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4899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94899B CN115294899B CN202210864287.7A CN202210864287A CN115294899B CN 115294899 B CN115294899 B CN 115294899B CN 202210864287 A CN202210864287 A CN 202210864287A CN 115294899 B CN115294899 B CN 1152948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ltiplexer
- display panel
- signal
- units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复用器组,每一复用器组均包括多个复用器单元,复用器组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呈两列对称布置,每一复用器单元均包括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和第三信号端;多条第一输入线,每一第一输入线与一个复用器组中所有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多条第二输入线,每一第二输入线与一个复用器组中所有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多条第三输入线,每一第三输入线与一个复用器组中一列复用器单元的第三信号端连接,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具有两条第三输入线。相同信号端共用输入线,无需对每一信号端均设置输入线,减少了输入线的数量,可以减小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的距离,从而为薄膜晶体管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技术的发展,触控技术在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触控驱动与显示驱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的芯片也不断被研发出来,TDDI芯片也即触控芯片和显示芯片二合一,从而提高显示面板芯片的集成度。
其中,带有TDDI芯片的自容式的显示面板中,用于触控的每一多路复用器(MUX)电路中包含三种信号:抗负载驱动信号(Load-Free Driving,LFD)、接地信号(GND)以及触控信号(Touch Panel,TP),GND信号和LFD信号分别用来测试触控路径的短路和打开,TP板用来给每个触控传感器输入TP信号。
每一多路复用器至少1驱6,也即一个触控信号驱动六个触控电极。因此,多个多路复用器所传输的信号的数量较多,相应的所需的信号线占用空间大。然而,现有的对于多路复用器的电路结构排布不合理,导致多路复用器占用空间较大,影响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器件的排布及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对多路复用器的电路结构进行合理排布,以减小多路复用器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对薄膜晶体管排布及性能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复用器组,每一所述复用器组均包括多个复用器单元,所述复用器组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呈两列对称布置,所述复用器组中的每一所述复用器单元均包括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和第三信号端;
多条第一输入线,每一所述第一输入线与一个所述复用器组中所有的复用器单元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每一所述第一输入线均设置于所述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
多条第二输入线,每一所述第二输入线与一个所述复用器组中所有的复用器单元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输入线均设置于所述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
多条第三输入线,每一所述第三输入线与一个所述复用器组中一列复用器单元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具有两条所述第三输入线。
可选的,所述复用器组中每行复用器单元中的两个复用器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端的排列顺序相同。
可选的,所述复用器组中每一复用器单元均包括:
三个薄膜晶体管,三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端一一对应,三个所述薄膜晶体管所在区域具有第一宽度;
所述复用器组中的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可选的,所述复用器组中每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端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复用器组中每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的相邻两个薄膜晶体管共用源极;
每个所述复用器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对称设置;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栅极线,每一所述栅极线连接每一所述复用器组中一行复用器单元的一个信号端,每一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可选的,每一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度大于30微米。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
多条触控线,每一所述触控线的一端与所述复用器组中的一个复用器单元连接,每一所述触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每一所述触控线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复用器组之间。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测试板,与多条所述第一输入线连接;
第二测试板,与多条所述第二输入线连接;
多个第三测试板,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三输入线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试板、所述第二测试板和多个所述第三测试板呈一行多列排布,多个所述第三测试板位于所述第一测试板和所述第二测试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芯片,设置于非显示区,所述芯片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复用器组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板、所述第二测试板和多个所述第三测试板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使能信号板,多个所述使能信号板与多条所述栅极线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使能信号板用于为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提供使能信号,多个所述使能信号板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与所述芯片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不重叠。
可选的,每一所述复用器组中的一列复用器单元包括六个复用器单元。
