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7021A - 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97021A CN115297021A CN202210590853.XA CN202210590853A CN115297021A CN 115297021 A CN115297021 A CN 115297021A CN 202210590853 A CN202210590853 A CN 202210590853A CN 115297021 A CN115297021 A CN 1152970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mote
- station
- site
- group
- f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调度站点状态监控的技术领域,将远端站点划分至不同群组,选举群组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群组的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降低局端中心站直接与每一个远端站点均连接的通信压力;在确认链路状况的前提下,基于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远端站点将自身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经解析比较,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运行异常的远端站点,本发明在实现对远端站点统筹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保障了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应用调度放号模式实现电力调度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度站点状态监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调度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电力调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倾向于自动化,局端中心站与各个远端站点之间的调度也越来越完善,在自动化电力调度过程中,为保障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之间的通信,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的电力调度通常基于电力通信专网并进一步采用合适的调度放号模式实现,调度电话作为电力调度指挥下令的最直接手段,要求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且包括远端站点终端设备接入运行的高度可靠性,而很多时候,因为远端站点终端设备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能发现故障,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掌控。因此,统筹管理远端站点,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及时发现远端站点终端设备运行的故障或异常,对保障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应用调度放号模式实现电力调度的高度可靠性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面向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远方可视化监测方法,,通过对电力监控系统远端的电厂或站点网络拓扑的远程调阅和还原,实现对电力监控系统相对封闭的发电厂、变电站环境内网络拓扑的即时查看,同时,通过实时接收厂站设备运行状态和网络安全数据,及时关联至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拓扑画像,动态刷新拓扑画像各设备节点状态,实现厂站端网络拓扑结构和系统运行情况的远程可视化监测与预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力监控系统厂站端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效率。然而,实际情况下,远端站点比较分散,且范围广,尤其部分无人站点位置偏远,甚至电力综合数据网络覆盖不到,若直接通过局端中心站的网络管理中心对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远程调阅,收到的调阅数据往往与实际有较大偏差,若网络出现异常,或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使得接收到的数据不具备参考价值,更容易出现不可预见的故障或异常,无法保证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的通信可靠性,而且若工作人员以此错误数据来判断远端站点及终端接入设备运行的状态,将得到错误的结果,更不利于电力调度的统筹。
发明内容
为解决在电力调度中,远端站点分布分散、范围广且位置偏远,在线监控及统筹管理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统筹管理远端站点,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进一步保障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应用调度放号模式实现电力调度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S2.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得到最终站点群;
S3.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之外的远端站点作为从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
S4.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
S5.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
S6.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
S7.设局端中心站点、远端站点及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均开始运行,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主远端站点,主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连同各个从远端站点传输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
S8.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若是,远端站点运行状态正常;否则,存在运行异常站点,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站点。
在本技术方案中,考虑远端站点分散、范围广且位置偏远的特点,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以群组的形式实现对所有远端站点的拆解,再进一步对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细化筛选,划分最终站点群,在最终站点群中选举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而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相当于将主远端站点作为中继,降低局端中心站直接与每一个远端站点均连接的通信压力,提高通信可靠性;而且在确认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之间的链路状况以及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的前提下,再分两个层次:首先传输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其次,在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标准运行指标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经解析比较,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在实现对远端站点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进一步保障了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应用调度放号模式实现电力调度的可靠性。
优选地,步骤S1所述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的过程为:
S11.设置距离划分阈值ε,确定远端站点中任意一个远端站点与其它远端站点之间的物理距离;
S12.以距离划分阈值ε为基准,将与其它远端站点之间的物理距离不超过ε的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同一个初始站点群,得到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在此,以物理距离作为阈值标准,从宏观上以群组的形式实现对远端站点的划分,便于对分散、范围广且位置偏远的远端站点进行统筹管理。
优选地,步骤S2所述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时,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
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均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属于同一最终站点群;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不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任何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该远端站点为孤立远端站点,将其单独保留;
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将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保留,并做以下处理:
对保留下来的远端站点中的任意一个远端站点与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若其报文接收接口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属于同一最终站点群;若其报文接收接口不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或仅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该远端站点为孤立远端站点,将其单独保留;
最后,同一初始站点群会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和/或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
