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8490B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98490B CN115298490B CN202080098866.4A CN202080098866A CN115298490B CN 115298490 B CN115298490 B CN 115298490B CN 202080098866 A CN202080098866 A CN 202080098866A CN 115298490 B CN115298490 B CN 1152984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block
- unit
- front cover
- control unit
- front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包括热交换器、控制部、壳体、吹出口单元、风扇。所述控制部包括连接有电源线的第1端子台和连接有通信线的第2端子台。所述壳体容纳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控制部,包括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面板以及与所述控制部相对并且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可拆卸的前盖。所述吹出口单元安装在所述前面板上并具有吹出口。所述风扇产生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所述控制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吹出口的轴向上与所述吹出口单元重叠。所述第1端子台和所述第2端子台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前盖重叠,并且不与所述吹出口单元和所述前面板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包括空气吸入口、空气吹出口、热交换器、以及风扇,该风扇产生从吸入口经热交换器到吹出口的气流。此外,将用于控制室内单元的动作的控制部配置在室内单元的壳体内。
控制部包括安装各种电子部件的控制基板、和连接各种布线的端子台。例如,各种布线中包括用于引入电源的电源线、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通信线。
在室内单元的安装时或维护服务中,有时需要针对控制部的作业。从这样的作业的效率性的观点来看,期望一种容易访问控制部的结构的室内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4202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针对控制部的作业的效率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包括热交换器、控制部、壳体、吹出口单元、风扇。所述控制部包括连接有电源线的第1端子台和连接有通信线的第2端子台。所述壳体容纳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控制部,包括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面板以及与所述控制部相对并且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可拆卸的前盖。所述吹出口单元安装在所述前面板上并具有吹出口。所述风扇产生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所述控制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吹出口的轴向上与所述吹出口单元重叠。所述第1端子台和所述第2端子台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前盖重叠,并且不与所述吹出口单元和所述前面板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单元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室内单元的设置方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 I线的室内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是安装有前盖的室内单元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5是拆下前盖后的室内单元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端子台和引导件附近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第1插通口和第2插通口与电源线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单元1的示意性的立体图。该室内单元1通过制冷剂配管与包含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以及室外热交换器等的室外单元连接。通过室内单元1、室外单元和制冷剂配管等来构成具备制冷循环的空调机。空调机例如能够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之间切换。然而,空调机也可以仅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定义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这些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彼此正交。Z方向与铅直方向平行。在下面的说明中,Z方向有时被称为上方,与其相反的方向被称为下方。
室内单元1包括壳体2、以及在前端具有吹出口3的吹出口单元4。壳体2包括前面板20、配置在前面板20上方的前盖21、与前面板20和前盖21相对的背面板22、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板23、24、底面板25、以及与底面板25相对的顶面板26。
前面板20、前盖21和背面板22与由X方向和Z方向规定的X-Z平面平行。侧面板23、24与由Y方向和Z方向规定的Y-Z平面平行。底面板25和顶面板26与由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X-Y平面平行。在图1的示例中,壳体2是Y方向上的宽度与X方向和Z方向上的宽度相比足够小的扁平长方体形状。然而,壳体2的形状不限于该示例。
前盖21在Z方向上配置在前面板20和顶面板26之间。前盖21通过螺钉211安装到前面板20。此外,例如在前盖21的背面设有一对爪部,这些爪部挂到设置于侧面板23、24的安装孔中。上述构造中,通过拆下螺钉211,从而前盖21相对于壳体2的其它部分可拆卸。另外,用于可拆卸前盖21的构造不限于这里所例示的构造。
