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549A -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74549A CN115474549A CN202211087062.1A CN202211087062A CN115474549A CN 115474549 A CN115474549 A CN 115474549A CN 202211087062 A CN202211087062 A CN 202211087062A CN 115474549 A CN115474549 A CN 1154745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ato
- virus
- sowing
- seed
- s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10—Vegetative propagation by means of cutt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2—Culture media for tissue cult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涉及农作物培育技术领域。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优良品种筛选、茎尖剥离、试管苗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原原种繁育、原种繁育、良种繁育。通过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以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为中心,以推动产业化发展为主线,集成、创新出马铃薯新、优品种筛选、茎尖剥离、试管苗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原原种繁育、原种繁育、良种生产优质高效繁育技术流程,解决了当前脱毒种薯生产环节繁琐、品质低、技术不系统、繁育成本高的问题,可操作性强,增加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优势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生产上用营养体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病毒病为害逐渐加重,植株矮小、叶片失绿、生长势衰退,种性退化、块茎变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脱毒种薯进行快繁推广,是解决当前马铃薯生产中病毒病发生严重,产量底,品质劣的主要途径。经过薯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10来年对马铃薯组织培养研究和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出适宜延安地区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对加快脱毒种薯繁殖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进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包括脱毒苗、原原种、原种、良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六级繁育技术,繁殖环节繁琐,存在周期长,从脱毒苗到农民用种需要4~5年;在脱毒种薯的生长繁育过程中,马铃薯易感病毒病并随繁殖代数的增加而逐代加重,种薯质量不断下降,繁育需要的场所、人力、物力多,经济成本高等不足,本发明克服了这些不足之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周期短、经济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解决了当前脱毒种薯生产环节繁琐、品质低、技术不系统、繁育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马铃薯脱毒
S1.优良品种筛选
在有关马铃薯科研、育种单位或马铃薯栽培优生区引进或征集各类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选用适合本地区大面积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品种,作为脱毒种用材料;
S2.培养箱育芽
将选择的薯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光照培养箱(温度24℃-28℃) 进行催芽;
S3.消毒
(1)实验室消毒:提前5~7d对实验室进行空间消毒,每1m3用40%甲醛20mL、高锰酸钾15g,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密闭熏蒸24h;
(2)器具消毒:将用于组培的所有器具放置121℃灭菌容器中灭菌20min 进行消毒;
(3)操作前消毒:操作人员应用肥皂仔细清洗手臂,更换消过毒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进入操作台用75%酒精严格擦拭双手;
(4)茎尖消毒:待芽萌发至2~3cm时,选取粗壮的芽,用解剖刀切下,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60~120min,用75%酒精溶液浸泡5s,用0.1%升汞溶液消毒6~8min,用无菌水对其冲洗5~8次,再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备用;
步骤二、试管苗培育
S1.茎尖剥离
将消毒过的芽在40倍解剖镜下,剥离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
S2.试管苗诱导
将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添加0.5mg/L~1.5mg/L 6-BA的MS培养基上,放在温度24±2℃,光照时间16h,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条件下进行培养45~60d后,茎尖成苗;
S3.试管苗病毒检测
针对试管苗采用RT-PCR分子检测技术对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等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进行病毒检测,剔除长势弱,叶片黄化及带毒病株,获得脱毒苗;
S4.脱毒苗扩繁
