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15346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5346A
CN115515346A CN202110699559.8A CN202110699559A CN115515346A CN 115515346 A CN115515346 A CN 115515346A CN 202110699559 A CN202110699559 A CN 202110699559A CN 115515346 A CN115515346 A CN 115515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utton
electronic device
driving leve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9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洋
王岗超
潘永威
马昌宏
张萌
姜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95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53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5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53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具有可伸缩的卡接件,第二壳体上具有卡接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接件位于卡接位内。在第一壳体上设有按钮,第一壳体内具有驱动杠杆和滚动件,按钮与滚动件抵接,滚动件与驱动杠杆第一端抵接,驱动杠杆第二端与卡接件连接。当需展开电子设备时,按压按钮,按钮推动滚动件移动,滚动件推动驱动杠杆第一端移动,驱动杠杆第二端带动卡接件向第一壳体内收缩,使卡接件与卡接位脱离。而给驱动杠杆第一端施加较小的驱动力,即按钮对滚动件较小的推动,就能够转换为驱动杠杆第二端较大的输出力带动卡接件收缩,有效的减小按钮按压力和按压行程,提升了按压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逐渐成熟,促使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可折叠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出现,折叠电子设备柔性屏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灵活变化切换模式,同时还具有高的占屏比和清晰度,如以可折叠手机为例,手机折叠后可以只有传统手机大小,方便携带,而展开后却可以有平板的显示尺寸,这些特点使可折叠设备成为深受人们追捧的产品之一。
目前,折叠类电子设备通常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相背运动至展开状态,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可以相向运动至折叠状态。通常为对电子设备的折叠或展开实现控制,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卡接件,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卡接位,其中,卡接件可以是楔形滑块,楔形滑块通过弹簧件可伸缩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在第一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与楔形滑块配合的按钮。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接件位于卡接位内从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住,使电子设备保持折叠状态。当电子设备需要展开时,按压按钮,按钮会带动楔形滑块滑动并压缩弹簧件,从而使卡接件收缩,卡接件与卡接位分离,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
然而,在按压按钮以使卡接收缩而展开电子设备时,所需的按压力以及按压行程较大,影响使用时的按压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中按压按钮所需的按压力以及按压行程较大而影响按压体验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或展开;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卡接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配合的卡接位,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卡接位内,从而限制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使电子设备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折叠状态,减小电子设备由于轻微的触碰或误操作而展开现象的发生。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按钮,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滚动件和驱动杠杆,所述驱动杠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滚动件与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一端抵接,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按钮与所述滚动件抵接,所述按钮用于推动所述滚动件移动,所述滚动件推动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一端移动,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收缩,以使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位脱离,从而可以转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就能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展开。
而通过按钮推动滚动件,滚动件推动驱动杠杆进而带动卡接件收缩,在驱动杠杆的第一端施加较小的驱动力,也即按钮对滚动件较小的推动,驱动杠杆的第二端就能够输出较大的力。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小按压按钮时所需的按压力,缩小按钮的按压行程,提升按压体验。
而当按钮长度较长时,即便按压至按钮的两端,较小的按压力通过驱动杠杆的放大得到较大的输出力,同样也可以带动卡接件收缩。当按钮宽度较窄时,所需的按压力小,也可减小手指与按钮外边缘的第一壳体之间触碰的几率。也即在保证按压体验的同时,对按钮的外观形状尺寸等的要求较低,有助于实现按钮外观的多样性。
另外,按钮上施加的较小按压力通过驱动杠杆变为较大的输出力,以带动卡接件收缩,这样可便于增大卡接件的可伸缩范围,实现卡接件伸缩量能够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卡接件和卡接位的卡合强度,保证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紧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上伸出或收缩。当按压按钮使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时,弹性件被压缩。松开按钮后,在弹性件自身的回弹作用下,可带动卡接件再次从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伸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按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
