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3124B -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93124B CN115193124B CN202110377240.3A CN202110377240A CN115193124B CN 115193124 B CN115193124 B CN 115193124B CN 202110377240 A CN202110377240 A CN 202110377240A CN 115193124 B CN115193124 B CN 1151931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chamber
- separator
- filter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5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1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bag, cage, hose, tube, sleeve or like filtering elements
- B01D29/31—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88—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29/92—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filtr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88—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29/94—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 cake, e.g. chu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 B01D36/045—Combination of filters with centrifugal separ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和家用设备,其中,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过滤件,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导流管,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与第二通道相连通,导流管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与壳体相连接,且出口部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与壳体相连接,且排料部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本发明的第一过滤件能够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使得液体和/或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出口部,而后排出分离器,可避免固体颗粒混杂在液体和/或气体中流向出口部,可保证气液固分离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器和一种家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利用旋流分离器分离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当固体颗粒的密度仅略大于流体密度且固体颗粒呈片状时,固体颗粒的离心力作用减弱,使得位于外围处的固体颗粒无法下行,固体颗粒会从旋流分离器的出口流出,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分离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家用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过滤件,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导流管,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与第二通道相连通,导流管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与壳体相连接,且出口部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与壳体相连接,且排料部与第二腔室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离器包括壳体、第一过滤件、导流管、出口部和排料部。分离器运行前,关闭排料部,而后混有固体颗粒且高速流动的流体从导流管进入分离器内后,会沿着第二通道的内壁的周向流动形成旋流,经过旋流分离后的相对较轻的液体和/或气体通过出口部排出分离器,相对较重的固体颗粒进入第二腔室,而后通过开启排料部以通过排料部排出分离器。
由于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一过滤件,第一过滤件包括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故而第二通道内的流体经过第一过滤件过滤后进入第一通道,也就是说,第一过滤件能够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使得液体和/或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出口部,而后排出分离器,可避免固体颗粒混杂在液体和/或气体中流向出口部,可保证气液固分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流体流经第一过滤件时,第一过滤件能够削弱第一通道内的旋流强度,可降低分离器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过滤件的作用,固体颗粒由第二通道的顶部流向底部,而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第二腔室,从而避免固体颗粒在第一过滤件的外壁沉积,使得第一过滤件不会堵塞,可保证分离器气液固分离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分离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自第一腔室向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第二腔室的过流截面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壳本体;隔板,设于壳本体内,隔板将壳本体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部,设于隔板,连通部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通道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导向部,设于隔板,导向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通道内;其中,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导向部的外壁与第一通道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设置有开口,导向部设置有第三通道,开口连通第三通道和第二腔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三通道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第二过滤件,位于第二腔室内,第二过滤件设置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一端与隔板相连接且与开口相连通,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的底壁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过滤