将脱毒苗切成一叶一节的茎段,扦插在MS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参照试管苗诱导培养,40~45d进入下一轮扩繁,循环数代至栽插;
步骤三:原原种繁育
S1.选地建棚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排灌方便,无病虫害,3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的轮作地搭建60目的防虫网棚,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移苗、炼苗
从培养室选择生长健壮、无污染,具有8~10片叶的脱毒瓶苗移到网室的炼苗床上,盖上农膜,培养6~7d;
S3.确定栽插时间
4月上旬至4月下旬,0cm~5cm地温稳定至12℃以上开始栽插;
S4.脱毒苗准备
将炼苗后的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经过75%酒精消毒的手术剪将植株顶端3~5cm长(3~5片叶)茎段剪下,基部用IBA、NAA、GGR溶液浸泡15~ 20min后栽插;
S5.脱毒苗扦插
采用畦栽方式,畦宽1.2m,每畦8行,株距12cm,每亩栽插密度控制在2.2万株左右,搭建120cm宽、50cm高的小拱棚;
S6.田间管理
缓苗期:初始阶段用农膜覆盖、保湿、保温,相对湿度控制在95%~ 100%,防止叶面失水,用95%的遮阳网,覆盖遮阳,将温度控制在24~28℃, 4~5d后取掉95%的遮阳网换成75%的遮阳网,并通过农膜边缘揭洞放风,调节温度,逐渐降低温度,直至缓苗期结束后,取掉农膜及遮阳网;
肥水管理:水分视田间干湿程度而定,一般5~7d用洒壶均匀喷洒常温水一次,追肥全部采用营养液喷施法,除缓苗期外,其余生长期间8~10d喷施一次营养液(实验室提供),全生育期喷施6~8次;
病虫害防治:缓苗期每7d喷一次5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预防细菌污染,预防早疫病、晚疫病选用72.2%普力克800倍液、64%杀毒巩600倍液、50%瑞毒霉500倍液交替使用,8~10d一次,防治蚜虫和白粉虱选用“炼蚜”1500 倍液和“永安”300倍液交替使用;
S7.收获
早熟品种在栽插后60~65d,中熟品种65~70d,晚熟品种75~80d即可收获。收获一周前停止浇水,收获时先割去地上部分植株,晾晒1~2d后分别收获做微型薯,晾晒后足量包装,入库贮藏;
步骤四:原种繁育
S1.地块选择
选择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给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pH值≤8.5。平均海拔1200m左右,具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茄科农作物, 1~2年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和块茎、块根类作物,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 要求;
S2.种薯准备
(1)种源:以质量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脱毒原原种作种源;
(2)种薯用量:脱毒原原种采用整薯播种,根据原原种不同品种、种植条件及薯粒大小确定种植密度;
(3)种薯处理:①种薯催芽:播前10~15d将薯库温度逐渐提高到与库外温度相同,使原原种适应外界气温再出库,出库时剔除烂薯、病薯、畸形薯。将种薯置于15~20℃、散射光环境下催芽,待芽长至0.5cm左右即可播种;②药剂拌种或浸种:100kg种子拌药剂1.1kg(每1kg滑石粉+0.5kg甲基托布津 +0.5kg春雷霉素)用于预防晚疫病、黑痣病、黑胫病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要求;
S3.整地、施肥
(1)整地:清除残茬、杂草、石砾,耕翻土地。耕地深度35cm~40cm,耕过的土地要及时耙耱。
(2)施肥:翻地前一次性撒施磷肥25~30kg/667m2,有机肥800~1200kg/667m2;分三次撒施马铃薯专用底肥(N:P:K=12:19:16)80kg~100kg (翻地前撒施30kg,旋耕前撒施25kg,中耕前撒施25kg),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3)土壤处理:翻地前撒施防地下害虫药约1.5kg/667㎡,开沟后,播种前沟施阿米西达60mL/667㎡,也可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嘧菌酯60mL+噻虫嗪60g+春雷霉素50mL/66㎡,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1276的要求;
S4.播种
(1)播种时期:春季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
(2)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单行或者单垄双行种植,陕北地区单垄单行种植时垄距90cm,行距90cm;单垄双行种植时,垄距120cm,平均行距60cm;
(3)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开沟、点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
S5.田间管理
中耕培土:全生育期一般进行2次,马铃薯苗刚破土时,浅中耕培土1 次,现蕾期进行第2次培土;
(1)追肥:遵循早追、少食多餐的原则,苗长至10cm~15cm高时,开始追肥,以氮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间隔时间5-7d;
(2)病虫草害防控:以防为主,种薯田苗高10~15cm开始喷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3次(后期根据生长情况需加治疗剂),主要预防黑痣病、早疫病、晚疫病等,每7d次;同时根据地块实际隔离情况,交替喷施不同的杀虫剂,预防蚜虫和地上、地下害虫;播种后及时喷二甲戊灵封闭型除草剂,在杂草2~4叶时,及时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要求;
(3)田间检测: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进行田间检测,及时清除杂株、病株;
S7.杀秧
原种生产田收获时间早于商品薯,一般在植株基部2~3叶出现枯黄时,即进行杀秧,杀秧后及时喷杀菌剂,防止伤口将病害传输到块茎;
步骤五:良种繁育
S1.选地
应选择远离商品马铃薯、茄科及十字花科作物和桃园(500~1000m),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给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茄科和十字花科农作物,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种薯准备