所述按钮朝向所述驱动结构的一侧面上具有凸起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抵接在所述滚动件上,所述滚动件位于所述驱动杠杆背离所述卡接件第一端的一侧,且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滚动件抵接的抵接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倾斜。
这样按压按钮时,滚动件与倾斜面抵接接触,且随着按钮的继续移动,滚动件在倾斜面的抵接作用下朝向卡接件的第一端移动,推动驱动杠杆的第一端朝向卡接件的第一端移动,驱动杠杆的第二端就朝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使卡接件与卡接位脱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件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上具有朝向所述卡接件凸起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伸入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从而实现了驱动杠杆与卡接件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驱动杠杆的一端上设置有抵接件,所述连接槽内壁上具有抵接平台,所述抵接件抵接在所述抵接平台上。也即连接件伸入设置在连接槽内,抵接件抵接在抵接平台上,抵接平台可以限定抵接件伸入连接槽内的深度,避免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连接件过度的伸入连接槽内而导致驱动杠杆的不平衡,而使驱动杠杆脱离转轴的问题,有助于提高驱动杠杆的转动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结构,两个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卡接件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杠杆的转动支点靠近所述滚动件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凸起的转轴,所述驱动杠杆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轨道槽,所述滚动件滚动设置在所述轨道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滚动件的形状为球体或椭球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中部跨设在所述驱动杠杆的上方。这样限位件就能够限制驱动杠杆向上移动,进一步保证了驱动杠杆不会在转动过程中与转轴脱离,提升了驱动杠杆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驱动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面上,所述按钮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按钮通过所述按钮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盖设在所述槽口上,所述驱动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这样按钮就可以位于驱动结构的上方,按压按钮,按钮就能够推动滚动件移动,滚动件带动驱动杠杆第一端移动,驱动杠杆第二端带动卡接件向第一壳体内收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面上具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槽口靠近所述第一侧面一端的边缘处,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这样通过卡接槽和第一固定件就将按钮支架固定在第一壳体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钮一端的侧壁上具有凸起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抵接在所述按钮支架朝向所述驱动结构一侧的端面上;
还包括第一插销件,所述按钮另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通口,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口,所述第一插销件的一端依次穿设在所述卡接口和所述连接通口内,所述第一插销件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接口上。这样通过第一插接件就将按钮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槽背离所述按钮的一侧,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壳体上伸出或收缩;
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开口上并与所述卡接件连接。容纳腔能够对卡接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卡接件能够平顺的从第一开口伸出或收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配合件,所述配合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上,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上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形成所述插接位。
这样可便于对配合件进行拆卸更换,从而调节配合件使之与卡接件具有很好的配合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合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上开设有所述插接口;
至少所述连接部伸入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上并与所述第二装配孔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插销件,所述第二插销件包括安装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插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插接部抵接在所述延伸段朝向所述间隙的一侧上。
这样第二插销件的插接部可以对配合件的连接部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连接部朝向第二壳体外移动,将配合件放置于第二壳体的安装槽内时,可首先使用第二插接件,使第二插接件的插接部与配合件的连接部抵接,实现对配合件的预定位,进而便于通过第二固定件对配合件进行固定,提高配合件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剖面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着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结构和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结构和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壳体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支架和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壳体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壳体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合件与第二插销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第一壳体; 10a-第一侧面;
