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6246B - 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96246B CN115296246B CN202211032258.0A CN202211032258A CN115296246B CN 115296246 B CN115296246 B CN 115296246B CN 202211032258 A CN202211032258 A CN 202211032258A CN 115296246 B CN115296246 B CN 1152962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ce
- switch
- melting
- ground wire
- grou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16—Devices for removing snow or ice from lines o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3/00—Installations of lightning conductors; Fastening thereof to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2G13/40—Connection to earth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3/00—Installations of lightning conductors; Fastening thereof to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2G13/80—Discharge by conduction or dissipation, e.g. rods, arresters, spark gap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8—Limitation or suppression of earth fault currents, e.g. Petersen coil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包括融冰电源装置、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和连接开关;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融冰开关的第一端、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融冰开关的第一端,第一融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的杆塔引下线,第二融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的杆塔引下线,连接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连接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的末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流输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高压直流输电一般设置双地线,包括一根普通地线和一根OPGW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现有基于停电的直流地线融冰技术,通用的做法是在换流站内配置融冰电源,直流停运后,直流融冰电源通过融冰管母连接直流导线的正负极,待融冰段搭接到正负极导线上,即可实现融冰。
但是,该地线融冰技术需要在停电状态下进行。单纯为了融冰而申请直流停运将影响电力供应可靠性,影响电力保障,长距离线路融冰需要多次、较长时间的停电,送端面临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受端电力无法保障,造成电量损失过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直流停运融冰电量损失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包括:融冰电源装置、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和连接开关;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融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融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融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第二融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连接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所述连接开关的第二端连接OPGW地线的末端;
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用于提供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融冰所需电流;所述连接开关在闭合时将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导通,构成融冰回路;所述第一融冰开关和第二融冰开关在闭合时,所述融冰电源装置输出的电流流经所述融冰回路进行融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装置和第二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接地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地装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地装置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装置和所述第二接地装置均为5kΩ -20kΩ阻值的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避雷装置和第二避雷装置,所述第一避雷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避雷装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避雷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避雷装置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间隙装置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所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第二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均为地线绝缘子并联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开关和第二接地开关,所述第一接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所述第一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OPGW地线的末端,所述第二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融冰开关、所述第二融冰开关、所述连接开关均为隔离开关,所述第一接地开关和所述第二接地开关均为接地刀闸。
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操作方法,基于上述的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设备实现,包括:
非融冰时第一接地开关、第二接地开关为合闸状态,连接开关、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为分闸状态;
融冰时高压直流输电不停运,第一步合连接开关,第二步合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第三步分第一接地开关、第二接地开关,第四步解锁融冰装置开始融冰。
