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7484A - 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67484A CN115567484A CN202110738842.7A CN202110738842A CN115567484A CN 115567484 A CN115567484 A CN 115567484A CN 202110738842 A CN202110738842 A CN 202110738842A CN 115567484 A CN115567484 A CN 1155674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ipv6
- conversion
- ipv4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different IP ver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第一网络侧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源节点为IPv4节点;第一PE根据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第一PE根据IPv6地址转换前缀,对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将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第一目的地址。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多域纯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All IPv6)是指多域实现IPv6单栈的网络,在多个自治域网络中实现只基于IPv6的编址、路由和转发的服务,并在边缘适配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互联网协议第4版)协议,提供IPv4的连接和转发服务(IPv4aaS)。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纯IPv6网络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的实现方式,提高网络兼容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第一PE(Provider Edge,网络侧边缘路由器)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源节点为IPv4节点;第一PE根据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信息;第一PE根据IPv6地址转换信息,对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将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第一目的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第一PE接收来自IPv6网络的第三数据包;第一PE根据第三数据包的第二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对第三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四数据包;将第四数据包发送给与第二目的地址,其中,第二目的地址的节点为IPv4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包括:根据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IPv4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6地址;或将IPv4数据包作为有效载荷,封装在以IPv4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IPv6数据包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包括:根据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IPv6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4地址;或解封装IPv6数据包,获取有效载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第一PE通过控制面网络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转换参数信息中包括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源PE支持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源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第一PE存储转换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第一PE生成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第一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第一PE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第一PE连接的CE(Customer Edge,用户边缘路由器)的IPv4地址;第一PE通过控制面网络将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PE。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网络中传递的转换参数信息通过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MP-BGP的多协议可达网络层可达信息MP-REACH-NLRI和多协议不可达网络层可达信息MP-UNREACH-NLRI消息承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源节点为IPv4节点;转换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信息,并根据IPv6地址转换信息,对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第一目的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IPv6网络的第三数据包;转换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三数据包的第二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对第三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四数据包;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第四数据包发送给与第二目的地址,其中,第二目的地址的节点为IPv4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转换参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控制面网络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转换参数信息中包括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源PE的IPv6地址、源PE支持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源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并存储转换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转换参数提供单元,被配置为生成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第一PE的IPv6地址、第一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第一PE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第一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通过控制面网络将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PE。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的指令上文中任意一种数据转发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文中任意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多个上文中任意一种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IPv6网络节点,被配置为转发网络侧边缘路由器之间的IPv6数据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的数据转发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的数据转发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的数据转发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网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网络系统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公开的数据转发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在步骤130中,第一PE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源节点为IPv4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可以经过与第一PE连接的只支持IPv4的CE节点发送给第一PE。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为IPv4地址。
在步骤140中,第一PE根据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信息。转换参数信息可以为第一PE存储的信息,可以通过PE节点之间通过控制面的交互获取。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参数信息包括多个条目,每个条目中包括其他PE节点的IPv6地址前缀,和与该PE节点连接的CE节点的IPv4地址,以及PE节点支持的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E将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在转换参数信息中匹配,查询匹配的条目中的IPv6地址信息。
在步骤150中,第一PE根据查询到的IPv6地址转换信息,对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E可以根据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IPv4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6地址,即通过地址翻译的方式将IPv4数据包转换为IPv6数据包,从而降低对数据包长度的影响,保证传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E可以将IPv4数据包作为有效载荷,封装在以IPv4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IPv6数据包中,即通过翻译的方式将IPv4数据包转换为IPv6数据包,降低转换难度,提高转换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对目的地址进行转化外,还可以基于第一PE的IPv6地址前缀,对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转化,使第二数据包中的源地址转化为IPv6地址,从而便于对IPv6网络中数据包的溯源。
