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9338A - 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99338A CN115199338A CN202210757219.0A CN202210757219A CN115199338A CN 115199338 A CN115199338 A CN 115199338A CN 202210757219 A CN202210757219 A CN 202210757219A CN 115199338 A CN115199338 A CN 1151993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hole
- shrinkage pool
- energy
- conc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of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 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1C1/1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of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 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1C1/123—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of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 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like elements, extending generally radially from the rotor body cooperating with recesses in the other rotor, e.g. one tooth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07—General arrangements of parts; Frames and suppor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右端的盖板,所述底座右端开设第一凹孔以及第二凹孔,所述第一凹孔连通设置在第二凹孔下端,所述第一凹孔内活动安装大叶轮,所述大叶轮外端等距设置多个凸形叶片且凸形叶片贴合在第一凹孔内壁上,所述第二凹孔内活动设置附动轮且附动轮贴合在大叶轮上端,所述附动轮外端等距开设多个凹形齿孔,所述底座左端后侧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在附动轮与大叶轮贴合位置后侧,所述底座左端前侧加工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设置在附动轮与大叶轮贴合位置前侧,该设计达到将高压气体的势能直接转换成附动轮转动的机械能,特点是能量传递效率高,噪音小,运行平衡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属于能量传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物体的机械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在这种转化可以应用到发动机,发电机,气动设备等能量转变的转动机械中,现有技术中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一般采用扇叶与齿轮组配合结构来进行能量传递,这样方式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会产生消耗,并影响能量传递效率,而且易产生较大的噪音,运行平衡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达到将高压气体的势能直接转换成附动轮转动的机械能,特点是能量传递效率高,噪音小,运行平衡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右端的盖板,所述底座右端开设第一凹孔以及第二凹孔且第一凹孔以及第二凹孔处在盖板左端,所述第一凹孔连通设置在第二凹孔下端,所述第一凹孔内活动安装大叶轮,所述大叶轮外端等距设置呈圆形布置的多个凸形叶片且凸形叶片贴合在第一凹孔内壁上,所述第二凹孔内活动设置附动轮且附动轮贴合在大叶轮上端,所述附动轮外端等距开设呈圆形布置的多个与凸形叶片配合使用的凹形齿孔,所述底座左端后侧开设进气孔且进气孔与第一凹孔连通,所述进气孔设置在附动轮与大叶轮贴合位置后侧,所述底座左端前侧加工出气孔且出气孔与第一凹孔连通,所述出气孔设置在附动轮与大叶轮贴合位置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孔内部底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外端固定大叶轮,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盖板并通过密封轴承与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凹孔内部底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外端固定附动轮,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盖板并通过密封轴承与盖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大叶轮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一凹槽,所述附动轮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均加工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形叶片背离大叶轮一端中间位置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固定第一加强