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651A - 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78651A CN115278651A CN202110476518.2A CN202110476518A CN115278651A CN 115278651 A CN115278651 A CN 115278651A CN 202110476518 A CN202110476518 A CN 202110476518A CN 115278651 A CN115278651 A CN 1152786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ambling code
- scrambling
- device type
- code index
- index nu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01100335572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K12) ftsN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101150106977 msgA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0217 alk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通过本发明方案使得网络能够准确识别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类型,且网络侧识别时的检测复杂度低、对网络的性能影响也较小,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在讨论,当轻量型终端设备(RedCap UE)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non-RedCap UE)接入同一个小区时,网络应如何识别出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是轻量型终端设备还是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但是,已有的讨论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有的识别方式会导致随机接入资源的分割,有的识别方式对协议影响较大,有的识别方式会降低基站的接收性能等。
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设备类型识别方案,既能确保网络准确区分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又易于实现,且不会导致随机接入资源的分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识别出设备的类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
对于终端设备侧,采用本实施方案,不同设备类型的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扰码来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以基于所使用的扰码来指示终端设备的自身设备类型。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占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自身设备类型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设备类型指示方法还包括:接收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由此,通过扰码索引号来区分设备类型,使得根据扰码索引号确定的扰码既能起到区分设备类型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接收扰码索引号,包括: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所述扰码索引号。由此,终端设备可以从系统消息中获取关联于自身设备类型的扰码索引号,以确定发送信息时所需使用的扰码。
可选的,所述接收扰码索引号,包括: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包括多个扰码索引号,不同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从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获取与自身设备类型相关联的扰码索引号。由此,终端设备可以从系统消息中获取所有可用扰码索引号,并在发送信息时根据自身设备类型选择合适的扰码索引号得到对应的扰码。
可选的,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与小区相关联,以协调多小区之间的干扰问题。
可选的,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可选的,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 PUSCH,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可选的,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5+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可选的,所述扰码索引号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以使各种设备类型均能够具有对应的扰码索引号。
可选的,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以有效指示和确定最具体的终端类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并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通信模块,用于发送加扰后的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包括:接收信息,并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对于网络侧,采用本实施方案,网络能够准确识别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类型,且网络侧识别时的检测复杂度低、对网络的性能影响也较小,易于实现。具体而言,由于终端设备在发送信息时即根据自身设备类型使用关联的扰码加扰所述信息,因此,接收到该信息的基站根据该信息使用的扰码即可准确地确定发送该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网络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配置资源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可选的,所述设备类型确定方法还包括: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由此,通过扰码索引号来区分设备类型,使得根据扰码索引号确定的扰码起到区分设备类型的作用。进一步,针对特定终端设备,通过系统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相关联的扰码索引号,以供该终端设备使用。
可选的,所述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扰码索引号,包括:确定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包括多个扰码索引号,不同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由此,通过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为可能接入的所有类型的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扰码索引号,以供终端设备使用。
可选的,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与小区相关联。
可选的,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
可选的,若接收的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 PUSCH,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可选的,若接收的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5+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可选的,所述扰码索引号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可选的,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并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对于终端设备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采用本实施方案,不同设备类型的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扰码来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以基于所使用的扰码来指示终端设备的自身设备类型。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占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自身设备类型的指示。
对于网络侧,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包括:接收信息,并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采用本实施方案,网络能够准确识别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类型,且网络侧识别时的检测复杂度低、对网络的性能影响也较小,易于实现。具体而言,由于终端设备在发送信息时即根据自身设备类型使用关联的扰码加扰所述信息,因此,接收到该信息的基站根据该信息使用的扰码即可准确地确定发送该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网络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配置资源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当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同一小区时,网络应如何识别出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是目前3GPP的重点讨论议题之一。
具体而言,由于随机接入流程包括四步随机接入流程和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两种,因此3GPP在讨论时是分别讨论的。目前的讨论结果主要有,四随机接入流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条消息(Msg1)第三条消息(Msg3)、第五条消息(Msg5)或UE能力上报等来识别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可以通过用于发送上行消息的随机接入前导码MsgApreamble(简称PRACH前导码)或者上行消息MsgA PUSCH来识别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上述几种实现方式,有的需要轻量型终端设备使用单独的上行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简称BWP),或者单独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简称PRACH)资源,或者使用不同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PRACH前导码。有的虽然允许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共用PRACH资源和PRACH前导码,但在实现时无法指示不同的轻量型终端设备或轻量型终端设备的多个能力,或者对网络的负担较大。
