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9563A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79563A CN115379563A CN202110557584.2A CN202110557584A CN115379563A CN 115379563 A CN115379563 A CN 115379563A CN 202110557584 A CN202110557584 A CN 202110557584A CN 115379563 A CN115379563 A CN 1153795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ice
- node
- physical layer
- request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91—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for synchroniz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本服务节点需要请求第一服务节点服务的场景下,先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在物理层上检测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若满足,再输出物理层接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以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若不满足,说明第一服务节点无法及时为本服务节点提供所需的请求服务信息,本申请将禁止本服务节点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从而避免了在成功建立服务连接前的无效物理层接入和资源请求过程,降低能耗和物理资源的无效占用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接入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在如智能制造、智慧家庭、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和工业互联网4.0等应用和服务中,通常要求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高可靠性以,及支持多业务并发等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服务请求的常规处理流程,无论是在服务接收节点(无线用户设备)请求服务的场景下,还是无线网络的管理节点(如基站等接入设备)请求服务的场景下,都需要作为服务接收节点或服务提供节点的无线用户设备发起网络接入请求,建立与管理节点的通信通道后,才会发送服务请求,以请求所需服务类型的数据资源。
然而,若服务提供节点不具有被请求的服务类型,将导致此前建立的通信通道无效;若该服务提供节点具有被请求的服务类型,但当前处于忙碌服务状态,无法立即响应该服务请求,需要持续占用无线通信资源来维持所建立的通信通道,不仅造成了无线通信资源的浪费,且会增加无线用户设备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接入条件,禁止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若满足所述接入条件,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物理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括:
接收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的服务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服务通知消息包括位于所述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从所述服务通知消息中,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包括:
确定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信息,所述服务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服务类型;
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且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包括:
获取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服务类型所映射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
检测所述服务类型比特信息所映射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状态比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不同服务状态所映射的所述状态比特信息不同;或者,
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利用所述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或者,
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利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同步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服务节点能够作为服务提供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当前状态信息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所述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或者,
侦听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当前服务状态;
检测到所述当前服务状态相对于本地存储的服务状态发生变化,将所述当前服务状态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所述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为本服务提供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包括:
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针对本服务提供节点的寻呼信号;
获取所述寻呼信号映射在物理层上的针对本服务提供节点的请求服务类型;
依据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且本服务提供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的确定过程,包括:
管理节点获取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多个服务提供节点各自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管理节点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上,广播信道所承载的相应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位和状态比特位,得到相应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获取过程包括:
管理节点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的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的获取过程包括:
管理节点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相应类型的同步信号,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服务请求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
禁止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禁止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物理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上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用以实现如上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对于应用层上的各服务提供节点,将其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上,这样,在本服务节点需要请求第一服务节点的某一类型服务的场景下,在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之前,直接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在物理层上检测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若满足,再输出物理层接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以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若不满足,说明第一服务节点无法及时为本服务节点提供所需的请求服务信息,本申请将禁止本服务节点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从而避免了在成功建立服务连接前的无效物理层接入和资源请求过程,降低能耗和物理资源的无效占用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接入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目前使用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一可选流程示意图;
