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77720A -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720A
CN115277720A CN202210790393.5A CN202210790393A CN115277720A CN 115277720 A CN115277720 A CN 115277720A CN 202210790393 A CN202210790393 A CN 202210790393A CN 115277720 A CN115277720 A CN 115277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message
multicast group
relay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03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7720B (zh
Inventor
朱琳
庞冉
张学茹
武成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03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7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用于增加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该方法包括: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Description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发送数据的终端(可以称为发送终端)可以通过组播的方式向多个接收数据的终端(可以称为接收终端)发送数据。
目前,在一个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中的多个中继设备可以构建组播组。发送终端通过组播的方式向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数据时,多个中继设备(如路由器)可以建立组播组。之后,发送终端可以通过VPN向组播组内的中继设备发送数据,并由组播组内的中继设备将数据转发至多个接收终端。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VPN中的中继设备需要支持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 Protocol,BGP),限制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增加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可选的,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包括: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一预设标识。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包括: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包括: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不相同,第一中继设备则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包括: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标识。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第二中继设备获取第二信息。第二中继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其中,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可选的,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包括:第二中继设备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则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一预设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标识。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其中,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组播组的管理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选地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选地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选地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上述方案中,组播组的管理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之后,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Intermediate System,ISIS)消息。这样一来,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仅需要支持ISIS协议,便可以完成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减少了BGP协议和VPN对数据传输的限制,增加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并且,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无需支持BGP协议,降低了中继设备的要求,减少了用于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的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数据包转发的实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的实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概念性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业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账号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终端之间通过组播组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中。在相关技术中,在一个VPN中的多个中继设备可以构建组播组。发送终端通过组播的方式向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数据时,多个中继设备(如位转发路由器(Bit-Forwarding Router,BFR))可以通过ISIS协议和VPN建立组播组。之后,发送终端可以通过ISIS协议和VPN向组播组内的中继设备发送数据,并由组播组内的中继设备将数据转发至多个接收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中继设备可以通过位索引的显式复制(Bit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BIER)将组播报文目的节点(即接收报文的中继设备)的集合以比特串的方式封装在报文头部进行发送,从而使中继设备无需为每一个组播流(Per-flow)建立组播树和保存组播流状态。中继设备仅需根据报文头部的目的节点的集合进行复制转发。
下面结合图1,对数据包转发的过程进行介绍。其中,中继设备A、中继设备B、中继设备C、中继设备D、中继设备E和中继设备F在同一个VPN下,中继设备A-中继设备E可以构建组播组。中继设备A是位转发入口路由器(Bit Forwarding Ingress Router,BFIR),中继设备D、中继设备E和中继设备F是位转发出口路由器(Bit Forwarding Egress Router,BFER)。也就是说,中继设备A与发送终端连接,中继设备D、中继设备E和中继设备F与接收终端连接。假如,与中继设备D连接的接收终端、与中继设备E连接的接收终端请求获取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一,中继设备(即BFR)可以通过ISIS将BIER的信息封装在报文中,通过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进行泛洪,确定BIER路由表(如表1)和位索引转发表(Bit Index Forwarding Table,BIFT)(如表2、表3和表4)。
其中,表1示出了中继设备A、中继设备D、中继设备E和中继设备F的BIER路由表。
表1 BIER路由表
Figure BDA0003733667910000061
Figure BDA0003733667910000071
也就是说,表1可以用于指示BFR的身份标识号(Bit-Forwarding Router-Identity Document,BFR-ID)、BFR的前缀标识(BFR-Prefix of Dest)、BFR的子集标识(SetIdentifier,SI)、BFR的位串(BitString,BS)和BFR邻居(BFR neighbor,BFR-NBR)。
其中,表2示出了中继设备A的BIFT。
表2 BFR-A BIFT
ID F-BM BFR-NBR
1 0111 B
2 0111 B
3 0111 B
4 1000 A
也就是说,BFR-A可以根据表2中的ID和转发位掩码(Forwarding Bit Mask,F-BM),确定需要接收消息的BFR-NBR。
表3 BFR-B BIFT
ID F-BM BFR-NBR
1 0011 C
2 0011 C
3 0100 E
4 1000 A
也就是说,BFR-B可以根据表3中的ID和F-BM,确定需要接收消息的BFR-NBR。
表4 BFR-C BIFT
