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2083A - 锚轨以及由锚轨与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 - Google Patents
锚轨以及由锚轨与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52083A CN115552083A CN202180038116.2A CN202180038116A CN115552083A CN 115552083 A CN115552083 A CN 115552083A CN 202180038116 A CN202180038116 A CN 202180038116A CN 115552083 A CN115552083 A CN 1155520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p
- opening
- side wall
- thickness
- anchor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1131 Sphyr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00 roll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6240 Linum usitatissim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04B1/4107—Longitudinal elements having an open profile, with the opening parallel to the concrete or masonry surface, i.e. anchoring r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7/00—Nuts or like thread-engaging members
- F16B37/04—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 F16B37/045—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in channels, e.g. sliding bolts, channel nu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8—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 F16B7/187—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with sliding nuts or other additional connecting members for joining profiles provided with grooves or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用混凝土浇注的在横截面中为C形的锚轨(1),其中加强邻接到缝隙状的开口(9)上的唇部(11)。为了实现防止锤头元件拉出的高的保持力,本发明提出,定位角在相比于靠近开口(9)更靠近侧壁(10)的区域中取最大数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锚轨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3前序部分特征的、由具有提高的承载能力的锚轨和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
背景技术
为了将物体紧固在由混凝土制成的建筑体上已知如下锚轨,所述锚轨被用混凝土浇注(einbetonieren)。典型地,锚轨包括具有紧固在其上的锚销(Ankerbolzen)的轨。在用混凝土浇注之前,锚轨以轨的下面称为“上侧”的一侧被钉入或拧紧到模板上,从而在混凝土硬化之后仅上侧是可接近的。下面,方向说明“上”和“下”或术语如“上侧”和“下侧”始终如其对应于在地面中的安装情况那样来使用。与之相应地,在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安装情况下,轨的上侧朝下。上侧具有缝隙状的开口,从而锤头元件可被引入并且通过旋转例如90°被锚定。这里将“锤头元件”理解为锤头螺栓、锤头销和锤头螺母。唇部从轨的侧壁延伸至开口,所述唇部被锤头元件从后面抓握(hintergreifen)。在与上侧相对而置的下侧上,轨典型地具有向下伸出的锚销,其中这里“锚销”不仅理解为广泛使用的旋转对称的销,而且理解为具有相同功能的特殊形状,如板条、金属线或类似物。锚销具有将例如由锤头螺栓作用到轨上的力从所述轨引导到周围的混凝土中的功能。然而,也存在不具有锚销的锚轨。尤其是,这种锚轨也如装配轨那样用于在没有用混凝土浇注的情况下进行紧固。
