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71283B -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1283B
CN115571283B CN202211370310.3A CN202211370310A CN115571283B CN 115571283 B CN115571283 B CN 115571283B CN 202211370310 A CN202211370310 A CN 202211370310A CN 115571283 B CN115571283 B CN 115571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thickness
ship
draft
bre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03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1283A (zh
Inventor
张辉
侯小军
季少鹏
翟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2113703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1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1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1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71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1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08Ice-breakers or other vessels or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operation in ice-infested waters; Ice-breakers, or other vessels or floating structures having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B35/083Ice-br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1Control means for engine or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1Control means for engine or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 B63H2021/216Control means for engine or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在破冰船的艏部安装有冰厚探测器,每条破冰船,根据自身性能确定正常破冰厚度,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蓄力撞击破冰厚度;船舶在设计时,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分别形成有Q1曲线、Q2曲线、Q3曲线和Q4曲线;本发明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并根据实际探测的冰层厚度,随时判断破冰动力组合,节能减排的前提下,保证船舶破冰前行。

Description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地航行破冰船控制策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根据资料调研,航行于极地海域的破冰船一般都采用左右舷外侧各1台全回转吊舱,中间2个螺旋桨的推进方式,全船共计4个推进器向船舶提供做大的航行推力以及破冰用的最大动力。
破冰船在极地冰区航行时往往在大功率低航速的情况下,依靠冲击力进行连续破冰,如果冰层较厚,连续破冰无法有效持续进行。这时候就需要倒退蓄力后依靠强大的惯性冲击较厚冰层,开辟航道。
现有技术中,破冰船在连续破冰的情况下,船舶姿态始终保持一致,无法针对前面冰层厚度进行姿态调节,冰层较厚的时候无法储备足够惯性冲击破冰,冰层较薄的时候,又由于破冰动力太大,导致冲力功率过大,浪费船舶储能。而且破冰时,需要很多船员相互配合,人为干涉程度较高,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破冰船如何根据前方冰层厚度和航速的优化匹配破冰时的姿态,采用合理的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系统和策略,是目前破冰船破冰工况设计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从而可以使破冰船根据前方冰层厚度和破冰航速自主选择破冰策略,有效破冰的同时,保障破冰船破冰工况时的安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在破冰船的艏部安装有冰厚探测器,每条破冰船,根据自身性能确定正常破冰厚度,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蓄力撞击破冰厚度;
船舶在设计时,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分别形成有Q1曲线、Q2曲线、Q3曲线和Q4曲线;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S1:当探测冰层厚度小于正常破冰厚度,即时:
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设定航速,按破冰航速正常行驶,船舶将前方冰层压碎并开辟航道;
为了绿色节能,减少碳排放,选择动力最小的Q1曲线推进;
此时,根据测定的冰厚,根据壁厚吃水推力关系图,选定Q1曲线上对应的吃水点,对船舶进行压载操作,达到吃水要求,船舶按照该吃水航行,直至前方冰厚发生剧烈变化;
S2:当探测冰层厚度在正常破冰厚度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之间,即时:
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判定破冰厚度已超出正常破冰厚度,控制船舶推进系统及时降速;
S3:当探测冰层厚度继续增加,大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但小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即时;
此时,破冰厚度已超出船舶自由航行时的破冰能力,需要采用非正常航行的破冰策略;
S4:当探测冰层厚度继续增加,大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即时,
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并对船舶吃水、船舶航速和冰层厚度综合研判,虽然采取Q4曲线推进,若导致船舶处于冰困危险之中,此时,控制系统判定无法破冰,并及时向船员发出报警信息,人工介入控制。
根据全船推进器的匹配关系,在破冰工况时,全船共有四种推进器的组合型式,分别为:
第一种,两套吊舱推进器,提供推力T1;
第二种,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2;
第三种,一套吊舱推进器和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3;
