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电解液加注时的流动性较好,并提升了电极组件的浸润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容纳电解液;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
顶盖,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顶盖具有注液孔;
下塑胶,所述下塑胶具有通孔,所述下塑胶设置在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下塑胶包括沿所述下塑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多个凸台至少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位于所述下塑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多个凸台位于所述下塑胶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通孔与所述注液孔连通;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下塑胶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在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下塑胶之间具有间隙;
绝缘贴片,所述绝缘贴片贴设在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覆盖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靠近连接片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包括沿着所述下塑胶宽度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弧线段、第二弧线段、第三弧线段、第四弧线段,所述第一弧线段与所述第二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三弧线段与所述第四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二弧线段与所述第三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弧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弧线段更靠近于所述通孔,第四弧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三弧线段更靠近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弧线段、所述第二弧线段、所述第三弧线段与所述第四弧线段构成所述缺口的槽沿;所述绝缘贴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槽沿围合形成所述电解液的第一流道,所述电解液进入所述注液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能够流向所述电极组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具有间隙,凸台靠近连接片的一侧设有缺口,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绝缘贴片、连接片与槽沿围合形成了电解液的第一流道;在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电解液沿着绝缘贴片和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凸台的缺口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的各个部分;通过第一弧线段、第二弧线段、第三弧线段与第四弧线段构成缺口的槽沿,使得凸台缺口转角为圆角,电解液在流经缺口时,电解液在缺口的转角处的流速较快,使得电解液能更快、更顺畅地流入电极组件;同时,将缺口的转角设置为圆角,能够避免缺口的转角划伤极耳,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塑胶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朝向所述电极组件一侧延伸的加强筋,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绝缘贴片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所述绝缘贴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所述电解液的第二流道,所述电解液进入所述注液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能够流向所述电极组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绝缘贴片、连接片与加强筋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二流道,在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电解液沿着绝缘贴片和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连接片与加强筋的间隙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配合,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的各个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包括极柱连接部、过渡部与两个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通过所述过渡部与所述两个极耳连接部连接;所述两个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过渡部背离所述缺口的一侧,且所述两个极耳连接部在所述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所述绝缘贴片完全覆盖所述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区域。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通孔位于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绝缘贴片完全覆盖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区域,使得经通孔流入的电解液在绝缘贴片的导流作用下,朝向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的间隙流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入电极组件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过渡部朝向所述缺口的一侧,且至少部分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缺口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凸起部,在连接片通过极柱连接部与极柱激光焊接时,通过凸起部便于激光焊接的焊嘴抵住连接片上设有凸起部一侧的侧边,通过缺口给焊嘴抵住凸起部提供了避让空间,提升了连接片与极柱激光焊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连接片与极柱激光焊接的效率和良率;在连接片与极柱连接通电后,凸起部可以在电流过大时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提高了连接片的载流能力,从而提高了储能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过渡部与所述凸台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绝缘贴片覆盖所述间隙。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过渡部与凸台之间具有间隙,并使绝缘贴片覆盖间隙,使得第一流道的电解液均通过缺口流入电极组件中;此外,绝缘贴片覆盖间隙时至少部分绝缘贴片覆盖在凸台的边沿上,能够避免凸台的边沿对极耳造成划伤。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绝缘贴片覆盖凸起部与所述至少部分缺口。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绝缘贴片覆盖凸起,绝缘贴片完全覆盖连接片,从而形成连接片的绝缘作用,避免连接片与裸电芯中的极片接触导致出现短路;同时,通过使绝缘贴片膜覆至少部分缺口,使得电解液需经过第一弧线段与第四弧线段从缺口流出,通过第一弧线段与第四弧线段相对提高了电解液的流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至少部分所述绝缘贴片覆盖在所述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上。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至少部分绝缘贴片覆盖在凸台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上,使得绝缘贴片在覆盖过渡部与凸台之间具有间隙以及部分缺口时,提高了绝缘贴片的粘接力,避免绝缘贴片脱落。