唇部对于这种锚轨的承载能力已经证实为潜在的薄弱部位。由现有技术中已知厚度统一的唇部,但例如也由DE19740112824U中已知厚度朝开口的方向增加的唇部。此外,例如从文献DE1963D026172U中已知拱曲的唇部。该拱曲部也可以理解为唇部直接在开口上的加厚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锚轨或由具有提高的承载能力的锚轨与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锚轨以及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这样的锚轨与锤头元件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轨的锚轨,所述锚轨尤其是用于用混凝土浇注。轨具有带有基本上保持不变的C形轮廓的横截面。轨尤其是由板条通过滚压弯曲制造。“C形”在此尤其也包括有角的轮廓。轮廓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其中轮廓具有内侧和外侧以及尤其是基本上矩形的型面(Umriss)。尤其是,轮廓的角被倒圆。该轮廓具有下侧和与下侧相对而置的上侧以及连接上侧和下侧的两个连接侧。除了基本上矩形的型面之外,尤其也包括如下型面,在所述型面中下侧向下汇聚,例如以便容纳锚销的头部。
在轨的上侧上,C形轮廓的开口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开口也可以理解为缝隙。该开口尤其用于引入锤头元件。
在轨的下侧上尤其布置有多个锚销,其中轨也完全能够不具有锚销。
连接侧由轨的侧壁形成。侧壁尤其是平坦的并且尤其是具有基本上统一的厚度。
轨的内部可以被密封或填充有弹性材料,例如泡沫材料,以防止混凝土流入。在混凝土硬化之后,能够移除密封件或填充物。
在上侧上,唇部分别从侧壁延伸直至开口。它们尤其用于被锤头元件从后方抓握。换句话说,唇部在内侧上形成贴靠面,以用于在轨和被引入到轨中的紧固元件之间传递力。
唇部的厚度分别朝开口的方向扩大,其中内侧和外侧彼此成一定位角(Anstellwinkel)。“朝开口的方向”始终是指从连接侧朝开口的方向。因此,定位角是内侧与外侧之间在唇部朝开口的方向扩大的区域中的角度。在此,定位角的数值尤其是不在唇部朝开口的方向扩大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而是变化,其中,它可以区段式地是恒定的或者也可以连续地变化。应当注意,术语“定位角”在这里仅用于唇部的厚度扩大的区域,即在该唇部的扩大区域中使用。
唇部在向上指向的外侧上尤其是平坦的并且尤其是垂直于连接侧延伸。不仅出于生产技术的原因,而且为了形成啮合部或类似物,外侧也能够是不平坦的。在这种情况下,厚度和定位角也参照一个假想的、跨越外侧上的唇部的平面。
在唇部上必要时存在啮合部的情况下,厚度参照包络外形(Hüllkontur),因为该包络外形对于稳定性是决定性的,即不例如参照齿根中的外形。尤其地,轮廓在沿着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的最大厚度分别被认为是在沿着朝开口的方向的特定部位处的厚度。
在此,唇部的厚度如此扩大,使得定位角在最大区域中取最大数值。最大区域可以在整个区域上延伸,在该整个区域中厚度朝开口的方向扩大。于是,唇部在下侧从具有最小厚度的部位直至具有最大厚度的部位形成具有统一的定位角的斜面,其中所述定位角的数值是最大数值。然而,最大区域尤其仅在厚度扩大的区域的一部分上延伸。于是,最大区域也可以称为“最陡上升的区域”。此外可行的是,例如当定位角在该方向上连续变化时,最大区域的延伸范围可以接近零。在此,“延伸范围”总是指沿着从连接侧到开口的方向的延伸范围,即垂直于轮廓的纵向方向并且垂直于连接侧的延伸范围。
本发明提出,最大区域的中部相比于靠近开口更靠近侧壁。“中部”在此参照最大区域的延伸范围。最大区域能够以其整个延伸范围布置成更靠近侧壁,尤其是当其延伸范围较小时。然而也可行的是,最大区域的一部分可以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然而,根据本发明,在该情况下,最大区域的中部也相比于靠近开口更靠近侧壁。
通过最大区域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可实现,对应地成形的锤头元件找到在侧壁的方向上进一步靠外的贴靠部位,更确切地说,尤其当唇部在高负荷下例如向外弯曲时,那么也还如此。由于贴靠部位与侧壁的间距小,与已知的锚轨的唇部相比,根据本发明的锚轨的唇部不太容易由于弯曲而失效。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由锚轨和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规定,锤头元件如此与轨相对应并且可被置于接合中,使得锤头元件分别贴靠在唇部的最大区域的中部处。优选地,锤头元件以唇部贴靠在整个内侧处。
为了能够尽可能好地利用所述效果,本发明提出,最大区域的中部距侧壁的间距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是最大区域的中部距开口的间距的最大90%,尤其最大80%,和优选最大60%。换句话说,最大区域的中部优选地明显相比于靠近开口更靠近侧壁。
所述定位角的最大数值优选在30°到90°之间、尤其在45°到60°之间,例如为50°。这不仅在保持力方面而且在可制造性方面被证实为有利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唇部的厚度也在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的区域中朝开口的方向扩大。在此,在该区域中的扩大如此设计,从而定位角平均地、尤其恒定地具有比最大数值要小至少10°、尤其至少20°的数值。与开口的过渡部处的可能的倒圆部没有被算入到平均数值中,因为在该区域中,唇部的厚度不再扩大。换句话说,厚度的扩大朝开口的方向延伸超过侧壁和开口之间的中部,但是在那里不那么显著。例如,定位角的最大数值为60°,而定位角在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的区域中的平均数值为30°。