上述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融冰电源装置用于提供普通地线和待融冰段OPGW地线融冰所需电流;连接开关在闭合时将普通地线和待融冰段OPGW地线导通,构成融冰回路;第一融冰开关和第二融冰开关在闭合时,融冰电源装置输出的电流流经融冰回路进行融冰。通过将普通地线和 OPGW线串联后直接引接至融冰电源,直流能够维持正常运行,有效解决了停电状态下融冰电量损失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直流停电地线串联融冰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传统直流停电地线并联融冰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不停电地线融冰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连”,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如图1所示,目前地线融冰的一种实施方案采用的是此种直流停电地线串联融冰电路。其中高压直流输电一般设置双地线,包括一根普通地线和一根OPGW 地线,当前对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进行融冰处理的通用做法是:通过在换流站内配置融冰电源,直流停运后,融冰电源通过融冰管母连接直流导线的正负极。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串联后搭接到直流导线的正负极上,即可实现融冰。进一步地,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的连接方式并不唯一,如图2所示,普通地线和OPGW 地线也可通过并联连接方式搭接到直流导线的正负极上实现融冰。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当对地线结冰区域进行融冰处理时,需对直流导线进行停电处理,该种融冰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1、远距离直流输电融冰分段多,融冰效率低,接线复杂。
根据有关规定,设计冰厚10mm及以上的110kV及以上重要输电线路应配置融冰手段,按照10mm冰区的要求,对于远距离直流输电,可能导致全线较长距离需要配置融冰措施。融冰时,地线处于绝缘状态,如果融冰电压过高将大大加大绝缘成本,因此融冰电压不能过高,则融冰分段长度较小,一般考虑50-100 公里,对于动辄2000公里以上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分段多接线复杂。每次融冰按一个小时设计,实际情况30-90分钟左右,但是准备时间与复电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每段融冰需求时间过长。当遇到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分段多且接线复杂,同时每段融冰需求时间过长,融冰效率低,运维十分不便。
2、站内需要配置大容量融冰装置,增加占地和运维难度。
一般站内需要配置大容量的融冰装置和融冰管母,增加占地和运维工作量,对于换流站来说,将导致前期工作需要增加节地评价等环节,对于落点寸土寸金的负荷中心地区来说,增加占地尤其不友好。
3、直流停运融冰电量损失大。
目前大型电源基地送端网架普遍较弱,直流停运后无法通过其他通道送出电力。单纯为了融冰而申请直流停运将影响电力供应可靠性,可能造成弃风弃水弃光,影响电力保障。以纳入电力发展规划的藏东南送电大湾区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送端包含大规模新能源和水电,藏东南送端无消纳能力,如果因为局部地线融冰停运直流,则长距离线路需要多次、较长时间停电,送端面临弃光、弃水问题;而受端大湾区电力无法保障。以±800 千伏、1000万千瓦直流计算,按每个融冰段50-100公里计算,全线2000公里待融冰段要分成20-40段融冰,每段每次融冰4个小时以上(含准备时间与复电时间),将造成4000万千瓦时电量损失,按广东0.453元/千瓦时的电价计算,若全部弃电,损失接近2000万元每次;若仅计算输电成本,输电损失也高达 400-600万元左右。当覆冰发生在负荷高峰期,受端可能还面临上千万的负荷损失。藏东南所有水电和新能源都从直流送出,无法通过其他线路转送,停电融冰较为困难,且将造成大量弃水弃光。
因此,亟需研究新的融冰技术,打破现有的停电融冰技术困境。
基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包括融冰电源装置110、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和连接开关170。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融冰开关141的第一端,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融冰开关142的第一端,第一融冰开关141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第二融冰开关142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连接开关170的第一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连接开关170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的末端;融冰电源装置110用于提供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融冰所需电流;连接开关170在闭合时将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导通,构成融冰回路;第一融冰开关141和第二融冰开关 142在闭合时,融冰电源装置110输出的电流流经融冰回路进行融冰。
其中,融冰电源装置110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具体类型并不唯一,例如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一端可为电源正极接口,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二端为电源负极接口;同时,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一端也可为电源负极接口,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二端为电源正极接口。本实施例中,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一端为电源正极接口,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二端为电源负极接口。
进一步地,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和连接开关170的第一端为输入端,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和连接开关170的第二端为输出端。具体地,融冰电源装置110的正极端连接第一融冰开关141的输入端,融冰电源装置110的负极端连接第二融冰开关142的输入端,第一融冰开关141 的输出端连接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第二融冰开关142的输出端连接OPGW 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连接开关170的输入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连接开关170的输出端连接OPGW地线的末端。
可以理解,融冰电源装置110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唯一,例如可通过在融冰重点区段设置小型融冰工作站,在融冰工作站内配置融冰电源装置110提供融冰所需的电能。此外,融冰电源装置110也可为移动融冰装置,通过柴油发电机发电等技术提供电能。
可以理解,若融冰线路较长,融冰电源装置110在运行时功率较大,融冰电源不宜考虑移动融冰装置,同时因感应电压过高,接地网电阻过高易发生危险。因此本实施例中,在融冰重点区段宜设置融冰工作站,融冰工作站内设置基于IGBT(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对称双极的柔直换流阀或基于晶闸管的常规直流换流阀作为融冰电源装置110。通过设置融冰工作站,按35kV变电站标准铺设接地网,减小接地网电阻,降低融冰过程感应电压对人体和设备损害风险。