第四种,两套吊舱推进器和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4;
四种推进组合型式的推力大小关系为:T1≤T2≤T3≤T4,同等海况下,推力越小,船舶输出功率越小,更为节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换成成破冰厚度与吃水的关系,推力T1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1曲线,推力T2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2曲线,推力T3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3曲线,推力T4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4曲线。
S2中,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四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可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2≤d≤d1;
此时,破冰推力T在d2对应的Q2曲线与d1对应的Q1曲线之间,即T点位置;
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1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此时船舶姿态为首倾加速冲撞;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2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2;
依靠艏部自身重量,连续冲击并挤压较厚冰层,完成破冰任务。
S3中,船舶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后,对主推进系统发出倒车指令,船舶在已开辟出的航道上倒车,距离冰层约三个船长的距离时,停止倒车;
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四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3≤d≤d2;
此时,破冰推力T应该在d3对应的Q3曲线与d2对应的Q2曲线之间;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2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可开始加速,蓄力后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T2;此时船舶向前加速冲撞前方冰层,当船舶即将接触厚冰层时,船舶由于惯性蓄力冲击冰层;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3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3;
将冰层撞碎之后,再次判定前方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选择破冰策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破冰船在连续破冰的情况下,船舶姿态始终保持一致,无法针对前面冰层厚度进行姿态调节,冰层较厚的时候无法储备足够惯性冲击破冰,冰层较薄的时候,又由于破冰动力太大,导致冲力功率过大,浪费船舶储能。本发明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并根据实际探测的冰层厚度,随时判断破冰动力组合,节能减排的前提下,保证船舶破冰前行。
同时,本发明还具备如下优点:
1、充分利用破冰船推进型式的特点,构造推进组合,提供给船舶不同的动力输出,节能减排的同时,保证船舶破冰前行;
2、船舶可根据前方冰层厚度,随时调整破冰策略,随时响应,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人工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3、本发明可拓展程度高,可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加入气象信息,航路设定等功能;
4、本发明主要应用在船舶性能技术领域中,设计破冰姿态,保证破冰船破冰时的姿态自动控制以及破冰效率,保障航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非冰区域正常航行和航路前方进入冰区)。
图3为本发明当探测冰层厚度小于正常破冰厚度时的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当探测冰层厚度在正常破冰厚度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之间时的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当探测冰层厚度继续增加,大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但小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时的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当探测冰层厚度继续增加,大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时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在破冰船的艏部安装有冰厚探测器,每条破冰船,根据自身性能确定正常破冰厚度,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蓄力撞击破冰厚度;
船舶在设计时,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分别形成有Q1曲线、Q2曲线、Q3曲线和Q4曲线;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S1:当探测冰层厚度小于正常破冰厚度,即时:
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设定航速,按破冰航速正常行驶,船舶将前方冰层压碎并开辟航道;
为了绿色节能,减少碳排放,选择动力最小的Q1曲线推进;
此时,根据测定的冰厚,根据壁厚吃水推力关系图,选定Q1曲线上对应的吃水点,对船舶进行压载操作,达到吃水要求,船舶按照该吃水航行,直至前方冰厚发生剧烈变化;
S2:当探测冰层厚度在正常破冰厚度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之间,即时:
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判定破冰厚度已超出正常破冰厚度,控制船舶推进系统及时降速;
S3:当探测冰层厚度继续增加,大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但小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即时;
此时,破冰厚度已超出船舶自由航行时的破冰能力,需要采用非正常航行的破冰策略;
S4:当探测冰层厚度继续增加,大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即时,
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并对船舶吃水、船舶航速和冰层厚度综合研判,虽然采取Q4曲线推进,若导致船舶处于冰困危险之中,此时,控制系统判定无法破冰,并及时向船员发出报警信息,人工介入控制。
