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355310B - 一种换挡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挡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5310B
CN115355310B CN202210767935.7A CN202210767935A CN115355310B CN 115355310 B CN115355310 B CN 115355310B CN 202210767935 A CN202210767935 A CN 202210767935A CN 115355310 B CN115355310 B CN 115355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ubber coating
limiting
groove
shift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7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55310A (zh
Inventor
陈祺斌
崔东宇
张霜天
王小松
王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to Cable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to Cable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to Cable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to Cable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79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5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5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55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5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8Selector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r reduction of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挡杆技术领域,一种换挡杆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换挡杆;上壳体上设置有转动限位座;转动限位座内设置有转动限位腔;所述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下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挡位架;换挡杆的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每根所述转动轴上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衬套;旋转衬套限位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换挡杆在所述转动限位腔内转动;换挡杆上部穿过转动限位座的顶部;换挡杆下部设置有顶针组件;顶针组件的下端抵在所述挡位架上。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旋转衬套减小转动轴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对旋转衬套进行稳定限位,便于换挡杆在旋转衬套内转动,进一步防止换挡杆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换挡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挡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挡杆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挡杆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在使用中换挡杆与上壳体之间存在转动间隙,换挡杆与下壳体之间也存在转动间隙,这样在换挡杆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会出现换挡杆在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从而影响换挡杆的使用时的转动感受、转动精度以及影响换挡杆的转动效果;并且现有的档位架与壳体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在换挡杆一段时间使用后,换挡杆会带动档位架的位置发生偏移,或是随着换挡杆一并进行小幅度的移动,这样会大大影响换挡杆的使用感受度,也容易使换挡杆出现换挡不精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换挡杆在转动时容易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旋转衬套减小转动轴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提升转动效果和转动流畅性,防止换挡杆转动时出现松动的或晃动的换挡杆结构。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换挡杆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换挡杆;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转动限位座;所述转动限位座内设置有转动限位腔;所述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下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挡位架;所述挡位架外侧壁上设置有包胶;所述换挡杆的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每根所述转动轴上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衬套;所述旋转衬套限位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换挡杆在所述转动限位腔内转动;换挡杆上部穿过转动限位座的顶部;换挡杆下部设置有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的下端抵在所述挡位架上,并能在挡位架上活动。