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7150B -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97150B CN115197150B CN202210953579.8A CN202210953579A CN115197150B CN 115197150 B CN115197150 B CN 115197150B CN 202210953579 A CN202210953579 A CN 202210953579A CN 115197150 B CN115197150 B CN 1151971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 compound int
- deprotection reaction
- hours
- carnos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6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e.g. histidi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7—Optical isom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式I所示卤代丙酸与二苄胺反应,得到化合物INT‑1,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NT‑2,化合物INT‑2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INT‑3,化合物INT‑3进行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得到L‑肌肽。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条件温和,原料易得,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应用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L-肌肽(L-Carnosine)是由β-丙氨酸和L-组氨酸缩合的一种天然二肽,简称β-丙氨酰-L-组氨酸,研究表明L-肌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螯合过渡金属、预防溃疡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功能,对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老年痴呆、白内障、抗肿瘤等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医药保健、食品及美容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有关L-肌肽化学合成方法,现有技术中报道的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
(1)β-丙氨酸经氨基保护、羧基活化,再与保护的L-组氨酸缩合,最后脱保护基团,得到L-肌肽。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酐与β-丙氨酸生成邻苯二甲酰-β-丙氨酸保护氨基,羧基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β-丙氨酰氯,再与保护的L-组氨酸形成肽键,然后脱氨基的保护基团得到L-肌肽。该路线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水合肼进行肼解邻苯二甲酰基脱保护,肼类属高毒类化合物,肼残留对产品质量影响大,而且肼解反应条件较苛刻,产生的副产物及杂质较复杂,使得收率较低,肽键形成过程中易消旋,影响产品纯度,溶剂消耗较大,不利于环保要求。
(2)使用不同的β-丙氨酸类似物或相似结构,构建与L-组氨酸缩合形成肽键,再进行官能团转化得到L-肌肽。常用的方法是在醇钠条件下,氰乙酸乙酯与L-组氨酸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氰基乙酰-L-组氨酸,其氰基经催化氢化还原得到L-肌肽。该路线步骤较短,省去对不同基团的保护和脱保护的过程,避免消旋产生,但是醇钠条件需要无水操作,增加工业化难度,而且所用的氰乙酸乙酯为有毒物质,生产过程易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现有工艺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力图开发工艺简洁、经济环保的L-肌肽制备技术,尤其是寻求能够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方案,对该品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条件温和,原料易得,成本低,并且有益于体现高效绿色环保,而得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的要求,适合工业化生产应用推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式I所示卤代丙酸与二苄胺反应,得到化合物INT-1,反应式如下:
式中,X为Br或Cl;
(2)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NT-2,反应式如下:
;
(3)化合物INT-2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INT-3,反应式如下:
;
(4)化合物INT-3进行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得到L-肌肽,反应式如下:
。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条件温和,避免了毒性杂质的出现,有利于L-肌肽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所用试剂原料易得,并且收率达90%,技术方案合理并且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推广,可以大量生产来满足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卤代丙酸为3-溴丙酸或3-氯丙酸。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卤代丙酸与二苄胺的摩尔比为1:1-2,例如1:1、1:1.2、1:1.4、1:1.5、1:1.7、1:1.9或1:2。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反应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
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或吡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碱性物质与卤代丙酸的摩尔比为1-4:1,例如1:1、1.5:1、1.8:1、2:1、2.5:1、2.8:1、3:1、3.5:1、3.8:1或4:1。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甲苯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0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反应时间为3-12小时(例如3小时、4小时、5小时、7小时、9小时、10小时、11小时或12小时)。
在本发明中,步骤(2)所述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的摩尔比为1:1-1.2,例如1:1、1:1.05、1:1.08、1:1.1、1:1.15、1:1.18或1:1.2。
在本发明中,步骤(2)所述反应在缩合剂存在下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缩合剂为N,N'-羰基二咪唑、N,N'-二环己基碳酰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酰二亚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氮唑、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N,N'-羰基二(1,2,4-三氮唑)、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或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缩合剂与化合物INT-1的摩尔比为1-2:1,例如1:1、1.2:1、1.5:1、1.8:1或2:1。
