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78623A -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623A
CN115278623A CN202210861519.3A CN202210861519A CN115278623A CN 115278623 A CN115278623 A CN 115278623A CN 202210861519 A CN202210861519 A CN 202210861519A CN 115278623 A CN115278623 A CN 115278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device
bluetooth
master
multimedia
contro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1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廷管
余庆华
王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gu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15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8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8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6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8488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75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蓝牙技术领域。所述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由主蓝牙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Description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真无线蓝牙耳机(True Wireless Studio,TWS)的增长和普及,蓝牙设备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人们对蓝牙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共享音乐等。
在多对TWS共享过程中,由于用户的位移变化,存在某一对TWS超出手机的信号范围之内的可能性。这将导致该TWS与手机失去联系,从而使得该TWS无法与其他TWS实现共享。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该方法由主蓝牙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该方法由第一蓝牙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
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其中,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传输装置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传输装置建立控制链路,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配置成接收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以及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其中,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主蓝牙设备,该主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蓝牙设备,该第一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蓝牙设备,该第二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对多分享多媒体包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链式传播路径进行多媒体包的传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的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蓝牙设备和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之间的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的传输/播放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随着真无线蓝牙耳机(True Wireless Studio,TWS)的增长和普及,蓝牙设备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打电话、收听音乐等。
图1示出了一个手机10向4个蓝牙耳机传输同一份蓝牙音频包的示例性方案。假设蓝牙发送带宽为W,手机10采用带宽W1向第一个蓝牙耳机21发送蓝牙音频包;采用带宽W2向第二个蓝牙耳机22发送蓝牙音频包;采用带宽W3向第三个蓝牙耳机23发送蓝牙音频包;采用带宽W4向第四个蓝牙耳机24发送蓝牙音频包。
在上述传输过程中,W=W1+W2+W3+W4;假设4个蓝牙耳机是同类型的蓝牙耳机或者4个蓝牙耳机的传输能力相当,即W1=W2=W3=W4=W/4。对于每个蓝牙耳机来讲,只能享受到W/4的带宽。而无损(Lossless)音乐和高解析音频(High Resolution Audio,Hi-Res)之类的高品质歌曲对蓝牙带宽的要求较高,上述示例性方案无法满足传输需求。
以192khz,24bit采样率的双声道歌曲为例,PCM速率达到10Mbps,假设蓝牙编码压缩速率为70%,那么对蓝牙的带宽要求是7Mbps。蓝牙带宽的1/4用于传输高品质的音频难以实现。而且在上述示例方案中,当需要分享的蓝牙耳机数量越多,则每个蓝牙耳机所占用的带宽越窄,限制了同一个手机10所能分享的蓝牙耳机的数量上限。
参考图1,以手机10与第一个蓝牙耳机21为例,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的传输的示意图。其中,手机10是用于对音频数据进行编码和发送的终端设备,第一个蓝牙耳机21用于对不同的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播放。
示意性的,手机10和第一个蓝牙耳机21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如下:
用户在手机10中确定需要播放的音频资源,手机10获取到该音频资源,并通过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解码)进行解码,以得到与该音频资源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解码后得到的PCM数据包括左右两个声道对应的音频数据。
随后,手机10对音频数据进行音频编码,以获取到对应的多媒体包。其中,音频编码可以是无损音频压缩编码(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FLAC)。在编码后,手机10通过发送组件分别向第一个蓝牙耳机21发送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手机10和第一个蓝牙耳机21之间的数据传输是无线传输方式。
第一个蓝牙耳机21通过接收组件获取到手机10发送的多媒体包后,对多媒体包进行PCM解码,以获取到解码后的音频数据。
随后,第一个蓝牙耳机21对解码后的音频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和功率放大,以得到对应的模拟数据,并通过播放组件播放模拟数据。应当理解的是,模拟数据与手机10中确定的音频资源中的左右声道的资源对应。可选的,数模转换可通过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Analog Converter,DAC)实现,功率放大可通过功率放大器(AMplifier for Power,AMP)实现。
为避免多个蓝牙耳机的传输带宽变窄,图3示出了一个手机10向4对蓝牙耳机传输同一份蓝牙音频包的示例性方案。
其中,手机10采用带宽W/2向第一对蓝牙耳机21中的左声道耳机发送左声道蓝牙音频包,采用带宽W/2向第一对蓝牙耳机21中的右声道耳机发送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同时第一对蓝牙耳机21还播放该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和右声道蓝牙音频包。
第一对蓝牙耳机21中的左声道耳机采用带宽W/2向第二对蓝牙耳机22中的左声道耳机发送左声道蓝牙音频包,第一对蓝牙耳机21中的右声道耳机采用带宽W/2向第二对蓝牙耳机22中的右声道耳机发送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同时第二对蓝牙耳机22还播放该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和右声道蓝牙音频包。
第二对蓝牙耳机22中的左声道耳机采用带宽W/2向第三对蓝牙耳机23中的左声道耳机发送左声道蓝牙音频包,第二对蓝牙耳机22中的右声道耳机采用带宽W/2向第三对蓝牙耳机23中的右声道耳机发送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同时第三对蓝牙耳机23还播放该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和右声道蓝牙音频包。
第三对蓝牙耳机23中的左声道耳机采用带宽W/2向第四对蓝牙耳机24中的左声道耳机发送左声道蓝牙音频包,第三对蓝牙耳机23中的右声道耳机采用带宽W/2向第四对蓝牙耳机24中的右声道耳机发送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同时第四对蓝牙耳机24还播放该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和右声道蓝牙音频包。
在上述示例性方案中,手机的使用带宽:W=发送带宽W/2+发送带宽W/2;蓝牙耳机的使用带宽:W=接收带宽W/2+发送带宽W/2,达到了蓝牙带宽能力最大化使用,实现了高品质音频不必因蓝牙带宽的损失带来音频质量下降的多耳机分享方案。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的传输系统的框图,该系统包括主蓝牙设备10和至少两个(从)蓝牙设备21-2n。
主蓝牙设备10是提供多媒体数据的源设备。主蓝牙设备10的设备类型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台式机、游戏主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
至少两个蓝牙设备21-2n采用链式传输路径分享来自主蓝牙设备10的多媒体包。该链式分享路径中的各个蓝牙设备依次连接。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第i个蓝牙设备向第i+1个蓝牙设备传递多媒体包,i为整数且初始值为1(或0)。例如,第一个蓝牙设备21向第二个蓝牙设备22发送多媒体包,第二个蓝牙设备22向第三个蓝牙设发送多媒体包,依次类推,第n-1个蓝牙设备向第n个蓝牙设备2n发送多媒体包。
示例性的,至少两个蓝牙设备21-2n中除最后一个蓝牙设备之外的任一蓝牙设备,用于接收主蓝牙设备10或上一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向下一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其中,上一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在链式传输路径上位于当前蓝牙设备之前的蓝牙设备;下一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在链式传输路径上位于当前蓝牙设备之后的蓝牙设备。
示例性的,蓝牙设备21-2n还播放多媒体包。由于多媒体包通常为多个,对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蓝牙设备,可以播放多个多媒体包的全部或一部分。比如,每个蓝牙设备播放全部多媒体包,或,每个蓝牙设备仅需要播放一部分多媒体包。
上述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是相同类型的蓝牙设备,或不同类型的蓝牙设备,或不完全相同类型的蓝牙设备。上述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的蓝牙传输能力是相同的,或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链式传输路径可理解为:链式路径、链式分享路径等其它同义词。示例性的,本申请仅以链式传输路径进行表述;应当理解的是,其他同义词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受主蓝牙设备的控制。
如图5所示,主蓝牙设备10与四个蓝牙设备21-24均建立有控制链路,该控制链路用于传输与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有关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包括:上一蓝牙设备的地址、下一蓝牙设备的地址、多媒体包的序号、多媒体包的反馈信息(ACK/NACK)、多媒体包的初传/重传信息、需要播放多媒体包的蓝牙设备的标识等等。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2之间、蓝牙设备22与蓝牙设备23之间、蓝牙设备23与蓝牙设备24之间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在蓝牙设备21-24包括左声道蓝牙组件和右声道蓝牙组件的情况下,各个左声道蓝牙组件之间建立有左声道数据链路,各个右声道蓝牙组件之间建立有右声道数据链路。