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右端上下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缺口槽且缺口槽延伸至底座朝外端,所述缺口槽设置在盖板左端,所述缺口槽内部左壁对称开设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盖板右端四个棱角位置均加工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中心线与第一通孔中心线重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槽内安装第二加强件且第二加强件处在盖板左端,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在相应缺口槽内两个第一通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件左端等距安装多个第一定位柱且第一定位柱处在底座上开设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二加强件右端等距设置多个第二定位柱且第二定位柱处在在盖板上加工的第二定位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1、使大叶轮与附动轮咬合处与大叶轮上的离此咬合处最近的一个凸形叶片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出现的密闭空腔,能使此空腔在进气孔输入高压气体时使大叶轮上的凸形叶片向远离咬合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向顺时针方向高速转动,达到将高压气体的势能直接转换成附动轮转动的机械能,可以应用到发动机,发电机,气动设备等能量转变的转动机械中,特点是能量传递效率高,噪音小,运行平衡好。
2、利用缺口槽使盖板与底座紧固用螺栓的螺纹杆部出现一段暴露段,当螺栓与螺母之间出现无法拆卸时,可对螺栓的暴露段进行切断处理,实现盖板与底座之间方便拆卸。
3、利用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使矩形块与底座之间定位安装,并使矩形块上的第二定位柱安插到盖板上的第二定位孔内,从而使矩形块与盖板之间定位安装,达到盖板与底座之间定位放置的目的,从而保证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方便后续螺栓的安装。
4、可将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均安装上负载件,达到利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使两个负载件进行转动的目的,实现机械能的应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中底座、大叶轮以及附动轮的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中大叶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中附动轮的立体图。
图中:1-底座、2-大叶轮、3-附动轮、4-凹形齿孔、5-盖板、6-凸形叶片、7-进气孔、8-出气孔、11-第一定位柱、12-矩形块、13-第二定位柱、14-缺口槽、15-第一通孔、16-第一凹孔、17-第二凹孔、21-第一转轴、22-第一凹槽、31-第二转轴、32-第二凹槽、61-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右端的盖板5,底座1右端上下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缺口槽14且缺口槽14延伸至底座1朝外端,缺口槽14设置在盖板5左端,缺口槽14内部左壁对称开设两个第一通孔15,盖板5右端四个棱角位置均加工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中心线与第一通孔15中心线重合在一起,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配合使用,能为螺栓提供安装空间,进而使盖板5与底座1之间紧固安装。
具体地,能将盖板5贴合到底座1右端,并使第一通孔15中心线与第二通孔中心线重合在一起,然后将螺栓贯穿盖板5上的第二通孔、底座1上的缺口槽14以及底座1上的第一通孔15并与相应的螺母螺纹连接,从而使盖板5与底座1之间紧固安装,此时缺口槽14会使螺栓的螺纹杆部出现一段暴露段,当螺栓与螺母之间出现无法拆卸时,可对螺栓的暴露段进行切断处理,实现盖板5与底座1之间方便拆卸。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缺口槽14内安装第二加强件且第二加强件处在盖板5左端,在缺口槽14上设置第二加强件,增加盖板5与底座1之间连接强度,有效避免盖板5因螺栓安装而发生形变现象,第二加强件可采用矩形块12,第二加强件设置在相应缺口槽14内两个第一通孔15之间,第二加强件左端等距安装多个第一定位柱11且第一定位柱11处在底座1上开设的第一定位孔内,第一定位柱11与第一定位孔配合使用,实现第二加强件与底座1之间定位安装,第二加强件右端等距设置多个第二定位柱13且第二定位柱13处在在盖板5上加工的第二定位孔内,第二定位柱13与第二定位孔配合使用,盖板5与第二加强件之间定位安装。
具体地,先将矩形块12放置到缺口槽14内,并使矩形块12上的第一定位柱11安插到第一定位孔内,从而使矩形块12与底座1之间定位安装,然后将盖板5放置到底座1右端,并使矩形块12上的第二定位柱13安插到盖板5上的第二定位孔内,从而使矩形块12与盖板5之间定位安装,达到盖板5与底座1之间定位放置的目的,从而保证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对齐,方便后续螺栓的安装。