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5074A - 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15074A CN115215074A CN202210892938.3A CN202210892938A CN115215074A CN 115215074 A CN115215074 A CN 115215074A CN 202210892938 A CN202210892938 A CN 202210892938A CN 115215074 A CN115215074 A CN 115215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 emptying
- support body
- charging tray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01 charg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748 cell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Cigar And Cigarette Tobacc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盘排空装置,其包括输入机构、排空机构及输出机构;排空机构包括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及排空输出单元;排空输入单元对应输入机构设置,以接取固定输入机构中装料的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且能释放料盘;启盖单元设置于排空工位处,以固定底盖,并带动底盖相对料盘活动,以开启开口;且启盖单元还能带动底盖复位,并释放底盖;排空输出单元设置于排空输入单元与输出机构之间,以接取固定料盘,并带动排空的料盘从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料盘排空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可以精准的实现物料排放,避免物料浪费,同时也能避免料盘倾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烟草加工生产中通常需要采用到料盘排空装置,以便将出于不同原因存放在料盘中的物料再次导入生产过程中。
现有技术中的料盘排空装置包括输入机构、排空机构及输出机构,排空机构设置于输入机构与输出机构之间。在工作时,输入机构将装有物料的料盘输送至取下区域;再由排空机构将位于取下区域处的装有物料的料盘取下,并将装有物料的料盘中的物料排空得到空料盘,然后排空机构再将空料盘输送至输出机构处;最后由输出机构将空料盘送出,以此实现料盘的排空与输送。
现有技术中的料盘为向上敞开结构,即料盘为顶部开口结构。而排空机构包括摆动机构及提升机构,摆动机构包括摆动轴和摆动盒,摆动盒可围绕摆动轴进行摆动,且摆动盒可固定料盘。在工作时,摆动盒接取取下区域处的装有物料的料盘,然后绕摆动轴进行摆动,从而使得装有物料的料盘上侧的开口朝下,让料盘向下敞开,以使物料从料盘中掉落,实现物料的排空。然后再由提升机构接取开口朝下的空料盘并输送至输出机构,经由输出机构将空料盘送出。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带动料盘进行摆动来实现物料排空的形式,在摆动的过程中存在物料从料盘内撒落的风险,使得物料不能精准的排放到所需区域,造成物料的浪费。并且在物料排空后,输出机构输送的是向下敞开的空料盘,向下敞开的空料盘与输出机构上的输送带接触面积小,空料盘容易发生倾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料盘排空装置中,是通过带动料盘摆动的方式实现物料的排空,导致物料不能精准的排放到所需区域,造成物料浪费,并且输出机构输出机构输送空料盘容易发生倾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盘排空装置,其采用线性推动的方式实现物料的排空,能精准的将物料排放到所需区域,避免物料浪费,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能更好的避免空料盘发生倾覆。
一种料盘排空装置,其包括输入机构、排空机构及输出机构;
所述输入机构用以沿第一方向输送装料的料盘,所述料盘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且所述料盘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底盖;
所述排空机构包括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及排空输出单元;
所述排空输入单元对应所述输入机构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输入机构中装料的所述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且能释放所述料盘;
所述启盖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工位处,以固定所述底盖,并带动所述底盖相对所述料盘活动,以开启所述开口;且所述启盖单元还能带动所述底盖复位,并释放所述底盖;
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并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从所述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且能释放排空的所述料盘;
所述输出机构用以接取所述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所述料盘,并沿第二方向输出排空的所述料盘。
优选的,所述底盖滑动设置于所述料盘的底部,所述启盖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底盖相对于所述料盘线性移动。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用以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至所述排空工位;
所述启盖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底盖相对于所述料盘沿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线性移动。
优选的,所述输出机构位于所述输入机构上方,所述返回工位位于所述排空工位上方。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包括第一线性驱动器及料盘固定组件;
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料盘固定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往复线性移动;
所述料盘固定组件包括料盘固定驱动件及料盘固定件,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料盘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料盘。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支承体、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所述第二支承体均沿所述料盘固定组件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承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支承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料盘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第二支承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启盖单元包括第二线性驱动器及底盖固定组件;
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底盖固定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往复线性移动;
所述底盖固定组件包括底盖固定驱动件及底盖固定件,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底盖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底盖。
优选的,所述启盖单元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