该结构通过换挡杆两侧的转动轴上均设置有旋转衬套,并将旋转衬套限位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旋转衬套减小转动轴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对旋转衬套进行稳定限位,便于换挡杆在旋转衬套内转动,提升转动效果和转动流畅性,进一步防止换挡杆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的现象;通过挡位架上设置有包胶,能够对档位架进行限位,防止档位架移动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换挡杆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的现象,进一步提升换挡杆的转动效果,通过换挡杆下部的顶针组件抵在在挡位架,通过顶针组件能使换挡杆更好的抵在挡位架上,从而进一步减少换挡杆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的现象,提升换挡杆转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衬套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水平限位凸板,所述转动限位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配合限位槽;所述配合限位槽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衬套上部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圆弧凹面;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衬套下部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圆弧凹面;所述旋转衬套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圆弧凹面和第二限位圆弧凹面之间,且所述水平限位凸板限位在配合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块的顶部之间的限位间隙内。通过两侧的水平限位凸板便于更好的限位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提升对旋转衬套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防止旋转衬套随着转动轴一并旋转,同时通过一限位圆弧凹面和第二限位圆弧凹面也便于更好的与旋转衬套相贴合紧配,提升连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动轴在转动时的转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衬套的周壁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转动轴的夹紧空挡。通过夹紧空挡能够更好的减小旋转衬套与转动轴之间的间隙,能够使旋转衬套具有一定的夹紧力,提升转动轴转动时的阻尼感,从而提升换挡杆的转动手感、转动精度和转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换挡杆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缓冲环槽;所述缓冲环槽内设置有缓冲垫圈;所述转动限位座上沿换挡杆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缓冲限位挡块,转动时,所述缓冲垫圈与所述缓冲限位挡块相限位配合。通过缓冲环槽上的缓冲垫圈减小沿换挡杆转动方向上的转动间隙,从而能够使转动杆在转动时起到沿换挡杆转动方向上的限位效果,进一步提升转动杆在沿换挡杆转动方向上的转动效果,进一步防止转动杆在沿换挡杆转动方向上出现晃动或松动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换挡杆上沿换挡杆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转动限位腔内沿换挡杆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槽和第二限位板槽;所述第一限位板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板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板限位在第二限位板槽。通过第一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槽相匹配,第二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槽相匹配,进一步提升沿沿换挡杆转动方向的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包胶位于所述挡位架外壁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并将所述挡位架紧配在安装槽内;所述挡位架上设置换挡活动槽;所述换挡活动槽的底面设置有沿换挡杆转动方向设置的档位滑动凹面;所述档位滑动凹面内设置有沿换挡杆转动方向设置的软胶安装槽;所述软胶安装槽内设置有与换挡杆端部相接触的软胶,且所述软胶的外周壁与所述软胶安装槽的内周壁相抵,并使软胶的外缘与所述档位滑动凹面的内缘相衔接。通过在挡位架外壁上设置包胶,便于减少挡位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挡位架在壳体的安装槽内进行移动或晃动,从而提升挡位架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通过档位滑动凹面内设置有软胶,便于使软胶更好的与换挡杆端部相接触,方便换挡杆的转动以及提升转动时的触感。
