
优选地,布置在沉降片盖T上的沉降片的控制三角包括限定了沉降片路径的沉降片三角71,沉降片P的上述片踵22’和/或上述反片踵22”接合在沉降片路径中,以便引导其移动,在相应的径向凹槽4内,根据基本运动定律接近或远离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以便执行基本移动。
优选地,三角71使沉降片P朝向中心轴线X径向移动(即,它“插入其”),推靠反片踵22”,并且使沉降片P径向远离中心轴线X移动(即,它“将其取出”),作用于片踵22’上。
优选地,所述基本运动定律导致沉降片P的循环移动,从而导致功能部分23被放置在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使得被针钩住的一根或多根纱线与沉降片的功能部分配合,而针N回到针保持筒C的纵向凹槽3中,以便执行基本的针织设计。
优选地,所述基本针织设计对应于平针织线圈的形成。
优选地,沉降片的功能部分23包括基本平面24,当片踵22’和/或反片踵22”接合限定了基本运动定律的三角路径时,该基本平面被设计成放置在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由返回到针保持筒的纵向凹槽中的针钩住的一根或多根纱线,以用于制作平针迹。
优选地,沉降片P的基本平面24是“针织平面”,即在针迹形成期间一根或多根纱线放置在其中的平面。
优选地,每个沉降片P被配置用于执行上述基本移动,而不管对应的预选元件5是否处于预选构型的事实,即不管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是否接合到沉降片P的连接座9中的事实。
优选地,针N包括在顶部上终止的轴杆63,该轴杆具有被配置用于与供给到针织机的纱线相互作用的头部64。
优选地,在使用中,预选元件5至少与其轴杆11和致动部分12一起定位,致动部分与相应的针N共面,并且因此在针N的轴杆63的径向外侧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X在其外侧。
优选地,预选元件5包括致动针头16,该致动针头被配置用于由于针N的上升运动而接合,直到预选元件5已经达到所述预选构型(其中连接部分6接合到沉降片P中限定的连接座9中),属于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的预选三角30。
优选地,预选三角30位于针保持筒周围(即,它面向外侧)。
优选地,致动片踵16被限定在预选元件5的致动部分12上。
优选地,预选三角30被成形为使得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能够仅在围绕针保持筒C的某些角扇区中接合。
优选地,预选三角30被配置用于保持与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接合,这也是由于相应针N在纵向凹槽3内的下降运动的结果,从而保持预选元件5在对应于预选构型的给定竖直高度处,从而保持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接合到沉降片P的连接座9中。
优选地,预选三角30和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的相互形状产生了连接,该连接同时允许:
-保持(和/或可能选择)预选元件5的片踵16的竖直高度,而不管相应针N的位置如何,该高度由预选三角30限定;并且
-使预选元件5相对于预选三角30围绕对应于致动片踵16和预选三角30之间的接触点的枢轴18旋转/摆动,该旋转/摆动导致连接部分6相对于相应的针N接近或离开。
优选地,预选元件5被配置用于当其处于预选构型时围绕所述枢轴18旋转/摆动,这是由于相应沉降片P在相应径向凹槽4内的移动从而接近或远离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的结果,沉降片P作用在接合到连接座9中的连接部分6上。
优选地,借助于预选三角30和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的相互形状获得的上述连接允许:
-保持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与预选三角30的接合,而与相应沉降片P的径向移动无关;
-保持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接合到沉降片P的连接座9中,而不管相应沉降片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与预选三角30的接合对应于所述预选构型。
优选地,预选三角30包括一个或多个角部分,其限定在针保持筒C的周围,在该角部中,允许与针保持筒C一起旋转的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从预选三角30本身的接合或脱离。
优选地,预选三角30具有尖端状或楔状截面,并且被成形或限定成如果沿其围绕针保持筒C的圆周展开存在,则至少在其接合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的角扇区中,借助于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在它们之间形成锐角并具有共同的轮廓,该轮廓以弯曲的形状围绕针保持构件C并面向针保持构件周向展开。
优选地,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在截面中基本上与预选三角30的形状相反。
优选地,如在图中通过示例示出,预选三角5的致动片踵16具有V形或燕尾形截面,以便在与预选三角30接合时围绕预选三角30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从而限定了尖端形或楔形截面。
优选地,预选元件5的致动片踵16的V形截面具有被设计为沿着由预选三角本身限定的弯曲轮廓匹配预选三角30的尖端的底部点。优选地,上述枢轴18对应于底部点。
优选地,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优选地作用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并且该动作优选地为选择性推动动作。
优选地,激活元件7成形为扁条并且包括:
-相应的轴杆41,优选地位于相应沉降片P的相同径向凹槽4中;
-上述操作部分8,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的前端42上(面向中心轴线X);
-控制部分43,优选地限定在轴杆41的后端44(相对于中心轴线X的外端)上,并且包括控制片踵45,控制片踵被配置用于在围绕沉降片保持环A的给定角扇区中接合属于(放置在沉降片盖T上的)沉降片的控制三角的激活三角50。
优选地,在使用中,激活元件7定位在对应的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所定位的平面上。基本上,在使用中,激活元件7和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都基本定位在相同的径向平面中(穿过中心轴线X)。
优选地,在使用中,激活元件7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径向凹槽4所在的平面中,该径向凹槽容纳属于同一沉降片组件1的沉降片P。
优选地,激活元件7整体制成一件。
优选地,激活元件7在其所有部分中具有基本恒定的厚度。
优选地,轴杆41、操作部分8和控制部分43彼此成一体并且以固定方式相互定位。
优选地,激活元件7在使用中被定位成至少其轴杆41和操作部分8与相应的沉降片P共面,并且因此至少部分地位于沉降片主体21下方(相对于沉降片盖T)。在这种情况下,如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激活元件7是“下沉降片”构件。
优选地,激活三角50成形为使得激活元件7的控制片踵45能够仅在围绕沉降片保持环A的某些角扇区中接合。
优选地,激活三角50限定了插入路径,激活元件7的上述控制片踵45与该插入路径接合,以便引导其在相应径向凹槽4内的移动,从而根据插入运动定律(不同于上述基本运动定律)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X。这是通过适当地仿形激活三角和沉降片三角两者来实现的。
优选地,所述插入运动定律引起每个激活元件7的移动,每个激活元件先前借助于相应的预选元件5预选,这使得其操作部分8推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使得连接部分6朝向中心轴线X移动,并接合到沉降片P的连接座9中,进而将沉降片P朝向中心轴线X推入径向凹槽4中,从而引起沉降片P的插入移动,并且从而执行上述沉降片P的激活(或“选择”)。
优选地,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对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的推动动作引起上述沉降片P的插入移动,这不同于上述由沉降片三角71引起的基本移动。
基本上,插入移动适当地改变沉降片P的基本移动,并使其根据不同的运动定律来执行朝向中心轴线X的移动。
一旦激活元件7(借助于预选元件5)已结束其推动动作,并且在恢复由沉降片三角71赋予沉降片的片踵22’和/或反片踵22”的移动之后,沉降片P的移动又是基本移动。
换言之,如果激活元件7作用于预选元件5并且预选元件处于预选构型(其中连接部分6接合到沉降片的连接座9中),沉降片P执行朝向中心轴线X的插入移动(由于激活三角50)而不是执行基本移动(这仅由于沉降片三角71而发生)。
基本上,在预选和激活的情况下,沉降片P的插入移动暂时和/或部分替代基本移动并适当地改变它。
给定的针沉降片组件1的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这两个元件对沉降片P的激活(或选择)对应于或导致根据插入移动定律来执行沉降片P的移动。
致动元件7(由致动三角50致动)对沉降片P的致动(或选择)以及插入移动的执行仅在对应的针N(先前)通过其上升运动引起对应的预选元件5的竖直移动直至上述预选构型的情况下发生。
