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498350A -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8350A
CN115498350A CN202110670282.6A CN202110670282A CN115498350A CN 115498350 A CN115498350 A CN 115498350A CN 202110670282 A CN202110670282 A CN 202110670282A CN 115498350 A CN115498350 A CN 115498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ructures
elastic structure
groov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02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8350B (zh
Inventor
陈彦达
卢颖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702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8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8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8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电池容置装置包含本体及卡合构件。卡合构件枢接于本体中。卡合构件包含两个臂部、两个凸出部及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的两端连接两个臂部,各个臂部的一侧延伸形成一个凸出部。电池设置于本体的容置槽中时,弹性结构是被电池抵压,且电池的一端是卡合设置于两个凸出部与弹性结构之间。当使用者欲将电池取出时,使用者可以推抵两个凸出部,以使卡合构件相对于本体旋转,由此,弹性结构则会将电池顶起,而电池的一端将不再被卡合构件卡合。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可以让使用者轻松地将电池由容置槽中取出。

Description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池容置装置中的卡合构件,及包含便于使用者操作的卡合构件的电池容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于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智能家电控制中枢、智能型手机、键盘、鼠标等)中用来容置电池的相关结构,常存在有使用者不容易徒手将电池取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主要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相关人员不易由容置电池的相关结构中取出电池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卡合构件,其用以安装于一电池容置装置的一容置槽中,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电池,卡合结构包含:两个臂部;两个凸出部,各个臂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一个凸出部;一弹性结构,其与两个臂部的另一端相连接,各个凸出部的一部分朝向弹性结构的方向设置,而各个凸出部及弹性结构能共同固持电池的一部分;其中,当两个臂部受外力作用而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弹性结构弹性变形;两个第一枢接结构,各个臂部设置有一个第一枢接结构;其中,卡合构件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结构与电池容置装置的两个第二枢接结构相互枢接,而卡合构件能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结构相对于容置槽旋转。
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容置装置,其用以容置一电池,电池容置装置包含:一本体,其包含一容置槽及一避让槽,容置槽用以容置电池,避让槽与容置槽相连通,避让槽是由本体的一底部内凹形成;一卡合构件,其包含:两个臂部;两个凸出部,各个臂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一个凸出部;一弹性结构,其与两个臂部的另一端相连接,各个凸出部的一部分朝向弹性结构的方向设置,而各个凸出部及弹性结构能共同固持电池的一部分;其中,当两个臂部受外力作用而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弹性结构弹性变形;避让槽用以容置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设置于避让槽中时,弹性结构不凸出底部;两个第一枢接结构,各个臂部设置有一个第一枢接结构;两个第二枢接结构,其设置于本体,且两个第二枢接结构位于容置槽中,两个第二枢接结构与两个第一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卡合构件能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本体旋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通过使卡合构件与本体相互枢接,以及使卡合构件具有弹性结构、两个臂部、两个凸出部等设计,可以让相关人员在欲取出卡合于容置槽中的电池时,仅需通过推抵两个凸出部,而使卡合构件相对于本体旋转,从而让弹性结构顶起电池,即可使电池不再卡合于容置槽中,而使用者即可轻易地将电池由容置槽中取出。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本体及卡合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卡合构件的示意图;
图7及图8分别为电池刚设置于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及图10分别为电池即将卡合设置于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中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为电池卡合设置于电池容置装置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卡合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卡合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电池容置装置1:本体
1A:容置槽
11:限位结构
11A:限位槽
12:第二枢接结构
13:底部
1B:避让槽
13A:辅助凹槽131:底面
14:侧壁
15:侧壁
16:抵靠结构2:卡合构件
21:臂部
211:宽侧面22:凸出部
221:倾斜面
23:弹性结构
23A:弹性结构
24:第一枢接结构
2A:卡合槽
2AH:深度
B:电池
B1:顶面
D1: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
H1:第一垂直距离
H2:第二垂直距离
S:间隙
P:间隙
W:水平距离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附图或是如特定附图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出现于该特定附图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附图。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图1及图2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本体及卡合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卡合构件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100用以容置一电池B。电池容置装置100包含一本体1及一卡合构件2。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容置装置100可以是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中,而电池容置装置100的本体1可以是作为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举例来说,本体1可以是作为电子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电子装置例如可以是笔记型计算机、智能家电控制中枢(HUB)、键盘、鼠标、智能型手机、智能型平板计算机等,各式包含有电池的电子装置。