10b-第二侧面; 101-端盖; 102-容纳槽;
1021-槽口; 1022-第二开口; 103-容纳腔;
104-第一开口; 105-卡接口; 106-第三开口;
11-卡接件; 111-连接槽; 1111-抵接平台;
12-弹性件; 13-按钮; 131-卡接部;
132-第一固定件; 133-推动件; 133a-倾斜面;
134-通口; 135-第一连接孔; 14-驱动结构;
141-滚动件; 142-驱动杠杆; 1421-连接件;
1422-抵接件; 1423-通孔; 143-转轴;
144-轨道槽; 15-限位件; 16-按钮支架;
17-卡接平台; 18-第一插销件; 19-卡接槽;
20-第二壳体; 201-安装孔; 21-卡接位;
22-第二固定件; 23-配合件; 231-主体部;
232-连接部; 2321-连接段; 2322-延伸段;
24-第二插销件; 241-安装部; 242-插接部;
30-摄像头; 40-闪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可折叠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该电子设备可以折叠为两层或者三层,或者也可以折叠为更多层折叠,其折叠的方式可以是显示屏向内折叠,或者,也可以是显示屏向外折叠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电子设备为手机,该电子设备可折叠两层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为中框,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铰链组件、转轴143或柔性板等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
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相向运动,也即相对折叠,最终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抵接而相互折叠,使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如图2中所示。或者,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可以相背运动,即相对展开,最终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展平位于同一平面,使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卡接件11,也就是说,卡接件11可以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或者,卡接件11也可以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以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y方向,则卡接件11可以沿着x方向伸缩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其中,以卡接件11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的移动方向为+x方向,卡接件11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的移动方向为-x方向。
在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卡接位21,卡接件11能够配合设置于卡接位21内。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向运动至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接件11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并且位于卡接位21内,从而限制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锁紧,使电子设备100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折叠状态,减小电子设备100由于轻微的触碰或误操作而展开现象的发生。
第一壳体10上还设置有按钮13,以按压按钮13时按钮移动的方向为+y方向,当需要电子设备100展开时,通过按压按钮13可使卡接件11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从而使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脱离,转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使两者相背运动至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
其中,在第一壳体10的第二端上可以具有侧端盖101,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的第一端相对,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的第一端相对,按钮13和卡接件11均可以设置在该端盖101上。另外,如图1和图2中所示,摄像头30和闪光灯40等也可以设置在端盖101上,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在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上设置摄像头30和闪光灯40,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全面屏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其他结构部件,以保证能够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功能,具体的,如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屏、天线等。
相关技术中,卡接件多为楔形滑块,楔形滑块一端通过弹簧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按钮与楔形滑块可以配合,在按压按钮时,按钮带动楔形滑块滑动并压缩弹簧件,也就使卡接件收缩,从而使卡接件与卡接位分离。
而使用按钮与楔形滑块配合的方式,在按压按钮使所需的按压力较大,按压行程也较大,会影响按压体验。而且,当按钮的长度较长时,手指按压时很容易按压至按钮的两端而不能达到所需的按压力,导致无法使卡接件与卡接位分离,不能打开。当按钮宽度较窄时,由于所需的按压力及按压行程较大,容易使手指与按钮边缘外的第一壳体接触触碰,从而严重影响按压体验。因此,上述的配合方式对按钮的形状要求较多,限制了按钮外观形状的多样性。
另外,按钮与楔形滑块配合,楔形滑块的伸缩可调节范围也较小,不利于保证卡接件与卡接位之间的卡合强度,影响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的锁紧强度。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剖面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着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中,参见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10上设置可伸缩的卡接件11,第一壳体10上还设置有按钮13,第一壳体10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结构14,按压按钮13可使驱动结构14工作,驱动结构14能够带动卡接件11进行收缩,从而使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分离。
