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652B -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25652B CN115225652B CN202110341258.8A CN202110341258A CN115225652B CN 115225652 B CN115225652 B CN 115225652B CN 202110341258 A CN202110341258 A CN 202110341258A CN 115225652 B CN115225652 B CN 1152256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dge
- service platform
- edge service
- internet protocol
- protocol add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所述方法包括: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平台、智能边缘服务平台产品,都是按照区域分开部署的,区域间是隔离的,在用户将边缘节点或者边缘设备接入到边缘服务平台时,可能只是随机选择了一个边缘服务平台,而该边缘服务平台可能并非与边缘节点或边缘设备对应的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如此,使得边缘服务平台和边缘节点或边缘设备之间的时延增大,使用带宽更多,若边缘节点或边缘设备处于局域网中,可能会导致随机接入的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节点或边缘设备之间无法直接建立连接路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包括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
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包括:
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边缘对象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网络连接状态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除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以外的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共享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中的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能够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以及,接收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包括:
基于所述边缘对象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接收所述边缘对象发送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边缘对象;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接收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边缘对象的所述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包括: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系统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包括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边缘对象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网络连接状态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除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以外的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共享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中的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能够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以及,接收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边缘对象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接收所述边缘对象发送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边缘对象,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边缘对象的所述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如此,能够使得边缘对象在接入任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时,由该边缘服务平台通过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选取出与边缘对象对应的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以方便边缘对象与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通用功能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管理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规划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对象的路径方法建立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者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服务;作为云计算的重要补充,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相结合可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
在边缘计算环境下,数据具有异构性且数据量较大,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具有多样性,不同应用程序所关联的计算任务又不尽相同,对于计算任务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同时,面向不同应用或场景的边缘计算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所差异性。因此,边缘服务平台对边缘计算领域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通用功能架构示意图;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中针对边缘计算场景,如阿里、华为等主流云服务提供商都推出了物联网服务平台,其中华为另外推出了智能边缘服务平台(IEF),这些边缘服务平台都是对边缘节点和边缘设备进行管理,实现算力延伸到边缘,同时实现在中心平台上对边缘节点和边缘设备的统一运维。一般情况下,像物联网平台、智能边缘服务平台产品,都是按照区域分开部署的,区域间是隔离的,例如:华东区-上海、华南区-广州两个区域分别部署两套边缘服务平台,且两套边缘服务平台间是隔离的。边缘节点/边缘设备接入的时候,由用户从边缘服务平台上下载相关安装包,用户手动安装完成后,完成边缘节点/边缘设备的接入。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管理情况示意图;用户进入到某个区域(随机或用户自己选择)云服务提供商的边缘服务平台,如图2所示,例如是华东区或华南区用户下载软件,将边缘节点接入到边缘服务平台内,接入的边缘服务平台是用户自己选择或随机选择的;同样的操作,用户也可以将边缘设备接入到边缘服务平台内。用户按照这个逻辑使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就有可能将边缘节点/设备接入到一个非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内,如图1中所示,节点3最优是接入到华东区的边缘服务平台,却接入到了华南区,节点4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时,用户的边缘节点或设备可能处于局域网中,边缘服务平台无法与边缘节点直接确立连接路径。
目前的一些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边缘节点/边缘设备在接入到边缘服务平台时候,由于边缘服务平台的区域位置由用户自己选定或者进入时候随机选定,并且在接入的时候并没有智能分析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服务平台的位置关系,就可能导致产生边缘节点/设备接入到边缘服务平台不是最优的位置的问题,这个问题存在边云(即边缘节点与云端,云端即边缘服务平台)消息时延更大,使用带宽更多的不好的地方。
其次,如果边缘节点或设备可能处于局域网中,边缘服务平台将无法与边缘节点直接建立连接路径。
为避免出现以上情况,以下提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技术方案。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规划系统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图3所示的智能规划系统来实现,图3中的智能规划系统包括分布于各边缘服务平台以及边缘对象(边缘对象包括:边缘节点、边缘设备)的各个模块;现对图3中各模块的作用介绍如下:
1、边缘节点管理,用于管理边缘对象的信息,用户在边缘服务平台录入边缘对象的信息,边缘服务平台下发边缘Agent(即边缘代理)到边缘对象上。
2、路径选择,用于解析判断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的物理位置、以及测定时延。
3、接入控制,用于管理边缘对象的接入请求。
4、消息分发管理,用于管理分发边云消息。
5、节点数据同步,用于同步各边缘服务平台间的数据。
6、注册发现:用于各边缘服务平台间的互相发现。
7、边缘Agent:安装在边缘对象上,边缘对象的代理软件,用于配置/更新本地域名系统(Local DNS,Local Domain Name System)信息,并与云端的接入控制建立反向隧道。
8、Local DNS:用于配置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9、边缘消息控制器:用于与云端(即边缘服务平台)连接、进行消息协同,实现反向隧道。
10、边缘事件处理器:用于实际处理消息边缘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图3提供的智能规划系统的各模块来实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这一步骤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边缘对象的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接收所述边缘对象发送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边缘对象即边缘节点或边缘设备。基于图3所示的智能规划系统,边缘对象侧设置有边缘消息控制器,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启动后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
这里,在用户选择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并注册边缘对象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情况下,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根据注册的边缘对象的设备系统、CPU架构等生成边缘对象的边缘Agent和配置文件,用户在边缘对象侧利用边缘Agent模块安装软件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并由边缘对象侧的Local DNS模块配置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DNS信息,之后,由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
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基于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的反向连接后,由边缘对象侧的边缘Agent采集边缘节点的IP信息,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上报边缘对象的IP信息。
步骤402: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即,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自身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最匹配,或者,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最匹配。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包括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
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包括:
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边缘对象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网络连接状态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这里,由各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进行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和网络连接情况的确定。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在获得边缘对象的边缘Agent上报的边缘对象的IP信息后,基于边缘对象的IP信息确定出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并基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确定出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匹配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除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以外的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共享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中的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能够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以及,接收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在接收到边缘对象上报的IP信息后,可以利用节点数据同步模块直接将边缘对象的IP信息共享给其它的边缘服务平台,由其它的各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确定出各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是否匹配,并利用节点数据同步模块将匹配结果统一汇总至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从而由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基于汇总的匹配结果确定出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匹配的边缘服务平台。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除基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确定与边缘对象的地理位置匹配的边缘服务平台外,还可以结合各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对象的网络连接情况确定出与边缘对象匹配的最佳的边缘服务平台。