吹出口单元4包括前端朝向吹出口3变细的圆筒状的吹出口盖40。吹出口盖40至少通过螺钉41安装到前面板20。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吹出口盖40的外周面设有凹部42,螺钉41通过该凹部42的壳体2侧的端面所具有的贯通孔。
吹出口单元4还具备设置于吹出口3的百叶窗5。在图1的示例中,百叶窗5由三个可旋转的风向板51、52、53构成。百叶窗5可以由两个以下或四个以上的风向板构成。
图2是示出室内单元1的设置方式的一个示例的图。室内单元1设置在例如在Z方向上堆叠成多个层的状态下。在图2的示例中,三个室内单元1堆叠在一起,并且这些室内单元1的背面板22连接到金属制的框架F。框架F例如沿建筑物的柱或墙面配置。
即使在如图2所示的堆叠室内单元1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松开螺钉211来拆下各个室内单元1的前盖21。即,即使如图中的中部或下部的室内单元1那样在前盖21的正上方配置有其他室内单元1的情况下,前盖21的安装和拆卸也不会被该其他室内单元1妨碍。
多个室内单元1连接到用于设定目标温度、送风量、送风方向等的遥控器RC。可以针对一个室内单元1设置一个遥控器RC,也可以针对多个室内单元1设置一个遥控器RC。各个室内单元1例如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到共同的室外单元,并构成一个空调机。
另外,室内单元1的设置方式不限于图2的示例。例如,空调机中包括的室内单元1的数量不限于3个,可以是2个以下,也可以是4个以上。此外,多个室内单元1可以沿X方向排列,也可以配置在彼此远离的位置处。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 I线的室内单元1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壳体2的内部配置有热交换器6。热交换器6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热管60和连接到导热管60的多个翅片61。如图3所示,多个翅片61在Z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并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
在背面板22设有用于与室外单元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口62、63以及与热交换器6相对的吸入口27。例如,由各导热管60构成的流路的入口连接到连接口62,该流路的出口连接到连接口63。
在热交换器6的下方配置有用于接受由热交换器6产生的结露水的排水盘64。积存在排水盘64中的结露水通过未图示的配管被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
在热交换器6的上方配置有与X-Z平面平行的安装板70。安装板70的下端连接有与X-Y平面平行的第1分隔板71。在第1分隔板71和热交换器6之间配置有隔热材料65。安装板70和第1分隔板71可以通过将1块板材弯曲成L字形来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开的板材。
安装板70与前盖21和背面板22相对。由安装板70、第1分隔板71、前盖21和顶面板26形成用于收纳控制部8的第1空间S1。
第2分隔板72配置在第1分隔板71和背面板22之间。通过安装板70、第2分隔板72、背面板22和顶面板26在第1空间S1和背面板22之间形成第2空间S2。在图3的示例中,第2空间S2小于第1空间S1。
控制部8包含控制基板80、各种电子部件81。控制基板80安装于安装板70。各电子部件81安装在与前盖21相对的控制基板80的一个面上。
前面板20具有在Y方向与热交换器6重叠的开口29。在吹出口盖40的内侧配置有通过开口29与热交换器6相对的风扇9。风扇9例如是轴流风扇,包括风扇电动机90、以及通过风扇电动机90以轴AX为中心旋转的多个叶片91。在本实施方式中,轴AX与Y方向平行。
风扇9配置在与轴AX同轴的第1圆筒构件92的内部。第1圆筒构件92在壳体2的外侧和吹出口盖40的内侧包围开口29。第1圆筒构件9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隔热材料93覆盖。
上述的百叶窗5配置在与轴AX同轴的第2圆筒构件31的端部。百叶窗5的风向板51、52、53由例如包括电动机的百叶窗驱动机构转动。风向板51、52、53也可以手动转动。
第2圆筒构件3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隔热材料32覆盖。吹出口3相当于第2圆筒构件31的前端侧的开口。在图3的示例中,吹出口3的中心与轴AX一致。
百叶窗5、第2圆筒构件31和隔热材料32等构成转动单元30。转动单元30通过保持机构10以轴AX为中心可转动地被保持。
具体而言,保持机构10可转动地连接第1圆筒构件92和第2圆筒构件31。保持机构10例如包含设置在第2圆筒构件31的端部的环状齿轮,通过电动机在以轴AX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传送该齿轮,从而使第2圆筒构件31转动。转动单元30也可以手动转动。
在由第1圆筒构件92和第2圆筒构件31构成的风道中,整流板94配置在风扇9和百叶窗5之间。整流板94由第1圆筒构件92支承。整流板94例如具有排列有六边形的多个开口的蜂窝状结构,但不限于该示例。
当风扇9旋转时,产生依次通过吸入口27、热交换器6、整流板94和吹出口3的气流。制冷运转时热交换器6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从吸入口27被吸入的空气得到冷却。制热运转时热交换器6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从吸入口27被吸入的空气被加热。
整流板94将刚通过风扇9后的混乱气流调整为与轴AX大致平行。该调整后的气流从吹出口3向与百叶窗5的风向板51、52、53的角度相应的方向被送出。
上述控制部8根据从外部输入的信息、由室内单元1所具备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吸入温度和吹出温度等,控制风扇9的转速。此外,控制部8基于从外部输入的风向的设定信息,来控制保持机构10、百叶窗5。利用保持机构10使转动单元30转动,并且变更百叶窗5的风向板51、52、53的角度,从而能够向各个方向送风。
接着,对控制部8及其周边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安装了前盖21的室内单元1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5是拆卸了前盖21的室内单元1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如图4所示,沿着前盖21的前面板20的上边缘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一对直线部20a、20b、以及在这些直线部20a、20b之间朝向前盖21突出的凸部20c。凸部20c呈具有与室内单元1的X方向上的中心C重叠的顶点的圆弧状。在图4的示例中,中心C与轴线AX交叉。上述的螺钉41、211和凹部42也与中心C重叠。