Figure BDA0003733667910000072
Figure BDA0003733667910000081
也就是说,BFR-C可以根据表4中的ID和F-BM,确定需要接收消息的BFR-NBR。
步骤二,中继设备A收到BIER域外的数据包,进行BIER封装(如,SI=0,BS=0101,BSL=4)。
步骤三,中继设备A进行数据包转发,中继设备A确定BS的最右数的第1位是bit 1,查BFR-A BIFT(即表2),确定第一条F-BM是0111,NBR是B。之后,中继设备A复制数据包,更新数据包的BS=0101(BS&F-BM)(0101&0111)。然后,中继设备A向中继设备B发送复制的数据包,并且,中继设备A更新原始数据包的BS=0000(BS&~F-BM)(0101&1000),中继设备A确定BS中没有为1的比特位,则中继设备A的转发过程结束。
步骤四,中继设备B进行数据包转发:中继设备B确定BS的最右数的第1位是bit 1,查BFR-B BIFT(即表3),确定第一条F-BM是0011,NBR是C。之后,中继设备B复制数据包,更新数据包的BS=0001(BS&F-BM)(0101&0011)。然后,中继设备B向中继设备C发送复制的数据包,并且,中继设备B更新原始数据包的BS=0100(BS&~F-BM)(0101&1100)。中继设备B查找BS从右数的第3位置为bit 1,查BFR-B BIFT,确定第3条F-BM是0100,NBR是E。之后,中继设备B复制数据包,更新数据包的BS=0100(BS&F-BM)(0100&0100)。然后,中继设备B向中继设备E发送复制的数据包。并且,中继设备B更新原始数据包的BS=0000(BS&~F-BM)(0100&1011),中继设备B确定BS中没有为1的比特位,则中继设备B的转发过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继设备C、中继设备D、中继设备E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可以参考步骤三和步骤四,此处不予赘述。
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方案中,VPN中的中继设备不仅需要支持ISIS协议,还需要支持BGP协议。这样一来,限制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并且,VPN中的中继设备需要支持BGP,提高了中继设备的要求,增加了建立VPN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之后,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然后,第二中继设备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接收终端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并且,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之后,第二中继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预设标识和第一信息。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其中,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然后,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其中,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不相同,第一中继设备则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之后,发送终端可以通过目标组播组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这样一来,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仅需要支持ISIS协议,便可以完成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减少了BGP协议和VPN对数据传输的限制,增加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并且,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无需支持BGP协议,降低了中继设备的要求,减少了用于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的成本。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环境进行介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中继设备(如路由器201、路由器202和路由器203或基站等)、至少一个发送终端(如终端204)和至少两个接收终端(如终端205和终端206)。其中,路由器201可以接收到的来自终端204的消息。并且,路由器201可以向路由器202和路由器203发送来自终端204的消息。之后,路由器202可以接收到的来自路由器201的消息,并且,路由器202可以向终端205发送来自路由器201的消息。路由器203可以接收到的来自路由器201的消息,并且,路由器203可以向终端206发送来自路由器201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201、路由器202和路由器203可以通过接入电路(Attachment Circuit,AC)口与终端204、终端205和终端206进行交互。并且,路由器201、路由器202与路由器203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结点接口(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NNI)进行交互。
其中,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具体可以为: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下一代节点B(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基站等。
终端(如终端204、终端205和终端206)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可以发送并接收消息的设备,本申请对该终端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其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遥控器、语音交互或手写设备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所处的网络不作限定。例如,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可以处于VPN中。又例如,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可以处于公用网络中。又例如,第一中继设备处于VPN中,第二中继设备处于公用网络中;或者,第一中继设备处于公用网络中,第二中继设备处于VPN中。
在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和实施环境之后,下面结合上述实施环境,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上述应用场景中实现。以下实施例中以上述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处于公用网络中为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301-S307。
S301、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一标识。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为第一中继设备通过ISIS协议对BIER报文的扩展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信息可以为Sub-sub-TLV中Type(字段)对应的字段值。例如,第一标识符为102,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标识符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标识符可以由数字表示(如0、101、102等)。又例如,第一标识符可以由字母表示(如a、b、c等)。又例如,第一标识符可以由数字和字母表示(如a102、d1c23、F80e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标识可以为目标组播组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消息为ISIS消息。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根据ISIS协议将第一消息封装在BIER报文头部中。
示例性的,如表5所示,其示出了封装有第一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的内容。封装有第一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可以包括:Type(即第一信息)为102(即第一标识符),MulticastGroup Address(即组播组地址)为225.11.0.11(即第一标识)。其中,Type用于指示管理组播组,102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组播组。可选的,封装有第一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还可以包括:长度Length。
表5 BIER报文头部
Type 8Bit 102
Length 8Bit
Multicast Group Address 32Bit 225.11.0.1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广播第一消息。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
S302、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二中继设备为除第一中继设备之外的任一中继设备。