其中,参见图4所示,第一壳体10的第二端可以具有第一侧面10a和第二侧面10b,第一侧面10a可以是第一壳体10的侧端盖101上朝向第一壳体10第一端一侧的侧面,第二侧面10b可以与第一侧面10a相邻,第二侧面10b可以为侧端盖101的端面。
按钮13可以设置在第二侧面10b上,卡接件11可以位于按钮13的下方(+y方向上),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可以从第一侧面10a上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或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卡接件11的第二端11b位于第一壳体10内并通过弹性件12与第一壳体10连接。当需要展开电子设备100时,按压按钮13,按钮13通过驱动结构14带动卡接件11收缩时,弹性件12被压缩。当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分离后,松开按钮13,弹性件12的反弹作用力会推动卡接件11再次伸出第一壳体10外。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驱动结构14位于第一壳体10内,按钮13可以位于驱动结构14上方(+y方向),该驱动结构14包括滚动件141和驱动杠杆142,其中,滚动件141滚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滚动件141可以沿着x方向滚动移动,驱动杠杆142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滚动件141与驱动杠杆142的第一端142a抵接,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与卡接件11连接。
按钮13与滚动件141抵接,当按压按钮13时,也即对按钮13施加+y方向上的按压力,使按钮13沿+y方向移动,按钮13可以推动滚动件141沿+x方向移动,滚动件141移动可以推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一端142a随着滚动件141沿+x方向移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就会在第一端142a的带动下朝向反方向移动,即沿-x方向移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就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从而使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相脱离,转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就能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展开。
而通过按钮13推动滚动件141,滚动件141推动驱动杠杆142进而带动卡接件11收缩,在驱动杠杆142的第一端142a施加较小的驱动力,也即按钮13对滚动件141较小的推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就能够输出较大的力。换句话说,在+y方向上施加一个较小的力,通过驱动结构14可转换成-x方向上较大的力,带动卡接件11实现大行程的移动,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小按压按钮13时所需的按压力,缩小按钮13的按压行程,提升按压体验。
而当按钮13长度较长时,即便按压至按钮13的两端,较小的按压力通过驱动杠杆142的放大得到较大的输出力,同样也可以带动卡接件11收缩。当按钮13宽度较窄时,所需的按压力小,也可减小手指与按钮13外边缘的第一壳体10之间触碰的几率。也即在保证按压体验的同时,对按钮13的外观形状尺寸等的要求较低,有助于实现按钮13外观的多样性。
另外,按钮13上施加的较小按压力通过驱动杠杆142变为较大的输出力,以带动卡接件11收缩,这样可便于增大卡接件11的可伸缩范围,实现卡接件11伸缩量能够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卡接件11和卡接位21的卡合强度,保证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锁紧强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钮13通过滚动件141和驱动杠杆142实现对卡接件11的收缩,与现有的按钮直接与卡接件接触相比,经过了多级传动,有助于增加运动的平顺性,进一步提升按压体验。
其中,滚动件141的形状可以为球形或椭球形,如滚动件141可以是滚动球。滚动件141与按钮13之间抵接接触,滚动件141与按钮13的抵接面之间接触为点接触,能够大大的降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按压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按钮13的背面(朝向驱动结构14的一面)结构的设计,便于实现按钮13外观的多样性。
继续参见图5所示,按钮13朝向驱动结构14的一侧面上可以具有凸起的推动件133,推动件133抵接在滚动件141上,且推动件133与滚动件141抵接的抵接面为倾斜面133a,倾斜面133a靠近第一侧面10a的一端朝向背离卡接件11的一端倾斜。
结合图6所示,滚动件141可以位于驱动杠杆142背离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的一侧,这样当按压按钮13,也就是说,按钮13沿+y方向移动时,滚动件141与推动件133的倾斜面133a接触,且随着按钮13继续移动,滚动件141会在推动件133倾斜面133a的抵接作用下朝向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移动,也即沿着+x方向移动,这样就会推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一端142a朝向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方向移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就朝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使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脱离。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壳体10内可以设置有一个驱动结构14,按钮13上可以具有一个推动件133与该驱动结构14的滚动件141抵接。
或者,在第一壳体10内可以设置有两个驱动结构14,如图6中所示的,两个驱动结构14可以分别位于卡接件11的两侧,这样可以便于带动卡接件11收缩,提高卡接件11移动过程中的平衡性,同时也能够使按钮13的形状尺寸较大,便于按压。
而此时按钮13上可以具有一个推动件133,该推动件133可以与两个驱动结构14中的两个滚动件141抵接。或者,按钮13上可以具有两个推动件133,两个推动件133分别与两个滚动件141抵接。
继续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凸起的转轴143,结合图7所示,驱动杠杆142上具有通孔1423,驱动杠杆142通过该通孔1423转动设置在转轴143上,从而实现驱动杠杆142在第一壳体10内的转动设置,这样驱动杠杆142的转动支点就可以是通孔1423的中心。
其中,转轴143可以靠近滚动件141设置,也即驱动杠杆142的转动支点靠近滚动件141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力的转换效果,使施加在滚动件141上较小的力,也即较小的按压力,经过驱动杠杆142后转换成更大的输出力,带动卡接件11实现更大行程的移动。进一步的减小了按钮13按压所需的按压力以及按压行程,进一步提升按压体验和卡合强度。
