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30866A -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0866A
CN115230866A CN202210907712.6A CN202210907712A CN115230866A CN 115230866 A CN115230866 A CN 115230866A CN 202210907712 A CN202210907712 A CN 202210907712A CN 115230866 A CN115230866 A CN 115230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lge
power supply
vertical area
boxes
desig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77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广裕
苗立勇
孟新
周秋静
邝前
何涛
吴亚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77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08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0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08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舱底的每个相互隔离的竖区内均布置一个舱底泵,每个所述舱底泵的供电采用冗余供电方式;采用鱼骨形管路布置,所述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所述舱底水总管通过多个支管与每个所述竖区的处所均连通,对应每个所述竖区的所述舱底水总管的分段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隔离阀,位于该所述竖区的所述舱底泵位于两个所述隔离阀之间;在位于水线下的所述处所布置吸口,所述吸口与对应的所述支管连通;在每个所述吸口处均设置有遥控开关阀。本发明能够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交通运输业中,船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船舶在返港时需要保证安全。对于船舶,通常设有一套舱底系统主要是用来将舱底或者空仓内的消防水和进水等排出舷外,以防止船体腐蚀从而影响船舶稳性和安全,另外,在船体破损而大量进水时,舱底水还需要担负排水任务。因此,舱底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现有的技术中,对舱底系统的设置存在安全性不足的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能够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舱底的每个相互隔离的竖区内均布置一个舱底泵,每个所述舱底泵的供电采用冗余供电方式;
采用鱼骨形管路布置,所述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所述舱底水总管通过多个支管与每个所述竖区的处所均连通,对应每个所述竖区的所述舱底水总管的分段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隔离阀,位于该所述竖区的所述舱底泵位于两个所述隔离阀之间;
在位于水线下的所述处所布置吸口,所述吸口与对应的所述支管连通;
在每个所述吸口处均设置有遥控开关阀。
进一步地,所述冗余供电的方式包括双路供电,且电源来自不同的所述竖区。
进一步地,所述冗余供电的方式包括交叉双路供电,且电源来自不同的所述竖区。
进一步地,每个位于水线下的所述处所均布置两个所述吸口。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吸口对应的所述支管不能穿过同一个事故环围。
进一步地,所述遥控开关阀处于常闭状态,且达到IP68防护等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竖区布置两个控制阀箱,位于同一所述竖区内的所有的所述遥控开关阀通过环网的方式与两个所述控制阀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控制阀箱电连接,且位于不同的事故环围。
进一步地,船舶上布置两个主控箱,所有的所述控制阀箱均与两个所述主控箱电连接,两个所述主控箱通讯连接。
一种船舶,包括舱底系统,利用如上所述的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舱底系统进行建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在每个竖区布置一个舱底泵,舱底泵采用冗余供电的方式,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且位于两个隔离阀之间,在舱底水总管上设置有多个支管,支管与每个竖区的处所均连通,在与支管连通的吸口处设置有遥控开关阀。通过采用冗余供电的方式,能够在一路供电失效后,另一路依然可继续提供电能,保证舱底泵正常工作;通过将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在部分舱底水总管破裂后,关闭对应竖区内的两个隔离阀,利用其他的舱底泵还可以继续将位于该分区的水排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控制遥控开关阀的开启和关闭,保证船舶的运营安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舱底系统,利用如上所述的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能够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舱底系统的中遥控开关阀的控制环路示意图。
图中:
10、竖区;20、遥控开关阀;30、控制阀箱;40、主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现代的交通运输业中,船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船舶在返港时需要保证安全。对于船舶,通常设有一套舱底系统主要是用来将舱底或者空仓内的消防水和进水等排出舷外,以防止船体腐蚀从而影响船舶稳性和安全,另外,在船体破损而大量进水时,舱底水还需要担负排水任务。因此,舱底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
为了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本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舱底的每个相互隔离的竖区10内均布置一个舱底泵,每个舱底泵的供电采用冗余供电方式;