进一步地,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和连接开关170的具体结构并不唯一,例如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和连接开关170既可采用刀闸开关、船型开关等进行控制,也可采用开关器件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和连接开关170均为刀闸开关。
上述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融冰电源装置110用于提供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融冰所需电流;连接开关170在闭合时将普通地线和待融冰段OPGW 地线导通,构成融冰回路;第一融冰开关141和第二融冰开关142在闭合时,融冰电源装置110输出的电流流经融冰回路进行融冰。通过将普通地线和OPGW 线串联后直接引接至融冰电源110,采用接地装置降低感应电压,采用绝缘子并联间隙防护融冰时可能发生的雷击(可能性较小,冰期一般无雷)、感应电压过高(双极运行无感应电压,单极运行感应电压通过接地电阻抑制在可接收值)、导地线闪络(覆冰跳跃可能导致,通过降低融冰启动值解决)等风险,采用避雷器作为过高电压对融冰装置损坏的后备保护,直流能够维持正常运行,有效解决了停电状态下融冰电量损失过大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第一接地装置121的第一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一端,第一接地装置12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接地装置122的第一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 110的第二端,第二接地装置122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的第一端为输入端,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的第二端为输出端。具体地,第一接地装置121 的输入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110的正极端,第一接地装置12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接地装置122的输入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110的负极端,第二接地装置122 的输出端接地。
可以理解,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的具体结构并不唯一,例如可以采用电阻箱或变阻器作为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接入融冰电路,同时也可以采用高阻值的电阻直接作为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接入融冰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均为5kΩ-20kΩ阻值的电阻。不停电融冰可能存在感应电压过大造成人身设备损害的风险,地线非直接接地后,融冰回路存在感应电压。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电阻装置122通过高阻接地可以抑制感应过电压,确保融冰电路的安全性。
具体地,直流线路感应电压主要为静电耦合和离子流场感应电压。直流输电电压与电流基本不变,导地线之间无电磁耦合作用,但是多根导地线间任意两根通过电场相互影响,即静电耦合。直流输电线路附近存在悬浮导体或者经大电阻接地导体的情况时,在直流离子流场中,运动到这类物体上的空间电荷不能直接流入大地,这使得物体产生可能高达数千伏的感应电压。如表1所示,±800kV、10000MW特高压直流额定运行、融冰段长100km、导线按8×1250mm2考虑的情况下,同时考虑静电耦合和离子流场感应电压,仿真各种工作状态下的感应电压:
工况 | 极1 | 极2 | 地线 | 接地电阻kΩ | 感应电压kV |
1 | 800 | -800 | 一端短接,一侧悬空 | 无 | 0 |
2 | 0 | -800 | 一端短接,一侧悬空 | 无 | 370 |
3 | 800 | -800 | 一端短接,一侧高阻 | 5 | 0 |
4 | 0 | -800 | 一端短接,一侧高阻 | 5 | 8.04 |
5 | 800 | -800 | 一端短接,一侧高阻 | 10 | 0 |
6 | 0 | -800 | 一端短接,一侧高阻 | 10 | 16.64 |
表1
其中,极1、极2分别为直流输电的正极导线和直流输电的负极导线,当极 1为800kV特高压、极2为-800kV特高压时,直流输电线路处于双极运行状态,此时不直接接地的地线感应电压为0。当极1为0、极2为-800kV特高压时,直流输电线路处于单极运行状态,不加接地电阻情况下,不直接接地的感应电压达到370kV。考虑采用10kΩ高阻接地后,最大感应电压能够降低至16.64kV。该感应电压较小,不会对融冰设备造成损坏。因此,采用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电阻装置122通过高阻接地解决单极运行时可能产生的感应电压后,可认为本技术具备可实施性。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可优先选直流输电线路处于双极运行时操作融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避雷装置131和第二避雷装置132,第一避雷装置131的第一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110的第一端,第一避雷装置13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避雷装置132的第一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 110的第二端,第二避雷装置132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第一避雷装置131和第二避雷装置132的第一端为输入端,第一避雷装置131和第二避雷装置132的第二端为输出端。第一避雷装置131的输入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110的正极端,第一避雷装置13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避雷装置132的输入端连接融冰电源装置110的负极端,第二避雷装置132的输出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第一避雷装置131和第二避雷装置132均为避雷器。可以理解,通过第一避雷装置131和第二避雷装置132靠近融冰电源装置110进行配置,可保护融冰电源装置110免受外部侵入过电压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接地间隙装置 152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 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的第一端为输入端,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的第二端为输出端。具体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的输入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的输入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的输出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均为高压直流输电杆塔上地线绝缘子并联间隙,约为100mm。可以理解,第一接地间隙装置151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是绝缘子并联间隙,一方面保护绝缘子,另一方面在雷击、导地线闪络、感应电压过高时击穿,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融冰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开关161和第二接地开关162,第一接地开关161的第一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第一接地开关 16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接地开关162的第一端连接OPGW地线的末端,第二接地开关162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第一接地开关161和第二接地开关162的第一端为输入端,第一接地开关161和第二接地开关162的第二端为输出端。