结合图7所示,在第一壳体10上还可以设置有轨道槽144,轨道槽144可以沿着x方向延伸设置,滚动件141滚动设置在轨道槽144内,也即滚动件141在按钮13的推动下沿着轨道槽144滚动移动,轨道槽144可以限制滚动件141的移动方向,避免滚动件141在移动时脱离其移动轨迹,而导致不能推动驱动杠杆142带动卡接件11发生收缩。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结构和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杠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结构和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壳体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杠杆142的第一端142a与滚动件141抵接,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与卡接件11连接,具体的,结合图7所示,在卡接件11上可以开设有连接槽111,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可以与连接槽111卡设连接。
结合图9所示,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上可以具有朝向卡接件11凸起的连接件1421,连接件1421伸入设置在连接槽111内,从而实现驱动杠杆142与卡接件11的连接。如图8中所示,当滚动件141在按钮13的推动下发生+x方向移动时,滚动件141推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一端+x方向移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沿反方向移动,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142b通过连接件1421和卡接件11的连接槽111的作用,带动卡接件11沿-x方向移动,使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朝向壳体内收缩。
其中,继续参见图9所示,在连接件1421靠近驱动杠杆142的一端上设置有抵接件1422,参见图10所示,在连接槽111的内壁上具有抵接平台1111,具体的,可以在连接槽111靠近卡接件11第一端11a的内壁上具有抵接平台1111,抵接平台1111朝向连接槽111中心凸起的。
连接件1421伸入设置在连接槽111内,抵接件1422抵接在抵接平台1111上,抵接平台1111可以限定抵接件1422伸入连接槽111内的深度,避免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连接件1421过度的伸入连接槽111内而导致驱动杠杆142的不平衡,而使驱动杠杆142脱离转轴143的问题,有助于提高驱动杠杆142的转动稳定性。
另外,为进一步避免驱动杠杆142在转动过程中脱离转轴143的现象的发生,以保证驱动结构14的稳定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在第一壳体10内还可以设置有限位件15,限位件15横跨(如沿+x方向)设置在驱动杠杆142的上方,限位件15的两端可以分别位于驱动杠杆142的两侧,并与第一壳体10连接,限位件15的中部可以跨设在驱动杠杆142的上方。
这样限位件15就能够限制驱动杠杆142向上移动,即限制驱动杠杆142沿+y方向的移动,进一步保证了驱动杠杆142不会在转动过程中与转轴143脱离,提升了驱动杠杆142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驱动结构14的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具有容纳槽102,容纳槽102至少具有一个槽口1021,该槽口1021位于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面10b上,按钮支架16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其中,按钮支架16上可以具有通槽161,该通槽161与容纳槽102槽口1021相对。
按钮13设置在按钮支架16上,该通槽161可以便于按钮13的设置,有助于减小按钮13的占用空间,同时也便于按钮13的推动件133与位于容纳槽102内的滚动件141抵接。这样按钮13就通过按钮支架16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同时按钮13盖设在容纳槽102的槽口上。
驱动结构14位于容纳槽102内,也即驱动结构14在+y方向上可以位于按钮13的下方,这样按压按钮13,按钮13就能够推动滚动件141移动,滚动件141带动驱动杠杆142第一端142a移动,驱动杠杆142第二端142b带动卡接件11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
其中,转轴143、轨道槽144可以设置在容纳槽102的槽底壁上,限位件15的两端也可以固定在容纳槽102的底壁上。
其中,参见图11所示,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面10b上可以设置有卡接槽19,卡接槽19位于容纳槽102的槽口1021一端的边缘处,具体的,卡接槽19靠近第一壳体10第一侧面10a设置,按钮支架16的第一端卡接设置在卡接槽19内,按钮支架16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固定件132与第一壳体10连接,从而将按钮支架16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
其中,如图11中所示,第一壳体10上可以具有卡接平台17,卡接平台17一端与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面10a连接,卡接平台17的第二端可以朝向背离第一侧面10a的一端延伸,卡接平台17位于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面10b上方,卡接平台17在第二侧面10b上的投影位于卡接槽19槽口1021靠近第一侧面10a的一端的边缘处,卡接平台17与第二侧面10b之间形成该卡接槽19。
其中,第一固定件132可以是螺钉、螺纹销钉等外壁上具有螺纹的固定件,参见图12所示,在按钮支架16的第二端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5,第一壳体10上可以开设有与第一固定件132配合的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如第二连接孔为内壁具有螺纹的通孔或盲孔。结合图11所示,第一固定件132穿过第一连接孔135后与第一壳体10上的第二连接孔配合,从而通过第一固定件132将按钮支架16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10连接。
在装配按钮支架16时,可首先使按钮支架16的第一端卡设在卡接槽19内,然后通过第一固定件132将按钮支架16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10固定。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支架和按钮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为实现按钮13与按钮支架16的连接,继续参见图12所示,按钮13的一端的侧壁上具有凸起的卡接部131,如卡接部131位于按钮13一端的外侧壁上并向外凸起延伸,卡接部131可以抵接在按钮支架16朝向驱动结构14一侧的端面上,这样卡接部131与按钮支架16之间的抵接就能够限制按钮13朝向背离驱动结构14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按钮13的一端与按钮支架16的连接。
为进一步对按钮13进行固定,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插销件18,按钮13的另一端侧壁上可以开设有连接通口134。结合图13所示,在第一壳体10的容纳槽102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卡接口105,第一插销件18的一端可以穿过卡接口105和连接通口134设置,第一插销件18的另一端卡设在卡接口105上(参照图6所示),也即第一插销件18的另一端不能穿过卡接口105。这样通过第一插销件18就实现了卡接口105和连接通口134的连接,进而实现按钮13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的连接,从而将按钮13稳定的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