本体1包含一容置槽1A、两个限位结构11、一避让槽1B及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容置槽1A用以容置电池B,避让槽1B与容置槽1A相连通,避让槽1B是由本体1的一底部13内凹形成。容置槽1A主要是用来容置电池,因此,容置槽1A的外型及尺寸可以是依据电池的外型及尺寸变化,图中所示仅为其中一示范态样。避让槽1B用以容置卡合构件2的一部分,避让槽1B的外型及设置位置,是对应于卡合构件2的外型及其设置于本体1的位置决定。
两个限位结构11设置于本体1,且两个限位结构11位于容置槽1A中,两个限位结构11位于容置槽1A的另一端,各个限位结构11与底部13共同形成一限位槽11A,两个限位槽11A用以容置电池B的一端,而两个限位结构11与底部13能共同固持电池B的一端。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是以两个限位结构11间隔地形成于本体1的一侧壁14为例,但两个限位结构11设置于本体1的位置不以图中所示为限,只要能用以限制电池B的一端的结构,都属于在此所指的限位结构11具体可应用的范围。限位结构11的数量、外型及尺寸,都不以本实施例图中所示为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相关人员更容易地将电池B的一端设置于两个限位结构11与本体1的底部13之间,本体1的底部13还可以是内凹形成有两个辅助凹槽13A,各个辅助凹槽13A对应位于其中一个限位结构11的下方。如图7所示,通过两个辅助凹槽13A的设计,电池B的一端被设置于限位结构11与底部13之间的过程中,电池B的一部分可以是对应位于辅助凹槽13A中,如此,将电池B的一端将更容易地被设置于两个限位结构11与底部13之间的限位槽11A中。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辅助凹槽13A对应位于底部13的两个边角处,但不以此为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图中所示的两个辅助凹槽13A可以是相互连通而成为单一个辅助凹槽13A。关于各个辅助凹槽13A的外型、尺寸都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设置于本体1,且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位于容置槽1A中。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位于本体1相反于设置有两个限位结构11的另一端。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用以与卡合构件2的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相互枢接。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是以各个第二枢接结构12为圆柱状结构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在不同实施例中,各个第二枢接结构12可以是凹槽、穿孔、半球型凸起结构等。
卡合构件2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本体1。卡合构件2包含:两个臂部21、两个凸出部22、一弹性结构23及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各个臂部21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一个凸出部22。各个臂部21的尺寸及外型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图中所示仅为其中一示范态样。
弹性结构23与各个臂部21的另一端相连接,各个凸出部22的一部分朝向弹性结构23的方向设置。具体来说,各个臂部21可以是矩形体结构,弹性结构23的两端可以是连接两个臂部21的一宽侧面211,且各个臂部21与弹性结构23相连接的宽侧面211形成有凸出部22。弹性结构23能受外力作用而弹性变形。受外力作用而弹性变形的弹性结构23,能在不再受外力作用时,恢复至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
各个臂部21设置有一个第一枢接结构24。各个第一枢接结构24用以与其中一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枢接,而卡合构件2将可以通过相互枢接的各个第一枢接结构24及第二枢接结构12,相对于本体1旋转。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是以各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为一穿孔,而各个第二枢接结构12为相对应的圆柱状结构为例,但各个第一枢接结构24及各个第二枢接结构12的外型、尺寸不以图中所示为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各第一枢接结构24也可以是圆柱状结构,而各第二枢接结构12则为穿孔。
依上所述,通过弹性结构23的设计,可以让相关人员在将卡合构件2安装于容置槽1A中时,更容易地使卡合构件2的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与本体1的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卡合。具体来说,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将卡合构件2安装于容置槽1A中时,使用者可以是握持两个凸出部22的外侧并挤压两个臂部21,此时,与两个臂部21相互连接的弹性结构23将弹性变形,而两个臂部21彼此间的距离将缩短,如此,使用者将可以相对容易地将卡合构件2置放于容置槽1A中,并可相对轻易地使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与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卡合。当使用者使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与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卡合后,使用者仅需不再挤压两个臂部21,弹性结构23即会因其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回复至未受压的状态,而使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与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稳固地相互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使容置槽1A的宽度略小于卡合构件2外受外力挤压时的宽度,而卡合构件2的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与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枢接时,弹性结构23可以是略微被本体1挤压,而弹性结构23的弹性回复力将使各个第一枢接结构12更好地与相对应的第二枢接结构24相互连接。
相对地,相关人员欲由容置槽1A中取出卡合构件2时,相关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挤压两个臂部21,而使两个臂部21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即可使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不再与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枢接,而相关人员即可轻松地将卡合构件2由容置槽1A中取出。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当卡合构件2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结构24与两个第二枢接结构12相互枢接时,弹性结构23将对应容置于本体1的避让槽1B中,且避让槽1B的深度是不小于弹性结构23的厚度,而卡合构件2与本体1相互枢接时,弹性结构23将不会凸出于底部13的底面131,如此,当电池B卡合设置于容置槽1A中时,电池B将会是平稳地设置于底部13的底面131上。