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三支承体、第四支承体,所述第三支承体、所述第四支承体均沿所述底盖固定组件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四支承体位于所述第三支承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三支承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底盖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承体与所述第四支承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排空机构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位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处;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驱动件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限位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限位、释放装料的所述料盘。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所述启盖单元、所述排空输出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均至少设置有两个;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排空输入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的两侧;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启盖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固定所述底盖的两侧;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的两侧;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限位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限位装料的所述料盘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及空料盘固定组件;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往复线性移动;
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包括空料盘固定驱动件及空料盘固定件,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空料盘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料盘。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三导向机构;
所述第三导向机构包括第五支承体、第六支承体,所述第五支承体、所述第六支承体均沿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六支承体与所述第五支承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承体与所述第六支承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机构本体及伸缩接料盘机构;
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本体的靠近所述排空输出单元的一侧,且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可线性移动至所述返回工位处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中,以接取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输送的排空的所述料盘,并将排空的所述料盘送入所述输出机构本体。
一种料盘排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
S2、输入机构沿第一方向将装料的料盘输入至取下区域;
S3、排空输入单元接取固定接收工位的装料的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
S4、启盖单元固定装料的料盘的底盖,并带动底盖相对装料的料盘活动,开启装料的料盘底部的开口;
S5、装料的料盘中的物料排空后,启盖单元再次带动底盖相对料盘活动,使底盖复位,得到排空的料盘;
S6、排空输出单元带动排空的料盘从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
S7、输出机构接取固定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料盘,并沿第二方向将排空的料盘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料盘排空装置,其包括输入机构、排空机构及输出机构;所述输入机构用以沿第一方向输送装料的料盘,所述料盘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且所述料盘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底盖;所述排空机构包括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及排空输出单元;所述排空输入单元对应所述输入机构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输入机构中装料的所述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且能释放所述料盘;所述启盖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工位处,以固定所述底盖,并带动所述底盖相对所述料盘活动,以开启所述开口;且所述启盖单元还能带动所述底盖复位,并释放所述底盖;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并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从所述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所述输出机构用以接取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所述料盘,并沿第二方向输出排空的所述料盘。所述料盘排空装置在对料盘进行排空时,先通过所述排空输入单元通过线性移动带动装料的料盘至排空工位,再通过所述启盖单元将料盘的底盖开启,从而物料通过重力自动从料盘中掉落,不需要带动料盘摆动即可实现物料的排空,让物料能更精准的排放到所需区域。并且在排空后,通过所述排空输出单元将排空的料盘输送至所述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与料盘的底盖接触,使得接触面积更大,排空的料盘的输出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倾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料盘排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伸缩接料盘机构处于等待位置);
图2为图1所示料盘排空装置的另一种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伸缩接料盘机构处于移出位置);
图3为图1所示料盘排空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料盘排空装置中排空输入单元到取下区域取下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料盘排空装置中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料盘排空装置中料盘在排空工位释放棒状制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排空输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料盘中底盖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料盘中底盖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安装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连接”,或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盘排空装置,其包括输入机构、排空机构及输出机构;所述输入机构用以沿第一方向输送装料的料盘,所述料盘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且所述料盘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底盖;所述排空机构包括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及排空输出单元;所述排空输入单元对应所述输入机构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输入机构中装料的所述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且能释放所述料盘;所述启盖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工位处,以固定所述底盖,并带动所述底盖相对所述料盘活动,以开启所述开口;且所述启盖单元还能带动所述底盖复位,并释放所述底盖;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并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从所述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且能释放排空的所述料盘;所述输出机构用以接取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所述料盘,并沿第二方向输出排空的所述料盘。所述料盘排空装置在对料盘进行排空时,先通过所述排空输入单元通过线性移动带动装料的料盘至排空工位,再通过所述启盖单元将料盘的底盖开启,从而物料通过重力自动从料盘中掉落,不需要带动料盘摆动即可实现物料的排空,让物料能更精准的排放到所需区域。并且在排空后,通过所述排空输出单元将排空的料盘输送至所述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与料盘的底盖接触,使得接触面积更大,排空的料盘的输出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倾覆。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盘排空装置100,应用在烟草加工工业中,以便将出于不同原因存放在料盘中的棒状制品再次导入生产过程中。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用于将棒状制品排空至另外的制造机,制造机具体可以是过滤嘴安装机、香烟制造机等。其中棒状制品可以是烟草棒、香烟、过滤嘴棒和过滤嘴棒段。所述过滤嘴棒段用于制造由至少两个过滤嘴棒段形成的多段过滤嘴棒,多段过滤嘴棒也称为多段过滤嘴或多倍过滤嘴。
