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90A - 记录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590A CN1151590A CN96122502.5A CN96122502A CN1151590A CN 1151590 A CN1151590 A CN 1151590A CN 96122502 A CN96122502 A CN 96122502A CN 1151590 A CN1151590 A CN 11515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k
- disc
- pallet
- tray
- holding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2—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3—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in containers or tray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7—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both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and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支承圆盘的转台,记录再现信号的拾取装置,以及使圆盘面至少保持垂直姿势地进行运送的平板状的托盘,托盘的保持面上具有可在托盘运送方向自由移动并靠向圆盘交换位置方向,支承圆盘的周边或圆盘盒一边的第1圆盘卡合部,以及具有当圆盘面垂直时呈保持圆盘周边的状态和收入保持面内的状态的第2圆盘卡合部,且保持面具有可装卸地保持圆盘盒的圆盘盒装入部。因此,圆盘或圆盘盒不会从垂直的托盘落下,且可选择圆盘或圆盘盒。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可载置作为高密度记录媒体的光盘之类的圆盘单体和装有圆盘的圆盘盒、至少圆盘面垂直也能驱动的记录再现装置。
目前,作为电脑等的信息设备的记录媒体,使用着CD-ROM等的再现专用型的圆盘、及光磁方式、相变方式的重写型圆盘。
这些圆盘有的是直接装载在托盘上的,有的为了保护圆盘的表面等原因,是把圆盘装入圆盘盒内再装载在托盘上的。
如上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例如当把圆盘直接装载在托盘上时,用圆盘装载装置把托盘从圆盘交换位置运送至记录再现位置,使圆盘载置在转台上,通过转台转动圆盘,使拾取装置在圆盘表面移动,进行记录再现。
当把圆盘盒装载在托盘上时,记录再现方式也是一样的,但为了使圆盘载置在转台上,进行拾取装置的扫描,在运送托盘的过程中,要打开圆盘盒的圆盘保护盖。
最近,不仅已提出了具有圆盘专用托盘的记录再现装置,及具有圆盘盒专用托盘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方案,而且还提出了具有可选择装载圆盘或圆盘盒的托盘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方案(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1995年第161112号)。后者在托盘上设有圆盘载置部及圆盘盒载置部。
但是,这样的传统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缺点是,托盘处于纵向姿势时不能使用。
对于托盘以纵姿势使用,为了节省作为电脑等的外部存储装置使用时的空间,记录再现装置的用户有这一要求。此外,为了提高记录再现装置装配及检验等时的作业性能,记录再现装置的厂家也有这一要求。
若按这些要求将上述传统记录再现装置的托盘竖着使用,则因为圆盘仅是载置在托盘上的,故圆盘容易落下,即使圆盘能不落下地被送入记录再现装置,从记录再现装置送出时也容易发生圆盘从托盘落下、圆盘表面破损、信号不能再现的情况,或者,发生不能在记录再现装置的旋转支承台即转台的中心与圆盘装入用的夹持孔很好卡合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从竖立着的托盘上落下、能在托盘上有选择地装载圆盘或圆盘盒的记录再现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的第1技术方案如下,即,具有与圆盘结合、将所述圆盘支承在记录再现位置的转台,在所述圆盘的表面移动、将信号记录于所述圆盘或从所述圆盘再现信号的拾取装置,以及在圆盘交换位置和与所述转台结合的位置之间、使所述圆盘的面至少保持垂直姿势地运送所述圆盘的平板状的托盘,所述托盘在其保持面上具有可在托盘运送方向自由移动、受到向着托盘的圆盘交换位置方向的作用力、可自由结合或脱开地支承所述圆盘的周边或圆盘盒一边的第1圆盘卡合部,以及具有当所述圆盘面呈垂直姿势时与所述第1圆盘卡合部一起保持所述圆盘周边的状态和收入保持面内的状态这样两种状态的第2圆盘卡合部,同时,所述保持面具有可自由装卸地保持内装有圆盘的圆盘盒的圆盘盒装入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圆盘面呈垂直的状态下,利用可自由结合、脱开地支承圆盘周边的第1和第2圆盘卡合部的动作,圆盘能装在记录再现装置上,圆盘盒能被保持在圆盘盒装入部,圆盘不会从纵姿势的托盘上落下,能有选择地把圆盘或圆盘盒装载在托盘上。托盘从圆盘交换位置运送至记录再现位置进行记录再现。再向反方向运送进行圆盘交换。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分记录再现装置的姿势、即区分圆盘的面是水平还是垂直,并与姿势相应地改变圆盘的保持方式的装置。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2技术方案如下,即,具有与圆盘结合、将所述圆盘支承在记录再现位置的转台,在所述圆盘的表面移动、将信号记录于所述圆盘或从所述圆盘再现信号的拾取装置,在圆盘交换位置和与所述转台结合的位置之间、使所述圆盘的面保持呈水平的姿势或呈垂直的姿势地进行运送的平板状的托盘,输出指示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还是垂直姿势的信号的姿势指定装置,以及由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所输出的信号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托盘在其保持面上具有可在托盘运送方向自由移动、受到向着托盘的圆盘交换位置方向的作用力、可自由结合或脱开地支承所述圆盘的周边的第1圆盘卡合部,以及具有当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检测出所述托盘为垂直姿势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而从所述保持面突出、与所述第1圆盘卡合部一起保持所述圆盘周边的状态,及当由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检测出所述托盘为水平姿势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而收入保持面内的状态这样两种状态的第2圆盘卡合部,同时,所述保持面具有可自由装卸地保持内装有圆盘的圆盘盒的圆盘盒装入部。
根据本发明,当通过姿势指定装置检测出所述托盘为垂直姿势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第2圆盘卡合部从保持面向外突出,变为与所述第1圆盘卡合部一起保持所述圆盘周边的状态,当通过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检测出所述托盘为水平姿势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第2圆盘卡合部变为收入保持面之内的状态,用户可以不必注意圆盘的姿势,只要插入圆盘或圆盘盒,即能可靠装在记录再现装置上。
