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15820A - 具有运动杆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运动杆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5820A
CN115515820A CN202180029246.XA CN202180029246A CN115515820A CN 115515820 A CN115515820 A CN 115515820A CN 202180029246 A CN202180029246 A CN 202180029246A CN 115515820 A CN115515820 A CN 115515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movement
locking
lev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92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诺·迈耶
罗伯托·里塞
比约恩·布吕特根
约纳斯·肖尔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ecoburg Automotive Parts Euro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ecoburg Automotive Parts Euro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2020510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20205108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2020510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20205107B4/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ecoburg Automotive Parts Euro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zecoburg Automotive Parts Europ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15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5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32Attachment of seat frame to the slide, e.g. eye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81Activation of the latches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the front or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seat being adjustable, e.g.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 B60N2/18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the front or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seat being adjustable, e.g.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81Rods
    • B60N2/1814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48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the actu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or locking mechanism for one seat part being dependent on the position of another seat part, e.g. the seats floor lock being unlocked when the back-rest is inclined or the backrest can be tilted only when the seat is in its rea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座椅(1),其包括具有乘坐部分元件(100)的乘坐部分(10)、基座(11)、具有运动杆(120)的运动装置(12),至少乘坐部分元件(100)通过运动杆能相对于基座(11)运动地与基座(11)连接,车辆座椅还包括另外的装置(13),其具有能以不依赖于运动杆(120)的方式运动地受支承的部件(130;16)。在此规定,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能运动地受支承的元件(132;160)借助操纵区段能够在运动杆的运动的部分范围之内被操纵,使得操纵区段准许和/或促成另外的装置(13)的部件(130;16)的运动。

Description

具有运动杆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车辆座椅和根据权利要求17的前序部分的车辆座椅。
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车辆座椅包括具有乘坐部分元件的乘坐部分、基座、具有运动杆的运动装置,至少乘坐部分元件通过运动杆可相对于基座运动地与基座连接,该车辆座椅还包括另外的装置,其具有能以不依赖于运动杆的方式运动地支承的部件。
背景技术
WO 2019/096774 A2说明了这类车辆座椅。在此,运动装置用于调整车辆座椅的座椅高度,以及用于简化登乘位于该车辆座椅后方的一排座椅,也就是提供一种便捷登乘功能。借助旋转滑动铰链可使乘坐部分连同倚靠部分附加地向前运动(进入便捷登乘位置),从而实现特别舒适地登乘后排座椅。呈纵向调整装置形式的另外的装置包括导轨形式的、能以与运动装置的运动杆无关的方式运动地受支承的部件。杆可以如下设计,即,车辆座椅通过其自重保持在便捷登乘位置中,即使车辆连同车辆座椅例如处于上坡。这可以实现简单且舒适地登乘后排座椅。
