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43020A - 转轴组件、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组件、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3020A
CN115543020A CN202210376937.3A CN202210376937A CN115543020A CN 115543020 A CN115543020 A CN 115543020A CN 202210376937 A CN202210376937 A CN 202210376937A CN 115543020 A CN115543020 A CN 115543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haft
shaft assembly
groove
flat gr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69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43020B (zh
Inventor
杨德森
吴崚
霍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69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3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3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3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43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3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组件、输入装置和终端设备,用于连接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转轴组件包括芯轴、第一轮、第二轮和弹性件。芯轴包括轴主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轮和第二轮相邻设置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第一轮和第二轮中的一个与轴主体止转地设置于轴主体,另一个转动地设置于轴主体。弹性件套设于轴主体,且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轮。第一轮和第二轮中的一个设有凸出部,另一个设有平面结构的平磨面和凹槽。凹槽设有滑动面,滑动面连接平磨面,且由平磨面向凹槽的底壁倾斜。凸出部依次沿平磨面和滑动面移动,以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打开。上述转轴组件实现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开轻关重的效果。

Description

转轴组件、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输入装 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转轴组件连接在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中,通过转轴组件的凹轮和凸 轮配合,实现两个部件相对转动至一角度,凹轮设有凹槽,凸轮设有凸出部, 凸出部可容置于凹槽内,使两个部件稳定地闭合。凸出部沿凹槽的倾斜侧壁 滑动至凹轮的平面上(爬坡阶段),使两个部件相对打开;凸出部继续在凹 轮的平面上滑动(平磨阶段),提高转动阻尼力的稳定性;但凸轮先爬坡再 平磨仅适用单轴无联动的产品中,当产品中有联动的结构时,例如悬浮键盘 设置主轴和副轴,使三个部件依次转动连接,转动组件一般作为主轴,副轴 转动的摩擦力通常小于主轴在爬坡阶段转动的摩擦力,在两个部件相对打开 时易导致副轴先转动,然后凸出部才爬坡,导致悬浮键盘打开的逻辑错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开轻关重效果的转轴组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组件,用于连接于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 和第二部件,转轴组件包括芯轴、第一轮、第二轮和弹性件。芯轴包括轴主 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间隔设置于轴主体, 且分别沿径向凸出于轴主体。第一轮和第二轮相邻设置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 抵接部之间,第一轮和第二轮中的一个与轴主体止转地设置于轴主体,另一 个转动地设置于轴主体,且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个,轴主体 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弹性件套设于轴主体,且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轮,以驱使第一轮抵压在第二轮上。第一轮和第 二轮中的一个沿轴向设有凸出部,另一个设有平面结构的平磨面和凹槽。凹 槽的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滑动面,滑动面连接平磨面,且由平磨面向凹 槽的底壁倾斜。凸出部依次沿平磨面和滑动面移动,以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 部件相对打开。
上述转轴组件中,通过第一轮的凸出部先沿第二轮的平磨面滑动、再进 入第二轮的凹槽,以带动转轴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打 开,这使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盖合时,凸出部要先沿凹槽内倾斜的滑 动面爬坡、再于平磨面上滑动,实现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开轻关重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动面为平面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面为平面,易于制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平磨面和滑动面通过弧面过渡连接,弧面与 滑动面和平磨面相切。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弧面与滑动面和平磨面相切,使凸出部由平磨 面平滑地滑动至滑动面上,利于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于凸出部,使凸出 部所受阻力平滑过渡,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动面的粗糙度、凸出部朝向滑动面的侧面 粗糙度、转动连接于轴主体的第一轮或第二轮套设在轴主体外的孔壁粗糙度、 轴主体的周面的粗糙度、转动连接于轴主体的第一轮或第二轮套与轴主体配 合的过盈量中的至少一个设定为不同,以改变凸出部沿滑动面滑动至平磨面 的过程中所需力矩的峰值。