对于上述的技术方案1和2可以进行种种变更和变形,其结果,可以在上述技术方案1和2的作用效果之外,再加上如下的作用效果。
例如,可以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之上,再在所述保持面上设置当托盘为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在水平姿势下使用时能载置大小适合圆盘载置部的圆盘,装置在水平和垂直时都能使用。
或者,也可以再使所述托盘保持面的、所述托盘为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与水平面相比,托盘的里面一侧增高地倾斜,从而装着容易,并且在从所述圆盘交换位置向所述圆盘的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期间,圆盘可避免与所述转台抵接,可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再有,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也可以使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线对称地设置在托盘处于垂直姿势时的托盘的上下方向,这样,即能按喜好将托盘的载置圆盘的侧面配置在托盘的右侧或左侧,故可随意使用。
此外,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也可以使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圆盘载置部的外侧,这样,当将圆盘装载在托盘上时,托盘的中央部大面积开放着,所以,圆盘不易碰到第2圆盘卡合部,圆盘装上容易。
还有,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也可以使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突出、收入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这们,即使不装上圆盘而以圆盘盒取而代之,第2圆盘卡合部也会被圆盘推压而下降至装着面以下,故能不受影响地装上,能利用圆盘盒装入部的空间保持圆盘。
此外,也可以使第2圆盘卡合部受到突出方向的作用力,这样,即使装上圆盘盒时圆盘卡合部下降了,当取出圆盘盒时圆盘卡合部会突出来,所以,能立即装上圆盘,而不必进行第2圆盘卡合部出、入的操作。
另外,也可以使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出、入地设于圆盘盒装入部,且受到突出方向的作用力,这样就能同时具有上述效果,即,既能利用圆盘盒装入部的空间保持圆盘,又能在取出圆盘盒换上圆盘时,不必进行第2圆盘卡合部的出、入操作。
或者,也可以将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装、卸地设于圆盘盒装入部,这样,圆盘盒装上时,只要卸下第2圆盘卡合部即可,而水平使用时,第2圆盘卡合部不会妨碍圆盘。
再者,也可以将第2圆盘卡合部设置成可有选择地在突出姿势或收入姿势间进行切换的状态,这样,通过在装上圆盘盒时第2圆盘卡合部取收入姿势,从而不必把第2圆盘卡合部卸下,不会丢失,且不必准备保管场所。
图1示出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的第1实施例,其托盘为垂直姿势,圆盘卡合部呈突出状态,其中(a)为侧视图,(b)为示出其托盘局部剖面的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一实施例的驱动系统的方框图。
图4为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上装载圆盘及圆盘盒的说明图。
图5为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处于水平姿势或垂直姿势的托盘上装载圆盘盒时的装载及记录再现动作的说明图。
图6为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处于水平姿势的托盘上装载小型圆盘时的装载及记录再现动作的说明图。
图7为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处于水平姿势的托盘上装载大型圆盘时的装载及记录再现动作的说明图。
图8为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处于水平姿势或垂直姿势的托盘上装载大型圆盘时的装载及记录再现动作的说明图。
图9示出了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水平姿势或垂直姿势的托盘、在圆盘卡合部收入时装载圆盘盒的状态,其中(a)为其水平姿势时的俯视图,(b)至(d)为示出装上顺序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水平姿势或垂直姿势的托盘、在圆盘卡合部突出时装载圆盘盒的状态,其中(a)为其水平姿势时的俯视图,(b)至(d)为示出装上顺序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水平姿势的托盘、在圆盘卡合部收入时装载小型圆盘的状态,其中(a)为其水平姿势时的俯视图,(b)至(c)为示出装上顺序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水平姿势的托盘、在圆盘卡合部收入时装载大型圆盘的状态,其中(a)为其水平姿势时的俯视图,(b)至(c)为示出装上顺序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用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水平姿势或垂直姿势的托盘、在圆盘卡合部突出时装载大型圆盘的状态,其中(a)为其水平姿势时的俯视图,(b)至(c)为示出装上顺序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1实施例中的圆盘卡合部的动作状态,其中(a)为突出状态图,(b)为可自动复位的收入状态图,(c)为收入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2实施例中的托盘为垂直姿势的状态,其中(a)为侧视图,(b)为其横剖视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2实施例的姿势指定装置,其中(a)为将记录再现装置的筐体设置于水平面并使托盘呈水平姿势状态的侧视图,(b)为其主视图,(c)为此时的姿势指定装置的剖视图,(d)为将记录再现装置的筐体设置于水平面并使托盘呈垂直姿势状态的侧视图,(e)为其主视图,(f)为此时的姿势指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记录再现装置第2实施例中的托盘呈水平姿势的状态,其中(a)为其俯视图,(b)为侧面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是把一至数种大小不同的圆盘单体或收容在一至数种大小不同的圆盘盒内的圆盘装在托盘上、来记录或再现信号的装置。
图1所示为垂直姿势的托盘1从记录再现装置的筐体2的出入用开口15(见图2)向圆盘交换位置伸出的状态,该图(a)是从侧面看到的圆盘保持面的图。
在记录再现装置的筐体2前侧面的前面板2a上设置有当装入托盘1时堵塞筐体2的前侧面开口15用的闸门8,该闸门8可以托盘1的侧面侧为轴打开。
托盘1上设有圆盘盒装入部3,托盘1上还设有托盘1处于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用的、凹设成圆盘大小的圆盘状的圆盘载置部4。
托盘1上还设有处于垂直姿势时保持圆盘用的、突出于保持面的圆盘卡合部5,此外,托盘1上还设有孔部6和圆盘装卸用的开口7。
图2是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立体图。主机架10和主控制杆11安装在筐体2上。
