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1253B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41253B CN115241253B CN202210900627.7A CN202210900627A CN115241253B CN 115241253 B CN115241253 B CN 115241253B CN 202210900627 A CN202210900627 A CN 202210900627A CN 115241253 B CN115241253 B CN 1152412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display panel
- layer
- driving
- signal lin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以及多个像素单元,第一边框分别与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第二边框分别与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走线,导电层走线对应显示区设置,且导电层走线与驱动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及像素单元不同层设置,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三边框和/或第四边框,至少部分驱动电路通过导电层走线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与驱动信号线电连接。从而使得弯折部的占用空间减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对于具有曲面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来说,通常需要将部分驱动电路设置于边框的弯折处,以对应弯折区域的驱动信号线。此种设置方式将导致边框的弯折处宽度大于边框直边的宽度,即边框的弯折处较大,在不美观的同时,容易造成弯折应力集中而损坏显示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边框弯折处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以及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驱动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驱动信号线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向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驱动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单元工作;所述第一边框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所述第二边框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围设于所述显示区,形成所述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走线,所述导电层走线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导电层走线与所述驱动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不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或所述第四边框,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或所述第四边框,并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弯折部的占用空间减小。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三边框和/或所述第四边框具有第一设置区及第二设置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的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直接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设置区对应的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走线区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一走线区设置有导电件并连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二走线区设置有所述导电件并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走线子区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走线子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子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子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或所述第四边框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换线孔层、第三金属层、无机层、第一有机层、第四金属层、第二有机层、导电层、第三有机层、阳极层、第四有机层及隔断蒸镀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数据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导电层走线形成于所述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走线通过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虚线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像素单元走线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电层走线电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显示面板-1、驱动信号线-11、数据信号线-12、驱动电路-13、第一边框-14、第二边框-15、第三边框-16、第一设置区-161、第二设置区-162、第四边框-17、像素单元-18、第一走线区-181、第一走线子区-1811、第二走线子区-1812、第二走线区-182、导电层-19、导电层走线-191、导电通孔-192、显示区-1a、非显示区-1b、弯折部-1c、驱动总线-1d、时序控制器-1e、半导体层-1f、第一金属层-1g、第二金属层-1h、换线孔层-1i、第三金属层-1j、无机层-1k、第一有机层-1l、第四金属层-1m、第二有机层-1n、第三有机层-1o、阳极层-1p、第四有机层-1q、隔断蒸镀层-1r、电子设备-2、壳体-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11、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12、驱动电路13、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14和第二边框15、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16和第四边框17以及多个像素单元18(见图6),所述显示面板1具有显示区1a及非显示区1b,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像素单元18对应所述显示区1a设置,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13的驱动下,向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驱动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12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数据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单元18工作;所述第一边框14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通过弯折部1c弯折相连,所述第二边框15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通过弯折部1c弯折相连,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所述第三边框16及所述第四边框17围设于所述显示区1a,形成所述非显示区1b;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导电层走线191,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对应所述显示区1a设置,且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像素单元18不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路13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192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仅仅是以所述显示面板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进行示例说明,对于其他类型的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本申请对所述显示面板1的类型不加以限制。为了更好的观察所述显示面板1的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在附图中将以省略号的形式省略部分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驱动电路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为OLED显示屏,所述像素单元18以阵列形式分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18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及所述数据信号线12电连接,以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及所述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D2。所述显示面板1的工作原理为,所述驱动电路13产生所述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信号线11传输至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18,以激发所述像素单元18,再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线12向受激发后的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所述数据信号,对所述像素单元18充电,以使得所述像素单元18发光工作,实现显示画面的效果。
具体的,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为曲面显示屏,所述显示面板1的边框部分存在所述弯折部1c,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通常情况下,弯折部1c在第一方向D1上对应的显示区1a部分也会设置驱动信号线11,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相同,则需要将驱动电路13设置于弯折部1c,导致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增大,在不美观的同时,容易造成弯折应力集中而损坏显示面板1。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驱动总线1d,所述驱动总线1d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13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13产生所述驱动信号。在现有技术中,弯折部1c不仅需要容纳驱动电路13,还需要容纳与其电连接的驱动总线1d,进一步增大了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缩小了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而所述弯折部1c的剩余空间完全足以容纳所述驱动总线1d。