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得到不同的峰值,进而适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 件相对打开和盖合的不同手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槽的侧壁设有止挡面,止挡面与滑动面位 于凹槽的底壁的相对两侧。凸出部能够分别与滑动面和止挡面接触。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止挡面阻挡凸出部,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一 子部件的夹角稳定在第二设定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止挡面沿径向延伸,止挡面垂直于凹槽的底 壁。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止挡面也可以垂直于凹槽的底壁,提高止挡面 作用于凸出部的阻力,使凸出部稳定地容置于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轮设有限位部,第二抵接部的周面开设 限位槽,限位部能够在限位槽内移动,且受限位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止挡。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槽的相对两个侧壁止挡限位部,能够限制 第一子部和第一部件相对转动的角度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出部脱离平磨面而容置于凹槽内时,限位 部与限位槽的一个侧壁贴合。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凸出部脱离平磨面而容置于凹槽内时,限位部 与限位槽的一个侧壁贴合,限位槽的侧壁阻止第二轮继续转动,使第二轮相 对于轴主体相对静止,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一子部的夹角稳定在第二设定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可拆 卸地连接于轴主体上。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中至少一个可拆卸地 连接于轴主体上,使第一轮、第二轮和弹性件易于安装于轴主体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包括多个碟簧,多个碟簧分别套设于 轴主体,且相邻的两个碟簧安装方向相反。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碟簧的价格低,占用空间小,弹力衰减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输入装置,输入装置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 件和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芯轴、第一轮、第二轮和弹性件。芯轴包括轴 主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间隔设置于轴主 体,且分别沿径向凸出于轴主体。第一轮和第二轮相邻设置于第一抵接部和 第二抵接部之间,第一轮和第二轮中的一个与轴主体止转地设置于轴主体, 另一个转动地设置于轴主体,且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个,轴 主体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弹性件套设于轴主体,且两 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轮,以驱使第一轮抵压在第二轮上。第一轮 和第二轮中的一个沿轴向设有凸出部,另一个设有平面结构的平磨面和凹槽。 凹槽的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滑动面,滑动面连接平磨面,且由平磨面向 凹槽的底壁倾斜。凸出部依次沿平磨面和滑动面移动,以带动第一部件和第 二部件相对打开。芯轴和第一部件止转地连接,与芯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轮或 第二轮和第二部件止转地连接。
上述输入装置中,通过第一轮的凸出部先沿第二轮的平磨面滑动、再进 入第二轮的凹槽,以带动转轴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打开, 这使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盖合时,凸出部要先沿凹槽内倾斜的滑动面 爬坡、再于平磨面上滑动,实现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开轻关重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连接件, 第一子部通过转轴组件与第一部件转动地连接,第二子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 子部转动地连接。驱动连接件转动所需的力矩为M0,驱动凸出部沿平磨面滑 动的力矩为M1,M0与M1满足:M0>M1。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应用于输入装置,第二部件包括第一 子部和第二子部,并设置驱动连接件转动所需的力矩M0,大于驱动凸出部沿 平磨面滑动的力矩M1,这使第一子部相对于第一部件转动相对打开的过程 中,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保持共面,且盖合输入装置时第二子部先相对于第 一子部转动至共面后,第一子部再相对于第二部件转动,直至第一部件与第 二部件盖合。输入装置的打开和盖合的逻辑正确,使输入装置达到开轻关重 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设有键盘和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 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定位平面。与芯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轮或第二轮穿设于第一 定位孔,且设有第二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与第一定位平面贴合。第二部 件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孔壁设有第三定位面。芯轴穿设于第一定 位孔,且设有第四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与第四定位平面贴合。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和芯轴通过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平 面和芯轴的第二定位平面配合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第二部件的第二定 位孔和第三定位平面和第二轮的第四定位平面配合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还包括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两 个相互吸引的吸附件,两个吸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远离转轴 组件的一侧。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输入装置盖合时,两个吸附件相互吸引,提 高了输入装置的盖合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输入装置和具备显 示功能的显示件,显示件连接于第二子部上。