示例性的,多个中继设备包括处于公用网络的路由器A、路由器B和路由器C。假如第一中继设备为路由器A,则第二中继设备可以为路由器B与路由器C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在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后,第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发送第一消息的中继设备为第一中继设备。
示例性的,多个中继设备包括路由器A、路由器B和路由器C。其中,路由器A的设备标识为10.1.10.1,路由器B的设备标识为10.1.11.1,路由器C的设备标识为10.1.12.1。假如路由器A接收到消息A。其中,消息A包括预设设备标识10.1.12.1。路由器A则确定路由器A接收到的消息A来自路由器C。
S303、第二中继设备获取第二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息可以为加入信息或拒绝加入信息。其中,第二信息为加入信息时,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信息为拒绝加入信息时,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
示例性的,第二信息可以为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数据包格式。例如,第二信息可以为IGMP JOIN(加入)信息(即加入信息)。又例如,第二信息可以为IGMP LEAVE(离开)信息(即拒绝加入信息)。
可选的,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中继设备中存储有多个组播组地址。第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确定多个组播组地址中是否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组播组地址。若多个组播组地址中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组播组地址,则第二中继设备确定第二信息为加入信息。若多个组播组地址中不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组播组地址,则第二中继设备确定第二信息为拒绝加入信息。
S304、第二中继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可以为第二标识符或第三标识符。其中,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标识符和第三标识符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标识符和第三标识符可以由数字表示(如0、101、102等)。又例如,第二标识符和第三标识符可以由字母表示(如a、b、c等)。
可选的,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为ISIS消息。第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ISIS协议将第二消息封装在BIER报文头部中。
示例性的,如表6所示,其示出了封装有第二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的内容。封装有第二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可以包括:Type(即第一信息)为100(即第二标识符),MulticastGroup Address(即组播组地址)为225.11.0.11(即第一标识)。其中,Type用于指示管理组播组,100用于指示加入组播组。可选的,封装有第二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还可以包括:长度Length。
表6 BIER报文头部
Type 8Bit 100
Length 8Bit
Multicast Group Address 32Bit 225.11.0.11
如表7所示,其示出了封装有第二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的内容。封装有第二消息的BIER报文头部还可以包括:Type(即第一信息)为101(即第三标识符),Multicast GroupAddress(即组播组地址)为225.11.0.11(即第一标识)。其中,Type用于指示管理组播组,101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组播组。
表7 BIER报文头部
Type 8Bit 101
Length 8Bit
Multicast Group Address 32Bit 225.11.0.12
可选的,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中继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之前,第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即第二信息为加入信息),第二中继设备则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即第二信息为拒绝加入信息),第二中继设备则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
也就是说,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
示例性的,在路由器A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第二信息(如包括标识225.10.0.10)的情况下,路由器A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信息。其中,若第二信息为IGMP JOIN信息,则路由器A确定加入标识为225.10.0.10的组播组A,确定第一信息为100(即第二标识符)。其中,100用于指示加入组播组。若第二信息为IGMP LEAVE信息,则路由器A确定拒绝加入标识为225.10.0.10的组播组A,确定信息B为101(即第三标识符)。其中,101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中继设备可以通过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 Path,LSP)广播第二消息。
S305、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
S306、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的标识符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执行S307。其中,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组播组
示例性的,若第二消息A中的第一信息A为100(第二标识符),其中,100用于指示加入组播组,第一中继设备A则执行S307。
S307、第一中继设备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的情况下,第一中继设备将发送第二消息的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示例性的,路由器A接收到来自路由器B的第二消息A。其中,第二消息A包括第一标识225.10.0.10和第二信息A。并且,第二信息A为100。其中,100用于指示加入组播组。则路由器A将路由器B加入第一标识为225.10.0.10的组播组A,第一标识为225.10.0.10的组播组A的中继设备包括路由器A和路由器B。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之后,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ISIS消息。这样一来,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仅需要支持ISIS协议,便可以完成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减少了BGP协议和VPN对数据传输的限制,增加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并且,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无需支持BGP协议,降低了中继设备的要求,减少了用于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若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在S306之后,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S401。
S401、第一中继设备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中继设备在确定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的情况下,第一中继设备拒绝将发送第二消息的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示例性的,路由器A接收到来自路由器B的消息A。其中,消息A包括标识225.10.0.10和信息A。并且,信息A为101。其中,101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组播组。则路由器A拒绝将路由器B加入标识为225.10.0.10的组播组A,标识为225.10.0.10的组播组A的中继设备不包括路由器B。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消息中为第三标识符的第一信息,确定拒绝将发送第二消息的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如此,可以实现第一中继设备对目标组播组的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组播组包括第二中继设备,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三标识符还用于指示退出目标组播组。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二中继设备从目标组播组中删除。