与相应的使用地点有关,即,尤其是与具有这种车辆座椅的车辆的车门开口的形状和大小有关,所期望的是:释放尽量大的登乘区域。为此也可以想到这样的车辆座椅,其例如组合了靠背的预翻转与纵向调整装置的解锁。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往往带来比较高的制造成本。在其它车辆中,车辆座椅的相对略小的位移已经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车辆处于上坡,车辆座椅由于其重力往往自动从便捷登乘位置朝使用位置回移。这对登乘而言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是说明一种改进的车辆座椅。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主题解决。
之后规定,运动杆具有操纵区段,可运动支承的元件借助该操纵区段能够在运动杆的运动的部分范围之内被操纵,使得该操纵区段准许和/或促成另外的装置的部件的运动。
因而运动杆满足双重功能,具体而言,其一方面使得乘坐部分元件可运动地与基座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具有操纵区段。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且在应用相对较少的构件的情况下实现车辆座椅利用两个具有不同自由度的装置(例如彼此无关的不同的调整轨迹)转移到特别远的前移位的便捷登乘位置。由于必要构件的数量较少,所以需要的制造和安装步骤特别少。
乘坐部分元件例如是座椅框架或它的一部分,或者座椅底板,尤其是支承在乘坐部分的框架上的、例如可下降的座椅底板。另外的装置例如在动力路径之外布置在乘坐部分元件和/或乘坐部分与基座之间。
至少乘坐部分元件,可选地是乘坐部分例如通过运动杆支撑在基座上。运动杆尤其支撑乘坐部分自身的重力和/或就座于乘坐部分上的座椅使用者的重力。运动装置例如承载乘坐部分元件,尤其是承载乘坐部分。另外的装置不是运动装置本身的部分。
可选地,可通过运动杆的操纵区段操纵的元件是锁定机构的部分或操纵装置的部分。视运动杆的位置而定,可以自动准许或触发另外的调整运动。因此,可以借助操纵区段例如以简单方式打开锁或牵拉鲍登线。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锁定机构例如还包括可人工操纵的解锁杆。在此,尤其可以规定,借助解锁杆与运动杆的位置无关地同样可以操纵锁定机构的元件。可以有选择地借助运动杆或借助解锁杆来操纵该元件。由此,同一锁定机构不仅可以自动解锁而且也可以人工解锁。
车辆座椅例如借助运动装置在至少一个可就座的使用位置和便捷登乘位置之间运动和/或在多个可就座的使用位置(尤其具有不同座椅高度)之间运动。因而运动装置能够可选地用作为便捷登乘机构,备选或附加地作为高度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高度。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运动杆尤其是运动杆的操纵区段在使用位置中与可操纵的元件间隔开地布置,并且在便捷登乘位置中与可操纵的元件碰触。还应注意,完全可以一般性地规定,运动杆在至少一个位置中与可操纵的元件间隔开地布置并且在至少另一位置中与可操纵的元件碰触。以此方式可以实现,在乘坐部分或至少乘坐部分元件的预定位置中触发或准许另外的功能。
例如首先解锁便捷登乘锁定,从而乘坐部分连同倚靠部分可以借助运动装置前枢转或借助弹簧力自动前枢转。一旦乘坐部分连同倚靠部分前枢转至确定的定位,运动杆利用操纵区段自动解锁另一机械功能,其实施与运动装置无关的运动并且例如附加地确保尽量舒适地登乘后排座椅。相应地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规定,运动装置包括锁定元件,车辆座椅可借助该锁定元件锁定在至少一个使用位置中。在此可选地规定,锁定元件与可通过运动杆的操纵区段操纵的元件间隔开。
可选地,运动装置构成铰链四杆机构。在此,基座例如是底盘并且乘坐部分元件是连杆,而运动杆是摇杆并且运动装置包括另一摇杆。铰链四杆机构允许特别简单且同时极为稳定的结构形式。就其自身而言,铰链四杆机构可以按照典型方式实现乘坐部分仅相对较小的向前移位,就此而言,不使用特别长的摇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否则车辆座椅会与车辆顶棚碰撞。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能运动地支承的元件能够借助运动杆的操纵区段地被操纵,即,该操纵区段促成另外的装置的部件的运动,其中,部件例如是车辆座椅的头枕,其由此例如被拉入或翻折,从而阻止与车辆顶棚或者仪表板的碰撞。
另外的装置例如是调整装置并且包括两个可彼此相对运动的部件作为调整件。因而可以借助运动杆准许和/或促成调整装置的调整。在调整件彼此相对调整时,运动装置(尤其是连同乘坐部分和/或基座一起)随动。
具体而言,另外的装置例如是纵向调整装置并且两个可彼此相对运动的调整件能够彼此相对移动地支承。因此,车辆座椅可以针对便捷登乘位置以简单方式特别远地前移位。
可选地,另外的装置的元件由于通过运动杆的操纵区段的操纵而能够从使调整件彼此锁定的锁定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中,在解锁位置中,调整件能够彼此相对运动。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其中一个调整件构成基座和/或与基座固定连接。这可以实现简单的结构。
操纵区段例如在突出于运动杆其余部分的那部分上构造。可选地,运动杆的突出的部分构造成钩状。由此可以实现特别精确的操纵。
操纵区段具有功能面。操纵区段可以如下构造,即,功能面在操纵时在另外的装置的元件上沿其滑动。由此可以实现平稳的操纵。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在一个方向上观察,操纵区段的功能面与另外的装置的元件形成连续变小的摩擦角。由此可以补偿构件在制造和安装中的公差。
运动杆例如通过(尤其是恰好)两个枢转支承部能枢转地支承。可选地规定,功能面相对于其中一个枢转支承部的距离比两个枢转支承部彼此间的距离更大。操纵区段例如在俯视图中沿其中一个相应的枢转轴线包绕其中一个枢转支承部。
上述任务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主题解决。
然后,在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具有乘坐部分元件的乘坐部分、基座和具有运动杆的运动装置,至少乘坐部分元件通过运动杆可相对于基座运动地与基座连接)中规定,运动杆具有锁定区段,该锁定区段被构造成用于在运动杆的至少一个位置中与对应锁定元件协同工作,尤其是可与之卡止。