从其它观点来说,前盖21具有与直线部20a、20b接触的一对直线部以及与凸部20c接触的凹部。该凹部呈具有与中心C重叠的底部的圆弧状。
吹出口单元4的上部与凸部20c重叠。吹出口盖40的Y方向上的根部部分是以轴AX为中心的圆形,凸部20c具有与该根部部分大致相同的曲率。
通过拆下螺钉211,能拆下前盖21。如图5所示,在凸部20c设置有用于拧入螺钉211的内螺纹201。
除了上述控制基板80和电子部件81之外,控制部8还包括第1端子台82、第2端子台83、第1引导件84、和第2引导件85。这些端子台82、83以及引导件84、85都安装到安装板70上。
在图5的示例中,控制基板80配置在比中心C更靠近侧面板24侧(图中的左侧),端子台82、83以及引导件84、85配置在比中心C更靠近侧面板23侧(图中的右侧)。第1端子台82位于第1引导件84和控制基板80之间,第1引导件84位于第1端子台82和第2端子台83之间,第2端子台83位于第1引导件84和第2引导件85之间,第2引导件85位于第2端子台83和侧面板2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的一部分在Y方向(轴向)上与吹出口单元4和凸部20c重叠。具体地,控制基板80的一部分与吹出口单元4和凸部20c重叠,端子台82、83以及引导件84、85不与吹出口单元4和凸部20c重叠。
安装板70在侧面板23附近具有用于穿过各种布线的第1插通口73。在图5的示例中,第1插通口73是从安装板70的上边缘向下方凹陷的凹槽。但是,第1插通口73也可以是设置在安装板70上的开口。第1插通口73在Y方向上不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并且在前盖21闭合的状态下与前盖21重叠。
图6是图5所示的端子台82、83以及引导件84、85附近的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子台82具有沿Z方向排列的两个第1端子82a。此外,第2端子台83具有沿Z方向排列的四个第2端子83a。然而,第1端子台82所具有的第1端子82a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同样地,第2端子台83所具有的第2端子83a的数量不限于四个。
端子台82、83都在Z方向上延伸成长条。由于第2端子台83具有比第1端子台82更多数量的端子,因此第2端子台83在Z方向上比第1端子台82更长。第1引导件84沿Z方向延伸成长条。第2引导件85在相对于X方向和Z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成长条。
第1端子台82和第1引导件84位于凸部20c上方。另一方面,第2端子台83和第2引导件85位于不与凸部20c重叠的位置,即位于直线部20b的上方。
电源线86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各个第1端子82a。这些电源线86例如通过设置在第1端子82a上的螺钉固定到第1端子82a。通过松开该螺钉,能从第1端子82a拆下电源线86。此外,中继线87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各个第1端子82a。这些中继线87的另一端例如连接到控制基板80或电子部件81。
通信线88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各个第2端子83a。这些通信线88例如通过设置在第2端子83a上的螺钉固定到第2端子83a。通过松开该螺钉,可以从第2端子83a拆下通信线88。此外,中继线89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各个第2端子83a。这些中继线89的另一端例如连接到控制基板80或电子部件81。
连接到各个第1端子82a的电源线86经由第1引导件84穿过第1插通口73。例如,第1引导件84具有与电源线86对应的大小的两个槽或孔,各个电源线86穿过这些槽或孔。
连接到各个第2端子83a的通信线88经由第2引导件85穿过第1插通口73。例如,第2引导件85具有与通信线88对应的大小的四个槽或孔,各个通信线88穿过这些槽或孔。
通过设置第1引导件84,能抑制电源线86的多余的松弛。此外,由于通过第1引导件84使第1插通口73和第1端子82a之间的电源线86弯曲,因此即使在电源线86被拉伸的情况下,也难以对电源线86和第1端子82a之间的连接部分施加较大的力。由此,提高了电源线86和第1端子82a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关于第2引导件85和通信线88,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框构件74安装在第1插通口73的一部分上,并且各个通信线88在该框构件74的内侧穿过。各个电源线86在第1插通口73处在框构件74的外侧穿过。
如图6中用虚线所示,背面板22具有位于第1插通口73下方的两个第2插通口22a、22b。在图6的示例中,第2插通口22a、22b沿X方向排列。各个电源线86穿过第2插通口22a并延伸到室内单元1的外部。各个通信线88穿过第2插通口22b并延伸到室内单元1的外部。
各个电源线86连接到室内单元1的外部电源。例如,四条通信线88中的两条连接到室外单元,剩余两条连接到遥控器RC。在如图2的示例那样,空调机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的情况下,可以将任一条通信线88连接到其它室内单元1。
图7是示出第1插通口73和第2插通口22a与电源线86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的剖视图。电源线86从配置有控制部8的上述第1空间S1穿过第1插通口73到达安装板70和背面板22之间的第2空间S2,并且穿过第2插通口22a延伸到室内单元1的外部。
如图7所示,在第2插通口22a位于第1插通口73的下方的情况下,在第2空间S2中,电源线86从第1插通口73朝向第2插通口22a倾斜。因此,即使假设在室内单元1的外部附着在电源线86上的水分顺着电源线86进入第2空间S2,该水分也不会到达第1插通口73。由此,能够保护配置在第1空间S1中的控制部8不受水分的影响。
另外,如在图7中用括号一并记载的那样,第1插通口73和第2插通口22b与通信线88之间的关系与第1插通口73和第2插通口22a与电源线86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顺着通信线88的水分也没有到达第1空间S1。