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裸电芯和连接于所述裸电芯上的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绝缘贴片还完全覆盖所述极耳以及至少部分所述裸电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使得绝缘贴片完全覆盖连接片与极耳,避免焊渣掉入裸电芯中造成短路,同时还提高了极耳与连接片焊接后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绝缘贴片包括多个子绝缘贴片,相邻的所述子绝缘贴片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多个子绝缘贴片分别覆盖连接片与极耳及第一裸电芯的不同区域,相邻的子绝缘贴片之间具有重叠区域,降低了绝缘贴片粘接时的工艺难度,提高了绝缘贴片在不同区域的粘接强度,同时还降低了绝缘贴片的制造难度与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缺口还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弧线段和所述第二弧线段之间,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三弧线段和所述第四弧线段之间,所述第三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弧线段和所述第三弧线段之间。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第一直线段连接于第一弧线段和第二弧线段之间,第二直线段连接于第三弧线段和第四弧线段之间,第三直线段连接于第二弧线段和第三弧线段之间,使得缺口的转角为圆角,从而提高电解液流经的流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弧度为
,和/或所述第四弧线
段的弧度为
。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一弧线段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
解液在第一弧线段处的流动,便于缺口的形成;通过使第一弧线段的弧度为
,有利于
提供电解液在第四弧线段处的流动,便于缺口的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和/或所述第四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一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一弧线段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通过使第四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四弧线段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弧线段的弧度为
,和/或所述第三弧线
段的弧度为
。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二弧线段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
解液在第二弧线段处的流动,便于缺口的形成;通过使第二弧线段的弧度为
,有利于
提供电解液在第三弧线段处的流动,便于缺口的形成。当然,第三弧线段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和/或所述第三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二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二弧线段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通过使第三弧线段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二弧线段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缺口的宽度为所述凸台的宽度的40%~60%。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缺口的宽度为凸台的宽度的40%~60%,保证缺口与凸起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连接片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缺口的宽度为25mm~30mm。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缺口的宽度为25mm~30mm,保证缺口与凸起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连接片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缺口的深度为所述凸台的长度的20%~30%。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缺口的深度为所述凸台的长度的20%~30%,保证第一缺口与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连接片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缺口的深度为3mm~6mm。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缺口的深度为3mm~6mm,保证缺口与凸起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连接片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缺口还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弧线段和所述第二弧线段之间,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三弧线段和所述第四弧线段之间,所述第三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弧线段和所述第三弧线段之间;
所述凸起部包括朝向所述缺口的顶面以及在所述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顶面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三直线段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一预设间隙,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二预设间隙,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三预设间隙;所述第一预设间隙为2mm~5mm,所述第二预设间隙为3mm~10mm,所述第三预设间隙为3mm~10mm。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凸起部与第缺口相向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在第一凸起部与第一缺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出口,实现电解液通过第一流道流入裸电芯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设备,储能装置中的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具有间隙,凸台靠近连接片的一侧设有缺口,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绝缘贴片、连接片与槽沿围合形成了电解液的第一流道;在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电解液沿着绝缘贴片和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凸台的缺口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的各个部分;通过第一弧线段、第二弧线段、第三弧线段与第四弧线段构成缺口的槽沿,使得凸台缺口转角为圆角,电解液在流经缺口时,电解液在缺口的转角处的流速较快,使得电解液能更快、更顺畅地流入电极组件;同时,将缺口的转角设置为圆角,能够避免缺口的转角划伤极耳,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如图1-图7所示,储能装置10包括:壳体140、电极组件130、顶盖111、下塑胶112、连接片120和绝缘贴片150,壳体140具有开口,容纳电解液,电极组件130容纳于壳体140;顶盖111盖合于壳体140的开口上,顶盖111具有注液孔1170;下塑胶112具有通孔1180,下塑胶112设置在顶盖111靠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下塑胶112沿下塑胶112长度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1120,多个凸台1120至少包括第一凸台1121和第二凸台1122,所述第一凸台1121和第二凸台1122分别位于下塑胶112长度方向X的两端,多个凸台1120位于下塑胶112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通孔1180与注液孔1170连通;连接片120设置在下塑胶112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在连接片12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下连接片120与下塑胶112之间具有间隙;绝缘贴片150贴设在连接片120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且覆盖连接片120与通孔1180。