另外,当卡合构件2枢接设置于容置槽1A中时,弹性结构23最远离两个臂部21的位置,与避让槽1B最远离容置槽1A的一侧壁15的位置,两者之间是存在有一间隙P,通过此间隙P的设计,使用者在将卡合构件2安装于本体1的过程中,或者,使用者在将卡合构件2由容置槽1A中取出的过程中,因受外力挤压而变形的弹性结构23,将不会与底部13发生干涉的问题。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11,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凸出部22远离弹性结构23的一侧还可以是具有一倾斜面221,且各个凸出部22、臂部21及弹性结构23是共同形成有一卡合槽2A,卡合构件2所具有的两个卡合槽2A是用来固持电池B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具体应用中,各个卡合槽2A的深度2AH(如图8所示)可以是介于0.5~1.5毫米,但不以此为限,卡合槽2A的深度2AH可以是依据电池B的厚度对应变化。
如图7及图8所示,当使用者欲将电池B设置于容置槽1A中时,使用者可以是先使电池B的一端卡合设置于限位结构11及底部13之间的限位槽11A,再使电池B的另一端抵靠于两个凸出部22的倾斜面221上。如图8至图10所示,当使用者使电池B的一端卡合于限位结构11于底部13之间,且使电池B的另一端抵靠于两个凸出部22的两个倾斜面221上后,使用者接着可以按压电池B,以使电池B向底部13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电池B将沿着两个倾斜面221移动,卡合构件2则将被电池B推抵而相对本体1旋转,且电池B将逐渐进入由各个凸出部22、臂部21及弹性结构23共同形成的两个卡合槽2A中。
如图9及图11所示,当电池B推抵两个凸出部22时,卡合构件2将相对于本体1旋转,而弹性结构23的一部分将离开于避让槽1B;当电池B抵靠于底部13时,电池B将同时会抵压弹性结构23,而使弹性结构23回到避让槽1B中。在电池B推抵弹性结构23,而使弹性结构23回到避让槽1B的过程中,卡合构件2整体将会被带动,而相对于本体1旋转,直到两个凸出部22卡合于电池B的顶面B1。
如图11所示,电池B卡合于容置槽1A中时,电池B的一侧将抵靠于本体1的底部13,电池B的另一侧将被两个限位结构11及两个凸出部22抵靠,且电池B的两端是对应位于限位槽11A及卡合槽2A中,而电池B是被底部13、两个限位结构11、两个凸出部22及弹性结构23共同限制稳固地卡合于容置槽1A中。
如图9至图11所示,当使用者欲将卡合容置槽1A中的电池B取出时,使用者仅需要将两个凸出部22向远离电池B的方向推抵,而使卡合构件2相对于本体1旋转,即可使弹性结构23由本体1的底部13的位置顶起电池B,且在卡合构件2相对于本体1旋转的过程中,电池B将会脱离两个卡合槽2A。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本体1还可以包含两个抵靠结构16,两个抵靠结构16与本体1相连接,且两个抵靠结构16位于容置槽1A中,两个抵靠结构16邻近两个臂部21设置。当卡合构件2受外力作用而相对容置槽1A旋转一预定角度时,两个臂部21将抵靠两个抵靠结构16,而两个抵靠结构16用以限制卡合构件2相对于容置槽1A的旋转角度。
如图9所示,通过两个抵靠结构16的设计,当两个凸出部22被推抵,且两个臂部21抵靠于两个抵靠结构16,而弹性结构23将电池B顶起时,使用者可以是通过位于电池B与本体1的侧壁15之间的间隙S,将手指伸至电池B的底部,以将电池B扳起。如图8及图9所示,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各个臂部21与抵靠结构16的水平距离W可以是介于2~5毫米,如此,将可以让使用者更容易将手指通过间隙S伸至电池B的底部。
请一并参阅图4、图6及图12,在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两个臂部21之间的水平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D1,弹性结构23的一内侧与两个臂部21的水平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D2,则第一距离D1可以是第二距离D2的0.25~4倍;若各个第一枢接结构24的中心至其所连接的臂部21的其中一端的垂直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垂直距离H1,各个第一枢接结构24的中心至其所连接的臂部21的另一端的垂直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垂直距离H2,则第一垂直距离H1可以是为第二垂直距离H2的1.5~4.5倍;各个凸出部22的倾斜面221与水平线的夹角θ介于45~55度;通过上述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在将电池B卡合设置于容置槽1A的过程,或者,使用者在将卡合于容置槽1A中的电池B,由容置槽1A中取出的过程,更加轻松、快速。
请参阅图13,其显示为本发明的卡合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卡合构件2的弹性结构23A可以不是弧状结构,而为类似W字形的结构。但弹性结构23A的外型,不以本实施例及前述实施例的附图中所示的态样为限,只要弹性结构23A能在两个臂部21的外侧被挤压时弹性变形,都属于本发明的卡合构件2的可应用的实施范围中。
需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的卡合构件2可以是被单独地制造、贩售及实施,而卡合构件2不局限于必须与本体一同制造、贩售及实施。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电池容置装置,通过卡合构件等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在不用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轻松地将电池卡合设置于容置槽中,且使用者也可以轻松地将卡合于容置槽中的电池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卡合构件,其用以安装于电池容置装置的容置槽中,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电池,所述卡合结构包含:
两个臂部;
两个凸出部,各个所述臂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一个所述凸出部;
弹性结构,其与两个所述臂部的另一端相连接,各个所述凸出部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弹性结构的方向设置,而各个所述凸出部及所述弹性结构能共同固持所述电池的一部分;其中,当两个所述臂部受外力作用而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结构弹性变形;
两个第一枢接结构,各个所述臂部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中,各个所述凸出部的一部分、各个所述臂部及所述弹性结构的一部分共同形成卡合槽,所述卡合槽的深度介于0.5~1.5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中,各个所述凸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介于45~5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中,所述弹性结构为弧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构件,其中,两个所述臂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弹性结构的内侧与两个所述臂部的水平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的0.25~4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中,各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的中心至其所连接的所述臂部的其中一端的垂直距离定义为第一垂直距离,各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的中心至其所连接的所述臂部的另一端的垂直距离定义为第二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垂直距离为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1.5~4.5倍。