优选地,在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的区域中,所述定位角平均具有1°至30°之间、尤其是10°至20°之间的数值。这又在保持力方面也在可制造性方面被证实为有利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在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的区域中,唇部的厚度保持基本上相等或朝开口的方向减少。
在该替代的实施方式的优选形式中,在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的区域中,内侧和外侧彼此成一渐缩角,其中该渐缩角的数值在1°至30°之间,尤其是在10°至20°之间。优选地,渐缩角为15°。在此也适用的是:在唇部上必要时存在啮合部时,厚度以及由此渐缩角也参照包络外形并且关于外侧参照假想的、跨越在外侧上的唇部的平面。
优选地,唇部的最大厚度对应于侧壁的最小厚度的至少1.6倍,尤其是至少1.8倍。通过这种最小比例可以在唇部上实现足够大的壁厚和定位角的足够大的数值,以便实现高的保持力。
为了一方面在保持力的意义上实现高的稳定性,而另一方面也在轨的内部中保留足够的空间以用于装配锤头元件,本发明提出,唇部的最小厚度与唇部的最大厚度的比例在0.4到0.8之间、尤其在0.55到0.75之间。
唇部的突出部与厚度的比例对于稳定性和在内部的空间而言也是重要的。在此,“突出部”指的是唇部沿着从连接侧到开口的方向的延伸范围,更确切地说是从侧壁直到开口的延伸范围。本发明提出,所述唇部的最大厚度对应于所述唇部从所述侧壁到所述开口的突出部的至少0.5倍、尤其至少0.6倍。
优选地,内侧从侧壁分别以一个半径过渡到唇部。该半径不应太小,以便不产生切口效应,并且该半径不应太大,以便最大区域的中部尽可能靠近侧壁。优选地,半径的数值在侧壁的最小厚度的0.5至0.8倍之间,尤其是在0.6至0.7倍之间。
为了在轨与锤头元件之间在轨的纵向方向上实现形状配合,本发明提出,唇部在内侧上在相比于靠近侧壁更靠近开口的区域中具有啮合部。相反,位于最大区域的面向侧壁的一侧上的区域不具有啮合部。通过无啮合部的部分实现了,唇部在其较薄的部分中不被啮合部削弱。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前面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实施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下面在附图说明中提到的和/或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能够以分别说明的或示出的组合、而且也能够以基本上任意的其他组合或单独地使用。本发明的、不具有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实施方案是可行的。权利要求的各个特征也可以通过其它公开的特征或特征组合来代替。本发明的如下实施方案是可行的,所述实施方案不具有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而是具有一个实施例的表征性的特征的基本上任意的部分必要时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一个、多个或所有特征组合。
下面借助三个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附图基本上按照比例绘制。其中示出:
图1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锚轨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同一锚轨的唇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示出第二实施例的锚轨的唇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示出第三实施例的锚轨的唇部的放大剖视图;并且
图5示出在用混凝土浇注的状态中且与锤头螺栓相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的锚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2中示出的实施例示出了穿过根据本发明的锚轨1的横截面。锚轨1具有带有C形轮廓的轨2,该轨沿纵向方向L延伸,其中纵向方向L在所有附图中垂直于绘图平面延伸。轨2的轮廓具有内侧3和外侧4以及带有经倒圆的角的基本上矩形的型面。此外,型面具有下侧5和与下侧5相对而置的上侧6,所述下侧和上侧在两侧通过连接侧7连接。下侧和上侧5、6的长度为连接侧7的长度的约1.9倍。
在下侧5上布置有多个呈圆头销(Kopfbolzen)形式的锚销8。因为锚销8在纵向方向L上依次布置,所以仅可见锚销8中的一个。此外,锚销8仅部分地示出,因为这对此不再是重要的。C形轮廓的用于引入锤头元件(未示出)的缝隙状的开口9在纵向方向L上沿着上侧6延伸。连接侧7由侧壁10形成。唇部11分别在上侧6上从侧壁10延伸直至开口9。在开口9的区域中,内侧3以唇部11的端侧12过渡到外侧4中。
唇部11的厚度DL分别朝开口9的方向增加。因此,唇部11的厚度DL不会取恒定的数值。由此,内侧3和外侧4彼此成一定位角W,其中定位角W也不在相应的唇部11的延伸范围上取恒定的数值。在此,“延伸范围”指的是沿着从连接侧7到开口9的方向的延伸范围。唇部11的厚度DL分别垂直于相应的唇部11的延伸范围进行测量。
