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4913A -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04913A CN115404913A CN202211142069.9A CN202211142069A CN115404913A CN 115404913 A CN115404913 A CN 115404913A CN 202211142069 A CN202211142069 A CN 202211142069A CN 115404913 A CN115404913 A CN 1154049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uring
- prefabricated
- channel
- building block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569 slipcas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81 well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9 wel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21—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haft elements, e.g. of rings forming said shaf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25—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ing of the shaf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属于水井施工领域,包括有井本体,井本体包括有环形底座以及自下至上依次堆砌的砌块层,每层砌块层均包括有多块弧形的预制砌块,位于下层的砌块层与位于上层的砌块层的对接缝内设置有横向浇筑通道,在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浇筑体,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内设置有竖向浇筑通道,竖向浇筑通道内部设置有第二浇筑体,预制砌块上设置有与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相连通的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内可拆卸有封堵件。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本申请具有降低集水井的预制砌块之间对接缝漏水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井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集水井,有时也称集水井,是在埋设地下管道时每隔一段距离,或在转弯处用砌块砌成上面加盖的圆形的井。便于平时管道检查和疏通。
现在对于集水井的建造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目前的这些混凝土砌块是通过多块混凝土砌块的配合安装组成一层圆柱体井身,然后通过一层一层的混凝土砌块将井身修砌拼装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具有内外圆弧面的、整体为圆柱体的井身。
现有的集水井建造时大多仅在混凝土砌块的各接缝处表面涂覆一层混凝土层,防水效果一般,长期使用后砌块之间的对接缝处的混凝土容易出现腐蚀、碎裂甚至脱落的情况,从而使对接缝处出现漏水问题,后续维修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集水井的预制砌块之间对接缝漏水情况的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包括有井本体,所述井本体包括有环形底座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底座上方自下至上依次堆砌的砌块层,每层砌块层均包括有多块弧形的预制砌块,同一砌块层的预制砌块之间左右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形结构,位于下层的砌块层与位于上层的砌块层的对接缝内设置有横向浇筑通道,在所述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一浇筑体,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内设置有竖向浇筑通道,所述竖向浇筑通道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二浇筑体,所述横向浇筑通道与所述竖向浇筑通道相连通,所述预制砌块上设置有与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相连通的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内可拆卸有用于将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封闭的封堵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集水井的建造的时候,通过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设置横向浇筑通道,并向横向浇筑通道内部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一浇筑体,通过在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竖向浇筑通道,并在竖向浇筑通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二浇筑体,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能够将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之间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再有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注体能够在预制砌块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能够起到减少预制砌块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增加最终成型的集水井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预制砌块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侧弧形部和外侧弧形部,所述内侧弧形部的顶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的顶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的底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的底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顶端浇筑槽,所述内侧弧形部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一底端浇筑槽,所述外侧弧形部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顶端浇筑槽,所述外侧弧形部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底端浇筑槽,上下两层砌块层的预制砌块,上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一底端浇筑槽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一顶端浇筑槽对接,上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二底端浇筑槽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二砌块相对接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横向浇筑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形成两条高低不同的横向浇筑通道,当横向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