转轴组件应用于终端设备,第二部件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并设置 驱动连接件转动所需的力矩M0,大于驱动凸出部沿平磨面滑动的力矩M1,这 使第一子部相对于第一部件转动相对打开的过程中,第一子部与第二子部保 持共面,且盖合输入装置时第二子部先相对于第一子部转动至共面后,第一 子部再相对于第二部件转动,直至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盖合。输入装置的打 开和盖合的逻辑正确,使输入装置达到开轻关重的效果,且第二部件连接的 显示件不会与第一部件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2A、图2B和图2C分别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打开过程中处于三个状 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中转轴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转轴组件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分别为图3所示转轴组件在不同的两个视角的分解示意 图。
图6为图3所示转轴组件中第二轮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转轴组件中第二轮在沿周向展开的示意图。
图8A为图3所示转轴组件中第一轮展开时凸出部滑动过程中的受力分 析示意图。
图8B为图3所示转轴组件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盖合时所受阻力 矩的仿真示意图。
图9A和图9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转轴组件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 打开和盖合时处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终端设备 300
显示件 301
输入装置 200
第一部件 201
键盘 2011
第一定位孔 2013
第一定位平面 2113
第二部件 202
第一子部 2021
第二定位孔 2121
第三定位平面 2123
第二子部 2023
连接件 203
吸附组件 204
吸附件 2041
转轴组件 100
芯轴 10
轴主体 11
第四定位平面 111
第一抵接部 13
第二抵接部 15
限位槽 151
侧壁 1511
第一轮 20
凸出部 21
侧面 211
顶面 213
第二轮 30,30a
平磨面 31
凹槽 32
侧壁 321
滑动面 3211
止挡面 3213
弧面 3215
底壁 323
限位部 33
第二定位平面 34
容置槽 35
弹性件 40
碟簧 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 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 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300。终端设备300 包括输入装置200和显示件301。输入装置200用于支撑显示件301,并与显 示件301电信连接。可选的,显示件301为平板电脑。可以理解,显示件301 也可以为其他具备显示功能的结构。一实施例中,输入装置200为悬浮键盘 2011,但不限于此。输入装置200包括第一部件201、第二部件202、转轴组 件100和连接件203。第一部件201与第二部件202通过转轴组件100转动 地连接,使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能够相对打开和盖合。第二部件202 包括第一子部2021和第二子部2023。第一子部2021通过转轴组件100与第 一部件201转动地连接。第二子部2023通过连接件203与第一子部2021转 动地连接,第一子部2021和第二子部2023能够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共面。 第一部件201设有键盘2011,第二子部2023用于连接显示件301。输入装置 200未使用时,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盖合在显示件301的相对两侧。显示件301随第二子部2023相对于第一子部2021和第一部件201转动,能 够脱离第一子部2021和第一部件201,并位于第一部件201的上方。
可选地,连接件203为带有阻尼的铰链结构。
可选的,连接件203也可以为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连接结构,记忆材 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金属(例如,形状记忆合金)或者有机材料(例如, 形状记忆聚合物)等,该记忆材料具有可随外力变化形状,并能保持该形状 的性质。例如,连接件203为金属片状结构。连接件203连接在第一子部2021 和第二子部2023之间。第一子部2021与第二子部2023相对转动,使连接件 203弯曲并保持该弯曲状态。
输入装置200未使用时,第二部件202的第一子部2021和第二子部2023 共面,第二部件202与第一部件201盖合,如图2A所示。当第二子部2023 与显示件301连接时,显示件301在输入装置200盖合状态时位于第一部件 201和第二部件202之间。
输入装置200打开时,第二部件202的第一子部2021和第二子部2023 保持共面,且第一子部2021相对于第一部件201转动,使第一子部2021和 第一部件201的夹角逐渐增加至第二设定角度后,第一子部2021与第一部件 201的夹角稳定在第二设定角度,如图2B所示。接着,第二子部2023相对 于第一子部2021转动,第二子部2023与第一子部2021的夹角能够增加至第 一设定角度,如图2C所示。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输入装置200盖合时,输入装置200依次经过图2C、图2B和图2A所 示的状态:第一子部2021与第二子部2023相对转动直至共面;然后第一子 部2021和第二子部2023保持共面,第一子部2021相对于第一部件201转动, 直至第二部件202与第一部件201盖合。