因而运动杆满足双重功能,具体而言,其一方面使得乘坐部分元件可运动地与基座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具有锁定区段。这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且在应用相对较少的构件的情况下实现促成对乘坐部分元件的制动和/或卡止,其例如阻止乘坐部分的意外移位。由于必要构件的数量较少,所以需要的制造和安装步骤特别少。
可选地,车辆座椅具有前述车辆座椅特征的其中一个,其中多个或全部。乘坐部分元件又例如是座椅框架或它的一部分,或者是座椅底板,尤其是支承在乘坐部分的框架上的、例如可下降的座椅底板。另外的装置例如在动力路径之外布置在乘坐部分元件和/或乘坐部分与基座之间。
至少乘坐部分元件,可选地是乘坐部分例如通过运动杆支撑在基座上。运动杆尤其是支撑乘坐部分自身的重力和/或就座于乘坐部分上的座椅使用者的重力。运动装置例如承载乘坐部分元件,尤其是承载乘坐部分。
车辆座椅例如借助运动装置能够在至少一个可就座的使用位置和前移位的位置之间运动。因而运动装置可以用作便捷登乘机构,可选地附加作为高度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高度。
运动杆的锁定区段可以在运动装置的前移位的位置中与对应锁定元件摩擦锁合和/或形锁合地定固,尤其是卡止。因而可以借助支架尤其是卡止件保持前移位的位置。
可选地,运动杆通过车辆座椅从前移位的、例如前枢转的位置朝至少一个使用位置的方向向回运动而能相对于基座枢转,使得锁定区段不再与对应锁定元件协同工作,尤其是松开锁定区段与对应锁定元件的卡止。这实现了:当车辆座椅朝使用位置的方向向回移位时,便捷地解除协同工作,尤其是松开卡止,例如无需克服针对松开(例如卡止)的松开力。
可选地,运动装置构成铰链四杆机构。在此,基座例如是底盘并且乘坐部分元件是连杆,而运动杆是摇杆并且运动装置包括另一摇杆。铰链四杆机构允许特别简单且同时极其稳定的结构形式。
车辆座椅还包括具有两个能够彼此相对运动的调整件的调整装置。在此可以规定,其中一个调整件构成基座的至少一部分,而对应锁定元件安装在其中另一个调整件上。因而运动装置连同乘坐部分可借助调整装置调整。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规定,锁定区段和对应锁定元件被构造成用于在彼此协同工作尤其是卡止状态中限制、妨碍(尤其是制动)或阻止调整装置的调整件彼此相对运动。例如可通过超过其中一个调整件的预定的力来松开卡止。此外,如上面已阐述的那样例如可以通过运动杆的枢转来解除协同工作,尤其是松开卡止。
调整件例如能够在调整路径上彼此相对运动。锁定区段和对应锁定元件可以被构造成用于使调整件在调整路径的末端相互锁定。由此可以将车辆座椅便捷地保持在最终位置中。
调整装置例如是纵向调整装置,其中,调整件尤其能够以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形式构造。这可以实现特别远地前移位的便捷登乘位置,尽管如此,其仍然可以舒适且在使用较少部件情况下使用。
具体而言可以规定,车辆座椅可首先借助运动装置从至少一个可就座的使用位置运动到前移位的、例如前枢转的位置,并接着能够借助调整装置沿纵向向前运动直至运动杆的锁定区段与对应锁定元件协同工作,尤其是卡止。
可选地,运动杆还具有操纵区段,借助该操纵区段例如能够操纵可运动地支承的解锁元件,使得该操纵区段准许调整装置的调整件的彼此相对运动。因此,视运动杆的位置而定,可以自动准许另外的调整运动。因此,运动杆可以用作一种中央控制元件,其在借助运动装置的枢转运动结束之后借助纵向调整装置准许纵向移动并且最后在最终位置制动和/或卡止。该运动例如可以人工地按照流畅的运动过程实现或者利用唯一的驱动单元实现。
锁定区段例如在突出于运动杆其余部分的那部分上构成。其例如当对应锁定元件错开布置时例如可以实现卡止。具体而言,锁定区段例如构造成突起部的形式,其例如突出于突出的部分。该突起部能够以简单且稳定的方式在对应锁定元件的止动轮廓上滑动。
可选地,运动杆的突出部分钩状地构造和/或也构成操纵区段。由此可以实现特别精确的操纵或特别简单的结构。
运动杆例如通过(尤其是恰好)两个枢转支承部能枢转地支承。可选地规定,锁定区段相对于其中一个枢转支承部的距离比两个枢转支承部彼此间的距离更大。操纵区段例如在俯视图中沿其中一个相应的枢转轴线包绕其中一个枢转支承部。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对应锁定元件弹簧弹性地构成,例如呈弹簧形式,尤其是具有止动轮廓的弹簧,例如片簧。备选地,对应锁定元件构造成刚性的。可选地,运动杆的锁定区段弹簧弹性地构成。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基于本发明的构思。其中示意性地:
图1示出了具有乘坐部分和靠背的车辆座椅的视图;
图2A至图2C示出了乘坐部分的乘坐部分元件的侧视图,其中,运动装置相对于纵向调整装置形式的另一装置处于不同位置;
图3示出了乘坐部分元件和纵向调整装置的相对于图2A转动了90度的视图;
图4示出了运动装置的运动杆的视图,该运动杆具有弯曲的操纵区段;
图5示出了具有乘坐部分和靠背的车辆座椅的视图;
图6A至图6C示出了乘坐部分的乘坐部分元件的侧视图,其中,运动装置相对于纵向调整装置处于不同位置;
图7至图10示出了运动装置的运动杆的锁定区段和对应锁定元件的不同视图;和
图11示出了运动装置的运动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图1示意性示出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座椅1具有乘坐部分10和通过布置转动配件14而可相对于乘坐部分10枢转的倚靠部分15。座椅使用者可以就座于乘坐部分10上。通过布置转动配件14,倚靠部分15可以相对于乘坐部分10枢转,以便调整倚靠部分15相对于乘坐部分10的倾斜位置和/或将倚靠部分15置于前枢转的位置。
这种车辆座椅1可以被设计成车辆内的前座。然而,这种车辆座椅1例如也可以用作车辆内的后座,例如在第二排座椅中。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车辆座椅1的乘坐部分10通过运动装置12与基座11联接。基座11承载乘坐部分10。因为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倚靠部分15支承在乘坐部分10上,所以基座11也承载倚靠部分15。乘坐部分10(和倚靠部分15)的重力以及(就座椅使用者就座于车辆座椅1上而言)座椅使用者的重力通过运动装置12导入基座11。
车辆座椅1还包括另一装置,其在此被设计成调整装置并且具体而言是纵向调整装置13。通过该纵向调整装置13,乘坐部分10(连同运动装置12、基座11和倚靠部分15一起)以能纵向调整的方式能够与车辆的车辆地板FB连接并且根据图1连接。
在此,纵向调整装置13的部件130连同支架110A、110B一起充当运动装置12的基座11。
运动装置12的锁定机构124将车辆座椅1固定在使用位置,在该使用位置中,座椅使用者可以就座于乘坐部分10上。如果松开锁定机构124,则运动装置12的运动杆120、121可以相对于基座11枢转,从而车辆座椅1可以从使用位置转移到相应前枢转的登乘位置。登乘位置也可以称为便捷登乘位置。通过运动杆120、121,乘坐部分10可相对于基座11运动地与基座11连接。可选(或备选)地,运动装置12用于调节座椅高度并且允许调节出各种不同的使用定位。