凝固成第一浇筑体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将上下两层砌块层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上下两层砌块层之间的对接缝更加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内侧弧形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一顶端浇筑槽和第一底端浇筑槽相连通的第一竖向浇筑槽;所述外侧弧形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二顶端浇筑槽和第二底端浇筑槽相连通的第二竖向浇筑槽;同一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对接时,两个预制砌块相对的一侧侧壁面上的第一竖向浇筑槽之间相对,第二竖向浇筑槽之间相对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竖向浇筑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两条竖向浇筑槽,当竖向浇筑槽内的混凝土凝固成第二浇筑体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更加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端浇筑槽、第二顶端浇筑槽、第一底端浇筑槽以及第二底端浇筑槽均为燕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向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凝固的时候,成型的第一浇筑体将上下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固定死,使集水井在后期使用的时候上下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不易出现分离、错位的情况。
可选的,每层砌块层的内侧均设置有内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砌块层的结构进行加固,使集水井在建造的过程中砌块层之间不易发生变形。
可选的,所述预制砌块的外侧设置有凸柱,上下相连的砌块层之间,位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凸柱与位于上层的预制砌块的凸柱之间设置有绑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绑绳将上下的预制砌块之间绑固在一起,从而在向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注入混凝土的时候,预制砌块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移动。
可选的,所述预制砌块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插接槽,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插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相邻的预制砌块对接的时候,将插接块插入到相邻的预制砌块的插接槽内,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相邻的预制砌块进行对接,保证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降低出现前后错位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井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集水井的保温能力,是集水井内部的井水在寒冷天气下不易出现冻结的情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所述的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施工所述的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平整工作井的井底地面;
第二步、在平整好的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根据设计位置首先放置环形底座,并将环形底座固定在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
第三步、在环形底座的顶部首先码放第一层的砌块层;
第四步、通过注浆装置向预制砌块的注浆通道内注入混凝土砂浆,直至混凝土砂浆自排气通道中流出,然后通过封堵件将注浆通道和换气通道封闭,然后开始码放上一层的砌块层;
重复第四步、直至井本体达到设计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集水井的建造的时候,通过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设置横向浇筑通道,并向横向浇筑通道内部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一浇筑体,通过在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竖向浇筑通道,并在竖向浇筑通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二浇筑体,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能够将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之间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再有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注体能够在预制砌块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能够起到减少预制砌块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增加最终成型的集水井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设置横向浇筑通道,并向横向浇筑通道内部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一浇筑体,通过在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竖向浇筑通道,并在竖向浇筑通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二浇筑体,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能够将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之间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2.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注体能够在预制砌块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能够起到减少预制砌块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增加最终成型的集水井的结构强度;
3.通过绑绳将上下的预制砌块之间绑固在一起,从而在向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注入混凝土的时候,预制砌块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移动;
4.当横向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凝固的时候,成型的第一浇筑体将上下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固定死,使集水井在后期使用的时候上下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不易出现分离、错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预制集水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着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中预制砌块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预制砌块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上下两层预制砌块对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位于同一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对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预制砌块的仰视图;
