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08441B -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8441B
CN115208441B CN202110378200.0A CN202110378200A CN115208441B CN 115208441 B CN115208441 B CN 115208441B CN 202110378200 A CN202110378200 A CN 202110378200A CN 115208441 B CN115208441 B CN 115208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negative
antenna
coupled
match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82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8441A (zh
Inventor
刘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82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844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7429 priority patent/WO20222136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8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8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网络,包括: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匹配电路以及天线。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天线网络,包括: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匹配电路、降品质因数电路以及天线。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芯片,具有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以及上述的天线网络,其中所述芯片的所述正输出端耦接所述天线网络的所述电磁兼容性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所述芯片的所述负输出端耦接所述天线网络的所述电磁兼容性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

Description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网络及近场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场通信领域,当设计天线时,需要考量到近场通信控制芯片与天线之间的阻抗匹配的问题,当阻抗越匹配时,信号从芯片进入天线时产生的反射信号越低,芯片向天线输出的功率越高,效率越高。为了达到阻抗匹配,需要在天线和芯片之间设置匹配网络,并对匹配网络中的各器件的值进行调谐。天线连同匹配网络可称为天线网络。根据电路原理,随着信号源频率变化,天线网络的网络阻抗将随之改变,在某些特定频点,天线网络的网络阻抗将为纯电阻,这时对天线网络的输出功率最高,天线辐射磁场最强。所谓调谐,即是要使天线网络的网络阻抗在工作频率下为纯电阻。
一般的调谐方法多为非对称式调谐,即调谐出的各器件的理想值虽然能够使天线网络与芯片在工作频率达到阻抗匹配,但实际上多少会因误差造成失谐,当非对称式调谐的天线网络发生失谐时,会使从芯片往天线网络方向看出去的阻抗在史密斯圆图上基于实轴呈现不对称的型态,如图1所示。然而,非对称式调谐得到的带宽和天线品质因数(Q值)较不理想,从而造成通信距离受限,需要被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网络,用于从芯片接收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及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以产生天线信号,包括:电磁兼容性EMC滤波器,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其中所述正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所述负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所述EMC滤波器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一正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第一负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第一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和地电压之间;以及第一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正端电感和所述第一负端电感皆具有电感值L0,所述第一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一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0;匹配电路,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匹配电路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二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第二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第三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以及第三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二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1,所述第三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三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2;天线,包括正输入端及负输入端,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天线的等效模型包括:第四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以及第一电阻以及天线电感等效的串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四电容具有电容值Ca,所述第一电阻具有电阻值Ra,所述天线电感具有电感值La;其中,所述天线网络的工作角频率为ω,目标阻抗为电阻值Rt,所述EMC滤波器具有截止角频率ωr0,且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网络,用于从芯片接收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及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以产生天线信号,包括:电磁兼容性EMC滤波器,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其中所述正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所述负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所述EMC滤波器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一正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第一负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第一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和地电压之间;以及第一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正端电感和所述第一负端电感皆具有电感值L0,所述第一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一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0;匹配电路,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匹配电路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二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第二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第三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以及第三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二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1,所述第三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三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2;降品质因数(Q值)电路,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降Q值电路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二正端电阻等效的耦接于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