(1)种源:以质量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脱毒原种作种源。
(2)种薯用量:亩播量120~150kg;
(3)种薯处理:与原种繁育种薯处理方式相同;
S3.整地、施肥
整地:深翻25~30cm,然后旋耕,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无杂草;
施肥:亩施农家肥2000~2500kg,结合开沟一次深施沟内,化学肥料按万斤产量要求亩施纯氮肥22.25kg,纯磷10.1kg,纯钾50.5kg,N∶P∶K比例为2∶1∶5;
土壤处理:翻地前撒施防地下害虫药约1.5kg/667㎡,开沟后,播种前沟施阿米西达60mL/667㎡,也可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嘧菌酯60mL+噻虫嗪60g+ 春雷霉素50mL/66㎡,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1276的要求;
S4.播种
(1)播种时期:在当地10cm以上地温稳定在10℃时为适宜播种期,陕北地区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为宜;
(2)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单行或者单垄双行种植。陕北地区单垄单行种植时垄距90cm,行距90cm,株距20cm,亩种植3700株;单垄双行种植时,垄距120cm,平均行距60cm,株距30cm,亩种植3800株;
(3)播种方式:采用开沟、点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播种深度8~10cm;
S5.田间管理
出苗期:闷锄疏松表土,提高地温兼有锄草及保墒作用,使出苗迅速整齐;
幼苗期:查苗补苗,苗出齐后,进行中耕锄草,疏松土壤,做到早、勤、深;
现蕾期:促地上带地下,喷洒0.01-0.1%的矮壮素,先控肥水、后加强;
生长后期:促下控上,用1-5%的过磷酸钙和0.02%的硫酸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止叶片早衰,促进有机物质转化、运输和积累;
S6.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播种时每亩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kg拌细土20kg穴施覆土防治地老虎、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生长过程中可用40%乐果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蚜虫,亩用量80mL;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EC农药进行防治二十八星瓢虫;
病害防治:晚疫病用100毫升银法利或66.5%霜霉威6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亩用量0.086kg~0.144kg;早疫病亩用150-25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0-200克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环腐病:每亩用14~28克的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喷雾,连喷2~3次;
S7.收获与贮藏
在生理成熟以后及时收获,收获的块茎要按品种单收、单运、单贮藏,贮藏袋内外挂标签;标签执行GB20464的规定;
S8.收获后检测
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对入库的马铃薯块茎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播种方式为,5g以下的原原种在沙地播种深度6cm~ 8cm,粘土地播种深度5cm~6cm;5g以上的原原种在沙地播种深度8cm~ 10cm,粘土地播种深度6cm~8cm。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追肥磷肥一般作为底肥施足,生长后期若出现“小老头”、花茎过长等现象,可适量追施水溶性磷肥,盛花期,喷施叶面肥(浓度2-5‰)2~3次,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收获后检测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对入库的马铃薯块茎进行库房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以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为中心,以推动产业化发展为主线,集成、创新出马铃薯新、优品种筛选、茎尖剥离、试管苗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原原种繁育、原种繁育、良种生产优质高效繁育技术流程,解决了当前脱毒种薯生产环节繁琐、品质低、技术不系统、繁育成本高的问题,可操作性强,增加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加快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升马铃薯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马铃薯脱毒
S1.优良品种筛选
在有关马铃薯科研、育种单位或马铃薯栽培优生区引进或征集各类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选用适合本地区大面积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品种,作为脱毒种用材料;
S2.培养箱育芽
将选择的薯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光照培养箱(温度24℃-28℃) 进行催芽;
S3.消毒
(1)实验室消毒:提前5~7d对实验室进行空间消毒,每1m3用40%甲醛20mL、高锰酸钾15g,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密闭熏蒸24h;
(2)器具消毒:将用于组培的所有器具放置121℃灭菌容器中灭菌20min 进行消毒;
(3)操作前消毒:操作人员应用肥皂仔细清洗手臂,更换消过毒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进入操作台用75%酒精严格擦拭双手;
