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87C - 智能防盗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防盗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887C CN1153887C CNB991170970A CN99117097A CN1153887C CN 1153887 C CN1153887 C CN 1153887C CN B991170970 A CNB991170970 A CN B991170970A CN 99117097 A CN99117097 A CN 99117097A CN 1153887 C CN1153887 C CN 115388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garrison
- lock
- theft
- intelligent ant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防盗门装置,包括门扇(1)、门框(2)、门锁(3)、报警系统(4)和警情传送系统(5)。报警系统(4)包括安装在门扇(1)上的防破坏网络(41)、固定在门框(2)上并插入墙体(6)内不少于3个的探测器(21)、自动布/撤防控制器(47)和连接电路(43)。所述门锁(3)内有锁控机构(32),还有一个可伸出锁体(33)外的圆斜锁舌(34),尾部有一个形的压板(35)。在锁体(33)内固定有一个弹簧座(341),它与圆斜锁舌(34)之间有复位弹簧(342)。当主人关门时,锁控机构(32)控制报警系统(4)自动布防。要开门时,通过身份识别使报警系统(4)自动撤防,从而可安全进入室内。所述防盗门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固定建筑物翼扇类,特别涉及自动报警的智能防盗门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具有报警功能的防盗门,常采用遥控器控制报警系统的布防和撤防,在其门扇与门框、门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设置探测装置。于是经常造成由于主人的误操作或忘操作而使报警功能失效,防盗门失去作用。还有,这种防盗门不能防止窃贼从门扇与门框、门框与墙体之间的接合处破坏,所以安全性不高,使用不方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96 2 33382.4、名称是”电控门防盗装置”的公开了一种采用程控主机控制、其报警电路连接用户手机,以及用IC卡作为电子钥匙,同时要输入正确的个人密码才能开锁的技术。所述专利公开的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自动布防和撤防的技术,但是不完全。另一款申请号为962 28240.5名称是“多功能防盗报警锁”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又进一步公开了防盗报警锁在电路控制方面的防橇门技术。但是它仍然是不完善的。现有技术在门锁机械结构与自动布/撤防控制以及防橇门技术的配合上未见有更多的贡献。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且在门锁的机械结构及自动布/撤防系统的配合上作出重要改进的智能防盗门装置。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智能防盗门装置,包括门扇、围绕门扇外的门框、安装在门扇上的门锁以及报警系统和警情传送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安装在门扇上的防破坏网络、固定在门框上并插入墙体内的探测器、自动布/撤防控制器和连接电路,所述门锁内有感应布/撤防系统的锁控机构。尤其是,所述门锁内有一个可伸出锁体外的圆斜锁舌,尾部有一个形的压板,在锁体内固定有一个弹簧座,它与圆斜锁舌之间有复位弹簧,另外在方斜锁舌连接杆上套装有一个可在该连接杆上滑动并与拉手固定在一起的挡板,它有一个向上突出的挡片,在锁孔附近有一个感应器。所述报警系统中有一个固定在门扇边缘的门磁开关,当门扇非正常脱离门框时,发出无线电报警信号。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在于,当主人关门时,门锁内的锁控机构控制布/撤防控制器使报警系统自动布防。当主人要开门时,先通过身份识别使报警系统自动撤防,可以安全地进入室内。在门框上和墙体间安装不少于3个的探测器,当该部分被破坏时,报警系统可及时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盗门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防盗门装置中布/撤防控制器47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1防盗门装置中门锁3的结构及锁控机构32的示意图;