具体的,所述显示区1a用于显示画面,所述非显示区1b围设于所述显示区1a。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区1a显示画面为正向时,所述第一边框14为所述显示面板1的上边框,所述第二边框15为所述显示面板1的下边框,所述第三边框16为所述显示面板1的左边框,所述第四边框17为所述显示面板1的右边框。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边框14和所述第二边框15为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预留设置空间。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也可以设置到所述第一边框14或所述第二边框15,只要不影响所述驱动电路13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由多层结构层叠设置形成,且其中包括多层金属层,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蚀刻不同金属层形成,且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像素单元18不同层设置,在上述金属层及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从而使得上述层级结构互不影响。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像素单元18不同层设置,且通过绝缘层隔绝电气连接,则需要在对应位置处设置所述导电通孔192,从而使得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在对应位置处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并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而不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因此,所述弯折部1c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对应设置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将超出所述驱动电路13的设置区域,换句话说,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所述驱动电路13均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所述驱动电路13的设置区域更小,从而在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或者进一步缩小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具有第一设置区161及第二设置区162,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161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161的所述驱动电路13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162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162的所述驱动电路13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直接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162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162的所述驱动电路1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通过换线孔或者所述导电通孔192直接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161的所述驱动电路13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弯折部1c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解决了曲面屏的所述显示面板1带来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超出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范围的问题。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162的所述驱动电路13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直接电连接,简化了电路设计,使得工艺实现的难度更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图4为图2中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虚线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时序控制器1e,所述时序控制器1e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所述第二设置区162对应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e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时序控制器1e通常为芯片电路,而芯片电路具有由内部延伸而出的引脚,用于与外部线路电连接。通常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邻所述数据信号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时序控制器1e的相邻引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4所示,所述数据信号线12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e的引脚进行电连接时,需要图4中虚线框C所示的扇形走线部分,改变所述数据信号线12的走向,从而消除相邻所述数据信号线1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e的相邻引脚之间的距离不对等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162的所述驱动电路13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直接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对应所述第二设置区162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a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的部分并未被所述驱动电路13占用。可以理解的,如图5所示,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所述第二设置区162对应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时序控制器1e电连接,使得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走线直接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e的引脚电连接,从而减少了图4中虚线框C所示的扇形走线部分,进一步缩小了所述第二边框15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像素单元走线示意图。所述像素单元18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一走线区181及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走线区182,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一走线区181设置有导电件并连通;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二走线区182设置有所述导电件并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所述显示面板1为OLED显示屏进行示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信号线11包括两条信号线,分别为扫描信号线及激发信号线,在所述扫描信号线及所述激发信号线的共同驱动下,才能够使所述像素单元18正常工作。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显示面板1为LCD显示屏时,所述驱动信号线11通常仅包括一条信号线,即所述扫描信号线,其工作原理可以参照如下所述显示面板1为OLED显示屏时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由于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部分相邻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因此,与所述驱动电路13电连接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走线必然在所述第一方向D1和所述第二方向D2上穿过部分所述像素单元18,且穿过所述像素单元18的走线数量与所述驱动电路13的驱动方式有关,还与对应所述弯折部1c设置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数量有关。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走线区181和所述第二走线区182,使得所述驱动信号线11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和所述第二方向D2上穿过所述像素单元18,从而满足了相邻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情况下的走线需求。为了不影响显示,所述第一走线区181及所述第二走线区182通常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18的周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连通的所述第一走线区181和所述第二走线区182也同样设置了导电件,作为“空负载”,用于平衡整个所述显示区1a的负载消耗,避免所述显示区1a局部长时间工作导致发热过高等问题,从而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6,一并参阅图7-图10及表1,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式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式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式示意图;表1为第一方向所需走线数计算表。所述第一走线区18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走线子区1811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走线子区1812,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所述第一走线子区1811和所述第二走线子区1812分别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18相对的两侧。
具体的,如图7所示,a、c分别代表对应所述弯折部1c设置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行数,b代表对应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设置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行数。结合图8-图10可以得知,所述驱动电路13的驱动方式中,均需要所述扫描信号线一对一驱动所述像素单元18,而所述激发信号线可以一对一驱动所述像素单元18,也可以一对二驱动所述像素单元18,还可以一对三驱动所述像素单元18。因此,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表1所示的每个所述像素单元18所需走线数的计算方式。
表1第一方向所需走线数计算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对应所述弯折部1c设置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行数为100行,对应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设置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行数为1320为例进行计算,即a=100,b=1320,c=100。结合图8-图10及表1可知,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当每个所述像素单元18的走线数大于3条时,即可满足所述驱动电路13多种不同的驱动方式。
可以理解的,为了使所述显示区1a的负载更加均匀,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每个所述像素单元18的走线数为4条,即所述第一走线区181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走线子区1811及两个所述第二走线子区1812,且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所述第一走线子区1811和所述第二走线子区1812分别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18相对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所述第三边框16或所述第四边框17的宽度。
具体的,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是指所述弯折部1c的外框与内框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的宽度同理,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弯折部1c由两个同心不同径的圆弧组成时,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为两个圆弧的环宽。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从而可以使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所述第三边框16或所述第四边框17的宽度,从而实现缩小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所述弯折部1c的所述显示面板1来说,即当所述显示面板1为四面可弯曲显示屏时,如图11所示,两条交叉的直线虚线为所述显示面板1的弯折线,且弯曲的虚线部分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弯折部1c的设置,在两条直线虚线的交点处显示面板1受力,由图11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中,两条直线虚线的交点位于弯折部1c内,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1容易出现褶皱现象。而弯曲的实线部分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弯折部1c的设置,两条直线虚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弯折部1c的外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面板1不容易出现褶皱现象,并且可弯折的弧度更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1f、第一金属层1g、第二金属层1h、换线孔层1i、第三金属层1j、无机层1k、第一有机层1l、第四金属层1m、第二有机层1n、导电层19、第三有机层1o、阳极层1p、第四有机层1q及隔断蒸镀层1r,所述驱动信号线11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g,所述数据信号线12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1j及所述第四金属层1m,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形成于所述导电层1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层1f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以驱动所述像素单元18工作。所述第二金属层1h中形成有电容的一侧极板,所述第二金属层1h还可以用于走线。不同的层级结构可以通过所述换线孔层1i打孔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1j还可以用于形成所述像素单元18的阳极电压信号走线。所述无机层1k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的可弯折性。所述第一有机层1l用于隔绝所述第三金属层1j和所述第四金属层1m的电气连接,且还作为所述无机层1k的弯折垫层。所述第四金属层1m还用可以用于形成所述像素单元18的阳极电压信号走线。所述第二有机层1n用于隔绝所述第四金属层1m和所述导电层19的电气连接,且还作为所述无机层1k的弯折垫层。所述第三有机层1o用于隔绝所述导电层19和所述阳极层1p的电气连接。所述阳极层1p用于形成所述像素单元18的阳极。所述第四有机层1q用于实现所述像素单元18的区域定义,所述第四有机层1q还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隔断蒸镀层1r用于隔绝部分蒸镀材料及水汽进入所述阳极层1p,且在所述隔断蒸镀层1r及所述第四有机层1q对应开设有通孔,当蒸镀材料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阳极层1p,所述像素单元18才能够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电层走线电连接示意图。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g、所述第二金属层1h、所述第三金属层1j及所述第四金属层1m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可以仅通过所述导电层19完成完整的走线,也可以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g、所述第二金属层1h、所述第三金属层1j及所述第四金属层1m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形成多种组合,完成完整的走线。