首先,在筐体2的内底面上,设有将安装在主机架10上的、剖面形状为L字形的扭簧片12用其两端的孔13和螺钉及其他固定装置予以固定用的两个螺孔凸台14。该螺孔凸台14的上表面向装筐体2前端出入用开口15的方向稍稍向下倾斜,因此,当扭簧片12固定在螺孔凸台14上时,主机架10顶端部10a始终被推靠向箭头D方向。
另外,在筐体2内部设有可转动地枢支主控制杆11用的一个轴16。当例如由于后面将介绍的带减速装置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装置而使主控制杆11向箭头R1方向转动时,如前所述被推靠向箭头D方向的主机架10由于主控制杆11的斜面18而与主机架10的切缝19卡合,并克服扭簧片12的弹簧作用力,将主机架10的顶端部10a向上推向箭头U的方向,使主机架10在图2中大致呈水平状态。此时,主机架10由斜面18端部的水平面支承。当主控制杆11由于电动机56而向箭头R2方向转动时,由于扭簧片12的弹簧作用力,主机架10沿着主控制杆11的斜面18从水平位置向箭头D的方向倾斜。
主机架10在圆盘的记录再现位置设有转台20。转台20的转轴与圆盘电动机21结合并由其驱动。沿转台20的径向往复移动的拾取装置22设置成可沿导轴23自由移动,另一导轴23a上形成有螺旋槽,在拾取装置22上设有与该螺旋槽啮合的螺母部,通过电动机78使设有螺旋槽的导轴23a转动而使拾取装置22往复移动。拾取装置22设有再现用的激光发光部和接受圆盘的反射光的受光部。
在图2中,把托盘1作为水平放置的部件进行说明。托盘1为平板状,周围设有壁25。壁25的底板侧26在设于筐体2内侧面的两条导向筋27之上滑动,关闭筐体2上侧面的盖28以极小的间隙为壁25的图2中的上端面29导向,使托盘1可向箭头Y1-Y2的方向自由移动地被保持着,圆盘交换位置如图1所示,为托盘1从筐体2前方开口15向外伸出的位置。又,托盘1在筐体2中的滑动保持并不限于上述装置,也可用上下两条筋条来夹着托盘1的壁25,或者也可在托盘1的侧面设置槽,在筐体2侧设置与此嵌合的一条筋条。
在图2中的托盘1上,由驱动弹簧31施加作用力的第1圆盘卡合部即圆盘保持部9贯穿壁76而向箭头Y2方向伸出。在圆盘保持部9上设有与壁76抵靠的爪部(未图示),槽部9a受到驱动弹簧31的弹力作用而伸出到托盘1的规定位置,处于待机状态。
在图2中,在托盘1的图中两侧的槽部36处,设有可向箭头P1-P2方向自由转动的第2圆盘卡合部即圆盘卡合部5,并由推压弹簧32施加箭头P1方向即离开托盘1方向的作用力。图14是说明圆盘卡合部5的动作的图。图14(a)示出了垂直姿势时保持未图示的大型圆盘92时的圆盘卡合部5的位置,受到推压弹簧32的弹簧力作用的圆盘卡合部5与托盘1的筋条37抵靠而限制了其转动。
图14(b)示出了该图中未示出的圆盘盒90载置在托盘上时的状态,当圆盘盒90载置时,圆盘卡合部5即从图14(a)的位置向箭头P2方向转动而呈图14(b)的状态,一旦圆盘盒90取下,即自动恢复图14(a)的状态。
图14(c)示出了圆盘卡合部5收入托盘1内的状态,通过使圆盘卡合部5在托盘1的槽部36内发生弹性变形,并使托盘1的筋条38与圆盘卡合部5的上侧面抵靠,把圆盘卡合部5固定在托盘1内。若解除与筋条38的卡合,即自动恢复成图14(a)的状态。除此之外,也可以把圆盘卡合部5从托盘1上取下(未图示)。
图2中的托盘1,其上侧面呈能载置内装有圆盘的圆盘盒及多种圆盘单体的复杂形状。在此,以托盘1的载置面呈水平姿势时的、能载置圆盘盒及大型圆盘和小型圆盘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图1所示圆盘盒装入部3是载置圆盘盒的部位,由托盘1的载置面40和托盘1里侧的筋条76、侧面的壁25进行支承,且通过驱动弹簧31,被夹持在圆盘保持部9和与圆盘保持部9相对的前侧壁25之间。此外,圆盘载置部4由载置面42和圆弧状的边43所构成,载置面42与载置面40相比,向前方以很小的角度向下下降,由该载置面42和边43及圆盘盒保持部9的槽部9a支承大型圆盘92,由向着前方以比载置面42稍大的角度比载置面42更向下下降的载置面45和圆弧状的边46支承小型圆盘93。即,载置面42、45通过随着趋向里侧而抬高地倾斜,从而防止当托盘1从圆盘交换位置向与转台20卡合的位置运送时、转台与圆盘靠接。
此外,通过改变圆盘盒表背前后侧的形状,能防止装入圆盘盒装入部时圆盘盒前后、表背插反。即,可以在圆盘盒载置面中的与圆盘单体的载置面不重复的部分设置凸起等,并在圆盘盒侧设置退避凹部,该凹部仅当载置在正确位置时能不受该凸起影响地进行载置。
在图2中,竖立在主机架10上的两条圆盘盒导向销48穿过托盘1的孔49后与圆盘盒的对准孔嵌合而对其进行定位。该导向销48也可以位于托盘1上。
在图2中,55是位于筐体2底部一侧、固定保持筐体2的金属制的本体,在本体55内设有封装着记录再现用的电路元件的印刷电路板62。56是设于筐体2、运送托盘1的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装置57a及经减速齿轮57b减速,使小齿轮57c转动。它们均装在轴63a-63c上。58是齿条,穿过其切缝64的爪(未图示)和与齿条58的侧部配合的爪(未图示)设于托盘1的背面,将齿条58可自由滑动地保持在托盘1的背面,齿条58的一端被托盘1的挡块(未图示)挡住,齿条58的另一端73受切换装置59的限制,其滑动受限制。因此,齿条58与小齿轮57c啮合,当小齿轮57c转动时,齿条58与托盘1一起向长度的Y1-Y2方向移动,从而可在圆盘交换位置与记录再现位置之间移动。切换装置59,其轴部65枢支在托盘1背面的轴孔内,齿条58的侧部重叠在轴部65上,防止轴部65脱出。此外,切换装置59向着以轴部65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方向的互相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别有突出的凸起66和阻挡部67,凸起66突出到托盘1的侧面之外,与筐体2的内侧面滑动接触,在该状态,阻挡部67阻挡住齿条58的另一端73,限制齿条58的滑动。在托盘1滑动至最进入筐体2中的位置即托盘1的记录再现位置,形成于筐体2内侧面的凹部68与凸起66相对,由于小齿轮57c的转动而欲移动的齿条58的另一端73将阻挡部67推压,切换装置59转动而使凸起66进入凹部68内,因此,阻挡部67离开齿条58,齿条58可相对托盘1滑动。因此,即使托盘1停止了,齿条58也进一步向筐体2的里侧移动,此时,用齿条5 8的操作片69推压主控制杆11端部的凸起70,由此而使主控制杆11以轴16为中心向R1方向转动,如在图2中已说明过的那样,使主机架10向U方向转动,在与转台卡合的位置,使转台20与圆盘卡合,并将圆盘或装在圆盘盒内的圆盘上抬至圆盘的记录再现位置,凸起70通过转动而进入齿条58的槽71内。
若使电动机56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齿条58及托盘1作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首先,齿条58相对托盘1滑动至其一端与挡块相接触,此时,推压与槽71卡合的凸起70,使主控制杆11向R2方向转动,使主机架10向箭头D方向复位。接着,用齿条58的一端推压托盘1的挡块,使托盘1向箭头Y2方向移动,从而使凸起66以轴65为中心作转动,从托盘1的侧面拉入,凸起66在筐体2的内侧面上滑动,阻挡部67与齿条58的另一端73结合,限制齿条58的滑动。通过电动机56继续进行同一方向的转动,托盘1开始移动,从开口15移出,并停止在圆盘交换位置。
安装在盖体28上的压板60由于板弹簧75而受到离开转台20方向的作用力,该压板60具有向盖体28的托盘1一侧伸出的杆74。盖体28通过卡住爪等的安装装置安装在筐体2上,因此,当托盘1从圆盘交换位置向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时,杆74受托盘1的操作片76的推压,压板60克服板弹簧75的弹力而转动,将圆盘推压在转台20的中心圆锥之上。另一方面,因为一旦托盘1开始向圆盘交换位置一侧移动,操作片76即离开杆,故压板60离开转台20。又,因为当圆盘侧有磁性体的金属毂,转台20侧有磁铁,通过用该磁铁吸附金属毂来保持圆盘时,则不需要压板60,所以,可以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分别设置必要的附属机构。
罩盖61的侧板通过卡住爪等(未图示)的固定装置固定在筐体2的侧面。
此外,盖体28上设有打开圆盘盒的保护盖用的臂(未图示),该臂用弹簧施加作用力,将保护盖定位于打开位置,在圆盘盒从圆盘交换位置向记录再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臂的顶端与保护盖的边缘卡合,臂与圆盘盒的移动联动,克服弹力而转动,将保护盖打开。