在此,在宏观物理距离角度的划分前提下,以报文传输为基础,进一步将远端站点的归属关系细化,对某一个远端站点而言,若在划分筛选时,能接收到到除其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说明其与其它远端站点的通信不存在问题,将这些远端站点归为同一个最终站点群,更有利于后续的统筹管理;而对于绝对无法接收除本身之外的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的远端站点,是孤立的,若强行与其它远端站点归为同一个最终站点群,则在后续的统筹管理中,报文的响应或传输将遭受不利影响,无法保障电力调度的可靠性;对于在进一步保留下来的远端站点通过报文互发的形式进行筛选时的远端站点,相当于在宏观物理距离角度的划分前提下,再一次划分了一个最终站点群,即同一个初始站点群可能仅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也可能会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和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也可能因宏观物理距离的依据不当,全部划分为孤立远端站点。
优选地,步骤S3所述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时,同一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并作出应答,选取应答速度最快的远端站点作为该最终站点群中的主远端站点。
在此,作为最终站点群中的远端站点,一定满足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但考虑到站点之间的传输时延,为了兼顾通信的质量,因此,选取应答速度最快的远端站点作为最终站点群中的主远端站点。
优选地,步骤S4中,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的过程为:
S41.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请求建立TCP连接,局端中心站点与主远端站点之间进行识别确认,识别确认后双方建立TCP连接;
S42.局端中心站点向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发送调度信号包,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接收到调度信号包后,向局端中心站点反馈应答包,同时向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转发调度信号包,每一个从远端站点向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反馈应答包;
S43.若局端中心站收到了所有主远端站点反馈的应答包,则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的链路状况正常;否则,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提醒工作人员确认检修局端中心站与未收到应答包的主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直至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反馈应答包正常;
S44.若每一个从远端站点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收到了每一个从远端站点反馈的应答包,则每一个从远端站点与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正常;否则,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反馈未收到应答包的从远端站点报文,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提醒工作人员确认检修主远端站点与未收到应答包的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直至从远端站点向主远端站点反馈应答包正常。
在此,首先明确链路状况,若链路状况正常,意味着每一个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反馈运行状态时的传输通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实现对远端站点统筹管理的前提下,为最终实现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提供保障。
优选地,步骤S2所述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时,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划分后存在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孤立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的链路状况,在链路状况正常时,每一个孤立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建立互联。
优选地,步骤S5中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以GPS定位器采集的远端站点的物理位置数据同GIS电子地图匹配,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同时,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将孤立远端站点的物理位置数据匹配GIS电子地图,将孤立远端站点的位置数据图像化。
优选地,每个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包括有源终端接入设备及无源终端接入设备,有源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设备响应时间;无源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及功率;
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自身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主远端站点自身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
优选地,步骤S8中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除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外,对运行日志中的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也进行监控展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初始远端站点群划分模块,用于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最终站点群构建模块,用于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得到最终站点群;
主远端站点选举模块,用于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之外的远端站点作为从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
链路状况确认模块,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
标准设定模块,设置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上,用于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
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在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时,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接收远端站点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运行站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考虑远端站点的分布特点,将远端站点划分至不同群组,选举群组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而每一个群组的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降低局端中心站直接与每一个远端站点均连接的通信压力,提高通信可靠性;在确认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之间的链路状况以及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的前提下,基于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然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经解析比较,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运行异常的远端站点,本发明在实现对远端站点统筹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进一步保障了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应用调度放号模式实现电力调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出的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的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出的拓扑连接映射图像形成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出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位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内容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为解决在电力调度中,远端站点由于分散、范围广且位置偏远,在线监控及统筹管理困难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如图1所示,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S2.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得到最终站点群;
S3.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之外的远端站点作为从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
S4.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
S5.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
S6.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