作为优选,所述挡位架呈长方体状,所述包胶包括第一包胶、第二包胶、第三包胶和第四包胶;所述第一包胶、第二包胶、第三包胶和第四包胶分别位于挡位架的四个直角处。通过第一包胶、第二包胶、第三包胶和第四包胶便于将挡位架的四个直角进行限位,防止挡位架进行移动或晃动,进一步便于将挡位架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包胶的底部和第二包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包胶;所述第一包胶的底部和第三包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包胶;所述第二包胶的底部和第四包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包胶;所述第三包胶的底部和第四包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包胶;所述第四连接包胶与所述软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包胶、第二连接包胶、第三连接包胶上均设置有多个包胶卡口;所述挡位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包胶卡块相匹配的包胶卡块。通过第一连接包胶便于减小挡位架底部与安装槽底部的间隙,并且提升第一包胶和第二包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牢固性,第二连接包胶和第三连接包胶与第一连接包胶多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挡位架的每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纵向的直角包胶槽;所述直角包胶槽的中部设置包胶连接块;所述包胶连接块上纵向设置有包胶定位杆;且包胶定位杆的上下两端部与包胶定位杆之间形成包胶腔。通过包胶腔便于更好的将第一包胶、第二包胶、第三包胶和第四包胶包胶至挡位架的四个直角处。
作为优选,所述换挡杆下部内设置有顶针安装阶梯槽;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弹簧和弹簧限位套;所述顶针活动连接在顶针安装阶梯槽内,所述顶针包括顶杆和顶头;顶头连接在所述顶杆的下端,所述顶头的下端延伸出至所述换挡杆下部外,且顶头的下端抵在所述挡位架;所述顶杆和顶头之间形成环形台阶;所述弹簧限位套套设在顶杆上,且弹簧限位套的底面限位在所述环形台阶上;所述弹簧套设在顶杆上,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弹簧限位套的顶面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在顶针安装阶梯槽的阶梯面上。通过顶针上的弹簧限位套能够进一步使将弹簧进行限位,同时能够增加弹簧的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换挡杆在换挡时的阻尼感,提升换挡手感以及提升整体换挡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旋转衬套减小转动轴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对旋转衬套进行稳定限位,便于换挡杆在旋转衬套内转动,提升转动效果和转动流畅性,进一步防止换挡杆转动时出现松动的或晃动的现象;减少挡位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挡位架在壳体的安装槽内进行移动或晃动,从而提升挡位架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便于使软胶更好的与换挡杆端部相接触,方便换挡杆的转动以及提升转动时的触感;通过顶针上的弹簧限位套能够进一步使将弹簧进行限位,能够增加弹簧的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换挡杆在换挡时的阻尼感,并且能够与挡位架上的软胶相配合进一步提升换挡手感,进而提升整体换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换挡杆转动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换挡杆转动限位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上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换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挡位架与换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挡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挡位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挡位架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中顶针组件的爆炸图。
其中:1、上壳体;11、转动限位座;111、缓冲限位挡块;12、转动限位腔;121、配合限位槽;122、第一限位圆弧凹面;123、第一限位板槽;124、第二限位板槽;2、下壳体;20、安装槽;201、安装槽定位孔;21、限位凸块;22、第二限位圆弧凹面;3、换挡杆;30、限位间隙;301、换挡杆上部;302、换挡杆下部;303、缓冲环槽;304、缓冲垫圈;31、转动轴;32、旋转衬套;321、水平限位凸板;322、夹紧空挡;33、第一限位板;34、第二限位板;35、转轴橡胶;4、挡位架;40、包胶;41、换挡活动槽;42、换挡活动槽的槽底;43、档位滑动凹面;44、软胶安装槽;45、软胶;451、换挡回位凹面;401、第一包胶;402、第二包胶;403、第三包胶;404、第四包胶;405、第一连接包胶;406、第二连接包胶;407、第三连接包胶;408、第四连接包胶;409、包胶卡口;47、包胶卡块;481、直角包胶槽;482、包胶连接块;483、包胶定位杆;484、包胶腔;5、顶针组件;50、顶针安装阶梯槽;501、阶梯面;51、顶针;511、顶杆;512、顶头;513、环形台阶;52、弹簧;53、弹簧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换挡杆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换挡杆3;上壳体1上设置有转动限位座11;转动限位座11内设置有转动限位腔12;下壳体2设置在上壳体1的底部,下壳体2内设置有安装槽20;安装槽20内设置有挡位架4;换挡杆3的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31;每根转动轴31上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衬套32;旋转衬套32限位连接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换挡杆3在转动限位腔12内转动;换挡杆上部301穿过转动限位座11的顶部;换挡杆下部302设置有顶针组件5;顶针组件5的下端抵在挡位架4上,能够使顶针组件5在挡位架4内转动。该结构通过换挡杆3两侧的转动轴31上均设置有旋转衬套32,并将旋转衬套32限位固定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旋转衬套32减小转动轴31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对旋转衬套32进行稳定限位,便于换挡杆3在旋转衬套32内转动,提升转动效果和转动流畅性,进一步防止换挡杆3转动时出现松动的或晃动的现象。通过挡位架4上设置有包胶40,能够对档位架4进行限位,防止档位架4移动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换挡杆3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的现象,进一步提升换挡杆3的转动效果,通过换挡杆3下部的顶针组件5抵在在挡位架4,通过顶针组件5能使换挡杆3更好的抵在挡位架4上,从而进一步减少换挡杆3转动时出现松动或晃动的现象,提升换挡杆3转动效果。