图2为目前使用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4a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希望在服务提供节点不具有所请求的服务类型,或者是在该服务提供节点处于忙碌服务状态,无法及时响应服务请求的情况下,服务接收节点可以暂时不用请求与该服务提供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即暂时不用执行如图1和2所示的网络接入流程,以减少通信资源浪费,同时降低服务接收节点的能耗。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跨层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空口设计方案,来实现服务请求处理过程,具体的,可以将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所能提供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直接映射到物理层上的相应物理信道或参考信号等上,并由管理节点在其服务管理范围内,以广播或组播等方式发送所映射到物理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从而使得各服务接收节点直接在物理层,得到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在该物理层检测本服务接收节点所请求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
也就是说,服务接收节点可以直接在物理层上检测出将要请求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如该服务提供节点是否能够提供所请求的服务类型,且当前阶段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这样,在物理层就可以先判断该服务提供节点当前能否满足本服务接收节点发起的服务请求,若能够满足,再按照如图1或图2所示的方式,执行网络接入流程;反之,直接禁止本服务接收节点输出针对该服务提供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即禁止执行上述网络接入流程,避免了这种情况下对通信资源的占用,并减少了服务接收节点的能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如“示例性的”、“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这类词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这类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或实现方式。
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且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另外,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参照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对于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系统架构通常包括“管理节点”和“设备节点”,该“管理节点”可以通过接入控制和无线资源调度来实现与其服务的“设备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可见,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各节点在应用层面当前所执行的功能不同情况下,其在整个系统可以作为“服务接收节点”或“服务提供节点”。其中,“服务接收节点”可以向“服务提供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服务提供节点”在满足一定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向“服务提供节点”确认服务连接成功,并传输请求服务信息(如业务数据)提供“服务接收节点”所请求服务。
应该理解的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应用场景下,参照图4a、图4b 及图4c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作为“服务接收节点”、“服务提供节点”的设备往往会存在一定差异,具体结构可视情况而定,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详述。
基于上述分析,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具体可以适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节点,即适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PC)、上网本、智能手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智能音箱、机器人、台式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终端。如上述分析,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作为服务接收节点使用,也可以作为服务提供节点使用,可视情况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结合上文对本申请技术构思的相关描述,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服务提供节点,即能够对外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如上文列举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服务器等,本申请对服务提供节点的设备类型不做限制。为了保证各服务接收节点在物理层就能够了解能够提供所请求服务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尤其是该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以保证该服务提供节点能够及时响应本服务接收节点发送的服务请求。
基于此,本申请会预先将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相应承载对象中,如通信信道上、通信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中等,本申请对如何实现该映射处理过程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这样,对于任一服务接收节点来说,在希望从某服务提供节点(可以记为第一服务节点)获取某服务,即获取该服务提供节点所提供的实现该服务的数据资源的情况下,在请求与该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之前,先从物理层获取该第一服务节点在物理层映射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即预先将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上的相应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其中,上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如忙碌/空闲服务状态) 等。本申请对该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内容,及其在物理层上的映射方式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步骤S12,检测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如果否,进入步骤S13,如果是,执行步骤S1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条件可以是指本服务节点发送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第一服务节点能够及时且可靠响应该服务请求,向本服务节点反馈所需的请求服务信息,满足本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需求的条件,本申请对该接入条件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制,通常情况下与所获取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内容相匹配。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上文对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的相关描述,接入条件可以包括相应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能够提供服务接收节点所请求服务类型的服务,且当前阶段处于空闲服务状态;或者是相应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以保证响应服务请求的及时性都能够。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访问权限信息,即具有访问该第一服务节点权限的相关信息,或者说是具有使用该第一服务节点提供的服务的权限信息等,本申请对该信息内容不做限制,这种情况下,上述步骤S12的执行过程中,还可以在物理层检测本服务节点是否具有访问第一服务节点的权限等。本申请对上述接入条件包含的内容不做限制,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列举的这几种内容的接入条件,及其对应的检测方法。
步骤S13,禁止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步骤S14,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继上文描述,电子设备(即本服务节点)在物理层上按照上述方式,检测到当前阶段所请求的服务提供节点(如其他设备节点或管理节点)无法提供所请求的服务、因处于忙碌服务状态无法保证服务质量,本服务节点不具有第一服务节点的访问权限(即鉴权失败)等情况下,为了避免对通信资源的无效占用造成浪费,以及对本服务节点的不必要能耗,可以直接禁止本服务节点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也就是说,在这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本服务节点不需要执行如图1和图2所示的网络接入流程,这样,对于超低时延传输业务来说,避免了网络接入流程的开销,即避免了持续占用无线网络而造成的无线传输资源的浪费,减少了设备节点的能耗。