可选的,每一所述复用器单元中包括多个换线拱,每一所述换线拱用于将不同层的金属连接,多个所述换线拱呈M行N列排布,M和N均为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将复用器组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呈两列对称布置,使得一个复用器组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中所有的第一信号端和所有的第二信号端分别仅需要一条第一输入线和一条第二输入线,一列复用器单元中的所有第三信号端仅需要一条第三输入线,相同信号端共用输入线,无需对每一信号端均设置输入线,减少了输入线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小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的距离,从而为薄膜晶体管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第一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第二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复用器组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七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的对于多路复用器的电路结构排布不合理,导致的多路复用器占用空间较大,影响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排布及性能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可以是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类型或者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类型的显示面板,二者显示原理不同,LCD显示器是靠背光板发光,然后光线经过液晶的偏振来显示不同的颜色的。而OLED则不需要背光板,因为OLED的像素本身就会发光。显示面板1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比如,电子设备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手机、车载显示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带有显示和触控功能的设备。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设置。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画面,显示区还用于与用户进行触控交互。非显示区用于布置线材、柔性电路板以及芯片等。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第一排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第二排布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触控层10和芯片20,触控层10可以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1,触控电极11也可以称为触控传感器。芯片20可以与所有的触控电极11连接,以发送控制信号或接收用户的触摸信号。请结合图1至图3并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像素层30,像素层30可以与触控层10层叠设置,像素层3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极31,像素电极31与触控电极11并非一一对应,比如,一个触控电极11可以对应60个像素电极31设置,也即是说,60个像素电极31在触控电极11上的投影在触控电极11内。像素电极31和触控电极11可以均位于显示区。芯片20设置于非显示区。芯片20可以是只连接触控电极11的触控驱动芯片,芯片20也可以是连接触控电极11和像素电极31的触控驱动与显示驱动一体的芯片,也即TDDI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以芯片20为TDDI芯片为例进行说明。
现有技术中,对于自容式(SDOT)TDDI产品中用于触控的每一多路复用器电路中均包括有三种信号:抗负载驱动信号、接地信号以及触控信号。接地信号和抗负载驱动信号分别用来测试触控路径的短路(Short)和打开(Open),触控板或者说信号输入板用来给每个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每一多路复用器至少1驱6,也即一个触控信号驱动六个触控电极,且每一多路复用器电路中又包含三种信号。因此,多个多路复用器所传输的信号的数量较多,相应的所需的信号线的占用空间大。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多路复用器的电路结构排布不合理,导致多路复用器占用空间较大,影响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排布及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对复用器的排布进行了设计,以下将对复用器的组成结构及排布方式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4并参阅图5至图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复用器组的等效电路图,图6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以每个复用器组21中一列复用器单元210包括6个复用器单元210为例,每个复用器单元210包括3个信号端,每一信号端对应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214,因此,一列复用器单元210中共包含18个薄膜晶体管214,每个复用器组21中包含36个薄膜晶体管214。一个触控信号能够驱动6个触控电极。
以下将对多个复用器组21的排布关系进行说明。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多个复用器组21、多条第一输入线22a、多条第二输入线22b和多条第三输入线22c。每一复用器组21均包括多个复用器单元210,复用器组21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210呈两列对称布置。复用器组21中的每一复用器单元210均包括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三信号端213。每一第一输入线22a与一个复用器组21中所有的复用器单元210的第一信号端211连接,每一第一输入线22a均设置于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每一第二输入线22b与一个复用器组21中所有的复用器单元210的第二信号端212连接,每一第二输入线22b均设置于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每一第三输入线22c与一个复用器组21中一列复用器单元210的第三信号端213连接,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具有两条第三输入线22c。
通过将复用器组21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210呈两列对称布置,使得一个复用器组21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210中所有的第一信号端211和所有的第二信号端212分别仅需要一条第一输入线22a和一条第二输入线22b,一列复用器单元210中的所有第三信号端213仅需要一条第三输入线22c,相同信号端共用输入线,无需对每一信号端均设置输入线,减少了输入线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小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的距离,从而为薄膜晶体管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中多个复用器组21所占用的空间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了缩减。横向也即是图中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的方向,纵向也即是图中从上至下或者从下至上的方向。以下将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在横向上缩减占用空间是由于对每个复用器组21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210进行两列对称布置,从而可以将复用器组21中不同复用器单元210中相同的信号端只通过一条输入线或者只通过两条输入线进行信号的输入,无需对不同复用器单元210的每一信号端均设置一条输入线,减少了输入线的数量,进而使得复用器组21中的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多个复用器组21在横向上的占用空间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复用器组21中的每一复用器单元210均包括三个薄膜晶体管214,三个薄膜晶体管214与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三信号端213一一对应。三个薄膜晶体管214所在区域具有第一宽度W1。复用器组21中的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具有第二宽度W2,第二宽度W2小于第一宽度W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减少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输入线的数量,可以减小输入线占用的空间,进而使得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的第二宽度W2减小,从而可以不影响甚至增加三个薄膜晶体管214所在区域的第一宽度W1。薄膜晶体管214的宽度不受影响,也即是其沟道宽度可以得到保证,从而可以确保薄膜晶体管214的驱动能力。