下面描述两个唇部11中的一个,其中另一个唇部11如整个锚轨1那样在该实施例中镜像对称地成形。在内侧3上,带有半径R的侧壁10过渡到唇部11中。半径R的数值大致对应于侧壁10的厚度DS的0.65倍,其中侧壁10的厚度DS是恒定的并且因此也对应于侧壁10的最小厚度DSmin。从侧壁10开始,具有半径R的内侧3经过唇部11的最窄部位、即具有唇部11的最小厚度DLmin的部位,并且随后过渡到如下最大区域13中,在所述最大区域中,定位角W取50°的最大数值,在所述最大数值中也就是找到最大定位角Wmax。最大区域13的延伸范围小并且最大区域13的中部M完全地、也就是说也相比于靠近开口9更靠近侧壁10。最大区域13的中部M距侧壁10的间距对应于最大区域13的中部M距开口9的间距的大约60%。在图2中绘出了唇部11的延伸范围的中线ML。因此,中线ML将相比于靠近开口9更靠近侧壁10布置(图2的左侧)的区域与相比于靠近侧壁10更靠近开口9布置(图2的右侧)的区域分开。相应地,最大区域13完全位于中线ML的左侧。从最大区域13开始,内侧3在短的倒圆的过渡部之后、但是还在中线ML的左侧以10°的定位角W的数值朝开口9的方向继续并且然后以另一个非常短的倒圆的过渡部继续进入如下部位,唇部11在该部位处取最大厚度DLmax。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对应于侧壁10的厚度DS的大约1.8倍,并且最小厚度DLmin对应于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的大约0.65倍。
在相比于靠近侧壁10更靠近开口9的区域中,定位角W因此具有在很大程度上恒定的数值,其中在该区域中定位角W在图2中作为“小定位角” WK可见。由于到具有最大厚度DLmax的部位的非常短的过渡部,小定位角WK几乎对应于中线右侧的定位角W的平均数值。术语定位角W在此仅用于唇部11的厚度D扩大的区域,也就是用于唇部11的扩大区域14中,该扩大区域从唇部11的最小厚度DLmin的部位延伸到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的部位。从最大厚度DLmax的部位出发,内侧以角半径E过渡到唇部11的端侧12中,该角半径对应于侧壁10的厚度DS的大约0.55倍。端侧12限定唇部11从侧壁10到开口9的突出部K,所述突出部也能够理解为“唇部11的延伸范围”。
在中线ML的右侧的区域中,唇部11的内侧3而不是端侧12具有在轨2的纵向方向L上的啮合部15。为了更好的概览,啮合部15没有在图2中示出。啮合部15不延伸直至相比于靠近开口9更靠近侧壁10的区域,即不延伸到中线ML的左侧。因此,在位于最大区域13的面向侧壁10的一侧上的区域中没有布置啮合部。之前描述的厚度D参照啮合部15的包络外形,即参照齿尖,并且不例如不参照齿根中的外形。
轨2由平坦的板条以多级的滚压弯曲方法(未示出)成形。唇部11尤其通过侧向的滚子加厚,所述滚子作用到板条的端侧上。
在图3和4中分别示出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唇部11。这些图示限于唇部11,因为锚轨1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尤其是,唇部11全部具有相同的突出部K。与之相应地,下面为了避免重复仅对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最大定位角Wmax为45°,而小定位角WK为22°。同时,最大区域13几乎与中线ML邻接。因为最大区域13具有稍大的延伸范围,所以最大区域13的中部M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大致一样远地远离侧壁10。尽管最大定位角Wmax比第一实施例略扁平(flach),但由于较大的小定位角WK的原因,会形成唇部11的较大的最大厚度DLmax。唇部11的最小厚度DLmin与最大厚度DLmax的比例为约0.5,并且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对应于侧壁10的厚度DS的大约2.0倍。
在上侧6上,唇部11具有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槽16。然而,为了确定唇部11的厚度DL以及为了确定定位角W,该槽16保持为不被考虑,也就是参考一个跨越唇部11的上侧6的假想平面。
在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最大定位角Wmax为50°。然而,扩大区域14仅大约伸到中线ML,在该中线处唇部11具有其最大厚度DLmax。在中线ML的右侧,唇部11的厚度DL朝开口9减小并且在附图中围成10°的渐缩角WJ,其中略大的15°的渐缩角WJ为优选的。
图5再次示出第一实施例,然而在用混凝土浇注的状态中且与作为锤头元件18的锤头螺栓17相结合示出。为了达到该状态,锚轨1被钉入到未示出的模板的内侧上,其中上侧6贴靠在模板上。在轨2的内部,泡沫材料衬里防止混凝土侵入到轨中。轨2的两个端部也通过由塑料制成的覆盖罩封闭(未示出)。模板用混凝土浇注并且在其硬化之后被去除。混凝土形成如下紧固基底19,所述紧固基底在锚轨1的连接侧7上并且在下侧5上以及在锚销8上(在图5中未示出)包围所述锚轨1。而上侧6是可接近的。移除泡沫材料衬里。为了紧固物体(未示出)、例如用于正面的下部结构,锤头螺栓17通过开口9已经被引入到轨中。为此将锤头螺栓17的锤头20沿着开口9、即在轨2的纵向方向L上定向。随后将锤头17旋转90°到示出的位置中。为了更好的概览,仅示出锤头螺栓17的一个螺纹21。借助螺母和垫圈可以将待紧固的元件通过螺纹21连接(未示出)。螺母的上紧引起,将锤头20在唇部11的区域中拉向轨2的内侧3。锤头20在其面向唇部11的一侧上具有与唇部11相对应的几何形状,从而该锤头与唇部11在整个内侧3上、但是也在唇部11的端侧12上贴靠。尤其是,锤头20与最大区域13的中部M贴靠。