在本发明中,步骤(2)所述反应在碱促进剂存在下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碱促进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2,6-二甲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吡啶、哌啶、三正丁胺、三异丙胺、二异丙胺、二环己胺、四甲基胍、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吗啡啉或N-乙基吗啡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碱促进剂与化合物INT-1的摩尔比为1-2:1,例如1:1、1.2:1、1.5:1、1.8:1或2:1。
在本发明中,步骤(2)所述反应的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80℃(例如50℃、55℃、60℃、65℃、70℃、75℃或80℃),反应时间为6-18小时(例如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12小时、14小时、16小时或18小时)。
在本发明中,步骤(3)所述脱保护反应为水解脱保护反应或者醇解脱保护反应。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解脱保护反应为加入水,控制温度为20-30℃(例如20℃、23℃、25℃、28℃或30℃),进行水解反应0.5-1小时(例如0.5小时、0.8小时或1小时)。
在本发明中,所述醇解脱保护反应是使用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醇解脱保护反应的温度为20-30℃(例如20℃、23℃、25℃、28℃或30℃),时间为0.5-1小时(例如0.5小时、0.8小时或1小时)。
在本发明中,所述醇解脱保护反应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在本发明中,步骤(4)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为将化合物INT-3在钯炭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与氢气进行反应,得到L-肌肽。
在本发明中,步骤(4)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的温度为30-60℃(例如30℃、35℃、40℃、45℃、50℃、55℃或60℃),时间为6-12小时(例如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11小时或12小时)。
在本发明中,步骤(4)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肌肽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碱性物质存在下,式I所示卤代丙酸与二苄胺以摩尔比为1:1-2,于50-100℃,反应3-12小时,得到化合物INT-1;
(2)在缩合剂和碱促进剂存在下,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的摩尔比为1:1-1.2,于50-80℃,反应6-18小时,得到化合物INT-2;
(3)化合物INT-2进行水解或醇解脱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INT-3;
(4)在钯炭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与氢气进行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得到L-肌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温和,避免了毒性杂质的出现,有利于L-肌肽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所用试剂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技术方案合理并且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推广,可以大量生产来满足使用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安捷伦1200液相色谱仪进行HPLC纯度测定,使用Perkin-Elmer PL341自动旋光仪进行比旋度测定。
实施例1
(1)制备化合物INT-1:
3-溴丙酸(10 g,65 mmol)、二苄胺(13 g,66 mmol)溶于乙腈(120 mL),冰浴冷却,缓慢加入氢氧化钾(4 g,71 mmol),升温50℃反应12 h,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分层,有机相分出,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蒸至干,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1(16 g),收率91%;
(2)制备化合物INT-2:
化合物INT-1(15 g,56 mmol)溶于甲苯(300 mL),加入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21 g,56 mmol)、N,N'-羰基二咪唑(9 g,56 mmol)和三乙胺(6 g,59mmol),升温50℃反应18 h,降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2(28 g),收率81%;
(3)制备化合物INT-3:
化合物INT-2(27 g,43 mmol)溶于二氯甲烷(300 mL),冰浴冷却,缓慢滴加甲醇(60 mL),保温20℃反应1 h,抽滤,滤饼水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3(16 g),收率91%;
(4)制备L-肌肽:
化合物INT-3(15 g,37 mmol)溶于甲醇(200 mL),加入钯炭(1 g),通入氢气常压
下30℃反应12 h。抽滤通过硅藻土除去催化剂,滤液旋蒸浓缩至干,得到L-肌肽(8 g),收率
96%;HPLC纯度>99.0%;1H NMR (400MHz,D2O) δ 7.70 (dd, 1H), 6.92 (s, 1H), 4.43
(dd, 1H), 3.20 (m, 2H), 3.13 (dd, 1H), 2.96 (dd, 1H), 2.65 (m, 2H);比旋度[
]20 D=+21.3° (c=1.0,H2O)与标准品一致。
实施例2
(1)制备化合物INT-1:
3-氯丙酸(14 g,0.13 mol)、二苄胺(40 g,0.2 mol)溶于四氢呋喃(500 mL),冰浴冷却,缓慢加入碳酸钾(45 g,0.33 mol),升温80℃反应8 h,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分层,有机相分出,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蒸至干,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1(32 g),收率91%;
(2)制备化合物INT-2:
化合物INT-1(32 g,0.12 mol)溶于乙酸乙酯(800 mL),加入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48 g,0.13 mol)、N,N'-二环己基碳酰二亚胺(37 g,0.18mol)和N,N-二异丙基乙胺(23 g,0.18 mol),升温70℃反应12 h,降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2(60 g),收率81%;
(3)制备化合物INT-3:
化合物INT-2(60 g,96 mmol)溶于二氯甲烷(800 mL),冰浴冷却,缓慢滴加乙醇(150 mL),保温25℃反应0.5 h,抽滤,滤饼水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3(37 g),收率95%;
(4)制备L-肌肽:
化合物INT-3(37 g,91 mmol)溶于乙醇(450 mL),加入钯炭(2 g),通入氢气常压
下40℃反应9 h。抽滤通过硅藻土除去催化剂,滤液旋蒸浓缩至干,得到L-肌肽(20 g),收率
97%;HPLC纯度>99.0%;比旋度[]20 D=+21.3° (c=1.0,H2O)与标准品一致。