以现有通过四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来指示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例,目前3GPP共提出了4种可能方案:1、使用现有第三条消息Msg3定义中的备用位(sparebit)来指示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但是,由于现有定义中该备用位只有1个预留比特,资源稀缺,如果存在多用类型的轻量型终端设备,则该备用位是不足够来指示所有设备类型的;2、扩展第三条消息Msg3的大小来携带额外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以指示所有轻量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但是,这样会增加基站的检测复杂度;3、引入新的更大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信令,但这样会降低第三条消息Msg3的接收性能;4、设计新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或者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简称LCID),但这种方式对协议的修改较多,且LCID的总数是有限的。
综上,现有的设备类型识别方案均不尽如人意,无法兼顾对设备类型的识别精确度和网络负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采用本实施方案,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扰码来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以基于所使用的扰码来指示终端设备的自身设备类型。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占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自身设备类型的指示。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案可以应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同一小区的场景,以在该场景中指示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供网络识别。其中,轻量型终端设备是指能力降低的终端设备(RedCap UE,reduced capability UE)。
在具体实施中,下述步骤S101~步骤S102所提供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具有加扰功能的芯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基带芯片执行。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轻量型终端设备,也可以为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具体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终端设备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步骤S102,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
具体而言,步骤S102中,终端设备可以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向基站发送该加扰后的信息。
进一步,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进一步,当存在不同类型的轻量型终端设备时,设备类型还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例如,设备类型可以包括接收天线数为1的轻量型终端设备、接收天线数为2的轻量型终端设备、支持半双工FDD的轻量型终端设备、低速率轻量型终端设备等。
进一步,扰码与设备类型相关系。例如,扰码与设备类型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又例如,也可以一种设备类型对应多个扰码,基站针对每种设备类型可以分配多个扰码。由此,能够通过扰码来区分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甚至区分不同细分类型的轻量型终端设备。
进一步,扰码可以用于加扰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或者加扰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 PUSCH。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在步骤S101之前,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指示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接收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进一步,步骤S101中,可以根据扰码索引号来计算得到扰码。
例如,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 PUSCH,则步骤S101中,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公式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获取,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简称RNTI)的值;nRAPID为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简称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具体而言,nRAPID为协议[11,TS 38.321]第5.1.3A条(clause 5.1.3A)定义的用于MsgA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索引。nRNTI=RA-RNTI(随机接入RNTI,Random Access-RNTI)。
又例如,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步骤S101中,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公式cinit=nRNTI·215+nID获取,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具体而言,nRNTI=C-RNTI(小区RNTI,Cell-RNTI)或者TC-RNTI(临时小区RNTI,TemporaryCell-RNTI)。也即,nRNTI为协议[6,TS 38.214]第6.1条和协议[5,TS 38.213]第8.3条定义的与PUSCH传输相关的RNTI。
在上述两个示例的一个共同实施例中,扰码索引号可以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对于执行本实施方案的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并使用与自身设备类型相应的扰码索引号,并将该扰码索引号代入当前所采用随机接入流程对应的扰码公式以计算得到扰码。
例如,对于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网络的轻量型终端设备,若网络配置了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如msgA-DataScramblingIndex-RedCapUE),则轻量型终端设备在对MsgA PUSCH加扰时使用的扰码中的扰码索引号nID=msgA-DataScramblingIndex-RedCapUE。若网络未配置msgA-DataScramblingIndex-RedCapUE,则轻量型终端设备在对MsgA PUSCH加扰时使用的扰码中的扰码索引号nID为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msgA-DataScramblingIndex)。
对于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网络的非轻量型终端设备,若网络配置了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则非轻量型终端设备在对MsgA PUSCH加扰时使用的扰码中的扰码索引号nID=msgA-DataScramblingIndex。若网络未配置msgA-DataScramblingIndex,则非轻量型终端设备在对MsgA PUSCH加扰时使用的扰码中的扰码索引号即小区标识。
又例如,对于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网络的轻量型终端设备,若网络配置了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如msg3-ScramblingIndex),则轻量型终端设备在对Msg3加扰时使用的扰码中的扰码索引号nID=msg3-ScramblingIndex。若网络未配置msg3-ScramblingIndex,则轻量型终端设备在对Msg3加扰时使用的扰码中的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不同的扰码可以互为正交或伪正交,以提高解码成功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可以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所述扰码索引号。例如,系统消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简称SIB1),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系统消息块SIBx,x可以为任一系统消息块的编号。
例如,网络在SIB1中指示多种设备类型,以及每一种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执行本实施方案的终端设备根据自身设备类型从SIB1中获取相对应的扰码索引号。
又例如,网络可以仅在SIB1中指示特定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该设备类型的终端设备从SIB1中获取所述扰码索引号。如SIB1中仅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可以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包括多个扰码索引号,不同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然后,可以从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获取与自身设备类型相关联的扰码索引号。
例如,基站通过SIB1广播所有设备类型各自对应的扰码索引号。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可以从SIB1中获取所有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即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然后在随机接入进程时从扰码索引候选集中查找与自身设备类型相对应的扰码索引号。
或者,在接收到SIB1后,终端设备就可以根据自身设备类型从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获取相对应的扰码索引号并存储。这样在随机接入进程中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使用所述扰码索引号,无需实时查找扰码索引号候选集。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针对下辖的不同小区配置不同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以协调多小区之间的干扰问题。也就是说,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可以与小区相关联。
具体而言,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由此,能够改善邻区之间的干扰。
进一步,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由上,对于终端设备侧,不同设备类型的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扰码来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以基于所使用的扰码来指示终端设备的自身设备类型。