但不排除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蓝牙设备10与第0/1个蓝牙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受主蓝牙设备控制,第i(大于0或1)个蓝牙设备与第i+1个蓝牙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受第i个蓝牙设备控制。也即第i个蓝牙设备的传输过程可以由自身控制,而非主蓝牙设备10控制。这两种控制方法还可以结合实施,比如图5中的蓝牙设备21-23与主蓝牙设备10之间建立有控制链路,蓝牙设备21-23之间的传输过程受主蓝牙设备10控制;而蓝牙设备24由于距离主蓝牙设备10较远,蓝牙设备24与主蓝牙设备10之间未建立有控制链路,蓝牙设备23和蓝牙设备24之间的传输过程由蓝牙设备23来控制。
以蓝牙设备包括左声道和右声道为例,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的传输/播放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手机10将音源提供的PCM数据按照左右声道数据分别进行蓝牙音频编码,得到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和右声道蓝牙音频包。手机10中的蓝牙发送组件11将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和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发送至蓝牙设备。
蓝牙设备的左声道蓝牙耳机31包括:左声道蓝牙接收组件32、左声道PCM(解码组件)33、左声道DAC34和左声道AMP35、左声道播放组件36、左声道蓝牙发送组件37。左声道蓝牙接收组件32在接收到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后,将左声道蓝牙音频包传输给左声道PCM33,左声道PCM33将左声道蓝牙音频包解码成左声道PCM数据;左声道DAC34将左声道PCM数据转化为左声道模拟信号;左声道AMP35将左声道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至左声道播放组件36进行播放。另一方面,左声道蓝牙发送组件37还将左声道蓝牙音频包发送至下一左声道蓝牙耳机。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声道蓝牙接收组件32和左声道蓝牙发送组件37被实现为同一块芯片(如通信芯片),也即第一蓝牙组件。
蓝牙设备的右声道蓝牙耳机41包括:右声道蓝牙接收组件42、右声道PCM(解码组件)43、右声道DAC44和右声道AMP45、右声道播放组件46、右声道蓝牙发送组件47。右声道蓝牙接收组件42在接收到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后,将右声道蓝牙音频包传输给右声道PCM43,右声道PCM43将右声道蓝牙音频包解码成右声道PCM数据;右声道DAC44将右声道PCM数据转化为右声道模拟信号;右声道AMP45将右声道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至右声道播放组件46进行播放。另一方面,右声道蓝牙发送组件47还将右声道蓝牙音频包发送至下一右声道蓝牙耳机。在一些实施例中,右声道蓝牙接收组件42和右声道蓝牙发送组件47被实现为同一块芯片(如通信芯片),也即第二蓝牙组件。
参考前述内容,以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之间的多媒体包传输为例。由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某一个蓝牙设备移动至远离主蓝牙设备的位置,将导致该蓝牙设备超出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从而导致该蓝牙设备无法接收到主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
以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第一蓝牙设备未超出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第二蓝牙设备超出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可将第一蓝牙设备作为中继设备,以实现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多媒体包传输,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主蓝牙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控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控制链路用于传输与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有关的控制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上一蓝牙设备的地址、下一蓝牙设备的地址、多媒体包的序号、多媒体包的反馈信息(ACK/NACK)、多媒体包的初传/重传信息、需要播放多媒体包的蓝牙设备的标识等等。
参考图5,主蓝牙设备10分别与蓝牙设备21-24之间建立有控制链路,用于主蓝牙设备10向对应的蓝牙设备传输控制信息。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为例,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建立控制链路,主蓝牙设备10通过该控制链路向蓝牙设备21发送控制信息。比如,主蓝牙设备10通过该控制链路向蓝牙设备2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设备21向蓝牙设备22发送多媒体包。
应当理解的是,在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应当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
参考图5,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2之间、蓝牙设备22与蓝牙设备23之间、蓝牙设备23与蓝牙设备24之间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在蓝牙设备21-24包括左声道蓝牙组件和右声道蓝牙组件的情况下,各个左声道蓝牙组件之间建立有左声道数据链路,各个右声道蓝牙组件之间建立有右声道数据链路。
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为例,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建立控制链路,且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建立左声道数据链路和右声道数据链路,主蓝牙设备10可通过上述两个数据链路分别接收左声道多媒体包和右声道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其一,第二蓝牙设备自始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其二,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断开建立的控制链路。
以主蓝牙设备是手机,手机与多个耳机之间进行多媒体包的传输为例。其中,手机与多个耳机中的第一耳机建立控制链路,以使得手机能够将多媒体包发送给第一耳机。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多个耳机中的第二耳机距离手机较远,自始未进入手机的信号范围,从而使得第二耳机自始未与手机建立控制链路,从而无法接收到手机发送的控制信息。可选的,在第二耳机位于第一耳机的信号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耳机可将接收到的多媒体包转发给第二耳机,从而使得距离手机较远的第二耳机能够通过第一耳机的中转,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多媒体包,以实现第二耳机的远距离传输。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第二耳机在第一时刻下距离手机较近,从而与手机建立控制链路;在第二时刻下,第二耳机移动至距离收集较远的位置,从而超出手机的信号范围,导致第二耳机与手机建立的控制链路断开。可选的,参考前述内容,若第二耳机位于第一耳机的信号范围内,则第一耳机可将接收到的多媒体包转发给第二耳机,以实现第二耳机的远距离传输。
示意性的,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为至少一个。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还可以包括多媒体包的播放。其中,蓝牙设备播放多媒体包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蓝牙设备播放所有多媒体包;
以多个蓝牙设备分享播放同一首歌曲为例,以蓝牙设备是耳机,多媒体包是蓝牙音频包为例,歌曲音频流包括多个蓝牙音频包“0”,蓝牙音频包“0”是所有或每个耳机均需要播放的音频包,也即多个耳机均需要播放的蓝牙音频包。
·蓝牙设备播放一部分多媒体包。
以多媒体包是VR游戏中的蓝牙音频包,不同蓝牙设备对应不同的用户为例。存在一部分蓝牙音频包“0”是每个蓝牙设备都需要播放的,比如背景音乐有关的蓝牙音乐包;存在一部分蓝牙音频包是仅需要指定的蓝牙设备播放的。比如蓝牙音频包“1”是用户A操作的游戏角色在释放技能时的系统反馈音效,仅需要用户A使用的蓝牙设备播放,其它用户使用的蓝牙设备无需播放;蓝牙音频包“2”是用户B操作的游戏角色在释放技能时的系统反馈音效,仅需要用户B使用的蓝牙设备播放,其它用户使用的蓝牙设备无需播放。
在不同实施例中,多媒体包包括如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所有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
·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
其中,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是被多媒体包中携带的设备标识和/或类型标识所指定的蓝牙设备。
·需要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需要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以蓝牙设备为例,第一多媒体组件为左声道播放组件,第二多媒体组件为右声道播放组件;或者,第一多媒体组件为右声道播放组件,第二多媒体组件为左声道播放组件。
诸如此类,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其中,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以使得第一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主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以及通过控制链路发送的控制信息;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以使得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主蓝牙设备确定第一蓝牙设备是否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和/或,确定第二蓝牙设备是否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其中,主蓝牙设备通过对自身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进行遍历,以确定第一蓝牙设备是否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主蓝牙设备通过对第一蓝牙设备的控制,使得第一蓝牙设备对自身信号范围进行遍历,以确定第二蓝牙设备是否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主蓝牙设备或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应当是主蓝牙设备或第一蓝牙设备的发送信号范围。
对第一蓝牙设备否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和/或,确定第二蓝牙设备是否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判定步骤,可在步骤102之前执行,也可在步骤102之后执行,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以主蓝牙设备是手机,第一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耳机中的第一耳机,第二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耳机中的第二耳机为例。其中,第一耳机距离手机较近,位于手机的信号范围之内;第二耳机距离手机较远,不在手机的信号范围之内,但在第一耳机的信号范围之内。
由于第一耳机位于手机的信号范围之内,则第一耳机与手机能够建立控制链路,以使得手机能够向第一耳机发送多媒体包;由于第二耳机不在手机的信号范围之内容,则第二耳机未与手机建立控制链路,则手机将无法向第二耳机发送多媒体包。
此时,手机通过与第一耳机建立的控制链路,可控制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多媒体包,从而使得距离手机较远的第二耳机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可选的,在多媒体包不止一个的情况下,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全部或部分多媒体包。
