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4719B -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14719B CN115514719B CN202211288187.0A CN202211288187A CN115514719B CN 115514719 B CN115514719 B CN 115514719B CN 202211288187 A CN202211288187 A CN 202211288187A CN 115514719 B CN115514719 B CN 1155147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st
- inof
- network
- switch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65—Re-configuration of fast packet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交换机与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第一主机为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第二主机,本发明实现了iNOF网络中交换机与遵循不同iNOF标准的主机之间的自动兼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以太网和存储融合网络中,进行存储通信的双方,通常一端为网络服务器,另一端为磁盘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在一起。磁盘设备和网络服务器被称为主机,主机之间通过以太网中的交换机进行数据通信。为了存储大量的数据,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主机,并且存在主机动态加入/离开的情况,而为了使主机之间能够快速自动感知到彼此状态的变化,提出了iNOF技术。在iNOF网络中,交换机用于管理主机的网络状态,当任意一个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通知与其通信的其他主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其能够在一个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到与其通信的其他主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与所述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所述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所述第一主机为所述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
确定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根据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所述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机。
可选地,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主机发送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根据所述LLDP报文判断所述第一主机是否为新加入所述iNOF网络的主机;
若是,则判定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可选地,所述LLDP报文携带有表征所述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的预设字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字段确定所述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建立所述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主机离线时,则判定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主机发送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是所述第二主机响应所述交换机发送的状态通知报文而发送的;
确定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根据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析。
可选地,所述交换机存储有任一所述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的对应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任一所述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发生变化时,则将变化后的iNOF标准更新至对应关系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装置,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与所述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所述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所述第一主机为所述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所述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当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检测到iNOF网络中的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iNOF网络中需要获得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第二主机,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第二主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按照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对应的状态通知报文,以便将主机变化后的最新网络状态及时通知至第二主机,实现了不同iNOF标准的主机之间的状态通知的及时同步,同时也实现了iNOF网络中不同iNOF标准的自动兼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例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iNOF网络的架构示例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iNOF网络的工作机制的示例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的方框示例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示例图一。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示例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交换机;11-处理器;12-存储器;13-总线;14-通信接口;20-主机;100-报文发送装置;110-确定模块;120-发送模块;130-判断模块;140-更新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存储网络中的主机通过以太网中的交换机进行通信互连,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例图,图1中,存储网络中的两个主机20分别和以太网中的交换机10直连,由此,实现主机20之间通过交换机10进行信息交换。
存储网络中的主机20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磁盘设备,例如,图1的应用场景中,存储网络中的服务器能够通过交换机10访问存储网络中的磁盘设备,为了满足存储流量的无丢包、高吞吐传输要求,通常服务器会通过手工配置来发现磁盘设备,并和磁盘设备建立长连接。如果服务器长时间未收到磁盘设备发送的报文,则认为磁盘设备故障,将存储流量切换到备用路径。这种交互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人工干预,不利于管理和维护;不能及时发现新磁盘设备的加入,无法实现磁盘设备的即插即用;发现磁盘设备的离线耗时较长,无法及时感知磁盘设备的故障,从而不能快速切换到备用路径,容易导致存储流量丢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智能无损存储网络(Intelligent Lossless NVMeover Fabric,iNOF)技术。
iNOF技术和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 Protocol,LLDP)配合,使得iNOF内的所有设备可以第一时间自动感知服务器和磁盘设备的加入和离开,以便对应设备可以智能调整相关配置,最终协助实现存储流量在以太网的无丢包、高吞吐传输。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iNOF网络的架构示例图,图2中,存储网络中的服务器能够通过交换机10与存储网络中的其他服务器或者磁盘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交换机10是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通信设备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交换机10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或万兆以太网交换机。