请继续参阅图3,转动组件包括芯轴10、第一轮20、第二轮30和弹性 件40。芯轴10包括轴主体11、第一抵接部13和第二抵接部15。第一抵接 部13和第二抵接部15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轴主体11上,且分别沿径向凸出 于轴主体11。第一轮20和第二轮30相邻地设置于第一抵接部13和第二抵 接部15之间。第一轮20止转地设置于轴主体11。第一轮20套设于轴主体 11上,且与轴主体11无相对转动。第二轮30转动地设置于轴主体11。第二 轮30套设于轴主体11上,且能够相对于轴主体11转动。弹性件40套设于 轴主体11。弹性件4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抵接部13和第一轮20。弹 性件40的弹力驱使第一轮20抵压第二轮30,使第二轮30的相对两端分别 贴合于第一轮20和第二抵接部15。当外力驱使第一部件201和第二子部2023 相对转动时,第一轮20与第二轮30相对转动,且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驱使 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保持相对稳定。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40包括多个碟簧41。碟簧41的价格低,占用空间 小,弹力衰减小。多个碟簧41分别套设于轴主体11,且相邻的两个碟簧41 安装方向相反,以使相邻的碟簧41受压而产生弹性力。可以理解,其他实施 例中,弹性件40也可以包括压缩弹簧、扭簧等。
请参阅图4,第二轮30与第一部件201连接。轴主体11与第二部件202 连接。第一部件201设有键盘2011和第一定位孔2013。第一定位孔2013的 孔壁设有第一定位平面2113。第二轮30穿设于第一定位孔2013。第二轮30 设有第二定位平面34。第二定位平面34与第一定位平面2113贴合,使第一 部件201与第二轮30止转地连接,第一部件201与第二轮30能够同步转动。 第二部件202的第一子部2021设有第二定位孔2121。第二定位孔2121的孔 壁设有第三定位面。芯轴10穿设于第一定位孔2013,且设有第四定位平面 111,第三定位平面2123与第四定位平面111贴合,使芯轴10与第二部件 202的第一子部2021止转地连接,芯轴10与第一子部2021能够同步转动。
第一部件201和芯轴10通过第一定位孔2013的第一定位平面2113和芯 轴10的第二定位平面34配合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第二部件202的第 二定位孔2121和第三定位平面2123和第二轮30的第四定位平面111配合实 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轮30与第一部件20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 式连接,例如,第二轮30上设置螺纹孔(图未示),利用一紧固件(图未示) 穿设于第一部件201上并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使第二轮30与第一部件201 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他实施例中,轴主体11与第二部件202也可以通过其他 方式止转地连接,例如,在轴主体11和第二定位孔2121的孔壁上分别开设 键槽(图未示),通过一键(图未示)将轴主体11与第一子部2021止转地 连接在一起。
第一部件201通常放置与于一平台(图未示)上,第一部件201与第二 轮30连接、第二部件202与轴主体11连接,且第一定位平面2113平行于平 台,第二轮30套设于轴主体11上,使第二轮30的直径大于轴主体11的直 径,轴主体11转动时外周不会超出第二轮30的外周,使第一部件201不会 相对于平台倾斜,转轴组件100的运动空间减小,进而减小了输入装置200 的厚度。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01也可以与轴主体11连接,第二 部件202也可以与第二轮30连接,也能够使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 通过转轴组件100实现转动连接,并增加输入装置200的厚度,为第二轮30 转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5A和图5B,第一轮20沿轴向设有凸出部21。凸出部21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出部21间隔设置。第二轮30设有平磨面31和凹槽 32。平磨面31为平面结构。平磨面31形成于第二轮30朝向第一轮20的一 侧。平磨面31的数量为一个。凹槽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凹槽32间隔地开 设于平磨面31上。每个凸出部21与一个凹槽32配合。
凹槽32的侧壁321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滑动面3211。滑动面3211为平 面结构,但不限于此。滑动面3211连接平磨面31。滑动面3211由平磨面31 向凹槽32的底壁323倾斜。凸出部21依次沿平磨面31和滑动面3211移动, 以带动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的第一子部2021相对打开。受弹性件 40的弹性抵持力影响,凸出部21受到平磨面31与滑动面3211作用的摩擦 力。
可选的,凹槽32沿轴向贯通第二轮30,便于凹槽32的加工。可以理解, 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2也可以仅沿轴向贯通第二轮30的一侧,或者沿轴向 不贯通第二轮30。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其他数量。凸 出部21和凹槽32的数量为多个,能够增加第一轮20与第二轮30之间的摩 擦力。
请参阅图7,平磨面31和滑动面3211通过弧面3215过渡连接,弧面3215 与滑动面3211和平磨面31相切,使凸出部21由平磨面31平滑地滑动至滑 动面3211上,利于凸出部21所受阻力平滑过渡,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8A,将第一轮20的凸出部21与第二轮30的凹槽32配合处沿 周向展开,凸出部21沿平磨面31移动所受阻力为M1。驱动凸出部21沿平 磨面31滑动的力矩等于M1。驱动连接件203转动所需的力矩为M0。M0与M1 满足:M0>M1。
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弹性件40的弹性力、或者通过设定平磨面不 同的粗糙度,实现M0>M1。
凸出部21设有侧面211和顶面213。侧面211和顶面213分别为平面结 构。侧面211与滑动面3211贴合滑动。顶面213与平磨面31贴合滑动。侧 面211与顶面213的反向延伸面的夹角为θ(锐角)。第一轮20的凸出部21 的受力分析如下:
Ft为弹性件40作用于第一轮20的弹性力。Ft=Kx,其中K为弹性模量、 x为弹性件40的变形量。K为固定值。当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从凹槽32 的底壁323朝向平磨面31移动时,x逐渐变大。凸出部21沿平磨面31滑动 时不变。
Ft的作用导致第一轮20的凸出部21的侧面211压持在第二轮30的滑 动面3211上,使第二轮30产生对第一轮20的支撑力FN。FN等于Ft的分 力:FN=Ftcosθ=Kxcosθ。
f为第一轮20的侧面211与第二轮30的滑动面3211之间的摩擦力, f=μFN=μKxcosθ。其中,μ为滑动面3211与侧面211相对滑动的摩擦系数。
M为当输入装置盖合时,克服摩擦力f以及弹性力Ft在平行于侧面211 的方向上分力,而使第一轮20相对于第二轮30转动的力矩。