其中,第一凸台1121和第二凸台1122靠近连接片120的一侧设有缺口113,缺口113包括沿着下塑胶112宽度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第四弧线段1144,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二弧线段1142连接,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连接,第二弧线段1142与第三弧线段1143连接,第一弧线段1141相对于第二弧线段1142更靠近于通孔1180,第四弧线段1144相对于第三弧线段1143更靠近于通孔1180,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构成缺口113的槽沿;绝缘贴片150、连接片120与槽沿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一流道,电解液进入注液孔1170通过第一流道能够流向电极组件130。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连接片120与下塑胶112之间具有间隙,凸台1120靠近连接片120的一侧设有缺口113,绝缘贴片150覆盖连接片120与通孔1180,使得绝缘贴片150、连接片120与槽沿围合形成了电解液的第一流道;在通过注液孔1170向壳体140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绝缘贴片150覆盖连接片120与通孔1180,使得电解液沿着绝缘贴片150和连接片120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凸台1120的缺口113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130,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130的各个部分,提升了电极组件130的浸润均匀性;通过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构成缺口113的槽沿,使得凸台1120缺口113转角为圆角,电解液在流经缺口113时,电解液在缺口113的转角处的流速较快,使得电解液能更快、更顺畅地流入电极组件130;同时,将缺口113的转角设置为圆角,能够避免缺口113的转角划伤极耳,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电极组件130包括裸电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中的一者为正极极耳,另一个者为负极极耳。其中,裸电芯为卷绕式裸电芯,电极组件130包括第一裸电芯1310和第二裸电芯1320,第一裸电芯1310和第二裸电芯1320在厚度方向Z上叠设放置于壳体140中。第一裸电芯1310上连接有第一裸电芯第一极耳1311和第一裸电芯第二极耳1312;第二裸电芯1320上连接有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1321和第二裸电芯第二极耳1322。当然,电极组件130也可为一个单体裸电芯,或由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单体裸电芯组合形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在下塑胶112长度方向X的两端,形成有两个凸台1120,即第一凸台1121和第二凸台1122。第一凸台1121上设有第一缺口1131,第二凸台1122上设有第二缺口1132,第一缺口1131与第二缺口1132的开口相向设置。在顶盖111封堵壳体140的开口时,通过第一凸台1121与第二凸台1122伸入开口中,与壳体140开口的侧壁抵接,形成对顶盖111在壳体140的开口上安装的导向和限位,顶盖111可在壳体140上快速定位安装,提高顶盖111与壳体140安装效率;同时通过凸台1120与壳体140内裸电芯抵接,形成对裸电芯的固定。
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顶盖111上设有两个极柱115,即第一极柱1151和第二极柱1152。储能装置10包括两个连接片120,即第一连接片121和第二连接片122,第一连接片121位于靠近第一凸台1121的一侧,第二连接片122位于靠近第二凸台1122的一侧。
下面,本申请中下塑胶112和连接片120的具体结构,分别以第一连接片121与下塑胶112的具体配合结构,及第二连接片122与下塑胶112的具体配合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第一凸台1121靠近第一连接片121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1131,第一缺口1131沿着下塑胶112宽度方向Y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第四弧线段1144,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二弧线段1142连接,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连接,第二弧线段1142与第三弧线段1143连接,第一弧线段1141相对于第二弧线段1142更靠近于通孔1180,第四弧线段1144相对于第三弧线段1143更靠近于通孔1180,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构成第一缺口1131的槽沿;第一绝缘贴片151、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一槽沿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一流道。通过使第一连接片121与下塑胶11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凸台1121靠近第一连接片121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1131,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第一连接片121与通孔1180,使得第一绝缘贴片151、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一槽沿围合形成了电解液的第一流道;在通过注液孔1170向壳体140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第一连接片121与通孔1180,使得电解液沿着第一绝缘贴片151和第一连接片121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第一凸台1121的第一缺口1131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130,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130的各个部分。
其中,下塑胶112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形成有朝向电极组件130一侧延伸的加强筋1190,第一连接片121与加强筋1190在下塑胶112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过渡部1211上的第一绝缘贴片151与加强筋1190在下塑胶112的宽度方向Y上具有间隙;第一绝缘贴片151、第一连接片121与加强筋1190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二流道,电解液进入注液孔1170通过第二流道能够流向电极组件130。通过第一绝缘贴片151、第一连接片121与加强筋1190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二流道,在通过注液孔1170向壳体140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第一连接片121与通孔1180,使得电解液沿着第一绝缘贴片151和第一连接片121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第一连接片121与加强筋1190的间隙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130,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配合,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130的各个部分。
其中,如图5-图8所示,第一连接片121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1214、第一过渡部1211与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第一极柱连接部1214通过第一过渡部1211与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连接;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位于第一过渡部1211背离第一缺口1131的一侧,且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在第一连接片12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通孔1180位于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之间,第一绝缘贴片151完全覆盖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之间区域。通过使通孔1180位于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之间,第一绝缘贴片151完全覆盖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之间区域,使得经通孔1180流入的电解液在第一绝缘贴片151的导流作用下,朝向第一连接片121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流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入电极组件130中。