举例而言,所述驱动电路13首先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电连接,而后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h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金属层1h中走线,之后再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四金属层1m电连接,并在所述第四金属层1m中走线,最后再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g中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此种设置方式使得所述导电层19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所述显示面板1的电路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请一并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俯视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壳体21及如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1,所述壳体21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佩戴时便携设备、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的电子设备2,其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数据转移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数据转移服务器可以为即时通讯服务器、SNS(Social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和/或所述第四边框17,并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减小,增加了所述电子设备2的美观度,且所述电子设备2不易由于弯折而受到损坏。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以及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驱动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驱动信号线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向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驱动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单元工作;所述第一边框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所述第二边框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围设于所述显示区,形成所述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走线,所述导电层走线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导电层走线与所述驱动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不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或所述第四边框,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或所述第四边框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和/或所述第四边框具有第一设置区及第二设置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的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的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直接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设置区对应的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走线区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一走线区设置有导电件并连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二走线区设置有所述导电件并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走线子区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走线子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子区和所述第二走线子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相对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换线孔层、第三金属层、无机层、第一有机层、第四金属层、第二有机层、导电层、第三有机层、阳极层、第四有机层及隔断蒸镀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数据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导电层走线形成于所述导电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走线通过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00627.7A CN115241253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00627.7A CN115241253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41253A CN115241253A (zh) | 2022-10-25 |
CN115241253B true CN115241253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3676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00627.7A Active CN115241253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41253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9349A (zh) * | 2015-04-01 | 2015-06-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7233B (zh) * | 2014-08-06 | 2017-04-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 |
CN106952607B (zh) * | 2017-05-25 | 2020-04-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EP3644166A4 (en) * | 2017-08-31 | 2020-07-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
CN107919090B (zh) * | 2017-11-30 | 2020-01-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10148550A (ko) * | 2020-05-29 | 2021-12-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CN111696461B (zh) * | 2020-06-30 | 2022-05-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768713B (zh) * | 2020-07-31 | 2022-01-1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816118B (zh) * | 2020-08-28 | 2020-1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838116B (zh) * | 2021-02-26 | 2022-10-2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613789B (zh) * | 2022-05-11 | 2022-08-23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
2022
- 2022-07-28 CN CN202210900627.7A patent/CN1152412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9349A (zh) * | 2015-04-01 | 2015-06-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41253A (zh) | 2022-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2734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326631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148541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2466209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092108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19010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920943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023801A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665999B (zh) |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 |
CN11241990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309725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613822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1387310B2 (en) |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1312765B (zh)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
CN111682027A (zh) |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JP2018060105A (ja) | 回路基板モジュール、及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 |
CN108878452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050194678A1 (en) | Bonding pad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bonding pad arra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5241253B (zh)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11403468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8273849U (zh)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15411081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9285937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798469B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74266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