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9633A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89633A CN115289633A CN202210892438.XA CN202210892438A CN115289633A CN 115289633 A CN115289633 A CN 115289633A CN 202210892438 A CN202210892438 A CN 202210892438A CN 115289633 A CN115289633 A CN 1152896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evaluation
- temperature
- threshold
- paramet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0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03 metab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62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04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提高评价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以得到更加舒适的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空调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由于每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热喜好等不同造成对于空调器的实际使用状态也不相同,因此,空调器的控制受到多种内在因数和外在因数的影响,存在空调器的控制准确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能够提高评价准确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至少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包括:
当所述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当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所述第一指标阈值或者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所述第二指标阈值时,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大于或者等于风速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环境湿度;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空调器的除湿模式;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控制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使得能够基于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评价参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度传感器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湿度传感器时,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时,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以及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使用频率以及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设定发生变化时,接收对所述预测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后的优化模型;
基于所述优化模型和所述评价参数,得到所述评价指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至少包括:
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指标得到模块,配置为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运行维持模块,配置为当所述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当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所述第一指标阈值或者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所述第二指标阈值时,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大于或者等于风速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环境湿度;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空调器的除湿模式;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控制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使得能够基于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度传感器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湿度传感器时,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时,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以及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标得到模块,还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使用频率以及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设定发生变化时,接收对所述预测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后的优化模型;基于所述优化模型和所述评价参数,得到所述评价指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至少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
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空调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空调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空调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器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并基于评价指标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其中,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预测评价模型不同。也就是说,一方面,空调器基于预测平均评价模型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能够提高评价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以得到更加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空调器针对不同的评价参数,可采用不同的预测平均评价模型来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能够实现依据评价参数更加有针对性进行舒适度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准确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控制方法应用在空调器中。如图1a所示,空调器执行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S102、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S103、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空调控制方法可应用在空调器的各种使用场景中。该空调器的各种使用场景包括:空调器的制冷场景、空调器的制热场景或者空调器的新风场景,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例如,空调器通过空调控制方法可以自动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提高空调器在制冷场景下的舒适度。
在步骤S101中,评价参数用于评价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该评价参数包括用于表征环境情况的环境参数、用于表征用户生理情况的生理参数、用于表征空调器出风情况的出风参数、用于表征穿戴情况的穿戴参数或者用于表征外界天气季节的云端参数。
示例性地,环境参数可包括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等;生理参数可包括代谢量、皮肤温度和心率等;出风参数可包括: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和空调器出风口的风向等;穿戴参数可包括衣服阻值以及衣服类型等;云端参数包括:云端天气和云端季节等,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工作及生活的环境状态更高的舒适度需求,本公开实施例可通过环境参数、生理参数、穿戴参数以及云端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评价参数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提高环境舒适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空调器自带的检测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来获取评价参数,还可通过与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获取评价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评价参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度传感器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湿度传感器时,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时,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以及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空调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联动的穿戴设备一起来采集评价参数,不仅能够使得评价参数更加丰富,进而能够更加准确且全面的进行舒适度判断,满足用户不同的舒适性需求,还能够适用不同的空调器使用场景,具有普适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温湿度传感器可包括蓝牙温湿度传感器。示例性地,上述温湿度传感器可为由单独的温度传感器或者单独的湿度传感器构成,还可由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集成的,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步骤S102中,上述预测平均评价(Predicted Mean Vote,PMV)模型,能够以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的模型,通过PMV模型对评价参数进行评价,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评价,提高评价准确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预测平均评价(Predicted Mean Vote,PMV)模型可预先存储在空调器中,在确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可直接将评价参数输入到PMV模型中。
