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49915B -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9915B
CN115249915B CN202111345796.0A CN202111345796A CN115249915B CN 115249915 B CN115249915 B CN 115249915B CN 202111345796 A CN202111345796 A CN 202111345796A CN 115249915 B CN115249915 B CN 115249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groove
ring
bos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57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9915A (zh
Inventor
王佳颖
楚永兵
王伟
王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57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9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9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9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9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9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电机。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一密封圈,第一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上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凹槽,两个第一密封圈对应设于两个第一环形凹槽内;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密封圈和锁紧组件,第二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形成有第一过线孔,第二密封圈嵌设于第一过线孔内,锁紧组件盖合于第二凸台;两个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凹槽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锁紧组件包括锁环和盖环,锁环套设于第二凸台的前端,锁环用于固定导线,盖环盖合于锁环并与第二凸台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靠性较高的连接器组件。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电机上的连接器的结构简单,可靠性较差,电机通过其上的连接器与外部装置电连接,与外部装置电连接后的电机容易出现电连接部分进水以及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影响电机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旨在提高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绕其周向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以及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密封圈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线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锁紧组件盖合于所述第二凸台并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凹槽插置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适用于通过发生形变而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环和盖环,所述锁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前端,所述锁环用于固定导线,所述盖环盖合于所述锁环并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环包括环体和多个锁定件,多个所述锁定件沿所述环体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片和锁定部,所述锁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环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部连接,所述环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并与所述第二凸台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所述锁定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密封圈内的所述导线进行锁止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锁定片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侧边连接,所述第二侧边自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的第一端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端部间隔设置的另一所述锁定部延伸,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的连接处形成有尖部,所述尖部朝向另一所述锁定部并与其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所述锁定件之间形成有锁定槽,所述锁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边平齐设置,以形成所述锁定槽的第一槽壁,所述锁定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局部形成所述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锁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并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包括连接环和多个固定片,多个所述固定片沿所述连接环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于所述连接环内,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对所述锁环进行导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座和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对应插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部上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第一卡台和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卡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所述第一卡台卡设于第一安装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外壳、第二绝缘座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绝缘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座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和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第二容置槽,每一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一卡柱,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对应插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基部上的第二卡台,所述第二基部插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卡台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钩挂于所述卡柱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贴合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所述第三密封圈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平齐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本体卡合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绕其周向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密封圈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线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锁紧组件盖合于所述第二凸台并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凹槽插置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适用于通过发生形变而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环和盖环,所述锁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前端,所述锁环用于固定导线,所述盖环盖合于所述锁环并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一密封圈,第一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密封圈和锁紧组件,第二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插置连接,以使得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电连接,两个第一密封圈适用于通过发生形变而与第一凹槽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如此设置,对