应当理解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即使手机与第二耳机的距离较远,仍然能够实现手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多媒体包的传输。其中,第一耳机可视为一个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用于实现对多媒体包的转发,以使得距离较远的第二耳机能够接收到手机希望发送给第二耳机的多媒体包。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第二蓝牙设备不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此时主蓝牙设备确定第二蓝牙设备无法接收到多媒体包,以结束第二蓝牙设备对多媒体包的共享。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第一蓝牙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
应当理解的是,多媒体包可以是主蓝牙设备直接发送给第一蓝牙设备的,也可以是由第一蓝牙设备的上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比如,主蓝牙设备将多媒体包发送给蓝牙设备1,蓝牙设备1将多媒体包转发给第一蓝牙设备。
步骤204: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根据前述内容,控制链路用于传输与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有关的控制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上一蓝牙设备的地址、下一蓝牙设备的地址、多媒体包的序号、多媒体包的反馈信息(ACK/NACK)、多媒体包的初传/重传信息、需要播放多媒体包的蓝牙设备的标识等等。
示意性的,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比如,第一控制指令包括蓝牙设备的地址和多媒体包的序号,第一蓝牙设备在接收到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后,可根据蓝牙设备的地址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随后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指定序号所对应的多媒体包。
根据前述内容,在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应当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在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也建立有数据链路,用于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其一,第二蓝牙设备自始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其二,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断开建立的控制链路。
上述两种情况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示意性的,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为至少一个。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还可以包括多媒体包的播放。其中,蓝牙设备播放多媒体包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蓝牙设备播放所有多媒体包;蓝牙设备播放一部分多媒体包。
在不同实施例中,多媒体包包括如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需要所有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第二蓝牙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2: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多媒体包由第一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根据前述内容,控制链路用于传输与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有关的控制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上一蓝牙设备的地址、下一蓝牙设备的地址、多媒体包的序号、多媒体包的反馈信息(ACK/NACK)、多媒体包的初传/重传信息、需要播放多媒体包的蓝牙设备的标识等等。
示意性的,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比如,第一控制指令包括蓝牙设备的地址和多媒体包的序号,第一蓝牙设备在接收到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后,可根据蓝牙设备的地址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随后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指定序号所对应的多媒体包。
根据前述内容,在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应当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在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也建立有数据链路,用于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其一,第二蓝牙设备自始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其二,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断开建立的控制链路。
上述两种情况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示意性的,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为至少一个。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还可以包括多媒体包的播放。其中,蓝牙设备播放多媒体包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蓝牙设备播放所有多媒体包;蓝牙设备播放一部分多媒体包。
在不同实施例中,多媒体包包括如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需要所有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方法是基于如下前提实现的: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根据前述内容,控制链路用于传输与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有关的控制信息。同时,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其一,第二蓝牙设备自始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其二,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断开建立的控制链路。
上述两种情况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基于该前提,主蓝牙设备能够与第一蓝牙设备实现多媒体包的传输,主蓝牙设备不能与第二蓝牙设备实现多媒体包的传输。
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蓝牙设备接收主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
根据前述内容,在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应当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在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也建立有数据链路,用于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步骤402:第一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步骤403:第二蓝牙设备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比如,第一控制指令包括蓝牙设备的地址和多媒体包的序号,第一蓝牙设备在接收到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后,可根据蓝牙设备的地址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随后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指定序号所对应的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为至少一个。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还可以包括多媒体包的播放。其中,蓝牙设备播放多媒体包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蓝牙设备播放所有多媒体包;蓝牙设备播放一部分多媒体包。
在不同实施例中,多媒体包包括如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需要所有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一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需要指定或特定蓝牙设备中的第二多媒体组件播放的多媒体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从而实现多媒体包在主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逐步传输。
参考前述内容,至少两个蓝牙设备采用链式传输路径分享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其中,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可受主蓝牙设备的控制。参考图5,主蓝牙设备10与四个蓝牙设备21-24均建立有控制链路,该控制链路用于传输与多媒体包的传输过程有关的控制信息。
其中,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2之间、蓝牙设备22与蓝牙设备23之间、蓝牙设备23与蓝牙设备24之间建立有数据链路,该数据链路用于传输多媒体包。在蓝牙设备21-24包括左声道蓝牙组件和右声道蓝牙组件的情况下,各个左声道蓝牙组件之间建立有左声道数据链路,各个右声道蓝牙组件之间建立有右声道数据链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的第二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从而实现蓝牙设备的远距离传输。
多媒体包的传输: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主蓝牙设备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多媒体包;
其中,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两个,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主蓝牙设备还可视为链式传输路径的初始节点,第一蓝牙设备可视为链式传输路径的中间节点。比如,至少两个蓝牙设备包括蓝牙设备1、蓝牙设备2和蓝牙设备3。链式传输路径依次为:主蓝牙设备、蓝牙设备1、蓝牙设备2和蓝牙设备3,则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的初始节点,蓝牙设备1和蓝牙设备2是链式传输路径的中间节点,蓝牙设备3是链式传输路径的终止节点。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其中,在第一时刻下,蓝牙设备21-24均位于主蓝牙设备10的信号范围内,主蓝牙设备10的信号范围如图11中的虚线圆所示。此时,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24均建立有控制链路;且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2之间、蓝牙设备22与蓝牙设备23之间、蓝牙设备23与蓝牙设备24之间建立有数据链路,用于实现多媒体包的传输。
示意性的,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24在第一时刻下构成链式传输路径,链式传输路径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蓝牙设备24。其中,主蓝牙设备10和蓝牙设备21-24均为链式传输路径中的一个节点,主蓝牙设备10可视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一节点或初始节点,蓝牙设备24可视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五节点或终止节点。
以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为例。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携带蓝牙设备23的用户进行移动,并在第二时刻移动至主蓝牙设备10的信号范围之外。比如,携带蓝牙设备23的用户向远离主蓝牙设备10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蓝牙设备23和主蓝牙设备10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3之间的控制链路断开。