上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PMV模型不同。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评价参数,可采用不同的PMV模型来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如此,能够依据评价参数更加有针对性进行舒适度评价,进一步能够提高评价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评价参数包括:第一参数,PWV模型包括与第一参数对应的第一PWV模型;这里,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评价参数,得到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包括: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一PWV模型得到评价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评价参数还可包括:第二参数,PWV模型包括与第二参数对应的第二PWV模型;这里,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评价参数,得到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包括:基于第二参数和第二PWV模型得到评价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WV模型可为基于第一参数的历史参数值训练得到的;第二PWV模型可为基于第二参数的历史参数值训练得到的。
示例性地,第一参数可包括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第二参数可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代谢量。
在步骤S103中,在通过PWV模型得到评价指标后,可直接基于评价指标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也就是说,空调器可自动根据评价指标调整空调器,以提高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不同,控制运行参数不同。例如,可基于评价指标升高或者降低低运行参数;还可基于评价指标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运行参数可包括: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湿度、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和/或空调器的除湿模式等等,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目前空调控制主要是开关控制,室内负荷的变化反映在控制上是系统的容量与惯性,对于没有采取自适应控制的空调器来说在冷负荷变化较大时会出现超调或调节不足,温度波动幅度大,影响环境舒适度。通常的空调控制采用建立在不同情况下环境温度与空调控制点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再基于对应关系来控制温度。然而,该温度控制方法不仅控制单一,还存在不能满足用户舒适度的需求。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空调器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并基于评价指标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其中,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预测评价模型不同。也就是说,一方面,空调器基于预测平均评价模型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能够提高评价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以得到更加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空调器针对不同的评价参数,可采用不同的PMV模型来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实现依据评价参数更加有针对性进行舒适度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评价准确度,还能够降低空调器的能耗,降低过热或者过热导致的空调疾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包括:当所述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当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所述第一指标阈值或者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所述第二指标阈值时,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表明当前空调器所在环境舒适;评价指标小于第一指标阈值,表明空调器所在环境热;评价指标大于第二指标阈值,表明空调器所在环境冷。
上述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即不需要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可以继续使用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或者当前设定湿度等。
上述基于评价参数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可包括基于评价参数可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还可包括基于评价参数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PWV模型得到的评价指标可包括七级分度。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正3时热感觉可为热;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正2时热感觉可为暖;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正1时热感觉可为微暖;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0时热感觉可为适中;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负1时热感觉可为微凉;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负2时热感觉可为凉;当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为负3时热感觉可为冷。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指标阈值可为负0.5,第二指标阈值可为正0.5,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判断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还是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外来采用不同的方式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能够实现在环境舒适时维持运行参数,在环境不舒适(例如,冷或者热)时自动控制运行参数以将空调器所在环境调整到舒适,进而能够使得空调控制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在所述第三指标阈值和所述第一指标阈值之间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大于或者等于风速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本公开实施例中,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表明环境温度凉,环境不舒适。这里,升高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可包括:将当前设定温度升高至第一温度,使得环境达到舒适。例如,当前设定温度为24摄氏度,升高后的第一温度为26摄氏度。
上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表明环境温度热,环境不舒适。这里,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可包括:将当前设定温度降低为第二温度,使得环境达到舒适。例如,当前设定温度为28摄氏度,降低后的第二温度为26摄氏度。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且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大于或者等于风速阈值,表明在环境温度舒适的情况下风速太大也会导致环境不舒适。这里,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可包括:将当前设定温度降低为预设风速,该预设风速为人体感受到舒适的风速,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上述温度阈值可设置在25摄氏度到27摄氏度之间;上述第三指标阈值可设置在负1到负0.5之间;上述第四指标阈值可设置在正0.5到1之间;上述风速阈值可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设置,在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该风速阈值可设置为0.15米每秒,在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该风速阈值可设置为0.25米每秒,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器能够在判断环境不舒适时基于环境温度和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得环境能够达到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评价参数除了包括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还可包括出风口的风向。因此,在判断环境温度以及空调器出风口风速之后,还可进一步判断出风口的风向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且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表明在环境温度舒适的情况下因风向朝向活动区内导致环境不舒适。其中,活动区为空调器所在环境中运动对象的活动区域。例如,该活动区包括但不限于客厅所在区域。
这里,调整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可包括:将导风板调整为预设角度,使得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外。例如,预设角度可设置在大于120度或者小于40度,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且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外,表明环境温度和风向均舒适,不需要调整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器能够在判断环境温度和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之后,再判断出风口的风向,以在环境不舒适时可以基于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以及出风口风向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得环境能够达到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环境湿度;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空调器的除湿模式;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评价参数,除了包括环境温度和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还可包括环境湿度。因此,在判断环境温度以及空调器出风口风速之后,还可进一步判断环境湿度,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且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表明因环境湿度大导致环境不舒适。这里,开启空调器的除湿模式,可包括:启动空调器的除湿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检测到环境湿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关闭空调器的除湿模式。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且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表明因环境湿度小导致环境不舒适。这里,开启与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可包括:向与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加湿器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加湿。其中,控制指令可包括加湿控制参数,该加湿控制参数用于控制加湿器的加湿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检测到环境湿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停止开启与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器能够在判断环境温度和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之后,再判断环境湿度,以在环境不舒适时可以基于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以及环境湿度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得环境能够达到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评价参数,除了包括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和环境湿度,还可包括出风口的风向。因此,在判断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风速以及环境湿度之后,还可进一步判断出风口的风向,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环境湿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表明在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以及环境湿度均舒适的情况下因出风口的方向导致环境不舒适。其中,活动区为空调器所在环境中运动对象的活动区域。例如,该活动区包括但不限于客厅所在区域。