在步骤160中,将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第一目的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数据包为通过地址翻译的方式转换成,则第二PE可以根据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IPv6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4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数据包为通过将第一数据包作为有效载荷进行封装的方式生成,则第二PE通过解封装IPv6数据包的方式获取有效载荷,即获取第一数据包。
通过这样的方式,网络侧边缘路由设备能够对来自IPv4路由器的数据包进行转化,使其能够在IPv6网络中传输,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PE为发送方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第一PE也可以作为接收方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本公开的数据转发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步骤270中,第一PE接收来自IPv6网络的第三数据包,第三数据包为IPv6数据包。
在步骤280中,第一PE根据第三数据包的第二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对第三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四数据包。第二目的地址以第一PE的IPv6地址前缀为其地址前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三数据包为通过地址翻译的方式转换成,则第一PE可以根据自身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第二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4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四数据包为通过将IPv4数据包作为有效载荷进行封装的方式生成,则第一PE通过解封装IPv6数据包的方式获取有效载荷。
在步骤290中,将第四数据包发送给与第二目的地址,其中,第二目的地址的节点为IPv4节点。
通过这样的方法,同一个PE节点既可以作为与源端CE设备连接的PE设备,执行从IPv4数据包向IPv6数据包的转换,也可以作为与目的端CE设备连接的PE设备,执行从IPv6数据包向IPv4数据包的转换,方便源端与目的端的数据双向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与目的端PE节点可以通过预设的方式选择数据包转换方式,确保数据转换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地址翻译方式的数据包转换功能,其定义基于RFC7915,参数可以包括:
Service SID:节点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功能的业务的业务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标识可以为PE节点的IPv6地址,指该节点具有翻译功能;
Prefix:用于翻译功能的合成前缀信息。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其他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封装方式的数据包转换功能,其参数包含:
Service SID:节点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功能的业务的业务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标识可以为PE节点的IPv6地址,指该节点具有封装功能;
Node Address:具有封装功能节点的端口地址。
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其他参数。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设置数据包转换所需的参数信息,确保双向数据包转换成功,保证IPv4终端间通过IPv6网络的数据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PE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控制面网络交互信息,存储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以第一PE为例,本公开的数据转发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在步骤311中,第一PE生成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第一PE的IPv6地址、第一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第一PE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第一PE连接的CE的IPv4地址。
在步骤312中,第一PE通过控制面网络将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PE。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网络中传递的转换参数信息通过MP-BGP(MultiProtocal-Border Gateway Protocol,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的MP-REACH-NLRI(MP-REACH-Network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多协议可达网络层可达信息)和MP-UNREACH-NLRI(多协议不可达网络层可达信息)消息承载。
在步骤321中,第一PE通过控制面网络接收来自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转换参数信息中包括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源PE支持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源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参数信息中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与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可以只包括一项,若仅包括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则通过数据包封装的方式进行数据包转换;若仅包括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则通过地址翻译的方式进行数据包转换。
在步骤322中,第一PE存储转换参数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用BGP协议传递IPv4网络可达性信息,以及XLAT功能的相关参数,为后续数据包转换提供信息基础,降低配置工作量,提高配置效率。
本公开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第一接收单元401能够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源节点为IPv4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可以经过PE连接的只支持IPv4的CE节点发送给PE节点。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为IPv4地址。
转换单元402,能够根据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信息,并根据查询到的IPv6地址转换信息,对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转换参数信息可以为PE存储的信息,可以通过PE节点之间通过控制面的交互获取。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参数信息包括多个条目,每个条目中包括其他PE节点的IPv6地址信息,和与该PE节点连接的CE节点的IPv4地址,以及PE节点支持的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单元402除了对目的地址进行转化外,还可以基于自身的IPv6地址前缀,对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转化,使第二数据包中的源地址转化为IPv6地址,从而便于对IPv6网络中数据包的溯源。
第一发送单元403能够将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第一目的地址。
这样的PE设备能够对来自IPv4路由器的数据包进行转化,使其能够在IPv6网络中传输,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404,能够接收来自IPv6网络的第三数据包,第三数据包为IPv6数据包。
转换单元402能够根据第三数据包的第二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对第三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四数据包。第二目的地址以第一PE的IPv6地址前缀为其地址前缀。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单元402还可以还原第三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从而便于数据包溯源。
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405,能够将第四数据包发送给与第二目的地址,其中,第二目的地址的节点为IPv4节点。
这样的PE设备既可以作为与源端CE设备连接的PE设备,执行从IPv4数据包向IPv6数据包的转换,也可以作为与目的端CE设备连接的PE设备,执行从IPv6数据包向IPv4数据包的转换,方便源端与目的端的数据双向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转换参数获取单元407,能够通过控制面网络接收来自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并存储转换参数信息。转换参数信息中包括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源PE支持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源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
这样的PE节点能够获取其他节点的转换参数数据,从而便于作为数据转换的源节点,实现向其他节点的IPv4转换数据传输,提高对于兼容IPv4数据传输的覆盖范围,提高纯IPv6网络对IPv4业务的支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转换参数提供单元406,能够配置生成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并通过控制面网络将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PE。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第一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第一PE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第一PE连接的CE的IPv4地址。