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片121还包括第一凸起部1213,第一凸起部1213位于第一过渡部1211朝向第一缺口1131的一侧,且至少部分第一凸起部1213位于第一缺口1131中。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1213,在第一连接片121通过第一极柱连接部1214与第一极柱1151激光焊接时,通过第一凸起部1213便于激光焊接的焊嘴(铜嘴)抵住第一连接片121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213一侧的侧边,通过第一缺口1131给焊嘴抵住第一凸起部1213提供了避让空间,提升了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一极柱1151激光焊接的稳定性,提高了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一极柱1151激光焊接的效率和良率;在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一极柱1151连接通电后,第一凸起部1213可以在电流过大时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提高了第一连接片121的载流能力,从而提高了储能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上,第一过渡部1211与第一凸台112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间隙。通过在第一过渡部1211与第一凸台1121之间具有间隙,并使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间隙,使得第一流道的电解液均通过第一缺口1131流入电极组件130中;此外,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间隙时至少部分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在第一凸台1121的边沿上,能够避免第一凸台1121的边沿对极耳造成划伤。
其中,如图6所示,在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上,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第一凸起部1213与至少部分第一缺口1131。通过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第一凸起,第一绝缘贴片151完全覆盖第一连接片121,从而形成第一连接片121的绝缘作用,避免第一连接片121与裸电芯中的极片接触导致出现短路;同时,通过使第一绝缘贴片151膜覆至少部分第一缺口1131,使得电解液需经过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四弧线段1144从第一缺口1131流出,通过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四弧线段1144相对提高了电解液的流速。
其中,如图6所示,至少部分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在第一凸台1121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上。通过使至少部分第一绝缘贴片151覆盖在第一凸台1121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上,使得第一绝缘贴片151在覆盖第一过渡部1211与第一凸台1121之间具有间隙以及部分第一缺口1131时,提高了第一绝缘贴片151的粘接力,避免第一绝缘贴片151脱落。
其中,第一绝缘贴片151还覆盖与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连接的第一裸电芯第一极耳1311和至少部分第一裸电芯1310,以及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1321和至少部分第二裸电芯1320。通过使第一绝缘贴片151还覆盖与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连接的第一裸电芯第一极耳1311和至少部分第一裸电芯1310,以及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1321和至少部分第二裸电芯1320,使得第一绝缘贴片151完全覆盖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一裸电芯第一极耳1311及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1321,避免焊渣掉入裸电芯中造成短路,同时还提高了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与第一裸电芯第一极耳1311及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1321焊接后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绝缘贴片151由多个子绝缘贴片连接形成,多个子绝缘贴片分别覆盖第一连接片121、第一裸电芯1310、第一裸电芯第一极耳1311、第二裸电芯1320及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1321的不同区域,相邻的子绝缘贴片之间具有重叠区域,降低了第一绝缘贴片151粘接时的工艺难度,提高了第一绝缘贴片151在不同区域的粘接强度,同时还降低了第一绝缘贴片151的制造难度与成本。
其中,第一缺口1131还包括:第一直线段1145、第二直线段1146和第三直线段1147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直线段1145连接于第一弧线段1141和第二弧线段1142之间,第二直线段1146连接于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之间,第三直线段1147连接于第二弧线段1142和第三弧线段1143之间。通过第一直线段1145连接于第一弧线段1141和第二弧线段1142之间,第二直线段1146连接于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之间,第三直线段1147连接于第二弧线段1142和第三弧线段1143之间,使得第一缺口1131的转角为圆角,从而提高电解液流经的流速。
其中,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使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使得第一缺口1131的开口相对变大,从而进一步便于电解液流入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之间的间隙,且使得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的转角弧度能够增大,能够使电解液在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处的流速进一步提高,使得电解液能更快地流入电极组件130。当然,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也可为直角。
其中,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使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使得第一缺口1131的开口相对变大,从而进一步便于电解液流入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之间的间隙,且使得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的转角弧度能够增大,能够使电解液在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处的流速进一步提高,使得电解液能更快地流入电极组件130。当然,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也可为直角。
其中,第一弧线段1141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一弧线段
1141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一弧线段1141处的流动,便于第一缺口1131
的形成。当然,第一弧线段1141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一弧线段
1141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四弧线段1144处的流动,便于第一缺口1131
的形成。当然,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
第一弧线段1141的弧度与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可相同或不同。
其中,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一弧线段1141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
其中,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一弧线段1141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其中,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与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可相同或不同。