如果应在远离紧固基底19的方向上将特别高的拉力作用到锤头螺栓17上,则唇部11可在该方向上略微弯曲。这将导致唇部11在靠近开口9的区域中从锤头20抬起。然而,在最大区域13的中部M的区域中的贴靠保持不变。从这里,力可被如此进一步传导到轨2的剩余的轮廓中,从而即使在非常高的力的情况下也确保对于锤头螺栓17的保持。
附图标记列表
1 锚轨
2 轨
3 内侧
4 外侧
5 下侧
6 上侧
7 连接侧
8 锚销
9 开口
10 侧壁
11 唇部
12 唇部11的端侧
13 最大区域
14 扩大区域
15 啮合部
16 槽
17 锤头螺栓
18 锤头元件
19 紧固基底
20 锤头
21 螺纹
DL 唇部11的厚度
DLmax 唇部11的最大厚度
DLmin 唇部11的最小厚度
DS 侧壁10的厚度
DSmin 侧壁10的最小厚度
E 角半径
K 突出部
L 轨2的纵向方向
M 最大区域13的中部
ML 唇部11的延伸范围的中线
W 定位角
WJ 渐缩角
WK 小定位角
Wmax 最大定位角
R 半径。
Claims (14)
1.一种锚轨,尤其是用于用混凝土浇注的锚轨,所述锚轨具有轨(2),所述轨具有带有基本上保持不变的C形轮廓的横截面,所述C形轮廓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其中所述轮廓具有内侧(3)和外侧(4)以及尤其基本上矩形的型面,所述型面具有下侧(5)、与所述下侧(5)相对而置的上侧(6)和两个连接所述上侧和下侧(5、6)的连接侧(7),
其中,所述C形轮廓的开口(9)在所述上侧(6)上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其中,在轨的下侧(5)上尤其布置有至少两个锚销(8),
其中,所述连接侧(7)由所述轨(2)的侧壁(10)形成,
其中,唇部(11)分别在上侧(6)上从侧壁(10)延伸直至开口(9),
并且其中,唇部(11)的厚度(DL)分别朝开口(9)的方向如此扩大,使得内侧(3)和外侧(4)相互成一定位角(W),并且所述定位角(W)在最大区域(13)内取最大数值,
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区域(13)的中部(M)相比于靠近所述开口(9)更靠近所述侧壁(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区域(13)的中部(M)距所述侧壁(10)的间距为所述最大区域(13)的中部(M)距所述开口(9)的间距的最大90%、尤其是最大80%、和优选最大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角(W)的最大数值在30°到90°之间,尤其是在45°到6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1)的厚度(DL)在相比于靠近侧壁(10)更靠近所述开口(9)的区域中朝所述开口(9)的方向如此扩大,使得所述定位角(W)平均地、尤其恒定地具有比所述最大数值要小至少10°、尤其是至少20°的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角(W)的数值在1°到30°之间,尤其是在10°到2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1)的厚度(DL)在相比于靠近侧壁(10)更靠近所述开口(9)的区域中基本上保持不变或者朝所述开口(9)的方向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3)和所述外侧(4)在相比于靠近所述侧壁(10)更靠近所述开口(9)的区域中彼此成一渐缩角(WJ),并且所述渐缩角(WJ)的数值在1°到30°之间、尤其在10°到20°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对应于所述侧壁(10)的最小厚度(DSmin)的至少1.6倍、尤其至少1.8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1)的最小厚度(DLmin)与所述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的比例在0.4到0.8之间、尤其在0.55到0.75之间。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1)的最大厚度(DLmax)对应于所述唇部(11)从所述侧壁(10)到所述开口(9)的突出部(K)的至少0.5倍、尤其至少0.6倍。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3)从所述侧壁(10)过渡到分别具有半径(R)的唇部(11),所述半径的数值对应于所述侧壁(10)的最小厚度(DSmin)的0.5至0.8倍,尤其是0.6至0.7倍。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锚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1)在内侧(3)上在相比于靠近所述侧壁(10)更靠近所述开口(9)的区域中具有啮合部(15),并且在位于所述最大区域(13)的面向所述侧壁(10)的一侧上的区域中不具有啮合部。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锚轨(1)与锤头元件(18)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头元件(18)如此与所述轨(2)对应并且能够被置于接合中,使得所述锤头元件(18)分别贴靠在所述唇部(11)的最大区域(13)的中部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头元件(18)如此与所述轨(2)相对应并且能够被置于接合中,使得所述锤头元件(18)分别利用所述唇部(11)贴靠在整个内侧(3)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0113880.6 | 2020-05-25 | ||