S7.设局端中心站点、远端站点及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均开始运行,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主远端站点,主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连同各个从远端站点传输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
S8.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若是,远端站点运行状态正常;否则,存在运行异常站点,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站点。
基于步骤S1~S8所述的技术过程,整体上首先以群组的形式实现对所有远端站点的拆解,再进一步对群组的远端站点细化筛选,划分最终站点群,在最终站点群中选举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相当于将主远端站点作为中继,降低了局端中心站直接与每一个远端站点均连接的通信压力,提高通信可靠性;然后确认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之间的链路状况以及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再分两个层次:首先传输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其次,在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标准运行指标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经解析比较,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站点,在实现对远端站点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以群组的形式实现对所有远端站点的拆解时,首先从宏观物理距离出发,以物理距离作为阈值标准,从宏观上以群组的形式实现对远端站点的划分,便于对分散、范围广且位置偏远的远端站点进行统筹管理,具体的,步骤S1所述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的过程参见图2所示的流程图,过程为:
S11.设置距离划分阈值ε,确定远端站点中任意一个远端站点与其它远端站点之间的物理距离;
S12.以距离划分阈值ε为基准,将与其它远端站点之间的物理距离不超过ε的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同一个初始站点群,得到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然后,在宏观物理距离角度的划分前提下,以报文传输为基础,进一步将远端站点的归属关系细化。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均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属于同一最终站点群;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不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任何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该远端站点为孤立远端站点,将其单独保留;
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将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保留,并做以下处理:
对保留下来的远端站点中的任意一个远端站点与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若其报文接收接口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属于同一最终站点群;若其报文接收接口不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或仅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该远端站点为孤立远端站点,将其单独保留;
最后,同一初始站点群会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和/或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
整体上,对某一个远端站点而言,若在划分筛选时,能接收到到除其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说明其与其它远端站点的通信不存在问题,将这些远端站点归为同一个最终站点群,这样更有利于后续的统筹管理;而对于绝对无法接收除本身之外的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的远端站点,是孤立的,若强行与其它远端站点归为同一个最终站点群,则在后续的统筹管理中,报文的响应或传输将遭受不利影响,无法保障电力调度的可靠性;对于在进一步保留下来的远端站点通过报文互发的形式进行筛选时的远端站点,相当于在宏观物理距离角度的划分前提下,再一次划分了一个最终站点群,即同一个初始站点群可能仅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也可能会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和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也可能因宏观物理距离的依据不当,全部划分为孤立远端站点。
将远端站点的归属关系进一步细化后,从通信压力的角度考虑,筛选划分主、从关系,若某一远端站点作为“主”站点,则其必须具备作为“中继”必须具备的性能,首先响应速度快,而对于已划分至某一最终站点群中的远端站点,一定满足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但考虑到站点之间的传输时延,为了兼顾通信的质量,因此,选取应答速度最快的远端站点作为最终站点群中的主远端站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时,同一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并作出应答,选取应答速度最快的远端站点作为该最终站点群中的主远端站点。
在远端站点的归属关系细化后,若要最终达到对远端站点在线运行状态的监控目的,作为局端中心站与远端站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链路,其质量情况必须明确,若链路状况正常,意味着每一个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反馈运行状态时的传输通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实现对远端站点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则可以为最终实现对远端站点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提供保障。基于此出发点,在本实施例中,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过程为:
S41.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请求建立TCP连接,局端中心站点与主远端站点之间进行识别确认,识别确认后双方建立TCP连接;
S42.局端中心站点向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发送调度信号包,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接收到调度信号包后,向局端中心站点反馈应答包,同时向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转发调度信号包,每一个从远端站点向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反馈应答包;
S43.若局端中心站收到了所有主远端站点反馈的应答包,则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的链路状况正常;否则,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提醒工作人员确认检修局端中心站与未收到应答包的主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直至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反馈应答包正常;
S44.若每一个从远端站点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收到了每一个从远端站点反馈的应答包,则每一个从远端站点与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正常;否则,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反馈未收到应答包的从远端站点报文,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提醒工作人员确认检修主远端站点与未收到应答包的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直至从远端站点向主远端站点反馈应答包正常。
另外,对于远端节点的归属关系划分时,因可能会存在孤立远端站点,但其运行状态也是需要被监控的,因此,在前述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时,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划分后存在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同样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孤立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的链路状况,在链路状况正常时,每一个孤立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建立互联。
在明确链路状态后,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传输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包括有源终端接入设备及无源终端接入设备,有源终端接入设备如:GPS定位器、通讯器、数据收发器等,有源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设备响应时间;无源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及功率,设定的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如电压、电流不超过标准的±5%,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自身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主远端站点自身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
设局端中心站点、远端站点及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均开始运行,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主远端站点,主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连同各个从远端站点传输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