优选地,作为由激活三角50赋予激活元件7的平移的结果,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在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上的推力可能导致预选元件围绕上述枢轴18、接近中心轴线X的摆动。
优选地,在以下情况下:
-预选元件5处于预选构型;
-沉降片P的片踵22’和反片踵22”接合沉降片三角71以便执行基本移动;
-沉降片三角71使沉降片P在相应的径向凹槽4内向后移动,远离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
针沉降片组件1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沉降片P由于沉降片三角71引起的基本移动而返回,其连接座9推动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并使其围绕枢轴18远离相应的针N旋转/摆动(即,获得相对于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向后);
-预选元件5依次推动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从而使激活元件7远离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返回;
这导致激活元件7定位在加载配置中,在该加载配置中它准备好执行由激活三角50赋予的移动。
在加载配置中,沉降片P和激活元件7相对于针保持筒C被取出,即它们远离中心轴线X。
优选地,从加载配置开始,作为激活三角50的结果,激活元件7移动接近中心轴线X并用其操作部分8推动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该连接部分依次朝向中心轴线X移动并且朝向中心轴线X将沉降片P推入径向凹槽4中,从而执行沉降片P的所述插入移动。
基本上,上述动作(特别是激活元件7返回)允许“触发”激活元件7并且因此加载相应的沉降片P:因此组件1准备好执行从激活三角50开始的上述插入移动(这相对于基本移动改变了沉降片P的运动定律)。
优选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由于相应的预选元件5的推力(当其旋转/摆动时)而远离中心轴线X移动,并且由于由激活三角50赋予的运动而接近中心轴线X。
优选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不将任何移动或推力直接赋予相应的沉降片P(但仅借助于预选元件5)。
优选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仅由相应的预选元件5推动或仅推动相应的预选元件。
事实上,应注意,激活元件7接收预选元件5的推力(由于相应的沉降片P返回,使其向外旋转/摆动)以便相对于中心轴线X返回,当它前进到中心轴线X时,它向激活元件5施加推力(作为激活三角50的结果)。
优选地,预选元件5(特别是其连接部分6)被配置用于:
-由于对应针N的上升运动,执行竖直/轴向(优选地移位)移动,直到达到预选构型;以及
-由于对应的沉降片P借助于沉降片三角71在相应的径向凹槽4中平移或者由于(由于激活三角50)由对应的激活元件7施加的推力来执行水平/径向(优选摆动或旋转)移动。
应注意,预选元件5的水平/径向移动是由于对应的沉降片P被取出而发生的远离中心轴线的移动,而当它由于由对应的激活元件施加的推力而发生时是接近中心轴线的移动。
优选地,沉降片P的功能部分23包括辅助平面25,当沉降片P执行由激活元件7赋予的上述插入移动时,该辅助平面被设计成位于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的一根或多根纱线,该纱线被返回到针保持筒C的纵向凹槽3中的针钩住,以用于制作特殊针迹。
优选地,辅助平面25为相对于基本平面24的凸起平面(即在平行于中心轴线X的方向上竖直间隔),并且由辅助平面形成的所述特殊针迹为毛圈针迹。
附图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装配在基本平面24和辅助平面25的功能部分23(即前部部分)中的沉降片P:在所示示例中,当沉降片进行插入移动时,辅助平面25是被配置用于执行毛圈针迹的平面。
通常,辅助平面也可以被配置用于执行不同的针织操作:基于要制作的特殊针迹,可以选择合适形状的合适沉降片P。即使改变使用的沉降片P的类型也可以实施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沉降片组件的结构和作用在元件上的控制三角允许执行沉降片的选择并使其以受控方式执行基本移动和插入移动。
优选地,构成针沉降片组件1的元件,即针N、压紧沉降片P、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被制成具有比厚度更大的长度和宽度(或高度)的扁平薄板。
优选地,针N、压紧沉降片P、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是扁平元件,优选地金属元件。
优选地,针N、压紧沉降片P、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是通过切割、冲压和/或弯曲扁条获得的元件。
应注意,词语“其中每个针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还包括可能的实施例(未示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相应的沉降片”包括一对相邻的沉降片(或由其组成),优选地是右沉降片和左沉降片,两者都与同一针配对。在这种情况下,每根针都与两个沉降片配对,并且针沉降片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元件(应添加至少一个预选元件和至少一个激活元件)。
优选地,针保持筒C可以包括第一止动构件,该第一止动构件放置在纵向凹槽3的外侧,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第一竖直高度处停止预选元件5的上升运动,该第一竖直高度对应于接合到预选三角30上(即,预选元件5处于预选构型)的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16的高度。
优选地,第一止动构件沿平行于中心轴线X的方向(即竖直方向)位于预选元件5的致动部分12上方。
优选地,在预选元件5的上升运动过程中的停止动作发生在致动部分12抵靠第一止动构件时,从而阻止预选元件进一步上升。
优选地,第一止动构件相对于针保持筒C定位成径向放置在针N(特别是针轴杆63)与预选元件5(特别是预选元件的轴杆11)之间。
优选地,第一止动构件是弹簧或圆形的线状元件,其沿圆周围绕整个针保持筒C。
优选地,针保持筒C可以包括第二止动构件,第二止动构件放置在纵向凹槽3之外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第二竖直高度处停止预选元件5的下降运动,在该第二竖直高度处,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不会接合沉降片P的连接座9(即,预选元件5不在其预选构型中,并且致动片踵16不接合预选三角30)。
优选地,第二竖直高度小于第一竖直高度。
优选地,预选元件5各自包括相应的止动片踵17,其被配置用于由于预选元件下降而抵靠所述第二止动构件邻接,从而防止预选元件5进一步下降。
优选地,第二止动构件沿平行于中心轴线X的方向位于止动片踵17的下方和预选元件5的致动部分12的上方。
优选地,第二止动构件沿平行于中心轴线X的方向位于第一止动构件的上方。
优选地,第二止动构件相对于针保持筒X定位成径向放置在针N(特别是针轴杆63)与预选元件5(特别是预选元件的轴杆11)之间。
优选地,第二止动构件是弹簧或圆形的线状元件,其沿圆周围绕整个针保持筒C。
基本上,预选元件5的竖直移动(即行程)优选地被限制在致动部分12和止动片踵17之间的轴向距离内,这分别阻止了第一和第二止动构件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优选地,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包括相应的选择器80,其至少部分地滑动地布置在针N下方的相应的纵向凹槽3中,并且以选择性方式轴向可移动,以便命令针在相应的纵向凹槽中的上升运动。
优选地,每个选择器80具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片踵,该片踵可在操作位置与非操作位置之间径向移动,在操作位置,片踵被抽出以便与由选择三角限定的相应路径接合,在非操作位置,片踵回缩以便与由选择三角限定的所述路径接合。
优选地,针保持筒C包括在控制下作用在选择器80上的至少一个选择装置,以用于将选择器切换到或保持在操作位置或非操作位置。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针沉降片组件1在圆形针织机中的用途。让我们观察图1至图8。
图1示出了在针迹形成周期的初始配置中的针沉降片组件1。
可以看到针N位于预选元件5的下方,该预选元件处于下降位置并且其连接部分6未接合到沉降片P的连接座9中。
在图2中,针N的控制三角65作用在针的片踵61上并引起针的竖直上升移动(参见指示该移动的箭头)。针沉降片组件1的其余元件(即预选元件、激活元件和沉降片)仍处于图1的相同位置。
在图3中,针N上升并以其推动部分62到达预选元件5的致动部分12;具体地,推动部分62将与致动部分12的下表面15接触。同时,预选三角30,在针头上升直到到达预选元件的针保持筒的扇区中,被成形为使得其轮廓允许预选元件的致动针头16上升(注意三角30的轮廓径向远离致动片踵16)。
在图4中,针N已经到达预选元件5并继续上升:推动部分62与致动部分12相互作用并且因此导致预选元件5上升(参见图4中的两个箭头)。在这种配置中,针N和预选元件5一起上升,并且连接部分6接合到沉降片P的连接座9中:这种接合借助于将连接部分6插入到沉降片的下凹部中而发生,并且使预选元件达到上述“预选构型”。还应注意,由于上升运动,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16达到其V形(或燕尾形)截面与预选三角30的尖端形截面对准的高度,使得片踵16可以与三角30接合。