M=(f+Ftsinθ)Rcosθ=(μKxcosθ+Kxsinθ)Rcosθ。其中,R为第一轮 20的半径,为固定值。
因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爬坡时,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滑动所受 阻力矩逐渐变大,θ不变、x逐渐变大、μ不变。因此,凸出部21沿滑动面 3211爬坡时所受阻力矩逐渐变大。
一实施例中,弧面3215、平面结构的平磨面31和顶面213相较于倾斜 的滑动面3211和凸出部21的侧面211易于加工,滑动面3211和侧面211 加工时易获得较大的摩擦系数,导致凸出部21的侧面211沿滑动面3211滑 动的摩擦力、凸出部21沿弧面3215滑动的摩擦力、凸出部21的顶面213 沿平磨面31的摩擦力依次减小。
当凸出部21在滑动面3211与平磨面31的过渡连接处滑动时,因凸出部 21的运动惯性,凸出部21会惯性地朝向弹性件40的方向移动,导致该过渡 连接处的摩擦系数μ变小,导致凸出部21的阻力矩变小。
一实施例中,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滑坡时,凸出部21相对于轴主体 11滑动,第一轮20套设于轴主体11外的孔壁与轴主体11的周面之间存在 摩擦力,导致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爬坡的阻力矩增大。当凸出部21先后 沿滑动面3211和弧面3215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轮20与轴主体11相对滑动。 当凸出部21沿平磨面31滑动时,第一轮20与轴主体11无相对滑动,第一 轮20与轴主体11的滑动摩擦力消失,导致凸出部21滑动的阻力矩减小。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轮20的孔壁与轴主体11的周面也可以 通过轴承连接,减小第一轮20的孔壁与轴主体11的周面的摩擦力。
凸出部21沿弧面3215滑动至平磨面31的过程中,凸出部21所受阻力 矩M逐渐增大后减小。图8B为输入装置200盖合时,转轴组件100的转动 所受阻力矩M的仿真示意图。M先增大至峰值Mmax,后减小至大致等于凸 出部21沿平磨面31滑动所受的阻力矩M1。
峰值Mmax与M1的比值为倍率,转轴组件100可通过滑动面3211的粗 糙度、凸出部21朝向滑动面3211的侧面211粗糙度、转动连接于轴主体11 的第二轮30套设在轴主体11外的孔壁粗糙度和轴主体11的周面的粗糙度中 的至少一个设定不同值,以得到不同的倍率,进而适应第一部件201和第二 部件202相对打开和盖合的不同手感。
一实施例中,第二轮30与轴主体11采用过盈配合,但不限于此。改变 第二轮30和轴主体11配合的过盈量,使第二轮30与轴主体11沿径向之间 的压力不同,进而使第二轮30与轴主体11之间的额滑动摩擦力不同,进而 得到不同的倍率。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轮30与轴主体11也可以采用过渡配合 或者间隙配合。
请参阅图2A、图2B和图2C,外力驱使输入装置200打开时,凸出部21 先沿平磨面31滑动。驱动凸出部21沿平磨面31滑动的力矩M1小于驱动连 接件203转动所需的力矩M0,使第二部件202的第一子部2021和第二子部 2023无相对转动而共面;当凸出部21由平磨面31进入凹槽32时,第一部 件201与第一子部2021的夹角锁定在第二设定角度,使第一部件201和第一 子部2021相对稳定。外力继续驱动第二子部2023相对于第一子部2021转动。
假设外力驱使输入装置200打开时,凸出部21先沿滑动面3211滑动, 再沿平磨面31滑动。驱动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滑动时峰值Mmax附近的 力矩大于驱动连接件203转动所需的力矩M0,导致第二子部2023相对于第 一子部2021转动,第一子部2021与第一部件201仍为盖合状态,如图9A 所示。当第二子部2023上连接显示件301时,显示件301与第一部件201 干涉,如图9B所示。
请参阅图2C、图2B和图2A,外力驱使输入装置200盖合时,驱动连接 件203转动所需的力矩M0小于驱动凸出部21沿滑动面3211滑动时峰值Mmax 附近的力矩,使第二子部2023相对于第一子部2021转动,第一子部2021 与第一部件201无相对转动;第二子部2023与第一子部2021共面后,凸出 部21沿滑动面3211滑动至平磨面31上继续滑动,直至第二部件202与第一 部件201盖合。
假设外力驱使输入装置200盖合时,凸出部21先沿平磨面31滑动,再 沿滑动面3211滑动。驱动凸出部21沿平磨面31滑动的力矩M1小于驱动连 接件203转动所需的力矩M0,导致第一子部2021先相对于第一部件201转 动,直至第一子部2021与第一部件201盖合,如图9A。当第二子部2023上 连接显示件301时,显示件301与第一部件201干涉,当继续驱使第二子部 2023相对于第一子部2021转动,以使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盖合时,显示件301将沿第一部件201滑动,易造成显示件301和第一部件201的损 伤等问题。
打开输入装置200,使第一子部2021相对于第一部件201转动至第二设 定角度的过程中,第一子部2021与第二子部2023保持共面,且盖合输入装 置200时第二子部2023先相对于第一子部2021转动至共面后,第一子部2021 再相对于第二部件202转动,直至第一部件201与第二部件202盖合。输入 装置200的打开和盖合的逻辑正确,使输入装置200达到开轻关重的效果, 且第二部件202连接的显示件301不会与第一部件201干涉。
第二轮30设有限位部33。第二抵接部15的周面开设限位槽151。限位 部33能够在限位槽151内移动,且受限位槽15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511止 挡。限位槽151的两个侧壁1511的夹角限制了第二轮30的转动角度。凸出 部21脱离平磨面31而容置于凹槽32内时,限位部33与限位槽151的一个 侧壁1511贴合,限位槽151的侧壁1511阻止第二轮30继续转动,使第二轮 30相对于轴主体11相对静止,实现第一部件201和第一子部2021的夹角稳 定在第二设定角度。
一实施例中,限位部33沿轴向向第二轮30的一侧延伸,但不限于此。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轮30a背离第一轮20的一侧设有容置 槽35。限位部33设置于容置槽35的槽壁上,且沿径向延伸。第二抵接部15 容置于容置槽35内,限位部33能够在限位槽151内移动。第二抵接部15 容置于第二轮30的容置槽35内,减小了转轴组件100的轴向尺寸。
请参阅图5A和7,凹槽32的侧壁321设有止挡面3213。止挡面3213 与滑动面3211位于凹槽32的底壁323的相对两侧。第一子部2021和第一部 件201的夹角为第一设定角度时,凸出部21能够分别与滑动面3211和止挡 面3213接触。止挡面3213能够阻挡凸出部21,以阻止第二轮30相对于轴 主体11转动。
止挡面3213与凹槽32的底壁323的二面角等于滑动面3211与凹槽32 的底壁323的二面角,以便于止挡面3213与滑动面3211采用同一个刀具切 削得出。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止挡面3213也可以垂直于凹槽32的底壁323, 提高止挡面3213作用于凸出部21的阻力,使凸出部21稳定地容置于凹槽 32内。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33和限位槽151也可以省略。通过止 挡面3213阻挡凸出部21,实现第一部件201和第一子部2021件的夹角稳定 在第二设定角度。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止挡面3213也可省略。凸出部21仅与凹槽 32的滑动面3211贴合即可。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滑动面3211也可以为倾斜的弧面结构。