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部分的间隙进行了双重防水密封,双重防水密封的效果可靠,避免了水进入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部分而影响电机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并且,第二本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形成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过线孔,第二密封圈嵌设于第一过线孔内且与第一过线孔的内壁抵接,第一过线孔用于供导线容置,第二密封圈用于套设于导线并对导线与第一过线孔之间的间隙进行防水密封,避免了水通过过线孔进入第二连接器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二连接器的可靠性;锁紧组件盖合于第二凸台并设有与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以使得导线能穿过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而与外部装置连接,锁紧组件包括锁环和盖环,锁环套设于第二凸台的前端,锁环用于固定导线,避免了导线在第一过线孔处出现松动而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组件与外部装置电连接的稳定性,盖环盖合于锁环并与第二凸台的后端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对第二密封圈和锁环进行组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组装和拆卸,进而便于电机和外部装置进行电连接和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结构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第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结构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第二绝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的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50855710000051
Figure BDA0003350855710000061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组件的电机。
请参阅图1至图4、图7和图8,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本体100和两个第一密封圈200,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111,所述第一凸台111绕其周向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凹槽1111,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200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111内;第二连接器11包括第二本体500、第二密封圈600和锁紧组件700,所述第二本体50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511,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512,所述第二凸台512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11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600嵌设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线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锁紧组件700盖合于所述第二凸台512并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连接器1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凸台111与所述第一凹槽511插置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00内的第一端子120与所述第二本体500内的第二端子530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200适用于通过发生形变而与所述第一凹槽511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紧组件700包括锁环710和盖环720(如图8所示),所述锁环710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512的前端,所述锁环710用于固定导线,所述盖环720盖合于所述锁环710并与所述第二凸台51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11可以通过螺钉结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器10可以安装于电机的机壳上,以与机壳内的机构电连接。第一本体100背向第一凸台111的一侧还形成有第三凸台113,第一本体100绕第三凸台113的周壁设有第三凹槽,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第四密封圈300,第四密封圈300设于第三凹槽内,第三凸台113适用于插置于电机的机壳上,第四密封圈300用于对机壳与第一本体10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而避免了水进入机壳与第一本体100内,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连接器10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第一密封圈200、第二密封圈600和第四密封圈300均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530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一端子120具有第一连接部123和第一接线部534,第二端子530具有第二连接部533和第二接线部534,第一连接部123用于与第二连接部533电连接,第一接线部534用于与第一导线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端子120能够通过第一导线与电机电连接,第二接线部534用于与第二导线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端子530能够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装置电连接,将第一端子120与第二端子530电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机与外部装置的电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第二导线的直径通常小于盖环720的第二过线孔的孔径,如此才能方便对第二导线进行安装,第二导线仅通过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限位,不能完全确保其在第二本体500内不晃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电机与外部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因电机工作的原因导致第二导线的晃动很难被发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本方案设有锁紧组件700,锁紧组件700包括锁环710和盖环720,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用于供第二导线容置,第二密封圈600套设于第二导线上,以对第一过线孔进行密封,防止水从第一过线孔进入第二本体500内;通过锁环710能够对第二本体500内的第二导线进行固定,以防止第二导线在第二本体500内晃动,然后将盖环720盖合于第二本体500的第二凸台512上,以对锁环710和第二导线进行固定,如此设置,避免了电机工作时第二导线在第二连接器11内晃动而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本体100和两个第一密封圈200,第一本体10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111,第二连接器11包括第二本体500、第二密封圈600和锁紧组件700,第二本体50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511,第一凸台111与第一凹槽511插置连接,以使得第一本体100内的第一端子120与第二本体500内的第二端子530电连接,两个第一密封圈200适用于通过发生形变而与第一凹槽511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如此设置,对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11的电连接部分的间隙进行了双重防水密封,双重防水密封的效果可靠,避免了水进入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部分而影响电机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并且,第二本体500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512,第二凸台512形成有与第一凹槽511连通的第一过线孔,第二密封圈600嵌设于第一过线孔内且与第一过线孔的内壁抵接,第一过线孔用于供导线容置,第二密封圈600用于套设于导线并对导线与第一过线孔之间的间隙进行防水密封,避免了水通过过线孔进入第二连接器11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二连接器11的可靠性;锁紧组件700盖合于第二凸台512并设有与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以使得导线能穿过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而与外部装置连接,锁紧组件700包括锁环710和盖环720,锁环710套设于第二凸台512的前端,锁环710用于固定导线,避免了导线在第一过线孔处出现松动而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组件与外部装置电连接的稳定性,盖环720盖合于锁环710并与第二凸台51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对第二密封圈600和锁环710进行组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1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进行组装和拆卸,进而便于电机和外部装置进行电连接和分离。