在图5中,致动片踵16已与预选三角30接合:这意味着从现在起预选元件5由预选三角竖直支撑并且不再需要支撑针N。事实上,应注意,由于针三角65(在该图中,针三角具有围绕片踵61的双重轮廓),针N继续以其运动定律向下移动。
同时或之后,沉降片P开始远离中心轴线X的径向移动(参见图5中指向右侧的水平箭头):沉降片的这种移动是由作用在沉降片的片踵22’上的沉降片三角71引起的。
还应注意,从图4到图8,预选元件5保持在预选构型,即其连接部6插入连接座9中。
图6示出了激活元件7的“加载”步骤(即能够“触发”激活元件的操作顺序):沉降片P根据由沉降片三角71赋予的基本运动定律返回,并且因此使预选元件5围绕枢轴18摆动/旋转,因为连接部分6接合到连接座9中,连接座返回并推靠它,从而使其远离相应的针N。连接部分6又返回并推靠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因此操作部分远离中心轴线X返回。因此,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沉降片P返回导致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两者返回。
在“加载”步骤结束时,针沉降片组件1处于图7的构型:激活元件7被“加载”,即如果将执行特殊针迹,则取出并准备好接收后面激活三角50的动作。图7示出了针N,由于针三角65,针同时下降并返回到相应的纵向凹槽3中。
图8示出了沉降片P的真正“激活”步骤,这由于激活三角50而发生。如箭头所示,激活三角50通过推动它并使其朝向中心轴线X行进而作用在激活元件7的控制部分43的控制片踵45上。这种向前移动导致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对连接部分6的推动动作,这导致预选元件5(围绕接合到预选三角30的尖端上的枢轴18)朝向中心轴线X的摆动/旋转。此外,由于连接部分6已经预先插入到沉降片的连接座9中,预选元件5的摆动又导致沉降片P随后朝向中心轴线X向前移动:这种向前移动正是上述的沉降片P根据由激活三角50引起的插入运动定律的“插入”移动(其“替代”了由沉降片三角71引起的基本移动)。
同时,如图8所示,针N继续其移动以便返回相应的凹槽:针在收集纱线之后下降到头部64位于沉降片P的功能部分23下方的高度,从而导致先前形成的针织线圈被敲打(参见处于闭合位置的头部的标签L)并完成新针迹的形成。
应注意,如果未激活或使用激活三角50,沉降片P不会执行插入移动,并且因此不会执行特殊针迹,因为沉降片继续在其如由然后赋予基本移动的沉降片三角激活的路径上。
优选地,针保持筒的控制三角可以包括预选元件的重新加载三角,其被配置用于在针迹形成之后降低预选元件(即,作为图8的配置的结果),从而将它们带回到低位置,他们将在接下来的针上升时再次从该低位置开始。优选地,重新加载三角作用在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上。因此,每个预选元件由相应的针升起,由预选三角保持在预选高度,并且由重新加载三角带回到低位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针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布置如上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即配备有针保持筒C、多个针N、沉降片保持环A、多个压紧沉降片P和各自包括预选元件5和激活元件7的针沉降片组件1;
-借助于一个或多个针沉降片组件1执行针织操作以便制作针迹,借助于以下步骤:
-以选择性方式竖直移动相应纵向凹槽3中的针N,直到接合预选元件5(图2至图4);
-由于相应针N的上升运动而将预选元件5竖直移动(图4)到预选构型(图4至图8),其中连接部分6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沉降片P中的连接座9中,从而通过对应针N的上升运动引起沉降片P的预选;
-将激活元件7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水平移动(图8)直至激活(选择)位置,在所述位置,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作用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预选元件5上;
-借助于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作用在其上的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将径向凹槽4中的沉降片P朝向中心轴线X移动,从而激活/选择沉降片P本身。
应注意,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执行的针织操作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如参考图1至图8描述的上述针迹形成周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的针沉降片组件1,包括:
-针N;
-至少一个压紧沉降片P;
-预选元件5;
-激活元件7,
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有利地实现了“针-针/沉降片-沉降片”选择,即可以决定“逐针”(即对于任何针)是否应该预先选择相应的沉降片,使得沉降片本身然后可以借助于激活元件激活(即选择)。
因此,允许“逐个沉降片”选择,其中每个沉降片可以借助于相应的针来预激活。允许为每个单根针预先选择相应的沉降片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实际激活(即选择)沉降片本身的装置分别是预选元件和激活元件。
应注意,预选元件,每一个都具有其连接部分插入沉降片座中,允许为每根针专门预选相应的沉降片,然后激活元件及其操作部分允许基于所使用的沉降片的具体结构单独激活每个沉降片以使其执行插入移动,从而制作特殊针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操作涉及预选元件和对应的激活元件的特定配合:沉降片的激活借助于由激活元件施加在预选元件上的推力而发生,其作用在对应的沉降片上(因为它的连接部分插入沉降片的连接座中)并引起其插入移动。
因此,如果预选元件没有通过连接部分“插入”到沉降片中(由于相应的针上升),则激活元件的后续动作(如果被激活)将不会导致沉降片的插入,因为激活元件的动作将不会转移到沉降片本身。因此,如果沉降片没有被针预先选择,那么这种沉降片就无法被激活,并且因此不存在插入。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包括从针到预选元件(其“连接”到沉降片)的第一竖直动作(预选),以及沿径向方向从外侧到内侧、从激活元件到预选元件(连接到沉降片)然后从预选元件到沉降片以便使其前进的第二水平动作(激活)。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操作涉及一系列步骤/动作:
-首先,针上升并且其推动部分抵靠预选元件的致动部分邻接,从而推动它一起上升;
-一旦达到给定高度,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可以与预选三角接合,该三角支撑并保持预选元件的位置,也由于针的下降运动(它可以按照自己的运动定律前进);
-预选元件的致动片踵与预选三角接合的高度是发生连接部分插入沉降片的下部上的连接座(凹部)中(或完成)时的一个高度;
-一旦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尖端)在座内,沉降片可由沉降片三角致动,该沉降片三角将其相对于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向外取出;
-通过将沉降片取出,预选元件(在预选三角上枢转)也向外摆动并推到激活元件之外;
-在实践中,通常将沉降片取出(并使其返回用于针织)的沉降片三角现在实际上也将预选元件(其是“摆动导针器”)取出,因为它通过其连接部分插入到沉降片的座中;
-然后还取出激活元件(“下沉降片”),因为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作用于其操作部分,从而将其推到外面;
-这允许“触发”(即通过取出来布置以便进行操作或准备)激活元件,一旦接合激活三角,该激活元件将被致动以便朝向中心轴移动并因此推入相应的预选元件,这进而也会导致插入对应的沉降片(因为它“连接”到预选元件)。
在针沉降片组件中,激活元件首先被触发(通过将沉降片和预选元件向后移动),然后由激活三角激活,以使沉降片执行插入移动。
基本上,当激活三角将激活元件推向中心轴(即,它“插入”它)时,只有当对应的预选元件首先被预选(即插入沉降片的凹部中)时,激活元件才移动相应的沉降片。激活元件激活仅插入其预选元件的沉降片;因此,预选元件实际上是激活元件与沉降片之间的“驱动器”。
应注意,预选元件被配置用于不仅预选相应的沉降片,而且预选作为同一针沉降片组件的一部分的其相应的激活元件。
还应指出,如果相应的预选元件尚未被预选(借助于相应的针上升),则无法触发激活元件。
未插入其预选元件的沉降片继续进行由沉降片三角控制的通常基本移动,并且不会插入来执行特殊针迹(例如毛圈针迹);这些沉降片不受相应激活元件的影响。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允许在每根针进行其上升运动时预选每一个沉降片:事实上,如果所有的针都上升,则所有的预选元件都以其“尖端”插入到相应的沉降片中:因此,每个沉降片都准备好插入以便形成特殊的针迹。然而,只有当对应的激活元件被激活三角设置为运动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如果不想激活实际选择,则激活元件不应与激活三角接合(使得激活元件不会向内施加其推力并使沉降片前进)。
因此,预选元件的竖直移动实际上允许预选所有沉降片:然后是激活元件的水平移动(如果发生的话)以导致沉降片的真正选择和插入。真正的选择(用沉降片驱动执行特殊针迹的动作)由激活三角进行,但预选元件允许始终获得与工作针相关的单一选择;因此,它是对单个沉降片的“逐针”选择,以便仅在所需位置用它们来形成特殊的针迹。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具体地,描述了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配备有特定的沉降片保持环。在这方面应参考图13至图17。