根据全船推进器的匹配关系,在破冰工况时,全船共有四种推进器的组合型式,分别为:
第一种,两套吊舱推进器,提供推力T1;
第二种,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2;
第三种,一套吊舱推进器和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3;
第四种,两套吊舱推进器和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4;
四种推进组合型式的推力大小关系为:T1≤T2≤T3≤T4,同等海况下,推力越小,船舶输出功率越小,更为节能。
换成成破冰厚度与吃水的关系,推力T1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1曲线,推力T2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2曲线,推力T3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3曲线,推力T4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4曲线。
S2中,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四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可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2≤d≤d1;
此时,破冰推力T在d2对应的Q2曲线与d1对应的Q1曲线之间,即T点位置;
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1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此时船舶姿态为首倾加速冲撞;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2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2;
依靠艏部自身重量,连续冲击并挤压较厚冰层,完成破冰任务。
S3中,船舶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后,对主推进系统发出倒车指令,船舶在已开辟出的航道上倒车,距离冰层约三个船长的距离时,停止倒车;
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四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3≤d≤d2;
此时,破冰推力T应该在d3对应的Q3曲线与d2对应的Q2曲线之间;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2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可开始加速,蓄力后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T2;此时船舶向前加速冲撞前方冰层,当船舶即将接触厚冰层时,船舶由于惯性蓄力冲击冰层;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3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3;
将冰层撞碎之后,再次判定前方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选择破冰策略。
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
当船舶航行至结冰海域时,需要降低航速并进入破冰工况。
安装在艏部的冰厚探测器探测前方5~10米处的冰层厚度δ,并将探测结果反馈进控制系统。
航速v信息由船载北斗导航系统提供。
吃水d信息由船舶吃水监测系统提供。
每条破冰船在设计时,根据自身性能可确定正常破冰厚度δ0,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δ1,蓄力撞击破冰厚度δ2
船舶在设计时,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船舶两侧安装的两套吊舱推进装置功率较小,主要用于非冰区域的巡航航行;中间安装的两套轴桨推进器功率较大,主要用于破冰航行。为了保持船舶航向稳定性,船舶安装的2台全回转吊舱会经常一起运行使用,或者2套螺旋桨一起运行使用。
根据全船推进器的匹配关系,在破冰工况时,全船共有4种推进器主要的组合型式,分别为:
第一种,2套吊舱推进器,提供推力T1;
第二种,2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2;
第三种,1套吊舱推进器和2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3;
第四种,2套吊舱推进器和2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4;
四种推进组合型式的推力大小关系为:T1≤T2≤T3≤T4。同等海况下,推力越小,船舶输出功率越小,更为节能。
根据船舶不同压载吃水情况下所受到的推力,换成成破冰厚度与吃水的关系,推力T1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1曲线,推力T2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2曲线,推力T3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3曲线,推力T4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4曲线,如附图。该曲线图,作为控制的主要判定依据。
控制策略说明:
(一)当探测冰层厚度δ小于正常破冰厚度δ0,即δ<δ0
此时,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设定航速,可按破冰航速正常行驶,船舶可将前方冰层压碎并开辟航道。
为了绿色节能,减少碳排放,选择动力最小的Q1曲线推进。
此时,根据测定的冰厚δ,根据壁厚吃水推力关系图,选定Q1曲线上对应的吃水点,对船舶进行压载操作,达到吃水要求。船舶按照该吃水航行。直至前方冰厚发生剧烈变化。
(二)当探测冰层厚度δ在正常破冰厚度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δ1之间,即δ0<δ<δ1
此时,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判定破冰厚度已超出正常破冰厚度。控制船舶推进系统及时降速。
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4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可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2≤d≤d1。
此时,破冰推力T应该在d2对应的Q2曲线与d1对应的Q1曲线之间。如图2中T点位置。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1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可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此时船舶姿态为首倾加速冲撞。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2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2。
依靠艏部自身重量,连续冲击并挤压较厚冰层,完成破冰任务。