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孔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与壳体相连接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出口部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第三过滤件,第三过滤件位于第二腔室内,第三过滤件设置有第五通道,第五通道的一端与隔板相连接,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的底壁相连接;其中,回流管的一端与第五通道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多个导叶,设于隔板,导叶位于第一腔室内,多个导叶间隔分布于第一过滤件的周侧,任意相邻两个导叶之间合围出连通部;其中,连通部的延伸方向与流体在第二通道内的方向不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自排料部向壳体的方向,壳体的底壁向上倾斜设置,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过渡面,位于导流管和壳体的侧壁之间,导流管和壳体通过过渡面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渡面为弧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排料部包括排料口,排料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的底壁的下方,或者排料口的底部与壳体的底壁平齐。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家用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分离器。
本发明提供的家用设备,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分离器,因此,具有上述分离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离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离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分离器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分离器沿B-B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离器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离器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分离器沿D-D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分离器沿E-E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洗碗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分离器,110壳体,112壳本体,114隔板,116连通部,118导向部,120第三通道,122第一子壳,124第二子壳,126导叶,140第二腔室,150第一过滤件,154第二通道,160导流管,170出口部,180排料部,182排料口,190第二过滤件,192第四通道,200回流管,210第三过滤件,300洗碗机,310机壳,320洗涤泵,330管道,340下喷臂,350中喷臂,360上喷臂,370喷口,380底盘,400餐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分离器100和家用设备。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
详细地,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分离器100运行前,关闭排料部180,而后混有固体颗粒且高速流动的流体从导流管160进入分离器100内后,会沿着第二通道154的内壁的周向流动形成旋流,经过旋流分离后的相对较轻的液体和/或气体通过出口部170排出分离器100,相对较重的固体颗粒进入第二腔室140,而后通过开启排料部180以通过排料部180排出分离器100。
由于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一过滤件150,第一过滤件150包括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且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故而第二通道154内的流体经过第一过滤件150过滤后进入第一通道,也就是说,第一过滤件150能够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使得液体和/或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出口部170,而后排出分离器100,可避免固体颗粒混杂在液体和/或气体中流向出口部170,可保证气液固分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流体流经第一过滤件150时,第一过滤件150能够削弱第一通道内的旋流强度,可降低分离器100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过滤件150的作用,固体颗粒由第二通道154的顶部流向底部,而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第二腔室140,从而避免固体颗粒在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沉积,使得第一过滤件150不会堵塞,可保证分离器100气液固分离的效率。
具体地,分离器100为旋流分离器。
具体地,第一过滤件150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包括过滤孔和过滤口中的至少一者,过滤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滤部均匀设置,可通过过滤部来过滤流经第一过滤件150的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其中,固体颗粒包括密度远大于液体的球形固体颗粒,固体颗粒也可是密度略大于液体且呈扁平状的固体颗粒。
具体地,通过合理设置壳体110的结构,使得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且使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也就是说,用于排出液体和/或气体的出口部170与用于排出固体颗粒的排料部180分别与不同的腔室相连通,这样,可有效避免固体颗粒借由出口部170流出分离器100。也就是说,为气液固分离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导流管160包括进口管体,出口部170包括出口管体,出口管体的一部分伸出壳体110,出口管体的另一部分伸入第一通道,排料部180包括排料管体。管体的结构设置具有导流的作用,流体流过管体,减少了流体的折转,减小了流体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有利于提高流速,避免因速度能过大导致流体的流动损失大,气动性能差,减小流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管体具有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流体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有利于降低了噪声,可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流体指的是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或液体、气体及固体颗粒的混合物,或气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54围设于第一通道的周侧。