反之,经过上述物理层实现的检测,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满足接入条件,如本服务节点具有第一服务节点的访问权限;第一服务节点处于空闲服务状态,能够及时提供所请求服务,可以按照如图1或图2所示的方式,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即执行上述网络接入流程,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即执行后续的服务接入流程,满足了本服务节点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需求。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应用层上的各服务提供节点,将其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上,这样,在本服务节点需要请求第一服务节点的某一类型服务的场景下,在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之前,直接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在物理层上检测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若满足,再输出物理层接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以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若不满足,说明第一服务节点无法及时为本服务节点提供所需的请求服务信息,本申请将禁止本服务节点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从而避免了在成功建立服务连接前的无效物理层接入和资源请求过程,降低能耗和物理资源的无效占用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接入成功率。
参照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对上文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但并不局限于这种细化实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该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作为“服务接收节点”存在,参照图4b和图4c 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1,接收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的服务通知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服务通知消息可以包括位于该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任一能够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节点,即在应用层作为服务提供节点存在的服务节点,可以将其在应用层的当前状态信息(或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发送至其所在服务管理范围内的管理节点,以更新该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或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本服务提供节点也可以检测到当前服务状态相对于本地存储的服务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再将当前服务状态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该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等。由此可见,为了保证映射到物理层上的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的可靠性,需要各服务提供节点主动或被动将当前状态信息实时或周期性地上报至管理节点,具体实现过程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方法。而且,对于各服务提供节点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的上报及物理层映射更新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详述。
应该理解的是,在管理节点作为服务提供节点存在的场景下,无需上报,管理节点直接利用侦听到的本管理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更新映射到物理层上的相应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具体实现过程与上文描述的实现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详述。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管理节点来说,其能够预先获得位于其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之后,可以采用周期性地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将包含这些映射到物理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的服务通知消息,发送至位于其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接收节点,以使各服务接收节点在物理层上,即可得知其他服务节点当前阶段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电子设备来说,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可能作为服务接收节点存在,也可能作为服务提供节点存在,所以,该电子设备即可向其对应的管理节点发送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也可以接收该管理节点广播或组播的服务通知消息,得知其他电子设备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从而使位于同一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节点,能够在物理层得知彼此在应用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需要说明,本申请对上述服务通知消息的输出形式不做限制,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承载信息或参考信号等,可视情况而定。
步骤S22,从该服务通知消息中,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继上文描述,对于获得的映射在物理层上的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可以依据不同服务提供节点各自具有的唯一节点标识(如节点名称、ID、节点编号等),从中查找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其中,对于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的查找方式,可以依据该服务通知消息包含的不同服务提供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的排列方式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S23,依据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如果否,进入步骤S24;如果是,进入步骤S2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默认第一服务节点能够提供本服务节点所请求的服务,具体可以是用户得知第一服务节点能够提供所需服务的情况下,才会向该第一服务节点发起服务请求,所以,本申请在物理层得知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后,可以直接检测当前阶段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即若本服务节点向其发送服务请求,检测第一服务节点能够及时响应该服务请求,具体检测实现方式可以依据相应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的输出形式确定,本申请在此不做详述。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当前阶段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如空闲服务状态或忙碌服务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由该服务状态标识第一服务节点当前能否保证新接入的服务请求,即能否及时响应新接入的服务请求。
通常情况下,在可配置物理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描述服务状态信息,若第一服务节点当前处于“高负载”工作状态,其服务状态可以表现为“忙碌服务状态”;反之,若第一服务节点当前处于“低负载”工作状态,其服务状态可以表现为“空闲服务状态”等,本申请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状态的具体确定方式不做限制。
步骤S24,禁止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步骤S25,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关于步骤S24和步骤S25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如图4b和图4c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按照上述方式,检测到第一服务节点(即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满足接入条件的情况下,本服务器节点可以向管理节点发送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即网络接入请求,具体可以使用竞争或非竞争式的接入方式,以请求获得传输资源,具体接入实现过程不做详述。
在管理节点接收到物理层接入请求后,可以依据物理资源情况确定相应的基本物理层配置信息,解决竞争式接入方式下可能存在的接入冲突问题,并在物理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如图1或2所示,管理节点可以向本服务节点反馈物理层接入成功标志,以使本服务节点据此发送后续服务请求,同时,管理节点可以通过建立的物理传输链路,向本服务节点授权传输并分配相应的传输资源,以使得本服务节点通过该物理层资源(即物理传输链路)向第一服务节点发送服务请求,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响应该服务请求所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满足本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