DE102020113880 | 2020-05-25 | ||
DE102020132424.3 | 2020-12-07 | ||
DE102020132424.3A DE102020132424A1 (de) | 2020-05-25 | 2020-12-07 | Ankerschiene und Kombination aus Ankerschiene und Hammerkopfelement |
PCT/EP2021/061501 WO2021239393A1 (de) | 2020-05-25 | 2021-05-03 | Ankerschiene und kombination aus ankerschiene und hammerkopfelemen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52083A true CN115552083A (zh) | 2022-12-30 |
Family
ID=7840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38116.2A Pending CN115552083A (zh) | 2020-05-25 | 2021-05-03 | 锚轨以及由锚轨与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06680B2 (zh) |
EP (1) | EP4158124A1 (zh) |
CN (1) | CN115552083A (zh) |
DE (1) | DE102020132424A1 (zh) |
TW (1) | TWI850552B (zh) |
WO (1) | WO20212393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06024A1 (de) | 2021-03-12 | 2022-09-15 | Fischerwerke Gmbh & Co. Kg | Kombination aus Ankerschiene und Hammerkopfel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7412824U (de) | 1974-08-08 | Halfeneisen Gmbh & Co Kg | Verankerungsvorrichtung | |
DE1869143U (de) | 1963-01-18 | 1963-03-21 | Kahneisen Ges West G M B H Deu | Ankerschiene zur befestigung von lasten an stahlbeton. |
DE2923070A1 (de) | 1979-06-07 | 1980-12-11 | Krell | Allgemeine lagerkonstruktion fuer bauteile |
DE3677066D1 (de) * | 1985-06-10 | 1991-02-28 | Aickin Dev Corp | Nichtmetallisches verstrebungssystem. |
US5165628A (en) * | 1988-10-03 | 1992-11-24 | George R. Todd | Support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US4950099A (en) * | 1988-12-20 | 1990-08-21 | Swiss Aluminum Ltd. | Releasable clamping-type compressive joint |
US6827531B2 (en) * | 2003-01-03 | 2004-12-07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Track slot fastener |
JP2011524952A (ja) * | 2008-06-12 | 2011-09-08 | 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ユタ・リサーチ・ファウンデイション | 細長い補強部材の定着、添接、および張力付与 |
KR101302458B1 (ko) | 2012-10-11 | 2013-09-02 | 이재호 | 서브 앵커를 갖는 선시공 앵커 채널 |
EP3081707B1 (de) * | 2015-04-18 | 2020-06-03 | HALFEN GmbH | Ankerschiene zur verankerung im beton und befestigungssystem mit einer ankerschiene |