图3示出了光盘81的光盘驱动电路的简略构成,设于主机架10及印刷电路板62上。具体是,激光驱动电路80动作,由拾取装置22向光盘81照射激光,并由拾取装置22的受光部接受来自光盘81的再现信号,经再现信号处理电路82进行处理后,用调制解调电路83进行解调,存储在RAM84内。中央处理装置MPU85对此进行控制,并与外部的个人电脑PC86交换数据。
图4示出了圆盘及圆盘盒在托盘1处于水平姿势下的装载动作。图4示出了将圆盘盒90及大小不同的圆盘92和93之中任一个装载在托盘1上的情况,相对托盘1的水平面,大型圆盘92的载置面42倾斜b°,小型圆盘93的载置面45倾斜a°(a°>b°),避免了圆盘在向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时与靠近的转台20相碰撞。圆盘盒90则如在图1和图2中所说明过的那样,保持在圆盘盒装入部3。圆盘盒90载置在图2中的载置面40上,由筋条76及托盘1前侧及两侧的壁25定位,并由受到驱动弹簧31作用力的圆盘盒保持部9进行夹持保持。大型圆盘92由载置面42和边43及圆盘盒保持部9的槽部9a进行定位。小型圆盘93由载置面45和边46定位。
图5示出了托盘1在水平姿势和垂直姿势下,圆盘盒90从圆盘交换位置到记录再现位置的动作。图5(a)示出了圆盘盒90的装着方法。
在图5(b)中,运送圆盘盒90用的各部分的动作通过计算机控制进行时序控制。一旦推压筐体2前面的推顶·装载开关94(图2),即如在图2中说明过的那样,托盘1从开口15向外伸出到图5(a)所示的位置即圆盘交换位置。将圆盘盒90向Y1方向载置在该托盘1上。装载托盘1时若按压设于筐体2前侧面上的推顶·装载开关94,则托盘1通过动力装置即电动机56(图2)的转动而开始从开口15向筐体2内部移动。此外,在该托盘1的移动过程中,在图2中说明过的打开圆盘盒90的保护盖的臂(未图示)与保护盖的打开部卡合,随着圆盘盒90向记录再现位置移动,臂作转动,从而完全打开保护盖。
图5(c)是托盘1移动至记录再现位置的状态。
图5(d)是主机架10转动、使圆盘90a载置在转台20上的状态。即,在托盘1停止的位置,通过图2所示的驱动机构的切换片59的动作,齿条58相对托盘1作滑动,由于该齿条58的动作,主控制杆11向箭头R1方向转动,主机架10克服扭簧片12的弹力,被向上推至大致水平位置,圆盘盒导向销48与圆盘盒90底面上的未图示的对准孔配合,保证圆盘盒90相对主机架10的高度,确保圆盘盒90与内部的圆盘90a之间包括转动时的面晃动等在内所需的间隙。一旦圆盘盒90对转台20的装着结束,圆盘电动机21即转动,拾取装置22通过运送机构的电动机78(图2)的转动而移至规定位置,进行记录或再现动作。
图6是托盘1在水平姿势下装载小型圆盘93的情况,图7是大型圆盘92装置在托盘1上的情况。不论哪种情况,都如各图的(a)所示将圆盘92、93装载在托盘1的各规定位置,然后一推压推顶·装载开关,即如在图5中已说明过的那样,进行从各图的(b)位置起变动至(c)、(d)的动作。
关于各圆盘92、93高度的问题,如上所述,因为相对托盘1的水平面,大型圆盘92的载置面42倾斜b°,而小型圆盘93的载置面45倾斜a°,故在移往记录再现位置的运送途中,圆盘92和93不会与转台20接触。此外,通过转台20,圆盘92也被保持在比载置面42高的位置,圆盘92不会与载置面42接触。同样地,载置在更低的载置面45上的圆盘93因为用与圆盘92相同的面进行保持,故当然不会与载置面45接触。
当记录再现结束、排出圆盘盒90及圆盘92、93时,经推压推顶·装载开关94,即如在图2中已说明过的那样,以与圆盘92、93等装载时完全相反的顺序,首先主机架10下降,接着托盘1被排出。此时的圆盘盒90的高度不变,而圆盘92、93呈下降至托盘1的原来载置部位的状态。
图8示出的是托盘1呈垂直姿势、托盘1上装载大型圆盘92时的情况。图8(a)示出了边用大型圆盘92向箭头Y1方向推后面将详细介绍的圆盘保持部9,边装着在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内的方法。
如图8(b)所示,通过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和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保持的圆盘92即使在垂直姿势下也不会从托盘1上脱落,一旦按压推顶·装载开关94,即如已在图6和图7中说明过的那样,进行图8的(c)、(d)的动作。
如图8(d)所示,圆盘92与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及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之间预先留有空间间隙,因而当圆盘92因转台20而旋转时产生的偏心及端面晃动不会导致圆盘92与各槽部相接触。
当记录再现结束、排出圆盘92时,经按压推顶·装载开关94,即进行与在图2中已说明过的装载圆盘92、93等时的顺序完全相反的顺序,首先主机架10下降,接着托盘1被排出。圆盘92在仍保持在托盘1内的状态下,通过向箭头Y1方向推压圆盘保持部,即可从托盘1上卸下圆盘92。
以下对托盘1在水平姿势及垂直姿势下、将圆盘盒90及大型圆盘92和小型圆盘93装在托盘1上的装着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9示出了如图14(c)所示的、圆盘卡合部5下降至比圆盘盒90的载置面40低时的、装载圆盘盒90的情况。如图9(b)至图9(c)所示,一旦从箭头Y1方向装上圆盘盒90,圆盘盒90的顶端部即抵靠在圆盘保持部9上。如图9(d)所示,若克服驱动弹簧31的作用力使圆盘盒90插入记录再现装置内,则圆盘保持部9被圆盘盒90强制推入记录再现装置内,圆盘盒90外侧的凹部90a与托盘1的凸部1a嵌合。因为利用驱动弹簧31的弹力产生的圆盘保持部9的夹持力来保持圆盘盒90,故托盘1在水平姿势和垂直姿势时能通用。此时,圆盘卡合部5如图14(c)所示,下降于比圆盘盒90的载置面40低的位置。
图10是如图14(a)所示、圆盘卡合部5位于从圆盘盒90的载置面40向外突出位置时的、装载圆盘盒90的情况。若如图10(b)至图10(c)所示,向箭头Y1方向装入圆盘盒90,则圆盘卡合部5因圆盘盒90的装入面而如图14(b)所示向箭头P2方向转动,在图10(d)的状态,圆盘卡合部5收入托盘1内。其他的动作与图9时的相同。从上述说明可知,因为如此的圆盘盒90的装入顺序与无圆盘卡合部5时的顺序相同,故操作性良好。取出圆盘盒90时利用开口7,以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但两个圆盘卡合部5都由于推压弹簧32的作用而向外突出。因此,取下圆盘盒90之后可立即将圆盘92装在托盘1上。
图11示出了将小型圆盘93装载在水平姿势的托盘1上的情况。因为圆盘93与圆盘卡合部5是分离的,故与圆盘卡合部5的状态无关。圆盘93由载置面45和边46保持。
图12示出了当圆盘卡合部5位于如图14(c)所示的比大型圆盘92的载置面42还低的位置、圆盘92载置于水平姿势的托盘1时的情况。圆盘92由载置面42和边43及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进行保持。因此,若使圆盘卡合部5呈下降状态,则在水平姿势使用托盘1时,能与完全不存在圆盘卡合部5的状态时一样,有选择地在托盘1上装载圆盘92或圆盘盒90。
图13示出了将圆盘92装载在垂直姿势的托盘1上的情况。此时如图14(a)所示使圆盘卡合部5向外突出,如图13(b)所示,边用圆盘92向箭头Y1方向推压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边装入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尤其是,因为图13(a)下侧的的圆盘卡合部5从下方支承圆盘92的重量,使圆盘重心配置在与圆盘保持部9之间,所以,用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和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保持着的圆盘92即使在垂直姿势也不会从托盘1上脱落,其周边被卡住。如图13(a)所示,圆盘92的周边通过一处至两处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和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及托盘1的载置面42的边43而支承成倾斜状态。该圆盘92的倾斜度当然要由圆盘92装入托盘1内的尺寸关系,即圆盘92周边的上端侧不会突出到壁25之外的尺寸关系来决定。此外,圆盘保持部9和圆盘卡合部5要配置为,当用转台20保持圆盘92的中心时,与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也好,与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也好,都有稍许间隙。这在托盘处于垂直姿势并由圆盘保持部9的槽部9a和圆盘卡合部5的槽部5a保持圆盘92时,圆盘92的中心会因重力而偏离转台的中心,但若是稍许偏离,因为已有使圆盘92对准转台20中心的公知技术,故不成问题。