示例性的,复用器组21中每行复用器单元210中的两个复用器单元210的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三信号端213的排列顺序相同。也即是说,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是对称布置的,其反映在每一复用器单元210上的布置方式即:复用器组21中每行复用器单元210中的两个复用器单元210的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三信号端213的排列顺序相同。通过将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对称布置,可以减少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信号端输入线的数量以及占用空间,进而可以减小多个复用器组21在横向上占用的空间。
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7并参阅图8和图9,图8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以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三信号端213分别为接地信号端GND、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和触控信号端TP为例,每一复用器组21的一列复用器单元210可以包括6个复用器单元210。复用器组21中的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具有四条输入线,也即是一条第一输入线22a、一条第二输入线22b和两条第三输入线22c。每一复用器单元210的三个薄膜晶体管214具有第一宽度W1。若不对复用器组21中的两列复用器单元210对称布置,则对应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共需要36条输入线。36条输入线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会使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的第二宽度W2远大于第一宽度W1,由此多个复用器组21占用的横向空间变大,为了减小这个占用空间,需要压缩第一宽度W1,这样则会影响薄膜晶体管214沟道的宽度,使得薄膜晶体管214的驱动能力下降。因此,复用器组21中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的第二宽度W2小于薄膜晶体管214的第一宽度W1,可以使得薄膜晶体管214的占用空间充足,由此使得薄膜晶体管214的性能不受空间的限制。比如,以上对于多个复用器组21的设置中,薄膜晶体管214的沟道宽度可以大于30微米,而常规的薄膜晶体管的W/L=30/3.5微米,使得薄膜晶体管214的占用空间不受影响,甚至扩大了薄膜晶体管214可以占用的空间,由此使得薄膜晶体管214的性能得到保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一输入线与信号端的连接可以有连接线来实现。比如,每一输入线可以为直线,连接线可以与输入线垂直,以连接不同的信号端。多条连接线可以是平行设置的。
第二方面,在纵向上缩减占用空间也可以通过对称布置的方式来实现。
示例性的,复用器组21中每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三信号端213对称设置。比如,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信号端排布可以为:第一信号端211、第二信号端212、第三信号端213、第三信号端213、第二信号端212和第一信号端211。
以接地信号端GND、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和触控信号端TP为例,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接地信号端GND、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和触控信号端TP分别对称,并且,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接地信号端GND邻接、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邻接或者触控信号端TP邻接。相同的信号端相邻且对称布置可以减小复用器组21在纵向上占用的空间,由于不同信号端相邻对称布置容易出现信号之间的干扰,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以相同的信号端邻接且对称布置,减小复用器组21在纵向占用空间的同时,也能防止不同信号端之间的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有三种信号端的布置方式:第一种情况,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接地信号端GND邻接且对称,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和触控信号端TP分别对称布置。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和触控信号端TP与接地信号端GND的靠近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相较于触控信号端TP与接地信号端GND的距离,可以使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更靠近接地信号端GND。当然,也可以使触控信号端TP更靠近接地信号端GND。第二种情况,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邻接且对称,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接地信号端GND和触控信号端TP分别对称布置。靠近关系可以参照第一种情况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第三种情况,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触控信号端TP邻接且对称,复用器组21中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接地信号端GND和抗负载驱动信号端LFD分别对称布置。靠近关系可以参照第一种情况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每个信号端对应一个薄膜晶体管214,对上述对称方式,在薄膜晶体管214的结构排布上可以进行对称设置。比如,复用器组21中每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210的相邻两个薄膜晶体管214共用源极S。共用源极S可以减小源极S的数量及占用空间,从而使得纵向上薄膜晶体管214的占用空间减小。再比如,每个复用器单元210中相邻两个薄膜晶体管214的源极S和漏极D对称设置。相邻两个薄膜晶体管214的源极S和漏极D对称设置,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薄膜晶体管214共用源极S或漏极D,从而减小源极S和漏极D的数量以及占用空间,进一步从纵向上减小薄膜晶体管214的占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晶体管214是一种三极管,薄膜晶体管214可以包括栅极G、源极S和漏极D,薄膜晶体管214还可以包括有源部以及沟道区域,栅极G对应沟道区域设置,沟道区域用于供载流子流动,以使源极S和漏极D连接,或者使源极S和漏极D断开。栅极G、源极S和漏极D共同作用实现薄膜晶体管214的开关和驱动性能。示例性的,栅极G可以设置于源极S和漏极D之间。
其中,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多条栅极线23,每一栅极线23连接每一复用器组21中一行复用器单元210的一个信号端,每一栅极线23设置于一个薄膜晶体管214的源极S和漏极D之间。