这样的PE节点能够将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转发给其他PE节点,便于自身连接的边缘IPv4设备作为目的节点的数据传输,提高对于兼容IPv4数据传输的覆盖范围,提高纯IPv6网络对IPv4业务的支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网络中传递的转换参数信息通过MP-BGP的MP-REACH-NLRI和MP-UNREACH-NLRI消息承载。
这样的PE设备能够使用BGP协议传递IPv4网络可达性信息,以及XLAT功能的相关参数,为后续数据包转换提供信息基础,降低配置工作量,提高配置效率。
本公开网络侧边缘路由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包括存储器501和处理器502。其中:存储器501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用于存储上文中数据转发方法的对应实施例中的指令。处理器502耦接至存储器501,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502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能够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6所示,网络侧边缘路由器600包括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处理器602通过BUS总线603耦合至存储器601。该网络侧边缘路由器6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604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605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606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存储器存储数据指令,再通过处理器处理上述指令,能够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数据转发方法对应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的网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网络侧边缘路由器PE 701~70n,每个PE可以为上文中提到的任意一种,其中n为正整数。IPv6网络节点711~71m,每个IPv6网络节点能够转发网络侧边缘路由器之间的IPv6数据包,m为正整数。
这样的网络系统中,网络侧边缘路由设备能够对来自IPv4路由器的数据包进行转化,使其能够在IPv6网络中传输,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本公开的网络系统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
假定多域纯IPv6网络中P1、P2、P3和P4只配置IPv6单协议栈,边缘设备PE1、PE2、PE3和PE4配置IPv4和IPv6双栈协议,边缘设备PE1和PE3支持XLAT功能,客户端边缘设备CE1和CE2为IPv4单栈。在此条件下,多域纯IPv6网络提供从CE1处的IPv4数据包到CE2处的转发服务。
PE1和PE3设备分别生成XLAT相关参数信息,CE设备所在网络的IPv4可达性信息。
CE1的路由信息包括CE1的IPv4前缀,如203.0.113.0/24。
PE1的节点信息可以包括其自身的地址,如2001:DB8:1::1/64,还可以包括其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其自身的IPv6地址前缀,如2001:DB8:4::/96,以及节点地址2001:DB8:1::1/128,还可以包括PE节点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如2001:DB8:2::100。
PE3的节点信息可以包括其自身的地址,如2001:DB8:2::1/64,还可以包括其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其自身的IPv6地址前缀,如2001:DB8:2::/96,以及节点地址2001:DB8:2::1/128,还可以包括PE节点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如2001:DB8:2::100。
CE2的路由信息CE2的IPv4前缀,如192.0.2.0/24,以及198.51.100.0/24。
当PE3基于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PE1节点时,其发送的转换参数信息可以包括PE3支持的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业务标识,如2001:DB8:2::100。除此之外还包括PE3所连接的CE2的IPv4前缀,包括192.0.2.0/24和198.51.100.0/24。PE3所连接的CE2的IPv4前缀可以通过MP-REACH-NLRI消息承载。
当PE接收到CE1设备的IPv4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匹配PE1获取的其他PE节点的转换参数信息,对数据包进行封装或翻译。若匹配不成功,则丢弃数据包,并返回目的不可达。
假设IPv4数据包的源地址SA为203.0.113.1,目的地址DA为192.0.2.1。若执行翻译操作,则翻译为SA为2001:DB8:1::203.0.113.1,DA为2001:DB8:2::192.0.2.1。若执行封装操作,则源地址为PE1地址,目的地址可以为PE3节点地址。
当PE3接收到匹配转换参数信息的IPv6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解封装或还原为IPv4数据包(如IPv4数据包的源地址SA为203.0.113.1,目的地址DA为192.0.2.1),转发至CE2设备。若不匹配则基于native IPv6规则正常转发。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通过SRv6控制面/BGP协议在多域纯IPv6网络中传递数据包转换功能及相关参数信息,能够对来自IPv4路由器的数据包进行转化,使其能够在IPv6网络中传输,实现纯IPv6网络的对IPv4边缘设备提供服务,提高网络兼容性。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以及装置。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侧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源节点为IPv4节点;
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
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IPv6地址转换前缀,对所述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所述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所述第一目的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接收来自IPv6网络的第三数据包;
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第二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三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四数据包;
将所述第四数据包发送给与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节点为IPv4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包括:
根据所述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所述IPv4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6地址;或
将所述IPv4数据包作为有效载荷,封装在以IPv4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IPv6数据包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包括:
根据所述IPv6地址转换前缀,将IPv6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对应的IPv4地址;或
解封装所述IPv6数据包,获取有效载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通过控制面网络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所述转换参数信息中包括所述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所述源PE支持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所述源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
所述第一PE存储所述转换参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生成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所述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所述第一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所述第一PE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所述业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
所述第一PE通过控制面网络将所述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PE。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面网络中传递的转换参数信息通过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MP-BGP的多协议可达网络层可达信息MP-REACH-NLRI和多协议不可达网络层可达信息MP-UNREACH-NLRI消息承载。
8.一种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源节点为IPv4节点;
转换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地址对应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并根据所述IPv6地址转换前缀,对所述第一数据包执行从IPv4数据包到IPv6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二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IPv6网络发送给第二PE,以便第二PE对所述第二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后发送给所述第一目的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IPv6网络的第三数据包;