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为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主蓝牙设备10可控制蓝牙设备21向蓝牙设备23发送多媒体包,以使得原理主蓝牙设备10的蓝牙设备23能够获取到多媒体包。
应当理解的是,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多媒体包,包括如下三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1)多媒体包经链式传输路径传输给第一蓝牙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还包括:
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经链式传输路径传输的多媒体包,多媒体包由第一蓝牙设备的上一蓝牙设备发送。
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为例,蓝牙设备21的上一蓝牙设备是主蓝牙设备10,在第一时刻下,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构成链式传输路径,多媒体包通过链式传输路径传输给蓝牙设备21。
(2)第一蓝牙设备通过链式传输路径将多媒体包发送给第二蓝牙设备;
可选的,步骤402可实现为如下:第一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经由链式传输路径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为例。
在第一时刻下,多媒体包通过链式传输路径依次经过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传输给蓝牙设备23。
在第二时刻下,蓝牙设备23与主蓝牙设备10的控制链路断开,将无法实现主蓝牙设备10对蓝牙设备23的控制。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主蓝牙设备10控制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3建立控制链路,以实现蓝牙设备21对蓝牙设备23的控制,从而使得蓝牙设备21能够向蓝牙设备23发送多媒体包。
以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建立第一控制链路,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3断开建立的第二链路为例,蓝牙设备21可根据主蓝牙设备10的第二控制指令,与蓝牙设备23建立第三控制链路。
在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3建立第三控制链路的情况下,主蓝牙设备10还可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调整。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将蓝牙设备23确定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三节点,更新链式传输路径。比如,链式传输路径可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3。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2,则链式传输路径可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4,则链式传输路径可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3。
其中,第一蓝牙设备的确定以及链式传输路径的更新将在下文展开,此处仅为示例性举例,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定。
(3)第二蓝牙设备通过链式传输路径将多媒体包发送给其他蓝牙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还包括:
第二蓝牙设备经链式传输路径将多媒体包传输给下一蓝牙设备。
以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为例,在第一时刻下,第二蓝牙设备的下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3可通过链式传输路径将多媒体包发送给蓝牙设备24。
在第二时刻下,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为例,主蓝牙设备10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更新,蓝牙设备23在获取到蓝牙设备21发送的多媒体包之后,可将多媒体包通过链式传输路径发送给下一蓝牙设备。比如,第二蓝牙设备的下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将多媒体包发送给蓝牙设备22。或者,第二蓝牙设备的下一蓝牙设备是其他未在主蓝牙设备10的发送范围内的其他蓝牙设备,则第二蓝牙设备可将多媒体包发送给其他蓝牙设备。
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的确定:
根据前述内容,主蓝牙设备可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实现多媒体包的传输。在实现多媒体包的传输之前,需要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确定出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
主蓝牙设备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蓝牙设备遍历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
主蓝牙设备基于遍历结果,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
其中,主蓝牙设备向至少一个蓝牙设备发送遍历控制指令,遍历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蓝牙设备对自身信号范围进行遍历,以确定自身信号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蓝牙设备。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则第一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主蓝牙设备发送的遍历控制指令,第一蓝牙设备将根据遍历控制指令遍历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并将遍历结果发送给主蓝牙设备。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将优先确定第二蓝牙设备,再确定第一蓝牙设备:
(1)第二蓝牙设备的确定;
可选的,遍历结果包括蓝牙设备的标识信息,主蓝牙设备可根据标识信息来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随后根据遍历到第二蓝牙设备的候选蓝牙设备来确定第一蓝牙设备。
其中,步骤根据遍历结果,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可实现为如下:
基于标识信息,确定第二蓝牙设备;
基于遍历到第二蓝牙设备的候选蓝牙设备,确定第一蓝牙设备。
可选的,蓝牙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设备是否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一个中间节点,链式传输路径是由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的;
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设备是否处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其中,链式传输路径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若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一个中间节点,则第一标识信息为1,反之为0;若蓝牙设备在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则第二标识信息为1,反之为0。
参考图11,在第二时刻下,蓝牙设备23超出主蓝牙设备10的信号范围,以蓝牙设备23位于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之内为例。主蓝牙设备10向蓝牙设备21发送遍历控制指令,蓝牙设备21根据遍历控制指令对自身的信号范围进行遍历,能够遍历到蓝牙设备23的标识信息;随后,蓝牙设备21将蓝牙设备23的标识信息反馈给主蓝牙设备10。其中,蓝牙设备23的标识信息如下:第一标识信息为0,第二标识信息为0。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第一标识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蓝牙设备是否曾经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一个中间节点。参考图11,蓝牙设备23的标识信息如下:第一标识信息为1,第二标识信息为0。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若蓝牙设备22也位于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内容,则蓝牙设备也能够遍历到蓝牙设备22的标识信息。其中,蓝牙设备22的标识信息为:第一标识信息1,第二标识信息为1。
在确定第二蓝牙设备后,主蓝牙设备可根据遍历到第二蓝牙设备的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来确定第一蓝牙设备。
(2)第一蓝牙设备的确定。
可选的,步骤基于遍历到第二蓝牙设备的候选蓝牙设备,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可实现为如下:
基于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是一个,将候选蓝牙设备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
基于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是至少两个,将至少两个候选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
参考图11,在第二时刻下,主蓝牙设备10分别向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和蓝牙设备24发送遍历控制指令;并根据遍历控制指令确定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随后,主蓝牙设备10可根据遍历到蓝牙设备23的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来确定第一蓝牙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是一个。参考图11,假设仅有蓝牙设备21遍历到蓝牙设备23,也可以理解为蓝牙设备23仅在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内。此时,将蓝牙设备21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是至少两个。参考图11,假设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和蓝牙设备24均遍历到蓝牙设备23。此时,主蓝牙设备10可将上述三个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
可选的,在候选蓝牙设备的数量是至少两个的情况下,第一蓝牙设备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
至少两个候选蓝牙设备的信号强度;
至少两个候选蓝牙设备的传输带宽;
至少两个候选蓝牙设备的电量值。
其中,根据前述内容,候选蓝牙设备是遍历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设备。
假设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和蓝牙设备24均遍历到蓝牙设备23,主蓝牙设备可将上述三个蓝牙设备中信号强度最强的蓝牙设备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或者,将上述三个蓝牙设备中传输带宽最大的蓝牙设备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或者,将上述三个蓝牙设备中剩余电量值最大的蓝牙设备确定为第一蓝牙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可实时动态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并未固定的一个蓝牙设备。比如,在第一时刻下,主蓝牙设备根据上述信息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为蓝牙设备1;在第二时刻下,主蓝牙设备根据上述信息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为蓝牙设备2。其中,蓝牙设备1和蓝牙设备2是不同的蓝牙设备。
参考图10,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还包括步骤404-步骤408。其中,步骤404和步骤405可同时执行,也可先后执行;步骤406-步骤408择一执行,不可同时执行。
根据前述内容,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不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且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示意性的,步骤404和步骤405基于如下前提实现: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4:第一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