其中,第二弧线段1142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二弧线段
1142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二弧线段1142处的流动,便于第一缺口1131
的形成。当然,第二弧线段1142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三弧线段1143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二弧线段
1142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三弧线段1143处的流动,便于第一缺口1131
的形成。当然,第三弧线段1143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
第二弧线段1142的弧度与第一弧线段1141、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可相
同或不同。
其中,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二弧线段1142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
其中,第三弧线段1143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三弧线段1143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二弧线段1142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三弧线段1143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其中,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与第一弧线段1141、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可相同或不同。
其中,在下塑胶11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缺口1131的宽度为第一凸台1121的宽度的40%~60%,例如40%、45%、50%、55%、6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保证第一缺口1131与第一凸起部121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一连接片121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一缺口1131的宽度也可小于第一凸台1121的宽度的40%或大于第一凸台1121的宽度的6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下塑胶112的长度可为250mm~280mm,例如250mm、260.88mm、270mm、280mm等;下塑胶112的宽度可为50mm~60mm,例如50mm、52mm、53mm、58.08mm、60mm等;第一凸台1121的最大宽度与下塑胶112的宽度相同,第一凸台1121的厚度可为2mm~3mm,例如2.0mm、2.2mm、2.58mm、2.8mm、3.0mm等;第一凸台1121的长度可为15mm~25mm,例如15mm、18mm、20mm、22mm、25mm等,该长度为第一凸台1121的最大长度。
其中,第一缺口1131的宽度为25mm~30mm,例如25mm、26mm、27mm、28.13mm、29mm、30mm,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第一缺口1131在深度方向上为非等宽结构时,上述宽度为第一缺口1131的最大宽度。保证第一缺口1131与第一凸起部121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一连接片121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一缺口1131的宽度也可小于25mm或大于30mm,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在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上,第一缺口1131的深度为第一凸台1121的长度的20%~30%,例如20%、22%、25%、28%、3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保证第一缺口1131与第一凸起部121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一连接片121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一缺口1131的深度也可小于第一凸台1121的长度的20%或大于第一凸台1121长度的3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缺口1131的深度为3mm~6mm,例如3.0mm、3.5mm、4.0mm、4.5mm、5.0mm、5.5mm、6.0mm,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保证第一缺口1131与第一凸起部121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一连接片121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一缺口1131的深度也可小于3mm或大于6mm,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的,第一凸台1121关于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的中轴线对称。通过使第一凸台1121关于顶盖111的长度方向X的中轴线对称,则第一凸台1121为对称结构,第一缺口1131为对称结构,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四弧线段1144对称,第二弧线段1142与第三弧线段1143对称,使得电解液从下塑胶112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均匀地流入到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进一步使得电解液能够均匀地流入裸电芯。
其中,第一凸起部1213包括朝向第一缺口1131的顶面以及在第一连接片12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顶面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平面,顶面与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垂直,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当第一凸起部121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第一凸起部1213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矩形;当第一凸起部121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凸起部1213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梯形;当然,第一凸起部121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为锐角,第一凸起部1213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也可为弧面或凹凸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凸起部1213的顶面与第三直线段1147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一预设间隙为2mm~5mm,例如2mm、3mm、4mm、5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一凸起部1213的第一侧面与第一直线段1145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二预设间隙,第二预设间隙为3mm~10mm,例如3mm、5mm、8mm、1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一凸起部1213的第二侧面与第二直线段1146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三预设间隙,第三预设间隙为3mm~10mm,例如3mm、5mm、8mm、1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相向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在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出口,实现电解液通过第一流道流入裸电芯的目的。