存储网络中的服务器可以是存储资源的使用方,磁盘设备是存储资源的提供方,服务器将数据存储至磁盘设备,并从磁盘设备中读取存储的数据。
基于图2的iNOF网络,当任一服务器或者磁盘设备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通过iNOF技术可以及时通知到其他服务器或者磁盘设备。例如,当存储网络中的服务器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交换机会将该服务器网络状态变化通知报文发送至存储网络中的磁盘设备,使得磁盘设备能够及时感知到服务器的状态变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知机制的实现方式的示例,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iNOF网络的工作机制的示例图,图3中,当服务器新加入iNOF网络时,向与其直连的交换机1发送LLDP消息,该交换机将服务器上线消息同步至其他交换机2,交换机2再将该服务器的上线状态通知至磁盘设备,磁盘设备向交换机2反馈响应消息,由此磁盘设备可以及时获知服务器当前的网络状态,如图3中实线单向箭头线所示。同样地,当磁盘设备新加入iNOF网络时,向与其直连的交换机2发送LLDP消息,交换机2将服务器上线消息同步至交换机1,交换机1再将该磁盘设备的上线状态通知至服务器,服务器向交换机1反馈响应消息,由此服务器可以及时获知磁盘设备当前的网络状态,如图3中虚线单向箭头线所示。
在图1~图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图1~图3中交换机10的方框示例图,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10的方框示例图,交换机10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总线13及通信接口14,处理器11、存储器12、通信接口14通过总线13连接。
处理器1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报文发送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存储器12用于存储程序,例如下述实施例中的报文发送装置100,存储器12还用于存储每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的对应关系。报文发送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12中或固化在交换机1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11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揭示的报文发送方法。
交换机10通过通信接口14和主机20通信。
由于iNOF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对于LLDP报文、状态通知/ACK报文的定义不统一,当前存在两种标准:开发数据中心委员会(Open Data CenterCommittee,ODCC)标准和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CMCC)标准,两者对报文格式的定义是一致的,但对某些字段的填值存在差异,因此,当同一个iNOF网络中,既存在遵循ODCC标准的主机又存在遵循CMCC标准的主机时,交换机无法自动对这两种标准进行兼容。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了iNOF网络中不同iNOF标准的自动兼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示例图一,该方法应用于图1~图4中的交换机1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第一主机为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可以是主机新加入iNOF网络触发的、也可以是主机从iNOF网络中删除触发的,还可以是主机的链路发生故障触发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可以是从上线状态变为下线状态,也可以是下线状态变为上线状态。第一主机为图1存储网络中的任一主机,也可以为图2中的任一服务器或者磁盘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机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二主机可以是关心iNOF网络中第一主机的状态发生变化的主机,第二主机在向交换机10发送的LLDP报文中会明确自己是否关心iNOF网络中第一主机的状态变化。
步骤S101,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交换机10与至少一个主机直接连接,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交换机存储有与其直接连接的每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步骤S102,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第二主机。
在本实施例中,状态通知报文的格式如下:
其中,目的MAC地址为报文接收端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Address,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报文发送端的MAC地址,ETH类型用于指明应用于帧数据字段的协议,例如,类型取值为0x0800时,表示IP协议,类型取值为0x0806时,表示地址解析协议等,TLV消息是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格式的消息,TLV消息的格式如下:
TLV类型 | TLV消息长度 | TLV消息 |
其中,对于ETH类型、TLV类型的定义,不同标准存在差异。
对于ETH类型,ODCC标准中,该类型的取值为0x88A7,CMCC标准中,该类型的取值为0x7777。
对于TLV类型,ODCC标准中,如果是状态通知类的消息,该类型的取值为33,如果是针对状态通知类的消息的响应消息,该类型的取值为34,CMCC标准中,如果是状态通知类的消息,该类型的取值为1,如果是针对状态通知类的消息的响应消息,该类型的取值为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按照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对应的状态通知报文,以便将变化后的最新状态及时通知至第二主机,实现了不同iNOF标准的主机之间的状态通知的及时同步,同时也实现了iNOF网络中不同iNOF标准的自动兼容。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上线或者下线都会使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为了及时地检测到主机的最新的网络状态,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至少两种检测网络状态变化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
首先,接收第一主机发送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机上线时会向与其直连的交换机10发送LLDP报文,iNOF技术通过在LLDP报文中新增扩展TLV,利用扩展TLV携带主机的iNOF相关参数,新增扩展TLV格式如下:
其中,对于组织唯一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OUI)和subtype(子类型)的填值,ODCC和CMCC规范存在差异,对于OUI而言,ODCC标准中,其值为0x001882,CMCC标准中,其值为0x5c75c6,对于subtype而言,ODCC标准中,其值为0x58,CMCC标准中,其值为0x65。SubTLV information通常包括以下字段:
版本号 | IP地址类型 | 服务类型 | IP地址 | … |
其次,根据LLDP报文判断第一主机是否为新加入iNOF网络的主机,若是,则判定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交换机10本地会记录与自身直接连接的所有主机的IP地址,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交换机10可以从LLDP报文中获取发送LLDP报文主机的IP地址,若交换机本地已经记录有第一主机的IP地址,则判定第一主机不是新加入iNOF网络的主机,否则,判定第一主机为新加入iNOF网络的主机。
对于第一主机为新加入iNOF网络的主机而言,其网络状态肯定是发生了变化的,且变化后的当前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网络状态变为在线状态之后,为了使第一主机及时和其他主机进行信息交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对应关系的实现方式:
首先,根据预设字段确定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LLDP报文携带有表征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的预设字段,例如,可以是上文描述的OUI字段和subtype字段,根据这两个字段的取值可以判定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是ODCC还是CMCC。
其次,建立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新加入iNOF网络的第一主机,交换机10也会将其IP地址进行存储。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需要将其他已经加入的主机的上线状态通知给第一主机,则根据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向第一主机发送状态通知报文,以使第一主机及时获取其他已经加入的主机的网络状态。
第二种:
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离线时,则判定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交换机可以根据LLDP邻居消息超时、端口状态变为DOWN状态等方式判断与自身连接的第一主机是否离线,一旦判定第一主机离线,则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且变化后的当前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
对于网络状态变为离线状态的第一主机而言,为了及时释放交换机10因保存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占用的存储空间,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方式:
删除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离线的第一主机,交换机10也会将本地存储的离线主机的IP地址删除。
在本实施例中,当交换机10将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第二主机后,第二主机接收到该状态通知报文后会反馈交换机10一个响应报文,为了能够对该响应报文进行正确解析,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方式,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示例图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第二主机发送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是第二主机响应交换机发送的状态通知报文而发送的。
步骤S111,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的方式在前文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12,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对响应报文进行解析。
在本实施例中,若对响应报文解析后,发现响应报文是符合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的报文,则进行正常处理,否则判定该响应报文是不符合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的报文,丢弃该响应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交换机存储有任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的对应关系,若任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发生变化,为了使交换机10及时更新本地的对应关系,以便使标准发生变化的主机及时进行正常的通信,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方式:
当检测到任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发生变化时,则将变化后的iNOF标准更新至对应关系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将其他在线主机的网络状态通知给该iNOF标准发生变化的本主机,则根据变化后的iNOF标准向本主机发送状态通知报文,以便及时将其他主机的网络状态同步给本主机。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报文发送装置100的实现方式。请参照图7,图7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发送装置100的方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报文发送装置1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指出。
报文发送装置100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10,交换机10与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20通信连接,报文发送装置100包括确定模块110、发送模块120、判断模块130、更新模块140。
确定模块110,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第一主机为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
确定模块110,还用于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可选地,确定模块110还用于:接收第二主机发送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是第二主机响应交换机发送的状态通知报文而发送的;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对响应报文进行解析。
可选地,确定模块110还用于:根据预设字段确定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建立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120,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第二主机。
判断模块130,用于:在在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之前,接收第一主机发送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根据LLDP报文判断第一主机是否为新加入iNOF网络的主机;若是,则判定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可选地,判断模块130还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离线时,则判定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
更新模块140,用于:删除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更新模块140还用于:当检测到任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发生变化时,则将变化后的iNOF标准更新至对应关系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的报文发送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交换机与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第一主机为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确定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根据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第二主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交换机存储有每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以生成符合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的状态通知报文,并对主机反馈响应报文进行正确解析,一方面,实现了iNOF网络中交换机与遵循不同iNOF标准的主机之间的自动兼容,另一方面,自适应地、更智能地根据不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及时通知该主机其他主机的网络状态,同时方便扩展支持新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与所述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所述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所述第一主机为所述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
确定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是根据所述第二主机发送至所述交换机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携带的OUI字段和subtype字段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所述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机;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主机发送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根据所述LLDP报文中的IP地址判断所述第一主机是否为新加入所述iNOF网络的主机;
若是,则判定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主机发送的LLDP报文携带的OUI字段和subtype字段确定所述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建立所述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主机离线时,则判定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离线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主机发送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是所述第二主机响应所述交换机发送的状态通知报文而发送的;
确定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