也就是说,当第二中继设备已经在目标组播组时,第一中继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时,可以将第二中继设备从目标组播组中删除。
这样一来,第一中继设备传输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时,无需向第二中继设备发送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消息,该发送终端发送的消息中包括第一标识。
如图5所示,在执行S301之前,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S501。
S501、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
其中,第三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
可选的,第三消息还可以包括:发送终端的设备标识、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终端可以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中继设备为BFIR。
也就是说,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向其他中继设备和接收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并且,第一中继设备可以管理第一标识对应的组播组(即目标组播组),如查询其他中继设备(如第二中继设备)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组播组或者拒绝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组播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中继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可以获取第一标识。如此,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查询其他中继设备是否加入第一标识对应的组播组(即目标组播组),进而对目标组播组进行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S303之前,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S601。
S601、第二中继设备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
其中,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四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
可选的,第四消息可以为IGMP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接收终端存储有第二预设标识。在第二中继设备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之后,接收终端可以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四消息。之后,接收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预设标识,确定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之后,接收终端可以向第二中继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标识与第二预设标识相同,接收终端则确定加入目标组播组。若第一标识与第二预设标识不相同,接收终端则确定不加入目标组播组。
示例性的,终端A通过AC口接收到来自路由器A的消息A,其中,消息A包括来自消息B的标识225.10.0.10。假如终端A存储有预设标识225.10.0.11和预设标识225.10.0.10,则终端A确定标识225.10.0.10与预设标识225.10.0.10相同,路由器A加入标识为25.10.0.10的组播组。假如终端A存储有预设标识225.10.0.11和预设标识225.10.0.12,则确定终端A未存储有与标识225.10.0.10相同的预设标识,路由器A拒绝加入标识为25.10.0.10的组播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303可以包括S602:
S602、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息还可以包括接收终端的设备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中继设备通过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可以接收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如此,第二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接收终端是否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进而确定第二中继设备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一预设标识(即预设组播组地址)。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组播组地址和目标组播组地址,确定第二中继设备请求的组播组与目标组播组是否相同,进而确定第二中继设备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
如图7所示,在S306之前,该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S701。
S701、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一预设标识是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继设备存储有第一标识。若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则执行S306。若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不相同,则执行S40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一中继设备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即S307)。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不相同,第一中继设备则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即S401)。
示例性的,路由器A存储有标识225.10.0.10。假如来自路由器B的消息A中的预设标识为225.10.0.10,则确定标识225.10.0.10与预设标识225.10.0.10相同,路由器A执行S306。假如来自路由器B的消息A中的预设标识为225.10.0.11,则确定标识225.10.0.10与预设标识225.10.0.11不相同,路由器A执行S40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执行S701和S306的顺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先执行S701,再执行S306。又例如,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先执行S306,再执行S701。又例如,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同时执行S701和S306。
可以理解是的,第一中继设备通过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一预设标识是否相同,可以确定第二中继设备是否为目标组播组中的中继设备。如此,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在确认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不相同的情况下,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并且,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在确认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的情况下,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进而实现对目标组播组的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先对接收到的消息的类型进行判断。之后,中继设备根据消息的类型执行对应的操作。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中继设备判断接收到的消息的类型的方法和中继设备根据消息的类型执行对应的操作的方法进行介绍。如图8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中继设备接收到消息(数据包)。
步骤2:中继设备判断数据包的类型,其中,数据包的类型可以包括:ISIS数据包、IGMP数据包、组播内容数据包。
步骤3:若中继设备判断数据包类型为ISIS数据包,则中继设备进一步判断ISIS数据包的BIER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其中,BIER包头包括组播组的标识225.10.0.11。
步骤4:若中继设备判断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0(或101),则表示中继设备接收到来自其它BFR发送来的用于指示加入组播组(或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组播组)的信息。之后,中继设备根据ISIS数据包的BIER包头中的组播组的标识225.10.0.11,确定中继设备是否是标识为225.10.0.11的组播组的BFIR。