若以该状态将托盘1运送至筐体2内的记录再现位置,则如在图2等已说明过的那样,主机架10转动,转台20穿过托盘1的孔部6而进入圆盘92的中心,同时,压板60将圆盘92推压在转台20之上,故与托盘1处于水平姿势时一样,可进行记录再现。此时,当然要通过对主机架10进行记录再现时的位置进行调整等,来设定尺寸关系,使圆盘92的周边与圆盘卡合部5和圆盘保持部9有一定的间隔,以便不妨碍圆盘92的转动。记录再现结束、托盘1移动到圆盘交换位置时,也呈与图13相同的状态。
另外,也很显然,若以图13的状态使托盘1呈水平姿势,动作上也不会有问题。
若采用第1实施例,因为,托盘1至少在其呈垂直姿势时能支承圆盘92的侧面设有可自由卡合、脱开地支承圆盘92周边的第2圆盘卡合部即圆盘卡合部5。并在侧面设有可自由装卸地保持内装有圆盘90a的圆盘盒90的圆盘盒装入部3,所以,当圆盘92装入时,通过用第1圆盘卡合部即圆盘保持部9和第2圆盘卡合部即圆盘卡合部5来夹持圆盘92,圆盘92即不会从纵姿势的托盘1上落下,此外,用第1圆盘卡合部即圆盘保持部9与圆盘盒装入部3保持圆盘盒90,圆盘卡合部5出入于保持面,故可有选择地装载圆盘92及圆盘盒90
此外,因为圆盘卡合部5设置为可自由出入于圆盘盒装入部3,故可不影响圆盘盒90的装入地利用圆盘盒装入部3的空间来保持圆盘。
再有,因为圆盘卡合部5受到突出方向有作用力,所以,圆盘盒90装入圆盘盒装入部3时圆盘卡合部5会收入托盘1内,而当取出圆盘盒90时圆盘卡合部5会向外突出,故不必进行圆盘卡合部5的出入操作。
还有,因为托盘1具有当其处于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92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4,故能以托盘1呈水平姿势或垂直姿势设置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装置的配置方法因而扩大。
此外,当托盘1呈水平姿势时,托盘的保持面即圆盘载置部4的载置并使圆盘定位的圆盘载置部与水平面相比,是里侧较高地倾斜的,故在托盘从圆盘交换位置至圆盘记录再现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能避免圆盘与转台相接触。
此外,也可在托盘1的上侧,相对托盘1的中心与下侧的圆盘卡合部5线对称地再设置圆盘卡合部5。这样,能将托盘1的装载圆盘92的侧面向着托盘1右侧或左侧地按喜好进行配置,故使用可更称心。
此外,通过将圆盘卡合部5设置在上述圆盘载置部4的外侧,插入取下圆盘时就不会受到圆盘卡合部5的影响,使用方便。
此外,还可将圆盘卡合部5变更为可自由拆卸地设于圆盘盒装入部3,或变更为圆盘卡合部5可有选择地切换为突出姿势或收入姿势,所以,可以按目的改变结构,做成最易于使用的结构。
图15至图17示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记录再现装置是在上述第1实施例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中,再设置输出指示托盘1是水平姿势还是垂直姿势的信号的姿势指定装置140,以及按该信号进行驱动、当托盘1为上述垂直姿势时使所述圆盘卡合部5突出,而当所述托盘1为所述水平姿势时使圆盘卡合部5收人的驱动装置141,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
在图15中,驱动装置141具有按姿势指定装置140的信号进行正转或反转的电动机142、与该电动机142联动的小齿轮143、与该小齿轮143啮合的齿条杆144,在齿条杆144上,形成有位于圆盘卡合部5附近的、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筋条145。另一方面,在圆盘卡合部5上,设有从转动中心向径向延伸、其顶端可与[凸轮槽]筋条145自由抵靠地结合的凸起146。此外,托盘1为水平姿势时输出使电动机142正转的信号,托盘1为垂直姿势时输出使电动机142反转的信号。
另外,关于姿势指定装置140,在实施例中是以检测驱动设置方向的检测传感器为例示出的。
图15所示是托盘1为垂直姿势的情况,从姿势指定装置140输出使电动机142正转的信号,因此,驱动装置141的电动机142正转,使小齿轮143转动,齿条杆144向箭头Y1方向移动。所以,原来与筋条145抵靠着的凸起146被解放,受到推压弹簧32作用力的圆盘卡合部5因该作用力而向P1方向转动,如图14(a)所示,圆盘卡合部5成突出姿势,突出于载置面42。因此,可以通过圆盘卡合部5将圆盘92支承在托盘1上。另一方面,又因为圆盘卡合部5可被推入托盘1之内,故不会妨碍圆盘盒90的载置。
图16示出了姿势指定装置140即装载在托盘1上、检测驱动设置方向的检测传感器。该图(a)是记录再现装置的托盘1为水平的筐体2的设置状态侧视图,该图(b)是其主视图。该图(c)示出了姿势指定装置140的结构,在内部空间150的底面上,形成中心最低的倾斜面,在其底部相隔间隔设有一对端子151,钢球152载置在底面上。钢球152因其重力而位于斜面的最低位置,此时钢球152与一对端子151都接触,端子151短路。若如图16(c)所示,在端子151之间串联电源153和检测灯154,则检测灯154亮。同时,通过该开关使用公知的方法可取出电动机的正转信号。该图(d)、(e)是使记录再现装置呈垂直姿势时的侧视图和主视图,此时钢球152如图(f)所示,离开端子151而移动至最低位置,所以端子151之间开路,检测灯154熄灭。检测传感器并不限于所例示的装置,也可使用其他的形式。此外,通过开关断开,使用公知装置可取出电动机的反转信号。
图17所示为托盘1呈水平姿势的情况,从姿势指定装置140输出使电动机142反转的信号,电动机142反转,齿条杆44向箭头Y2方向移动,筋条145与圆盘卡合部5的凸起146抵靠,圆盘卡合部5向P2方向转动,圆盘卡合部5收入托盘1内。因此,圆盘92可以不受圆盘卡合部5的影响地载置在载置面42上。
另外,也可将该姿势指定装置140做成切换开关,通过用手切换该切换开关来驱动驱动装置141。
若采用该第2实施例,因为即使在使托盘从垂直姿势变为水平姿势或相反变化时,也能不直接操作圆盘卡合部5,而利用姿势指定装置140的信号使圆盘卡合部5突出或收入,,故使用变随意。再有,第2实施例所示的装置也能如第1实施例那样,附加各种结构或作种种变更。能获得与第1实施例所示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因为即使在使托盘从垂直姿势变为水平姿势或相反变化时,也能不直接操作第2圆盘卡合部,而利用姿势指定装置的信号使第2圆盘卡合部突出或收入,故使用变随意。
又,在本发明中,记录再现装置具有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功能。
另外,实施例中的圆盘92使用光盘,但也可使用磁记录再现方式的磁盘及其他圆盘。
又,关于载置圆盘盒90与载置圆盘92时的圆盘92高度的差异,通过主机架10的转动,用转台20将圆盘92上抬至与圆盘盒90中的圆盘相同的高度,可以消除该差异。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条件下,可以其他的种种形式实施。所以,上述的实施例不论在哪方面都仅是例子,并不能作为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丝毫不受说明书文本的限制。还有,在与权利要求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与圆盘结合、将所述圆盘支承在记录再现位置的转台,