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包括输入机构10、排空机构20及输出机构30。所述输入机构10用以输入装料的料盘200(内部装有物料的料盘);所述排空机构20用以接取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并将装料的所述料盘200中的物料排空,并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内部物料被排放后的料盘)输送;所述输出机构30用以接取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并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输出。
所述输入机构10用以沿第一方向输送装料的所述料盘200,所述料盘200的底部设置有开口210,且所述料盘200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210的底盖2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1所示A方向。其中,所述料盘200的底部活动设置有所述底盖220指的是:所述底盖220可相对于所述料盘200移动或转动,从而通过改变所述底盖220与所述料盘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对应封闭、开启所述开口210。
所述排空机构20包括排空输入单元21、启盖单元22及排空输出单元23。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对应所述输入机构10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输入机构10中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并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40,且能释放所述料盘200。即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用以接取所述输入机构10输送的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并将装料的所述料盘200输送至排空工位40处。其中,固定指的是两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紧固,从而当一个部件受力移动时,能带动另一个部件同步移动。而释放指的是两部件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当一个部件受力移动时,另一个部件不会受到影响。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固定、释放所述料盘200,可采用夹紧、挂上、夹住等方式。
所述启盖单元22设置于所述排空工位40处,以固定所述底盖220,并带动所述底盖220相对于所述料盘200活动,以开启所述开口210。即所述启盖单元22用以带动所述底盖220相对于所述料盘200活动,从而将所述开口210开启,使得所述料盘200中的物料通过自身重力落入位于所述排空工位40下的制造机中。且所述启盖单元22还能带动所述底盖220复位,并释放所述底盖220。即在所述料盘200中物料排空完毕后,所述启盖单元22还能带动所述底盖220相对于所述料盘200活动,从而使得所述底盖220回复初始位置,从而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能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底盖关闭时的状态),可以更好的保障排空的所述料盘200的输送,更好的避免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在后续输送过程中发生倾覆。其中,所述启盖单元22固定、释放所述底盖220,可采用夹紧、挂上、夹住等方式。
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设置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与所述输出机构30之间,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200,并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200从所述排空工位40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50,且能释放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即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用以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输送至所述返回工位50处。其中,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固定、释放所述料盘200,可采用夹紧、挂上、夹住等方式。
也就是说,所述排空机构20中设置有三个功能模块,三个功能模块可单独作用。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用于固定、线性移动和释放装料的所述料盘200,所述启盖单元22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底盖220。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用以固定、线性移动和释放所述料盘200。设置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功能区分可以实现待实施的行为的时间上的嵌套/重叠。换句话说,可以同时实施单个的操纵步骤,从而能将用于排空循环的循环时间减小至最小。
所述输出机构30用以接取所述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并沿第二方向输出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图1所示B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料盘排空装置,通过带动料盘进行摆动来实现物料排空的形式(具体为带动料盘摆动180°,从而将料盘摆动呈向下敞开),在摆动的过程中存在物料从料盘内撒落的风险,使得物料不能精准的排放到所需区域,造成物料的浪费。并且在物料排空后,输出机构输送的是向下敞开的空料盘,向下敞开的空料盘与输出机构上的输送带接触面积小,空料盘容易发生倾覆。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通过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以线性移动的方式输送至所述排空工位4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旋转运动的方式,所述料盘200内的棒状制品更加不容易从所述料盘200内撒落。并且通过所述启盖单元22带动所述底盖220活动来开启所述开口210,也确保了所述料盘200中的物料能掉入所需区域,更好的保障了所述料盘200内的棒状制品能精准的排放到所需区域,避免物料浪费。
当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在所述排空工位40排空完成后,所述启盖单元22能将所述底盖220带回到原位,而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能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输送,随后所述输出机构30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输送走,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底面与所述输出机构30的输送皮带接触面积较原方式(料盘开口向下)增大很多,极大地降低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在所述输出机构30上倾覆的几率。
其中,所述输入机构10、所述排空机构20、所述输出机构30中的部件可安装在机架上,从而确保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机构的稳定运行,且各部件可根据需求直接或间接安装于同一机架(或不同机架),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的选择,在此不作赘述。
优选的,所述输入机构10具有取下区域60和缓冲区域70,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在所述取下区域60处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在所述取下区域60中提供了取下备用的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在缓冲区域70中提供了多个装料的所述料盘200。