(4)茎尖消毒:待芽萌发至2~3cm时,选取粗壮的芽,用解剖刀切下,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60~120min,用75%酒精溶液浸泡5s,用0.1%升汞溶液消毒6~8min,用无菌水对其冲洗5~8次,再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备用;
步骤二、试管苗培育
S1.茎尖剥离
将消毒过的芽在40倍解剖镜下,剥离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
S2.试管苗诱导
将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添加0.5mg/L~1.5mg/L 6-BA的MS培养基上,放在温度24±2℃,光照时间16h,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条件下进行培养45~60d后,茎尖成苗;
S3.试管苗病毒检测
针对试管苗采用RT-PCR分子检测技术对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等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进行病毒检测,剔除长势弱,叶片黄化及带毒病株,获得脱毒苗;
S4.脱毒苗扩繁
将脱毒苗切成一叶一节的茎段,扦插在MS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参照试管苗诱导培养,40~45d进入下一轮扩繁,循环数代至栽插;
步骤三:原原种繁育
S1.选地建棚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排灌方便,无病虫害,3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的轮作地搭建60目的防虫网棚,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移苗、炼苗
从培养室选择生长健壮、无污染,具有8~10片叶的脱毒瓶苗移到网室的炼苗床上,盖上农膜,培养6~7d;
S3.确定栽插时间
4月上旬至4月下旬,0cm~5cm地温稳定至12℃以上开始栽插;
S4.脱毒苗准备
将炼苗后的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经过75%酒精消毒的手术剪将植株顶端3~5cm长(3~5片叶)茎段剪下,基部用IBA、NAA、GGR溶液浸泡15~ 20min后栽插;
S5.脱毒苗扦插
采用畦栽方式,畦宽1.2m,每畦8行,株距12cm,每亩栽插密度控制在 2.2万株左右,搭建120cm宽、50cm高的小拱棚;
S6.田间管理
缓苗期:初始阶段用农膜覆盖、保湿、保温,相对湿度控制在95%~ 100%,防止叶面失水,用95%的遮阳网,覆盖遮阳,将温度控制在24~28℃, 4~5d后取掉95%的遮阳网换成75%的遮阳网,并通过农膜边缘揭洞放风,调节温度,逐渐降低温度,直至缓苗期结束后,取掉农膜及遮阳网;
肥水管理:水分视田间干湿程度而定,一般5~7d用洒壶均匀喷洒常温水一次,追肥全部采用营养液喷施法,除缓苗期外,其余生长期间8~10d喷施一次营养液(实验室提供),全生育期喷施6~8次;
病虫害防治:缓苗期每7d喷一次5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预防细菌污染,预防早疫病、晚疫病选用72.2%普力克800倍液、64%杀毒巩600倍液、50%瑞毒霉500倍液交替使用,8~10d一次,防治蚜虫和白粉虱选用“炼蚜”1500 倍液和“永安”300倍液交替使用;
S7.收获
早熟品种在栽插后60~65d,中熟品种65~70d,晚熟品种75~80d即可收获。收获一周前停止浇水,收获时先割去地上部分植株,晾晒1~2d后分别收获做微型薯,晾晒后足量包装,入库贮藏;
步骤四:原种繁育
S1.地块选择
选择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给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pH值≤8.5,平均海拔1200m左右,具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茄科农作物, 1~2年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和块茎、块根类作物,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 要求;
S2.种薯准备
(1)种源:以质量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脱毒原原种作种源;
(2)种薯用量:脱毒原原种采用整薯播种,根据原原种不同品种、种植条件及薯粒大小确定种植密度;
(3)种薯处理:①种薯催芽:播前10~15d将薯库温度逐渐提高到与库外温度相同,使原原种适应外界气温再出库,出库时剔除烂薯、病薯、畸形薯。将种薯置于15~20℃、散射光环境下催芽,待芽长至0.5cm左右即可播种;②药剂拌种或浸种:100kg种子拌药剂1.1kg(每1kg滑石粉+0.5kg甲基托布津 +0.5kg春雷霉素)用于预防晚疫病、黑痣病、黑胫病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要求;
表1:原种田亩用种量
S3.整地、施肥
(1)整地:清除残茬、杂草、石砾,耕翻土地。耕地深度35cm~40cm,耕过的土地要及时耙耱。
(2)施肥:翻地前一次性撒施磷肥25~30kg/667m2,有机肥800~ 1200kg/667m2;分三次撒施马铃薯专用底肥(N:P:K=12:19:16)80kg~100kg (翻地前撒施30kg,旋耕前撒施25kg,中耕前撒施25kg),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3)土壤处理:翻地前撒施防地下害虫药约1.5kg/667㎡,开沟后,播种前沟施阿米西达60mL/667㎡,也可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嘧菌酯60mL+噻虫嗪60g+春雷霉素50mL/66㎡,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1276的要求;
S4.播种
(1)播种时期:春季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
(2)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单行或者单垄双行种植,陕北地区单垄单行种植时垄距90cm,行距90cm;单垄双行种植时,垄距120cm,平均行距60cm;根据表1中原原种大小确定每667㎡播种量和播种密度,播种株距见表2。
(3)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开沟、点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
表2: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株距