所述转换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第二目的地址和业务标识,基于转换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三数据包执行从IPv6数据包到IPv4数据包的转化,获取第四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四数据包发送给与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节点为IPv4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
转换参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控制面网络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其他PE的转换参数信息,所述转换参数信息中包括所述转换参数的源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所述源PE支持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以及所述源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并存储所述转换参数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还包括:
转换参数提供单元,被配置为生成自身的数据包转换信息,所述数据包转换信息包括所述第一PE的IPv6地址转换前缀、所述第一PE支持进行数据包转换的业务的所述业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PE连接的用户边缘路由器CE的IPv4地址;通过控制面网络将所述数据包转换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PE。
12.一种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网络系统,包括:
多个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
IPv6网络节点,被配置为转发所述网络侧边缘路由器之间的IPv6数据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38842.7A CN115567484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38842.7A CN115567484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67484A true CN115567484A (zh) | 2023-01-03 |
CN115567484B CN115567484B (zh) | 2024-11-26 |
Family
ID=8473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38842.7A Active CN115567484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数据转发方法、网络侧边缘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6748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21987A1 (zh) * | 2023-04-28 | 2024-10-3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介质及第一边缘路由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5376A (zh) * | 2003-08-20 | 2005-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转换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混合地址转换路由器 |
CN101043411A (zh) * | 2006-03-24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网络中实现移动vpn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296179A (zh) * | 2007-10-29 | 2008-10-29 | 清华大学 | IPv6使用逆向路径转发矢量IPv4/6的方法 |
CN102255976A (zh) * | 2010-05-21 | 2011-11-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选择IPv4-IPv6协议翻译模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2938795A (zh) * | 2012-11-16 | 2013-02-20 |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 通过隧道和地址转换实现IPv6地址访问IPv4资源的方法 |
CN107835259A (zh) * | 2017-12-15 | 2018-03-23 |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Pv6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互联互通装置 |
CN109120739A (zh) * | 2018-08-24 | 2019-01-01 | 下代互联网重大应用技术(北京)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IPv6地址访问IPv4资源的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10738842.7A patent/CN1155674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5376A (zh) * | 2003-08-20 | 2005-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转换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混合地址转换路由器 |
CN101043411A (zh) * | 2006-03-24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网络中实现移动vpn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296179A (zh) * | 2007-10-29 | 2008-10-29 | 清华大学 | IPv6使用逆向路径转发矢量IPv4/6的方法 |
CN102255976A (zh) * | 2010-05-21 | 2011-11-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选择IPv4-IPv6协议翻译模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2938795A (zh) * | 2012-11-16 | 2013-02-20 |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 通过隧道和地址转换实现IPv6地址访问IPv4资源的方法 |
CN107835259A (zh) * | 2017-12-15 | 2018-03-23 |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Pv6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互联互通装置 |
CN109120739A (zh) * | 2018-08-24 | 2019-01-01 | 下代互联网重大应用技术(北京)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IPv6地址访问IPv4资源的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21987A1 (zh) * | 2023-04-28 | 2024-10-3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介质及第一边缘路由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67484B (zh) | 2024-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59591B2 (ja) | Vpn収容機能を含む通信装置 | |
US939794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translation mechanism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
US8898334B2 (en) | System for network deployment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nd data forwarding thereof | |
CN106209643B (zh) |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04579954B (zh) | 报文跨域转发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US20120099602A1 (en) | End-to-end virtualization | |
JP5867942B2 (ja) | エントリ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パケット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装置とシステム | |
US2017020803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packets at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gateway | |
WO2011160367A1 (zh) | 网络地址转换转发方法及装置 | |
WO2015074394A1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WO2014201974A1 (zh) | 业务路由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 |
WO2011140843A1 (zh) |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6098192B2 (ja) | アドレス生成装置 | |
CN111937358A (zh) | 用于结构边缘设备的多vrf通用设备互联网协议地址 | |
CN109412927B (zh) | 一种多vpn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CN102694738B (zh) | 在虚拟专用网网关转发报文的方法以及虚拟专用网网关 | |
CN112019433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CN104426737B (zh) | 一种实现动态虚拟专用网络链路层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583718B (zh) | 一种SRoU场景下SRv6报文传递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04125191A (zh) | 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WO2012083657A1 (zh) | 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和用户前端设备 | |
CN103856581B (zh) | 一种用户侧设备的翻译封装自适应方法 | |
CN109120526A (zh) | 点对点的传输报文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
WO2015127750A1 (zh) | IPv6地址处理方法、装置及DHCPv6中继设备 | |
CN102025613B (zh) | 隧道建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