其中,在第一连接片121的宽度方向Y上,第一凸起部1213的宽度为第一过渡部1211宽度的20%~50%,例如20%、25%、30%、35%、40%、45%、5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一凸起部1213的具体宽度可根据第一连接片121的具体大小进行设定。通过使第一凸起部1213的宽度为第一过渡部1211宽度的20%~50%,能够使第一凸起部1213具有足够的宽度,便于焊嘴的抵接,使得第一凸起部1213能够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同时能够避免第一缺口1131的过宽,导致第一凸台1121的面积过小。当然,第一凸起部1213的宽度也可小于第一过渡部1211宽度的20%,或第一凸起部1213的宽度大于第一过渡部1211宽度的5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在第一连接片121的长度方向X上,第一凸起部1213的长度为第一过渡部1211长度的10%~30%,例如10%、15%、20%、25%、3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一凸起部1213的具体长度可根据第一连接片121的具体大小进行设定。通过使第一凸起部1213的长度为第一过渡部1211长度的10%~30%,能够使第一凸起部1213具有足够的长度,便于焊嘴的抵接不受第一极柱连接部1214焊接位置的影响,使得第一凸起部1213能够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同时能够避免第一缺口1131在顶盖111的长度方向X上过深。
其中,第一凸起部1213关于第一连接片121的长度方向X的中轴线对称,即在第一连接片121的宽度方向Y上,第一凸起部1213位于第一连接片121的中间位置。第一极柱连接部1214位于第一过渡部1211的中间区域,将第一凸起部1213设于第一连接片121的中间位置,便于焊嘴抵接在第一连接片121上。
其中,第一凸起部1213的形状与第一缺口1131的形状匹配。例如,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矩形,或第一凸起部1213与第一缺口1131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梯形等。当然,第一凸起部1213的形状与第一缺口1131的形状也可不匹配,例如第一凸起部1213呈矩形,第一缺口1131呈半圆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图7、图9所示,第二凸台1122靠近第二连接片122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1132,第二缺口1132沿着下塑胶112宽度方向Y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第四弧线段1144,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二弧线段1142连接,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连接,第二弧线段1142与第三弧线段1143连接,第一弧线段1141相对于第二弧线段1142更靠近于通孔1180,第四弧线段1144相对于第三弧线段1143更靠近于注液孔1170,第一弧线段1141、第二弧线段1142、第三弧线段1143与第四弧线段1144构成第二缺口1132的第二槽沿;第二绝缘贴片152、第二连接片122与第二槽沿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一流道。通过使第二连接片122与下塑胶112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凸台1122靠近第二连接片122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1132,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第二连接片122,使得第二绝缘贴片152、第二连接片122与第二槽沿围合形成了电解液的第一流道;在通过注液孔1170向壳体140内加注电解液时,部分电解液可沿着第二绝缘贴片152和第二连接片122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第二凸台1122的第二缺口1132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130,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130的各个部分。
其中,下塑胶112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形成有朝向电极组件130一侧延伸的加强筋1190,第二连接片122与加强筋1190在下塑胶112的宽度方向Y上具有间隙,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过渡部1221上的第二绝缘贴片152与加强筋1190在下塑胶112的宽度方向Y上具有间隙;第二绝缘贴片152、第二连接片122与加强筋1190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二流道,电解液进入注液孔1170通过第二流道能够流向电极组件130。通过第二绝缘贴片152、第二连接片122与加强筋1190围合形成电解液的第二流道,在通过注液孔1170向壳体140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第二连接片122,使得部分电解液沿着第二绝缘贴片152和第二连接片122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第二连接片122与加强筋1190的间隙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130,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配合,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130的各个部分。
其中,如图5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片122包括第二极柱连接部1224、第二过渡部1221与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第二极柱连接部1224通过第二过渡部1221与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连接;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位于第二过渡部1221背离第二缺口1132的一侧,且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在第二连接片122的宽度方向Y上间隔分布,第二绝缘贴片152完全覆盖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之间区域。通过第二绝缘贴片152完全覆盖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之间区域,使得经通孔1180流入的部分电解液在第二绝缘贴片152的导流作用下,朝向第二连接片122与下塑胶112之间的间隙流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入电极组件130中。
进一步地,如图5和9所示,第二连接片122还包括第二凸起部1223,第二凸起部1223位于第二过渡部1221朝向第二缺口1132的一侧,且至少部分第二凸起部1223位于第二缺口1132中。通过设置第二凸起部1223,在第二连接片122通过第二极柱连接部1224与第二极柱1152激光焊接时,通过第二凸起部1223便于激光焊接的焊嘴抵住第二连接片122上设有第二凸起部1223一侧的侧边,通过第二缺口1132给焊嘴抵住第二凸起部1223提供了避让空间,提升了第二连接片122与第二极柱1152激光焊接的稳定性,提高了第二连接片122与第二极柱1152激光焊接的效率和良率;在第二连接片122与第二极柱1152连接通电后,第二凸起部1223可以在电流过大时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提高了第二连接片122的载流能力,从而提高了储能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上,第二过渡部1221与第二凸台1122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间隙。通过在第二过渡部1221与第二凸台1122之间具有间隙,并使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间隙,使得第一流道的电解液均通过第二缺口1132流入电极组件130中;此外,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间隙时至少部分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在第二凸台1122的边沿上,能够避免第二凸台1122的边沿对第二极耳造成划伤。
其中,如图6所示,在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上,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第二凸起部1223与至少部分第二缺口1132。通过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第二凸起部1223,第二绝缘贴片152完全覆盖第二连接片122,从而形成第二连接片122的绝缘作用,避免第二连接片122与裸电芯中的极片接触导致出现短路;同时,通过使第二绝缘贴片152膜覆至少部分第二缺口1132,使得电解液需经过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四弧线段1144从第二缺口1132流出,通过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四弧线段1144相对提高了电解液的流速。
其中,如图6所示,至少部分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在第二凸台1122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上。通过使至少部分第二绝缘贴片152覆盖在第二凸台1122朝向电极组件130的一侧上,使得第二绝缘贴片152在覆盖第二过渡部1221与第二凸台1122之间具有间隙以及部分第二缺口1132时,提高了第二绝缘贴片152的粘接力,避免第二绝缘贴片152脱落。