以及第二负端电阻等效的耦接于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正端电阻和所述第二负端电阻皆具有电阻值Rq;天线,包括正输入端及负输入端,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降Q值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天线的等效模型包括:第四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以及第一电阻以及天线电感等效的串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四电容具有电容值Ca,所述第一电阻具有电阻值Ra,所述天线电感具有电感值La;其中,所述天线网络的工作角频率为ω,目标阻抗为电阻值Rt,所述EMC滤波器具有截止角频率ωr0,且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芯片,具有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正输出端用于输出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所述负输出端用于输出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以及上述的天线网络,其中所述芯片的所述正输出端耦接所述天线网络的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所述芯片的所述负输出端耦接所述天线网络的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
本申请的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通过创新的元件设置,可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天线Q值,从而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非对称式调谐的天线网络的阻抗在史密斯圆图上的表现。
图2为对称式调谐的天线网络的阻抗在史密斯圆图上的表现。
图3为本申请的天线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天线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内容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或例示,其能用以实现本揭示内容的不同特征。下文所述之组件与配置的具体例子系用以简化本揭示内容。当可想见,这些叙述仅为例示,其本意并非用于限制本揭示内容。举例来说,在下文的描述中,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上或之上,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彼此直接接触;且也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还有额外的组件形成于上述第一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得第一与第二特征可能没有直接接触。此外,本揭示内容可能会在多个实施例中重复使用组件符号和/或标号。此种重复使用乃是基于简洁与清楚的目的,且其本身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和/或组态之间的关系。
虽然用以界定本申请较广范围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此处已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在此处,「约」通常系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5%、1%或0.5%之内。或者是,「约」一词代表实际数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标准误差之内,视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考虑而定。当可理解,除了实验例之外,或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此处所用的所有范围、数量、数值与百分比(例如用以描述材料用量、时间长短、温度、操作条件、数量比例及其他相似者)均经过「约」的修饰。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说明,本说明书与附随申请专利范围所揭示的数值参数皆为约略的数值,且可视需求而更动。至少应将这些数值参数理解为所指出的有效位数与套用一般进位法所得到的数值。在此处,将数值范围表示成由一端点至另一端点或介于二端点之间;除非另有说明,此处所述的数值范围皆包括端点。
相比于传统的非对称式调谐方式,对称式调谐方式可以使天线网络的阻抗在史密斯圆图上基于实轴大致地对称,如图2所示,其横轴为实轴,纵轴为虚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天线网络获得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天线Q值(品质因数),从而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此外,本申请提出的对称式调谐方式能够使研发人员在设计天线网络时,快速且正确地得到的各元件的值,不需经过人工试错调整,可节省时间与开发成本。
图3为本申请的天线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天线网络用于依据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及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产生天线信号。如图3所示,天线网络100包含电磁兼容性(EMC)滤波器102、匹配电路104以及天线108。应注意的是,EMC滤波器102、匹配电路104以及天线108在图1皆以电阻、电容、电感的等效模型示意,实际上可使用任何的元件或构造来实现,例如以多个元件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取值,只要具有如图1的电阻、电容、电感的等效模型即可。
EMC滤波器102用于滤除来自信号源的不需要的高次谐波。EMC滤波器102包括正输入端Ip0、负输入端In0、正输出端Op0、负输出端On0,其中正输入端Ip0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负输入端In0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且EMC滤波器102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一正端电感1022、第一负端电感1024、第一正端电容1026以及第一负端电容1028。其中第一正端电感1022等效的耦接于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入端Ip0和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出端Op0之间;第一负端电感1024等效的耦接于EMC滤波器102的负输入端In0和EMC滤波器102的负输出端On0之间;第一正端电容1026等效的耦接于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出端Op0和地电压之间;以及第一负端电容1028等效的耦接于EMC滤波器102的负输出端On0和所述地电压之间;其中第一正端电感1022和第一负端电感1024皆具有电感值L0,第一正端电容1026和第一负端电容1028皆具有电容值C0
匹配电路104用于使天线网络100的目标阻抗为纯电阻。匹配电路104包括正输入端Ip1、负输入端In1、正输出端Op1及负输出端On1。匹配电路104的正输入端Ip1耦接于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出端Op0,匹配电路104的负输入端In1耦接于EMC滤波器102的负输出端On0,且匹配电路104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二正端电容1042、第二负端电容1044、第三正端电容1046以及第三负端电容1048。其中第二正端电容1042等效的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正输入端Ip1和匹配电路104的正输出端Op1之间;第二负端电容1044等效的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负输入端In1和匹配电路104的负输出端On1之间;第三正端电容1046等效的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正输出端Op1和所述地电压之间;以及第三负端电容1048等效的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负输出端On1和所述地电压之间;其中第二正端电容1042和第二负端电容1044皆具有电容值C1,第三正端电容1046和第三负端电容1048皆具有电容值C2
天线108包括正输入端Ip3及负输入端In3,天线108的正输入端Ip3耦接于匹配104电路的正输出端Op1,天线108的负输入端In3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负输出端On1。且天线108的等效模型包括第四电容1082、第一电阻1084以及天线电感1086。其中第四电容1082等效的耦接于天线108的正输入端Ip3和天线108的负输入端In3之间;以及第一电阻1084以及天线电感1086等效的串接于天线108的正输入端Ip3和天线108的负输入端In3之间;其中第四电容1082具有电容值Ca,第一电阻1084具有电阻值Ra,天线电感1086具有电感值La
天线网络100可耦接至芯片以达成各式应用,例如将天线网络100的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入端Ip0及负输入端In0耦接至近场通信(NFC)芯片110,以实现可支持NFC的电子装置。如图3所示,NFC芯片110的正输出端输出所述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至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入端Ip0,NFC芯片110的负输出端输出所述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至EMC滤波器102的负输入端In0。