S5.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全生育期一般进行2次,马铃薯苗刚破土时,浅中耕培土1次,现蕾期进行第2次培土;
(2)追肥:遵循早追、少食多餐的原则,苗长至10cm~15cm高时,开始追肥,以氮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间隔时间5-7d;
(3)病虫草害防控:以防为主,种薯田苗高10~15cm开始喷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3次(后期根据生长情况需加治疗剂),主要预防黑痣病、早疫病、晚疫病等,每7d次;同时根据地块实际隔离情况,交替喷施不同的杀虫剂,预防蚜虫和地上、地下害虫;播种后及时喷二甲戊灵封闭型除草剂,在杂草2~4叶时,及时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要求;
(4)田间检测: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进行田间检测,及时清除杂株、病株;
S7.杀秧
原种生产田收获时间早于商品薯,一般在植株基部2~3叶出现枯黄时,即进行杀秧,杀秧后及时喷杀菌剂,防止伤口将病害传输到块茎;
步骤五:良种繁育
S1.选地
应选择远离商品马铃薯、茄科及十字花科作物和桃园(500~1000m),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给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茄科和十字花科农作物。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种薯准备
(1)种源:以质量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脱毒原种作种源。
(2)种薯用量:亩播量120~150kg;
(3)种薯处理:与原种繁育种薯处理方式相同;
S3.整地、施肥
(1)整地:深翻25~30cm,然后旋耕,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无杂草;
(2)施肥:亩施农家肥2000~2500kg,结合开沟一次深施沟内,化学肥料按万斤产量要求亩施纯氮肥22.25kg,纯磷10.1kg,纯钾50.5kg,N∶P∶K 比例为2∶1∶5;
(3)土壤处理:翻地前撒施防地下害虫药约1.5kg/667㎡,开沟后,播种前沟施阿米西达60mL/667㎡,也可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嘧菌酯60mL+噻虫嗪60g+春雷霉素50mL/66㎡,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1276的要求;
S4.播种
(1)播种时期:在当地10cm以上地温稳定在10℃时为适宜播种期,陕北地区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为宜;
(2)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单行或者单垄双行种植。陕北地区单垄单行种植时垄距90cm,行距90cm,株距20cm,亩种植3700株;单垄双行种植时,垄距120cm,平均行距60cm,株距30cm,亩种植3800株;
(3)播种方式:采用开沟、点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播种深度8~10cm;
S5.田间管理
(1)出苗期:闷锄疏松表土,提高地温兼有锄草及保墒作用,使出苗迅速整齐;
(2)幼苗期:查苗补苗,苗出齐后,进行中耕锄草,疏松土壤,做到早、勤、深;
(3)现蕾期:促地上带地下,喷洒0.01-0.1%的矮壮素,先控肥水、后加强;
(4)生长后期:促下控上,用1-5%的过磷酸钙和0.02%的硫酸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止叶片早衰,促进有机物质转化、运输和积累;
S6.病虫害防治
(1)虫害防治:播种时每亩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kg拌细土20kg穴施覆土防治地老虎、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生长过程中可用40%乐果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蚜虫,亩用量80mL;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EC农药进行防治二十八星瓢虫;
(2)病害防治:晚疫病用100毫升银法利或66.5%霜霉威6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亩用量0.086kg~0.144kg;早疫病亩用150-25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0-200克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环腐病:每亩用14~28克的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喷雾,连喷2~3次;
S7.收获与贮藏
在生理成熟以后及时收获,收获的块茎要按品种单收、单运、单贮藏,贮藏袋内外挂标签;标签执行GB20464的规定;
S8.收获后检测
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对入库的马铃薯块茎进行检测;
通过优良品种筛选、茎尖剥离、试管苗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原原种繁育、原种繁育、良种生产优质高效繁育技术流程,解决了当前脱毒种薯生产环节繁琐、品质低、技术不系统、繁育成本高的问题,并且可操作性强。
实施例二;
上述是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播种方式为,5g以下的原原种在沙地播种深度 6cm~8cm,粘土地播种深度5cm~6cm;5g以上的原原种在沙地播种深度8cm~ 10cm,粘土地播种深度6cm~8cm;
步骤四中追肥磷肥一般作为底肥施足,生长后期若出现“小老头”、花茎过长等现象,可适量追施水溶性磷肥,盛花期,喷施叶面肥(浓度2-5‰) 2~3次,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步骤四中的收获后检测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对入库的马铃薯块茎进行库房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马铃薯脱毒
S1.优良品种筛选
