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6801A - 听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听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96801A CN115396801A CN202210960515.0A CN202210960515A CN115396801A CN 115396801 A CN115396801 A CN 115396801A CN 202210960515 A CN202210960515 A CN 202210960515A CN 115396801 A CN115396801 A CN 1153968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portion
- hearing device
- plane
- protrusion
- 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41000746998 Trag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45 cartilag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582 temporal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65—Housing parts, e.g. shells, tips or moulds, or their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 H04R25/554—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us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e.g. between microphone and amplifier or using T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60—Mount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hearing aid parts, e.g. inside tips, housings or to ossic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力装置。上述听力装置中,该听力装置至少包括外壳以及天线单元,外壳包括本体和在本体上设置的用来封装天线单元的安装部。安装部位于本体的沿伸入耳部的耳道方向的后端。如此,由于天线单元并非布置于外壳的本体内部,不会对本体内其他电子元件的布置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便于制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听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满足佩戴者在更多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会在听力装置的内部加入天线,以与其他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然而,听力装置内部加入天线后,会影响听力装置内部其他电子元件的布置,导致听力装置整体结构更为复杂且难以制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听力装置,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且便于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力装置,用于佩戴于耳部,所述听力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容纳腔;以及
天线单元,封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听力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前端伸入所述耳部的耳道,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后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具有连接所述后端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后端且相对所述前端指向所述后端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二端,以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和/或面向佩戴者的面部方向,所述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能够被所述耳部的耳屏所遮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耳屏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上;和/或
定义垂直于面向佩戴者的面部方向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耳屏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部的耳廓相抵接的抵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廓的耳屏相抵接;或者
所述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廓的耳甲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一凸部和/或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二凸部,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凸部或所述第二凸部;
当所述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廓的耳甲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凸部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甲的耳甲艇相抵接的第一子抵接面,和/或,所述第二凸部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甲的耳甲腔相抵接的第二子抵接面;
所述第一子抵接面和/或所述第二子抵接面构成所述抵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安装部包括分别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时,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彼此相互独立;或者,所述第一凸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本体之间围合形成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周向表面;或者
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后端的端面;或者
沿所述安装部从所述后端处背离所述后端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面积减小;或者
沿所述安装部从所述后端处背离所述后端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具有平滑连续的延伸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支撑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安装部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听力装置中,该听力装置至少包括外壳以及天线单元,外壳包括本体和在本体上设置的用来封装天线单元的安装部。安装部位于本体的后端。如此,由于天线单元并非布置于外壳的本体内部,不会对本体内其他电子元件的布置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便于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视角下听力装置佩戴于耳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视角下听力装置佩戴于耳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听力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听力装置的系统框图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听力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