示意性的,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以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为例,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其中,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和蓝牙设备23之间构成链式传输路径,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的第一控制链路连通,且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3之间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
此时,主蓝牙设备10可向蓝牙设备2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3之间建立第三控制链路。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应当理解的是,直接控制链路用于指示两个设备之间实际建立的控制链路,间接控制链路用于指示两个设备之间理论上建立的控制链路。参考图14,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和蓝牙设备23之间依次建立直接控制链路,从而使得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3之间建立了间接控制链路。
与之类似的,图15和图16分别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其中,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和蓝牙设备23之间构成链式传输路径,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3之间的第一控制链路连通,且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
由于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则使得二者之间的数据链路也断开。此时,在蓝牙设备23与蓝牙设备21之间建立第三控制链路,以实现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之间的间接控制链路。
应当理解的是,在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3、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3之间还可能存在其他蓝牙设备,上述内容仅为两个示例性举例,不对本申请造成具体限定。在存在其他蓝牙设备的情况下,其他蓝牙设备之间的多媒体包传输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步骤405:主蓝牙设备将第二蓝牙设备确定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三节点,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其中,链式传输路径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链式传输路径为前提。在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的控制链路断开的情况下,链式传输路径被中断,此时需要更新链式传输路径,以保证第二蓝牙设备之下的其他蓝牙设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
应当理解的是,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的设备集合也可称之为共享(sharing)网络。在第二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的控制链路断开后,将导致共享网络中的一部分蓝牙设备的数据链路无法与主蓝牙设备连通,从而无法接收到多媒体包。此时,需要对共享网络进行更新,以使得数据链路断开的蓝牙设备能够重新与主蓝牙设备间接连通。
在确定第二蓝牙设备在链式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位置后,第一蓝牙设备可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调整,以使得主蓝牙设备和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之间仍然形成链式传输。
示意性的,第二蓝牙设备还可以视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终止节点。根据前述内容,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或初始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且第一蓝牙设备是第二蓝牙设备的上一节点。
基于此,在链式传输路径中还存在其他蓝牙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对其他蓝牙设备在链式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位置进行调整。
可选的,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链式传输路径中第四节点的信号强度;
·第四节点的传输带宽;
·第四节点的电量值;
其中,第四节点为链式传输路径中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任一中间节点。
比如,存在多个第四节点,可对多个第四节点的信号强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以确定多个第四节点在链式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位置;又如,根据多个第四节点的传输带宽或电量值进行排序。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链式传输路径的更新,均可根据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进行。
参考图11,仍然以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24构成链式传输路径为例,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的示意图。
其中,在第一时刻,链式传输路径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和蓝牙设备24。
在第二时刻,蓝牙设备23超出主蓝牙设备10的信号范围,假设蓝牙设备23仅位于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内,则将蓝牙设备23确定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三节点,蓝牙设备21确定为蓝牙设备23的上一节点。
基于主蓝牙设备10是链式传输路径的初始节点,此时还需要对蓝牙设备22和蓝牙设备24的节点位置进行确定。比如,蓝牙设备22的信号强度大鱼蓝牙设备24的信号强度,则将蓝牙设备22确定为主蓝牙设备10的下一节点,将链式传输路径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和蓝牙设备23。
根据前述内容,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则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携带有第二蓝牙设备的用户可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蓝牙设备超出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此时第一蓝牙设备将不再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
随后,随着携带有第二蓝牙设备的用户的移动,存在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和/或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可能性。此时,可重建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或主蓝牙设备的控制链路,以恢复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实现多媒体包的共享。
根据第二蓝牙设备的移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406-步骤408。其中,步骤406-步骤408可择一执行,不可同时执行。步骤406-步骤408具体如下:
步骤406: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或,第一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三控制指令,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
示意性的,第三控制链路的重建基于如下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第一蓝牙设备接收到主蓝牙设备的第三控制指令。
其中,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第三控制链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应当理解的是,第三控制链路在第二蓝牙设备首次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情况下建立,步骤406中,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断开的第三控制链路。
根据前述内容,在执行步骤406之前,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若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链式传输路径,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调整。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被断开,将第二蓝牙设备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
和/或,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或第三控制链路被重建,将第二蓝牙设备加入链式传输路径中;
其中,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三节点。
链式传输路径及其更新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在执行步骤406的前提下,上述步骤可实现为如下:
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被断开,将第二蓝牙设备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基于控制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再次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其中,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三节点。
链式传输路径及其更新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仍然以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24构成链式传输路径为例,假设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其中,链式传输路径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蓝牙设备24。
在第二控制链路断开的情况下,将蓝牙设备23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并更新链式传输路径。比如,将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和蓝牙设备24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近排序,蓝牙设备24的信号强度最大,蓝牙设备22的信号强度最小。基于此,主蓝牙设备可将链式传输路径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
随后,若蓝牙设备23位于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内,则主蓝牙设备10可控制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3之间建立第三控制链路,并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更新。其中,此次更新可参考步骤405的相关描述。比如,主蓝牙设备10将链式传输路径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3。
随着蓝牙设备23的移动,若超出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则需要对链式传输路径重新进行调整。比如,主蓝牙设备10将链式传输路径恢复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