这里,调整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可包括:将导风板调整为预设角度,使得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外。例如,预设角度可设置在大于120度或者小于40度,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环境湿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外,表明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环境湿度以及风向均舒适,不需要调整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器能够在判断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和环境湿度之后,再判断出风口的风向,以在环境不舒适时可以基于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环境湿度以及出风口的风向一起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得环境能够达到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控制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使得能够基于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上述环境温度等于温度阈值、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风速阈值、环境湿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表明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以及环境湿度均舒适。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以及环境湿度均舒适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控制穿戴设备,使得穿戴设备能够采集生理参数,这样,在控制器进行舒适度评价时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出入的评价参数还包括生理参数。如此,能够使得评价参数更加丰富,进而能够更加准确且全面的进行舒适度判断,满足用户不同的舒适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所述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即步骤S102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2a、在检测到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使用频率以及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设定发生变化时,接收对所述预测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后的优化模型;
S102b、基于所述优化模型和所述评价参数,得到所述评价指标。
上述优化模型可为由服务器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使用频率以及设定后,基于使用频率以及设定对预测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模型,再将优化模型发送给控制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用户之间存在体感温度的差异,因此,本公开实施例还会在检测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使用频率以及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设定发生变化后,接收优化模型,基于优化模型得到评价指标。如此,能够提高评价准确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以下示例:
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检测存在温度传感器时,空调器在获取评价参数之后执行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评价参数得到评价指标;
S202、判断评价指标是否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若是,转步骤S203;若否,转步骤S204;
S203、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S2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不等于温度阈值;若是,转步骤S205;若否,转步骤S206;
S205、当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S206、判断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是否小于风速阈值;若是,转步骤S207;若否,转步骤S208;
S207、判断出风口的风向是否朝向活动区内;若是,转步骤S209;若否,转步骤S210;
S208、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S209、调整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S210、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如图3所示,当空调器检测存在温湿度传感器时,空调器在获取评价参数之后执行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评价参数,得到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
S302、判断评价指标是否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若是,转步骤S303;若否,转步骤S304;
S303、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S3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不等于温度阈值;若是,转步骤S305;若否,转步骤S306;
S305、当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S306、判断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是否小于风速阈值;若否,转步骤S307;若是,转步骤S308;
S307、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S308、判断环境湿度是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若否,转步骤309;若是,转步骤S310;
S309、当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空调器的除湿模式;当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S310、判断出风口的风向是否朝向活动区内;若是,转步骤S311;若否,转步骤S312;
S311、调整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S312、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如图4所示,当检测到空调器内存在温湿度传感器和与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时,空调器在获取评价参数之后执行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评价参数,得到对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
S402、判断评价指标是否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若是,转步骤S403;若否,转步骤S404;
S403、维持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S4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不等于温度阈值;若是,转步骤S405;若否,转步骤S406;
S405、当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S406、判断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是否小于风速阈值;若否,转步骤S407;若是,转步骤S408;
S407、降低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S408、判断环境湿度是否在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若否,转步骤409;若是,转步骤S410;
S409、当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空调器的除湿模式;当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S410、控制与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使得能够基于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空调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联动的穿戴设备一起来采集评价参数,不仅能够使得评价参数更加丰富,进而能够更加准确且全面的进行舒适度判断,满足用户不同的舒适性需求,还能够适用不同的空调器使用场景,具有普适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控制装置,该空调控制装置执行上述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的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如图5所示,该空调控制装置500包括:
获取模块501,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指标得到模块502,配置为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第一控制模块503,配置为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503,包括:
运行维持模块,配置为当所述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当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所述第一指标阈值或者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所述第二指标阈值时,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大于或者等于风速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环境湿度;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空调器的除湿模式;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控制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使得能够基于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还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度传感器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湿度传感器时,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时,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以及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标得到模块,还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使用频率以及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设定发生变化时,接收对所述预测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后的优化模型;基于所述优化模型和所述评价参数,得到所述评价指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结构框图。参照图6,空调器900包括处理组件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空调控制方法。