图4是图1防盗门装置中警情传送系统5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各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的智能防盗门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门扇1、围绕门扇1外的门框2、安装在门扇1上的门锁3以及报警系统4和警情传送系统5。所述报警系统4包括安装在门扇1上的防破坏网络41、固定在门框2上并插入墙体6内的探测器21,自动布/撤防控制器47和连接电路43,所述门锁3内有感应布/撤防系统31的锁控机构32。所述门锁3内有一个可伸出锁体33外的圆斜锁舌34,尾部有一个形的压板35,在锁体33内固定有一个弹簧座341,它与圆斜锁舌34之间有复位弹簧342,另外在方斜锁舌连接杆36上套装有一个可在该连接杆36上滑动并与拉手固定在一起的挡板37,它有一个向上突出的挡片371,在锁孔附近有一个感应器431。所述感应布/撤防系统31包括固定在锁体33上,分别受压板35和挡片371控制的微动开关312和311,固定在园锁舌38后面的永磁体381以及固定在其附近的干簧管39。所述感应布/撤防系统31中微动开关311和312的①脚相连后引出一导线,微动开关311的③脚串联干簧管39后与微动开关312的③脚相连也引出一导线。当关门时,干簧管39处于断开状态,而圆斜锁舌34被门框2压入锁体33内,通过压板35压住微动开关312使其闭合,从引出的导线输出电信号,被防盗报警控制器52接收后使警情传送系统5处于工作状态,达到布防的目的。当用锁匙开门时,园锁舌38缩回锁体33内,永磁体381靠近干簧管39并使其闭合,但由于方斜锁舌连接杆36可在挡板37内滑动,故用锁匙开门时,无法使微动开关311闭合,因而锁控机构32仍处于布防状态。因为串联在同一电路上的门磁开关44处于断开状态,无线发射机的输入端开路,报警系统4仍然会报警。主人在家时,为了方便一般不把园锁舌38锁上,开关是闭合的。当临时外出开门时,只拉一下方斜锁舌拉手使微动开关311闭合,从而使报警系统4撤防。而松开拉手又使报警系统4重新布防,所以就使主人在家临时出入更加方便。
从图1中可看出,所述防破坏网络41是安装在门扇1内的蛇形电路411和串接在一起围绕在门锁3周围的蛇形电路412。所述报警系统4中有一个固定在门扇1边缘的门磁开关44。所述连接电路43是防破坏网络41的一端连接到无线发射机45的一个输入端,其另一端与门锁3内引出的一根导线相连,无线发射机45的另一个输入端串联门磁开关44后与门锁3内引出的另一根导线相连。这样使防破坏网络41、门磁开关44、无线发射机45和门锁3内的锁控机构32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当该电路突然开路时,无线发射机45便发出报警信号,警情传送系统5就可以报警。
从图2中可看出,所述自动布/撤防控制器47包括密码识别器471,受其控制的撤防继电器472,受锁控机构32控制的布防继电器473,受所述撤防和布防继电器472和47 3控制的撤/布防遥控发射器474和天线475。所述警情传送系统5,见图4,包括无线接收器51以及依次连接的防盗报警控制器52和用户电话53。当主人用锁匙开门时,由于感应器431通过对锁匙的感应而发出感应信号,使密码识别器471通电工作,此时密码识别器471才能对身份识别卡进行识别,将身份识别卡靠近密码识别器471,密码识别器471确认无误后,控制撤防继电器472动作,让布/撤防遥控发射器474通过天线475发出一个电信号,无线接收器51接收到该信号后通过防盗报警控制器52使警情传送系统5停止工作,这样主人就可以平安地进入室内。在没有进行身份识别就开门时,撤防继电器472不动作,警情传送系统5仍在正常工作,当门被打开时警情传送系统5接收到报警信号后,通过用户电话53向事先设置的报警地点57报警,及时通知用户或公安机关。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紧急报警按钮55报警。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便携式遥控器54控制警情传送系统5的布、撤防。
从图1看到,所述探测器21相互串接后与无线发射器22相接。只要其中一个探测器异常,无线发射器22就发出报警信号,及时报警。
Claims (5)
1.一种智能防盗门装置,包括门扇(1)、围绕门扇(1)外的门框(2)、安装在门扇(1)上的门锁(3)以及报警系统(4)和警情传送系统(5);所述报警系统(4)包括安装在门扇(1)上的防破坏网络(41)、固定在门框(2)上并插入墙体(6)内的探测器(21)、自动布/撤防控制器(47)和连接电路(43),所述门锁(3)内有感应布/撤防系统(31)的锁控机构(32);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3)内有一个可伸出锁体(33)外的圆斜锁舌(34),尾部有一个形的压板(35),在锁体(33)内固定有一个弹簧座(341),它与圆斜锁舌(34)之间有复位弹簧(342),另外在方斜锁舌连接杆(36)上套装有一个可在该连接杆(36)上滑动并与拉手固定在一起的挡板(37),它有一个向上突出的挡片(371),在锁孔附近有一个感应器(4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盗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布/撤防系统(31)包括固定在锁体(33)上,分别受压板(35)和挡片(371)控制的微动开关(312)和(311),固定在园锁舌(38)后面的永久磁铁(381)以及固定在其附近的干簧管(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盗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布/撤防系统(31)中微动开关(311)和(312)的①脚相连后引出一导线,微动开关(311)的③脚串联干簧管(39)后与微动开关(312)的③脚相连也引出一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盗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电路(43)是防破坏网络(41)的一端连接到无线发射机(45)的一个输入端,其另一端与门锁(3)内引出的一根导线相连,无线发射机(45)的另一个输入端串联门磁开关(44)后与门锁(3)内引出的另一根导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盗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布/撤防控制器(47)包括密码识别器(471)、受其控制的撤防继电器(472)、受锁控机构(32)控制的布防继电器(473)、受所述撤防和布防继电器(472)和(473)控制的撤/布防遥控发射器(474)以及天线(47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991170970A