随后,若蓝牙设备23重新进入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则主蓝牙设备10可再次更新链式传输路径。应当理解的是,此次更新可以是将链式传输路径恢复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3;或者是对链式传输路径的重新调整,重新调整仍然可参考参考步骤405的相关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重建第三控制链路后,第一蓝牙设备能够实现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
步骤407: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或,第二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四控制指令,与主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示意性的,第二控制链路的重建基于如下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主蓝牙设备的第四控制指令。
其中,第四控制指令用于指示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第二控制链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控制链路在第二蓝牙设备首次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情况下建立,步骤407中,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断开的第二控制链路。
根据前述内容,在执行步骤407之前,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若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链式传输路径,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调整。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被断开,将第二蓝牙设备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
和/或,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或第三控制链路被重建,将第二蓝牙设备加入链式传输路径中;
其中,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三节点。
链式传输路径及其更新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在执行步骤407的前提下,上述步骤可实现为如下:
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被断开,将第二蓝牙设备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基于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将更新后的链式传输路径恢复为更新前的状态;
其中,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三节点。
链式传输路径及其更新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仍然以主蓝牙设备10与蓝牙设备21-24构成链式传输路径为例,假设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1,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设备23。其中,链式传输路径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蓝牙设备24。
在第二控制链路断开的情况下,将蓝牙设备23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并更新链式传输路径。比如,将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和蓝牙设备24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近排序,蓝牙设备24的信号强度最大,蓝牙设备22的信号强度最小。基于此,主蓝牙设备可将链式传输路径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
随后,若蓝牙设备23位于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内,则主蓝牙设备10可控制蓝牙设备21与蓝牙设备23之间建立第三控制链路,并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更新。其中,此次更新可参考步骤405的相关描述。比如,主蓝牙设备10将链式传输路径更新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3。
随着蓝牙设备23的移动,若超出蓝牙设备21的信号范围,则需要对链式传输路径重新进行调整。比如,主蓝牙设备10将链式传输路径恢复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4、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
随后,若蓝牙设备23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10的信号范围,则主蓝牙设备10可将更新后的链式传输路径恢复为更新前的状态。应当理解的是,更新前的状态是指蓝牙设备23还未与主蓝牙设备10断开第二控制链路时的状态。也即,主蓝牙设备10将链式传输路径恢复为:主蓝牙设备10、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蓝牙设备24。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下,主蓝牙设备10还可对链式传输路径重新更新。比如,根据蓝牙设备21、蓝牙设备22、蓝牙设备23、蓝牙设备24的信号强度、传输带宽、电量值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排序,以确定不同蓝牙设备对应的节点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在重建第二控制链路后,主蓝牙设备能够实现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
步骤408: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且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或,第二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五控制指令,与主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示意性的,第二控制链路的重建基于如下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且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主蓝牙设备的第五控制指令。
其中,第五控制指令与第四控制指令类似,可作参考,不再赘述。
与步骤407类似,在执行步骤408之前,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第二控制链路断开,若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链式传输路径,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链式传输路径进行调整。
链式传输路径的具体调整过程可参考步骤407,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重建第二控制链路后,主蓝牙设备能够实现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给出了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传输多媒体包的具体过程。其中,主蓝牙设备通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以实现主蓝牙设备对第二蓝牙设备的间接控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还给出了链式传输路径的更新方式。其中,在确定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后,主蓝牙设备可根据第四节点的信号强度、传输带宽和电量值中的至少一个对第四节点的节点位置进行确定,以更新链式传输路径,以保证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每个蓝牙设备均能够接收到多媒体包。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中,还给出了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和/或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实现方式,通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或第二控制链路,能够实现多媒体包的重新传输。
应当理解的是,前述内容中提供的多个实施例可组合实现。
示例性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可实现为如下
步骤1: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
其中,主蓝牙设备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蓝牙设备遍历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
基于遍历结果,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
步骤2:第一时刻下,主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步骤3:第二时刻下,判断第二蓝牙设备是否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其中,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可执行步骤3-1或步骤3-2。
步骤3-1: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基于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主蓝牙设备控制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第一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第二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可选的,主蓝牙设备还可以执行如下:将第二蓝牙设备确定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三节点,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步骤3-2:第二蓝牙设备不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结束第二蓝牙设备对于多媒体包的共享。可选的,若第二蓝牙设备在第三时刻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则主蓝牙设备可在第三时刻执行步骤3-1。
在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情况下,随着第二蓝牙设备的移动,第二蓝牙设备可能在第三时刻超出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随后,在第四时刻,第二蓝牙设备存在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和/或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的可能性。
示意性的,在第四时刻下,主蓝牙设备可执行如下步骤中的一个:
步骤4-1: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控制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
步骤4-2: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步骤4-3: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且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上述步骤所涉及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前述内容,不再赘述。
同时,尚未列举的组合实现方式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不再赘述。
以下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可以结合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记载,本文不再赘述。
图1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1810,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传输装置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传输装置建立控制链路,控制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可选的,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可选的,控制模块1810,还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控制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