如果是以上说明的室内单元1的结构,则提高了安装时和维护服务中针对控制部8的作业效率。即,通过拆下相对于前面板20可拆装的前盖21,能够从室内单元1的正面侧访问控制部8,因此容易实施作业。而且,由于至少端子台82、83在Y方向上不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因此与第1端子台82和电源线86的连接有关的作业、与第2端子台83和通信线88的连接有关的作业变得极为容易。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80的一部分在Y方向上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通常,对控制基板80等的端子台82、83以外的部分进行作业的频度比对端子台82,83进行作业的频度要少。因此,即使这样的部分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对作业效率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假设构成为整个控制部8不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控制部8的配置空间,需要使壳体2大型化。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控制部8的一部分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壳体2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板20具有沿着吹出口单元4朝向前盖21突出的凸部20c,该凸部20c在Y方向上与控制基板80重叠。如果是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前面板20和控制部8重叠的区域限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控制部8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电源线86和通信线88穿过的第1插通口73也不在Y方向上与吹出口单元4和前面板20重叠。在这种情况下,使电源线86和通信线88穿过第1插通口73的作业也变得容易。并且,如上所述,由于背面板22的第2插通口22a、22b设置在第1插通口73的下方,因此控制部8的防水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子台82的两个第1端子82a和第2端子台83的四个第2端子83a都沿Z方向(前面板20和前盖21的排列方向)排列。而且,第1端子台82配置在Z方向上与凸部20c重叠的位置处,第2端子台83配置在Z方向上不与凸部20c重叠的位置处。由此,通过将端子数较少的第1端子台82配置在Z方向上的配置空间的宽度较窄的凸部20c的上方,将端子数较多的第2端子台83配置在其它区域中,从而能实现端子台82、83的有效布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前盖21设置在吹出口单元4的上方的示例,但前盖21也可以被设置在吹出口单元4的下方或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第1空间S1和控制部8设置在热交换器6的下方或左右。即使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应用图5以及图6所示的控制部8的布局,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呈现,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发明范围和要旨中,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标号说明
1…室内单元、2…壳体、3…吹出口、4…吹出口单元、6…热交换器、8…控制部、9…风扇、20…前面板、20a、20b…直线部、20c…凸部、21…前盖、70…安装板、73…第1插通口、80…控制基板、81…电子部件、82…第1端子台、83…第2端子台、AX…轴、S1…第1空间、S2…第2空间。
Claims (5)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
控制部,该控制部包含连接有电源线的第1端子台和连接有通信线的第2端子台;
壳体,该壳体收纳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控制部,包含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面板、与所述控制部相对并且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可拆卸的前盖、以及与所述前盖相对的背面板;
吹出口单元,该吹出口单元安装在所述前面板上并具有吹出口;
风扇,该风扇用于产生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以及
安装板,该安装板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背面板相对,且安装有所述第1端子台和所述第2端子台,
所述控制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吹出口的轴向上与所述吹出口单元重叠,
所述第1端子台和所述第2端子台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前盖重叠,并且不与所述吹出口单元和所述前面板重叠,
所述安装板具有用于使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通信线中的至少一方穿过的第1插通口,
所述背面板具有用于使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通信线中的至少一方穿过的第2插通口,
所述第2插通口设置在所述第1插通口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1端子台和所述第2端子台的控制基板,
沿着所述前盖的所述前面板的边缘部具有朝向所述前盖突出的凸部,
所述控制基板的一部分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凸部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板安装到所述安装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插通口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前盖重叠,并且不与所述吹出口单元和所述前面板重叠。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端子台具有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前盖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1端子,并且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与所述凸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第2端子台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端子要多的多个第2端子,并且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不与所述凸部重叠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0/013327 WO2021192091A1 (ja) | 2020-03-25 | 2020-03-25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8490A CN115298490A (zh) | 2022-11-04 |