如图3至图5所示,旋转衬套32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水平限位凸板321,转动限位腔1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配合限位槽121;配合限位槽121的底面设置有与旋转衬套32上部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圆弧凹面122;下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凸块21;限位凸块21的顶部设置有与旋转衬套32下部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圆弧凹面22;旋转衬套32限位在第一限位圆弧凹面122和第二限位圆弧凹面22之间,且水平限位凸板321限位在配合限位槽121与限位凸块21的顶部之间的限位间隙30内。通过两侧的水平限位凸板321便于更好的限位固定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提升对旋转衬套32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防止旋转衬套32随着转动轴31一并旋转,同时通过第一限位圆弧凹面122和第二限位圆弧凹面22也便于更好的与旋转衬套32相贴合紧配,提升连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动轴31在转动时的转动效果。旋转衬套32的周壁上设置有用于限位转动轴31的夹紧空挡322。通过夹紧空挡322能够更好的减小旋转衬套32与转动轴31之间的间隙,能够使旋转衬套32具有一定的夹紧力,提升转动轴31转动时的阻尼感,从而提升换挡杆3的转动手感、转动精度和转动效果。两块水平限位凸板321水平对齐设置;夹紧空挡322位于两块水平限位凸板321的中间。通过水平限位凸板321水平对齐设置能够使旋转衬套32更好的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对齐,也进一步提升旋转衬套32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限位效果;并且通过夹紧空挡322位于水平限位凸板321的中间,能够使其达到最优的夹紧效果,实现两侧夹紧力相同,防止出现两侧夹紧力的偏差从而造成转动时一侧转向效果不佳的情况。
如图3和图6所示,换挡杆上部3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缓冲环槽303;缓冲环槽303内设置有缓冲垫圈304;通过缓冲环槽303上的缓冲垫圈304减小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上的转动间隙,从而能够使换挡杆3在转动时起到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上的限位效果,进一步提升换挡杆3在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上的转动效果,进一步防止换挡杆3在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上出现晃动或松动的现象。转动限位座11上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缓冲限位挡块111,转动时,缓冲垫圈304与缓冲限位挡块111相限位配合。通过缓冲限位挡块111位于转动限位腔12顶部开口的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通过缓冲限位挡块111便于更好的与缓冲垫圈304相配合,从而能够进一步对换挡杆3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限位作用。
如图3和图6所示,换挡杆3上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33和第二限位板34;转动限位腔12内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槽123和第二限位板槽124;第一限位板33限位在第一限位板槽123内;第二限位板34限位在第二限位板槽124。通过第一限位板33与第一限位板槽123相匹配,第二限位板34与第二限位板槽124相匹配,进一步提升沿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限位作用。两侧转动轴31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转轴橡胶35。通过转轴橡胶35能够更好的减小与上壳体1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动轴31的转动效果,防止转动时发生松动。
换挡杆3通过旋转衬套32减小转动轴31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对旋转衬套32进行稳定限位,便于换挡杆3在旋转衬套32内转动,提升转动效果和转动流畅性,进一步防止换挡杆3转动时出现松动的或晃动的现象。
如图7至图11所示,挡位架4安装在安装槽20内,挡位架4外侧壁上设置有包胶40;且包胶40位于挡位架4外壁与安装槽20内壁之间,并将挡位架4紧配在安装槽20内,通过包胶40进一步防止挡位架4在安装槽20内进行移位。挡位架4上设置换挡活动槽41;换挡活动槽的槽底42设置有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设置的档位滑动凹面43;档位滑动凹面43内设置有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设置的软胶安装槽44;软胶安装槽44内设置有与换挡杆3端部相接触的软胶45,且软胶45的外周壁与软胶安装槽44的内周壁相紧配,并使软胶45的外缘与档位滑动凹面43的内缘相衔接,能够使档位滑动凹面43顺滑的过渡至软胶45上,提升整个档位滑动凹面43的流畅度。通过在挡位架4外壁上设置包胶40,便于减少挡位架4与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挡位架4在下壳体2的安装槽20内进行移动或晃动,从而提升挡位架4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通过档位滑动凹面43内设置有软胶45,便于使软胶45更好的与换挡杆3端部相接触,方便换挡杆3的转动以及提升转动的触感。软胶45的中部设置有换挡回位凹面451。通过换挡回位凹面451便于更好的使换挡杆3端部回位至换挡回位凹面451内。安装槽20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定位孔201;挡位架4的底部设置有与安装槽定位孔201相匹配的定位柱46。通过定位柱46与安装槽定位孔201相对应匹配,便于更好的使挡位架4固定在安装槽20内。