图9是图8中沿着B-B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沿着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井本体;11、环形底座;12、砌块层;121、预制砌块;1211、内侧弧形部;1212、外侧弧形部;1213、第一顶端浇筑槽;1214、第二顶端浇筑槽;1215、第一底端浇筑槽;1216、第二底端浇筑槽;1217、第一竖向浇筑槽;1218、第二竖向浇筑槽;1219、注浆通道;12191、第一送浆孔;12192、第二送浆孔;12193、注浆孔;12110、排气通道;121101、第一排气孔;121102、第二排气孔;121103、换气孔;12111、凸柱;12112、卡槽;12113、插接块;12114、插接槽;2、保温层;3、第一浇筑体;4、第二浇筑体;5、堵塞;6、绑绳;7、内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
参照图1,预制集水井结构包括有井本体1以及将井本体1包裹在内部的保温层2,保温层2由若干粘贴固定在井本体1外侧表面的保温板形成。
参照图2、图3,井本体1包括有位于最底端的环形底座11以及位于环形底座11上方依次自下向上堆砌的多层砌块层12。每层砌块层12均包括有多个弧形的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预制砌块121,位于同一层的预制砌块121左右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形结构。
参照图4、图5,预制砌块121包括同轴设置的呈弧形的内侧弧形部1211和外侧弧形部1212,内侧弧形部1211的顶端表面低于外侧弧形部1212的顶端表面,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表面低于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表面。内侧弧形部1211的外侧表面与外侧弧形部1212的内侧表面相贴合。内侧弧形部1211和外侧弧形部1212一体浇筑而成。
在内侧弧形部1211的顶端表面开设有沿着预制砌块121的弧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一端与内侧弧形部1211的左侧侧壁面相连通,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的另一端与内侧弧形部1211的右侧侧壁面相连通。
在外侧弧形部1212的顶端表面开设有沿着预制砌块121的弧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一端与外侧弧形部1212的左侧侧壁面相连通,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的另一端与外侧弧形部1212的右侧侧壁面相连通。
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以及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均采用燕尾槽。
在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表面开设有沿着预制砌块121的弧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一端与内侧弧形部1211的左侧侧壁面相连通,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的另一端与内侧弧形部1211的右侧侧壁面相连通。
在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表面开设有沿着预制砌块121的弧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一端与外侧弧形部1212的左侧侧壁面相连通,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的另一端与外侧弧形部1212的右侧侧壁面相连通。
参照图3、图5,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与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之间上下相对。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与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之间上下相对。当上下两层的预制砌块121码放到一起的时候,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相对,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相对,从而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12之间形成两个横向浇筑通道。
在两个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均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一浇筑体3。第一浇筑体3沿着上下两层砌块层12之间的对接缝设置。
参照图3、图6,内侧弧形部1211的左侧侧壁面以及右侧侧壁面上均设置有将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与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相连通的第一竖向浇筑槽1217。外侧弧形部1212的左侧侧壁面以及右侧侧壁面上均设置有将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和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相连通的第二竖向浇筑槽1218。
位于同一砌块层12的相连的两个预制砌块121相对接的时候,相邻的预制砌块121上的第一竖向浇筑槽1217相对,第二竖向浇筑槽1218相对。相邻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竖向浇筑槽1217相对、第二竖向浇筑槽1218相对,从而在相邻的预制砌块121的内侧弧形部1211之间以及外侧弧形部1212之间形成两个竖向浇筑通道。
在两个竖向浇筑通道的内部均设置有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二浇筑体4,第二浇筑体4沿着同一砌块层12中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121之间的对接缝设置。第二浇筑体4与第一浇筑体3之间凝固后形成一体式结构。
参照图5,在预制砌块121的内部设置有将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和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与内侧弧形部1211的内侧表面相连通的注浆通道1219以及排气通道12110。
参照图8、图9,注浆通道1219包括位于内侧弧形部1211内部且与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相连通的第一送浆孔12191、位于外侧弧形部1212内部且与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相连通的第二送浆孔12192以及开设在内侧弧形部1211内侧表面的注浆孔12193,注浆孔12193与第一送浆孔12191以及第二送浆孔12192相连通。
参照图8、图10,排气通道12110包括有位于内侧弧形部1211内部且与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21101、位于外侧弧形部1212内部且与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21102以及开设在内侧弧形部1211内侧表面的换气孔121103,换气孔121103与第一排气孔121101以及第二排气孔121102相连通。
通过注浆通道1219从而将混凝土浇筑到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的内部,在向注浆通道1219的内部注入混凝土的时候,位于横向浇筑通道和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的空气可通过排气通道12110快速排出。