在有关马铃薯科研、育种单位或马铃薯栽培优生区引进或征集各类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选用适合本地区大面积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品种,作为脱毒种用材料;
S2.培养箱育芽
将选择的薯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光照培养箱(温度24℃-28℃)进行催芽;
S3.消毒
(1)实验室消毒:提前5~7d对实验室进行空间消毒,每1m3用40%甲醛20mL、高锰酸钾15g,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密闭熏蒸24h;
(2)器具消毒:将用于组培的所有器具放置121℃灭菌容器中灭菌20min进行消毒;
(3)操作前消毒:操作人员应用肥皂仔细清洗手臂,更换消过毒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进入操作台用75%酒精严格擦拭双手;
(4)茎尖消毒:待芽萌发至2~3cm时,选取粗壮的芽,用解剖刀切下,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60~120min,用75%酒精溶液浸泡5s,用0.1%升汞溶液消毒6~8min,用无菌水对其冲洗5~8次,再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备用;
步骤二、试管苗培育
S1.茎尖剥离
将消毒过的芽在40倍解剖镜下,剥离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
S2.试管苗诱导
将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添加0.5mg/L~1.5mg/L 6-BA的MS培养基上,放在温度24±2℃,光照时间16h,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条件下进行培养45~60d后,茎尖成苗;
S3.试管苗病毒检测
针对试管苗采用RT-PCR分子检测技术对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等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进行病毒检测,剔除长势弱,叶片黄化及带毒病株,获得脱毒苗;
S4.脱毒苗扩繁
将脱毒苗切成一叶一节的茎段,扦插在MS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参照试管苗诱导培养,40~45d进入下一轮扩繁,循环数代至栽插;
步骤三:原原种繁育
S1.选地建棚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排灌方便,无病虫害,3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的轮作地搭建60目的防虫网棚,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移苗、炼苗
从培养室选择生长健壮、无污染,具有8~10片叶的脱毒瓶苗移到网室的炼苗床上,盖上农膜,培养6~7d;
S3.确定栽插时间
4月上旬至4月下旬,0cm~5cm地温稳定至12℃以上开始栽插;
S4.脱毒苗准备
将炼苗后的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经过75%酒精消毒的手术剪将植株顶端3~5cm长(3~5片叶)茎段剪下,基部用IBA、NAA、GGR溶液浸泡15~20min后栽插;
S5.脱毒苗扦插
采用畦栽方式,畦宽1.2m,每畦8行,株距12cm,每亩栽插密度控制在2.2万株左右,搭建120cm宽、50cm高的小拱棚;
S6.田间管理
缓苗期:初始阶段用农膜覆盖、保湿、保温,相对湿度控制在95%~100%,防止叶面失水,用95%的遮阳网,覆盖遮阳,将温度控制在24~28℃,4~5d后取掉95%的遮阳网换成75%的遮阳网,并通过农膜边缘揭洞放风,调节温度,逐渐降低温度,直至缓苗期结束后,取掉农膜及遮阳网;
肥水管理:水分视田间干湿程度而定,一般5~7d用洒壶均匀喷洒常温水一次,追肥全部采用营养液喷施法,除缓苗期外,其余生长期间8~10d喷施一次营养液(实验室提供),全生育期喷施6~8次;
病虫害防治:缓苗期每7d喷一次5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预防细菌污染,预防早疫病、晚疫病选用72.2%普力克800倍液、64%杀毒巩600倍液、50%瑞毒霉500倍液交替使用,8~10d一次,防治蚜虫和白粉虱选用“炼蚜”1500倍液和“永安”300倍液交替使用;
S7.收获
早熟品种在栽插后60~65d,中熟品种65~70d,晚熟品种75~80d即可收获。收获一周前停止浇水,收获时先割去地上部分植株,晾晒1~2d后分别收获,晾晒后足量包装,入库贮藏;
步骤四:原种繁育
S1.地块选择
选择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给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pH值≤8.5。平均海拔1200m左右,具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茄科农作物,1~2年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和块茎、块根类作物,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种薯准备
(1)种源:以质量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脱毒原原种作种源;
(2)种薯用量:脱毒原原种采用整薯播种,根据原原种不同品种、种植条件及薯粒大小确定种植密度;
(3)种薯处理:①种薯催芽:播前10~15d将薯库温度逐渐提高到与库外温度相同,使原原种适应外界气温再出库,出库时剔除烂薯、病薯、畸形薯。将种薯置于15~20℃、散射光环境下催芽,待芽长至0.5cm左右即可播种;②药剂拌种或浸种:100kg种子拌药剂1.1kg(每1kg滑石粉+0.5kg甲基托布津+0.5kg春雷霉素)用于预防晚疫病、黑痣病、黑胫病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NY/T 1276的要求;
S3.整地、施肥
(1)整地:清除残茬、杂草、石砾,耕翻土地。耕地深度35cm~40cm,耕过的土地要及时耙耱。
(2)施肥:翻地前一次性撒施磷肥25~30kg/667m2,有机肥800~1200kg/667m2;分三次撒施马铃薯专用底肥(N:P:K=12:19:16)80kg~100kg(翻地前撒施30kg,旋耕前撒施25kg,中耕前撒施25kg),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3)土壤处理:翻地前撒施防地下害虫药约1.5kg/667㎡,开沟后,播种前沟施阿米西达60mL/667㎡,也可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嘧菌酯60mL+噻虫嗪60g+春雷霉素50mL/66㎡,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1276的要求;