这些图以透视图、剖视图并且从上方示出沉降片保持环:它被设计为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的一部分,例如如图12所示。基本上,根据图1至图12的技术方案,图13至图17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利地但不排他地在针织头内实施。
图13至图17的沉降片保持环A包括在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中,包括:
-针保持筒C,具有围绕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3;
-多个针N,每个针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3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沉降片保持环A被设计成放置在针保持筒C的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并且具有围绕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4。
针织机因此包括多个压紧沉降片P,每个沉降片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4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如已经参考图1至图12公开的,径向凹槽4相对于纵向凹槽3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3和径向凹槽4围绕中心轴线X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N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P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1。
对于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针织机包括:
-预选元件5,其与相应的针N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6,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性地协作。
优选地,连接部分6在使用中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的径向凹槽4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
如图13至图17具体所示,每个径向凹槽4具有后段部81和前段91;前段91从后段81连续展开,并朝中心轴线X向前敞开。
优选地,前段91比后段81更长。
优选地,前段91被配置用于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在其移动中横向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和引导(至少)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
优选地,预选元件5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针N的相同的纵向凹槽3中。
优选地,连接部分6从纵向凹槽3横向升高,以便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的径向凹槽4对准。
优选地,径向凹槽4包括限定后段81的第一切口82和限定前段91的第二切口92。
优选地,后段81具有第一宽度L1并且前段91具有第二宽度L2。
优选地,前段91在相对于后段81的平面(或中间平面)的两侧上具有比后段81更大的宽度扩展。
优选地,径向凹槽4的后段81限定在后部部分本身的两个侧壁83之间,两个侧壁83彼此面对并分开对应于第一宽度L1的量。
优选地,径向凹槽4的前段91被限定在前部部分本身的两个侧面93之间,两个侧面93彼此面对并且分开对应于第二宽度L2的量。
优选地,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相对于后段81的两个侧壁83横向间隔开,使得径向凹槽4从后段81向前段91加宽。
优选地,后段81的两个侧壁83是竖直的并且彼此平行。
优选地,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是竖直的并且彼此平行。
优选地,第一宽度L1对应于后段的两个侧壁83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第二宽度L2对应于前段的两个侧面93之间的距离。
术语“容纳”意指前段91在其竖直/轴向移动和/或其水平/径向移动期间在其侧面93之间可移动地容纳相应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的至少一部分。
术语“引导”是指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引导相应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在其竖直/轴向移动和/或其水平/径向移动期间将其保持在竖直平面上,并且避免连接部分6相对于连接部分的竖直平面横向移动(即防止连接部分在其移动期间在其竖直平面外侧摆动)。
基本上,前段被配置用于可移动地容纳和引导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基本上充当“轨道”,连接部分可以在其中基于预选元件的致动而进行其移动。
这有利地允许并且以安全、精确和可靠的方式获得与上述针沉降片组件一起操作的圆形针织机:事实上,沉降器保持环的径向凹槽的形状(特别是前段的存在)允许保持预选元件被引导,从而避免错位、定位错误或故障或断裂事件。因此,针沉降片组件可以正确操作并执行单个沉降器的“逐针”选择。
应注意,上述方案允许借助于径向凹槽4(属于沉降片保持环A)的前段91引导从针保持筒C“进来”的物体/元件,即相应预选元件5的连接部分6。换言之,作为预选元件5的一部分,其主体容纳在针保持筒C的纵向凹槽3中并与相应的针N配对的连接部分6具有其被是沉降片保持环A的一部分的径向凹槽4的前段91至少部分地容纳和引导的连接部分6。
优选地,后段81被配置用于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在其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X的平移移动中横向地容纳和至少部分地引导相应沉降片P。
优选地,对于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针织机包括激活元件7,其与预选元件5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8。
优选地,激活元件7可移动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同一径向凹槽4中,径向凹槽容纳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相邻沉降片P。
优选地,后段81被配置用于在针织机的操作循环期间在其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X的平移移动中横向地容纳和至少部分地引导相应激活元件7。
优选地,径向凹槽4并且特别是后段81可移动地容纳相应的沉降片P和相应的激活元件7。优选地,激活元件7至少部分地以滑动方式放置在沉降片P下方。
优选地,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在前部从径向凹槽4的后部部分81突起,以便在针织机的至少一种操作条件下放置在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之间。
优选地,沉降片P在前部中从径向凹槽4的后部部分81突起,以便以其主体21的至少一部分置于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之间。
优选地,激活元件7的操作部分8和沉降片P的前端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并且在针织机的某些操作条件下可移动地容纳在由径向凹槽4的前段91限定的空间中(可以在前段的两个侧面93之间识别)。
优选地,在与沉降片保持环A的围绕中心轴线X的周向展开相切的方向上限定或计算第一宽度L1和第二宽度L2。
优选地,(后段的)第一宽度L1基本上对应于容纳在径向凹槽中的沉降片P的厚度。
优选地,(后段的)第一宽度L1基本上对应于激活元件7的厚度。
优选地,(前段的)第二宽度L2基本上对应于预选元件的连接部分6的厚度。
“基本上对应于厚度”是指宽度适合于准确地容纳相应的元件或其一部分(沉降片、激活元件、预选元件),从而使其能够滑动。
优选地,水平地并且在径向凹槽4的整个径向长度上形成第一切口82,而竖直地并且与所述第一切口82交叉即重叠地形成第二切口92,以便加宽它并且因此限定具有第二宽度L2的前段91,前段不同于具有第一宽度L1的后部部分81。
在一方面,第一切口82具有对应于第一宽度L1的厚度并且第二切口92具有对应于第二宽度L2的厚度。
优选地,后段81的两个侧壁83在上方以相应的上自由边缘84终止,并且下方在径向凹槽的底表面(或中空)终止。
优选地,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在上方以相应的上自由边缘94终止并且下方在相应的下自由边缘95终止。
优选地,前段91的两个侧面93的两个上边缘94在径向上相对于两个下边缘95更长。
优选地,相对于后段81限定前段91的第二切口92是竖直倾斜的,使得前段91在其上端的径向延伸大于其下端的径向延伸。