在设计天线网络100时,会先依据应用的需求确定天线108的构造和各参数,包含电容值Ca、电阻值Ra及电感值La。除此之外,还会依据应用的需求确定天线网络100的所述目标阻抗以及工作角频率ω,例如NFC芯片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对应的角频率为2π*13.56MHz。具体来说,所述目标阻抗的确定方法是依据所需的NFC最小传输距离或最低输出功率、NFC芯片的供应电压及NFC芯片的最大输出电流之限制。所述目标阻抗越小,芯片的最大输出电流越大,即输出功率越大,NFC传输距离越远;反之亦然。一般来说,所述目标阻抗会设定成在不超过NFC芯片最大输出电流的前提下使NFC芯片有最大的输出功率。但在某些应用中,所述目标阻抗亦可设定成在不小于NFC最低输出功率的前提下使NFC芯片有最小的输出电流。在本实施例中,依据应用的需求确定的所述目标阻抗仅包含电阻值Rt,即电阻值不为0电抗值为0。
图2绘示了天线网络100在满足对称式调谐的情况下,其中阻抗曲线代表天线网络100的阻抗随频率的改变而变化的示意图。图2的阻抗曲线会在三个谐振频点和史密斯圆图的实轴交会,分别为角频率ω、ω1及ω2。其中角频率ω为工作角频率ω,对应的阻抗即为所述目标阻抗(为纯电阻,电阻值为Rt)。而角频率ω1及ω2对应的阻抗相同,且亦为纯电阻,但其阻值和所述目标阻抗不同。经过推导后,得到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EMC滤波器102的截止角频率ωr0的范围为
接着,再经由EMC滤波器102的截止角频率ωr0和电感值L0、电容值C0以及电容值C2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满足上述条件的电感值电容值以及电容值/>这样一来,在设计天线网络100时,依据已知的需求在上述的截止角频率ωr0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角频率,即可快速地得到电感值L0、电容值C0以及电容值C2
除此之外,由于电容值C1仅用于平衡阻抗不匹配,对实现对称式调谐没有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电容值C1设为其中R1、G2和X1可经由以下方程式得到: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控制天线网络100的Q值,例如当Q值过高时,需要对Q值进行降低。图4为本申请的天线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天线网络200和天线网络100差别在于,天线网络200额外增加了降Q值电路106以控制Q值。具体来说,降Q值电路106包括正输入端Ip2、负输入端In2、正输出端Op2及负输出端On2,降Q值电路106的正输入端Ip2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正输出端Op1,降Q值电路106的负输入端In2耦接于匹配电路104的负输出端On1。且降Q值电路106的等效模型包括第二正端电阻1062以及第二负端电阻1064。其中第二正端电阻1062等效的耦接于降Q值电路106的正输入端Ip2和降Q值电路106的正输出端Op2之间;以及第二负端电阻1064等效的耦接于降Q值电路106的负输入端In2和降Q值电路106的负输出端On2之间;其中第二正端电阻1062和第二负端电阻1064皆具有电阻值Rq
在具有降Q值电路106的情况下,要让天线网络200满足对称式调谐的截止角频率ωr0、电感值L0、电容值C0、电容值C1以及电容值C2会和天线网络100不同。经过相似于前述的推导后,得到EMC滤波器102的截止角频率ωr0的范围为电感值/>电容值/>以及电容值/>以及将电容值C1设为/>其中R1、G2和X1可经由以下方程式得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芯片和天线网络100/200,其中所述芯片的正输出端耦接天线网络100/200的EMC滤波器102的正输入端Ip0,所述芯片的负输出端耦接天线网络100/200的EMC滤波器102的负输入端In0。
上文的叙述简要地提出了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之特征,而使得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本揭示内容的多种态样。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明了,其可轻易地利用本揭示内容作为基础,来设计或更动其他工艺与结构,以实现与此处所述之实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达到相同的优点。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明白,这些均等的实施方式仍属于本揭示内容之精神与范围,且其可进行各种变更、替代与更动,而不会悖离本揭示内容之精神与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天线网络,用于从芯片接收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及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以产生天线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兼容性EMC滤波器,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其中所述正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所述负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所述EMC滤波器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一正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
第一负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
第一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和地电压之间;以及
第一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正端电感和所述第一负端电感皆具有电感值L0,所述
第一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一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0
匹配电路,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匹配电路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二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
第二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
第三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以及
第三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二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1,所述第三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三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2
天线,包括正输入端及负输入端,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天线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四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以及
第一电阻以及天线电感等效的串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四电容具有电容值Ca,所述第一电阻具有电阻值Ra,所述天线电感具有电感值La
其中,所述天线网络的工作角频率为ω,目标阻抗为电阻值Rt,所述EMC滤波器具有截止角频率ωr0,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值其中R1、G2和X1是根据/>以及/>得到。
6.一种天线网络,用于从芯片接收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及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以产生天线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兼容性EMC滤波器,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其中所述正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所述负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所述EMC滤波器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一正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
第一负端电感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
第一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和地电压之间;以及
第一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正端电感和所述第一负端电感皆具有电感值L0,所述
第一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一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0