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连接螺母400,连接螺母400与第一本体100一体成型设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器11还包括连接螺钉900(如图8所示),第二本体500上设有固定孔,连接螺钉900可穿过固定孔与第一连接器10的连接螺母400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器11能够稳定的安装于第二连接器11上。连接螺母400与第一本体100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螺母400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母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螺母400设于第一凸台111的相对两侧,对应的,固定孔也设于第一凹槽511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通过两个连接螺钉900和两个连接螺母400能够对第一凸台111和第一凹槽511内的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530进行锁紧固定,以防止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530的电连接出现松动,从而提高了第二连接器11安装于第一连接器10上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0上设有凸起114,第二本体500上设有凹部513,连接螺母400设于凸起114内,固定孔设于凹部513内,在装配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时,凸起114容置于凹部513内,以实现将第二连接器11快速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10上,从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请参阅图7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环710包括环体711和多个锁定件712,多个所述锁定件712沿所述环体71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锁定件712包括锁定片713和锁定部714,所述锁定片713的一端与所述环体7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部714连接,所述环体711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512并与所述第二凸台512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定部714与所述第二凸台512和所述第二密封圈600抵接,所述锁定部714用于对所述第二密封圈600内的所述导线进行锁止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锁环710由塑胶材料制成,锁环710的外轮廓可以呈方形设置,也可以呈圆形设置,或者其它外形设置,具体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锁环710的外轮廓呈圆形设置,即环体711为圆环,多个锁定件712围合形成圆环状,以适用于外轮廓呈类圆形的导线容置。环体711的内壁与第二凸台512的外壁过盈配合,以使得环体711能够稳定的套设于第二凸台512上。多个锁定件712依次间隔设置,当第二导线在第二连接器11内晃动时,第二导线挤压部分锁定件712,部分锁定件712的锁定部714因塑胶受力而会向外移动,以抵消第二导线在锁环710内晃动的挤压力,锁定片713和锁定部714具有缓冲作用,且锁定部714与第二凸台512和第二密封圈600抵接,避免了第二密封圈600在第一过线孔内晃动的情况发生,锁定部714用于对第二密封圈600内的第二导线进行锁止固定,避免第二导线在第二连接器11内晃动,从而提高了第二连接器11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7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7141、第二侧边7142和第三侧边7143,所述第一侧边7141与所述锁定片713连接,所述第一侧边71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边7142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侧边7143连接,所述第二侧边7142自与所述第一侧边7141连接的第一端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端部间隔设置的另一所述锁定部714延伸,所述第二侧边714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7141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二侧边7142与所述第三侧边7143的连接处形成有尖部7144,所述尖部7144朝向另一所述锁定部714并与其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锁定部714的外轮廓呈类三角形设置,尖部7144朝向另一锁定部714并与其间隔设置,以使得尖部7144能够对第二导线进行抵接固定,多个锁定部714的多个尖部7144能够对第二导线的周壁进行卡点式固定,即对第二导线的周壁上的多个区域进行全方位固定,如此设置,无论第二导线朝向任何方位进行晃动,锁环710的多个锁定部714均能对第二导线进行固定,进而确保了锁环710固定第二导线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侧边7142包括弧形段7145和直线段7146,直线段7146的一端与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弧形段7145连接,弧形段7145的另一端与第三侧边7143连接。如此设置,即弧形段7145与第三侧边7143的连接处形成尖部7144,弧形段7145有利于与呈类圆形的第二导线的周壁贴合紧密,进而减小第二导线与锁定部714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锁定部714能够稳定的对第二导线进行固定,提高了锁环710的可靠性;并且直线段7146有利于加工成型,降低锁定部714的加工难度。
请参阅图9,在一实施例中,相邻所述锁定件712之间形成有锁定槽715,所述锁定片7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边7143平齐设置,以形成所述锁定槽715的第一槽壁,所述锁定槽715具有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7142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使得锁定槽715的延伸方向与锁环710的中心之间形成有夹角,锁定槽715的延伸方向未朝向锁环710的中心。锁环710套设于第二导线上并对第二导线进行固定,当第二导线在锁环710内晃动时,部分第二导线挤压锁定部714并卡设于锁定槽715内,此时第三侧边7143和尖部7144由锁定槽715的延伸方向向锁环710的中心偏移,以使得锁定槽715能够将第二导线卡紧,第三侧边7143和尖部7144向锁环710的中心偏移避免了第二导线偏离锁环710的中心而产生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了第二导线能够稳定的设于锁环710的中心而不产生晃动,进而提高了第二连接器11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512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局部形成所述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600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6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512的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锁环710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512并与所述第二凸台512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圈600抵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密封圈600能够稳定的设于第二凸台512内,避免了第二密封圈600在第二凹槽内晃动而带动第二导线晃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二密封圈600对第一过线孔的密封性能。并且,第二密封圈600与第二凸台512的上表面平齐设置,使得锁环710的锁定部714能够与第二凸台512和第二密封圈600同时抵接,锁定部714的抵接处为平面设置,平面设置有利于确保各部件配合的稳定性以及便于对锁定部714进行加工制造。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512包括连接环5121和多个固定片5122,多个所述固定片5122沿所述连接环512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于所述连接环5121内,所述固定片5122远离所述连接环5121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对所述锁环710进行导向。
具体说来,连接环512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盖环720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如此使得盖环720易于安装于第二凸台512上,有利于提高盖环720的安装效率。多个固定片5122围合形成环形且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凸台512为塑胶材料制成,当第二导线在第二凸台512内晃动时,多个固定片5122延长了对第二导线的固定区域,并且固定片5122远离连接环5121的一端能够随第二导线的晃动而产生形变,以抵消第二导线在第二凸台512内晃动的挤压力,多个固定片5122具有延长固定区域以及缓冲晃动挤压力的作用,进而能够减轻第二导线在第二连接器11内晃动而影响信号传输稳定性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二连接器11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固定片5122的导向部能够对锁环710进行导向,固定片5122远离连接环5121的外壁轮廓自靠近连接环5121的一端向远离连接环5121的一端逐渐减小,以使得锁环710易于套设在第二凸台512上,从而有利于提高锁环710的安装效率。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00包括第一绝缘座110和多个所述第一端子120,所述第一绝缘座110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2,多个所述第一端子120对应插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2内,所述第一端子120包括第一基部12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部121上的第一卡接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3与所述第二端子530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122具有第一卡台1221和第一容置槽1222,所述第一卡台122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3和所述第一容置槽1222之间,所述第一卡台1221卡设于第一安装孔112内。