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过渡面,位于导流管和壳体的侧壁之间,导流管和壳体通过过渡面连接在一起。即,过渡面位于导流管和壳体的侧壁之间,且过渡面与导流管和壳体的侧壁均连接。也就是说,过渡面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以保证导流管内的流体被有效导流至第二通道的内壁处,为混有固体颗粒且高速流动的流体沿着第二通道的内壁的周向流动形成旋流,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过渡面为弧面,具有加工便利,导流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3、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
进一步地,自第一腔室向第二腔室140,第一腔室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第二腔室140的过流截面面积。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的配合结构,使得自第一腔室向第二腔室140,第一腔室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第二腔室140的过流截面面积,该设置便于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第二腔室140,可保证第二腔室140收集固体颗粒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具体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均为柱形结构。
实施例3:
如图3、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
进一步地,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12、隔板114和连通部116,隔板114设于壳本体112内,隔板114将壳本体112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连通部116设于隔板114,连通部116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通道沿出口部170向隔板114的方向延伸。
详细地,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12、隔板114和连通部116。隔板114将壳本体112的内部空间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壳本体112的现有结构,通过增设隔板114的方式来限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的结构,以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相互独立。该结构设置减少了产品改造材料的投入,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改造成本低的优点。同时,通过设置连通部116,利用连通部116来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沿出口部170向隔板114的方向延伸,该设置可保证第二通道154流入第一通道的流体均被过滤,进而可保证经出口部170流出的液体和/或气体中未混杂有固体颗粒。
具体地,如图3和图9所示,壳本体112包括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4,第一子壳122与第二子壳124可拆装连接。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4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卡接连接、螺接连接、磁吸连接及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另外,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4可拆装连接,便于调整壳本体112的整体结构尺寸,具有装配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实施例4:
如图3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12、隔板114和连通部116,隔板114设于壳本体112内,隔板114将壳本体112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连通部116设于隔板114,连通部116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通道的一端与隔板114相连接,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的顶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110还包括:导向部118,导向部118设于隔板114,导向部11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通道内,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导向部118的外壁与第一通道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详细地,壳体110还包括导向部118,且导向部118与隔板114相连接,导向部118位于第一腔室,且导向部11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通道内。通过合理设置导向部118的结构及设置导向部118与第一通道的配合结构,使得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导向部118的外壁与第一通道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如,导向部118为锥形结构。该设置使固体颗粒不但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第二腔室140处,且当流体在导向部118自上而下流动时,导向部118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使固体颗粒能够被有效导流至第二腔室140处,可避免固体颗粒回流至出口处,也就是说,可保证气液固分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具体地,导向部118与隔板114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简单化,降低产品的成本,且也有利于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该结构设置简化了装配工序,便于分离器100的拆装,可操作性强。
具体地,导向部118与隔板114可拆装连接,导向部118与隔板114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卡接连接、螺接连接、磁吸连接及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另外,导向部118与隔板114可拆装连接,便于调整壳体110的整体结构尺寸,具有装配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18均位于第一通道内,也即第一通道包覆导向部118。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118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通道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隔板114设置有开口,导向部118设置有第三通道120,开口连通第三通道120和第二腔室140。单纯依靠离心力,单位时间内被分离到第二腔室140内的固体颗粒量是固定的。若增大流体内的固体颗粒量,来不及被分离的固体颗粒(如,污染物)会附在第一过滤件150上,导致第一过滤件150堵塞。故而通过合理设置导向部118的结构,使得导向部118包括第三通道120,且开口与第三通道120和第二腔室140均连通,第三通道120位于低压区,因此,在分离器100内部,除了形成由导流管160经第二通道154、第一通道至出口部170流动,还会形成由第二腔室140经第三通道120、第一通道至出口部170流动。也就是说,在第一腔室内会引导更多的流体自上而下补入第三通道120内,使得导流管160可以流入更多流体。流体在第一腔室内自上而下流动,被甩向第一腔室的腔壁处的固体颗粒向下流动进入第二腔室140,从而增大了单位时间内被分离到第二腔室140内的固体颗粒量,有效缓解了第一过滤件150的堵塞情况。