匹配电路,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匹配电路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二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
第二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
第三正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以及
第三负端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二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1,所述第三正端电容和所述第三负端电容皆具有电容值C2
降品质因数电路,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匹配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二正端电阻等效的耦接于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之间;以及
第二负端电阻等效的耦接于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正端电阻和所述第二负端电阻皆具有电阻值Rq
天线,包括正输入端及负输入端,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耦接于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正输出端,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耦接于所述降品质因数电路的所述负输出端,其中所述天线的等效模型包括:
第四电容等效的耦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以及
第一电阻以及天线电感等效的串接于所述天线的所述正输入端和所述天线的所述负输入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四电容具有电容值Ca,所述第一电阻具有电阻值Ra,所述天线电感具有电感值La
其中,所述天线网络的工作角频率为ω,目标阻抗为电阻值Rt,所述EMC滤波器具有截止角频率ωr0,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值其中R1、G2和X1是根据/>以及得到。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片,具有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所述正输出端用于输出芯片发射端正端信号,所述负输出端用于输出芯片发射端负端信号;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网络,其中所述芯片的所述正输出端耦接所述天线网络的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正输入端,所述芯片的所述负输出端耦接所述天线网络的所述EMC滤波器的所述负输入端。
CN202110378200.0A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Active CN115208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200.0A CN115208441B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PCT/CN2021/137429 WO2022213649A1 (zh) 2021-04-08 2021-12-13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200.0A CN115208441B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441A CN115208441A (zh) 2022-10-18
CN115208441B true CN115208441B (zh) 2023-10-27

Family

ID=8354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200.0A Active CN115208441B (zh) 2021-04-08 2021-04-08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8441B (zh)
WO (1) WO20222136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157A (zh) * 2023-02-23 2023-08-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670A (zh) * 2012-11-30 2013-03-27 复旦大学 13.56MHz RFID读卡器近场天线的设计方法
CN207691797U (zh) * 2017-12-25 2018-08-03 江苏航天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干扰天线电路
CN108399345A (zh) * 2017-02-06 2018-08-14 恩智浦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调谐器的nfc读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1128A1 (en) * 2006-10-19 2010-12-23 Nxp, B.V. Transceiving circuit for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US10108825B2 (en) * 2017-03-22 2018-10-23 Nxp B.V. NFC reader with remote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670A (zh) * 2012-11-30 2013-03-27 复旦大学 13.56MHz RFID读卡器近场天线的设计方法
CN108399345A (zh) * 2017-02-06 2018-08-14 恩智浦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调谐器的nfc读取器
CN207691797U (zh) * 2017-12-25 2018-08-03 江苏航天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干扰天线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3649A1 (zh) 2022-10-13
CN115208441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0849B1 (en) Distributed element filter
EP3148045B1 (en) Constant current radio frequency generator for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9524748B (zh) 一种频率可调谐微带平衡带通滤波器
US20160164487A1 (en) Bulk acoustic wave filter
US11476822B2 (en) Band-pass filter
US20190081612A1 (en) Signal Filtering Using Magnetic Coupling
CN102544654B (zh) 一种变容管电可调微带滤波器
CN110739135B (zh) 一种基于电感可调的变压器
CN111030639A (zh) 一种椭圆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CN115208441B (zh)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JP2004242269A (ja) 2周波整合回路
JP2007221252A (ja) 受信機入力回路
EP2773041B1 (en) A two stage source-follower based filter
CN109980327B (zh) 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恒定带宽的可调双模带通滤波器
CN212342781U (zh)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JP2017204997A (ja) 電界結合型電力供給システム用フィルタ
JP6908202B2 (ja) 整合回路、整合回路素子及び通信装置
CN102569956B (zh) 一种变容管电可调滤波器
US11894826B2 (en) Radio-frequency apparatus with multi-band balu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Yan et al. Non-Foster matching network design for VLF receive loop antenna
JP2014155427A (ja) 電界結合並列共振型電力供給システム用フィルタ
US10027305B1 (en) Filter including non-magnetic frequency selective limiters
Huang et al. SAW/BAW band reject filters embedded in impedance converter
Benjestorf Nonlinear Compens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opologies with Application to Contactless Connectors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CN215646757U (zh) 一种便于天线匹配的设计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