请参阅图5A,所述第一抵接部13可拆卸地连接于轴主体11上,第二抵 接部15成型于轴主体11上。轴主体11设有螺纹,第一抵接部13设有螺纹 孔,轴主体11通过螺纹孔,且螺纹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使第一抵接部13 可拆卸地连接于轴主体11上。转轴组件100安装时,将第二轮30、第一轮 20和弹性件40依次套设于轴主体11上,再将第一抵接部13螺纹连接于轴 主体11,且第一抵接部13抵压于弹性件40上,通过弹性件40的弹性张力, 使第一轮20抵压第二轮30,第二轮30贴合于第二抵接部15。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也可以成型于轴主体11,第 二抵接部15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轴主体11上。或者,又一实施例中,第一 抵接部13和第二抵接部15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轴主体11上。
第一抵接部13和第二抵接部15中至少一个可拆卸地连接于轴主体11 上,使第一轮20、第二轮30和弹性件40易于安装于轴主体11上。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轮20也可以转动地连接于轴主体11上, 第二轮30止转连接于轴主体11上。
可以理解,输入装置200也可以省略连接件203,第一部件201通过转 轴组件100与第二部件202转动连接,当输入装置200打开时,凸出部21 沿平磨段滑动至凹槽32内;当输入装置200关闭时,驱动凸出部21沿滑动 面3211滑动时峰值Mmax附近的力矩,大于打开输入装置200需要的力矩, 实现输入装置200的开轻关重的效果。
请参阅图1,输入装置200还包括吸附组件204。吸附组件204包括两个 相互吸引的吸附件2041。两个吸附件2041分别设置于第一部件201和第二 部件202远离转轴组件100的一侧。当输入装置200盖合时,两个吸附件2041 相互吸引,提高了输入装置200的盖合可靠性。
可选的,两个吸附件2041为磁性相反的磁铁。
可选的,一个吸附件2041为磁铁,另一个吸附件2041由金属制成的机 结构。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吸附组件204可以省略。
转轴组件100通过第一轮20的凸出部21先沿第二轮30的平磨面31滑 动、再进入第二轮30的凹槽32,以带动转轴组件100转动连接的第一部件 201和第二部件202相对打开,这使当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相对盖 合时,凸出部21要先沿凹槽32内倾斜的滑动面3211爬坡、再于平磨面31 上滑动,实现了第一部件201和第二部件202开轻关重的效果。
转轴组件100的芯轴10、第一轮20和第二轮30易于制作、制作成本低, 弹性件40可采用压缩弹簧、碟簧等,成本低,转轴组件100安装简单。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输入装置200也可以为平板电脑的保护套等 需要两个转动轴的结构。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00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手机、 蓝牙耳机盒、眼镜盒等包括单个转动轴的产品,转轴组件100作为终端设备 300的转动轴哦,使终端设备300实现开轻关重的效果。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00也应用于推拉门、折叠机等包 括转轴的结构。
转轴组件100应用于输入装置200,第二部件202包括第一子部2021和 第二子部2023,并设置驱动连接件203转动所需的力矩M0,大于驱动凸出部 21沿平磨面31滑动的力矩M1,这使第一子部2021相对于第一部件201转动 相对打开的过程中,第一子部2021与第二子部2023保持共面,且盖合输入 装置200时第二子部2023先相对于第一子部2021转动至共面后,第一子部 2021再相对于第二部件202转动,直至第一部件201与第二部件202盖合。输入装置200的打开和盖合的逻辑正确,使输入装置200达到开轻关重的效 果,且第二部件202连接的显示件301不会与第一部件201干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 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 质。

Claims (15)

1.一种转轴组件,用于连接于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轴,包括轴主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轴主体,且分别沿径向凸出于所述轴主体;
第一轮和第二轮,相邻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轮和所述第二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轴主体止转地设置于所述轴主体,另一个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主体,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个,所述轴主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轴主体,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轮,以驱使所述第一轮抵压在所述第二轮上;
所述第一轮和所述第二轮中的一个沿轴向设有凸出部,另一个设有平面结构的平磨面和凹槽;
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滑动面,所述滑动面连接所述平磨面,且由平磨面向所述凹槽的底壁倾斜;
所述凸出部依次沿所述平磨面和所述滑动面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面为平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磨面和所述滑动面通过弧面过渡连接,所述弧面与所述滑动面和所述平磨面相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面的粗糙度、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滑动面的侧面粗糙度、转动连接于所述轴主体的第一轮或第二轮套设在所述轴主体外的孔壁粗糙度、所述轴主体的周面的粗糙度、转动连接于所述轴主体的第一轮或第二轮套与所述轴主体配合的过盈量中的至少一个设定为不同,以改变所述凸出部沿滑动面滑动至所述平磨面的过程中所需力矩的峰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与所述滑动面位于所述凹槽的底壁的相对两侧;