具体地,第三通道120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三通道120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三通道120的另一端与开口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4设置有开口,导向部118穿设于开口。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重力方向,导向部118位于隔板114的上方,隔板114设置有开口,导向部118的第三通道120与开口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通道120沿出口部向隔板的方向延伸,且在第一通道的横截面上,第三通道120位于第一通道的中部。第一通道的中部为低压区,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第三通道120和第一通道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三通道120位于第一通道的中部,即,使得第三通道120位于低压区处,该设置可以引导更多的流体补入第三通道120,更多的流体自上而下补入第三通道120内,使得导流管160可以流入更多流体。
实施例5:
如图3、图6、图7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12、隔板114和连通部116,隔板114设于壳本体112内,隔板114将壳本体112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连通部116设于隔板114,连通部116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通道沿出口部170向隔板114的方向延伸,隔板114设置有开口,导向部118设置有第三通道120,开口连通第三通道120和第二腔室140。
进一步地,分离器100还包括第二过滤件190,第二过滤件190位于第二腔室140内,第二过滤件190设置有第四通道192,第四通道192的一端与隔板114相连接且与开口相连通,第四通道192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140的底壁相连接。
详细地,由于导向部118包括第三通道120,第三通道120的一端与开口连通,第三通道120的另一端与第一通道连通,该设置会增大第二腔室140内的流体的扰动,使得第二腔室140内的固体颗粒无法沉积,且会使部分固体颗粒流入第三通道120,进而会使得固体颗粒经第一通道及出口部170流出分离器100,会降低分离器100的过滤效率。故而,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过滤件190,使得第二过滤件190包括第四通道192,第四通道192的一端与隔板114相连接,且第四通道192的一端与隔板114的开口相连通,第四通道192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140的底壁相连接,该设置可保证回流至第三通道120内的流体为经过第二过滤件190过滤后的液体,使得固体颗粒可被第二过滤件190拦截,进而被收集至第二腔室140内。
具体地,第二过滤件190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包括过滤孔和过滤口中的至少一者,过滤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滤部均匀设置,可通过过滤部来过滤流经第二过滤件190的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其中,固体颗粒包括密度远大于液体的球形固体颗粒,固体颗粒也可是密度略大于液体且呈扁平状的固体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件150和第二过滤件19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过滤网。第一过滤件150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围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或第二过滤件190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围成第四通道192,第四通道192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或第一过滤件150和第二过滤件190均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围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154,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第二通道154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具体地,如图3、图5、图6和图9所示,第一过滤件150和第二过滤件190均为柱状结构;如图7所示,第一过滤件150为柱状结构,第二过滤件190为矩形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过滤件150和第二过滤件19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孔板。第一过滤件150包括孔板,孔板围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或第二过滤件190包括孔板,孔板围成第四通道192,第四通道192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或第一过滤件150和第二过滤件190均包括孔板,孔板围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154,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第二通道154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实施例6: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5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12、隔板114和连通部116,隔板114设于壳本体112内,隔板114将壳本体112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连通部116设于隔板114,连通部116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通道沿出口部170向隔板114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分离器100还包括回流管200,回流管200的一端与壳体110相连接且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回流管200的另一端与出口部170相连通。
详细地,单纯依靠离心力,单位时间内被分离到第二腔室140内的固体颗粒量是固定的。若增大流体内的固体颗粒量,来不及被分离的固体颗粒(如,污染物)会附在第一过滤件150上,导致第一过滤件150堵塞。故而通过合理设置分离器100的结构,使得分离器100包括回流管200,回流管200的一端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回流管200的一端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回流管200的另一端与出口部170相连通,回流管200的一端位于低压区,因此,在分离器100内部,除了形成由导流管160经第二通道154、第一通道至出口部170流动,还会形成由第二腔室140经回流管200至出口部170流动。也就是说,在第一腔室内会引导更多的流体自上而下补入回流管200内,使得导流管160可以流入更多流体。流体在第一腔室内自上而下流动,被甩向第一腔室的腔壁处的固体颗粒向下流动进入第二腔室140,从而增大了单位时间内被分离到第二腔室140内的固体颗粒量,有效缓解了第一过滤件150的堵塞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分离器100还包括第三过滤件210,第三过滤件210位于第二腔室140内,第三过滤件210设置有第五通道,第五通道的一端与隔板114相连接,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140的底壁相连接,回流管200的一端与第五通道相连通。