如以下结合图2A至图4详细阐述的那样,其中一个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借助其可如下操纵可运动地布置在车辆座椅1上的元件,即,准许和/或促成车辆座椅1的与运动装置12在其它方面无关的另一装置的至少一个部件的运动。另一装置例如是纵向调整装置13或车辆座椅1的头枕16。
图2A示出乘坐部分10的乘坐部分元件100(其在此构成乘坐部分10的座椅框架的侧部分)和运动装置12的两个运动杆120、121。应当指出,乘坐部分元件100备选地可相对于乘坐部分10另一部分调整,例如作为可下降的座椅底板的部分。
此外,图2A示出两个独立于运动杆120、121的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件,它们的形式为纵向调整装置13的上导轨130和下导轨131。下导轨131可与车辆地板FB固定连接并且根据图1连接。上导轨130可沿笔直的调整轨迹纵向移动地支承在下导轨131上。通过运动杆120、121,上导轨130与乘坐部分元件100连接。
关于这一点应当指出,图2A示出车辆座椅1的两侧中的一侧,其中,车辆座椅1包括尤其是镜像构建的第二侧。图2A所示的侧的说明类似适用于图1所示车辆座椅1的第二侧。
图2A示出的两个运动杆120、121的其中之一,在示例中(结合车辆坐标系的纵向方向X)的后运动杆120,为了方便参考以下也称为第一运动杆120,其不同于第二运动杆121。
第一运动杆120可绕(第一)枢转轴线S1枢转地支承在基座11的支架110A上,该支架紧固在(备选地成形在)上导轨130上。此外,第一运动杆120可绕(第二)枢转轴线S2枢转地支承在乘坐部分元件100上。第二运动杆121可绕(第三)枢转轴线S3枢转地支承在基座11的支架110B上,该支架紧固在(备选地成形在)上导轨130上。此外,第二运动杆121可绕(第四)枢转轴线S4枢转地支承在乘坐部分元件100上。基座11、两个运动杆120、121和乘坐部分元件100共同构成铰链四杆机构。
图2A示出使用位置。在使用位置中,锁定机构124利用紧固在上导轨130上的对应锁定元件(此处示例性地为栓125)锁定。对应锁定元件(在此是栓125)紧固在支架126上,该支架又紧固在上导轨130上。如果运动装置12的(沿纵向方向X观察)位于第一枢转杆120后方的锁定机构124被解锁,则可以根据由运动装置12预定的调整轨迹来调整乘坐部分元件100。由运动装置12预定的调整轨迹不同于由另一装置(在此是纵向调整装置13)预定的调整轨迹。
具体而言,乘坐部分元件100进而乘坐部分10可以转移到前枢转位置。该运动在此得到预紧弹簧128的支持,该预紧弹簧朝便捷登乘位置的方向预紧乘坐部分元件100。弹簧128以绕(第三)枢转轴线S3在第二运动杆120的支架110B上延伸的螺旋弹簧的形式构成。弹簧128支撑在支架110B和第二运动杆121上。
第一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借助该操纵区段可如下操纵可运动地支承的元件(在此示例性地是解锁栓132的形式),即,准许上导轨130相对于下导轨131的运动。因而解锁机构集成到运动杆内。由此相对于单独解锁便捷登乘功能可以实现成本、结构空间和重量的节约。解锁上导轨130的运动不关联第一运动杆120的运动并且与第一运动杆无关地可运动地支承。
在此,操纵区段122构造在突出于运动杆120其它部分的臂123上。臂123在枢转轴线S1、S2之间侧向地突出于第一枢转臂120的材料区域。臂123弯曲并且关于垂直于枢转轴线S1、S2延伸的平面平行于运动杆120其它部分地延伸以及具体而言在此超出第一枢转轴线S1的定位地延伸。然后,臂123又弯曲并且在此利用构成操纵区段122的部分包绕枢转轴线S1。臂123还如下地弯曲,即,操纵区段122相对于运动杆120的其它部分沿平行于枢转轴线S1、S2的方向错开地布置。由此,第一运动杆120可枢转地支承在上导轨130的上侧上,而操纵区段122至少部分地在上导轨130的一侧延伸。
上导轨130与下导轨131可松开地锁定,以阻止不期望的调整运动。为此,设置有在示例中具有齿的锁定机构133,齿可枢转地支承在上导轨130上并且可锁定地嵌入下导轨131的孔中。借助可运动地支承在上导轨130上的解锁栓132可解锁锁定机构133。在这里,为此解锁栓132可以在上导轨130内的缝隙中移位,从而使齿在孔中被抬起并准许导轨130、131的相对运动。
第一运动杆120的操纵区段122如下成形,即,其可利用功能面F作用于解锁栓132(以便其如所描述那样地在缝隙中移位)。功能面F形成了功能轮廓。功能面F是凹状的。在此,第一运动杆120被设计成冲裁折弯件并且功能面F由冲裁面构成。运动杆120由扁平材料构造,因而具有狭窄的侧面。功能面F由狭窄侧面的其中一个构成。第一运动杆120一体式地构成。在图2A所示的使用位置,操纵区段122不碰触解锁栓132,也就是与其间隔开。
图2B示出一种状态,其中,运动装置12的锁定机构124已解锁,乘坐部分元件100已经借助运动装置12向前并且向上移位,直至图2B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操纵区段122的功能面F恰好与解锁栓132碰触。向前的另一枢转运动抬起解锁栓132,从而使导轨130、131的锁定被松开。枢转运动例如可以人工或马达式地执行。在图2B所示的位置中,第一运动杆120例如相对于使用位置(图2A)枢转了40度~50度,尤其是44度。
图2C示出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乘坐部分元件100借助运动装置12一直向前移位,直至解锁栓132抬起而使导轨130、131的锁定被松开。另一压力使得车辆座椅1向前并因而促成乘坐部分10和倚靠部分15向前移动。借此提供特别大的登乘开口。在图2C所示的位置中,第一运动杆120例如相对于使用位置(图2A)枢转了90度~110度,尤其是100度。
对图2A、2B和2C进行比较而可以看到,运动装置12的铰链四杆机构如下构造,即,乘坐部分元件100在使用位置和便捷登乘位置之间来回移位时先抬起然后又降下。运动装置12因而也可以称为“兔跃式运动装置”。由此可以实现向前进一步移位到便捷登乘位置中。运动杆120、121并非平行取向,而是形成角度。由此,乘坐部分10和倚靠部分15在运动到便捷登乘位置时向前倾斜,这实现了附加的空间。在此,第一运动杆120和第二运动杆121的枢转轴线S1、S2;S3、S4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备选地近似相等,例如其中一个运动杆的长度是另一运动杆长度的+/-10%)。
可以看到,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可运动地支承的元件(解锁栓132)仅在运动杆120运动的部分范围内能借助该操纵区段操纵,即,其准许和/或促成另外的装置的部件运动(在此是促成纵向调整装置13的上导轨130的运动)。具体而言,解锁栓132在运动杆120从根据图2A的位置运动至根据图2B的位置的该部分范围内不能通过操纵区段122操纵,而在运动杆120从根据图2B的位置运动至根据图2C的位置的这部分范围内能通过操纵区段操纵。