具体的,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在接收到边缘对象上报的IP信息后,利用节点数据同步模块将边缘对象的IP信息共享给其它的边缘服务平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和其它的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均会与边缘对象进行信息的交互,从而确定出与边缘对象之间的时延和丢包率等信息,并根据时延和丢包率等信息确定出与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情况;并将网络连接情况汇总至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
步骤403: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确定出与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后,将确定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反馈给边缘对象,由边缘对象的边缘Agent将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 DNS信息更新为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 DNS信息,并由边缘消息控制器与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进行后续的信息交互,这里,若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即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则边缘对象无需进行Local DNS的更新,可直接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进行后续的信息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边缘对象在接入任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时,由该边缘服务平台通过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选取出与边缘对象对应的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以方便后续边缘对象与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边缘对象,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边缘对象的所述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边缘对象即边缘节点或边缘设备。基于图3所示的智能规划系统,边缘对象侧设置有边缘消息控制器,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启动后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
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基于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的反向连接后,由边缘对象侧的边缘Agent采集边缘节点的IP信息,并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上报边缘对象的IP信息。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
这里,在用户选择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并注册边缘对象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情况下,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根据注册的边缘对象的设备系统、CPU架构等生成边缘对象的边缘Agent和配置文件,用户在边缘对象侧利用边缘Agent模块安装软件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并由边缘对象侧的Local DNS模块配置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DNS信息,之后,由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
步骤502:接收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包括: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具体的,在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确定出与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后,将确定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反馈给边缘对象,由边缘对象的边缘Agent将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 DNS信息更新为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 DNS信息,并由边缘消息控制器与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进行后续的信息交互,这里,若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即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则边缘对象无需进行Local DNS的更新,可直接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进行后续的信息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边缘对象在接入任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时,由该边缘服务平台通过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选取出与边缘对象对应的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以方便后续边缘对象与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对象的路径方法建立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边缘服务平台与边缘对象的路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边缘服务平台互相注册。
基于图3所示的智能规划系统,在各个边缘服务平台都具有注册发现模块,通过各个边缘服务平台的注册发现模块能够使各边缘服务平台之间互相知晓彼此的存在,有利于后续各边缘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
2、用户注册边缘节点到边缘服务平台。
在用户选择边缘服务平台并注册边缘对象到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
3、边缘服务平台根据注册的设备系统、CPU架构等生成边缘的Agent和配置文件。
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根据注册的边缘对象的设备系统、CPU架构等生成边缘对象的边缘Agent和配置文件。
4、用户在边缘节点安装软件。
用户在边缘对象侧利用边缘Agent模块安装软件。
5、边缘Agent采集边缘节点和IP信息。
边缘对象侧的边缘Agent采集边缘节点的IP信息。
6、边缘Agent读取配置文件中的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边缘对象侧的边缘Agent模块读取配置文件中的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7、配置本地的DNS解析。
边缘对象侧的Local DNS模块配置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的Local DNS信息,之后,由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与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
8、边缘Agent将边缘节点的IP信息发送给边缘服务平台。
边缘对象侧的边缘消息控制器与边缘服务平台侧的接入控制模块建立反向连接后,由边缘Agent将边缘节点的IP信息发送给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
9、边缘服务平台智能调度系统拿到边缘节点IP。
智能调度系统即用户选择的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由该路径选择模块获得边缘节点的IP信息。
10、根据节点IP获取节点的物理位置信息,在各边缘服务平台同步IP信息。
路径选择模块获得边缘节点的IP信息后,利用节点数据同步模块将边缘节点的IP信息共享给其它的边缘服务平台;由各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确定出边缘节点的物理位置信息。
11、测试边缘节点与边缘服务平台间的时延与丢包率。
各边缘服务平台的路径选择模块与边缘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确定出与边缘节点间的时延和丢包率,即确定与边缘节点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12、基于以上10与11的结果,选取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
各边缘服务平台将确定的边缘节点的物理位置信息和与边缘节点间的网络连接状态统一汇总至与边缘节点连接的边缘服务平台,由该边缘服务平台确定出与边缘节点最匹配的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之后,该边缘服务平台将确定的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发送给边缘节点,由边缘节点基于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与该最优的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并进行信息交互。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如图7所示,所述所述系统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系统包括:
获得单元701,用于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一确定单元702,用于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发送单元703,用于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704,用于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包括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边缘对象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网络连接状态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4,具体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除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以外的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共享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中的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能够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以及,接收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单元701,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边缘对象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接收所述边缘对象发送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7所示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所述系统应用于边缘对象,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801,用于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
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803,用于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边缘对象的所述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80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8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8所示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8所示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性结构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电子设备包括图7或图8所示的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处理器901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2。其中,处理器901可以从存储器902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902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901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901中。