如图9至图11所示,挡位架4呈长方体状,包胶40包括第一包胶401、第二包胶402、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第一包胶401、第二包胶402、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分别位于挡位架4的四个直角处。通过第一包胶401、第二包胶402、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便于将挡位架4的四个直角进行限位,防止挡位架4进行移动或晃动,进一步便于将挡位架4进行固定。挡位架4的每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纵向的直角包胶槽481;直角包胶槽481的中部设置包胶连接块482;包胶连接块482上纵向设置有包胶定位杆483;且包胶定位杆483的上下两端部与包胶定位杆483之间形成包胶腔484。通过包胶腔484便于更好的将第一包胶401、第二包胶402、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包胶至挡位架4的四个直角处。
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包胶401的底部和第二包胶40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包胶405;第一包胶401的底部和第三包胶403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包胶406;第二包胶402的底部和第四包胶40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包胶407。通过第一连接包胶405便于减小挡位架4底部与安装槽20底部的间隙,并且提升第一包胶401和第二包胶40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牢固性,第二连接包胶406和第三连接包胶407与第一连接包胶405多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一致。第三包胶403的底部和第四包胶40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包胶408。通过第四连接包胶408进一步提升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牢固性。第四连接包胶408与软胶45的底部相连接。通过第四连接包胶408便于提升与软胶45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包胶405、第二连接包胶406和第三连接包胶407上均设置有多个包胶卡口409;挡位架4的底部设置有与包胶卡口409相匹配的包胶卡块47。通过包胶卡口409和包胶卡块47相配合便于更好的将第一连接包胶405、第二连接包胶406、第三连接包胶407包胶至挡位架4上。
如图11所示,软胶45和包胶40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注塑在挡位架4上。通过上述结构进一步提升软胶45和包胶40整体的量连接强度以及整体的包胶效果。软胶45和包胶40均采用TPC-ET材质制成。通过TPC-ET材质具有一定的软性和弹性,能够进一步减小减少挡位架4与上壳体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挡位架4在上壳体1的安装槽20内进行移动或晃动,也进一步方便换挡杆3的转动以及提升转动时的触感。
通过在挡位架4外壁上设置包胶40,便于减少挡位架4与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挡位架4在下壳体2的安装槽20内进行移动或晃动,从而提升挡位架4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通过提升挡位架4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更好的与换挡杆3相配合,进一步减少换挡杆3在转动时的出现松动或晃动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换挡杆3的转动效果。通过档位滑动凹面43内设置有软胶45,便于使软胶45更好的与换挡杆3端部相接触,方便换挡杆3的转动以及提升转动的触感。
如图3和图12所示,换挡杆下部302内设置有顶针安装阶梯槽50;顶针组件5包括顶针51、弹簧52和弹簧限位套53;顶针51活动连接在顶针安装阶梯槽50内,顶针51包括顶杆511和顶头512;顶头512连接在顶杆511的下端,顶头512的下端延伸出至换挡杆下部302外,且顶头512的下端抵在挡位架4的软胶45上,顶头512的下端呈子弹头状,能够很好的匹配定位在换挡回位凹面451内。顶杆511和顶头512之间形成环形台阶513;弹簧限位套53套设在顶杆511上,弹簧限位套53的底面限位在环形台阶513上;弹簧限位套53上设置有限位套空挡,在弹簧限位套53套设至顶杆511上时减少与顶杆511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提供一定的夹紧力,防止弹簧限位套53移动,进一步提升对弹簧的限位效果。弹簧52套设在顶杆511上,弹簧52的一端抵在弹簧限位套53的顶面上,弹簧52的另一端抵在顶针安装阶梯槽50的阶梯面501上。通过顶针51上的弹簧限位套53能够进一步使将弹簧52进行限位,同时能够增加弹簧52的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换挡杆3在换挡转动时的阻尼感,提升换挡手感以及提升整体换挡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减小换挡杆3在转动时出现的晃动或移动,提升换挡杆3的转动效果。并且通过顶头512的下端抵在挡位架4的软胶45上,软胶45的弹性以及顶头512通过弹簧52的产生的弹性相配合,能提升换挡杆3转动时的阻尼感,从而增加转动手感以及转动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旋转衬套32减小转动轴31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对旋转衬套32进行稳定限位,便于换挡杆3在旋转衬套32内转动,提升转动效果和转动流畅性,进一步防止换挡杆3转动时出现松动的或晃动的现象;减少挡位架4与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挡位架4在下壳体2的安装槽20内进行移动或晃动,从而提升挡位架4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便于使软胶45更好的与换挡杆3端部相接触,方便换挡杆3的转动以及提升转动时的触感;通过顶针51上的弹簧限位套53能够进一步使将弹簧52进行限位,能够增加弹簧52的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换挡杆3在档位架4内换挡时的阻尼感,并且能够与挡位架4上的软胶45相配合进一步提升换挡手感,进而提升整体换挡效果。