7.一种电池容置装置,其用以容置电池,所述电池容置装置包含:
本体,其包含容置槽及避让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所述电池,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所述避让槽是由所述本体的一底部内凹形成;
卡合构件,其包含:
两个臂部;
两个凸出部,各个所述臂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一个所述凸出部;
弹性结构,其与两个所述臂部的另一端相连接,各个所述凸出部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弹性结构的方向设置,而各个所述凸出部及所述弹性结构能共同固持所述电池的一部分;其中,当两个所述臂部受外力作用而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结构弹性变形;所述避让槽用以容置所述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避让槽中时,所述弹性结构不凸出所述底部;
两个第一枢接结构,各个所述臂部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
两个第二枢接结构,其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两个所述第二枢接结构位于所述容置槽中,两个所述第二枢接结构与两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相互枢接;所述卡合构件能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所述本体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所述电池容置装置还包含两个抵靠结构,两个所述抵靠结构与所述本体相连接,且两个所述抵靠结构位于所述容置槽中,两个所述抵靠结构邻近两个所述臂部设置;当所述卡合构件受外力作用而相对所述容置槽旋转一预定角度时,两个所述臂部将抵靠两个所述抵靠结构,而两个所述抵靠结构用以限制所述卡合构件相对于所述容置槽的旋转角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各个所述臂部与所述抵靠结构的水平距离介于2~5毫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凸出部的一部分、各个所述臂部及所述弹性结构的一部分共同形成卡合槽,所述卡合槽的深度介于0.5~1.5毫米。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凸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介于45~55度。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所述弹性结构为弧状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臂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弹性结构的内侧与两个所述臂部的水平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的0.25~4倍。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各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的中心至其所连接的所述臂部的其中一端的垂直距离定义为第一垂直距离,各个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的中心至其所连接的所述臂部的另一端的垂直距离定义为第二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垂直距离为所述第二垂直距离的1.5~4.5倍。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容置装置,其中,所述电池容置装置还包含两个限位结构,其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容置槽中,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另一端;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底部共同固持所述电池的一端。
CN202110670282.6A 2021-06-17 2021-06-17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Active CN115498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0282.6A CN115498350B (zh) 2021-06-17 2021-06-17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0282.6A CN115498350B (zh) 2021-06-17 2021-06-17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350A true CN115498350A (zh) 2022-12-20
CN115498350B CN115498350B (zh) 2023-05-19

Family

ID=8446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0282.6A Active CN115498350B (zh) 2021-06-17 2021-06-17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8350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7051A (ja) * 1998-08-27 2000-03-1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ーの取付構造
JP2001313703A (ja) * 2000-04-28 2001-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子機器
TW588836U (en) * 2001-11-27 2004-05-21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Butting out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CN1905573A (zh) * 2005-07-29 2007-01-3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1967904A (zh) * 2005-11-17 2007-05-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结构
CN2909541Y (zh) * 2006-04-17 2007-06-06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及取出机构
CN201089142Y (zh) * 2007-09-28 2008-07-2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拆卸装置
JP2010003428A (ja) * 2008-06-18 2010-01-07 Denso Wave Inc 情報端末装置
CN101673813A (zh) * 2008-09-08 2010-03-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装置
CN201780541U (zh) * 2010-09-17 2011-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硬盘固定装置