采用鱼骨形管路布置,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舱底水总管通过多个支管与每个竖区10的处所均连通,对应每个竖区10的舱底水总管的分段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隔离阀,位于该竖区10的舱底泵位于两个隔离阀之间;
在位于水线下的处所布置吸口,吸口与对应的支管连通;
在每个吸口处均设置有遥控开关阀20。
通过采用冗余供电的方式,能够在一路供电失效后,另一路依然可以提供电能,保证舱底泵正常工作;通过将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在部分舱底水总管破裂后,关闭对应竖区10内的两个隔离阀,利用其他的舱底泵还可以继续对位于该分区的水进行抽吸;由于采用鱼骨形管路布置,排水管也设置有多个,使得抽吸的水能够顺利排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控制遥控开关阀20的开启和关闭,保证船舶的运营安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
进一步地,冗余供电的方式包括双路供电,且电源来自不同的竖区10。通过采用双路供电,能够保证在其中一路出现故障后,还能够利用另一路进行供电,从而提升供电的安全性。而且电源来自不同的竖区10,在其中一个竖区10出现安全事故后,另一个竖区10的电源依旧能够正常供电,保证安全性。
进一步地,冗余供电的方式包括交叉双路供电,且电源来自不同的竖区10。即,由位于另外两个竖区10的电源为第三个竖区10的舱底泵进行供电,使得该竖区10的供电不受其自身安全的影响,从而提升供电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每个位于水线下的处所均布置两个吸口。通过对吸口进行冗余设计,能够保证在抽吸水的过程的安全性,在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或堵塞后,另一个吸口还能够有效工作。
进一步地,两个吸口对应的支管不能穿过同一个事故环围。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确保在两个吸口对应的支管不会被同一个火灾事故影响,保证安全性。
进一步地,空仓设一个吸口即可。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减少控制开关阀的布置,提升经济性。
进一步地,遥控开关阀20处于常闭状态,且达到IP68防护等级。通过将遥控开关阀20的水密性设计为IP68防护等级,能够保证水密性满足要求,防止出现漏水事故。
进一步地,每个竖区10布置两个控制阀箱30,位于同一竖区10内的所有的遥控开关阀20通过环网的方式与两个控制阀箱30电连接。通过布置两个控制阀箱30采集各个遥控开关阀20的控制信号,而且在其中一个控制阀箱3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一个能够继续对该遥控开关阀20进行控制,从而提升控制的灵活性,而且能够实现冗余控制,提升控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两个控制阀箱30电连接,两个控制阀箱30位于不同的事故环围。控制阀箱30相互电连接,在其中一个控制阀箱30出现故障后,另一个控制阀箱30可以继续工作,控制该竖区10内所有的遥控开关阀20的信号。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升控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而且两个控制阀箱30位于不同的事故环围,在其中一个受到火灾事故的影响后,另一个不会受到影响,从而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地,船舶上布置两个主控箱40,所有的控制阀箱30均与两个主控箱40电连接,两个主控箱40通讯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控箱40设置在驾驶室内,便于船员对遥控开关阀20进行控制。而且所有的控制阀箱30通过环形网络的形式与两个主控箱40电连接,两个主控箱40之间也相互通讯连接,每个控制阀箱30的供电来自于两个主控箱40,这样就保证在任一个遥控开关阀20失效的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到其他遥控开关阀20的操作。通过采用主控箱40相互通讯连接,两个控制阀箱30相互电连接,进一步保证了对遥控开关阀20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舱底系统,利用如上的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舱底系统进行建造,能够提升舱底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船舶安全返港的需要。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舱底的每个相互隔离的竖区(10)内均布置一个舱底泵,每个所述舱底泵的供电采用冗余供电方式;
采用鱼骨形管路布置,所述舱底泵串联设置在舱底水总管上,所述舱底水总管通过多个支管与每个所述竖区(10)的处所均连通,对应每个所述竖区(10)的所述舱底水总管的分段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隔离阀,位于该所述竖区(10)的所述舱底泵位于两个所述隔离阀之间;
在位于水线下的所述处所布置吸口,所述吸口与对应的所述支管连通;
在每个所述吸口处均设置有遥控开关阀(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供电的方式包括双路供电,且电源来自不同的所述竖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供电的方式包括交叉双路供电,且电源来自不同的所述竖区(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位于水线下的所述处所均布置两个所述吸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吸口对应的所述支管不能穿过同一个事故环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开关阀(20)处于常闭状态,且达到IP68防护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竖区(10)布置两个控制阀箱(30),位于同一所述竖区(10)内的所有的所述遥控开关阀(20)通过环网的方式与两个所述控制阀箱(3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控制阀箱(30)电连接,且位于不同的事故环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上布置两个主控箱(40),所有的所述控制阀箱(30)均与两个所述主控箱(40)电连接,两个所述主控箱(40)通讯连接。