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底座1右端开设第一凹孔16以及第二凹孔17且第一凹孔16以及第二凹孔17处在盖板5左端,利用第一凹孔16为大叶轮2提供安装空间,利用第二凹孔17为附动轮3提供安装空间,第一凹孔16连通设置在第二凹孔17下端,第一凹孔16内活动安装大叶轮2,利用大叶轮2为凸形叶片6等部件提供安装载体,大叶轮2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一凹槽22,在大叶轮2上开设第一凹槽22,有效降低大叶轮2生产料量,大叶轮2外端等距设置呈圆形布置的多个凸形叶片6且凸形叶片6贴合在第一凹孔16内壁上,在大叶轮2上设置凸形叶片6,能使大叶轮2发生转动,凸形叶片6背离大叶轮2一端中间位置开设第三凹槽,利用第三凹槽为第一加强件提供安装空间,第三凹槽内部固定第一加强件,利用第一加强件增加凸形叶片6本身强度,第一加强件可采用矩形板61,第二凹孔17内活动设置附动轮3且附动轮3贴合在大叶轮2上端,附动轮3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均加工第二凹槽32,在附动轮3上开设第二凹槽32,降低附动轮3生产料量,附动轮3外端等距开设呈圆形布置的多个与凸形叶片6配合使用的凹形齿孔4,凸形叶片6与凹形齿孔4配合使用,实现能量传递作业,底座1左端后侧开设进气孔7且进气孔7与第一凹孔16连通,利用进气孔7向第一凹孔16内输送高压气体,进气孔7设置在附动轮3与大叶轮2贴合位置后侧,底座1左端前侧加工出气孔8且出气孔8与第一凹孔16连通,利用出气孔8将高压气体排出,出气孔8设置在附动轮3与大叶轮2贴合位置前侧。
具体地,在第一凹孔16内设置大叶轮2,并且大叶轮2外端安装多个凸形叶片6,而凸形叶片6贴合在第一凹孔16内壁上,从而利用大叶轮2、多个凸形叶片6以及盖板5会将第一凹孔16内形成等距呈圆形布置的多个腔体,并使大叶轮2与附动轮3咬合处与大叶轮2上的离此咬合处最近的一个凸形叶片6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出现的密闭空腔,能使此空腔在进气孔7输入高压气体时使大叶轮2上的凸形叶片6向远离咬合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向顺时针方向高速转动,并且大叶轮2上的凸形叶片6会与附动轮3的凹形齿孔4连续齿合,进而使附动轮3发生转动,达到将高压气体的势能直接转换成附动轮3转动的机械能,可以应用到发动机,发电机,气动设备等能量转变的转动机械中,特点是能量传递效率高,噪音小,运行平衡好。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凹孔16内部底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1且第一转轴21外端固定大叶轮2,利用第一转轴21为大叶轮2提供安装载体,第一转轴21贯穿盖板5并通过密封轴承与盖板5转动连接,第二凹孔17内部底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1且第二转轴31外端固定附动轮3,利用第二转轴31为附动轮3提供安装载体,第二转轴31贯穿盖板5并通过密封轴承与盖板5转动连接。
具体地,可将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31上均安装上负载件,在大叶轮2旋转过程中,会使第一转轴21发生转动,同时在凸形叶片6与凹形齿孔4配合作用下,大叶轮2旋转会使附动轮3旋转,从而使第二转轴31发生转动,达到利用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31使两个负载件进行转动的目的,实现机械能的应用。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右端的盖板(5),所述底座(1)右端开设第一凹孔(16)以及第二凹孔(17)且第一凹孔(16)以及第二凹孔(17)处在盖板(5)左端,所述第一凹孔(16)连通设置在第二凹孔(17)下端,所述第一凹孔(16)内活动安装大叶轮(2),所述大叶轮(2)外端等距设置呈圆形布置的多个凸形叶片(6)且凸形叶片(6)贴合在第一凹孔(16)内壁上,所述第二凹孔(17)内活动设置附动轮(3)且附动轮(3)贴合在大叶轮(2)上端,所述附动轮(3)外端等距开设呈圆形布置的多个与凸形叶片(6)配合使用的凹形齿孔(4),所述底座(1)左端后侧开设进气孔(7)且进气孔(7)与第一凹孔(16)连通,所述进气孔(7)设置在附动轮(3)与大叶轮(2)贴合位置后侧,所述底座(1)左端前侧加工出气孔(8)且出气孔(8)与第一凹孔(16)连通,所述出气孔(8)设置在附动轮(3)与大叶轮(2)贴合位置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孔(16)内部底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1)且第一转轴(21)外端固定大叶轮(2),所述第一转轴(21)贯穿盖板(5)并通过密封轴承与盖板(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凹孔(17)内部底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1)且第二转轴(31)外端固定附动轮(3),所述第二转轴(31)贯穿盖板(5)并通过密封轴承与盖板(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叶轮(2)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一凹槽(22),所述附动轮(3)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均加工第二凹槽(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叶片(6)背离大叶轮(2)一端中间位置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固定第一加强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右端上下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缺口槽(14)且缺口槽(14)延伸至底座(1)朝外端,所述缺口槽(14)设置在盖板(5)左端,所述缺口槽(14)内部左壁对称开设两个第一通孔(15),所述盖板(5)右端四个棱角位置均加工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中心线与第一通孔(15)中心线重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14)内安装第二加强件且第二加强件处在盖板(5)左端,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在相应缺口槽(14)内两个第一通孔(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左端等距安装多个第一定位柱(11)且第一定位柱(11)处在底座(1)上开设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二加强件右端等距设置多个第二定位柱(13)且第二定位柱(13)处在在盖板(5)上加工的第二定位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57219.0A CN115199338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57219.0A CN115199338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99338A true CN115199338A (zh) | 2022-10-18 |