具体地,第一接地开关161的输入端连接普通地线的末端,第一接地开关161的输出端接地;第二接地开关162的输入端连接OPGW地线的末端,第二接地开关162的输出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融冰开关141、第二融冰开关142、连接开关170均为隔离开关,第一接地开关161和第二接地开关162均为接地刀闸。在融冰电路正常运行时,通过控制对应的隔离开关、刀闸开关合闸与分闸,形成融冰回路,从零电压开始定电流控制融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设备,融冰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通过地线绝缘子架设于高压直流输电杆塔上,地线绝缘子分别并联有第一接地间隙装置 151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152。利用电缆或裸导线将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分别引接至杆塔下方,然后分别通过第一融冰开关141和第二融冰开关142与融冰电源装置110的正负极相连。普通地线和OPGW线的末端分别通过第一接地开关161和第二接地开关162与对应杆塔电连接,实现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操作方法,基于上述的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设备实现,包括:非融冰时第一接地开关、第二接地开关为合闸状态,连接开关、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为分闸状态;融冰时高压直流输电不停运,第一步合连接开关,第二步合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第三步分第一接地开关、第二接地开关,第四步解锁融冰装置开始融冰。
具体地,在融冰过程中,先选取直流输电双极运行时刻,合第一融冰开关 141、第二融冰开关142以及连接开关170,形成融冰回路,随后依次断开第一接地开关161和第二接地开关162,此时地线非直接接地,最后开通融冰电源装置110,启动不停电融冰,从零电压开始定电流控制融冰。
可以理解,不停电融冰时如果发生脱冰跳跃,导地线有可能通过脱冰形成闪略的风险。由于直流设置了瞬时接地故障重启功能,偶尔导地线闪络不影响送电。但为了抑制这种风险,可采用降低融冰启动值、设计阶段增大不停电融冰段导地线距离方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在长距离直流输电时,按以往直流融冰思路,经常需要停电来融冰。但根据融冰实践,主要融冰工作均集中在少量中重冰区。考虑分别在各重冰区设置融冰工作小站,融冰季节将地线引下来接入融冰设备,直流无需停运即可融冰。整个融冰过程安全可靠:一方面,通过降低融冰启动值,减少脱冰跳跃避免导地线闪络,即使发生瞬间导地线闪络,直流具备重启动功能不会停运,设备通过接地间隙、避雷器等设备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接地间隙限制了感应电压水平,通过高阻接地进一步降低了感应电压水平,现场运行时优先考虑双极运行时启动不停电融冰,即使出现单极运行情况下,高阻接地也能够确保接入感应电压值较低。
上述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设备,针对融冰重点区段,设置小型融冰工作站,将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串联后通过杆塔直接引下接至工作站内的融冰电源装置110,直流维持正常运行,通过第一接地装置121和第二接地装置122高阻接地抑制感应电压,通过第一间隙装置151、第二间隙装置152、第一避雷装置131和第二避雷装置132保护融冰装置。融冰针对性强,每次普通地线和OPGW 地线同时融冰,融冰效率高。启动融冰值可根据需要适当降低,避免造成导地线闪络,实现了高压直流输电地线不停电融冰,针对重点融冰段实施专项融冰,导地线一次性融冰,提高了融冰效率,降低了停电损失,促进了送端电源消纳,保障了受端电力供应,经济效益显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冰电源装置、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和连接开关;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融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融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融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第二融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连接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的末端,所述连接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的末端;
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用于提供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融冰所需电流;所述连接开关在闭合时将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导通,构成融冰回路;所述第一融冰开关和第二融冰开关在闭合时,所述融冰电源装置输出的电流流经所述融冰回路进行融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地装置和第二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接地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地装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地装置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装置和所述第二接地装置均为5kΩ-20kΩ阻值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避雷装置和第二避雷装置,所述第一避雷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避雷装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避雷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融冰电源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避雷装置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地间隙装置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所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杆塔引下线的首端,所述第二接地间隙装置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间隙装置和第二接地间隙装置均为杆塔上地线绝缘子并联放电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地开关和第二接地开关,所述第一接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普通地线的末端,所述第一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待融冰段OPGW地线的末端,所述第二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融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冰开关、所述第二融冰开关、所述连接开关均为隔离开关,所述第一接地开关和所述第二接地开关均为接地刀闸。
9.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
10.一种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设备实现,包括:
非融冰时第一接地开关、第二接地开关为合闸状态,连接开关、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为分闸状态;