在装配按钮13时,首先将按钮13的一端插入按钮支架16下方,并使按钮13的卡接部131抵接在按钮支架16上。然后将按钮13和按钮支架装配在壳体上,按钮13的连接通口134与第一壳体10的卡接口105相对,将第一插销件18的一端依次穿过卡接口105和连接通口134,第一插销件18的另一端卡设在卡接口105上。这样就将按钮13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按钮13在按压作用下会沿+y方向上下移动,因此,连接通口134在+y方向的宽度除可使第一插销件18一端穿过以外,还需预留出可供按钮13移动的空间。
继续参见图1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内还可以具有容纳腔103,卡接件11可以位于容纳腔103内,在第一侧面10a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03连通的第一开口104,卡接件11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4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或者,卡接件11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4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
卡接件11的第二端可以通过弹性件12与第一壳体10相连,具体的,结合图11所示,在容纳腔103与第一侧面10a相对的一侧上可以开设有第三开口106,弹性件12可以穿过第三开口106后,抵接在第一壳体10的内壁或者是第一壳体10内设置的固定结构件上。
容纳腔103可以位于容纳槽102背离按钮13的一侧,也即在+y方向上,容纳腔103和容纳槽102处于上下设置的位置,如图13中所示,容纳槽102位于容纳腔103的下方。而驱动结构14位于容纳槽102内,卡接件11位于容纳腔103内,一方面便于实现驱动结构14与卡接件11的连接关系。
另一方面,容纳槽102能够对驱动结构14的驱动杠杆142和滚动件141在+y方向上的移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进一步保证驱动杠杆142和滚动件141能够沿其移动轨迹移动。同时容纳腔103也能够对卡接件11在+y方向上的位移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卡接件11能够平顺的从第一开口104伸出或收缩。
其中,为便于实现驱动杠杆142与卡接件11的连接,在容纳槽102的底壁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开口1022,第二开口1022与容纳腔103连通,驱动杠杆142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开口1022并与位于容纳腔103内的卡接件11连接。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壳体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壳体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合件与第二插销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4所示,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配合件23,配合件23的第一端位于第二壳体20的其中一侧面上,具体的,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配合件23的第一端可以位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在配合件23的第一端上开设有插接口,该插接口即为插接位。
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向运动,使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面10a可以与第二壳体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对,卡接件11的第一端11a可以伸出至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面10a外,并伸入第二壳体20的插接位内,从而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锁紧,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长时间处于折叠状态。
其中,现有的配合件多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上,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产品结构误差以及安装公差等原因,原本匹配(卡接件可以伸入配合件的插接位内,且具有较好的卡合功能)的配合件和卡接件,可能会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碰撞或磨损等原因使两者匹配度降低,为保证按钮手感,都会需要对配合件进行更换,如更换不同尺寸的配合件,以确保配合件和卡接件的配合度,保证第一壳体上的卡接件和第二壳体上的配合件的卡合功能。
而通过铆接的方式将配合件设置在第二壳体上,不便于将配合件从第二壳体上拆卸下来以更换配合件,为更换配合件往往需要更换整个第二壳体,维修更换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配合件23通过第二固定件22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这样可便于对配合件23进行拆卸更换,从而调节配合件23使之与卡接件11具有很好的配合性。
具体的,可以在第二壳体20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安装槽,配合件23设置在该安装槽内,其中,参见图15所示,配合件23的第一端可以稍微伸出至该安装槽外,配合件23的第二端位于该安装槽内。
参见图16所示,配合件23可以包括有主体部231和设置在主体部231上的连接部232,其中插接口位于主体部231背离连接部232的一侧上,也即至少部分主体部231形成配合件23的第一端。至少连接部232伸入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安装槽内,连接部232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二壳体20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孔,第二固定件22可以穿过第一装配孔后与第二装配孔配合,从而实现配合件23与第二壳体20的连接。
其中,第二固定件22可以是外壁具有螺纹的螺钉、销钉等固定件,第一装配孔可以是光孔或螺纹孔,第二装配件可以是内壁具有螺纹的通孔或盲孔等。将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对位后,使第二固定件22穿过第一装配孔,并拧紧第二固定件22,使其与第二装配孔配合,从而将配合件23稳定可靠的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
需要拆卸更换配合件23时,反方向拧松第二固定件22,使第二固定件22与第二装配孔脱离,即可将配合件23和第二壳体20分离,实现对配合件23的拆卸,操作简单,便于实现。
其中,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在第二壳体2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插销件24,第二插销包括相连的插接部242和安装部241,在第二壳体20上开设有安装孔201,插接部24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孔201内,从而将第二插销件24稳定的设置在安装孔201内。