外壳100;
本体110、前端1101、后端1102、周向表面111、端面112、通气孔112a、拾音孔112b;
安装部120、第一端1201、第二端1202、容纳腔a、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122、通孔g、支撑凸起123;
天线单元200;
电池舱门300;
麦克风400;
电池500、电源电路C;
主芯片600、通信芯片610;
受话器700;
耳部e、耳道d、耳廓k、耳屏p、耳甲j、耳甲腔j1、耳甲艇j2;
面部f;
验配设备Y、手机S、电视机T。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专业名词,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专业名词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专业名词与另一个专业名词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为不同的凸部。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听力装置一般由麦克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电子元件,以及包裹上述电子元件的外壳等元件组成。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中会在听力装置中加入天线,以通过蓝牙技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到其他设备(例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对于入耳式的听力装置而言,该听力装置的外壳的至少部分需要匹配佩戴者耳部的耳道尺寸。也就是说,外壳的大小受限于耳道的尺寸。如若在外壳内部加入天线,则会进一步增加在受限的空间内布置各电子元件的难度,导致听力装置整体结构更为复杂且难以制造。
为了缓解因加入天线导致听力装置整体结构更为复杂且难以制造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可以将天线与其他电子元件分开布置,以避免影响听力装置内其他电子元件的布置。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缓解因加入天线导致听力装置整体结构更为复杂且难以制造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听力装置,通过在外壳上的本体上另外设置用来封装天线单元的安装部,且该安装部被布置于本体的沿伸入耳道后方的后端,使得该安装部不会占用耳道内受限的空间,进而不会对本体内其他电子元件的布置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便于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听力装置,听力装置可以但不限用于与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交互场景中。听力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助听器、耳机等。其中,助听器可以包括ITE(In the ear,耳甲腔式助听器)、ITC(In the canal,耳道式助听器)、CIC(Complete inthe canal,深耳道式助听器)和IIC(Invisible in the canal,极深耳道式)等多种类型。耳机可以包括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等多种类型。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装置为助听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装置用于佩戴于耳部e,该听力装置包括外壳100以及天线单元200。外壳100包括本体110和设置于本体110上的安装部120,安装部120内设有容纳腔a。天线单元200封装于容纳腔a内。
其中,结合参考后文示意出的图2和图3,本体110具有沿伸入耳部e的耳道d方向的前端1101和后端1102。本体110的前端1101和后端1102是相对于沿伸入耳部e的耳道d方向而言的。也就是说,本体110具有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前端1101和后端1102,预设方向是相对于本体110的使用场景而言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体110伸入耳部e时,这个预设方向就是本体110伸入耳部e的方向。本体110伸入耳部e的耳道d时,本体110上更靠近耳道d深处的一端为前端1101,更靠近外部的一端为后端1102。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外部指的是耳道d外。本体110可以部分位于耳道d内,也可以全部位于耳道d内。也即是,在本体110伸入耳部e的方向上,本体110的前端1101位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的前面,在本体110伸入耳部e时,本体110的前端1101比本体110的后端1102更靠近耳部e,本体110的前端1101先伸入耳道d中。在本体110部分位于耳道d内时,本体110的后端1102位于耳道d外。在本体110全部位于耳道d内时,本体110的后端1102位于耳道d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体110在前端1101和后端1102之间延伸。也就是说,本体110沿伸入耳部e的耳道d方向与本体的延伸方向是彼此平行的。本体110在前端1101和后端1102之间延伸形成周向表面111,周向表面111构造为与耳道d内壁向匹配的外形,以使听力装置的整体轮廓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需求。周向表面111构造的外形还可以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本体110部分位于耳道d内和全部位于耳道d内时,对于周向表面111的匹配度需求不同,此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匹配设计。
听力装置能够通过本体110的前端1101伸入耳部e的耳道d,安装部120位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也就是说,在本体110伸入耳部e的耳道d时,安装部120位于本体110更靠近外部的一端。天线单元200封装于安装部120内设置的容纳腔a内,也即是,天线单元200位于本体110更靠近外部的一端,且安装部120可以保护封装于容纳腔a内的天线单元200。
由此,由于天线单元200布置于安装部120的容纳腔a内,而安装部120位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也就是说,天线单元200并非布置于外壳100的本体110内部,不会对本体110内其他电子元件的布置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便于制造。由于天线单元200位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相对于佩戴者而言,具有更好的信号强度,便于佩戴者进行使用。同时,由于安装部120相对于本体110是更靠近耳道d外的,也就给安装部120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如此,便于对天线单元200进行设计,更有利于听力装置的交互使用。
本申请发明人进一步注意到,对于有些用户而言,需要听力装置具有隐蔽性的要求,以使佩戴时更美观。
图2示意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视角下听力装置佩戴于耳部e的示意图;图3示意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视角下听力装置佩戴于耳部e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第一视角为侧视佩戴者的一个视角,也即是正对着佩戴者耳部e的方向观察听力装置的佩戴效果的视角。图3中的第二视角为正视佩戴者的一个视角,也即是与佩戴者面对面的情况下观察的视角。