融冰时高压直流输电不停运,第一步合连接开关,第二步合第一融冰开关、第二融冰开关,第三步分第一接地开关、第二接地开关,第四步解锁融冰装置开始融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32258.0A CN115296246B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32258.0A CN115296246B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6246A CN115296246A (zh) | 2022-11-04 |
CN115296246B true CN115296246B (zh) | 2024-05-28 |
Family
ID=8383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32258.0A Active CN115296246B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9624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1061A (zh) * | 2012-03-13 | 2012-07-25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架空地线及opgw光缆单级大地回路直流融冰方法 |
CN103247992A (zh) * | 2013-05-07 | 2013-08-14 | 陈广生 | 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和opgw的直流融冰方法 |
CN106384989A (zh) * | 2016-11-18 | 2017-02-08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一种对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进行直流融冰的装置及方法 |
WO2021223342A1 (zh) * | 2020-05-08 | 2021-11-1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 配电网在线融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0248B (zh) * | 2016-03-03 | 2017-10-13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兼有融冰功能的机车再生电能回馈系统及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8-26 CN CN202211032258.0A patent/CN1152962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1061A (zh) * | 2012-03-13 | 2012-07-25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架空地线及opgw光缆单级大地回路直流融冰方法 |
CN103247992A (zh) * | 2013-05-07 | 2013-08-14 | 陈广生 | 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和opgw的直流融冰方法 |
CN106384989A (zh) * | 2016-11-18 | 2017-02-08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一种对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进行直流融冰的装置及方法 |
WO2021223342A1 (zh) * | 2020-05-08 | 2021-11-1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 配电网在线融冰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避雷线不停电直流融冰感应电压抑制方法研究;李宽宏等;《电力电容与无功补偿》;20210630;第42卷(第3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6246A (zh) | 2022-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5274B (zh) | 一种架空地线和复合光纤地线的直流融冰方法 | |
CN204089187U (zh) | 一种浪涌保护器 | |
CN205647040U (zh) | 一种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上地线感应取电装置 | |
CN103296629A (zh) | 一种基于放电间隙绝缘子的地线直流融冰方法 | |
CN115498582B (zh) | 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不停电地线直流融冰系统及方法 | |
CN108923365B (zh) | 一种适用于带电在线融冰的输电线路导线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092182B (zh) | 高压输电线路分段融冰方法及系统 | |
CN102856869A (zh) | 一种实现换流站地线直流融冰的接线方法 | |
CN110676739A (zh) | 一种移动式变电站 | |
CN109066605A (zh) | 直流输电系统正负极直流断路器的协调动作控制策略 | |
CN115296246B (zh) | 高压直流不停电地线融冰电路、设备及操作方法 | |
CN201877234U (zh) | 一种可卸式避雷器 | |
CN208209544U (zh) | 一种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新型电路结构 | |
CN116131191A (zh) | 用于特高压直流线路架空地线的不停电直流融冰方法 | |
CN105262001A (zh) | 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融冰方法 | |
CN115882412A (zh) | 一种导线不停电地线融冰方法 | |
CN101908750B (zh) | 一种自适应接地的避雷线融冰电路 | |
CN203826939U (zh) | 一种应用于大中型火力发电厂高压厂的用电系统 | |
Liu et al. | Calculation of Sheath Overvoltage for 220 kV Long-segment Cable and Design of Sheath Voltage Limiter | |
CN113162012A (zh) | 一种半波长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抑制的氧化锌避雷器优化配置方法 | |
Jardini et al. | Overvoltage assessment of point-to-point vsc-based hvdc systems | |
Judendorfer et al. | Aspects of high voltage cable sections in modern overhead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
CN115498583B (zh) | 特高压输电线路不停电地线直流融冰系统 | |
CN104332929A (zh) | 一种单地线融冰方法 | |
Du et al. |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Loss Reduction Strategy for Power Cables Installed on the Brid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223,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3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rporation Ul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mpan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23,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3 Patentee before: MAINTENANCE & TEST CENTRE, CSG EHV POWER TRANSMISSION C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