所述凸出部能够分别与所述滑动面和所述止挡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沿径向延伸,所述止挡面垂直于所述凹槽的底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周面开设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且受所述限位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止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脱离所述平磨面而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的一个侧壁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轴主体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多个碟簧,多个所述碟簧分别套设于所述轴主体,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碟簧安装方向相反。
11.一种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芯轴和所述第一部件止转地连接,与所述芯轴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轮或所述第二轮和所述第二部件止转地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子部通过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子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子部转动地连接;
驱动所述连接件转动所需的力矩为M0,驱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平磨面滑动的力矩为M1,M0与M1满足:M0>M 1。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设有键盘和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定位平面;与所述芯轴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轮或所述第二轮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且设有第二定位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平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贴合;
所述第二部件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壁设有第三定位面;所述芯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且设有第四定位平面,所述第三定位平面与所述第四定位平面贴合。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还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吸引的吸附件,两个所述吸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远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侧。
15.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和具备显示功能的显示件,所述显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部上。
CN202210376937.3A 2022-04-11 2022-04-11 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5543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6937.3A CN115543020B (zh) 2022-04-11 2022-04-11 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6937.3A CN115543020B (zh) 2022-04-11 2022-04-11 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3020A true CN115543020A (zh) 2022-12-30
CN115543020B CN115543020B (zh) 2023-08-08

Family

ID=8472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6937.3A Active CN115543020B (zh) 2022-04-11 2022-04-11 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30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84363A (zh) * 2024-04-30 2024-07-26 深圳迈德瑞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泵防装夹输液管的辅助开门机构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9965A (ja) * 2005-06-28 2007-01-18 Fujitsu Ltd 二軸回り回転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749316A (zh) * 2008-12-11 2010-06-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开轻关重的转轴结构及其凸轮结构
CN201627819U (zh) * 2010-01-26 2010-11-10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及干涉组件
CN207229579U (zh) * 2017-05-27 2018-04-13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与支架传动装置及应用它的电子装置
CN108930708A (zh) * 2017-05-27 2018-12-04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与支架联动装置及应用它的电子装置
CN212717613U (zh) * 2020-07-26 2021-03-16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轻关重的枢纽器
CN113124042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CN213954149U (zh) * 2020-12-03 2021-08-13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轴装置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363705A (zh) * 2021-04-30 2021-09-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