因此,通过设计第一运动杆120而无需附加的构件来使得在车辆座椅转移到便捷登乘位置时解锁纵向调整装置13。此外,解锁机构是特别耐用的。
在图3的视图中可见,解锁栓132如下程度地凸出,即,除了第一运动杆120的操纵区段122之外,人工解锁杆134也可以解锁地作用于解锁栓132。由支架110A成形出的臂构成针对解锁杆134的止挡135。通过操纵解锁杆134可以与运动装置12无关地解锁纵向调整装置13。图3中还示出了弹簧,其使得齿预紧到锁定位置中。
图4示出第一运动杆120的下部分的细节。在那里尤其示出,第一运动杆120的功能面F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在此,连同解锁栓132一起构成摩擦角,其从第一碰触点开始(在所示示例中连续)减小直至解锁栓132完全解锁。具体而言,在点P1规定摩擦角为22度,在点P2为20度,在点P3为8度并且在点P4为4度。备选地,功能面具有仅一个、两个或三个这样的摩擦角并且这些点的摩擦角可选地根据给定数值位于+/-1度的范围内。通过这种轮廓可以无夹持地操纵解锁栓132,其中,同时可以补偿制造过程中相对较大的公差。
此外还能看到开口O,其用于构成枢转轴线S1。为此,开口O例如可转动支承在轴承元件上,如轴承栓。另外尤其是在图4中可清楚看到,臂123利用操纵区段122(在垂直于枢转轴线S1的平面内观察)延伸超出第一枢转轴线S1,在此包绕第一枢转轴线S1。臂123利用操纵区段122穿通由连接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线S1、S2的直线和通过(例如第一)枢转轴线S1表示的直线撑起的平面。
可选地(或按照其它设计方案备选地),头枕16(或另一可调整的部分)可借助操纵区段122运动。为此,例如图1中所示的鲍登线160可以被设置为可运动的部件。
图5中示意性示出的车辆座椅1类似于结合图1所描述的车辆座椅1构造,从而参引上述实施方案。
车辆座椅1也包括调整装置,其具体被设计成纵向调整装置13。通过纵向调整装置13,乘坐部分10(连同运动装置12、基座11和倚靠部分15)可沿纵向调整地与车辆的车辆地板FB连接并且根据图5连接。纵向调整装置13包括上导轨130,其可沿纵向方向X移动地支承在下导轨131上。下导轨131可与车辆地板FB固定连接并且根据图5连接。借助纵向调整装置13可沿纵向方向X调节车辆座椅。
在此,调整部件,即上导轨130、纵向调整装置13连同支架110A、110B被用作运动装置12的基座11。
运动装置12的锁定机构124将车辆座椅1固定在使用位置,在该使用位置中,座椅使用者可就座于乘坐部分10上。如果锁定机构124被松开,则运动装置12的运动杆120、121可以相对于基座11枢转,从而车辆座椅1可以从使用位置转移到前移位的位置以提供登乘位置。通过运动杆120、121,乘坐部分10可相对于基座11运动地与基座11连接。可选地,运动装置12也用于调整座椅高度并且允许调节出不同的使用定位。
如接下来结合图6A至6C详细阐述的那样,车辆座椅1可通过借助运动装置12的枢转运动和借助纵向调整装置13的移动运动转移到登乘位置。登乘位置也可以称为便捷登乘位置。
图6A示出乘坐部分10的乘坐部分元件100(其在此构成乘坐部分10的乘坐框架的侧部分)和运动装置12的两个运动杆120、121。应当指出,乘坐部分元件100备选地也可相对于乘坐部分10的另一部分调整,例如作为可下降的座椅底板的部分。
此外,图6A示出纵向调整装置13的两个导轨130、131。通过运动杆120、121,上导轨130与乘坐部分元件100连接。
关于此应当再次指出,图6A示出车辆座椅1的两侧中的一侧,其中,车辆座椅1包括尤其是镜像构建的第二侧。对图6A中所示的侧的说明类似地适用于图5中所示车辆座椅1的第二侧。
图6A中示出的两个运动杆120、121中的一个,在示例中(关于纵向方向X)的后运动杆120,为了方便参考以下也称为第一运动杆120,其不同于第二运动杆121。
第一运动杆120在此也可绕(第一)枢转轴线S1枢转地支承在基座11的支架110A上,该支架紧固在(备选地成形在)上导轨130上。此外,第一运动杆120可绕(第二)枢转轴线S2枢转地支承在乘坐部分元件100上。第二运动杆121可绕(第三)枢转轴线S3枢转地支承在基座11的支架110B上,该支架紧固在(备选地成形在)上导轨130上。此外,第二运动杆121可绕(第四)枢转轴线S4枢转地支承在乘坐部分元件100上。基座11、两个运动杆120、121和乘坐部分元件100共同构成铰链四杆机构。
第一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第一运动杆120还具有锁定区段129,其与对应锁定元件136卡止地协同工作并且结合图7至图10对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6A示出使用位置。在使用位置中,锁定机构124利用紧固在上导轨130上的对应锁定元件(此处示例性地为栓125)锁定。对应锁定元件,在此是栓125,紧固在支架126上,支架又固定在上导轨130上。如果运动装置12的(沿纵向方向X观察)位于第一运动杆120后方的锁定机构124被解锁,则可以根据由运动装置12预定的调整轨迹来调整乘坐部分元件100。具体而言,乘坐部分元件100进而乘坐部分10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可以转移到前枢转位置。该运动在此得到预紧弹簧128的支持,其朝便捷登乘位置的方向预紧乘坐部分元件100。弹簧128以绕(第三)枢转轴线S3在第二运动杆120的支架110B上延伸的螺旋弹簧的形式构成。弹簧128支撑在支架110B和第二运动杆121上。
第一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借助该操纵区段可如下地操纵解锁元件(在此是解锁栓132的形式),即,准许上导轨130相对于下导轨131的运动。因此,解锁机构集成到运动杆内。由此相对于单独解锁可以实现成本、结构空间和重量的节约。
可选的操纵区段122构造在突出于运动杆120的其余部分的臂123上。臂123在枢转轴线S1、S2之间侧向突出于第一枢转臂120的材料区域。臂123弯曲并且关于垂直于枢转轴线S1、S2延伸的平面平行于运动杆120的其余部分地延伸以及具体而言在此延伸超出第一枢转轴线S1的定位。然后,臂123又弯曲并且在此利用构成操纵区段122的部分包绕枢转轴线S1。臂123还如下地弯曲,即,操纵区段122相对于运动杆120的其它部分沿平行于枢转轴线S1、S2的方向错开地布置。由此,第一运动杆120可枢转地支承在上导轨130的上侧上,而操纵区段122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上导轨130的一侧上。
上导轨130与下导轨131可松开地锁定,以阻止不期望的调整运动。为此,设置有在示例中具有齿的锁定机构133,齿可枢转地支承在上导轨130上并且可锁定地嵌入下导轨131的孔中。借助解锁栓132可解锁锁定机构133。在这里,为此解锁栓132可以在上导轨130内的缝隙中移位,从而使齿在孔中被抬起并准许导轨130、131的相对运动。