实施例3
(1)制备化合物INT-1:
3-溴丙酸(12 g,78 mmol)、二苄胺(30 g,0.15 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500mL),冰浴冷却,缓慢滴加三乙胺(30 g,0.3 mol),升温100℃反应3 h,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分层,有机相分出,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蒸至干,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1(20 g),收率95%;
(2)制备化合物INT-2:
化合物INT-1(20 g,74 mmol)溶于乙腈(500 mL),加入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33 g,89 mmol)、N,N'-二异丙基碳酰二亚胺(18 g,0.14 mol)和2,6-二甲基吡啶(15 g,0.14 mol),升温80℃反应6 h,降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2(39 g),收率84%;
(3)制备化合物INT-3:
化合物INT-2(38 g,61 mmol)溶于二氯甲烷(500 mL),冰浴冷却,缓慢滴加异丙醇(80 mL),保温30℃反应0.5 h,抽滤,滤饼水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3(24 g),收率97%;
(4)制备L-肌肽:
化合物INT-3(24 g,59 mmol)溶于异丙醇(300 mL),加入钯炭(1.5 g),通入氢气
常压下60℃反应6 h。抽滤通过硅藻土除去催化剂,滤液旋蒸浓缩至干,得到L-肌肽(13 g),
收率97%;HPLC纯度>99.0%;比旋度[]20 D=+21.3° (c=1.0,H2O)与标准品一致。
实施例4
(1)制备化合物INT-1:
3-氯丙酸(8.5 g,78 mmol)、二苄胺(30 g,0.15 mol)溶于甲苯(500 mL),冰浴冷却,缓慢滴加吡啶(24 g,0.3 mol),升温90℃反应4 h,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加入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分层,有机相分出,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蒸至干,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1(20 g),收率95%;
(2)制备化合物INT-2:
化合物INT-1(20 g,74 mmol)溶于乙酸异丙酯(600 mL),加入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33 g,89 mmol)、N,N'-二异丙基碳酰二亚胺(18 g,0.14 mol)和2,6-二甲基吡啶(15 g,0.14 mol),升温80℃反应6 h,降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2(39 g),收率84%;
(3)制备化合物INT-3:
化合物INT-2(38 g,61 mmol)溶于二氯甲烷(500 mL),冰浴冷却,缓慢滴加水(80mL),保温30℃反应1 h,抽滤,滤饼水洗,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INT-3(24 g),收率97%;
(4)制备L-肌肽:
化合物INT-3(24 g,59 mmol)溶于异丙醇(300 mL),加入钯炭(1.5 g),通入氢气
常压下60℃反应6 h。抽滤通过硅藻土除去催化剂,滤液旋蒸浓缩至干,得到L-肌肽(13 g),
收率97%;HPLC纯度>99.0%;比旋度[]20 D=+21.3° (c=1.0,H2O)与标准品一致。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式I所示卤代丙酸与二苄胺反应,得到化合物INT-1,反应式如下:
;
式中,X为Br或Cl;
(2)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NT-2,反应式如下:
;
(3)化合物INT-2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INT-3,反应式如下:
;
(4)化合物INT-3进行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得到L-肌肽,反应式如下:
;
步骤(1)所述反应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步骤(2)所述反应在缩合剂和碱促进剂存在下进行;
所述缩合剂为N,N'-羰基二咪唑、N,N'-二环己基碳酰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酰二亚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氮唑、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N,N’-羰基二(1,2,4-三氮唑)、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或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碱促进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2,6-二甲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吡啶、哌啶、三正丁胺、三异丙胺、二异丙胺、二环己胺、四甲基胍、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吗啡啉或N-乙基吗啡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步骤(3)所述脱保护反应为水解脱保护反应或者醇解脱保护反应,步骤(4)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为将化合物INT-3在钯炭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与氢气进行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卤代丙酸为3-溴丙酸或3-氯丙酸,所述卤代丙酸与二苄胺的摩尔比为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
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或吡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碱性物质与卤代丙酸的摩尔比为1-4:1。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甲苯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3-1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的摩尔比为1: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合剂与化合物INT-1的摩尔比为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促进剂与化合物INT-1的摩尔比为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的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80℃,反应时间为6-18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脱保护反应为加入水,控制温度为20-30℃,进行水解反应0.5-1小时;
所述醇解脱保护反应是使用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行;
所述醇解脱保护反应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0.5-1小时;
所述醇解脱保护反应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
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的温度为30-60℃,时间为6-12小时;