其中,第二绝缘贴片152还覆盖与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连接的第一裸电芯第二极耳1312和至少部分第一裸电芯1310,以及第二裸电芯第二极耳1322和至少部分第二裸电芯1320。通过使第二绝缘贴片152还覆盖与第二极耳连接部1222连接的第一裸电芯第二极耳1312和至少部分第一裸电芯1310,以及第二裸电芯第二极耳1322和至少部分第二裸电芯1320,使得第二绝缘贴片152完全覆盖第二连接片122与第一裸电芯第二极耳1312及第二裸电芯第二极耳1322,避免焊渣掉入裸电芯中造成短路,同时还提高了第一极耳连接部1212与第一裸电芯第二极耳1312及第二裸电芯第二极耳1322焊接后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绝缘贴片152由多个子绝缘贴片连接形成,多个子绝缘贴片分别覆盖第二连接片122、第一裸电芯1310、第一裸电芯第二极耳1312、第二裸电芯1320及第二裸电芯第二极耳1322的不同区域,相邻的子绝缘贴片之间具有重叠区域,降低了第二绝缘贴片152粘接时的工艺难度,提高了第二绝缘贴片152在不同区域的粘接强度,同时还降低了第二绝缘贴片152的制造难度与成本。
其中,第二缺口1132还包括:第一直线段1145、第二直线段1146和第三直线段1147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直线段1145连接于第一弧线段1141和第二弧线段1142之间,第二直线段1146连接于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之间,第三直线段1147连接于第二弧线段1142和第三弧线段1143之间。通过第一直线段1145连接于第一弧线段1141和第二弧线段1142之间,第二直线段1146连接于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之间,第三直线段1147连接于第二弧线段1142和第三弧线段1143之间,使得第二缺口1132的转角为圆角,从而提高电解液流经的流速。
其中,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使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使得第二缺口1132的开口相对变大,从而进一步便于电解液流入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之间的间隙,且使得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的转角弧度能够增大,能够使电解液在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处的流速进一步提高,使得电解液能更快地流入电极组件130。当然,第一直线段1145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也可为直角。
其中,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使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使得第二缺口1132的开口相对变大,从而进一步便于电解液流入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之间的间隙,且使得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的转角弧度能够增大,能够使电解液在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处的流速进一步提高,使得电解液能更快地流入电极组件130。当然,第二直线段1146与第三直线段1147之间的夹角也可为直角。
其中,第一弧线段1141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一弧线段
1141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一弧线段1141处的流动,便于第二缺口1132
的形成。当然,第一弧线段1141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一弧线段
1141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四弧线段1144处的流动,便于第二缺口1132
的形成。当然,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
第一弧线段1141的弧度与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可相同或不同。
其中,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一弧线段1141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
其中,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一弧线段1141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其中,第一弧线段1141的圆弧半径与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可相同或不同。
其中,第二弧线段1142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二弧线段
1142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二弧线段1142处的流动,便于第二缺口1132
的形成。当然,第二弧线段1142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三弧线段1143的弧度为
,例如
、
、
等。通过使第二弧线段
1142的弧度为
,有利于提供电解液在第三弧线段1143处的流动,便于第二缺口1132
的形成。当然,第三弧线段1143的弧度也可小于
或大于
,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
第二弧线段1142的弧度与第一弧线段1141、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的弧度可相
同或不同。
其中,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二弧线段1142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
其中,第三弧线段1143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例如1.0mm、1.5mm、2.0mm、2.5mm、3.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三弧线段1143的圆弧半径为1mm~3mm,保证第二弧线段1142能够满足提高电解液流速的需要。当然,第三弧线段1143的圆弧半径也可小于1mm或大于3mm。其中,第二弧线段1142的圆弧半径与第一弧线段1141、第三弧线段1143和第四弧线段1144的圆弧半径可相同或不同。
其中,在下塑胶112的宽度方向上,第二缺口1132的宽度为第二凸台1122的宽度的40%~60%,例如40%、45%、50%、55%、6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保证第二缺口1132与第二凸起部122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二连接片122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二缺口1132的宽度也可小于第二凸台1122的宽度的40%或大于第二凸台1122的宽度的6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下塑胶112的长度可为250mm~280mm,例如250mm、260.88mm、270mm、280mm等;下塑胶112的宽度可为50mm~60mm,例如50mm、52mm、53mm、58.08mm、60mm等;第二凸台1122的最大宽度与下塑胶112的宽度相同,第二凸台1122的厚度可为2mm~3mm,例如2.0mm、2.2mm、2.58mm、2.8mm、3.0mm等;第二凸台1122的长度可为15mm~25mm,例如15mm、18mm、20mm、22mm、25mm等,该长度为第二凸台1122的最大长度。
其中,第二缺口1132的宽度为25mm~30mm,例如25mm、26mm、27mm、28.13mm、29mm、30mm,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第二缺口1132在深度方向上为非等宽结构时,上述宽度为第二缺口1132的最大宽度。保证第二缺口1132与第二凸起部122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二连接片122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二缺口1132的宽度也可小于25mm或大于30mm,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在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上,第二缺口1132的深度为第二凸台1122的长度的20%~30%,例如20%、22%、25%、28%、3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保证第二缺口1132与第二凸起部122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二连接片122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二缺口1132的深度也可小于第二凸台1122的长度的20%或大于第二凸台1122长度的3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二缺口1132的深度为3mm~6mm,例如3.0mm、3.5mm、4.0mm、4.5mm、5.0mm、5.5mm、6.0mm,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保证第二缺口1132与第二凸起部122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便于电解液的流动,同时便于焊嘴在第二连接片122上的抵接,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当然,第二缺口1132的深度也可小于3mm或大于6mm,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二凸台1122关于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的中轴线对称。通过使第二凸台1122关于顶盖111的长度方向X的中轴线对称,则第二凸台1122为对称结构,第二缺口1132为对称结构,第一弧线段1141与第四弧线段1144对称,第二弧线段1142与第三弧线段1143对称,使得电解液从下塑胶112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均匀地流入到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进一步使得电解液能够均匀地流入裸电芯。