参照图9、图10,注浆孔12193以及换气孔121103的内部均塞有堵塞5,在注浆完毕后,通过堵塞5将注浆孔12193以及换气孔121103进行封堵。
参照图2,每块预制砌块121的外侧弧形部1212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凸柱12111,凸柱12111与外侧弧形部1212之间一体成型。上下两层的砌块层12之间,位于上层的预制砌块121上的凸柱12111与位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凸柱12111之间设置有绑绳6,绑绳6一端与位于上层的预制砌块121上的凸柱12111相连,绑绳6的另一端与位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上的凸柱12111相连。绑绳6可采用尼龙绳、钢丝等。
参照图2、图4,在内侧弧形部1211的内侧表面还设置有多条自下至上排列设置的两条卡槽12112,当同一层的预制砌块121围成一个环形结构的时候,卡槽12112拼接形成一个环形的环槽。在所形成的环槽内部设置有内撑环7,内撑环7卡固在所形成的环槽内。
为便于使相邻的预制砌块121能够更好的对接到一起,在预制砌块121左右两侧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个侧壁面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插接块12113,在另一个侧壁面上设置有与插接块12113相适配的插接槽12114,插接块12113位于第一竖向浇筑槽1217和第二竖向浇筑槽1218之间。
参照图3,环形底座11的内孔孔径与同一层的预制砌块121的内侧弧形部1211所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外径大,且小于外侧弧形部1212所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外径。在将预制砌块121堆砌在环形底座11上的时候,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伸入到预制砌块121的内孔中,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表面贴合在环形底座11的顶端表面上。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平整工作井的井底地面;
第二步、在平整好的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根据设计位置首先放置环形底座11,并将环形底座11固定在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
第三步、在环形底座11上首先码放第一层的砌块层121,并在码放第一层的砌块层时安装内撑环7,将内撑环7卡入到预制砌块121的卡槽12112内,并在预制砌块121的外侧表面粘贴保温层2。
第四步、通过注浆装置向预制砌块121的注浆孔12193内注入混凝土砂浆,直至混凝土砂浆自换气孔121103中流出,然后通过堵塞5将注浆孔12193和换气孔121103堵住;然后开始码放上一层的砌块层12,并在上一层的砌块层12内安装内撑环7;
第五步、通过绑绳6将上一层的砌块层12的凸柱12111与下一层的砌块层12的凸柱12111绑固在一起。
重复第四步、第五步、直至井本体达到设计高度;
在对位于最顶层的砌块层12注浆完毕后,向最顶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和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的内部浇入混凝土,直至将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和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填满。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包括有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本体(1)包括有环形底座(11)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方自下至上依次堆砌的砌块层(12),每层砌块层(12)均包括有多块弧形的预制砌块(121),同一砌块层(12)的预制砌块(121)之间左右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形结构,位于下层的砌块层(12)与位于上层的砌块层(12)的对接缝内设置有横向浇筑通道,在所述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一浇筑体(3),同一砌块层(12)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121)之间的对接缝内设置有竖向浇筑通道,所述竖向浇筑通道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二浇筑体(4),所述横向浇筑通道与所述竖向浇筑通道相连通,所述预制砌块(121)上设置有与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相连通的注浆通道(1219)和排气通道(12110),所述注浆通道(1219)和排气通道(12110)内可拆卸有用于将注浆通道(1219)和排气通道(12110)封闭的封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砌块(121)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侧弧形部(1211)和外侧弧形部(1212),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顶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1212)的顶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所述外侧弧形部(1212)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所述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上下两层砌块层(12)的预制砌块(121),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对接,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二砌块相对接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横向浇筑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和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相连通的第一竖向浇筑槽(1217);所述外侧弧形部(12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和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相连通的第二竖向浇筑槽(1218);同一砌块层(12)中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121)对接时,两个预制砌块(121)相对的一侧侧壁面上的第一竖向浇筑槽(1217)之间相对,第二竖向浇筑槽(1218)之间相对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竖向浇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以及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均为燕尾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砌块层(12)的内侧均设置有内撑环(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砌块(121)的外侧设置有凸柱(12111),上下相连的砌块层(12)之间,位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凸柱(12111)与位于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凸柱(12111)之间设置有绑绳(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砌块(121)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插接槽(12114),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插接块(121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本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2)。