此外,关于图6A至6C参引图2A至图2C的上述实施方案。
由支架110A成形出的臂构成用于附加的人工解锁杆的止挡135,通过操纵该解锁杆可以与运动装置12无关地解锁纵向调整装置13。
图7至图10示出在便捷登乘位置中纵向调整装置13的上导轨130,其中,第一运动杆120的锁定区段129与对应锁定元件136协同工作,具体而言在这里是卡止。尤其结合图7可见,第一运动杆120在此根据图6C处于前枢转的位置。然而,纵向调整装置13的上导轨130布置在相对于下导轨131与根据图6A至图6C的位置相比前推移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图7至图10示出上导轨130的前方的最终位置。
对应锁定元件136在此被设计成片簧并且具有包含引入斜面138和止动面139的自由端部。如果上导轨130从根据图6C的位置出发移入前方的最终位置,则在最终位置之前第一运动杆120的锁定区段129就到达引入斜面138并且沿其滑动。在此,对应锁定元件136的自由端部弹簧弹性地偏开。为此,细长的对应锁定元件136主要沿平行于纵向方向X的方向延伸。在上导轨130进一步推移运动时,锁定区段129到达止动面139并且对应锁定元件的自由端部弹簧弹性地回撞。然后,锁定区段129与对应锁定元件136卡止并且阻止上导轨130不期望地回移。以此方式使得在触觉方面可清楚地识别到卡止并且阻止车辆座椅1不期望的向回移位。
锁定区段129具有两个呈V形的功能面。功能面在冲裁折弯件的切割面上构成。其中一个功能面被构造成用于在引入斜面138上沿其滑动。另一功能面在便捷登乘位置中贴靠在止动面139上。止动面139和贴靠的功能面相对于纵向调整装置13的调整方向(即,纵向方向X)倾斜。由此,虽然困难然而也能够通过上导轨130相对于下导轨的移动而又松开卡止。
此外,卡止在牵拉车辆座椅1例如倚靠部分15的情况中如下地进行支持,即,伴随着上导轨130相对于下导轨的移位,运动装置12首先又枢转回到使用位置中。在此,第一运动杆120也枢转并且将锁定区段129从与止动面139贴靠枢转开。因此,卡止以特别平稳且舒适的方式通过运动装置12的向回枢转而松开。
该实施方案还允许为了舒适调节而调整纵向调整装置直至最前方的最终位置,而不会不期望地出现卡止,这是因为这仅在前枢转的运动装置12的情况中被促成。如果运动装置12处于使用位置中,则锁定区段129与对应锁定元件136错开布置并且无法与之卡止。
对应锁定元件136构成弯曲的销部P,该销部作为抗扭转件插入支架137的裂口内。此外,对应锁定元件136连同支架137借助铆钉N紧固。支架137紧固在下导轨131上,备选于此地紧固在车辆地板FB上。
图11详细示出了第一运动杆120。其中可看到,突出于运动杆120的其它部分的臂123构成作为突出部的锁定区段129,该锁定区段在所示出的示例中朝着露出的端部变细。构成臂123的端部的操纵区段122邻接锁定区段129。
此外,可看到开口O,这些开口用于形成枢转轴线S1、S2。为此,各个开口O例如可转动地支承在轴承元件如轴承栓上。
此外,尤其是在图11中可清楚地看到,臂123利用操纵区段122和锁定区段129(在垂直于第一枢转轴线S1的平面内观察)延伸超出枢转轴线S1,并且在此包绕第一枢转轴线S1。臂123利用操纵区段122和锁定区段129穿通由连接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线S1、S2的直线和通过(例如第一)枢转轴线S1表示的直线所撑起的平面。
功能面F可选地根据图4构造。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座椅
10 乘坐部分
100 乘坐部分元件
11 基座
110A、110B 支架
12 运动装置
120 (第一)运动杆
121 (第二)运动杆
122 操纵区段
123 臂
124 锁定机构
125 栓
126 支架
128 弹簧
129 锁定区段
13 (纵向)调整装置;另一装置
130 部件;调整件
131 部件;调整件
132 元件;解锁元件
133 锁定机构
134 解锁杆
135 止挡
136 对应锁定元件
137 支架
138 引入斜面
139 止动面
14 转动配件系统
15 倚靠部分
16 头枕
160 鲍登线
F 功能面
FB 车辆地板
N 铆钉
O 开口
P 销部
S1~S4 枢转轴线
X 纵向方向

Claims (31)

1.车辆座椅(1),所述车辆座椅包括:
-乘坐部分(10),所述乘坐部分具有乘坐部分元件(100),
-基座(11),
-运动装置(12),所述运动装置具有运动杆(120),至少所述乘坐部分元件(100)通过所述运动杆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1)运动地与所述基座(11)连接,和
另外的装置(13),所述另外的装置具有能以不依赖于所述运动杆(120)的方式运动地支承的部件(130;16),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借助所述操纵区段在所述运动杆(120)的运动的部分范围之内能够操纵能运动地支承的元件(132;160),从而这准许和/或引起所述另外的装置(13)的部件(130;16)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乘坐部分元件(100)通过所述运动杆(120)支撑在所述基座(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能通过所述运动杆(120)的操纵区段(122)操纵的元件(132)是锁定机构(133)的部分或操纵装置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133)还包括能人工操纵的解锁杆(134),借助所述解锁杆也能不依赖于所述运动杆(120)的位置地操纵所述元件(13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1)能够借助所述运动装置(12)在至少一个能就座的使用位置和便捷登乘位置之间运动和/或在多个能就座的使用位置之间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的操纵区段(122)在所述使用位置中与能操纵的元件(132)间隔开地布置,并且在所述便捷登乘位置中与能操纵的元件(132)碰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12)包括锁定元件(124),所述运动装置(12)能借助所述锁定元件在至少一个使用位置中锁定,其中,所述锁定元件(124)与能通过所述运动杆(120)的操纵区段(122)操纵的元件(132)间隔开。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12)构成铰链四杆机构。