其中,第一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第二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可选的,控制模块1810,还配置成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多媒体包;其中,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两个,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1820,配置成将第二蓝牙设备确定为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三节点,更新链式传输路径。
可选的,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更新链式传输路径:链式传输路径中第四节点的信号强度;第四节点的传输带宽;第四节点的电量值;其中,第四节点为链式传输路径中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任一中间节点。
可选的,控制模块1810,还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控制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或者,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或者,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且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可选的,更新模块1820,还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被断开,将第二蓝牙设备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和/或基于确定第二控制链路或第三控制链路被重建,将第二蓝牙设备加入链式传输路径中。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1830,配置成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蓝牙设备遍历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基于遍历结果,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和/或第二蓝牙设备。
可选的,蓝牙设备包括如下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配置成指示蓝牙设备是否是主蓝牙设备与至少两个蓝牙设备构成的链式传输路径中的一个中间节点;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配置成指示蓝牙设备是否处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可选的,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蓝牙设备:候选蓝牙设备的信号强度;候选蓝牙设备的传输带宽;候选蓝牙设备的电量值。
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1910,配置成接收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以及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其中,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可选的,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1920,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其中,第一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第二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可选的,通信模块1910,还配置成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多媒体包;其中,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两个,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
可选的,建立模块1920,还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三控制指令,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断开的第三控制链路。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遍历模块1930,配置成根据主蓝牙设备的遍历控制指令,遍历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将遍历结果发送至主蓝牙设备。
图2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包传输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2010,配置成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
其中,多媒体包由第一蓝牙设备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第一蓝牙设备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第二蓝牙设备未与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可选的,第一蓝牙设备位于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第二蓝牙设备位于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2020,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其中,第一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之间,第二控制链路位于主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可选的,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多媒体包;其中,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是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任意两个,主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蓝牙设备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
可选的,建立模块2020,还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三控制指令,与第一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或者,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四控制指令,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或者,基于确定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且第二蓝牙设备进入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根据主蓝牙设备的第五控制指令,与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图2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框图,该蓝牙设备可实现为主蓝牙设备或第一蓝牙设备或第二蓝牙设备,或者实现为主蓝牙设备或第一蓝牙设备或第二蓝牙设备中的一部分。
示意性的,该蓝牙设备包括:
蓝牙组件2101,用于接收主蓝牙设备或上一蓝牙设备发送的多媒体包;向下一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该蓝牙组件2101可以是同时支持收发的通信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一蓝牙设备、蓝牙设备、下一蓝牙设备采用链式传输路径分享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
示意性的,该蓝牙设备还包括:解码组件2102、DAC2103、AMP2104和播放组件2105。其中,解码组件2102用于将多媒体包解码成PCM数据;DAC2103用于将PCM数据转化为模拟信号;AMP2104用于将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至播放组件2105进行播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主蓝牙设备,主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被蓝牙设备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主蓝牙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控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位于所述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位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控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链路位于所述主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链路位于所述主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所述多媒体包;
其中,所述主蓝牙设备是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蓝牙设备是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确定为所述链式传输路径的第三节点,更新所述链式传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所述链式传输路径:
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第四节点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四节点的传输带宽;
所述第四节点的电量值;
其中,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任一中间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控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
或者,基于确定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所述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二控制链路;
或者,基于确定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所述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建所述第二控制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所述第二控制链路被断开,将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从链式传输路径中删除;和/或
基于确定所述第二控制链路或所述第三控制链路被重建,将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加入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至少两个蓝牙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蓝牙设备遍历信号范围内的蓝牙设备;
基于遍历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蓝牙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包括如下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蓝牙设备是否是链式传输路径中的一个中间节点;
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处于所述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蓝牙设备:
候选蓝牙设备的信号强度;
候选蓝牙设备的传输带宽;
候选蓝牙设备的电量值。
12.一种多媒体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蓝牙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
根据所述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所述多媒体包;