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换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换挡杆(3);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转动限位座(11);所述转动限位座(11)内设置有转动限位腔(12);所述下壳体(2)设置在上壳体(1)的底部,下壳体(2)内设置有安装槽(20);所述安装槽(20)内设置有挡位架(4);所述挡位架(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包胶(40);所述包胶(40)位于所述挡位架(4)外壁与安装槽(20)的内壁之间,并将所述挡位架(4)紧配在安装槽(20)内;所述挡位架(4)上设置换挡活动槽(41);换挡活动槽的槽底(42)设置有沿换挡杆转动方向设置的档位滑动凹面(43);所述档位滑动凹面(43)内设置有沿换挡杆转动方向设置的软胶安装槽(44);所述软胶安装槽(44)内设置有与换挡杆端部相接触的软胶(45),且所述软胶(45)的外周壁与所述软胶安装槽(44)的内周壁相抵,并使软胶(45)的外缘与所述档位滑动凹面(43)的内缘相衔接;所述挡位架(4)呈长方体状,所述包胶(40)包括第一包胶(401)、第二包胶(402)、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所述第一包胶(401)、第二包胶(402)、第三包胶(403)和第四包胶(404)分别位于挡位架(4)的四个直角处;所述换挡杆(3)的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31);每根所述转动轴(31)上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衬套(32);所述旋转衬套(32)限位连接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所述旋转衬套(32)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水平限位凸板(321),所述转动限位腔(1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配合限位槽(121);所述配合限位槽(121)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衬套(32)上部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圆弧凹面(122);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凸块(21);所述限位凸块(2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衬套(32)下部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圆弧凹面(22);所述旋转衬套(32)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圆弧凹面(122)和第二限位圆弧凹面(22)之间,且所述水平限位凸板(321)限位在配合限位槽(121)与所述限位凸块(21)的顶部之间的限位间隙(30)内;所述旋转衬套(32)的周壁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转动轴(31)的夹紧空挡(322);所述换挡杆(3)在所述转动限位腔(12)内转动;所述换挡杆(3)上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33)和第二限位板(34);所述转动限位腔(12)内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槽(123)和第二限位板槽(124);所述第一限位板(33)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板槽(123)内;所述第二限位板(34)限位在第二限位板槽(124);换挡杆上部(301)穿过转动限位座(11)的顶部;换挡杆下部(302)设置有顶针组件(5);所述顶针组件(5)的下端抵在所述挡位架(4)上;并能在挡位架(4)内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上部(3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缓冲环槽(303);所述缓冲环槽(303)内设置有缓冲垫圈(304);所述转动限位座(11)上沿换挡杆(3)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缓冲限位挡块(111),转动时,所述缓冲垫圈(304)与所述缓冲限位挡块(111)相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胶(401)的底部和第二包胶(40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包胶(405);所述第一包胶(401)的底部和第三包胶(403)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包胶(406);所述第二包胶(402)的底部和第四包胶(40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包胶(407);所述第三包胶(403)的底部和第四包胶(40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包胶(408);所述第四连接包胶(408)与所述软胶(45)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包胶(405)、第二连接包胶(406)、第三连接包胶(407)上均设置有多个包胶卡口(409);所述挡位架(4)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包胶卡口(409)相匹配的包胶卡块(4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架(4)的每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纵向的直角包胶槽(481);所述直角包胶槽(481)的中部设置包胶连接块(482);所述包胶连接块(482)上纵向设置有包胶定位杆(483);且包胶定位杆(483)的上下两端部与包胶定位杆(483)之间形成包胶腔(48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下部(302)内设置有顶针安装阶梯槽(50);所述顶针组件(5)包括顶针(51)、弹簧(52)和弹簧限位套(53);所述顶针(51)活动连接在顶针安装阶梯槽(50)内,所述顶针(51)包括顶杆(511)和顶头(512);顶头(512)连接在所述顶杆(511)的下端,所述顶头(512)的下端延伸出至所述换挡杆下部(302)外,且顶头(512)的下端抵在所述挡位架(4);所述顶杆(511)和顶头(512)之间形成环形台阶(513);所述弹簧限位套(53)套设在顶杆(511)上,且弹簧限位套(53)的底面限位在所述环形台阶(513)上;所述弹簧(52)套设在顶杆(511)上,弹簧(52)的一端抵在所述弹簧限位套(53)的顶面上,弹簧(52)的另一端抵在顶针安装阶梯槽(50)的阶梯面(501)上。