步骤(4)所述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碱性物质存在下,式I所示卤代丙酸与二苄胺以摩尔比为1:1-2,于50-100℃,反应3-12小时,得到化合物INT-1;
(2)在缩合剂和碱促进剂存在下,化合物INT-1与N,1-双(三甲基硅基)-L-组氨酸三甲基硅基酯的摩尔比为1:1-1.2,于50-80℃,反应6-18小时,得到化合物INT-2;
(3)化合物INT-2进行水解或醇解脱保护反应,得到化合物INT-3;
(4)在钯炭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与氢气进行催化氢化脱保护反应,得到L-肌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3579.8A CN115197150B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3579.8A CN115197150B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97150A CN115197150A (zh) | 2022-10-18 |
CN115197150B true CN115197150B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358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53579.8A Active CN115197150B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971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3133B (zh) * | 2022-11-03 | 2023-03-17 | 苏州富士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肌肽的合成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4862A (zh) * | 2008-05-26 | 2008-10-15 | 常熟富士莱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 L-肌肽的合成方法 |
CN106565607A (zh) * | 2016-10-11 | 2017-04-19 | 湖北泓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肌肽的合成方法 |
CN107602661A (zh) * | 2017-08-24 | 2018-01-19 | 烟台万润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聚普瑞锌的制备方法 |
JP2019167317A (ja) * | 2018-03-26 | 2019-10-03 |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 L−カルノシン誘導体及びl−カルノシンの製造方法 |
CN111051289A (zh) * | 2017-09-05 | 2020-04-21 | 株式会社德山 | 被保护的l-肌肽衍生物、l-肌肽以及结晶性l-肌肽锌络合物的制造方法 |
-
2022
- 2022-08-10 CN CN202210953579.8A patent/CN1151971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4862A (zh) * | 2008-05-26 | 2008-10-15 | 常熟富士莱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 L-肌肽的合成方法 |
CN106565607A (zh) * | 2016-10-11 | 2017-04-19 | 湖北泓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肌肽的合成方法 |
CN107602661A (zh) * | 2017-08-24 | 2018-01-19 | 烟台万润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聚普瑞锌的制备方法 |
CN111051289A (zh) * | 2017-09-05 | 2020-04-21 | 株式会社德山 | 被保护的l-肌肽衍生物、l-肌肽以及结晶性l-肌肽锌络合物的制造方法 |
JP2019167317A (ja) * | 2018-03-26 | 2019-10-03 |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 L−カルノシン誘導体及びl−カルノシンの製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L-肌肽的合成与应用;吴长增,等;《许昌学院学报》;第28卷(第5期);110-11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97150A (zh) | 2022-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92535B (zh) | 一种制备阿帕鲁胺中间体及阿帕鲁胺的方法 | |
CN115724792A (zh) | 一种依度沙班关键中间体及其合成方法 | |
CN115197150B (zh) |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 |
CN116751136A (zh) | 氧代吡啶类化合物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关键中间体 | |
CN113667007B (zh) | 一种索马鲁肽侧链的液相制备方法 | |
CN110655517A (zh) | 一种多替拉韦开环杂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杂质 | |
CN106748966A (zh) | 一种雷米普利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 |
RU2198176C2 (ru) | Способы получ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ных азостероидов, производное азостероид-имидазолида,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 |
CN113773229B (zh) | α,β-不饱和氨基酸衍生物及其DL-硒-甲基硒代氨基酸衍生物、合成方法和应用 | |
CN116333027A (zh) | 一种高收率甘氨胆酸的制备方法 | |
CN108033990A (zh) | 地塞米松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
CN115894664A (zh) | 一种司美格鲁肽侧链的合成方法 | |
CN111943879A (zh) | 一种(3s,4r)3-氨基-4(甲氧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叔丁酯及其合成方法 | |
CN115594613B (zh) | 依度沙班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812438B (zh) | 一种l-肌肽的制备方法 | |
CN115433133B (zh) | 一种l-肌肽的合成方法 | |
CN104610133A (zh) | 一种抗癌新药恩替诺特的合成方法 | |
CN116396290B (zh) | 一种制备莫西沙星中间体(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的方法 | |
CN115010639B (zh) | 一种中间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417869B (zh) | 一种6-溴咪唑[1.2a]吡啶-3-甲酰胺的合成方法 | |
CN118439969B (zh) | 一种n-[8-(2-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钠的制备方法 | |
CN114105961B (zh) | 一种ido1抑制剂(ly-3381916)制备方法 | |
CN112341354B (zh) | 一种pms的合成方法 | |
CN111662233B (zh) | 一种一步法合成4-氯-1h-咪唑-2-羧酸乙酯的方法 | |
CN100429223C (zh) | 环(d-苯丙-d-组)二肽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