具体说来,多个第一端子120可以呈多排并列设置,也可以呈单排设置,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在将第一端子120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2内时,先将第一连接部123对准第一安装孔112,再将第一端子120插置于第一安装孔112内,此时第一卡台1221挤压第一安装孔112的侧壁,以卡设固定于第一安装孔112内,第一绝缘座110有塑胶材料制成,第一卡台1221会出现铲胶的现象,由于第一卡台1221设于第一连接部123和第一容置槽1222之间,第一安装孔112内壁铲掉的胶屑会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222内,以防止胶屑飞溅或者部分卡设于第二安装孔521和第一端子120之间,如此不仅提高了第一端子12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第一连接器1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因胶屑的体积较小,使得胶屑不易察觉,且卡设于第二安装孔521和第一端子120之间的胶屑不易清除,如未设置第一容置槽1222,胶屑不仅可能会飞溅至第一端子120上,在将第一端子120与电机电连接时,胶屑会影响第一端子120与电机连接的电性能,从而影响电机的性能,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容置槽1222避免了胶屑未固定而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器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8、图10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500包括外壳510、第二绝缘座520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530,所述第一凹槽511设于所述外壳510上,所述第二绝缘座52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511,所述第二绝缘座520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521和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21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第二容置槽522,每一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一卡柱523,多个所述第二端子530对应插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21内,所述第二端子530包括第二基部53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基部531上的第二卡台532,所述第二基部531插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内,所述第二卡台532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522内并钩挂于所述卡柱523上。
具体说来,多个第二端子530可以呈多排并列设置,也可以呈单排设置,具体在此不作限定。第二端子53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533,第二连接部533用于与第一端子120连接,在将第二端子530安装于第二安装孔521内时,先将第二连接部533对准第二安装孔521,再将第二端子530插置于第二安装孔521内,此时第二卡台532沿第二安装孔521而插设于第二容置槽522内并钩挂于第二容置槽522内的卡柱523上,如此能够防止第二端子530松退。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卡台532未卡设于第二安装孔521内,第二卡台532不会挤压第二安装孔521的侧壁,进而使得第二端子530在安装过程中不会产生胶屑,没有出现第二卡台532铲胶的现象,第二卡台532通过钩挂于卡柱523上而进行固定,如此设置,不仅使得第二端子53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第二绝缘座520上,还提高了第二连接器11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8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53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基部531上的第二连接部533,第二连接部533用于与第一端子120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3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片533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片5332,两个所述卡接片5331和两个所述限位片5332交替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卡接槽,所述第一端子120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限位片5332限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孔521内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对限位片5332进行限位,以防止限位片5332穿出第二安装孔521。并且,两个限位片5332还能对第一端子120的第一连接部123的两侧进行限位,以使得第一端子120的第一连接部123限位于卡接槽内。卡接片5331具有弹性,当第一端子120插设于卡接槽内时,第一端子120挤压两个卡接片5331,以使得两个卡接片5331能够将第一端子120夹紧,进而使得第一端子120卡设于卡接槽内,如此确保了第一端子120与第二端子530的第二连接部533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端子530还包括设于第二基部531上的接线部534,所述接线部534用于与导线连接,所述接线部534具有接线槽5341和固线片5342,所述固线片5342设于接线槽5341的槽口,多个所述第二端子530在所述第二绝缘座520上并排相对错位设置,以使得所述固线块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端子530的接线槽5341内。如此设置,使得并排相对设置的两排第二端子530所占据的空间较小,缩小了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530的宽度,进而能够缩小第二连接器11的体积,使得第二连接器11能够小型化,进而优化了第二连接器11的结构。
请参阅图8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座520上设有耳扣524,外壳510的第一凹槽511内设有与耳扣524适配的扣槽,第二绝缘座520与外壳510通过耳扣524和扣槽扣合连接,如此设置,方便对第二绝缘座520进行组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第二绝缘座520的安装效率。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11还包括第三密封圈800,所述第三密封圈800贴合于所述第二本体5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11的槽口,所述第三密封圈800上设有穿孔810,所述穿孔810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凹槽511的槽壁平齐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800与所述第二本体500卡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密封圈800朝向第二本体500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柱820,第二本体500上设有与多个卡接柱820适配的配合槽514,第三密封圈800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卡接柱820在配合槽514内发生形成而与配合槽514过盈配合固定,如此使得第三密封圈800能够卡合固定于第二本体500上。第三密封圈800的穿孔810的孔壁与第一凹槽511的槽壁平齐设置,不仅使得第一凸台111能够顺畅的插置于第一凹槽511,同时还能对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50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确保水不能进入第一凹槽511内,进而提高了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机壳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其中,第一连接器10与电机的机壳可通过螺栓结构进行连接固定,第一连接器10与电机电连接,第二连接器11与第一连接器10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器11能够与外部装置电连接,如此设置,即可使得电机与外部装置电连接。通过采用本方案的连接器组件,能够确保电机与外部装置稳定的电连接。本申请的电机可以为伺服电机,也可以为其它电机,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绕其周向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以及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密封圈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线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锁紧组件盖合于所述第二凸台并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线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凹槽插置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适用于通过发生形变而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环和盖环,所述锁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前端,所述锁环用于固定导线,所述盖环盖合于所述锁环并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局部形成所述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锁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并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