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在解析时,通过匹配的加密手段进行,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若是,远端站点运行状态正常;否则,存在运行异常站点,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站点,此时,对应于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异常站点一目了然。
并且,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除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外,对运行日志中的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也进行监控展示,实现工作人员对远端站点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控。
实施例2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传输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
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采用 GIS技术构建的采集系统,即以GIS为基础的地图工具,参见图3,以GPS定位器采集的远端站点的物理位置数据(图3中“A”所示的黑点为物理位置),同GIS电子地图1匹配,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图3中,2表示主远端站点,3表示从远端站点,4表示局端中心站点,5表示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同时,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将孤立远端站点的物理位置数据匹配GIS电子地图,将孤立远端站点的位置数据图像化。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初始远端站点群划分模块,用于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最终站点群构建模块,用于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得到最终站点群;
主远端站点选举模块,用于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之外的远端站点作为从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
链路状况确认模块,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
标准设定模块,设置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上,用于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
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在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时,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接收远端站点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运行站点。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S2.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得到最终站点群;
S3.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之外的远端站点作为从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
S4.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
S5.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
S6.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
S7.设局端中心站点、远端站点及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均开始运行,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主远端站点,主远端站点将自身的运行日志打包,连同各个从远端站点传输的运行日志打包发送至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
S8.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若是,远端站点运行状态正常;否则,存在运行异常站点,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异常站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的过程为:
S11.设置距离划分阈值ε,确定远端站点中任意一个远端站点与其它远端站点之间的物理距离;
S12.以距离划分阈值ε为基准,将与其它远端站点之间的物理距离不超过ε的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同一个初始站点群,得到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时,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
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均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属于同一最终站点群;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不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任何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该远端站点为孤立远端站点,将其单独保留;
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将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保留,并做以下处理:
对保留下来的远端站点中的任意一个远端站点与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若其报文接收接口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报文的远端站点属于同一最终站点群;若其报文接收接口不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或仅能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则该远端站点为孤立远端站点,将其单独保留;
最后,同一初始站点群会划分为若干个最终站点群和/或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时,同一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之间互发报文,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报文接收接口接收到除本身之外的部分其它远端站点发送的报文并作出应答,选取应答速度最快的远端站点作为该最终站点群中的主远端站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的过程为:
S41.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请求建立TCP连接,局端中心站点与主远端站点之间进行识别确认,识别确认后双方建立TCP连接;
S42.局端中心站点向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发送调度信号包,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接收到调度信号包后,向局端中心站点反馈应答包,同时向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转发调度信号包,每一个从远端站点向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反馈应答包;
S43.若局端中心站收到了所有主远端站点反馈的应答包,则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的链路状况正常;否则,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提醒工作人员确认检修局端中心站与未收到应答包的主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直至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反馈应答包正常;
S44.若每一个从远端站点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收到了每一个从远端站点反馈的应答包,则每一个从远端站点与其所在最终站点群的主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正常;否则,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反馈未收到应答包的从远端站点报文,局端中心站监控平台提醒工作人员确认检修主远端站点与未收到应答包的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直至从远端站点向主远端站点反馈应答包正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时,若同一初始站点群划分后存在若干个孤立远端站点,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孤立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的链路状况,在链路状况正常时,每一个孤立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建立互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接收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以GPS定位器采集的远端站点的物理位置数据同GIS电子地图匹配,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同时,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将孤立远端站点的物理位置数据匹配GIS电子地图,将孤立远端站点的位置数据图像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远端站点的终端接入设备包括有源终端接入设备及无源终端接入设备,有源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设备响应时间;无源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及功率;