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装置(13)是调整装置并且包括两个能彼此相对运动的调整件(130、131),也就是包括部件(130)和另外的部件(1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装置(13)是纵向调整装置,并且所述两个能彼此相对运动的调整件(130、131)能彼此相对移动地支承。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能操纵的元件(132)由于通过所述运动杆(120)的操纵区段(122)的操纵而能从所述调整件(130、131)相互锁定的锁定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调整件(130、131)能彼此相对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调整件(130)构成所述基座(11)的至少一部分和/或与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区段(122)在突出于所述运动杆(120)其余部分的那部分上形成,其中,所述运动杆(120)的突出部分被构造成钩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区段(122)具有功能面(F),所述功能面在操纵时在能操纵的元件(132)上沿其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方向上观察,所述操纵区段(122)的功能面(F)与所述另外的装置(13)的元件(132)形成连续变小的摩擦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通过两个枢转支承部(S1、S2)能枢转地支承,其中,所述功能面(F)相对于其中一个枢转支承部(S2)的距离比两个枢转支承部(S1、S2)彼此间的距离更大。
17.尤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所述车辆座椅包括:
-乘坐部分(10),所述乘坐部分具有乘坐部分元件(100),
-基座(11)和
-运动装置(12),所述运动装置具有运动杆(120),至少所述乘坐部分元件(100)通过所述运动杆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1)运动地与所述基座(11)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杆(120)具有锁定区段(129),所述锁定区段在所述运动杆(120)的至少一个位置中与对应锁定元件(136)协同工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1)借助所述运动装置(12)能够在至少一个能就座的使用位置和前移位的位置之间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的锁定区段(129)在所述运动装置(12)的前移位的位置中与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协同工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通过所述车辆座椅(1)从前移位的位置朝至少一个使用位置的方向向回运动而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1)枢转,使得所述锁定区段(129)从与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的卡止中松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12)构成铰链四杆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有两个能彼此相对运动的调整件(130、131)的调整装置(13),其中一个调整件(130)构成所述基座(11)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安装在调整件中的另一个调整件(131)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区段(129)和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被构造成用于在相互锁定的状态中限制、阻碍或阻止所述调整件(130、131)彼此相对的可运动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130、131)能在调整路径上彼此相对运动,其中,所述锁定区段(129)和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被构造成用于使所述调整件(130、131)在调整路径的末端相互锁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13)是纵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调整件(130、131)以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形式构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1)能够首先借助所述运动装置(12)从至少一个能就座的使用位置运动到前移位的位置中,并随后能够借助所述调整装置(13)沿纵向向前运动直至所述运动杆(120)的锁定区段(129)与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协同工作。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具有操纵区段(122),借助所述操纵区段能够操纵能运动地支承的解锁元件(132),从而这准许所述调整装置(13)的调整件(130、131)彼此相对运动。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具有突出于运动杆(120)其余部分的在其上构成所述锁定区段(129)的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7和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的突出的部分构造成钩状并且也构成所述操纵区段(122)。
30.根据权利要求1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20)通过两个枢转支承部(S1、S2)能枢转地支承,其中,所述锁定区段(129)相对于其中一个枢转支承部(S2)的距离比两个枢转支承部(S1、S2)彼此间的距离更大。
31.根据权利要求1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锁定元件(136)弹簧弹性地构造。