优选地,与第一切口82相交形成的第二切口92在前段91和后段81之间形成两个连接台阶96,径向凹槽4的厚度在两个连接台阶处从第一宽度L1变到第二宽度L2,反之亦然。
优选地,每个连接台阶96从相应的上边缘94延伸到前段91的侧面93的相应的下边缘95。
优选地,竖直倾斜的第二切口92形成具有倾斜或弯曲构型的两个连接台阶96。
优选地,两个连接台阶96从两个侧面93的上边缘94到两个侧面93的两个下边缘95接近中心轴线。
优选地,每对相邻的径向凹槽4在它们之间限定了将它们分开的相应的板条97或壁。
优选地,每个板条由两个相邻的径向凹槽4共享,并且因此由两个相邻的后段81和前段91共享。
类似地,每个径向凹槽4的前段91被限定在两个相邻的板条97之间,其中一个侧面93属于右侧板条,并且另一个侧面93属于左侧板条。
类似地,每个径向凹槽4的后段81被限定在两个相邻的板条97之间,其中一个侧壁83属于右侧板条,并且另一个侧壁83属于左侧板条。
由于存在由第一切口82和第二切口92限定的后部部分81和前部部分91,每个板条97都呈现出具有不同厚度的两个部分:
-限定板条97的后部厚度的第一部分98,在两个相邻径向凹槽4的后段81之间获得;
-限定板条97的前部厚度的第二部分99,在两个相邻径向凹槽4的前段91之间获得。
前部厚度小于后部厚度,因为第二宽度L2小于第一宽度L1。
优选地,整个针沉降片组件1的上述操作(并且特别是预选和激活步骤)可以有利地在配备有如在图13至图17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的沉降片保持环A的针织机中实施。
因此,本发明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都实现了重要的优点。首先,本申请人发现本发明能够解决问题并克服上面列出的和典型的已知解决方案的限制,从而获得预期的目的。特别地,针沉降片组件1的结构和操作有利地允许:
-对单个沉降片进行“逐针”选择,即单独选择沉降片,以便仅在所需位置用其执行特殊针迹;
-制造具有最不同特征和在所需位置的针迹的织物;
-获得使用特殊针迹(例如毛圈针迹)制成的任何“图案”(即具有特定形状和轮廓的区域)的织物;
-制造织物,其中针对每个针织横列存在不同针迹的任何交替,即平针和特殊针迹的期望序列,这能够获得具有带有甚至复杂的轮廓和形状的特殊针迹的“图案”;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可能也非常复杂的高质量针织物;
-增加可以分配给参与针织过程的元件、特别是压紧沉降片的多种移动,以便实现更高的生产灵活性,即制造具有彼此不同的多种特性的不同类型的织物;
-获得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与已知解决方案相比具有用于制造针织物的更高的通用性;
-获得能够制造针织物并在针织物上获得更多的图案和/或效果的针织机,不必从机械角度重新配置机器本身或机器的一部分;
-借助于先前的“针-针”选择(由于预选元件)获得进行“逐个沉降片”选择的可能性(由于激活元件)。
上文解释的内容特别是由于在针沉降片组件1中由预选元件的竖直动作/移动(预选)和由激活元件的水平动作/移动(激活)的组合。导致如上所述的“针迹形成周期”的这种特定组合/协同作用(特别参考图1至图8)是全新的并且不同于如上所述的已知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可以以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实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针沉降片组件代表现有技术的替代解决方案。
Claims (17)
1.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保持筒(C),具有围绕所述针保持筒(C)的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3);
-多个针(N),每个针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3)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沉降片保持环(A),置于所述针保持筒(C)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所述沉降片保持环(A)具有围绕所述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4),并且在使用时与所述针保持筒(C)成一体;
-多个脱圈沉降片(P),每个脱圈沉降片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4)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其中所述径向凹槽(4)相对于所述纵向凹槽(3)成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3)和径向凹槽(4)围绕所述中心轴线(X)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N)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P)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1),所述针织机总体包括多个针沉降片组件(1);
其中,对于所述多个针沉降片组件中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所述针沉降片组件(1),所述针织机包括:
-预选元件(5),其与相应的针(N)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6),所述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性地协作;
-激活元件(7),其与所述预选元件(5)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8);
并且其中:
-所述预选元件(5)由于相应针(N)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所述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6)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沉降片(P)中的连接座(9)中,从而通过对应针(N)的上升运动引起所述沉降片(P)的预选;
-所述激活元件(7)可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水平移动,直到作用于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预选元件(5),使得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在接合到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连接座(9)中时,会进而导致所述沉降片(P)在所述径向凹槽(4)中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移动,从而执行所述沉降片的激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选元件(5)成形为使得所述连接部分(6)与所述相应的激活元件(7)对准,和/或其中所述预选元件(5)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针(N)的相同的纵向凹槽(3)中,和/或其中所述连接部分(6)从所述纵向凹槽(3)横向升高,以便与容纳属于所述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的所述径向凹槽(4)共面,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相同的径向凹槽(4)中,所述径向凹槽容纳属于所述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和/或其中由所述激活元件(7)对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激活导致所述沉降片(P)插入移动至给定激活位置,在所述激活位置中,在针织时所述沉降片(P)执行特定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选元件(5)成形为扁条并且包括:
-轴杆(11);
-上述连接部分(6),其优选地从所述轴杆的上端展开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容纳属于所述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相邻沉降片(P)的所述径向凹槽(4)的同一平面上;
-致动部分(12),其位于所述相应针(N)的所述相同纵向凹槽(3)中并且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11)的下端(13);所述致动部分(12)被配置用于在其上升运动期间与所述相应的针(N)相互作用,
和/或其中所述连接部分(6)相对于所述轴杆(11)弯曲/倾斜,因此相对于所述轴杆本身横向偏移,使得所述轴杆(11)位于相应的平面上,而所述连接部分(6)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对于所述轴杆(11)所在的所述平面横向远离的不同平面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N)包括推动部分(62),所述推动部分在所述针沉降片组件(1)定位在所述针织机中的情况下放置在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部分(12)的下方,所述推动部分(62)被配置用于从下方并且在所述针(N)在其上升运动期间所达到的给定的竖直接触高度处与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部分(12)的下表面(15)接触,使得所述针(N)的随后和进一步上升运动引起所述整个预选元件(5)的对应的上升运动,直到达到所述预选构型为止,