具体而言,不用为轻量型终端设备分配单独的随机接入时频资源,也不用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分割,就可以在随机接入阶段准确识别出轻量型终端设备。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占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自身设备类型的指示。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指示装置2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1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所述设备类型指示装置2可以集成于终端设备,或者,设备类型指示装置2可以与终端设备耦接。
具体地,参考图2,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指示装置2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1,用于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并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通信模块22,用于发送加扰后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22还可以接收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处理模块21可以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所述扰码索引号或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扰码索引号候选集。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可以与小区相关联。
进一步,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PUSCH,则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5+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可以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
关于所述设备类型指示装置2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的设备类型指示装置可以对应于终端设备中具有加扰功能的芯片,或者对应于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芯片,例如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基带芯片等;或者对应于终端设备中包括具有加扰功能芯片的芯片模组;或者对应于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芯片的芯片模组,或者对应于终端设备。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案可以应用于网络既允许轻量型终端设备接入,又允许非轻量型终端设备接入的场景,以在该场景中准确识别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在具体实施中,下述步骤S301~步骤S302所提供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中的具有解扰功能的芯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中的基带芯片执行。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基站。
具体地,参考图3,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接收信息,并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步骤S302,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2可以视为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相呼应的执行步骤,两者在具体的实现原理和逻辑上是相辅相成的。因而,本实施例中涉及名词的解释可以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在步骤S301之前,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发送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也就是说,基站将扰码索引号配置发给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在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时确定扰码。相应的,在步骤S302中,基站可以根据成功解扰信息所使用的扰码来确定发送该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所述扰码索引号。例如,针对特定设备类型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消息配置相应的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可以确定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包括多个扰码索引号,不同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然后,通过系统消息发送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
相应的,在步骤S301中,基站使用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的扰码索引号确定的扰码来解扰当前接收到的信息。成功解扰时,成功解扰所用的扰码索引号对应的设备类型即为发送该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进一步,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可以与小区相关联。
进一步,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若接收的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PUSCH,则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若接收的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5+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可以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
由上,对于网络侧,网络能够准确识别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类型,且网络侧识别时的检测复杂度低、对网络的性能影响也较小,易于实现。具体而言,由于终端设备在发送信息时即根据自身设备类型使用关联的扰码加扰所述信息,因此,接收到该信息的基站根据该信息使用的扰码即可准确地确定发送该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由此,通过赋予现有扰码以新的功能,使得网络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内容、不额外配置资源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确定装置4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3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具体地,参考图4,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类型确定装置4可以包括:通信模块41,用于接收信息;处理模块42,用于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并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41还可以发送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通信模块41可以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所述扰码索引号或扰码索引号候选集。
具体地,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可以与小区相关联。
进一步,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若接收的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PUSCH,则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若接收的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可以基于如下公式获取:cinit=nRNTI·215+nID;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可以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
关于所述设备类型确定装置4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的设备类型确定装置可以对应于网络设备中具有解扰功能的芯片,或者对应于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芯片,例如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基带芯片等;或者对应于网络设备中包括具有解扰功能芯片的芯片模组;或者对应于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芯片的芯片模组,或者对应于网络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
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图1或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图1对应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的步骤。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并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扰码索引号,包括:
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所述扰码索引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扰码索引号,包括:
自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获取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包括多个扰码索引号,不同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从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获取与自身设备类型相关联的扰码索引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与小区相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关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 PUSCH,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
cinit=nRNTI·216+nRAPID·210+nID;
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发送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
cinit=nRNTI·215+nID;
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索引号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类型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