S4.播种
(1)播种时期:春季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
(2)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单行或者单垄双行种植,陕北地区单垄单行种植时垄距90cm,行距90cm;单垄双行种植时,垄距120cm,平均行距60cm;
(3)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开沟、点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
S5.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全生育期一般进行2次,马铃薯苗刚破土时,浅中耕培土1次,现蕾期进行第2次培土;
(2)追肥:遵循早追、少食多餐的原则,苗长至10cm~15cm高时,开始追肥,以氮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间隔时间5-7d;
(3)病虫草害防控:以防为主,种薯田苗高10~15cm开始喷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3次(后期根据生长情况需加治疗剂),主要预防黑痣病、早疫病、晚疫病等,每7d次;同时根据地块实际隔离情况,交替喷施不同的杀虫剂,预防蚜虫和地上、地下害虫;播种后及时喷二甲戊灵封闭型除草剂,在杂草2~4叶时,及时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要求;
(4)田间检测: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进行田间检测,及时清除杂株、病株;
S7.杀秧
原种生产田收获时间早于商品薯,一般在植株基部2~3叶出现枯黄时,即进行杀秧,杀秧后及时喷杀菌剂,防止伤口将病害传输到块茎;
步骤五:良种繁育
S1.选地
应选择远离商品马铃薯、茄科及十字花科作物和桃园(500~1000m),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给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3年以上没有种植过茄科和十字花科农作物,产地条件必须符合GB7331要求;
S2.种薯准备
(1)种源:以质量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脱毒原种作种源。
(2)种薯用量:亩播量120~150kg;
(3)种薯处理:与原种繁育种薯处理方式相同;
S3.整地、施肥
整地:深翻25~30cm,然后旋耕,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无杂草;
施肥:亩施农家肥2000~2500kg,结合开沟一次深施沟内,化学肥料按万斤产量要求亩施纯氮肥22.25kg,纯磷10.1kg,纯钾50.5kg,N∶P∶K比例为2∶1∶5;
土壤处理:翻地前撒施防地下害虫药约1.5kg/667㎡,开沟后,播种前沟施阿米西达60mL/667㎡,也可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嘧菌酯60mL+噻虫嗪60g+春雷霉素50mL/66㎡,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1276的要求;
S4.播种
(1)播种时期:在当地10cm以上地温稳定在10℃时为适宜播种期,陕北地区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为宜;
(2)播种密度:采用单垄单行或者单垄双行种植。陕北地区单垄单行种植时垄距90cm,行距90cm,株距20cm,亩种植3700株;单垄双行种植时,垄距120cm,平均行距60cm,株距30cm,亩种植3800株;
(3)播种方式:采用开沟、点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播种深度8~10cm;
S5.田间管理
出苗期:闷锄疏松表土,提高地温兼有锄草及保墒作用,使出苗迅速整齐;
幼苗期:查苗补苗,苗出齐后,进行中耕锄草,疏松土壤,做到早、勤、深;
现蕾期:促地上带地下,喷洒0.01-0.1%的矮壮素,先控肥水、后加强;
生长后期:促下控上,用1-5%的过磷酸钙和0.02%的硫酸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止叶片早衰,促进有机物质转化、运输和积累;
S6.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播种时每亩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kg拌细土20kg穴施覆土防治地老虎、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生长过程中可用40%乐果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蚜虫,亩用量80mL;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EC农药进行防治二十八星瓢虫;
病害防治:晚疫病用100毫升银法利或66.5%霜霉威6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亩用量0.086kg~0.144kg;早疫病亩用150-25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0-200克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环腐病:每亩用14~28克的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喷雾,连喷2~3次;
S7.收获与贮藏
在生理成熟以后及时收获,收获的块茎要按品种单收、单运、单贮藏,贮藏袋内外挂标签;标签执行GB20464的规定;
S8.收获后检测