为了满足隐蔽性的使用需求,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本体110伸入耳道d的方向和/或面向佩戴者的面部f方向,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安装部120具有连接后端1102的第一端1201,以及远离后端1102且相对前端1101指向后端1102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二端1202,以沿本体110的延伸方向和/或面向佩戴者的面部f方向,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
由于耳屏p是外耳门前面的突起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遮住外耳门。外耳门是颞骨鼓部的大孔,向内通入耳道d。将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构造为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即是可以在图2和图3所示意出的视角下,看向佩戴者时,由于耳屏p的位置特性,可以更好的遮蔽安装部120。如此,可以满足佩戴者的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安装部120的部分构造为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也可以将安装部120的全部构造为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在本体110伸入耳部e的耳道d时,安装部120可以与耳部e的耳屏p相抵接,也可以不与耳部e的耳屏p相抵接。只要可以满足安装部120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的使用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本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上。具体至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面向佩戴者的面部f方向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上。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20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即是,在本体110伸入耳部e的耳道d时,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和/或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与耳屏p在第一平面(和/或第二平面)上的投影满足前述所言的关系。投影可以包括正投影和斜投影。例如,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上,即是在第一视角下,安装部120可以被耳屏p完全遮蔽。又例如,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上,即是在第二视角下,安装部120可以被耳屏p完全遮蔽。而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与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也即是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等于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当然,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也可以小于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也可以落入在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内。具体至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面向佩戴者的面部f方向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上。而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与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也即是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等于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当然,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也可以小于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也可以落入在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内。以图2和图3为例,示意出在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下,安装部120与耳屏p相对位的部分的大小小于耳屏p的大小。
此时,可以根据具体对于遮蔽性的使用需求以及制造要求,构造安装部120相对于本体110的具体位置以及形状。只要可以满足安装部120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此过程中,安装部120能够被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的设计并不会增加听力装置的可被观察范围,耳屏p在正常状态下会遮挡住安装部120,因此,可以保证听力装置的隐蔽性,有利于佩戴者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为了能够更好的在使用时安装固定听力装置,请参照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部e的耳廓k相抵接。也即,安装部120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耳部e的耳廓k相抵接的抵接面。也就是说,可以借助于耳廓k的结构特性以及位置特性,使得安装部120至少部分地抵接于耳部e的耳廓k处。
由于耳廓k包括耳屏p和耳甲j,可以将安装部120构造为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屏p相抵接,还可以将安装部120构造为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也就是说,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屏p相抵接;或者,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如此,可以利用耳廓k进行构造安装部120的形状和位置,便于佩戴者进行佩戴。可以理解的是,图4至图6示意出的情形中,安装部120可以至少部分与耳廓k的结构相抵接,也可以全部与耳廓k的结构相抵接。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可以与耳廓k的耳屏p相抵接,同时,安装部120的另外部分的至少部分也可以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也就是说,在此时,抵接面可以至少部分与耳廓k的结构相抵接,也可以全部与耳廓k的结构相抵接。抵接面的至少部分可以与耳廓k的耳屏p相抵接,同时,抵接面的另外部分的至少部分也可以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可以根据佩戴者的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只要便于安装固定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此处沿用前述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投影的定义。