为了使所述取下区域60始终被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占据,以便避免空转或等待时间,所述输入机构10配备有检测部件和控制装置,借助于该控制装置可控制对所述取下区域60的占据并能确保来自所述缓冲区域70的供给,该供给借助于控制装置能以时间优化和/或路径优化的方式实施。
所述取下区域60、所述排空工位40、所述返回工位50处于相同的平面中并彼此分开。换句话说,所述取下区域60、所述排空工位40、所述返回工位50形成三个地点不同的工作位置。
优选的,所述底盖220滑动设置于所述料盘200的底部,所述启盖单元22用以带动所述底盖220相对于所述料盘200线性移动。即当装料的所述料盘200输送至所述排空工位40后,所述启盖单元22是通过带动所述底盖220线性移动,从而将所述底盖220开启、关闭,使得所述开口210开启、封闭。通过将所述底盖220滑动设置于所述料盘200的底部,从而可以减少所述底盖220活动时所需占空的竖向空间,更好的与其他已有制造机匹配。并且通过所述启盖单元22线性移动的方式带动所述底盖220移动,也让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减少了整体所需占用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用以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所述排空工位40。所述启盖单元22用以带动所述底盖220相对于所述料盘200沿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线性移动,从而将所述底盖220开启。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在接取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后,沿第一方向继续向前输送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直至输送至所述排空工位处40。而所述启盖单元22在固定所述底盖220后,是将所述底盖220带动沿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从而将所述底盖220开启,将所述开口210开启。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机构10、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用以沿水平方向来输送装料的所述料盘200。通过此种结构方便了整体结构的布置,让整体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连续生产,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可沿第一方向即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从而当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将装料的所述料盘200进行排空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能回复初始位置,进行下一个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的输送。
优选的,所述输出机构30位于所述输入机构10的上方,所述返回工位50位于所述排空工位40上方。让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也使得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是沿竖直方向线性移动来输送装料的所述料盘200。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包括第一线性驱动器211及料盘固定组件212,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与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连接,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线性移动。即能通过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的往复伸缩运动,实现带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的往复线性移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包括料盘固定驱动件2121及料盘固定件2122,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2121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设置于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2121的输出端,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2121用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沿第三方向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料盘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为垂直于图1所示纸面方向(也即图3所示横向)。从而通过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2121的伸缩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移动,使得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抵接在所述料盘200上(或使得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与所述料盘200分离),来固定所述料盘200(或释放所述料盘200)。具体的,在运行时,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2121先带动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移动,使得所述料盘固定件2122抵接在所述料盘200上,将所述料盘200固定,然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再带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移动,将所述料盘200带动至所述排空工位40。通过此种方式,有效的保障了对所述料盘200的固定、释放,同时也能良好的带动所述料盘200进行线性移动。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213,所述第一导向机构213包括第一支承体2131、第二支承体2132,所述第一支承体2131、所述第二支承体2132均沿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承体2132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体2131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支承体213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2131与所述第二支承体2132之间。从而通过此种结构,可以良好的承托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带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212运行时进行良好的导向。
优选的,所述启盖单元22包括第二线性驱动器221及底盖固定组件222,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的输出端与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连接,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线性移动。即能通过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的往复伸缩运动,实现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的往复线性移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包括底盖固定驱动件2221及底盖固定件2222,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2221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设置于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2221的输出端,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2221用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沿第三方向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底盖220。从而通过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2221的伸缩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移动,使得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抵接在所述底盖220上(或使得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与所述底盖220分离),来固定所述底盖220(或释放所述底盖220)。具体的,在运行时,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2221先带动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移动,使得所述底盖固定件2222抵接在所述底盖220上,将所述底盖220固定,然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再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移动,将所述底盖220从所述料盘200上滑开,开启所述开口210。通过此种方式,有效的保障了对所述底盖220的固定、释放,同时也能良好的带动所述底盖220进行线性移动。