CN102215644A (zh) * 2010-04-02 2011-10-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313565A (zh) * 2012-03-06 2013-09-1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
CN203391841U (zh) * 2013-07-11 2014-01-15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枢转机构及具有该枢转机构的顶篷
CN103836441A (zh) * 2012-11-22 2014-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照明灯
CN204596856U (zh) * 2015-04-17 2015-08-26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无人机
CN205004382U (zh) * 2015-09-09 2016-01-27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丝箱结构
CN105747394A (zh) * 2014-12-18 2016-07-1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吊带组件及其扣环单元
CN10693573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科源(天津)电源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电池后盖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7051A (ja) * 1998-08-27 2000-03-1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ーの取付構造
JP2001313703A (ja) * 2000-04-28 2001-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子機器
TW588836U (en) * 2001-11-27 2004-05-21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Butting out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CN1905573A (zh) * 2005-07-29 2007-01-3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1967904A (zh) * 2005-11-17 2007-05-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结构
CN2909541Y (zh) * 2006-04-17 2007-06-06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及取出机构
CN201089142Y (zh) * 2007-09-28 2008-07-2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拆卸装置
JP2010003428A (ja) * 2008-06-18 2010-01-07 Denso Wave Inc 情報端末装置
CN101673813A (zh) * 2008-09-08 2010-03-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装置
CN102215644A (zh) * 2010-04-02 2011-10-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780541U (zh) * 2010-09-17 2011-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硬盘固定装置
CN103313565A (zh) * 2012-03-06 2013-09-1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
CN103836441A (zh) * 2012-11-22 2014-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照明灯
CN203391841U (zh) * 2013-07-11 2014-01-15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枢转机构及具有该枢转机构的顶篷
CN105747394A (zh) * 2014-12-18 2016-07-1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吊带组件及其扣环单元
CN204596856U (zh) * 2015-04-17 2015-08-26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无人机
CN205004382U (zh) * 2015-09-09 2016-01-27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丝箱结构
CN10693573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科源(天津)电源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电池后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350B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6520B (zh) 连接器机构
US6866532B1 (en) Stru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internet connector
TWI387165B (zh) 可調整開口高度之連接器機構
US20090227144A1 (en)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CN203085824U (zh) 连接器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15498350B (zh)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TWI784554B (zh) 卡合構件及電池容置裝置
US7800897B2 (en) Light docking station applied to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463078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CN102073339A (zh) 扩充底座
CN111722739A (zh) 手写笔的按压机构及手写笔
TWI565166B (zh) Dual plug USB connector
CN102759986B (zh) 可固定于可携式电脑的外壳的电脑周边装置
CN102386500B (zh) 可调整开口高度的连接器机构
CN210778760U (zh) 一种电池锁紧装置
TWM505043U (zh) 隨身碟
CN201112880Y (zh) 可靠性对接之插座连接器
US7207813B1 (en) Connector for coupling a data communication socket with a computer's peripheral device
CN201146291Y (zh) 具有防误插功能的卡片连接器
CN111585129A (zh) 插头插座转换器
US1131630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astic engaging component
CN220291313U (zh)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头
CN103633479A (zh) 连接器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04898773A (zh) 电子装置的基座
CN102054601B (zh) 按键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