步骤5:若中继设备判断是标识为225.10.0.11的组播组的BFIR,中继设备则根据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进行具体的操作。若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0,中继设备则在BIFT中加入其它BFR对应的BIT位,并在后续的组播内容发送时中继设备向其它BFR发送组播内容数据包。若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1,中继设备则在BIFT中把表示其它BFR对应的BIT位去除,并在后续的组播内容发送时中继设备不再向其它BFR发送组播内容数据包。
步骤6:若中继设备判断不是标识为225.10.0.11的组播组的BFIR,中继设备则丢弃ISIS数据包。
步骤7:若中继设备判断数据包类型为ISIS数据包,并且,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2,则表示中继设备接收到来自其它BFR发送来的查询是否加入组播组的信息。中继设备根据ISIS数据包的BIER包头中的组播组的标识225.10.0.11,生成IGMP查询消息,其中,IGMP查询消息包括标识225.10.0.11。并且,中继设备通过AC口向接收组播内容数据包的终端发送IGMP查询消息,查询接收组播内容数据包的终端是否存储有标识225.10.0.11。
步骤8:若接收组播内容数据包的终端存储有标识225.10.0.11,则接收组播内容数据包的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IGMP JOIN信息,其中,IGMP JOIN信息包括标识225.10.0.11。中继设备接收到IGMP JOIN信息,表示中继设备是标识为225.10.0.11的组播组的BFIR。
步骤9:若中继设备判断数据包类型为IGMP数据包,则中继设备进一步判断IGMP数据包的消息类型。
步骤10:若中继设备判断IGMP数据包的消息类型为IGMP JOIN信息,则中继设备根据IGMP JOIN信息中的组播组的标识225.10.0.11,构造BIEF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0的ISIS数据包。之后,中继设备向其他BFR发送BIEF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0的ISIS数据包。
步骤11:若中继设备判断IGMP数据包的消息类型为IGMP LEAVE信息,则中继设备根据IGMP LEAVE信息中的组播组的标识225.10.0.11,构造BIEF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1的ISIS数据包。之后,中继设备向其他BFR发送BIEF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1的ISIS数据包。
步骤12:若中继设备判断数据包类型为一个组播内容数据包(来自AC口)(若数据包来自NNI,数据包外层有BIER包头,则数据包不是组播内容数据包),则表示中继设备是标识为225.10.0.11的组播组的BFIR。其中,组播内容数据包包括标识225.10.0.11。并且,中继设备根据组播组的标识225.10.0.11,构造BIEF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2的ISIS数据包。之后,中继设备向其他BFR发送BIEF包头中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2的ISIS数据包。后续若中继设备收到来自其它BFR的类型为ISIS数据包的数据包,则转到步骤5。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如图9所示,R12为数据包的发送终端,R11和R13为数据包的接收终端,R21、R22和R23为BFR。并且,R21、R22和R23经过泛洪确定了R21、R22和R23的BIER路由表、R21的BIFT、R21的BIFT和R21的BIFT。假如R22通过AC口IF1接收到来自终端R12的数据包A,其中,数据包A包括组播组A的组播组地址225.10.0.12。之后,R22根据组播组地址225.10.0.12,构造类型为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2的数据包B。并且,R22通过AC口IF1向R21发送数据包B。在R21通过AC口IF1接收到来自R22的数据包B之后,R21构造类型为IGMP数据包的数据包C,其中,数据包C包括组播组地址225.10.0.12。并且,R21通过AC口IF1向R11发送数据包C。R11通过AC口IF1接收到来自R21的数据包C之后,R11查询R11是否存储有组播组地址225.10.0.12。
若R11存储有组播组地址225.10.0.12,则R11构造类型为IGMP数据包的数据包D,数据包D包括IGMP JOIN信息。之后,R11通过AC口IF1向R21发送数据包D。R21通过AC口IF1接收到来自R11的数据包D之后,R21构造类型为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0的数据包E,其中,数据包E包括组播组地址225.10.0.12。并且,R21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4向R23发送数据包E,R21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向R22发送数据包E。R23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4接收到来自R21的数据包E之后,R23根据数据包E中的组播组地址225.10.0.12,判断R23不是组播组地址为225.10.0.12的组播组的BFIR。之后,R23将数据包E丢弃。R22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接收到来自R21的数据包E之后,R22根据数据包E中的组播组地址225.10.0.12,判断R22是组播组地址为225.10.0.12的组播组的BFIR。之后,R22将R22的BIFT中的R21对应的BIT进行置位。之后,R22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向R21发送数据包A。R21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接收到来自R22的数据包A之后,R21通过AC口IF1向R11发送数据包A。之后,R11通过AC口IF1接收到来自R21的数据包A。
若R11未存储有组播组地址225.10.0.12,则R11构造类型为IGMP数据包的数据包F,数据包F包括IGMP LEAVE信息。之后,R11通过AC口IF1向R21发送数据包F。R21通过AC口IF1接收到来自R11的数据包F之后,R21构造类型为ISIS数据包的、sub-sub-tlv的Type对应的字段值为101的数据包G,其中,数据包G包括组播组地址225.10.0.12。并且,R21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4向R23发送数据包G,R21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向R22发送数据包G。R23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4接收到来自R21的数据包G之后,R23根据数据包G中的组播组地址225.10.0.12,判断R23不是组播组地址为225.10.0.12的组播组的BFIR。之后,R23将数据包G丢弃。R22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接收到来自R21的数据包G之后,R22根据数据包G中的组播组地址225.10.0.12,判断R22是组播组地址为225.10.0.12的组播组的BFIR。之后,R22将R22的BIFT中的R21对应的BIT和R23对应的BIT进行清除。之后,R22不再通过网络结点接口IF2向R21发送数据包A。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组播组的管理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参照图10,该组播组的管理装置100包括获取发送模块1001、接收模块1002和处理模块1003。
发送模块1001,用于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接收模块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处理模块1003,用于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3,还用于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则拒绝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一预设标识。处理模块1003,还用于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3,还用于若第一预设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且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第二中继设备加入目标组播组。
可选的,接收模块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标识。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参照图11,该组播组的管理装置110包括获取发送模块1101、接收模块1102和处理模块1103。