空调器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926被配置为执行空调器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50被配置为将空调器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958。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32,上述指令可由空调器900的处理组件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空调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空调器能够执行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调器,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包括:
当所述评价指标在第一指标阈值和第二指标阈值之间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当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所述第一指标阈值或者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所述第二指标阈值时,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参数包括: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指标阈值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不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评价指标大于或者等于第四指标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且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大于或者等于风速阈值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环境湿度;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空调器的除湿模式;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且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开启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加湿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参数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活动区内时,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角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风向朝向所述活动区外时,维持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评价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小于所述风速阈值、所述环境湿度在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之间时,控制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使得能够基于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所述运行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评价参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度传感器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温湿度传感器时,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内存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与所述空调器联动的穿戴设备时,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以及所述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确定为所述评价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使用频率以及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的设定发生变化时,接收对所述预测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后的优化模型;
基于所述优化模型和所述评价参数,得到所述评价指标。
10.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包括:
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评价参数;
指标得到模块,配置为向预测平均评价模型输入所述评价参数,得到对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评价参数不同,对应的所述预测平均评价模型不同;
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12.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空调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空调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2438.XA CN115289633A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2438.XA CN115289633A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89633A true CN115289633A (zh) | 2022-11-04 |
Family
ID=8382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92438.XA Pending CN115289633A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8963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8603A1 (zh) * | 2022-12-30 | 2024-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841A (zh) * | 2014-11-13 | 2015-03-25 | 重庆大学 | 一种基于热舒适评价的热湿环境综合控制空调系统及方法 |
CN104833063A (zh) * | 2015-06-04 | 2015-08-12 | 安徽建筑大学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5222264A (zh) * | 2014-06-16 | 2016-01-06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446711A (zh) * | 2021-06-09 | 2021-09-2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7-27 CN CN202210892438.XA patent/CN1152896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22264A (zh) * | 2014-06-16 | 2016-01-06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456841A (zh) * | 2014-11-13 | 2015-03-25 | 重庆大学 | 一种基于热舒适评价的热湿环境综合控制空调系统及方法 |
CN104833063A (zh) * | 2015-06-04 | 2015-08-12 | 安徽建筑大学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3446711A (zh) * | 2021-06-09 | 2021-09-2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8603A1 (zh) * | 2022-12-30 | 2024-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320081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sonalizatio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ervices | |
TWI435038B (zh) | 空調控制裝置與方法 | |
CN110529988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和存储介质 | |
US2017012344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Smart and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 |
CN105571048B (zh) | 群动态环境控制 | |
CN105157183B (zh) | 一种空调器调节控制方法 | |
CN110895010A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10108003B (zh) | 基于智能家居的空调温度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
CN113418286B (zh) | 自适应热感觉机器人及空调温度调整方法 | |
JP6817588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最適オン/オフ時刻算出処理を実行するサーバ、および最適オン/オフ時刻算出処理システム | |
CN114963466B (zh) | 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 |
JP7407915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6225165A (zh) | 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和装置 | |
CN113551399A (zh) | 一种空调新风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
CN115614953A (zh) | 一种暖通空调智能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7084490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5289633A (zh)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
CN118310130B (zh) | 实现用户热舒适无感化的空调柔性响应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8935668A (zh) | 一种全方位节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TW201837389A (zh) | 室內空間舒適度調整方法及控制模組 | |
CN117515856A (zh) | 一种考虑热舒适度的变频空调响应调控装置及方法 | |
CN203443020U (zh) | 基于学习用户行为的多维舒适度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 |
CN112212481A (zh) | 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控制环境舒适度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10425701A (zh) | 中央空调末端送风复合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5218358B (zh) | 一种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