(三)当探测冰层厚度δ继续增加,大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δ1,但小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δ2,即δ1<δ<δ2
此时,破冰厚度已超出船舶自由航行时的破冰能力。需要采用非正常航行的破冰策略。
船舶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后,对主推进系统发出倒车指令。船舶在已开辟出的航道上倒车,距离冰层约三个船长的距离时,停止倒车。
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4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可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3≤d≤d2。
此时,破冰推力T应该在d3对应的Q3曲线与d2对应的Q2曲线之间。如图3中T点位置。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2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可开始加速,蓄力后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T2。此时船舶向前加速冲撞前方冰层,当船舶即将接触厚冰层时,船舶由于惯性蓄力冲击冰层。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3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3。
将冰层撞碎之后,再次判定前方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选择破冰策略。
(四)当探测冰层厚度δ继续增加,大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δ2,即δ2<δ时
此时,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并对船舶吃水、船舶航速和冰层厚度综合研判。虽然采取Q4曲线推进,但是有可能导致船舶处于冰困危险之中。此时,控制系统判定无法破冰,并及时向船员发出报警信息,人工介入控制。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4)

1.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在破冰船的艏部安装有冰厚探测器,每条破冰船,根据自身性能确定正常破冰厚度δ0,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δ1,蓄力撞击破冰厚度δ2
船舶在设计时,根据航行海域冰厚,计算所需破冰推力,结合船舶吃水,绘制吃水、冰厚与推进曲线的关系图,分别形成有Q1曲线、Q2曲线、Q3曲线和Q4曲线;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S1:当探测冰层厚度δ小于正常破冰厚度δ0,即δ<δ0时:
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设定航速,按破冰航速正常行驶,船舶将前方冰层压碎并开辟航道;
为了绿色节能,减少碳排放,选择动力最小的Q1曲线推进;
此时,根据测定的冰厚δ,根据壁厚吃水推力关系图,选定Q1曲线上对应的吃水点,对船舶进行压载操作,达到吃水要求,船舶按照该吃水航行,直至前方冰厚发生剧烈变化;
S2:当探测冰层厚度δ在正常破冰厚度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δ1之间,即δ0<δ<δ1时:
破冰船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判定破冰厚度已超出正常破冰厚度,控制船舶推进系统及时降速;
S3:当探测冰层厚度δ继续增加,大于艏部加压载破冰厚度δ1,但小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δ2,即δ1<δ<δ2时;
此时,破冰厚度已超出船舶自由航行时的破冰能力,需要采用非正常航行的破冰策略;
S4:当探测冰层厚度δ继续增加,大于蓄力撞击破冰厚度δ2,即δ2<δ时,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并对船舶吃水、船舶航速和冰层厚度综合研判,虽然采取Q4曲线推进,若导致船舶处于冰困危险之中,此时,控制系统判定无法破冰,并及时向船员发出报警信息,人工介入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根据全船推进器的匹配关系,在破冰工况时,全船共有四种推进器的组合型式,分别为:
第一种,两套吊舱推进器,提供推力T1;
第二种,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2;
第三种,一套吊舱推进器和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3;
第四种,两套吊舱推进器和两套轴桨推进器,提供推力T4;
四种推进组合型式的推力大小关系为:T1≤T2≤T3≤T4,同等海况下,推力越小,船舶输出功率越小,更为节能,
根据船舶不同压载吃水情况下所受到的推力,换成成破冰厚度与吃水的关系,推力T1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1曲线,推力T2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2曲线,推力T3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3曲线,推力T4形成的曲线关系为Q4曲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S2中,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四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可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2≤d≤d1;
此时,破冰推力T在d2对应的Q2曲线与d1对应的Q1曲线之间,即T点位置;
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1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此时船舶姿态为首倾加速冲撞;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2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2;
依靠艏部自身重量,连续冲击并挤压较厚冰层,完成破冰任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S3中,船舶控制系统接收冰层厚度信息后,对主推进系统发出倒车指令,船舶在已开辟出的航道上倒车,距离冰层约三个船长的距离时,停止倒车;根据探测的冰层厚度,寻求关系图中对应的推力,根据推力大小,优选程度依次设定为Q1、Q2、Q3、Q4,冰层厚度与四根推力曲线之间的交点对应的设定吃水依次为d1、d2、d3、d4;
此时,船舶吃水为d,根据d与d1、d2、d3、d4的大小关系,锁定d的位置范围;
为了说明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及过程,假定d3≤d≤d2;
此时,破冰推力T应该在d3对应的Q3曲线与d2对应的Q2曲线之间;此时,根据曲线关系,可采取艏部加压载,增大船舶惯性,并采用推进曲线Q2冲击前方冰层;
启动压载水泵,向艏部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当艏部由于压载水增多,艏部吃水变大时,艏部重量相应增加;