可选地,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03,处理器901可以控制该收发器903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9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90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9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9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所示的芯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处理器1001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0所示,芯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2。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从存储器1002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002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001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001中。
可选地,该芯片10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003。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003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10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004。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004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将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共享给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后、接收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反馈的匹配结果确定的;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的、所述边缘对象已注册并建立连接的边缘服务平台;
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包括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
所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包括:
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边缘对象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网络连接状态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服务平台中除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以外的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共享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中的每一个边缘服务平台能够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以及,接收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其它边缘服务平台与所述边缘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包括:
基于所述边缘对象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接收所述边缘对象发送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5.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边缘对象;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将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共享给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后、接收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反馈的匹配结果确定的;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的、所述边缘对象已注册并建立连接的边缘服务平台;
接收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边缘对象的所述接入请求与所述边缘对象建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接入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包括: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的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9.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应用于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系统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是将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共享给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后、接收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反馈的匹配结果确定的;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的、所述边缘对象已注册并建立连接的边缘服务平台;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边缘对象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所述边缘对象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10.一种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应用于边缘对象,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所述边缘对象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基于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与所述边缘对象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将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共享给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后、接收其他边缘服务平台反馈的匹配结果确定的;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为第一边缘服务平台或第二边缘服务平台;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第二边缘服务平台不同的、所述边缘对象已注册并建立连接的边缘服务平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41258.8A CN115225652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41258.8A CN115225652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25652A CN115225652A (zh) | 2022-10-21 |
CN115225652B true CN115225652B (zh) | 2024-08-09 |
Family
ID=83605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41258.8A Active CN115225652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256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73898B (zh) * | 2022-11-14 | 2023-03-24 | 杭州欧若数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边缘计算场景下的图数据库管理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7547A (zh) * | 2018-11-23 | 2019-03-29 |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回源调度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
CN109640319A (zh) * | 2019-01-16 | 2019-04-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接入信息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9591B (zh) * | 2008-10-29 | 2013-02-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用户引导装置、系统和方法 |
RU2018123325A (ru) * | 2015-11-30 | 2020-01-09 |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й граничной платформы |
CN107294849B (zh) * | 2016-04-13 | 2022-05-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729190B (zh) * | 2019-03-15 | 2024-02-09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访问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69039B (zh) * | 2019-10-09 | 2021-12-1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491013B (zh) * | 2020-03-30 | 2021-06-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CN112104704A (zh) * | 2020-08-21 | 2020-12-18 | 深圳大学 | 边缘计算方法及装置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10341258.8A patent/CN1152256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7547A (zh) * | 2018-11-23 | 2019-03-29 |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回源调度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
CN109640319A (zh) * | 2019-01-16 | 2019-04-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接入信息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25652A (zh) | 2022-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7427437B2 (en) | Pdu type setting method, ue policy setting method, and related entity | |
US10389848B2 (en) |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e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 |
WO2017162089A1 (zh) | 网络服务的业务配置方法和装置 | |
CN113825251B (zh) | 会话建立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22105897A1 (zh) | 业务路径建立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080588A1 (en) | Mqtt protocol simul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device | |
CN112311628B (zh) | 网络测速方法、系统、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746651B (zh) | 接入网络切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1233313A1 (zh) | 配置端口状态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5022844B (zh) | 一种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wdaf变更方法及装置 | |
CN115225652B (zh) |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5297098A (zh) | 边缘服务获取方法和装置、边缘计算系统、介质、设备 | |
WO2013185696A2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 |
KR20230017886A (ko) | 패킷 처리 방법, 기기 및 시스템 | |
CN114070578B (zh) | 用户私有网络内网互通方法、系统、计算机和存储介质 | |
WO2022237232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14697269A (zh) |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1949286A (zh) | 一种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909624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8573515B (zh) | 一种定制化转发云工作负载流量的方法 | |
JP7085638B2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 |
CN112968809B (zh) | 一种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 |
WO2024114645A1 (zh) | 一种虚拟化网络功能vnf的实例化方法及装置 | |
WO2023231848A1 (zh) | 跨域访问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边缘服务器 | |
WO2024217083A1 (zh) | 业务需求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