通过将薄膜晶体管214对称布置共用源极S或者漏极D,可以减小源极S和漏极D的数量和占用空间,进而减小多个复用器组21在纵向上的占用空间。
上述对多个复用器组21中的器件进行左右对称布置、上下对称布置来分别减小多个复用器组21在横向上以及纵向上的占用空间,且不影响薄膜晶体管214的沟道宽度,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的线材布置合理,提升薄膜晶体管214的驱动性能,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多条触控线24,每一触控线24的一端与复用器组21中的一个复用器单元210连接,每一触控线24的另一端与触控电极11连接,每一触控线24均设置于相邻两个复用器组21之间。由于触控线24连接触控电极11,而触控电极11的数量较多,为了减小多个复用器组21占用的横向空间,在已经减小了每个复用器组21横向占用空间的基础上,为了不影响上述减小占用空间,因此将触控线24设置于相邻两个复用器组21之间,这样对于整体的多个复用器组21的占用空间还是减小的。
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9并参阅图10至图12,图10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七局部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第一测试板25、第二测试板26以及多个第三测试板27。第一测试板25与多条第一输入线22a连接。第二测试板26与多条第二输入线22b连接。多个第三测试板27分别与多条第三输入线22c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测试板25、第二测试板26和多个第三测试板27可以呈一行多列排布,多个第三测试板27位于第一测试板25和第二测试板26之间。示例性的,第一测试板25可以为接地信号测试板,也即测试GND信号是否能正常传输。第二测试板26可以为抗负载驱动信号LFD测试板,也即测试LFD信号是否能正常传输。第三测试板27可以为触控信号测试板,也即测试TP信号是否能正常传输。
其中,每一第三测试板27与一个第三输入线22c之间还可以设置调节电路,比如,调节电路可以用于对信号进行滤波等。
对于多个复用器组21和第一测试板25、第二测试板26以及多个第三测试板27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区。示例性的,芯片20在非显示区的正投影覆盖多个复用器组21在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以及第一测试板25、第二测试板26和多个第三测试板27在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也即是说,多个复用器组21、第一测试板25、第二测试板26以及多个第三测试板27可以设置于芯片20的下方,以节省上述器件在非显示区的占用面积,有利于显示面板1窄边框的设计。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多个使能信号板28,多个使能信号板28与多条栅极线23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使能信号板28用于为一个薄膜晶体管214提供使能信号,以支持信号测试的完成。其中,多个使能信号板28设置于非显示区,多个使能信号板28在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与芯片20在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不重叠。比如,多个使能信号板28可以设置于芯片20的一侧。将使能信号板28设置于芯片20的一侧,可以方便测试时对使能信号板28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复用器组21可以用于在测试时以及显示面板1正常工作时进行1驱多,也即一个信号驱动多个触控电极11,在显示面板1制作过程中,第一测试板25、第二测试板26和多个第三测试板27可以通过第一输入线22a、第二输入线22b和多个第三输入线22c对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11进行信号输送是否正常的测试。在显示面板1制作完成后,第一输入线22a、第二输入线22b和多个第三输入线22c可以连接到芯片20上,以通过芯片20发送控制信号给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11。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复用器组21不仅要缩减其横向的占用空间,还要缩减其纵向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为测试板的设置提供空间,并且不影响显示面板1中其他器件的设置。
示例性的,每一复用器单元210中包括多个换线拱215,每一换线拱215用于将不同层的导电层连接,比如在源极S、漏极D以及栅极G的设置过程中,可以采用两层金属通过换线拱215搭接来实现连接,以在相同面积下增大源极S、漏极D或者栅极G的导电面积,从而可以减小阻抗以及电压降,提升源极S、漏极D或者栅极G的导电性能。并且,通过换线拱215将两层金属进行搭接,还可以减小复用器单元210的占用面积。多个换线拱215可以呈M行N列排布,M和N均为正整数。比如,M和N可以均为4,且换线拱215行之间的距离大于列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其余位置也可以设置换线拱215,以便于各器件之间的连接。
通过将复用器组21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210呈两列对称布置,使得一个复用器组21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210中所有的第一信号端211和所有的第二信号端212分别仅需要一条第一输入线22a和一条第二输入线22b,一列复用器单元210中的所有第三信号端213仅需要一条第三输入线22c,相同信号端共用输入线,无需对每一信号端均设置输入线,减少了输入线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小两列复用器单元210之间的距离,从而为薄膜晶体管214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复用器组,每一所述复用器组均包括多个复用器单元,所述复用器组中的多个复用器单元呈两列对称布置,所述复用器组中的每一所述复用器单元均包括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和第三信号端;
多条第一输入线,每一所述第一输入线与一个所述复用器组中所有的复用器单元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每一所述第一输入线均设置于所述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
多条第二输入线,每一所述第二输入线与一个所述复用器组中所有的复用器单元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输入线均设置于所述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
多条第三输入线,每一所述第三输入线与一个所述复用器组中一列复用器单元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复用器组中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具有两条所述第三输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器组中每行复用器单元中的两个复用器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端的排列顺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器组中每一复用器单元均包括:
三个薄膜晶体管,三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端一一对应,三个所述薄膜晶体管所在区域具有第一宽度;
所述复用器组中的两列复用器单元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器组中每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端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器组中每相邻两行复用器单元的相邻两个薄膜晶体管共用源极;
每个所述复用器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对称设置;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栅极线,每一所述栅极线连接每一所述复用器组中一行复用器单元的一个信号端,每一所述栅极线设置于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度大于3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