接收模块11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第一标识为目标组播组的标识。接收模块1102,还用于获取第二信息。发送模块1101,用于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信息。其中,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目标组播组。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则第二消息中的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目标组播组。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1101,还用于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接收模块1102,还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终端的第二信息。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组播组的管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202,处理器1202用于执行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中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处理器120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如图12所示,组播组的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3。其中,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202来控制执行。
存储器1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2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1204与处理器1202相连接。存储器1203也可以和处理器1202集成在一起。
如图12所示,组播组的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01,其中,通信接口1201、处理器1202、存储器1203可以相互耦合,例如,通过总线1204相互耦合。通信接口12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支持组播组的管理设备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
需要指出的是,图12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组播组的管理设备的限定,除图12所示部件之外,该组播组的管理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相同的部件布置。
在实际实现时,处理模块1003或处理模块1103所实现的功能可以由图12所示的处理器1202调用存储器1203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3,上述指令可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120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13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概念性局部视图,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在计算设备上执行计算机进程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是使用信号承载介质130来提供的。信号承载介质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其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提供以上针对图3、图4、图5、图6和图7描述的功能或者部分功能。因此,例如,参考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S301~S307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由与信号承载介质13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来承担。此外,图13中的程序指令也描述示例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信号承载介质13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1301,诸如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紧密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数字磁带、存储器、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13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记录介质1302,诸如但不限于,存储器、读/写(R/W)CD、R/W DVD、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130可以包含通信介质1303,诸如但不限于,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电缆、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信号承载介质130可以由无线形式的通信介质1303来传达。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者逻辑实施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诸如针对图10或图11描述的组播组的管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1301、计算机可记录介质1302、和/或通信介质1303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提供各种操作、功能、或者动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相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相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分类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相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分类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分类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分类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中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目标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若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则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则拒绝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一预设标识,所述若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则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设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则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设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相同,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则拒绝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标识。
6.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中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目标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第二中继设备获取第二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若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则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若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则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所述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中继设备获取第二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是否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所述第二中继设备获取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
8.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中继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目标组播组的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中继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则拒绝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一预设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预设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预设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则将所述第二中继设备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标识。