CN115298490B true CN115298490B (zh) | 2024-12-06 |
Family
ID=7789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8866.4A Active CN115298490B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56577B2 (zh) |
CN (1) | CN115298490B (zh) |
WO (1) | WO2021192091A1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0310A (zh) * | 2016-02-17 | 2018-10-23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用室内单元和空调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00660B2 (ja) | 2009-08-31 | 2013-09-2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
JP5507158B2 (ja) * | 2009-08-27 | 2014-05-2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
KR20130043979A (ko) * | 2011-10-21 | 2013-05-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텐드형 공기조화기 |
JP2018059641A (ja) | 2016-10-03 | 2018-04-12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KR102613461B1 (ko) * | 2016-10-10 | 2023-12-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7747763A (zh) * | 2017-09-25 | 2018-03-0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
2020
- 2020-03-25 JP JP2022509878A patent/JP735657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3-25 WO PCT/JP2020/013327 patent/WO20211920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25 CN CN202080098866.4A patent/CN1152984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0310A (zh) * | 2016-02-17 | 2018-10-23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用室内单元和空调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56577B2 (ja) | 2023-10-04 |
JPWO2021192091A1 (zh) | 2021-09-30 |
WO2021192091A1 (ja) | 2021-09-30 |
CN115298490A (zh) | 2022-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256816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WO2008047820A1 (fr) | Climatiseur | |
WO2016203542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6661757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100410589C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15298490B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JP6704695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4986696B2 (ja) | 冷凍空調装置 | |
JP2018119718A (ja)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 |
JP200830936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3572286B2 (ja) | 天井吊り形空気調和機 | |
JP2018119713A (ja)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 |
JP2017215091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EP3951303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15315599B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JP2012188935A (ja) | 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US20220025877A1 (en) | Compressor | |
JP3302058B2 (ja) | 天井吊り形空気調和機 | |
JP362767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JP7625677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H1023881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
KR200168801Y1 (ko) | 일체형 에어컨 | |
JP2010071518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装品ユニットならびに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JP6923845B2 (ja) |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 |
WO2021124446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Carrier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ARRIER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