Family
ID=83578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57219.0A Pending CN115199338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99338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0545A (zh) * | 2002-02-05 | 2005-05-25 | Kmb精密机械股份公司 | 气动发动机 |
CN201554499U (zh) * | 2009-11-09 | 2010-08-18 | 刘俊男 | 一种气动马达 |
CN103206258A (zh) * | 2012-01-16 | 2013-07-17 | 陈园国 | 新形式气动马达 |
CN203515679U (zh) * | 2013-10-21 | 2014-04-02 | 宋振才 |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WO2015058635A1 (zh) * | 2013-10-21 | 2015-04-30 | 宋振才 |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CN107035410A (zh) * | 2017-04-18 | 2017-08-11 | 湖南大学 | 一种基于回转容积式的膨胀机 |
CN115053049A (zh) * | 2019-12-19 | 2022-09-13 | 环保设计股份公司 | 叶片马达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57219.0A patent/CN1151993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0545A (zh) * | 2002-02-05 | 2005-05-25 | Kmb精密机械股份公司 | 气动发动机 |
CN201554499U (zh) * | 2009-11-09 | 2010-08-18 | 刘俊男 | 一种气动马达 |
CN103206258A (zh) * | 2012-01-16 | 2013-07-17 | 陈园国 | 新形式气动马达 |
CN203515679U (zh) * | 2013-10-21 | 2014-04-02 | 宋振才 |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WO2015058635A1 (zh) * | 2013-10-21 | 2015-04-30 | 宋振才 |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CN107035410A (zh) * | 2017-04-18 | 2017-08-11 | 湖南大学 | 一种基于回转容积式的膨胀机 |
CN115053049A (zh) * | 2019-12-19 | 2022-09-13 | 环保设计股份公司 | 叶片马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135989A1 (zh) | 水动节能型冷却塔直联低速小型混流式水轮机用转轮 | |
CN101537619B (zh) | 一种模块化可重构蠕虫式爬壁机器人 | |
CN203135620U (zh) | 一种电机外壳 | |
CN115199338A (zh) | 一种新型的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能量传递装置 | |
CN201358883Y (zh) | 轮斗式风力机 | |
CN211859906U (zh) | 柱塞泵用低速大扭矩永磁同步电机 | |
CN221322750U (zh) | 一种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泵 | |
CN211389294U (zh) | 复合隔墙板成型模具 | |
CN110566496A (zh) | 一种水泵的双叶轮多组合扇叶高速叶轮组件 | |
CN108116219A (zh) | 一种电动动力装置 | |
CN2591293Y (zh) | 低比转速冲压焊接成型卧式多级离心泵 | |
CN221683211U (zh) | 一种压力水泵 | |
CN215719656U (zh) | 一种具有稳定性的离心风机主轴驱动设备 | |
CN113175502B (zh) | 风力发电用星式齿轮板多轴组合驱动少齿差偏航减速机 | |
CN221220869U (zh) | 一种高速静音涡轮吹吸风机 | |
CN221942617U (zh) | 一种组合式摆线马达 | |
CN210141314U (zh) | 一种具有高承载输出结构的减速机 | |
CN218177552U (zh) | 一种风柜机芯 | |
CN216198954U (zh) | 一种新型节能泵体结构 | |
CN221967345U (zh) | 一种高承载旋转平台 | |
CN220273452U (zh) | 一种冷却塔专用永磁高效节能半直驱电机 | |
CN220791493U (zh) | 一种可拆装的流体分流导向器 | |
WO2019128058A1 (zh) | 一种无轴驱动且易于实现电子程控的流体机械 | |
CN214699034U (zh) | 可实现快速拆装的凸轮分割器 | |
CN210694696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安全防护用内循环式空气干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