安装部120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部e的耳廓k相抵接,即是,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耳廓k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廓k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由于耳廓k包括耳屏p和耳甲j,在安装部120构造为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屏p相抵接时,即是,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而当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耳屏p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重合,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屏p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时,可以参考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此时,可以使得安装部120能够被耳屏p所遮蔽。
在安装部120构造为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时,即是,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耳甲j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甲j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直接以安装部12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120与对应耳部e相抵接的部分至少是抵接面的部分,这里不再针对性说明。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包括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包括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为了更进一步便于佩戴者的使用,请参照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包括与本体110连接的第一凸部121和/或与本体110连接的第二凸部122,容纳腔a形成于第一凸部121或第二凸部122。当安装部120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甲j相抵接时,和/或,第一凸部121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甲j的耳甲艇j2相抵接,第二凸部122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甲j的耳甲腔j1相抵接。
也就是说,安装部120可以包括一个凸部,也可以包括两个凸部。在包括两个凸部(即与本体110连接的第一凸部121和与本体110连接的第二凸部122)时,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为一体式结构,共同构成了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安装部120的整体轮廓可以构造为符合耳甲j的形状。在此基础之上,安装部120至少部分地与耳甲j相抵接,而与耳甲j相抵接的可以是第一凸部121,也可以是第二凸部122,还可以是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图7为例,第一凸部121远离本体110的一端与第二凸部122远离本体110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122与本体110之间围合形成有通孔g。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图8为例,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彼此相互独立,形成分体式结构。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可以均与耳甲艇j2相抵接,也可以均与耳甲j的耳甲腔j1相抵接。当然,还可以是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中的其中之一与耳甲艇j2相抵接,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中的其中另一与耳甲腔j1相抵接。图8示意出第一凸部121与耳甲艇j2相抵接,第二凸部122与耳甲腔j1相抵接的情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指的是相对于本体110而言,是凸出于本体110而设置的。也即是,由于安装部120位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安装部120的整体轮廓可以根据本体110与耳道d的关系而进行匹配性设计。显然,本体110部分位于耳道d内以及全部位于耳道d内,安装部120的整体轮廓构造的并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可以结合前述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投影的定义,以及安装部12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对应耳部e结构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关系、安装部120在第二平面的投影与对应耳部e结构在第二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例如,在安装部120构造为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时,可以是第一凸部121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耳甲j(可以是耳甲腔j1这个部分,也可以是耳甲艇j2这个部分)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第一凸部121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耳甲j(可以是耳甲腔j1这个部分,也可以是耳甲艇j2这个部分)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叠部分。第二凸部122与耳部e的关系也可以参照此来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可以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在耳部的对应位置来对应设置可以相抵接的结构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可以通过将安装部120构造成包括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的结构,借助于第一凸部121和第二凸部122,佩戴者可以方便取拿与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前述一些实施例中关于安装部120的抵接面的定义,可以理解的是,当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时,第一凸部121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耳甲j的耳甲艇j2相抵接的第一子抵接面,和/或,第二凸部122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耳甲j的耳甲腔j1相抵接的第二子抵接面。第一子抵接面和/或第二子抵接面构成抵接面。这里不再针对性的以抵接面为对象进行说明,可参照前述一些实施例中关于安装部120在这些情况下的说明,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设置于本体110的周向表面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设置于后端1102的端面112。如此,只要将安装部120设置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即可,至于是周向表面111还是后端1102的端面112,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安装部120从后端1102处背离后端1102延伸的方向,安装部120的横截面面积减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满足可以容纳所需天线单元200的前提下,安装部120的延伸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小,以满足前述一些实施例中所需的隐蔽性的需求。当然,安装部120的延伸尺寸也可以设计的更大,以满足前述一些实施例中便于安装固定以及使用的需求。如此,可以通过构造安装部120的形状,满足不同的佩戴者的使用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对安装部120的具体构造不作具体限制。