连接部232可以包括有连接段2321和延伸段2322,延伸段2322与主体部231之间具有间隙,插接部242可以抵接在延伸段2322朝向间隙的一侧上,也即插接部242位于该间隙内,并抵接在延伸段2322上,这样插接部242可以对连接部232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连接部232朝向第二壳体20外移动。
将配合件23放置于第二壳体20的安装槽内时,可首先使用第二插接件,使第二插接件的插接部242与配合件23的连接部232抵接,对配合件2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实现对配合件23的预定位,进而便于通过第二固定件22对配合件23进行固定,提高配合件23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第二插销件24的安装部241成型材质可以是硬度较小的铝材、铜材等,可便于在拆卸时,使安装部241变形而不在与第二壳体20的安装孔201过盈配合,便于将第二插销件24拆下。
需要更换配合件23时,可首先将第二固定件22拧松,将其从第二装配孔也即第二壳体20上拆下,然后通过第二插销件24的安装部241将第二插销件24从第二壳体20的安装孔201上拆下,即可将配合件23从第二壳体20的安装槽内取出拆下。将新的配合件23插入安装槽内后,可将第二插销件24插入第二壳体20的安装孔201内并使插接部242与配合件23连接部232的延伸段2322抵接,对配合件23进行预定位,然后使第二固定件22穿过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配合拧紧,即可将新的配合件23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完成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或展开;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卡接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配合的卡接位,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卡接位内;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按钮,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滚动件和驱动杠杆,所述驱动杠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滚动件与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一端抵接,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按钮与所述滚动件抵接,所述按钮用于推动所述滚动件移动,所述滚动件推动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一端移动,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收缩,以使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位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上伸出或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按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
所述按钮朝向所述驱动结构的一侧面上具有凸起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抵接在所述滚动件上,所述滚动件位于所述驱动杠杆背离所述卡接件第一端的一侧,且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滚动件抵接的抵接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上具有朝向所述卡接件凸起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伸入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驱动杠杆的一端上设置有抵接件,所述连接槽内壁上具有抵接平台,所述抵接件抵接在所述抵接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结构,两个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卡接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杠杆的转动支点靠近所述滚动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凸起的转轴,所述驱动杠杆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轨道槽,所述滚动件滚动设置在所述轨道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的形状为球体或椭球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中部跨设在所述驱动杠杆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面上,所述按钮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按钮通过所述按钮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盖设在所述槽口上,所述驱动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面上具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槽口一端边缘处,且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相邻设置,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一端的侧壁上具有凸起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抵接在所述按钮支架朝向所述驱动结构一侧的端面上;
还包括第一插销件,所述按钮另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通口,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口,所述第一插销件的一端依次穿设在所述卡接口和所述连接通口内,所述第一插销件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接口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槽背离所述按钮的一侧,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壳体上伸出或收缩;
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驱动杠杆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开口上并与所述卡接件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配合件,所述配合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上,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上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形成所述插接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上开设有所述插接口;