优选的,所述启盖单元22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223,所述第二导向机构223包括第三支承体2231、第四支承体2232,所述第三支承体2231、所述第四支承体2232均沿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四支承体2232位于所述第三支承体2231下方并与所述第三支承体223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承体2231与所述第四支承体2232之间。从而通过此种结构,可以良好的承托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在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运行时进行良好的导向。
优选的,所述排空机构20还包括限位单元24,所述限位单元24位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处。所述限位单元24包括限位驱动件241及限位件242,所述限位件242设置于所述限位驱动件241的输出端,所述限位驱动件241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242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限位、释放装料的所述料盘200。从而通过所述限位驱动件241的伸缩来带动所述限位件242移动,使得所述限位件242阻挡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上,以限制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的位置。具体的,在运行时,所述限位驱动件241先带动所述限位件242伸出以阻挡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然后,在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后,所述限位驱动件241再带动所述限位件242回缩,让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能顺利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移动。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单元24能更好的限制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的位置,确保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能接取固定到装料的所述料盘20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单元24设置于所述取下区域60处。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所述启盖单元22、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所述限位单元24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相对间隔设置,以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的两侧。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启盖单元22相对间隔设置,以固定所述底盖220的两侧。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相对间隔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200的两侧。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限位单元24相对间隔设置,以限位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的两侧。从而在阻挡、输送所述料盘200时,可以更好的保障了阻挡、输送的稳定性,避免所述料盘200发生侧偏。并且在带动所述底盖220移动时,能更好的对所述底盖220进行施力,避免所述底盖220发生侧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所述启盖单元22、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所述限位单元24分别设置有两个。更优的,两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中的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调整成彼此精准的同步运动,两所述启盖单元22中的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调整成彼此精准的同步运动。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包括升降驱动机构231及空料盘固定组件232。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1与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连接,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往复线性移动。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包括空料盘固定驱动件2321及空料盘固定件2322,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2321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1连接,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设置于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2321的输出端,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2321用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料盘200。从而通过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2321的伸缩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移动,使得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抵接在所述料盘200上(或使得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与所述料盘200分离),来固定所述料盘200(或释放所述料盘200)。具体的,在运行时,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2321先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移动,使得所述空料盘固定件2322抵接在所述料盘200上,将所述料盘200固定,然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1再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上升,最终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200移动至所述返回工位50。通过此种方式,有效的保障了对所述料盘200的固定、释放,同时也能良好的保障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进行线性移动。
优选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还包括第三导向机构233,所述第三导向机构233包括第五支承体2331、第六支承体2332,所述第五支承体2331、所述第六支承体2332均沿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六支承体2332与所述第五支承体233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承体2331与所述第六支承体2332之间。从而通过此种结构,可以良好的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1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232升降时进行导向,保障了运行的稳定性。让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可以从下方的所述排空工位40无摆动地竖直地向上输送至所述返回工位50中。