9.一种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平整工作井的井底地面;
第二步、在平整好的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根据设计位置首先放置环形底座(11),并将环形底座(11)固定在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
第三步、在环形底座(11)的顶部首先码放第一层的砌块层(12);
第四步、通过注浆装置向预制砌块(121)的注浆通道(1219)内注入混凝土砂浆,直至混凝土砂浆自排气通道(12110)中流出,然后通过封堵件将注浆通道(1219)和换气通道封闭,然后开始码放上一层的砌块层(12);
重复第四步、直至井本体(1)达到设计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42069.9A CN115404913B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42069.9A CN115404913B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04913A true CN115404913A (zh) | 2022-11-29 |
CN115404913B CN115404913B (zh) | 2025-03-25 |
Family
ID=8416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42069.9A Active CN115404913B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04913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14136A (ja) * | 1999-05-06 | 2000-11-14 | Shimizu Corp | 止水壁設置井戸と地下水処理機構 |
CN1427139A (zh) * | 2001-12-15 | 2003-07-02 | 汪德洪 | 组合式锚杆 |
EP1959062A1 (en) * | 2007-02-14 | 2008-08-20 | ZETAPLAST S.p.A. | Structure of waste water well of plastic material |
CN201158819Y (zh) * | 2008-02-18 | 2008-12-03 | 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排气自进式锚杆 |
CN105908875A (zh) * | 2016-06-14 | 2016-08-31 | 安徽帕勒蒙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 | 快拼式预制混凝土墙体单元 |
CN214833096U (zh) * | 2021-06-11 | 2021-11-23 | 北京碧鑫水务有限公司 | 预制装配式水井 |
CN215367680U (zh) * | 2021-06-07 | 2021-12-31 | 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雨污水井预制模块 |
CN216765964U (zh) * | 2022-01-15 | 2022-06-17 | 房山区水务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 | 一种预制砌块以及井体结构 |
-
2022
- 2022-09-20 CN CN202211142069.9A patent/CN1154049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14136A (ja) * | 1999-05-06 | 2000-11-14 | Shimizu Corp | 止水壁設置井戸と地下水処理機構 |
CN1427139A (zh) * | 2001-12-15 | 2003-07-02 | 汪德洪 | 组合式锚杆 |
EP1959062A1 (en) * | 2007-02-14 | 2008-08-20 | ZETAPLAST S.p.A. | Structure of waste water well of plastic material |
CN201158819Y (zh) * | 2008-02-18 | 2008-12-03 | 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排气自进式锚杆 |
CN105908875A (zh) * | 2016-06-14 | 2016-08-31 | 安徽帕勒蒙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 | 快拼式预制混凝土墙体单元 |
CN215367680U (zh) * | 2021-06-07 | 2021-12-31 | 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雨污水井预制模块 |
CN214833096U (zh) * | 2021-06-11 | 2021-11-23 | 北京碧鑫水务有限公司 | 预制装配式水井 |
CN216765964U (zh) * | 2022-01-15 | 2022-06-17 | 房山区水务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 | 一种预制砌块以及井体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04913B (zh) | 202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98533B (zh) | 筏板内置式降水结构、降水井的封井结构及封井方法 | |
CN108331026B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022071B (zh) | 中微风化花岗岩段钻爆法隧道的全断面衬砌的施工方法 | |
CN106013052A (zh) | 钢板桩与沉井组合式地下停车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759439B (zh) | 用于基坑的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839691B (zh) | 无砂水泥管深井降水井口快速封堵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8396780B (zh) | 一种既有检查井改建方法 | |
CN206467695U (zh) | 一种用于沉井式空腹地下连续墙的接头 | |
CN113293802A (zh) | 一种检查井的施工方法 | |
CN209637782U (zh) | 隧道防水排水结构 | |
CN204000925U (zh) | 预制式地下连续墙 | |
CN107023061B (zh) | 装配式塑料市政排水检查井及施工方法 | |
CN110552378A (zh) | 地下空间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结构 | |
CN115404913A (zh) |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9443551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 | |
CN102518142B (zh) | 桩墙合一止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924438A (zh) | 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 | |
CN215210624U (zh) | 一种装配式涵洞 | |
CN216787229U (zh) |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装配式封堵钢板结构 | |
CN215444138U (zh) | 一种地铁隧道内下沉式泵房 | |
CN214695683U (zh) | 一种筏板降水井结构 | |
CN211898551U (zh) | 一种预制管廊结构 | |
TW201621119A (zh) | 透水鋪面強化裝置 | |
CN115450199A (zh) | 利用长方形钢套施工装配式地下连续墙的方法 | |
CN211775777U (zh) | 一种用于排气道的防水预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