CN202180029246.XA 2020-04-22 2021-04-21 具有运动杆的车辆座椅 Pending CN1155158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5108.9A DE102020205108A1 (de) 2020-04-22 2020-04-22 Fahrzeugsitz mit einem Kinematikhebel mit integriertem Verriegelungsabschnitt
DE102020205107.0A DE102020205107B4 (de) 2020-04-22 2020-04-22 Fahrzeugsitz mit einem Kinematikhebel mit integriertem Betätigungsabschnitt
DE102020205108.9 2020-04-22
DE102020205107.0 2020-04-22
PCT/EP2021/060354 WO2021214127A1 (de) 2020-04-22 2021-04-21 Fahrzeugsitz mit einem kinematikheb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5820A true CN115515820A (zh) 2022-12-23

Family

ID=7567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9246.XA Pending CN115515820A (zh) 2020-04-22 2021-04-21 具有运动杆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39163A1 (zh)
CN (1) CN115515820A (zh)
WO (1) WO2021214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269373B2 (en) 2022-08-03 2025-04-08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hicle seat assembly
US12145480B2 (en) 2022-08-03 2024-11-19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ehicle seat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82137A (fr) * 1957-09-07 1959-06-23 Motocycles Et Accessoires Atel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véhicules automobiles et notamment à l'agencement de leurs sièges
IT1072302B (it) * 1976-12-30 1985-04-10 Fiat Spa Perfezionamenti nei sedili di autovetture
FR2917679B1 (fr) * 2007-06-22 2010-01-08 Antolin Grupo Ing Sa Siege escamotabl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WO2014077390A1 (ja) * 2012-11-19 2014-05-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WO2019096774A2 (de) 2017-11-15 2019-05-23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Easy-entry-fahrzeugsi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9163A1 (de) 2023-03-01
WO2021214127A1 (de)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2322B2 (en) Easy-entry vehicle seat
CN111601732B (zh) 便捷进入的车辆座椅
EP1397269B1 (en) Easy entry seat with seat back mounted floor latch
US7997653B2 (en) Stand up seat
EP1049602B1 (en) Rotary reclin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multifunction vehicle seal applications
US6926364B2 (en) Fold flat vehicle seat in rearward position
EP1915275B1 (de) Lehnenklappung
EP2329986A1 (en) Fold flat seat assembly with drive link
US6817669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floor position
US20050248197A1 (en) Sea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US6832815B2 (en) Seatback dump latch
JP2001063410A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およびこのようなスライドレールを有するシート
EP1554157B1 (en) Stow in floor automotive seat assembly
US20040051361A1 (en) Motor vehicle seat
WO2002094607A1 (en) Fold-flat seat recli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N115515820A (zh) 具有运动杆的车辆座椅
EP4294670B1 (en) Vehicle seat with a locking element
US20040169409A1 (en) Motor vehicle seat
CN116761740A (zh) 具有易入机构的交通工具座椅
MXPA00007652A (en) Vehicle seat with linear reclining mechanism and an easy entry latch with mem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