其中,第二凸起部1223包括朝向第二缺口1132的顶面以及在第二连接片122的宽度方向上位于顶面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平面,顶面与下塑胶112的长度方向X垂直,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当第二凸起部122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第二凸起部1223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矩形;当第二凸起部122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凸起部1223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梯形;当然,第二凸起部122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为锐角,第二凸起部1223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也可为弧面或凹凸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二凸起部1223的顶面与第三直线段1147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一预设间隙为2mm~5mm,例如2mm、3mm、4mm、5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二凸起部1223的第一侧面与第一直线段1145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二预设间隙,第二预设间隙为3mm~10mm,例如3mm、5mm、8mm、1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二凸起部1223的第二侧面与第二直线段1146相向设置且具有第三预设间隙,第三预设间隙为3mm~10mm,例如3mm、5mm、8mm、10mm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相向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在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出口,实现电解液通过第一流道流入裸电芯的目的。
其中,在第二连接片122的宽度方向Y上,第二凸起部1223的宽度为第二过渡部1221宽度的20%~50%,例如20%、25%、30%、35%、40%、45%、5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二凸起部1223的具体宽度可根据第二连接片122的具体大小进行设定。通过使第二凸起部1223的宽度为第二过渡部1221宽度的20%~50%,能够使第二凸起部1223具有足够的宽度,便于焊嘴的抵接,使得第二凸起部1223能够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同时能够避免第二缺口1132的过宽,导致第二凸台1122的面积过小。当然,第二凸起部1223的宽度也可小于第二过渡部1221宽度的20%,或第二凸起部1223的宽度大于第二过渡部1221宽度的5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在第二连接片122的长度方向X上,第二凸起部1223的长度为第二过渡部1221长度的10%~30%,例如10%、15%、20%、25%、3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二凸起部1223的具体长度可根据第二连接片122的具体大小进行设定。通过使第二凸起部1223的长度为第二过渡部1221长度的10%~30%,能够使第二凸起部1223具有足够的长度,便于焊嘴的抵接不受第二极柱连接部1224焊接位置的影响,使得第二凸起部1223能够提供额外的电流流通路径;同时能够避免第二缺口1132在顶盖111的长度方向X上过深。
其中,第二凸起部1223关于第二连接片122的长度方向X的中轴线对称,即在第二连接片122的宽度方向Y上,第二凸起部1223位于第二连接片122的中间位置。第二极柱连接部1224位于第二过渡部1221的中间区域,将第二凸起部1223设于第二连接片122的中间位置,便于焊嘴抵接在第二连接片122上。
其中,第二凸起部1223的形状与第二缺口1132的形状匹配。例如,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矩形,或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缺口1132在下塑胶112上的正投影均呈梯形等。当然,第二凸起部1223的形状与第二缺口1132的形状也可不匹配,例如第二凸起部1223呈矩形,第二缺口1132呈半圆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凸台1121与第二凸台1122在顶盖111上对称设置,及第一凸台1121与第二凸台1122的形状和大小可完全相同。
具体地,第一连接片121为正极连接片,裸电芯的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第一极柱1151为正极极柱;第二连接片122为负极连接片,裸电芯的第二极耳为负极极耳,第二极柱1152为负极极柱。或者,第一连接片121为负极连接片,裸电芯的第一极耳为负极极耳,第一极柱1151为负极极柱;第二连接片122为正极连接片,裸电芯的第二极耳为正极极耳,第二极柱1152为正极极柱。
其中,正极连接片可用铝制材料形成,负极连接片可由铜制材料形成。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二连接片122在顶盖111上可对称设置,及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二连接片122的形状和大小可完全对称。当然,第一连接片121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片122的结构可不同,或仅第一连接片121上的第二凸起部1223与第二连接片122上的第二凸起部1223的结构完全相同。
其中,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二连接片122上可分别设置定位孔或定位槽,下塑胶112上设置定位凸起,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孔或定位槽配合,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二连接片122在下塑胶112上的快速定位,同时避免第一连接片121与第二连接片122在下塑胶112上位置出现偏差。
其中,绝缘贴片150例如为绝缘胶带;当然,绝缘贴片150还可为其他具有粘接和绝缘功能的功能膜,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如图4所述,顶盖111上还设有防爆阀1160,通过防爆阀1160能够及时将壳体140内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例如可为单体电池,或为包括多个单体电池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用电设备例如可为图10所示的车辆20。本申请提供的用电设备,储能装置中的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具有间隙,凸台靠近连接片的一侧设有缺口,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绝缘贴片、连接片与槽沿围合形成了电解液的第一流道;在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加注电解液时,由于绝缘贴片覆盖连接片与通孔,使得电解液沿着绝缘贴片和连接片与下塑胶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接着电解液可通过凸台的缺口流出,进而流向电极组件,实现对电解液的导流,使得电解液能够充分的流向电极组件的各个部分;通过第一弧线段、第二弧线段、第三弧线段与第四弧线段构成缺口的槽沿,使得凸台缺口转角为圆角,电解液在流经缺口时,电解液在缺口的转角处的流速较快,使得电解液能更快、更顺畅地流入电极组件;同时,将缺口的转角设置为圆角,能够避免缺口的转角划伤极耳,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可靠性。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