其中,由于回流管200的一端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回流管200的一端与第二腔室140的中部相连通,回流管200的另一端与出口部170相连接,该设置会增大第二腔室140内的流体的扰动,使得第二腔室140内的固体颗粒无法沉积,会降低分离器100的过滤效率。故而,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过滤件210,使得第三过滤件210包括第五通道,第五通道的一端与隔板114相连接,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140的底壁相连接,该设置可保证回流至回流管200内的流体为经过第三过滤件210过滤后的液体,使得固体颗粒可被第三过滤件210拦截,进而被收集至第二腔室140内。
具体地,第三过滤件210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包括过滤孔和过滤口中的至少一者,过滤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滤部均匀设置,可通过过滤部来过滤流经第三过滤件210的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其中,固体颗粒包括密度远大于液体的球形固体颗粒,固体颗粒也可是密度略大于液体且呈扁平状的固体颗粒。
实施例7:
如图4、图5、图6、图7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6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12、隔板114和连通部116,隔板114设于壳本体112内,隔板114将壳本体112分割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连通部116设于隔板114,连通部116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通道沿出口部170向隔板114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分离器100还包括多个导叶126,多个导叶126设于隔板114,多个导叶126位于第一腔室内,多个导叶126间隔分布于第一过滤件150的周侧,任意相邻两个导叶126之间合围出连通部116;其中,连通部116的延伸方向与流体在第二通道154内的方向不同。
详细地,通过设置多个导叶126,使得多个导叶126与隔板114相连接,且多个导叶126间隔分布于第一过滤件150的周侧,相邻两个导叶126之间合围出连通部116。该设置使得导叶126具有引导流体流动的作用,使得第二通道154内的流体可被有效导流至第二腔室140内。
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导叶126的布置结构,使得导流管160的延伸方向与流体在第二通道154内的方向不同,故而可以降低连通部116内的流体流速,以减弱第一腔室内强旋流对第二腔室140内流体的扰动,使得固体颗粒可由连通部116有效流入第二腔室140内,以使其沉积在第二腔室140内,实现对固体颗粒的收集。
具体地,隔板114的边缘与第二腔室140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导叶126伸出隔板114的边缘。
具体地,导流管160的延伸方向与流体在第二通道154内的方向相反。
实施例8:
如图3和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其中,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50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过滤件150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导流管160与壳体110的侧壁相连接,且导流管160与第二通道154相连通,导流管160用于引导流体沿第二通道154的周向旋转流动,出口部17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出口部170与第一通道相连通,排料部180与壳体110相连接,且排料部180与第二腔室140相连通。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140的上方,自排料部180向壳体110的方向,壳体110的底壁向上倾斜设置,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详细地,由于空吸作用,低于排料部180上沿的液体难以被排除,因此,通过合理设置壳体110的底壁的结构,使得壳体110的底壁向上倾斜设置,具体地,自排料部180向壳体110的方向,壳体110的底壁向上倾斜设置,这样,第二腔室140内的流体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壳体110的底壁流向排料部180,便于混有固体颗粒的流体通过排料部180有效排出分离器100。
具体地,如图3和图9所示,壳体110的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C满足:0°<C<90°。
进一步地,排料部180包括排料口182,排料口18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10的底壁的下方,或者排料口182的底部与壳体110的底壁平齐。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排料部180和第二腔室140的底壁的配合结构,使得排料部180包括排料口182,排料口18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10的底壁的下方,或者排料口182的底部与壳体110的底壁平齐,该设置使得混有固体颗粒的流体能够被有效排出。
实施例9: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用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分离器。
本发明提供的家用设备包括分离器100,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过滤件150、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和排料部180。分离器100运行前,关闭排料部180,而后混有固体颗粒的流体从导流管160进入分离器100内后,会沿着第二通道154的内壁的周向流动形成螺旋旋流,经过旋流分离后的相对较轻的液体和/或气体通过出口部170排出分离器100,相对较重的固体颗粒进入第二腔室140,而后通过开启排料部180以通过排料部180排出分离器100。
由于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一过滤件150,第一过滤件150包括第一通道,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和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154,且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腔室140,故而第二通道154内的流体经过第一过滤件150过滤后进入第一通道,也就是说,第一过滤件150能够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使得液体和/或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出口部170,而后排出分离器100,可避免固体颗粒混杂在液体和/或气体中流向出口部170,可保证气液固分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流体流经第一过滤件150时,第一过滤件150能够削弱第一通道内的旋流强度,可降低分离器100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过滤件150的作用,固体颗粒由第二通道154的顶部流向底部,而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入第二腔室140,从而避免固体颗粒在第一过滤件150的外壁沉积,使得第一过滤件150不会堵塞,可保证分离器100气液固分离的效率。