综上,本实施例中,各服务提供节点将其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上报至管理节点,并映射到物理层上,由管理节点将映射在物理层的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状态,通过广播或组播方式发送至其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接收节点,这样,对于任一服务接收节点来说,直接在物理层就能够查询其将要请求服务的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这样,在查询到该第一服务节点处于忙碌服务状态下,就不用再占用物理层资源,发送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节省了本服务节点的能耗。
参照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对上文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1,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关于步骤S31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32,确定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信息,该服务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服务类型;
对于本服务节点来说,其希望从第一服务节点获得什么类型的服务,可以基于用户对本服务节点的输入操作确定,或者是通过本服务节点当前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所发起的请求内容确定等,本申请对本服务节点所请求的服务类型(即服务请求信息)的确定方式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且上述服务请求信息包含的内容也不局限请求服务类型。
其中,对于请求服务的服务类型可以依据该服务执行所需数据类型等信息确定,如实现语音、视频或文本文件等类型的数据传输等,本申请对不同服务类型的标识内容本申请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步骤S33,依据该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请求服务类型,如果是,进入步骤S34;如果否,执行步骤S35;
继上文描述,确定本服务节点希望从第一服务节点请求的服务类型后,可以先在物理层检测该第一服务节点能够提供该服务类型的服务,所以,本申请可以查询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到物理层上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具体可以查询第一服务节点所能够提供的各服务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本服务节点所请求服务的服务类型,如采用服务类型标识比较方式实现该查询操作,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实现方式。
步骤S34,依据该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如果否,进入步骤S35;如果是,执行步骤S36;
步骤S35,禁止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步骤S36,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按照上述物理层的检测方式,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无法提供本服务节点所请求的服务,为了避免传输资源浪费,本服务节点不再发送针对该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之后,本服务节点可以向其他服务提供节点(即区别于第一服务节点的其他服务节点)发起服务请求,具体实现过程上文步骤执行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再详述。
对于上述其他服务提供节点,本服务节点仍可以在物理层上,查询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从中选择出能够提供本服务节点所请求服务的服务类型,且当前阶段处于空闲服务状态的服务提供节点,将其确定为目标服务节点,输出针对该目标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按照上述方式,通过与该目标服务节点建立的物理传输链路传输所需的请求服务信息。
其中,关于上述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映射到物理层后,由本服务节点直接在物理层实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状态检测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请求服务类型的检测过程,与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的检测过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实现顺序,也可以同时执行,或者是先检测服务状态,再检测所能提供的服务类型等,这可视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服务节点希望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服务的场景下,可以先在物理层检测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请求服务的服务类型,且当前阶段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以保证第一服务节点能够可靠且及时响应本服务节点后续发送的服务请求,一旦确定某一检测结果为否,本服务节点不需要再浪费传输资源,向第一服务节点发送服务请求,节省不必要的额外消耗。
当然,经过上述检测,确定第一服务节点能够及时提供本服务节点所请求的服务,可以直接发送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再发送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以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满足本服务节点的服务需求。
参照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对上文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1,接收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的服务通知消息;
其中,服务通知消息可以包括位于该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该服务管理范围可以依据该管理节点的工作性能,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要求等因素确定,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管理节点各自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节点往往不同,也可能存在部分重叠的服务节点等,可视情况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管理节点周期性的广播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过程中,作为服务接收节点的任一设备节点,可以通过检测同步信号,建立与该管理节点的时间和频率同步,以便从该系统信息中获得网络基本配置信息,同时从该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承载信息中,确定想要请求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具体实现过程本实施例不做详述。
步骤S42,从该服务通知消息中,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步骤S43,确定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请求服务类型;
关于步骤S41~步骤S4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44,获取广播信道所承载的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
结合上文对服务提供节点将自身在应用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的通信信道或参考信号等对象,即映射所定义的信息(即与服务请求相关的基本信息,如上述服务类型、服务状态等)到物理层的具有广播性质的空口参数(如同步信号、广播信道承载信息或参考信号灯)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将各服务提供节点(其包含有第一服务节点)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的信息映射到广播信号所承载的若干比特位上,如映射到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上,作为系统基本配置信息进行广播并被标识,以使位于本服务管理范围内的服务节点,通过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来确定服务提供节点映射到物理层上的服务类型等信息。
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广播信道的各比特位信息中,映射了第一服务节点所能够提供服务的服务类型(如服务类型标识)的比特位信息,记为服务类型比特信息。需要说明,本申请对广播信道上映射该服务类型的比特位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同理,对于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的服务状态,标识的“忙碌”、或“空闲”可以映射为单比特信息,记为状态比特信息,本申请对广播信道上映射该服务状态的比特位不做限制。应该理解的是,对于同一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其负载的变化,其服务状态会相应改变,这就需要周期性或实时地上报其当前的服务状态,以更新映射到物理层的服务状态,保证各服务接收节点所得到的状态比特信息所记载的相应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状态准确且可靠。