CN215058857U (zh) * 2021-04-01 2021-12-07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铰链
CN113833742A (zh) * 2021-08-19 2021-12-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环、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932133A (zh) * 2021-12-16 2022-01-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CN114110007A (zh) * 2021-10-09 2022-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以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9965A (ja) * 2005-06-28 2007-01-18 Fujitsu Ltd 二軸回り回転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749316A (zh) * 2008-12-11 2010-06-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开轻关重的转轴结构及其凸轮结构
CN201627819U (zh) * 2010-01-26 2010-11-10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及干涉组件
CN207229579U (zh) * 2017-05-27 2018-04-13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与支架传动装置及应用它的电子装置
CN108930708A (zh) * 2017-05-27 2018-12-04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与支架联动装置及应用它的电子装置
CN113124042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CN212717613U (zh) * 2020-07-26 2021-03-16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轻关重的枢纽器
CN213954149U (zh) * 2020-12-03 2021-08-13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轴装置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5058857U (zh) * 2021-04-01 2021-12-07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铰链
CN113363705A (zh) * 2021-04-30 2021-09-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
CN113833742A (zh) * 2021-08-19 2021-12-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环、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110007A (zh) * 2021-10-09 2022-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以及终端设备
CN113932133A (zh) * 2021-12-16 2022-01-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84363A (zh) * 2024-04-30 2024-07-26 深圳迈德瑞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泵防装夹输液管的辅助开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3020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8903B2 (en) Hinge device
US6115886A (en) Hinge apparatus
US5970580A (en) Tilt hinge for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US6754081B2 (en) Pop-up friction hinge having multiple levels of torque
US8627546B2 (en) Dual axis hinge with eccentric connector
US7984533B2 (en) Dual-axis hinge mechanism
US7107649B2 (en) Hinge device
EP2601367B1 (en) Adjustable torque hinge
US20100107369A1 (en) Hinge assembly
US8291549B2 (en) Hinge mechanism
US8069534B2 (en) Hinge assembly
US7823255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286255A1 (en) Variable friction clutch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JPH10319856A (ja) 開閉体の開閉装置
US7784154B2 (en) Variable friction hinge
US10168746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20030046793A1 (en) Spring loaded pop-up friction hinge assembly
EP4150431B1 (en) Variable friction hinged device
US8621714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101053A1 (en) Hinge assembly
CN114754064B (zh) 转轴以及终端产品
CN115543020B (zh) 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JP6849163B2 (ja) 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ヒンジ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KR200173283Y1 (ko) 힌지 장치
JP2012211629A (ja) チルト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チルト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