12.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自身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并使用所述扰码加扰待发送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通信模块,用于发送加扰后的信息。
13.一种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息,并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扰码索引号,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扰码索引号,包括:
确定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其中,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包括多个扰码索引号,不同扰码索引号用于确定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
通过系统消息配置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与小区相关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互不相同;非相邻的小区各自关联的扰码索引号候选集中,同一设备类型对应的扰码索引号相同或不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的信息为两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上行消息MsgA PUSCH,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
cinit=nRXTI·216+nRAPID·210+nID;
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RAPID为RAPID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的信息为四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则所述扰码基于如下公式获取:
cinit=nRNTI·215+nID;
其中,cinit为所述扰码;nRNTI为RNTI的值;nID为所述扰码索引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索引号选自: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 PUSCH加扰索引、用于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APUSCH加扰索引以及用于非轻量型终端设备的Msg3加扰索引。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和非轻量型终端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类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类型包括轻量型终端设备的一种或多种细分类型。
23.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使用至少一个扰码解扰所述信息,并根据解扰成功时使用的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信息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其中,扰码与设备类型存在关联关系。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或者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5.一种设备类型指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6.一种设备类型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76518.2A CN115278651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76518.2A CN115278651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78651A true CN115278651A (zh) | 2022-11-01 |
CN115278651B CN115278651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8374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76518.2A Active CN115278651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7865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2382A (zh) * | 1999-12-08 | 2002-03-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101494865A (zh) * | 2008-01-25 | 2009-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及随机接入方法 |
CN101909354A (zh) * | 2009-06-05 | 2010-12-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判断ue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11989973A (zh) * | 2020-06-24 | 2020-11-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10476518.2A patent/CN1152786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2382A (zh) * | 1999-12-08 | 2002-03-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101494865A (zh) * | 2008-01-25 | 2009-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及随机接入方法 |
CN101909354A (zh) * | 2009-06-05 | 2010-12-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判断ue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11989973A (zh) * | 2020-06-24 | 2020-11-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R1-2100231"", 3GPP TSG_RAN\\WG1_RL1, 19 January 2021 (2021-01-19), pages 2 * |
""ran2-113-e - r16 emimo-cli-prn-racs - r17 ntn-redcap (sergio)_2021_02_02_1245"", 3GPP TSG_RAN\\WG2_RL2, 2 February 2021 (2021-02-02) * |
"RAN1 aspects of RedCap UE type and identific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104-E R1-2100231, 29 January 2021 (2021-01-29), pages 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78651B (zh) | 2024-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18272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401297B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11291051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 |
US8547927B2 (en) |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perform random access to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uplink and downlink carriers | |
US1203451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10674499B2 (en) | Carrier ind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US8848611B2 (en) |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 |
US10880928B2 (en)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link budget constrained wireless devices | |
US12200768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identifier for use by user equipment | |
US11240847B2 (en) | Beam determining method performed during uplink random acces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CN111435869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US11985709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random access system | |
CN108811172B (zh) | 终端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和基站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KR20120116634A (ko)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억세스 성공률을 높이기 위한 셀 재선택 방법 | |
US20230007703A1 (en) | Contention resolu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0863549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1867124B (zh)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 |
US10694542B2 (en) | Classification of user equipment using extended set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 |
CN115278651B (zh) | 设备类型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240090948A (ko) |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위성 기지국, 지상파 단말 및 저장 매체 | |
US10756850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20240163777A1 (en) | Network slicing-base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25007181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time adjustment groups in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environment | |
CN119769071A (zh) | 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