和/或其中所述沉降片(P)包括细长板主体(21),其具有:
-在所述主体的中间展开区域中,片踵(22’)和反片踵(22”)都在所述主体(21)的一侧上横向展开;
-在所述主体的前端处,被配置用于与喂入所述针织机的纱线相互作用的功能部分(23);
-上述连接座(9),其优选地在相对于所述片踵(22’)和所述反片踵(22”)相反的所述主体(21)的一侧上被配置成类似中空空间,所述中空空间被配置用于当所述预选元件(5)达到所述预选构型时接收插入其中的预选元件的所述连接部分(6)。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放置在所述沉降片盖(T)上的沉降片三角(71)限定了沉降片路径,所述沉降片(P)的上述片踵(22’)和/或上述反片踵(22”)接合在所述沉降片路径中,以便引导其移动,在所述相应的径向凹槽(4)内,根据基本运动定律接近或远离所述针保持筒(C)的所述中心轴线(X),以便执行基本移动,和/或其中所述基本运动定律导致所述沉降片(P)的循环移动,从而导致所述功能部分(23)被定位在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使得被所述针钩住的所述一根或多根纱线与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功能部分(23)配合,而所述针(N)回到所述针保持筒(C)的所述纵向凹槽中,以便进行基本的针织操作,和/或其中所述基本的针织操作对应于平针织线圈的形成,和/或其中所述沉降片的所述功能部分(23)包括基本平面(24)或“针织平面”,当所述片踵(22’)和/或所述反片踵(22”)接合限定了所述基本运动定律的所述沉降片路径时,所述基本平面被指定成定位在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由返回到所述针保持筒的所述纵向凹槽中的所述针钩住的所述一根或多根纱线,以用于制作平纹织物,和/或其中每个沉降片(P)被配置用于执行所述基本移动,而不管所述对应的预选元件(5)是否处于所述预选构型的事实,即不管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是否接合到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连接座(9)中的事实。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选元件(5)在使用中至少与其轴杆(11)和所述致动部分(12)一起定位,所述致动部分与所述相应的针(N)共面,并且以便在所述针(N)的所述轴杆(63)的径向外侧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X)在其外侧;和/或其中所述预选元件(5)包括致动片踵(16),该致动片踵被配置用于由于所述针(N)的上升运动而接合预选三角(30),直到所述预选元件已经达到所述预选构型,预选三角(30)优选地放置在所述针保持筒(C)周围,和/或其中所述致动片踵(16)限定在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部分(12)上,和/或其中所述预选三角(30)被成形为使得所述预选元件的所述致动片踵(16)能够仅在围绕所述针保持筒(C)的某些角扇区中接合,和/或其中,所述预选三角(30)被配置用于保持与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接合,这也是由于所述相应针(N)在所述纵向凹槽(3)内的下降运动的结果,从而保持所述预选元件(5)在对应于所述预选构型的给定竖直高度处,从而保持所述预选元件的所述连接部分(6)接合到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连接座(9)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选三角(30)和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的相互形状产生连接,该连接允许:
-保持或选择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片踵(16)的竖直高度,而不管所述相应针(N)的位置,所述高度由所述预选三角(30)限定;以及
-使所述预选元件(5)相对于所述预选三角(30)围绕对应于所述片踵(16)和所述预选三角(30)之间的接触点的枢轴(18)旋转/摆动,所述旋转导致所述连接部分(6)相对于所述相应的针(N)接近或离开,
和/或其中所述预选元件(5)被配置用于当其处于所述预选构型时围绕所述枢轴(18)旋转/摆动,这是由于所述沉降片(P)在所述相应径向凹槽(4)内的所述移动接近或远离所述针保持筒(C)的所述中心轴线(X)的结果,所述沉降片(P)作用在接合到所述连接座(9)中的所述连接部分(6)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预选三角(30)和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的所述相互形状获得的所述连接允许:
-保持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与所述预选三角(30)的所述接合,而与所述相应沉降片(P)的所述径向移动无关;
-保持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接合到所述相应沉降片(P)的所述连接座(9)中,而不管所述沉降片(P)本身的所述径向移动如何,
和/或其中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与所述预选三角(30)的所述接合对应于所述预选构型,
和/或其中所述预选三角(30)包括一个或多个角部分,其限定在所述针保持筒(C)的周围,在所述角部中,允许与所述针保持筒(C)一起旋转的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与所述预选三角本身的所述接合或脱离。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选三角(30)具有尖端状或楔状截面,并且被成形或限定成在沿其围绕所述针保持筒(C)的圆周展开存在的情况下,至少在其接合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的所述角扇区中,借助于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在它们之间形成锐角并具有共同的轮廓,所述轮廓以弯曲的形状围绕所述针保持构件(C)并面向所述针保持构件周向展开,和/或其中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在截面中基本上与所述预选三角(30)的形状相反,和/或其中所述预选三角(5)的所述致动片踵(16)具有V形或燕尾形截面,以便在与所述预选三角(30)接合时围绕所述预选三角(30)的限定了尖端形或楔形截面的所述上表面(31)和所述下表面(32),和/或其中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致动片踵(16)的所述V形截面具有被指定为沿着由所述预选三角本身限定的所述弯曲轮廓匹配所述预选三角(30)的所述尖端的底部点。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元件(7)的所述操作部分(8)优选地作用于属于所述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并且所述动作优选地为选择性推动动作,
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成形为扁条并且包括:
-相应的轴杆(41),优选地位于所述相应沉降片的相同径向凹槽中;
-上述操作部分(8),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的前端(42)上,面向所述中心轴线(X);
-控制部分(43),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轴杆(41)的后端(44)上并且包括控制片踵(45),所述控制片踵被配置用于在围绕所述沉降片保持环(A)的给定角度扇区中接合优选地放置在所述沉降片盖(T)上的激活三角(50),
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在使用中定位所述在预选元件的所述连接部分(6)所定位的平面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三角(50)成形为使得允许所述激活元件(7)的所述控制片踵(45)仅在围绕所述沉降片保持环(A)的给定角扇区中接合,和/或其中所述激活三角(50)限定了插入路径,所述激活元件(7)的上述控制片踵(45)与所述插入路径接合,以便根据不同于所述基本运动定律的插入运动定律来引导其接近所述中心轴线(X)的所述移动,和/或其中所述插入运动定律引起每个激活元件(7)的移动,每个激活元件先前借助于所述相应的预选元件(5)预选,这使得其所述操作部分(8)推动属于所述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使得所述连接部分(6)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移动,并接合到所述沉降片的所述连接座(9)中,进而将所述沉降片(P)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推入所述径向凹槽(4)中,从而引起所述沉降片(P)的插入移动,并且从而执行上述所述沉降片(P)的激活/选择,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的所述操作部分(8)对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的所述推动动作引起所述沉降片(P)的上述插入移动,这不同于上述由所述沉降片三角(71)引起的基本移动,和/或其中作为由所述激活三角(50)赋予所述激活元件的平移的结果,所述激活元件(7)的所述操作部分(8)在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上的所述推力可能导致所述预选元件(5)围绕所述枢轴(18)、接近所述中心轴线(X)的所述摆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以下情况下:
-所述预选元件(5)处于所述预选构型;
-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片踵(22’)和所述反片踵(22”)接合所述沉降片三角(71),以便执行所述基本移动;
-所述沉降片三角(71)使所述沉降片(P)在所述相应的径向凹槽(4)内向后移动,远离所述针保持筒(C)的所述中心轴线(X);
所述针沉降片组件(1)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所述沉降片(P)由于由所述沉降片三角(71)引起的所述基本移动而返回,利用其连接座(9)推动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并使它旋转/摆动而远离所述相应的针(N),即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X)返回;
-所述预选元件(5)依次推动所述激活元件(7)的所述操作部分(8),从而使所述激活元件远离所述中心轴线(X)返回;
这导致所述激活元件(7)定位在加载配置中,在所述加载配置中它准备好执行由所述激活三角(50)赋予的所述移动,
和/或其中在所述加载配置中,所述沉降片(P)和所述激活元件(7)相对于所述针保持筒(C)被取出,即它们远离所述中心轴线(X)。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加载配置开始,作为所述激活三角(50)的结果,所述激活元件(7)移动接近所述中心轴线(X)并用其操作部分(8)推动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所述连接部分依次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移动并且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将所述沉降片(P)推入所述径向凹槽(4)中,从而执行所述沉降片(P)的所述插入移动,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由于所述相应的预选元件(5)的所述推力而远离所述中心轴线(X)移动,并且由于由所述激活三角(50)赋予的所述运动而接近所述中心轴线(X),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不将任何移动或推力直接赋予所述相应的沉降片(P),但仅借助于所述预选元件(5),和/或其中所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仅由所述相应的预选元件(5)推动或仅推动所述相应的预选元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选元件(5)、特别是其连接部分(6)被配置用于:
-由于所述对应针(N)的所述上升运动,执行竖直/轴向移动,直到达到所述预选构型;以及
-由于所述对应的沉降片(P)借助于所述沉降片三角(71)在所述相应的径向凹槽中的所述平移或者由于由所述对应的激活元件(7)施加的所述推力来执行水平/径向移动,
和/或其中所述沉降片的所述功能部分(23)包括辅助平面(25),当所述沉降片(P)执行上述插入移动时,所述辅助平面被指定成位于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以便接收搁置在其上的一根或多根纱线,该纱线被返回到所述针保持筒的所述纵向凹槽中的所述针钩住,以用于制作特殊针迹,和/或其中所述辅助平面(25)是相对于所述基本平面(24)的凸起平面,并且由所述辅助平面(25)形成的所述特殊针迹例如是毛圈布针迹。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径向凹槽(4)具有后段(81)和前段(91),所述前段从所述后段以连续方式展开并且在前侧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敞开;
-所述前段(91)比所述后段(81)更长;
-所述前段(91)被配置用于在所述针织机的所述操作循环期间在其移动中横向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和引导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
16.一种用于在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中针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布置圆形纺织机,其包括:
-针保持筒(C),具有围绕所述针保持筒的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纵向凹槽(3);
-多个针(N),每个针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纵向凹槽(3)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纵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沉降片保持环(A),置于所述针保持筒(C)上端附近并与其同轴,所述沉降片保持环(A)具有围绕所述中心轴线(X)布置的多个径向凹槽(4),并且在使用时与所述针保持筒(C)成一体;
-多个脱圈沉降片(P),每个脱圈沉降片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相应的径向凹槽(4)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径向凹槽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其中所述径向凹槽(4)相对于所述纵向凹槽(3)成角度偏移,使得纵向凹槽和径向凹槽围绕所述中心轴线(X)呈现周向交替,并且其中每个针(N)与至少一个相应的相邻沉降片(P)配对,从而形成针沉降片组件(1),所述圆形纺织机总体包括多个针沉降片组件(1);
对于所述多个针沉降片组件中的每个针沉降片组件(1),或对于针沉降片组件的子集的每个所述针沉降片组件(1)来布置:
-预选元件(5),其与所述相应的针(N)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6),所述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属于所述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性地协作;
-激活元件(7),其与所述预选元件(5)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8);
-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所述针沉降片组件(1)执行针织操作以便制作针迹,执行针织操作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以选择性方式竖直移动所述相应纵向凹槽中的所述针(N),直到接合所述预选元件(5);
-由于所述相应针(N)的所述上升运动而将所述预选元件(5)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所述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6)接合到限定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沉降片(P)中的连接座(9)中,从而通过所述对应针(N)的所述上升运动引起所述沉降片(P)的预选;
-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水平移动所述激活元件(7),直到作用在属于同一针沉降片组件(1)的所述预选元件(5)上;
-借助于所述激活元件(7)的所述操作部分(8)作用在其上的所述预选元件(5)的所述连接部分(6),将所述径向凹槽(4)中的所述沉降片(P)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移动,从而激活/选择所述沉降片(P)本身。
17.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的针沉降片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N),所述针被指定可移动地容纳在具有中心轴线(X)的圆形针织机的针保持筒(C)的相应纵向凹槽(3)中,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纵向凹槽(3)内以受控方式移动;
-至少一个脱圈沉降片(P),其被指定可移动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针织机的沉降片保持环(A)的相应的径向凹槽(4)中,该沉降片保持环放置在所述针保持筒(C)的上端附近并且与其同轴,所述至少一个脱圈沉降片(P)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径向凹槽(4)内以受控方式移动,并且优选地在其下侧上设置有连接座(9);
-预选元件(5),其被指定与所述相应的针(N)成对或可操作地关联,并且包括连接部分(6),所述连接部分被配置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相邻沉降片(P)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性地协作;
-激活元件(7),其被指定与所述预选元件(5)配对或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包括操作部分(8);
其中:
-所述预选元件(5)被配置用于由于所述针(N)的上升运动而可竖直移动到预选构型,在所述预选构型中,所述连接部分(6)可以接合到所述至少一个沉降片(P)的所述连接座(9)中,从而通过对应针(N)的上升运动引起所述沉降片(P)的预选;
-所述激活元件(7)被配置用于可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水平移动,直到作用于所述预选元件(5),使得所述预选元件的所述连接部分(6)在接合到所述沉降片的所述连接座(9)中时,会进而导致所述沉降片(P)在所述径向凹槽(4)中朝向所述中心轴线(X)移动,从而执行所述沉降片(P)的激活/选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102021000018047 | 2021-07-08 | ||
IT102021000018047A IT202100018047A1 (it) | 2021-07-08 | 2021-07-08 | Macchina tessile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relativo metodo di formazione della maglia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95715A true CN115595715A (zh) | 2023-01-13 |
Family
ID=78049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86339.6A Pending CN115595715A (zh) | 2021-07-08 | 2022-06-16 | 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及相关针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52633A1 (zh) |
EP (1) | EP4367307A1 (zh) |
CN (1) | CN115595715A (zh) |
IT (1) | IT202100018047A1 (zh) |
TW (1) | TW202302951A (zh) |
WO (1) | WO20232813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52253A1 (en) * | 2023-06-05 | 2024-12-12 | Gerri S.R.L. | Sinker locking assembly, sinker locking system,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said system, knitting mach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07463A (en) * | 1929-09-16 | 1940-07-09 | Hemphill Co | Selective control of sinkers, needles, and jacks |
US2134480A (en) * | 1935-01-25 | 1938-10-25 | Standard Trump Bros Machine Co | Knitting method and machine |
GB526120A (en) * | 1938-03-09 | 1940-09-11 | Hemphill Co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knitting machines and to a method of knitting |
CS160788B1 (zh) | 1971-10-14 | 1975-05-04 | ||
DE2642079A1 (de) | 1976-09-18 | 1978-03-23 | Harry Apprich | Lageranordnung fuer schieber am nadelzylinder einer strickmaschine |
GB2131053B (en) * | 1982-09-08 | 1986-01-29 | Okamoto Co Ltd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IT1252654B (it) * | 1991-12-19 | 1995-06-20 | Santoni Srl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calzetteria,o simile con dispositiv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disegni con punti spugna |
-
2021
- 2021-07-08 IT IT102021000018047A patent/IT202100018047A1/it unknown
-
2022
- 2022-05-26 US US18/575,051 patent/US2024035263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5-26 EP EP22728978.2A patent/EP436730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5-26 WO PCT/IB2022/054943 patent/WO202328132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6-16 CN CN202210686339.6A patent/CN11559571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7-07 TW TW111125558A patent/TW202302951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81328A1 (en) | 2023-01-12 |
US20240352633A1 (en) | 2024-10-24 |
TW202302951A (zh) | 2023-01-16 |
EP4367307A1 (en) | 2024-05-15 |
IT202100018047A1 (it) | 2023-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897027B1 (en) |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 forming plates | |
EP1054089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items, such as hosiery items or the like, which are closed at an axial end, using a single-cylinder circular machine | |
US20160348287A1 (en)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
CN115595715A (zh) | 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及相关针织方法 | |
KR100806028B1 (ko) | 양말편직기의 아웃파일문양 편성용 싱커커버 | |
KR101106728B1 (ko) | 환편기의 파일편성장치 | |
EP2002043B1 (en) | Double-cylinde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hosiery or other knitted articles | |
KR101065245B1 (ko) | 편사의 지지절단 방법 및 장치 | |
US4574596A (en) | Stitch-forming machine | |
CN111826786B (zh) | 在圆型针织机上制造网孔针织面料的方法 | |
CN115595716A (zh) | 用于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及相关针织方法 | |
EP3983587B1 (en) |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moving the needles of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
EP0683257A1 (en)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knitting retention sinkers | |
CN111826789B (zh) | 用于制造网孔针织面料的圆型针织机 | |
CN111826788B (zh) | 一种圆型针织机 | |
EP1948859B1 (en) | Needle for transferring stitches therefrom to adjacent needles fo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 |
EP4211297B1 (en) | A shaped sinker for knit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for manufacturing open-work knitted fabrics | |
TWI871312B (zh) | 製作毛圈線圈之圓型針織機及在圓型針織機中製作毛圈線圈之方法 | |
EP0957193B1 (en) | Lowering sinker actuation cam set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for forming standard-terry knitting and sandwich-terry knitt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