基于上述分析,本实施例中,本服务节点接收到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信号后,可以在物理层的广播信道所承载的信息中,获得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即表示第一服务节点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以及当前阶段所处的服务状态。
步骤S45,检测该服务类型比特信息所映射的,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请求服务类型;若是,进入步骤S46;若否,执行步骤S47;
步骤S46,检测该状态比特信息所映射的服务状态,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若否,进入步骤S47;若是,执行步骤48;
继上文描述可知,不同服务类型所映射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且不同服务状态所映射的状态比特信息也是不同,所以,本申请可以依据实际获取的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来确定当前阶段该第一服务节点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以及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据此确定第一服务节点能否及时提供本服务节点所需服务类型的服务,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描述的检测过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47,禁止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步骤S48,输出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该物理传输链路接收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关于步骤S47和步骤S48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中,预先将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所能够提供的各服务的服务类型,以及当前阶段下的服务状态映射到物理层上的广播信道所承载的相应比特位中,确定相应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这样,在任一服务节点希望获取另一服务节点的某类型服务的情况下,在物理层接收到的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信号后,可以查询广播信道所承载的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据此确定第一服务节点能够提供所请求的服务,且当前阶段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若确定某一检测结果否,本服务节点就不用发送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从而减少了网络接入和服务接入所造成的额外资源占用,且节省了设备节点的能耗。
参照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对上文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51,服务提供节点侦听其在应用层的当前服务状态;
步骤S52,服务提供节点检测到当前服务状态相对于本地存储的服务状态发生变化,将当前服务状态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
步骤S53,管理节点将该服务提供节点的在应用层上的当前服务状态映射到物理层上,广播信道所承载的该服务提供节点的状态比特位,得到状态比特信息;
步骤S54,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或组播方式发送映射在物理层上的各服务提供节点状态比特位信息。
应该理解的是,对于任一服务提供节点来说,其通过广播或组播方式,接收到的管理节点发送的各状态比特位信息,可以是映射其他服务提供节点当前阶段在应用层上的服务状态的状态比特位信息,不用获取本服务提供节点的状态比特位信息。另外,对于服务类型比特位信息的映射和广播/组播实现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再详述。
其中,在检测管理节点广播或组播的同步信号或系统信息,确定映射到物理层上的信号或特殊比特信息,获得服务状态和/或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的同时,还会获得基本物理层配置信息,以便后续据此构建物理传输链路,本申请对该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内容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是以服务状态信息的单比特信息,配置在广播信号的信息承载中的场景示例,来说明将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的服务状态,映射到物理层中的实现方式,以使得各服务接收节点可以在物理层,得知各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上的服务状态,据此确定当前阶段是否适合发送针对某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请求,从而避免向处于忙碌服务状态下的服务提供节点接入服务请求,需要本服务节点较长时间等待,造成资源浪费,且降低了服务请求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区别于上文实施例描述的映射定义的请求服务相关信息到物理层的具有广播性质的空口参数,仍以上述服务状态的映射场景为例,本申请还可以将服务状态映射为广播信道对应的不同参考信号,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一服务提供节点来说,按照上述将其所能够提供服务的服务类型,以及当前阶段的服务状态等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上报至管理节点之后,管理节点可以将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中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的广播信道对应的某一参考信号,从而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本申请对该第一映射关系的确定方式及表示方式不做限制,且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服务状态所映射的参考信号内容不同,但对参考信号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基于上述分析,在实际检测为本服务节点提供所请求服务的第一服务节点当前阶段下,在应用层上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的过程中,接收到管理节点采用广播/组播方式发送的同步信号或系统信息(如MIB、SIB等)后,可以确定本次广播信号对应的参考信号,按照预先确定的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利用本次确定的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即在第一映射关系中,与本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所映射的服务状态是否为空闲服务状态,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
对于服务接收节点来说,按照上述方式经过物理层的信号检测,若第一服务节点(任一种服务提供节点)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包含本服务节点希望请求的服务类型,且当前阶段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上处于空闲服务状态,本服务节点可以启动后续物理层接入过程,并根据所分配的物理层资源传输服请求服务信息;反之,本服务节点不用启动后续物理层接入过程,可以监听管理节点发送的广播信号或信道,直至满足接入条件,在针对相应的服务提供节点启动物理接入过程,以此避免服务提供节点无法及时提供本法服务节点所需服务的情况下,直接启动物理层接入过程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够提高服务请求接入成功率。
在本申请提出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可以将服务状态映射为不同的同步信号,这样,设备节点可以对广播节点周期性发送的同步信号进行盲检,通过分析同步信号的序列特点,来确定本次所获取的同步信号所对应的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状态,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任一服务提供节点来说,按照上述将其所能够提供服务的服务类型,以及当前阶段的服务状态等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上报至管理节点之后,管理节点可以将服务响应状态信息中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的广播信号对应的同步信号,由此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本申请对该第二映射关系的确定方式及表示方式不做限制。
本申请按照但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确定第二映射关系后,在实际检测为本服务节点提供所请求服务的第一服务节点当前阶段下,在应用层上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的过程中,接收到管理节点广播/组播的同步信号后,可以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利用接收到的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同步信号,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即确定与接收到的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同步信号映射的服务状态,是否为空闲服务状态,具体检测过程不做详述。