所述第二凸台包括连接环和多个固定片,多个所述固定片沿所述连接环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于所述连接环内,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对所述锁环进行导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包括环体和多个锁定件,多个所述锁定件沿所述环体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片和锁定部,所述锁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环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部连接,所述环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并与所述第二凸台过盈配合固定,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所述锁定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密封圈内的所述导线进行锁止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锁定片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侧边连接,所述第二侧边自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的第一端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端部间隔设置的另一所述锁定部延伸,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的连接处形成有尖部,所述尖部朝向另一所述锁定部并与其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锁定件之间形成有锁定槽,所述锁定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边平齐设置,以形成所述锁定槽的第一槽壁,所述锁定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座和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对应插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部上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第一卡台和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卡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所述第一卡台卡设于第一安装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外壳、第二绝缘座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绝缘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座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和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第二容置槽,每一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一卡柱,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对应插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基部上的第二卡台,所述第二基部插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卡台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钩挂于所述卡柱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贴合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所述第三密封圈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平齐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本体卡合连接。
8.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
CN202111345796.0A 2021-11-12 2021-11-12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Active CN115249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5796.0A CN115249915B (zh) 2021-11-12 2021-11-12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5796.0A CN115249915B (zh) 2021-11-12 2021-11-12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9915A CN115249915A (zh) 2022-10-28
CN115249915B true CN115249915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697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5796.0A Active CN115249915B (zh) 2021-11-12 2021-11-12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991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34743U (zh) * 2018-02-07 2018-09-07 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锁式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6875B2 (ja) * 2009-08-21 2013-10-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05724167U (zh) * 2016-05-06 2016-1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525354B (zh) * 2019-02-02 2021-10-01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2003087B (zh) * 2020-09-01 2021-10-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集成式电驱动总成的铜排基座组件
CN113036490B (zh) * 2021-03-31 2024-08-20 苏州丰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34743U (zh) * 2018-02-07 2018-09-07 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锁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9915A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808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917688U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111384637A (zh) 卡线装置及具有该卡线装置的电插塞连接器
US10511123B2 (en) Industrial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US11489296B2 (en) Power supply
TWI608674B (zh) 信號轉接裝置及轉接器總成
TWI661618B (zh) 電連接器和電連接器組件
CN216436235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防护结构
CN115249915B (zh)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CN108988613B (zh) 电源转换器及其电连接器模块
CN106848719B (zh) 电连接器
CN111883957B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TW201911685A (zh)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CN211579079U (zh) 电线连接器的定位装置
CN212257740U (zh) 导引插入连接器
CN112928545A (zh) 插拔连接器
CN109390714B (zh) 转接器总成及转接器
CN222320604U (zh) 对插连接器的插座及对插连接器
CN220895888U (zh) 连接器及逆变器
CN217823348U (zh) 电源轨道以及具有其的轨道插座
CN216903481U (zh) 插座
CN222072224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6214221U (zh) 扁平电缆连接结构
CN213026749U (zh) 连接头及射频连接器
CN113140932B (zh) 浮动式导引插入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s 1-6, Building F, Building 1 North, Building C Complex, Building 1 to 3, Building 5, Jiuwei Third Industrial Zone, Jiuwei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Fourth Floor, Building EF and Dormitory E, Building 3 (1), Jiuweizhou Stone Road, Xixiang,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