当艏部吃水小于设计吃水时,控制系统收到艏部吃水之后,判定该吃水状态下,可开始加速,蓄力后连续冲撞厚冰层,即停止压载水泵;同时发出加速指令,船舶提速,控制主推进系统给定合适破冰推力T2;此时船舶向前加速冲撞前方冰层,当船舶即将接触厚冰层时,船舶由于惯性蓄力冲击冰层;
当艏部吃水大于设计吃水时,停止压载,同时,为了确保破冰安全,采用推力更足的Q3曲线进行破冰,动力选择为T3;
将冰层撞碎之后,再次判定前方冰层厚度,并根据冰层厚度选择破冰策略。
CN202211370310.3A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Active CN115571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0310.3A CN115571283B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0310.3A CN115571283B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1283A CN115571283A (zh) 2023-01-06
CN115571283B true CN115571283B (zh) 2023-05-12

Family

ID=84589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0310.3A Active CN115571283B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128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6520A (en) * 1997-02-27 1999-12-07 Kvaerner Masa-Yards Oy Icebreaking method and icebreaker
CN106327610A (zh) * 2016-08-27 2017-01-11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航行智能船舶
CN109501952A (zh) * 2018-11-09 2019-03-22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破冰船船艏结构及破冰方法
CN111976904A (zh) * 2020-08-19 2020-11-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破冰船辅助破冰动力系统及破冰方法
CN113139318A (zh) * 2021-05-13 2021-07-20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极地船舶破冰能力动态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77707B1 (da) * 2010-03-31 2014-03-24 Maersk Supply Service As Fremgangsmåde til brydning af i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6520A (en) * 1997-02-27 1999-12-07 Kvaerner Masa-Yards Oy Icebreaking method and icebreaker
CN106327610A (zh) * 2016-08-27 2017-01-11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航行智能船舶
CN109501952A (zh) * 2018-11-09 2019-03-22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破冰船船艏结构及破冰方法
CN111976904A (zh) * 2020-08-19 2020-11-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破冰船辅助破冰动力系统及破冰方法
CN113139318A (zh) * 2021-05-13 2021-07-20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极地船舶破冰能力动态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1283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4043B1 (ko) 선박의 쇄빙특성 개선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따라 구성된 선박
EP2804805B1 (en) Mooring structure mounted on a vessel
KR20100097727A (ko) 선박의 능동적 및 수동적 안정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6162105A (en) Two-part ship for use in oil transport in arctic waters
WO2014186875A1 (en) Air cavity cushion vessel
US3985091A (en) Icebreaker vessel
CN115571283B (zh) 一种破冰船自主航行破冰控制策略
KR20100009726A (ko) 쇄빙 선박의 조향 시스템 제어 장치
US9056658B2 (en) Icebreaking vessel
US11191984B2 (en) Anti-sinking and anti-fire safety system for boats
CN106628041B (zh) 船舶、浮船、水上作业平台防沉没、侧翻、倒扣系统
Cusanelli Hydrodynamic and supportive structure for gated ship sterns: Amphibious ship stern flap
CN114789776B (zh) 一种冰区航行船舶防止冰困自动控制方法
WO2018051711A1 (ja) 船体形状と推進装置
EP3050792B1 (en) Wave piercing ship hull
CN104778860A (zh) 一种船舶集装过闸装置及集装过闸方法
KR102774625B1 (ko) 제동제어 장치, 긴급정지 설비 및 긴급정지 방법
US20060005755A1 (en) Beachable high speed marine vehicle
RU2779768C1 (ru) Подводный газовоз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сжиженного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из арктических районов
KR20220059828A (ko) 쇄빙선
RU2177431C2 (ru) Тримаран ледовоз (варианты)
JP667768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推進式船舶
JP7026068B2 (ja) 船舶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船舶
KR20240011018A (ko) 소형 선박용 밸러스트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운영방법
US11691695B2 (en) Collision system for foiling waterc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