至少所述连接部伸入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上并与所述第二装配孔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插销件,所述第二插销件包括安装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插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插接部抵接在所述延伸段朝向所述间隙的一侧上。
CN202110699559.8A 2021-06-23 2021-06-23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5153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559.8A CN115515346A (zh) 2021-06-23 2021-06-2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559.8A CN115515346A (zh) 2021-06-23 2021-06-2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5346A true CN115515346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9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9559.8A Pending CN115515346A (zh) 2021-06-23 2021-06-2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534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0507A (zh) * 2023-06-29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980506A (zh) * 2023-06-29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714570A (zh) * 2023-08-09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主板支架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3548A (ja) * 1993-01-28 1994-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の蓋体開放機構
CN101568238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扣合元件
CN110456860A (zh) * 2019-07-31 2019-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锁合机构
CN111953826A (zh) * 2020-08-21 2020-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3548A (ja) * 1993-01-28 1994-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の蓋体開放機構
CN101568238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扣合元件
CN110456860A (zh) * 2019-07-31 2019-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锁合机构
CN111953826A (zh) * 2020-08-21 2020-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0507A (zh) * 2023-06-29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980506A (zh) * 2023-06-29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980506B (zh) * 2023-06-29 2024-05-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980507B (zh) * 2023-06-29 2024-05-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714570A (zh) * 2023-08-09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主板支架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714570B (zh) * 2023-08-09 2025-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主板支架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15346A (zh) 电子设备
CN112995368B (zh)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CN113202857B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1340661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841050B2 (en) Connection device applicable to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US20100035670A1 (en) Sliding structure for housing, sliding opening and closing housing, and mobile phone
US20250048572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989220B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EP4382755A1 (en) Foldable screen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US20250071196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US20240219978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17277B2 (en) Hinge mechanism
TW202410782A (zh) 鉸鏈
CN116069130B (zh) 张紧结构、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6980506B (zh)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135242B (zh) 锁合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742960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14584638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JP2024541227A (ja) 回転軸機構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15707203A (zh) 电子设备
CN116980508B (zh) 锁止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085379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406727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8746033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