具体地,家用设备包括洗碗机、洗衣机及干衣机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家用设备为洗碗机300,洗碗机300包括机壳310、洗涤泵320、管道330、下喷臂340、中喷臂350、上喷臂360、喷口370、底盘380。将餐具400至于洗碗机300内,洗碗机300循环洗涤与过滤的过程如下:水流从洗涤泵320中流出,由管道330分别进入下喷臂340、中喷臂350、上喷臂360,而后通过喷口370喷在餐具400上,被冲下的污染物同水一起落在底盘380中,而后随水一起进入分离器100中,污染物被分离储存在分离器100的集污盒中,干净的水流通过分离器100的出口部170进入洗涤泵320中,开始下一个循环。其中,箭头指示了水流的流动方向。
相关技术中,洗碗机的过滤方式为循环过滤,流出的水含有一部分污染物,会对餐具产生二次污染。而本申请在洗碗机300上应用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分离器100后,污水经过分离器100,所有污染物都被拦截,流出的水即为干净水,不会对餐具400产生二次污染,有利于提升洗涤效果,减少洗涤时间,节约用水量。
实施例10:
分离器100(如,旋流分离器)包括导流管160、出口部170、壳体110、排料部180、导叶126、第一过滤件150、第二过滤件190。
旋流分离器运行前,排料部180关闭。
而后含有密度略大于流体的片状颗粒的流体从导流管160进入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开始运行。运行时其内部形成强旋流。
由于第一过滤件150的存在,一方面小于第一过滤件150的网孔尺寸的颗粒是无法通过第一过滤件150的,从而实现了一次全过滤;另一方面第一过滤件150大幅削弱了第一通道处的旋流强度,可大幅降低整个旋流分离器的阻力。
第一通道内设置导向部118(如,椎体),使得片状颗粒不但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第二通道154处,而且当流体在椎体内自上向下流动时,倾向于向第二通道154处运动。
固体颗粒在第二通道154内运动至底部后,会被甩入横向隔板114与导叶126形成的连通部116内,从而避免颗粒在第一过滤件150表面沉积,解决了第一过滤件150堵塞问题。
由于连通部11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腔室内的流体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可以降低连通部116内的流体流速,最终减弱流体强旋流对第二腔室140内流体的扰动,使得固体颗粒由连通部116进入第二腔室140后,可以沉积在第二腔室140内,实现对颗粒的收集。
单纯依靠离心力,单位时间内被分离到第二腔室140内的颗粒量是固定的,加大起始固体颗粒量,来不及被分离的固体颗粒会附在第一过滤件150上,导致第一过滤件150堵塞,因此在内锥中间设置第三通道120。由于旋流分离器中心附近区域为低压区,第三通道120位于此低压区附近,因此,在旋流分离器内,除了形成由导流管160,经第一过滤件150,至出口部170的流动,还会形成由第二腔室140,经第三通道120,向出口部170方向的内部回流。在第一腔室内会形成自上向下的流动去补充第三通道120内的流量。流体在第一腔室内自上向下流动,可以携带被甩向第二通道154处的片状颗粒向下流动进入第二腔室140,从而增大了单位时间内被分离到第二腔室140的固体颗粒量。有效缓解了第一过滤件150的堵塞。
但是,导向部118设置第三通道120后,第二腔室140内扰动增大,颗粒无法沉积,且部分颗粒从第三通道120流出,直接降低了旋流分离器的整体过滤效率。因此在隔板114与壳体110的底壁之间设置第二过滤件190,第二过滤件190可辅助第三通道120,确保在大回流流量下颗粒可被拦截,可被第二腔室140收集。
壳体110的底壁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C(0°<C<90°)。由于空吸作用,低于排料口182上沿的水难以被排除,因此壳体110的底壁设计为斜面,使尽可能多的流体与污染物被排出完成颗粒收集后。
旋流分离器停止运行,打开排料口182,由排水泵把第二腔室140内的水与污染物颗粒排出。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外壁和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腔室;
导流管,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连接,且所述导流管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管用于引导流体沿所述第二通道的周向旋转流动;
出口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所述出口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排料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所述排料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
壳本体;
隔板,设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壳本体分割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连通部,设于所述隔板,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出口部向所述隔板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第一腔室向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腔室的过流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导向部,设于所述隔板,所述导向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其中,沿所述出口部向所述隔板的方向,所述导向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设置有开口,所述导向部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二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出口部向所述隔板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有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接且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第二过滤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过滤网;或
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第二过滤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孔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口部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三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三过滤件设置有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接,所述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相连接;
其中,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导叶,设于所述隔板,所述导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多个导叶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周侧,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导叶之间合围出所述连通部;
其中,所述连通部的延伸方向与流体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方向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排料部向所述壳体的方向,所述壳体的底壁向上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渡面,位于所述导流管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导流管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过渡面连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面为弧面。