优选的,所述输出机构30包括输出机构本体31及伸缩接料盘机构32,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本体31的靠近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的一侧,且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可线性移动至所述返回工位50处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中,以接取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输送的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并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送入所述输出机构本体31。
具体的,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可伸入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中间的间隙中,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可沿线性定向移出和再次拉入。在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被拉回的等待位置(参见图1)中,用于排空的所述料盘200的竖直的输送路线被释放。在移出位置(参见图2)中,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位于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之间,从而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位于待输出的排空的所述料盘200下方。当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被放置在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上时,该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被拉回至等待位置中。从而通过此种结构,可以避免在竖直输送排空的所述料盘200时出现碰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空的所述料盘200也可借助于驱动的引导元件、摆动元件或其它操纵部件从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输送到所述输出机构30上。
更优的,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连接于同一驱动机构,从而可以保障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的同步运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采用伺服推杆。
优选的,所述输入机构10、所述输出机构本体采用带式输送器。
具体的,所述底盖220与所述料盘200之间通过通过多节滑动轨道230连接,所述底盖220与所述料盘200之间可沿所述多节滑动轨道230相互移动。更优的,所述多节滑动轨道230前端被设计成带有阻尼的结构,以达到需要克服一定的力才能使关闭的料盘开启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以低成本、高稳定性和高自动化的方式提高了烟草加工工业的自动化效率。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可以至少部分同时地执行多个工作步骤,由此缩短更换时间。
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料盘排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
S2、输入机构沿第一方向将装料的料盘输入至取下区域;
具体的,所述输入机构10将装料的料盘输入至所述取下区域60被所述限位单元24限位阻挡,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沿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取下区域。
S3、排空输入单元接取固定接收工位的装料的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
具体的,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中的料盘固定组件212伸出抵接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200,所述限位单元24回缩,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211伸出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移动至所述排空工位40。
S4、启盖单元固定装料的料盘的底盖,并带动底盖相对装料的料盘活动,开启装料的料盘底部的开口;
具体的,所述启盖单元22中的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伸出抵接固定所述底盖220,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回缩带动所述底盖220移动,开启所述开口210,从而所述料盘200中的物料通过自身重力掉落。同时,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在所述返回工位50完成释放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后(此时,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已经回缩),向下移动到所述排空工位40并固定所述料盘200。然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释放所述料盘200,沿着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至所述取下区域60,进入下一次循环。
S5、装料的料盘中的物料排空后,启盖单元再次带动底盖相对料盘活动,使底盖复位,得到排空的料盘;
具体的,当所述料盘200中的物料排空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221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222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底盖220复位将所述开口210封闭,得到排空的所述料盘200。
S6、排空输出单元带动排空的料盘从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
S7、输出机构接取固定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料盘,并沿第二方向将排空的料盘输出。
具体的,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伸出至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底部,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释放排空的所述料盘200,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回缩,通过所述输出机构本体31沿第二方向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料盘排空装置100及所述料盘排空方法中,所述排空输入单元21、所述启盖单元22、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这三个操纵过程至少部分地同时进行,从而通过时间上嵌套地使用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和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实现了更换时间的缩短。换句话说,可以在沿所述输出机构30的方向向上输送排空的所述料盘200期间已经将装料的所述料盘200带到了所述排空工位40中且反之亦然。所有料盘200在其输送期间仅承受唯一的运动方向。装料的所述料盘200仅沿第一方向水平移动。排空的所述料盘200仅线性地沿竖直方向从下向上运动。这导致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无摆动地被放置在所述输出机构30上。
其中,可以主动地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从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放置到所述输出机构30上。然而优选的,所述输出装置30的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反向于第二方向朝着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移动,即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移动至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的上方位置中的排空的所述料盘200下方。在该位置中,通过所述排空输出单元23释放了排空的所述料盘200,排空的所述料盘200可以被放在所述输出机构30上。通过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32沿第二方向的返回运动以及所述输出机构30的所述输出机构本体31的有源的驱动来输出排空的所述料盘20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机构、排空机构及输出机构;