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对入库的马铃薯块茎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播种方式为,5g以下的原原种在沙地播种深度6cm~8cm,粘土地播种深度5cm~6cm;5g以上的原原种在沙地播种深度8cm~10cm,粘土地播种深度6cm~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追肥磷肥一般作为底肥施足,生长后期若出现“小老头”、花茎过长等现象,可适量追施水溶性磷肥,盛花期,喷施叶面肥(浓度2-5‰)2~3次,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收获后检测按照GB18133-2012和NY/T 2678的方法对入库的马铃薯块茎进行库房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87062.1A CN115474549A (zh) | 2022-09-06 | 2022-09-06 |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87062.1A CN115474549A (zh) | 2022-09-06 | 2022-09-06 |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74549A true CN115474549A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23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87062.1A Pending CN115474549A (zh) | 2022-09-06 | 2022-09-06 |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7454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94243A (zh) * | 2023-10-31 | 2024-03-15 |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82341A (ko) * | 2004-02-18 | 2005-08-23 | (주)넥스젠 | 감자의 컴팩트 슈트 유도 방법 |
CN105960975A (zh) * | 2016-05-05 | 2016-09-28 | 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农户自繁育培育马铃薯脱毒原种的方法 |
CN114051927A (zh) * | 2021-11-09 | 2022-02-18 | 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甘薯脱毒种苗轻简化繁育方法 |
-
2022
- 2022-09-06 CN CN202211087062.1A patent/CN11547454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82341A (ko) * | 2004-02-18 | 2005-08-23 | (주)넥스젠 | 감자의 컴팩트 슈트 유도 방법 |
CN105960975A (zh) * | 2016-05-05 | 2016-09-28 | 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农户自繁育培育马铃薯脱毒原种的方法 |
CN114051927A (zh) * | 2021-11-09 | 2022-02-18 | 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甘薯脱毒种苗轻简化繁育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冯怀章等: "新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农村科技, no. 12, pages 10 - 12 * |
焦钰等: "马铃薯不同品种及高经济高营养"黑美人"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 陕西林业科技, no. 02, pages 21 - 23 * |
袁宏安等: "延安市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试验初报", 陕西农业科学, no. 5, pages 24 - 25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94243A (zh) * | 2023-10-31 | 2024-03-15 |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5836B (zh) | 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栽培方法 | |
CN104221649A (zh) |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 | |
CN111642340A (zh) | 一种藜麦培育种植方法 | |
CN103444399B (zh) | 烟草栽培方法 | |
CN114747438B (zh) | 一种玉米伴生绿肥毛叶苕子的栽培方法 | |
CN107980511A (zh)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5210600A (zh) |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温室培养方法 | |
CN105165500B (zh) | 水稻旱地及水地直播种植方法 | |
CN110915577B (zh) | 一种明日叶种苗移栽方法 | |
CN113243260A (zh) | 一种紫苏与魔芋混作的栽培方法 | |
CN115474549A (zh) |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方法 | |
CN104871778A (zh) | 一种灯笼果育苗方法 | |
CN107125004A (zh) | 一种高产高效的谷子花生夏播间作方法 | |
CN107278586A (zh) | 一种淮山套种花生的栽培方法 | |
CN111820093A (zh) | 一种生姜穴盘育苗方法 | |
CN107306654B (zh) | 一种花菜的种植方法 | |
CN105052474A (zh) | 一种马铃薯套种棉花的滴灌种植方法 | |
CN104838858A (zh) | 油菜茬土壤零翻耕直插水稻栽培方法 | |
CN107318451A (zh) | 高粱二比空多株密植栽培方法 | |
CN113498720A (zh) |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 |
CN114080964A (zh) | 一种克服玄参连作障碍的方法 | |
CN112772341A (zh) | 一种万寿菊栽培工艺 | |
CN112293133A (zh) | 一种川楝树的播种繁殖栽培方法 | |
CN111543262A (zh) | 一种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露地娃娃菜的一年两熟栽培方法 | |
CN107197662A (zh) | 一种冰草属植物种子的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