14.一种家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7240.3A CN115193124B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7240.3A CN115193124B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93124A CN115193124A (zh) | 2022-10-18 |
CN115193124B true CN115193124B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357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77240.3A Active CN115193124B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9312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390705A (en) * | 1972-07-13 | 1975-04-16 | Bronswerk Apparatenbouw | Centrifugal separator |
KR20060105392A (ko) * | 2005-03-29 | 2006-10-11 |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집진장치 |
CN102861462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分离装置 |
WO2013092315A1 (de) * | 2011-12-23 | 2013-06-27 | Mann+Hummel Gmbh | Fliehkraftabscheider und filteranordnung mit solchen fliehkraftabscheider |
GB201420257D0 (en) * | 2014-11-14 | 2014-12-31 | Dwc As | Solids separation, washing and sampling system |
US9022231B1 (en) * | 2010-05-26 | 2015-05-05 | Claude Laval Corporation | Centrifugal separator with filter r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40675B2 (en) * | 2006-03-10 | 2010-06-22 | G.B.D. Corp. |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
US9016480B2 (en) * | 2007-06-20 | 2015-04-28 | Waterco Limited | Multi-cyclone sediment filter |
-
2021
- 2021-04-08 CN CN202110377240.3A patent/CN1151931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390705A (en) * | 1972-07-13 | 1975-04-16 | Bronswerk Apparatenbouw | Centrifugal separator |
KR20060105392A (ko) * | 2005-03-29 | 2006-10-11 |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집진장치 |
US9022231B1 (en) * | 2010-05-26 | 2015-05-05 | Claude Laval Corporation | Centrifugal separator with filter rod |
CN102861462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分离装置 |
GB2492660A (en) * | 2011-07-06 | 2013-01-09 | Johnson Electric Sa | Cyclonic particle separator for liquid / solid separation |
WO2013092315A1 (de) * | 2011-12-23 | 2013-06-27 | Mann+Hummel Gmbh | Fliehkraftabscheider und filteranordnung mit solchen fliehkraftabscheider |
GB201420257D0 (en) * | 2014-11-14 | 2014-12-31 | Dwc As | Solids separation, washing and sampling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洗碗机中的两相流问题研究;刘日超等;《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975-97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93124A (zh) | 2022-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10954B2 (ja) | 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 |
KR20030071093A (ko) |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의 그릴 조립체 | |
CN102655797A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02319043A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
CN108634818A (zh) | 一种洗涤机 | |
CN209032135U (zh) | 回收桶及其清洗机 | |
AU2005283239B2 (en) | Cyclone collector | |
CN115193124B (zh) |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 |
CN207520098U (zh) | 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 |
WO2022095943A1 (zh) | 一种旋流分离器 | |
KR100789837B1 (ko) |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 |
CN202198537U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
CN215820806U (zh) | 一种用于洗地机的污水箱及洗地机 | |
CN114983310A (zh) | 一种分离器及清洁设备 | |
CN111560728B (zh) | 一种波轮洗衣机 | |
US20240253066A1 (en) | Cyclone Separator and Dishwasher | |
CN210495543U (zh) | 一种无耗材免维护自清洗的涡旋式油雾净化器 | |
CN212611557U (zh) |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线屑过滤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0159387U (zh) | 内置文丘里湿式除尘器 | |
CN115703026A (zh) | 分离器和家用设备 | |
CN215352737U (zh) | 水泥行业用超低排放收尘器 | |
CN114433371A (zh) | 一种旋流分离器 | |
CN114794968A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 |
KR100595230B1 (ko) |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 |
CN215502750U (zh) |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