所述输入机构用以沿第一方向输送装料的料盘,所述料盘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且所述料盘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底盖;
所述排空机构包括排空输入单元、启盖单元及排空输出单元;
所述排空输入单元对应所述输入机构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输入机构中装料的所述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且能释放所述料盘;
所述启盖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工位处,以固定所述底盖,并带动所述底盖相对所述料盘活动,以开启所述开口;且所述启盖单元还能带动所述底盖复位,并释放所述底盖;
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并带动排空的所述料盘从所述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且能释放排空的所述料盘;
所述输出机构用以接取所述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所述料盘,并沿第二方向输出排空的所述料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滑动设置于所述料盘的底部,所述启盖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底盖相对于所述料盘线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用以带动装料的所述料盘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至所述排空工位;
所述启盖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底盖相对于所述料盘沿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线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位于所述输入机构上方,所述返回工位位于所述排空工位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包括第一线性驱动器及料盘固定组件;
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料盘固定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组件往复线性移动;
所述料盘固定组件包括料盘固定驱动件及料盘固定件,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料盘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料盘固定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料盘固定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料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支承体、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所述第二支承体均沿所述料盘固定组件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承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支承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料盘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第二支承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2、3、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盖单元包括第二线性驱动器及底盖固定组件;
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底盖固定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组件往复线性移动;
所述底盖固定组件包括底盖固定驱动件及底盖固定件,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底盖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底盖固定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底盖固定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底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盖单元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
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三支承体、第四支承体,所述第三支承体、所述第四支承体均沿所述底盖固定组件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四支承体位于所述第三支承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三支承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底盖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承体与所述第四支承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2、3、4、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机构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位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处;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驱动件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限位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限位、释放装料的所述料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输入单元、所述启盖单元、所述排空输出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均至少设置有两个;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排空输入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接取固定装料的所述料盘的两侧;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启盖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固定所述底盖的两侧;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排空输出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接取固定所述料盘的两侧;
沿第三方向,至少两所述限位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以限位装料的所述料盘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2、3、4、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输出单元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及空料盘固定组件;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往复线性移动;
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包括空料盘固定驱动件及空料盘固定件,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空料盘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空料盘固定驱动件用以带动所述空料盘固定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线性移动,以固定、释放所述料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三导向机构;
所述第三导向机构包括第五支承体、第六支承体,所述第五支承体、所述第六支承体均沿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线性移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六支承体与所述第五支承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空料盘固定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承体与所述第六支承体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3、4、6、8、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机构本体及伸缩接料盘机构;