对于上文各实施例描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主要以设备节点作为服务接收节点,提出服务接入请求的场景,如具有图4a所示系统结构的如内容 (如视频等)分发类服务的应用场景;具有图4c所示系统结构的自组织的网络拓扑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如车载环境下的无线网络构建和提供传输能力的应用场景等为例,进行方案解释。下面将图4b所示的以管理节点作为服务接收节点,设备节点作为服务提供节点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例,来说明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实现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环境检测相关的服务请求场景,如网络设备节点通过摄像头或者雷达等感知/探知环境数据,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服务接收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满足应用需求。
具体的,参照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61,管理节点发送针对第一服务提供节点的寻呼信号;
应该理解的是,在步骤S61执行之前,位于该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提供节点,可以按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方式,将自身最新的服务状态上报至管理节点,以更新映射到物理层上的相应服务状态,以使管理节点通过广播或组播方式,告知位于其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接收节点,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在应用层作为服务接收节点存在,参照图4b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该管理节点可以周期性或实时进行自我更新服务状态,以保证映射到物理层上的该管理节点的服务状态真实可靠。
基于上述分析,在管理节点希望请求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在自身网络覆盖范围内(即服务管理范围内)寻呼(Paging)作为服务提供节点的设备节点,即为管理节点提供所需服务的任一服务提供节点,本申请将其记为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其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列举的任一电子设备,且本申请对寻呼信号的内容及其输出方式不做限制。
步骤S62,第一服务提供节点接收该寻呼信号,获取该寻呼信号映射在物理层上的针对第一服务提供节点的请求服务类型;
步骤S63,第一服务提供节点确定其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步骤S64,第一服务提供节点依据该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其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请求服务类型,若是,进入步骤S65;若否,执行步骤S66;
步骤S65,第一服务提供节点依据该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其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若否,进入步骤S66;若是,执行步骤S67;
步骤S66,第一服务提供节点禁止向管理节点发送物理层接入请求,继续等待下一个寻呼信号;
对于被循环的第一服务提供节点,接收到管理节点发送的寻呼信号后,在其向管理节点输出网络接入请求,以获得传输资源之前,可以先检测自身能够提供管理节点所请求的服务,且在应用层的服务状态是否为空闲服务状态,即检测第一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是否可见,整个检测过程将在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即任一个设备节点)的物理层实现,关于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及服务状态的具体检测过程,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的检测过程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可见的情况下,即上述检测结果均为是的情况下,该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可以准备后续物理层接入过程;否则,不再继续后续的物理层接入过程,即禁止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物理层接入请求,可以继续等待管理节点发送的下一个寻呼信号。
可见,本申请提出的由设备节点在物理层直接完成服务接收节点所请求服务的提供情况、服务状态查询,避免了在成功获得服务接入成功之前,不必要的无线接入和资源请求过程,避免了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了服务成功接入时延。
步骤S67,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物理层接入请求;
步骤S68,管理节点响应该物理层接入请求,与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
步骤S69,管理节点向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反馈物理接入成功消息,以及物理配置资源数据;
步骤S610,管理节点向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发送服务请求;
步骤S611,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响应服务请求,通过物理传输链路向管理节点发送请求服务信息。
继上述描述过程,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在物理层确定其能够提供管理节点所需服务,且当前阶段在应用层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即服务可见,可以继续进行物理层接入过程,检测并接受物理层的接入服务请求,并在建立物理层连接后,继续服务请求流程,由于此时已知第一服务提供节点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保证了管理节点能够成功请求服务。可见,本申请在获取物理层传输基本信息的同时,获得期望的服务在网络中的状态,从而保证了后续物理层成功接入后,所请求服务的成功率。
需要说明,按照上述方式确定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可见的情况下,所执行的物理层的接入流程和服务接入流程,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各步骤的描述内容,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在此不做详述。
参照图10,为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适用于如上文描述的任一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节点,其具体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列举的各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检测模块12,用于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
禁止接入模块13,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禁止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接入模块14,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物理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上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获取模块11可以包括:
服务通知消息接收单元111,用于接收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的服务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服务通知消息包括位于所述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单元112,用于从所述服务通知消息中,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基于上述分析,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上述检测模块12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1,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上述检测模块12也可以包括:
服务请求信息确定单元122,用于确定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信息,所述服务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服务类型;
第二确定单元123,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且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单元123可以包括:
服务类型比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服务类型所映射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
服务类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服务类型比特信息所映射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
服务状态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状态比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不同服务状态所映射的所述状态比特信息不同;
或者,服务状态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利用所述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或者,服务状态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利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同步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确定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部署于管理节点中的如下模块:
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多个服务提供节点各自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上,广播信道所承载的相应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位和状态比特位,得到相应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
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的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映射关系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相应类型的同步信号,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若上述设备节点作为服务提供节点存在,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状态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当前状态信息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所述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或者,
服务状态侦听模块,用于侦听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当前服务状态;
服务状态上报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当前服务状态相对于本地存储的服务状态发生变化,将所述当前服务状态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所述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若上述设备节点作为服务提供节点存在,如图12所示,上述检测模块12也可以包括:
寻呼信号接收模块124,用于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针对本服务提供节点的寻呼信号;
请求服务类型获取模块125,用于获取所述寻呼信号映射在物理层上的针对本服务提供节点的请求服务类型;
接入条件检测模块126,用于依据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且本服务提供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种模块、单元等,均可以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关于各程序模块及其组合所实现的功能,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调用并加载,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参照图13,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1、存储器22及处理器23,其中:
通信接口21、存储器22和处理器23的数量均可以为至少一个,且通信接口21、存储器22和处理器23均可以连接通信总线,以通过该通信总线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依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本申请不做详述。
通信接口21可以包括能够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交互的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5G/6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模块、GPRS 模块等的数据传输接口;此外,通信接口21还可以包括实现计算机设备内部组成部件之间的数据交互的通信接口,如USB接口、串/并口等,本申请对该通信接口21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处理器23,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在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存储器22可以用于存储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程序;处理器23可以加载并执行存储器22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本申请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文相应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如感应触摸显示面板上的触摸事件的触摸感应单元、键盘、鼠标、图像采集器(如摄像头)、拾音器等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如显示器、扬声器、振动机构、灯等至少一个输出设备等;电源管理模组,包括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器模组等,图14并未一一示出,可视情况而定。
应该理解的是,图13和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13或图14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最后,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接入条件,禁止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若满足所述接入条件,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物理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括:
接收管理节点采用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的服务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服务通知消息包括位于所述管理节点的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各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从所述服务通知消息中,确定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包括:
确定针对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请求信息,所述服务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服务类型;
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且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包括:
获取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服务类型所映射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不同;
检测所述服务类型比特信息所映射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状态比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不同服务状态所映射的所述状态比特信息不同;或者,
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利用所述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或者,
按照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利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同步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应用层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在本服务节点能够作为服务提供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当前状态信息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所述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或者,
侦听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的当前服务状态;
检测到所述当前服务状态相对于本地存储的服务状态发生变化,将所述当前服务状态发送至相应管理节点,用以更新所述管理节点映射在物理层上的本服务提供节点对应的服务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服务节点为本服务提供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包括:
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针对本服务提供节点的寻呼信号;
获取所述寻呼信号映射在物理层上的针对本服务提供节点的请求服务类型;
依据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确定本服务提供节点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否包含所述请求服务类型,且本服务提供节点是否处于空闲服务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广播信道所承载的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的确定过程,包括:
管理节点获取服务管理范围内的多个服务提供节点各自在应用层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管理节点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映射到物理层上,广播信道所承载的相应服务提供节点的服务类型比特位和状态比特位,得到相应的服务类型比特信息和状态比特信息;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获取过程包括:
管理节点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的广播信道对应的参考信号,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的获取过程包括:
管理节点将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包含的服务状态,映射为物理层上相应类型的同步信号,得到不同服务状态与不同同步信号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9.一种服务请求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响应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服务节点映射在物理层的服务响应状态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服务响应状态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
禁止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禁止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
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输出针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物理层接入请求,以请求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建立物理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物理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反馈的请求服务信息。
1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57584.2A CN115379563A (zh) | 2021-05-21 | 2021-05-21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17/684,383 US12219461B2 (en) | 2021-05-21 | 2022-03-01 | Service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GB2205262.5A GB2607430B (en) | 2021-05-21 | 2022-04-11 | Service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57584.2A CN115379563A (zh) | 2021-05-21 | 2021-05-21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79563A true CN115379563A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165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57584.2A Pending CN115379563A (zh) | 2021-05-21 | 2021-05-21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219461B2 (zh) |
CN (1) | CN115379563A (zh) |
GB (1) | GB26074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3360B (zh) * | 2021-06-22 | 2022-11-2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35192B2 (en) * | 2010-04-13 | 2012-1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vely transitioning between physical-layer networks during a stream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19031831A1 (ko) * | 2017-08-08 | 2019-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
CN110351194B (zh) * | 2018-04-04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组创建、组播组加入方法及装置 |
WO2019232757A1 (zh) * | 2018-06-07 | 2019-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业务请求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1012322B2 (en) * | 2018-06-29 | 2021-05-18 | Apple Inc. | Notification of service availability on a device |
-
2021
- 2021-05-21 CN CN202110557584.2A patent/CN11537956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01 US US17/684,383 patent/US1221946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4-11 GB GB2205262.5A patent/GB2607430B/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607430A (en) | 2022-12-07 |
GB202205262D0 (en) | 2022-05-25 |
GB2607430B (en) | 2024-08-21 |
US20220377648A1 (en) | 2022-11-24 |
US12219461B2 (en) | 2025-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0985E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mpt and efficient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networks | |
EP3337280B1 (en) | Differentiated association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wifi networks | |
USRE43493E1 (en) | Method for sharing hybrid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independent network, a station for the method, and a data format for the method and the station | |
JP2001189974A (ja) | ブルーツース装着機器間ネットワーク運用方法 | |
CN103841562B (zh) | 一种时隙资源占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194462B (zh) | 节点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3220752A (zh) | 一种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接入点、入网设备及系统 | |
EP3397010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duct for transmitting activation-related system information | |
US20170303096A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3923751A (zh) | 一种节点入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769867A (zh) | 网络接入方法 | |
CN107465609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终端路由选择方法及物联网终端 | |
CN102036419B (zh) | 网络节点配置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节点以及通信系统 | |
US885569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devices | |
CN115379563A (zh)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2016334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synchronous time slot fo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
US20140177559A1 (e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non-beacon wireless network and non-beacon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88802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374881B2 (en) | Method of network subscrip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CN113068161B (zh) | 一种蓝牙低能耗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US2013008904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con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5174026B (zh) | 一种信标时隙数量的分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
KR102205678B1 (ko) | 슬리핑 모드를 갖는 차량 애드 혹 망의 통신 시스템 | |
CN105228197A (zh) | 缓存业务设备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4521025B (zh) | 无线自组网的时隙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