在所述圆盘的表面移动、将信号记录于所述圆盘或从所述圆盘再现信号的拾取装置,
以及在圆盘交换位置和与所述转台结合的位置之间、使所述圆盘的面至少保持垂直姿势地进行运送的平板状的托盘,
所述托盘在其保持面上具有可在托盘运送方向自由移动、受到向着托盘的圆盘交换位置方向的作用力、可自由结合或脱开地支承所述圆盘的周边或圆盘盒一边的第1圆盘卡合部,以及具有当所述圆盘面呈垂直姿势时与所述第1圆盘卡合部一起保持所述圆盘周边的状态和收入保持面内的状态这样两种状态的第2圆盘卡合部,同时,所述保持面具有可自由装卸地保持内装有圆盘的圆盘盒的圆盘盒装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面具有当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托盘从所述圆盘交换位置向所述圆盘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期间,避免圆盘与所述转台抵接,使所述托盘保持面的、当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与水平面相比,其里侧增高地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托盘从所述圆盘交换位置向所述圆盘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期间,避免圆盘与所述转台抵接,使所述托盘保持面的、当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与水平面相比,其里侧增高地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线对称地设置在托盘呈垂直姿势时的托盘的上下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圆盘载置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突出、收入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受到向着突出方向的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突出、收入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且受到向着突出方向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有选择地切换成突出姿势和收入姿势。
12.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与圆盘结合、将所述圆盘支承在记录再现位置的转台,
在所述圆盘的表面移动、将信号记录于所述圆盘或从所述圆盘再现信号的拾取装置,
在圆盘交换位置和与所述转台结合的位置之间、使所述圆盘的面保持呈水平的姿势或呈垂直的姿势地进行运送的平板状的托盘,
输出指示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还是垂直姿势的信号的姿势指定装置,
以及由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所输出的信号驱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托盘在其保持面上具有可在托盘运送方向自由移动、受到向着托盘的圆盘交换位置方向的作用力、可自由结合或脱开地支承所述圆盘的周边的第1圆盘卡合部,以及具有当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检测出所述托盘为垂直姿势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而从所述保持面突出、与所述第1圆盘卡合部一起保持所述圆盘周边的状态,及当由所述姿势指定装置检测出所述托盘为水平姿势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而收入保持面内的状态这样两种状态的第2圆盘卡合部,同时,所述保持面具有可自由装卸地保持内装有圆盘的圆盘盒的圆盘盒装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面具有当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托盘从所述圆盘交换位置向所述圆盘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期间,避免圆盘与所述转台抵接,使所述托盘保持面的、当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与水平面相比,其里侧增高地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托盘从所述圆盘交换位置向所述圆盘记录再现位置移动期间,避免圆盘与所述转台抵接,使所述托盘保持面的、当所述托盘呈水平姿势时载置圆盘并使其定位的圆盘载置部与水平面相比,其里侧增高地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线对称地设置在托盘呈垂直姿势时的托盘的上下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圆盘载置部的外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突出、收入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受到向着突出方向的作用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突出、收入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且受到向着突出方向的作用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圆盘盒装入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圆盘卡合部可有选择地切换成突出姿势和收入姿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1155/95 | 1995-09-20 | ||
JP241155/1995 | 1995-09-20 | ||
JP7241155A JP2882321B2 (ja) | 1995-09-20 | 1995-09-20 | 記録再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590A true CN1151590A (zh) | 1997-06-11 |
CN1122268C CN1122268C (zh) | 2003-09-24 |
Family
ID=17070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225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2268C (zh) | 1995-09-20 | 1996-09-18 | 记录再现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78013A (zh) |
EP (1) | EP0764947B1 (zh) |
JP (1) | JP2882321B2 (zh) |
CN (1) | CN1122268C (zh) |
DE (1) | DE69625148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1638B (zh) * | 2005-05-10 | 2012-07-04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保护光学拾取单元的装置的光盘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5752B1 (en) * | 1996-12-25 | 2001-04-10 | Teac Corporation | Disk apparatus having a shutter arm for providing a thin structure for a disk drive |