为了便于佩戴以及提高入耳的舒适性,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4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安装部120从后端1102处背离后端1102延伸的方向,安装部120具有平滑连续的延伸表面。
为便于佩戴者将听力装置从耳部e的耳道d中取出,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0上设有支撑凸起123。也就是说,通过支撑凸起123,可以提供一个受力作用点,便于佩戴者将手指放置于支撑凸起123上,再对安装部120进行施力,进而将听力装置从耳部e的耳道d中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0与安装部120为一体式结构。此时,便于制造得到所需要听力装置的外壳100。可选地,在对外壳100的本体110进行数字化设计时,在本体110的后端1102加入安装部120。在此过程中,根据使用需求,安装部120不超过耳印模型中对应的区域(例如耳屏p或耳廓k或其他区域),与耳道d内壁皮肤的贴合面(也即是前述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0的周向表面111以及安装部120的外表面)具有与耳道d和对应的区域(例如所需要的耳屏p或者耳廓k等区域)相匹配的结构轮廓。在完成结构匹配性设计后,在安装部120针对天线单元200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布尔运算等建模操作为天线单元200的嵌入进行预处理。最后得到听力装置的外壳100模型并输出,进行3D打印加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得到本体110与安装部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单元200包括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环形天线、倒F天线、陶瓷天线、贴片天线中的一种。可选地,天线单元200的工作频率可以选择2.4GHz、2.5GHz、3GHz、3.5GHz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天线单元200的类型以及工作频率,结构的实际选择取决于尺寸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装置的其他部分作更进一步地说明。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听力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听力装置的系统框图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本体110用于容纳听力装置中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10内对应设置有容纳所需电子元件的容置腔。对于示例性的助听器而言,请继续参照图1,本体110的后端1102的端面112为面板,面板上上设有电池500舱门300、通气孔112a、拾音孔112b以及安装部120。如图9所示,设置于本体110的容置腔内的电子元件包括麦克风400、电池500、主芯片600和受话器700。麦克风400、受话器700、电池500以及天线单元200均与主芯片600电性连接。麦克风400用于通过拾音孔112b收集声音信号,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主芯片600。如图10所示,电池500可以借助电源电路C给整个听力装置供电。天线单元200用于收发数据,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主芯片600包括通信芯片610和进行声音信号处理的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图中未示出,可集成于主芯片600内)。通信芯片610用于处理天线单元200收发的数据,声音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将麦克风400传递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降噪等处理。受话器700用于将主芯片600处理的声音数据转化为声音信号。
由于嵌入天线单元200的安装部120设置于本体110的后端1102,具有更好的信号强度,同时也不会占据本体110内狭小的内部空间,便于本体110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堆叠,有利于听力装置的紧凑性。而安装部120可以为天线单元200提供更大的空间,也更便于天线单元200的设计。听力装置的本体110作为主要部分完成搜集环境声音、放大和降噪的功能。主芯片600与天线单元200电性连接,可以处理天线单元200传输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听力装置内还可以包括电路放大模组等,以辅助完成听力装置作为助听器时的助听功能。上述中各电子元件的说明,仅为示例性的,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使用一些其他电子元件以及设计一些其他的连接关系,但并非本申请的重点改进,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听力装置作为助听器来使用时,可以通过天线单元200与手机连接,实现跟常规无线音乐耳机一样的音频推送和控制功能。当然,也可以实现远程验配、音频处理等功能,便于验配师对助听器调试和固件烧写,还可以使听力装置与电视、电脑等设备互联得到更好的使用体现。如此,可以交互实现更多新的使用场景,拓宽了助听器的应用。如图11所示,示意出带有天线单元200的听力装置与验配设备Y、手机S以及电视机T无线连接的情形。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装置中,由于天线单元200不是布置在听力装置的本体110内部,而是布置于安装部120的内部,不会影响本体110内其他常规电子元件的布置,降低了听力装置数字化设计的难度,同时保证了听力装置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可选地,可以将安装部120布置于佩戴者的耳屏p部分,佩戴时可通过耳屏p的遮挡,在正视和侧视的时候不外露,保证了听力装置的隐蔽性。可选地,可以将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构造为能够与耳廓k相抵接,便于佩戴听力装置时固定听力装置,提高了听力装置佩戴时的稳定性。可选地,可以在安装部120上设置该便于佩戴者将听力装置从耳道d中取出的支撑凸起123,便于佩戴者使用。又由于天线单元200封装于安装部120内,安装部120可以对天线单元200和天线单元200的电气连接起到保护作用,佩戴者无法接触到天线,保证了听力装置装配后的可靠性,降低了因天线被损坏而产生的返修率和维修成本。在数字设计外壳100时,可以先完成本体110和安装部120的结构设计后,再在安装部120针对天线单元200进行结构设计,便于听力装置的制造与安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听力装置,用于佩戴于耳部(e),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装置包括:
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包括在前端(1101)和后端(1102)之间延伸的本体(1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110)上的安装部(120),所述安装部(120)内设有容纳腔(a);以及
天线单元(200),封装于所述容纳腔(a)内;