US10604057B2 (en) * | 2016-12-20 | 2020-03-31 | Adrian Steel Company | Rail mounting system |
CN207727617U (zh) * | 2017-12-08 | 2018-08-14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多段拉杆式哈芬槽埋件安装定位固定装置 |
EP3643846B1 (de) | 2018-10-24 | 2021-12-01 | HALFEN GmbH | Schiene |
US11739785B2 (en) * | 2019-04-01 | 2023-08-29 | Unirac Inc. | Trim attachment assembly for mounting solar panel equipment |
IT201900019502A1 (it) * | 2019-10-22 | 2021-04-22 | Gl Locatelli S R L | Sistema di fissaggio per costruzioni edilizie e procedimento per realizzarlo. |
-
2020
- 2020-12-07 DE DE102020132424.3A patent/DE102020132424A1/de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4-22 TW TW110114445A patent/TWI850552B/zh active
- 2021-05-03 US US17/924,992 patent/US12006680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5-03 EP EP21724582.8A patent/EP4158124A1/de active Pending
- 2021-05-03 WO PCT/EP2021/061501 patent/WO2021239393A1/de unknown
- 2021-05-03 CN CN202180038116.2A patent/CN11555208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06680B2 (en) | 2024-06-11 |
DE102020132424A1 (de) | 2021-11-25 |
US20230183965A1 (en) | 2023-06-15 |
WO2021239393A1 (de) | 2021-12-02 |
EP4158124A1 (de) | 2023-04-05 |
TW202206685A (zh) | 2022-02-16 |
TWI850552B (zh) | 2024-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85563B2 (en) | Anchoring rail for anchoring in concrete | |
US8281537B2 (en) | Masonry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 |
US7934343B2 (en) | Cast-in anchors | |
AU580140B2 (en) | Deformed bar for adhesion and applying tension | |
US20160305114A1 (en) | Anchoring rail for anchoring in concrete | |
US20210404175A1 (en) | Structure having edge reinforcement on profiled rail | |
CN115552083A (zh) | 锚轨以及由锚轨与锤头元件构成的组合 | |
HU188619B (en) | Transporting anchor for finished concrete members | |
US11987977B2 (en) | Combination of anchor rail and hammer head element | |
US20120304554A1 (en) | Collar for a concrete lifting anchor | |
AU2006201337B2 (en) | Cast-in anchors | |
CN1128093C (zh) | 固定块 | |
US11248374B2 (en) | Facade support system | |
FI91913C (fi) | Kiinnityselin betoniraudasta muodostetun kalliopultin kiinnittämiseksi porareikään | |
CN216040655U (zh) | 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 | |
RU2740592C1 (ru) | Анкерная шина и анкерный комплект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анкерной шины | |
CN214940425U (zh) | 一种建筑底部定位钢筋安装结构 | |
JP3777483B2 (ja) | セグメント | |
CN211285587U (zh) | 锚杆定位器 | |
GB2255367A (en) | Railway rail-fastening cli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