其中,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未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位于所述主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位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第一控制链路连通而第二控制链路断开,根据所述主蓝牙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建立第三控制链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链路位于所述主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链路位于所述主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经由链式传输路径传输所述多媒体包;
其中,所述主蓝牙设备是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蓝牙设备是所述链式传输路径中的第二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确定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新进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信号范围内,或,根据所述主蓝牙设备的第三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重建第三控制链路。
17.一种多媒体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配置成基于确定第一蓝牙设备与传输装置建立控制链路而第二蓝牙设备未与所述传输装置建立控制链路,控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多媒体包。
18.一种多媒体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配置成接收来自主蓝牙设备的多媒体包,以及根据所述主蓝牙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所述多媒体包;
其中,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未与所述主蓝牙设备建立控制链路。
19.一种主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20.一种第一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2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2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所述的多媒体包的传输方法。
2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蓝牙设备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多媒体包传输方法。
CN202210861519.3A 2022-07-20 2022-07-20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278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1519.3A CN115278623A (zh) 2022-07-20 2022-07-20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CT/CN2023/088488 WO2024016754A1 (zh) 2022-07-20 2023-04-14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1519.3A CN115278623A (zh) 2022-07-20 2022-07-20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623A true CN115278623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1519.3A Pending CN115278623A (zh) 2022-07-20 2022-07-20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8623A (zh)
WO (1) WO20240167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384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多媒体包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24016754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674A (zh) * 2017-06-20 2017-09-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方法、装置和蓝牙耳机
CN107145330A (zh) * 2017-04-26 2017-09-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双耳蓝牙耳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89583A (zh) * 2018-07-04 2018-08-10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通信音频的编码/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9347581A (zh) * 2018-09-30 2019-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24581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055349A (zh) * 2020-09-18 2020-12-08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13411787A (zh) * 2020-03-16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23243A1 (zh) * 2020-05-08 2021-11-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芯片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672B (zh) * 2018-09-30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蓝牙耳机
CN109298846B (zh) * 2018-09-30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5154A (zh) * 2022-06-28 2022-10-11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多媒体包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5278623A (zh) * 2022-07-20 2022-11-01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5330A (zh) * 2017-04-26 2017-09-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双耳蓝牙耳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24674A (zh) * 2017-06-20 2017-09-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的音频输出方法、装置和蓝牙耳机
CN108389583A (zh) * 2018-07-04 2018-08-10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通信音频的编码/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9347581A (zh) * 2018-09-30 2019-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24581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411787A (zh) * 2020-03-16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23243A1 (zh) * 2020-05-08 2021-11-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芯片和电子设备
CN112055349A (zh) * 2020-09-18 2020-12-08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蓝牙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384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多媒体包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24016754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6754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2653C (zh) 具有低音增强的便携式音频回放设备
WO2024016754A1 (zh) 多媒体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190430A1 (zh)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1436044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网络丢包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35844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音频数据更正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8363844B2 (en) Contextual audio switching for a USB controlled audio device
CN109660906A (zh) 无线蓝牙耳机、无线蓝牙耳机主从切换优化方法
CN105722020B (zh) 一种智能耳机、智能耳机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5161121B (zh) 对音频外设传送音频的控制方法及音频传送控制器
CN110010139B (zh) 音频输入输出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2534644A (ja) Bluetoothデバイス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3686516A (zh) 一种可共享音频的蓝牙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089392A (ja) 移動端末をコンピュータの入出力装置とする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方法
WO2021161096A1 (en)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earbud architectures
WO2024001384A1 (zh) 蓝牙多媒体包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A2513495A1 (en) Call forward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system with back up terminals
US20240022783A1 (en) Multimedia playback synchronization
WO2022206270A1 (zh)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CN107171696A (zh) 通信设备连接无线耳机的通话立体声实现方法
TWI715175B (zh) 藍牙裝置、操作藍牙裝置的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N109117111A (zh) 传输链路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411703B (zh) 音频播放方法以及耳机盒、无线耳机和耳机套件
CN117062256A (zh) 跨设备业务转移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3472379B (zh) 一种对讲通信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
US20120070019A1 (en) Methods for addressing equipment in tre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15

Address after: 6th Floor, No.1 Chongqing Road, Banqiao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Applicant after: Weigu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amoa

Address before: Room 01, 8th floor, No.1 Lane 61, shengxia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0

Applicant before: Zh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