其中,所述听力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前端(1101)伸入所述耳部(e)的耳道(d),所述安装部(120)位于所述本体(110)的所述后端(1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0)具有连接所述后端(1102)的第一端(1201),以及远离所述后端(1102)且相对所述前端(1101)指向所述后端(1102)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二端(1202),以沿所述本体(110)的延伸方向和/或面向佩戴者的面部(f)方向,所述安装部(120)的至少部分能够被所述耳部(e)的耳屏(p)所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垂直于所述本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安装部(120)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耳屏(p)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上;和/或
定义垂直于面向佩戴者的面部(f)方向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安装部(120)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耳屏(p)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0)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部(e)的耳廓(k)相抵接的抵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廓(k)的耳屏(p)相抵接;或者
所述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0)包括与所述本体(110)连接的第一凸部(121)和/或与所述本体(110)连接的第二凸部(122),所述容纳腔(a)形成于所述第一凸部(121)或所述第二凸部(122);
当所述抵接面构造为能够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廓(k)的耳甲(j)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凸部(121)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甲(j)的耳甲艇(j2)相抵接的第一子抵接面,和/或,所述第二凸部(122)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耳甲(j)的耳甲腔(j1)相抵接的第二子抵接面;
所述第一子抵接面和/或所述第二子抵接面构成所述抵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安装部(120)包括分别与所述本体(110)连接的所述第一凸部(121)和所述第二凸部(122)时,所述第一凸部(121)和所述第二凸部(122)彼此相互独立;或者,所述第一凸部(121)远离所述本体(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部(122)远离所述本体(110)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凸部(121)、所述第二凸部(122)与所述本体(110)之间围合形成有通孔(g)。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0)设置于所述本体(110)的周向表面(111);或者
所述安装部(120)设置于所述后端(1102)的端面(112);或者
沿所述安装部(120)从所述后端(1102)处背离所述后端(1102)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120)的横截面面积减小;或者
沿所述安装部(120)从所述后端(1102)处背离所述后端(1102)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120)具有平滑连续的延伸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0)上设有支撑凸起(123)。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0)与所述安装部(120)为一体式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60515.0A CN115396801A (zh) | 2022-08-09 | 2022-08-09 | 听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60515.0A CN115396801A (zh) | 2022-08-09 | 2022-08-09 | 听力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96801A true CN115396801A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411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60515.0A Pending CN115396801A (zh) | 2022-08-09 | 2022-08-09 | 听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96801A (zh) |
-
2022
- 2022-08-09 CN CN202210960515.0A patent/CN11539680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379641A1 (en) | Antenna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ductors for an audio transducer | |
CN110166866B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US10659892B2 (en) | Hearing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unit | |
EP1953934B1 (en) | RF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human body as an antenna | |
CN114173268B (zh) | 一种助听器及相应组件 | |
US10667065B2 (en) | Hearing instrument having an antenna system | |
WO2015127972A1 (en) | Hearing instrument comprising an rf antenna | |
CN113852900B (zh) | 一种听力设备 | |
US20240314506A1 (en) | Speaker assembly for hearing aid | |
WO2015127973A1 (en) | Hearing instrument comprising an rf antenna | |
US11553292B2 (en) | In-the-ear hearing device | |
US20230387575A1 (en) | Antenna designs for hearing instruments | |
US12167200B2 (en) | Hearing device with shielding antenna | |
CN115396801A (zh) | 听力装置 | |
US20230353922A1 (en) | Mechanism for external multi-functional cable retention for a hearing device | |
EP3591996A1 (en) | A hearing device including an external antenna part and an internal antenna part | |
EP4274254A1 (en) | An element comprising a physical filter | |
EP4270985A1 (en) | Combined charging contact and antenna for hearing instruments | |
EP4456551A1 (en) | A hearing device comprising a parti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