CN1153887C (zh) | 1999-09-17 | 1999-09-17 | 智能防盗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991170970A CN1153887C (zh) | 1999-09-17 | 1999-09-17 | 智能防盗门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1052A CN1271052A (zh) | 2000-10-25 |
CN1153887C true CN1153887C (zh) | 2004-06-16 |
Family
ID=5279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170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887C (zh) | 1999-09-17 | 1999-09-17 | 智能防盗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88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6407B (zh) * | 2006-12-27 | 2010-11-24 | 陈军 | 一种防盗身份识别报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926595B (zh) * | 2012-11-19 | 2014-07-30 | 张梅芳 | 一种防盗和报警的防盗门锁 |
CN105750845A (zh) * | 2013-11-19 | 2016-07-13 | 苏州汇诚智造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水平开关的窗口报警板的制造方法 |
CN105715174B (zh) * | 2016-04-06 | 2018-03-20 | 北京初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盗门及防盗门系统 |
ES2996658T3 (en) | 2016-06-15 | 2025-02-13 | Wayne Fueling Systems Llc | Fuel dispenser with door lock and alarm control |
CN111223256A (zh) * | 2020-01-10 | 2020-06-02 | 固原鑫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的防盗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
-
1999
- 1999-09-17 CN CNB991170970A patent/CN115388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1052A (zh) | 2000-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66591U (zh) | 一种基于wifi和云服务器的智能门锁系统 | |
CN201391208Y (zh) | 一种防盗门报警装置 | |
CN202047672U (zh) | 一种用天地锁实现防盗的智能系统 | |
CN206128879U (zh) | 智能锁及其门锁防盗系统 | |
CN205502929U (zh) | 一种防盗门及防盗门系统 | |
CN1153887C (zh) | 智能防盗门装置 | |
CN105069888B (zh) | 一种无线控制装置及门禁控制系统 | |
CN101004847A (zh) | 人体感应探头防盗报警自动设防、撤防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5715174A (zh) | 一种防盗门及防盗门系统 | |
CN106980310A (zh) | 一种基于云锁的家具设备布防方法、系统 | |
CN204877162U (zh) | 多功能智能安防防盗门 | |
CN101354824A (zh) | 由门锁自动控制布防和撤防状态的家庭远程防盗报警系统 | |
CN202227919U (zh) | 射频识别控制物联网型防盗安全门 | |
GB2223531A (en) | Security system; remote actuation of window locks | |
CN201411968Y (zh) | 遥控指纹锁 | |
CN111270959A (zh) | 一种智能安全门及控制方法 | |
CN201270069Y (zh) | 自动控制布撤防的门用防盗报警电路 | |
CN102022066A (zh) | 能识别主人的防盗门及其防盗预警仪 | |
CN206574148U (zh) | 一种指纹报警锁 | |
CN2401687Y (zh) | 智能防盗门 | |
CN201158989Y (zh) | 智能无线遥控防盗电子锁 | |
CN109458060A (zh) | 门锁联动控制设备及气动门 | |
CN104494562B (zh) | 独立式车门锁监管装置 | |
CN210183677U (zh) | 一种防盗户外通信机柜 | |
CN205936005U (zh) | 一种改进的电气柜门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