WO1998050918A1 (fr) * | 1997-05-08 | 1998-1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ppareil de chargement de disques et adaptateur pour disques |
JP3720962B2 (ja) * | 1997-10-13 | 2005-11-30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 |
US6538971B2 (en) | 1997-12-23 | 2003-03-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both disc cartridges holding 8cm and 12cm disc |
JP3506597B2 (ja) * | 1998-01-30 | 2004-03-1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移送機構 |
US6061320A (en) * | 1998-04-13 | 2000-05-09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Loading mechanism for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s |
JP3389143B2 (ja) * | 1999-05-07 | 2003-03-24 | 群馬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トレイローディング式記憶媒体ドライブ装置 |
JP2000348478A (ja) * | 1999-06-04 | 2000-12-15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US6295265B1 (en) | 1999-10-04 | 2001-09-25 |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 Unique tray geometry to allow for vertical loading of optical disc in optical drive |
US6466534B2 (en) * | 1999-10-04 | 2002-10-1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Orientation of drive mechanics to allow for disc loading in an off-axis position |
US6301213B1 (en) | 1999-10-04 | 2001-10-09 | Hewelett-Packard Company | Using a top-hinged shutter on a drive to supply a retaining force to hold a disc in position for vertical insertion |
JP3406256B2 (ja) * | 1999-10-22 | 2003-05-12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ディスク装置、ディスクトレー、および案内部材 |
US6469865B1 (en) | 1999-11-16 | 2002-10-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sk apparatus |
US6317402B1 (en) * | 1999-11-23 | 2001-11-13 |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 | Disk tray of optic disk drive having pressure balance device |
KR100408394B1 (ko) | 2001-01-20 | 2003-1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
JP3591466B2 (ja) | 2001-02-19 | 2004-11-1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記憶媒体ドライブ装置 |
JP2003157605A (ja) * | 2001-11-20 | 2003-05-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US7251817B2 (en) * | 2001-12-20 | 2007-07-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sk transfer device |
US7581233B2 (en) | 2002-01-10 | 2009-08-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sk loading apparatus with cartridge urging member operating cooperatively with disk rotating unit transverse holder |
JP4068014B2 (ja) | 2003-06-24 | 2008-03-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EP1642281A1 (en) * | 2003-06-30 | 2006-04-0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evice for scanning a disc-shaped data carrier, comprising a transport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the data carrier |
JP3988950B2 (ja) | 2003-09-09 | 2007-10-10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
KR100503809B1 (ko) | 2003-09-17 | 2005-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크 드라이브 |
JP2005100502A (ja) * | 2003-09-22 | 2005-04-14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CN2745171Y (zh) * | 2004-09-01 | 2005-12-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光盘驱动器中承载光盘的托盘 |
JP2006079776A (ja) * | 2004-09-13 | 2006-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US7817521B2 (en) | 2004-11-17 | 2010-10-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ptical disc device configured to detect abnormal loading status |
US10015900B2 (en) * | 2012-03-20 | 2018-07-03 |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LLC | Compact flash retainer |
KR20140104619A (ko) * | 2013-02-20 | 2014-08-29 |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메인 프레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72264A (ja) * | 1985-01-25 | 1986-08-0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フロントロ−デイングデイスクプレ−ヤ |