多条触控线,每一所述触控线的一端与所述复用器组中的一个复用器单元连接,每一所述触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每一所述触控线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复用器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测试板,与多条所述第一输入线连接;
第二测试板,与多条所述第二输入线连接;
多个第三测试板,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三输入线一一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板、所述第二测试板和多个所述第三测试板呈一行多列排布,多个所述第三测试板位于所述第一测试板和所述第二测试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芯片,设置于非显示区,所述芯片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复用器组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板、所述第二测试板和多个所述第三测试板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使能信号板,多个所述使能信号板与多条所述栅极线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使能信号板用于为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提供使能信号,多个所述使能信号板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与所述芯片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不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用器组中的一列复用器单元包括六个复用器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用器单元中包括多个换线拱,每一所述换线拱用于将不同层的金属连接,多个所述换线拱呈M行N列排布,M和N均为正整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4287.7A CN115294899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4287.7A CN115294899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4899A CN115294899A (zh) | 2022-11-04 |
CN115294899B true CN115294899B (zh) | 2024-12-27 |
Family
ID=8382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64287.7A Active CN115294899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94899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3557A (zh) * | 2017-11-20 | 2018-03-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Amoled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10045857A (zh) * | 2017-12-22 | 2019-07-2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36679B2 (en) * | 2012-08-06 | 2014-09-16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Display with multiplexer feed-through compensation and methods of driving same |
KR102684683B1 (ko) * | 2018-12-13 | 2024-07-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평판 표시 장치 |
US20220320228A1 (en) * | 2020-10-23 | 2022-10-06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2022
- 2022-07-21 CN CN202210864287.7A patent/CN1152948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3557A (zh) * | 2017-11-20 | 2018-03-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Amoled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10045857A (zh) * | 2017-12-22 | 2019-07-2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4899A (zh) | 2022-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21611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0732752B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802358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signal lines routed to decrease size of non-display area | |
CN107039467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987569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00973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687193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689438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1650793B (zh) | 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 |
CN108628020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JP3708467B2 (ja) | 表示装置 | |
US10928696B2 (en) | Wir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WO2021227112A1 (zh) | 阵列基板、具有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85356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796462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083300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5294899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2004361A (zh) | 画素阵列 | |
CN11593822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564974A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0258583A1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216118318U (zh) | 像素排列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JP4357613B2 (ja) | ドライバ一体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 |
CN113611240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999412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