CN202210767935.7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挡杆结构 Active CN115355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7935.7A CN115355310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挡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7935.7A CN115355310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挡杆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5310A CN115355310A (zh) 2022-11-18
CN115355310B true CN115355310B (zh) 2024-06-28

Family

ID=8403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7935.7A Active CN115355310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挡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53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84649U (zh) * 2017-05-18 2018-01-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及汽车
CN108799479A (zh) * 2018-07-17 2018-11-1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
CN211315075U (zh) * 2019-11-12 2020-08-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换挡器
CN214404643U (zh) * 2020-11-05 2021-10-15 盐城市步高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变速操纵装置
CN115596833A (zh) * 2022-06-30 2023-01-13 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Cn) 一种电子换挡手球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6400A (ja) * 1996-02-29 1997-09-02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5167185B2 (ja) * 2009-03-31 2013-03-21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210128066U (zh) * 2019-05-08 2020-03-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挡杆导向结构以及换挡器
CN112833175B (zh) * 2021-02-26 2024-12-20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换挡器的软包胶换挡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84649U (zh) * 2017-05-18 2018-01-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及汽车
CN108799479A (zh) * 2018-07-17 2018-11-1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
CN211315075U (zh) * 2019-11-12 2020-08-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换挡器
CN214404643U (zh) * 2020-11-05 2021-10-15 盐城市步高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变速操纵装置
CN115596833A (zh) * 2022-06-30 2023-01-13 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Cn) 一种电子换挡手球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5310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02812U (zh) 一种注塑防松脱螺钉
CN115355310B (zh) 一种换挡杆结构
CN208478754U (zh) 医用防尘可伸缩插座
CN112755513A (zh) 摇杆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736048A (en) gregoire
CN115596833A (zh) 一种电子换挡手球结构
CN208999776U (zh) 表头及表具
CN209682836U (zh) 一种热注塑双色模顶出机构
CN211466220U (zh) 一种用于拆卸拨轴的拆卸工具
CN210478662U (zh) 静音踏板结构
CN204776023U (zh) 一种直升机桨叶接头填块
JPH0413454Y2 (zh)
CN205383177U (zh) 防尘罩接头总成
CN113628913B (zh) 旋转开关组件
CN207583088U (zh) 一种用于门窗的单向多点锁执手
CN111719949A (zh) 一种离合机构
GB2289631A (en) Assembly and attachment of toy figures on table football bars
KR880000660Y1 (ko) 비데오 테이프 레코더의 리일 테이블
CN220898551U (zh) 一种新型搅拌杯
CN204784118U (zh) 一种吸盘组件
CN217301244U (zh) 一种新型汽车球头
CN221447599U (zh) 一种航空插头
CN217713802U (zh) 一种自闭阀通用连接结构
CN218152134U (zh) 一种新型阻尼器
CN217121643U (zh) 一种翻转式芯盒的转动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