JPS61206961A (ja) * | 1985-03-11 | 1986-09-13 | Canon Inc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US4773058A (en) * | 1986-10-27 | 1988-09-2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isk handl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
JPS63140450A (ja) * | 1986-12-03 | 1988-06-13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デイスクプレ−ヤ−のデイスクセツト機構 |
EP0351191A3 (en) * | 1988-07-13 | 1991-10-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artridge loading device |
US5123004A (en) * | 1988-07-17 | 1992-06-16 | 501 Nakamichi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a vertically movable disk chassis and arranged to prevent external forces from disrupting proper operations |
EP0403266B1 (en) * | 1989-06-15 | 1994-08-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agneto-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ting apparatus |
JP3321851B2 (ja) * | 1992-09-25 | 2002-09-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JP3173224B2 (ja) * | 1993-05-19 | 2001-06-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JP3106874B2 (ja) * | 1993-09-29 | 2000-11-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円盤記録再生装置 |
US5499233A (en) * | 1994-06-20 | 1996-03-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Optical disk carrier with write-protect mechanism |
JPH08180535A (ja) * | 1994-12-26 | 1996-07-1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1995
- 1995-09-20 JP JP7241155A patent/JP28823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9-18 CN CN96122502.5A patent/CN112226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9-19 US US08/710,541 patent/US587801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9-20 DE DE69625148T patent/DE6962514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9-20 EP EP96115160A patent/EP076494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1638B (zh) * | 2005-05-10 | 2012-07-04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保护光学拾取单元的装置的光盘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0991821A (ja) | 1997-04-04 |
JP2882321B2 (ja) | 1999-04-12 |
DE69625148D1 (de) | 2003-01-16 |
EP0764947A2 (en) | 1997-03-26 |
EP0764947A3 (en) | 1998-08-19 |
US5878013A (en) | 1999-03-02 |
DE69625148T2 (de) | 2003-05-08 |
CN1122268C (zh) | 2003-09-24 |
EP0764947B1 (en) | 2002-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268C (zh) | 记录再现装置 | |
CN1270311C (zh) | 盘式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CN1159722C (zh) | 光盘驱动器 | |
CN1231905C (zh) | 狭口装载式盘驱动装置 | |
CN1253864C (zh) | 活门关闭机构和盘片驱动装置 | |
CN101034576A (zh) | 光盘装置及控制光盘装置的方法 | |
US8250592B2 (en) | Optical disk apparatus | |
CN1125461C (zh) | 盘形录制媒体的磁头装置和录制和/或再现设备 | |
CN1214388C (zh) | 磁盘盒 | |
CN1161774C (zh) | 盘片盒的装载装置 | |
JP2005122856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CN1783280A (zh) | 盘驱动设备 | |
CN1764955A (zh) | 光头装置、光盘驱动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 |
CN1383144A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076503C (zh) | 唱盘放音装置 | |
JP2003257115A (ja) | 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 |
CN1258183C (zh) | 打开盒快门的装置和方法 | |
US7421722B2 (en)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 |
JP4369380B2 (ja)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
JP3740285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 |
JP5035092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2003317357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2005100603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2004303300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2003281837A (ja) | 回転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