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设置于所述输出机构本体的靠近所述排空输出单元的一侧,且所述伸缩接料盘机构可线性移动至所述返回工位处的所述排空输出单元中,以接取所述排空输出单元输送的排空的所述料盘,并将排空的所述料盘送入所述输出机构本体。
14.一种料盘排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排空装置;
S2、输入机构沿第一方向将装料的料盘输入至取下区域;
S3、排空输入单元接取固定接收工位的装料的料盘,并带动装料的料盘线性移动至排空工位;
S4、启盖单元固定装料的料盘的底盖,并带动底盖相对装料的料盘活动,开启装料的料盘底部的开口;
S5、装料的料盘中的物料排空后,启盖单元再次带动底盖相对料盘活动,使底盖复位,得到排空的料盘;
S6、排空输出单元带动排空的料盘从排空工位线性移动至返回工位;
S7、输出机构接取固定返回工位的排空的料盘,并沿第二方向将排空的料盘输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2938.3A CN115215074B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2938.3A CN115215074B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5074A true CN115215074A (zh) | 2022-10-21 |
CN115215074B CN115215074B (zh) | 2024-02-23 |
Family
ID=8361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92938.3A Active CN115215074B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1507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78385A (en) * | 1978-10-30 | 1981-07-14 | Hauni-Werke Korber & Co. Kg. |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cigarettes or the like from trays into magazines of pack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
US4303366A (en) * | 1976-12-03 | 1981-12-01 | Molin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loading rod-like articles from containers |
CN102046031A (zh) * | 2008-05-29 | 2011-05-04 | 国际烟草机械波兰私人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烟草工业的对装有棒状物料的间隔盘进行卸载的装置 |
CN103960777A (zh) * | 2013-01-28 | 2014-08-06 | 豪尼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用于将料盘排空到制造机中的料盘排空装置和方法,以及制造系统 |
CN106387992A (zh) * | 2015-07-31 | 2017-02-15 | 虹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清空填充杆状产品的料盘的料盘清空站和借助料盘清空站清空填充杆状产品的料盘的方法 |
-
2022
- 2022-07-27 CN CN202210892938.3A patent/CN1152150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03366A (en) * | 1976-12-03 | 1981-12-01 | Molin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loading rod-like articles from containers |
US4278385A (en) * | 1978-10-30 | 1981-07-14 | Hauni-Werke Korber & Co. Kg. |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cigarettes or the like from trays into magazines of pack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
CN102046031A (zh) * | 2008-05-29 | 2011-05-04 | 国际烟草机械波兰私人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烟草工业的对装有棒状物料的间隔盘进行卸载的装置 |
CN103960777A (zh) * | 2013-01-28 | 2014-08-06 | 豪尼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用于将料盘排空到制造机中的料盘排空装置和方法,以及制造系统 |
CN106387992A (zh) * | 2015-07-31 | 2017-02-15 | 虹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清空填充杆状产品的料盘的料盘清空站和借助料盘清空站清空填充杆状产品的料盘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5074B (zh) | 2024-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27765B (zh) | 小罐或瓶子等类似产品的分组方法 | |
US10839047B2 (en) | Automatic picking machine for filling a transport container | |
US5567104A (en) | Apparatus for the transport and stocking of cigarettes | |
JP2000211608A (ja) | 煙草移送装置 | |
US20100307107A1 (en) | Device for inserting products into packaging containers | |
EP2079327B1 (en) | Tray emptying method for tobacco industry | |
JP2023529804A (ja) | バッファ仕分け | |
US20020134056A1 (en) | Pack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5123798A (en) |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trays for cigarettes and the like | |
US6227347B1 (en) | Conveyor system for rod-like articles | |
CN115417109B (zh) | 一种注塑件成品转移自动控制设备 | |
KR102027160B1 (ko) | 막대형 물품들의 매스플로우를 수직 운반하기 위한 담배 산업 장치의 중간 호퍼, 담배 산업 물품들의 공급을 위한 공급 장치, 및 담배 산업 물품들로 채워진 트레이 비움 장치 | |
JPS6359674B2 (zh) | ||
CN115215074A (zh) | 料盘排空装置及料盘排空方法 | |
GB2072119A (en) | Cigarette accumulating arrangements in a cigarette production and packaging installation | |
JPH03279105A (ja) | 凍結乾燥タンクの棚への搬入及び/又は搬出装置 | |
US4856958A (en) |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arrays of rod-shaped articles into a mass flow | |
US3019574A (en) | Automatic cigarette catcher | |
JP2000016577A (ja) | インフィード装置 | |
US3270903A (en) | Lightweight container handling | |
CN101677626B (zh) | 用于填装竖盒排架的填装仓以及具有这种填装仓的填装站 | |
GB921153A (en) | Device for filling receptacles with cigarettes and like rod-shaped articles | |
JP2015016876A (ja) | 集積装置 | |
JP2014143999A (ja) | トレイ荷空け装置、マルチセグメントフィルタ製造機械への棒状の物品で満たされたトレイの自動的な荷空けのための方法並びに1つの生産機械及び少なくとも2つのトレイ荷空け装置を有する生産設備 | |
CN115119959A (zh) | 一种物料自动填充入盒的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i Hongx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Gangqiang Inventor after: Mei Yunwu Inventor after: Shi Jinsong Inventor after: Fu Zhenhui Inventor before: Li Hongx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angqiang Inventor before: Mei Yunwu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