每一个最终站点群的从远端站点自身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主远端站点自身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终端接入设备的运行指标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除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外,对运行日志中的终端接入设备在线时间、终端接入设备离线时间、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未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情况及病毒入侵情况也进行监控展示。
10.一种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初始远端站点群划分模块,用于将远端站点初步划分至不同的初始站点群;
最终站点群构建模块,用于对同一初始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进一步筛选,得到最终站点群;
主远端站点选举模块,用于从最终站点群中选举出主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之外的远端站点作为从远端站点,将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连接,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连接;
链路状况确认模块,以调度放号应答的形式分别确认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之间、每一个最终站点群中主远端站点与从远端站点之间的链路状况;
标准设定模块,设置于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上,用于明确每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指标,为图像化后的每一个远端站点及其终端接入设备的各个运行指标赋予参考标准,并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
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在每一个主远端站点向局端中心站点监控平台传输其所在最终站点群内的远端站点拓扑连接数据时,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拓扑连接数据图像化,形成拓扑连接映射图像;接收远端站点打包的运行日志并解析,将每一个远端站点的运行日志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比较,判断各个运行指标分别与参考标准的距离是否均不超过各个指标的参考阈值误差,在拓扑连接映射图像中筛选出与参考标准的距离超过对应指标参考阈值误差的指标及其对应的远端站点作为运行异常站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0853.XA CN115297021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0853.XA CN115297021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7021A true CN115297021A (zh) | 2022-11-04 |
CN115297021B CN115297021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8382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90853.XA Active CN115297021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9702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49974A (en) * | 1996-07-23 | 1999-09-07 | Ewing; Carrell W. | System for reading the status an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supplies of appliances connected to computer networks |
CN107592371A (zh) * | 2017-11-01 | 2018-01-16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力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理系统 |
CN107958019A (zh) * | 2017-10-23 | 2018-04-24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电网运行管理系统的图形化应用方法 |
US20210156899A1 (en) * | 2019-11-25 | 2021-05-27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ethod for fault location to multi-terminal traveling wave in direct current distribution line |
CN113644748A (zh) * | 2021-10-18 | 2021-11-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一种区域内变电站设备模拟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14400769A (zh) * | 2021-12-08 | 2022-04-26 | 安徽绿舟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换电站的3d可视化监控方法与装置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10590853.XA patent/CN1152970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49974A (en) * | 1996-07-23 | 1999-09-07 | Ewing; Carrell W. | System for reading the status an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supplies of appliances connected to computer networks |
CN107958019A (zh) * | 2017-10-23 | 2018-04-24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电网运行管理系统的图形化应用方法 |
CN107592371A (zh) * | 2017-11-01 | 2018-01-16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力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理系统 |
US20210156899A1 (en) * | 2019-11-25 | 2021-05-27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ethod for fault location to multi-terminal traveling wave in direct current distribution line |
CN113644748A (zh) * | 2021-10-18 | 2021-11-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一种区域内变电站设备模拟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14400769A (zh) * | 2021-12-08 | 2022-04-26 | 安徽绿舟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换电站的3d可视化监控方法与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方明;: "一种MF_TDMA卫星通信系统星状拓扑网络分析", 电子世界, no. 13, 8 July 2016 (2016-07-0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7021B (zh) | 2024-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9985B (zh) | 识别装置的不正确电缆布线 | |
CN102819249B (zh) | 电力隧道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4242465B (zh) | 一种基于b/s的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 |
CN107644259A (zh) | 电力系统故障自动派单监控方法以及系统 | |
US20240088834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 |
CN105712143B (zh) | 一种电梯远程监控点检及保养方法 | |
CN10430060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监控系统 | |
CN116707142B (zh) |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铁路信号电源远程监控系统 | |
CN109193947A (zh) | 配电房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574696A (zh) | 一种基于gis地图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16074184B (zh) | 一种电力调度中心网络故障预警系统 | |
CN102208996A (zh) | 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化智能设备的网络安全监视方法 | |
CN111917182B (zh) | 一种低压配电网双主站数据直送方法及系统 | |
CN104954168B (zh) | 一种基于报文解析的通信故障定位系统 | |
CN116743804A (zh) | 一种机房可视化监管系统 | |
CN115150251B (zh) | 电力专网调度通信链路的故障诊断方法、系统及管理平台 | |
CN103795773A (zh) | 高压直流远供电源设备的远程组网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6132548A (zh) | 一种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5297021A (zh) | 面向电力调度的远端站点拓扑化在线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8539852A (zh) | 配电室远程监控系统及远程监控方法 | |
CN110255310B (zh) | 物业数据协同监测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 |
CN111739264A (zh) | 一种水电站运行设备故障信息报送方法及系统 | |
CN116015426B (zh) | 电力通信网与继电保护2m通道故障联合诊断方法及系统 | |
CN113629878B (zh) | 一种配电网三遥开关遥控控制校验方法及系统 | |
CN110855003A (zh) | 一种主站自适应配置召唤与比对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