根据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存储有任一所述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的对应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任一所述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发生变化时,则将变化后的iNOF标准更新至对应关系中。
6.一种报文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无损存储iNOF网络中的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与所述iNOF网络中的多个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iNOF网络中的第二主机,所述第二主机为需要获得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变化的主机;所述第一主机为所述iNOF网络中的任一主机;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是根据所述第二主机发送至所述交换机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携带的OUI字段和subtype字段确定的;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生成状态通知报文,并将所述状态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机;
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主机发送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根据所述LLDP报文中的IP地址判断所述第一主机是否为新加入所述iNOF网络的主机;若是,则判定所述第一主机的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且当前网络状态为在线状态;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机发送的LLDP报文携带的OUI字段和subtype字段确定所述第一主机遵循的iNOF标准;建立所述第一主机与其遵循的iNOF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7.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88187.0A CN115514719B (zh) | 2022-10-20 | 2022-10-20 |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88187.0A CN115514719B (zh) | 2022-10-20 | 2022-10-20 |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14719A CN115514719A (zh) | 2022-12-23 |
CN115514719B true CN115514719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4511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88187.0A Active CN115514719B (zh) | 2022-10-20 | 2022-10-20 |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147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32858B (zh) * | 2022-12-30 | 2024-07-05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iNOF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2372A (zh) * | 2017-07-24 | 2019-0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448933A (zh) * | 2019-09-02 | 2021-03-05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兼容平台互联域间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
CN113300984A (zh) * | 2020-04-08 | 2021-08-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824594A (zh) * | 2021-09-29 | 2021-12-21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设备 |
-
2022
- 2022-10-20 CN CN202211288187.0A patent/CN1155147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2372A (zh) * | 2017-07-24 | 2019-0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448933A (zh) * | 2019-09-02 | 2021-03-05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兼容平台互联域间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
CN113300984A (zh) * | 2020-04-08 | 2021-08-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824594A (zh) * | 2021-09-29 | 2021-12-21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14719A (zh) | 2022-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15411B1 (en) | Altering networking switch priority responsive to compute node fitness | |
EP2947907B1 (en) | Startup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server | |
US10693813B1 (en) | Enabling and disabling links of a networking switch responsive to compute node fitness | |
US809868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with a management system | |
FI115271B (fi)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nopean elpymisprosessin toteuttamiseksi lähiverkossa | |
TWI740210B (zh) | 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及伺服器 | |
US10560550B1 (en) |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 replacement network device in a high-availability cluster | |
CN113938405B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 | |
CN115514719B (zh) |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144124A (zh)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1012304B1 (en) | Networking device replacement system | |
WO2022083281A1 (zh) | 消息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210377125A1 (en) |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0018677A (zh) | 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 |
WO2016015606A1 (zh) | 一种用于定位端口连接错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14629825A (zh) | 算力感知网络的路径检测方法、装置及节点 | |
CN110830598B (zh) | 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
CN115426258B (zh) |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839859B (zh) | 一种报文通告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US10277700B2 (en) | Control plane redundancy system | |
CN113746659B (zh) | 一种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isco | DSC_REDUNDANCY through ENT_API | |
WO2021249173A1 (zh) |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9428821A (zh) | 服务器、管理互备设备路由的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107645405A (zh) | 用来进行唤醒管理的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