13.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中继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用于查询是否加入目标组播组,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目标组播组的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若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则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用于指示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若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拒绝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则所述第二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三标识符,所述第三标识符用于指示拒绝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收终端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查询是否加入所述目标组播组;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
15.一种组播组的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组播组的管理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组播组的管理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播组的管理方法。
CN202210790393.5A 2022-07-06 2022-07-06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77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393.5A CN115277720B (zh) 2022-07-06 2022-07-06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393.5A CN115277720B (zh) 2022-07-06 2022-07-06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720A true CN115277720A (zh) 2022-11-01
CN115277720B CN115277720B (zh) 2024-05-14

Family

ID=83763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0393.5A Active CN115277720B (zh) 2022-07-06 2022-07-06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77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5431A (zh) * 2022-11-28 2023-04-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968A (zh) * 2011-09-23 2013-10-09 阿瓦雅公司 用于路由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055652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Destination Traffic Control in Multi-Level Networks
CN108632150A (zh) * 2017-03-22 2018-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及装置
CN111147383A (zh) * 2018-11-02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发送报文的装置和接收报文的装置
CN112511443A (zh) * 2020-03-2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968A (zh) * 2011-09-23 2013-10-09 阿瓦雅公司 用于路由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055652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Destination Traffic Control in Multi-Level Networks
CN108632150A (zh) * 2017-03-22 2018-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及装置
CN111147383A (zh) * 2018-11-02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发送报文的装置和接收报文的装置
CN112511443A (zh) * 2020-03-2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小银;: "组播技术在教育城域网中的应用", 教师, no. 35, 15 December 2012 (2012-12-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5431A (zh) * 2022-11-28 2023-04-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55431B (zh) * 2022-11-28 2024-06-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720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580411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ならびに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3872845B (zh) 建立vxlan隧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259509A1 (zh) 一种应用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81B (zh) 一种mec与多运营商核心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729012B (zh) 一种单播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334312B (zh) 用于形成、维护和/或使用交叠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EP1793538B1 (en) Seamless mobility in layer 2 radio access networks
JP2016515339A (ja) サービス指向アーキテクチャバスを介したインターネットルーティング
CN101925125B (zh) 一种与移动ip结合的具有移动性的多路径tcp的方法
WO2014161449A1 (zh) 一种邻近通信业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US20230353479A1 (en) Edge Computing Data and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an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GP)
WO2022143395A1 (zh) 一种冗余路径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21610A (zh) 访问控制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595543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77720B (zh)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4587A (zh) 网元设备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801675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487677A (zh) 运营商边缘设备及数据转发方法
WO2021179935A1 (zh) 路由确定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1757340B (zh) 一种确定服务区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22232B (zh)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7792A (zh) 识别报文的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2045246B (zh) 互通业务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接入支持节点
WO2023147856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CN115580465A (zh) 专网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