10.一种船舶,包括舱底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舱底系统进行建造。
CN202210907712.6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Pending CN1152308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7712.6A CN115230866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7712.6A CN115230866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0866A true CN115230866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7712.6A Pending CN115230866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086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5013A (ja) * 2009-06-10 2010-12-24 Yukio Ota 船舶のビルジ・バラスト管装置
CN204527558U (zh) * 2015-01-15 2015-08-05 上海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Dp路径及区域分隔钻井船
KR20150121309A (ko) * 2014-04-18 2015-10-2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초기 펌핑 시간이 개선된 선박용 빌지시스템
CN106314682A (zh) * 2016-07-29 2017-01-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一种海洋核动力平台环形总管式舱底水系统
CN207826476U (zh) * 2017-12-05 2018-09-07 上海凌耀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双体试验船的可浸没式舱底水系统
CN108974252A (zh) * 2018-08-24 2018-12-1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
CN112278150A (zh) * 2020-11-02 2021-01-2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舱底水系统及船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5013A (ja) * 2009-06-10 2010-12-24 Yukio Ota 船舶のビルジ・バラスト管装置
KR20150121309A (ko) * 2014-04-18 2015-10-2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초기 펌핑 시간이 개선된 선박용 빌지시스템
CN204527558U (zh) * 2015-01-15 2015-08-05 上海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Dp路径及区域分隔钻井船
CN106314682A (zh) * 2016-07-29 2017-01-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一种海洋核动力平台环形总管式舱底水系统
CN207826476U (zh) * 2017-12-05 2018-09-07 上海凌耀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双体试验船的可浸没式舱底水系统
CN108974252A (zh) * 2018-08-24 2018-12-1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
CN112278150A (zh) * 2020-11-02 2021-01-2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舱底水系统及船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39547A1 (en) Piping structure for oil tanker
CN102398672A (zh) 一种轮船货舱污水井气压排水系统
EP2765579B1 (en)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depressurization system and main steam safety relief valve drive apparatus
CN106314682A (zh) 一种海洋核动力平台环形总管式舱底水系统
CN115230866A (zh) 一种舱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船舶
CN112797045A (zh) 一种遥控阀的控制系统
KR100557353B1 (ko)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KR101501970B1 (ko) 긴급 상황의 경우에 오염 유발 액체를 회수하기 위한 수단이 구비된 부유 선박 및 이러한 오염 유발 액체의 회수 방법
CN108867766B (zh) 核动力船舶重要厂用水系统的应急供水方法
CN216798540U (zh) 一种船舶消防系统及包含其的船舶
KR20130142513A (ko) 빌지 처리 장치
CN212529967U (zh) 一种带有压载泵舱的独立压载舱
CN111661240B (zh) 一种带有压载泵舱的独立压载舱
CN213384676U (zh) 机舱舱底水系统
KR101825651B1 (ko) 해양플랫폼의 연료 하역시스템
CN211024913U (zh) Fsru水喷淋系统
CN217270566U (zh) 一种高压分配块、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船舶
CN113460232A (zh) 一种船舶海水取水系统
CN106516066B (zh) 一种海水隔断装置
CN216153988U (zh) 一种带有独立连通舱室的浮式储油船
JP5136227B2 (ja) 消火用水送水設備及び方法
CN113428301A (zh) 一种甲醇泵舱的舱底水系统及双燃料驱动的船舶
CN218774206U (zh) 一种舰船水消防系统
CN210439997U (zh) 一种高压泥浆泵和完井泵安全阀泄放系统
CN113788104B (zh) 船舶海水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