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0889A -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40889A CN115140889A CN202210716947.7A CN202210716947A CN115140889A CN 115140889 A CN115140889 A CN 115140889A CN 202210716947 A CN202210716947 A CN 202210716947A CN 115140889 A CN115140889 A CN 1151408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treatment
- backflow
- treatment section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上述的回流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处理段及输出段。其中,处理段用于对输入段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处理段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或处理段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的表面。由于输入段、处理段及输出段依次连通,使得回流物质沿着输入段输入处理段,处理段对输入段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流至输出段,由输出段输出至厌氧池,从而使得进入厌氧池的回流物质在经过处理段的脱氧处理后的溶解氧浓度较低,避免提高厌氧池DO含量,进而防止高DO影响厌氧池内聚磷菌的释放以及NOx‑N的反硝化,提高了厌氧池的脱氮除磷效果,使得厌氧池内的处理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储能元件,作为一种商用二次电池,其使用极为普及。但是在锂电池的生产工艺中,往往会产生高浓有机废水。除了生产废水,由于锂电池的特殊工艺,需要对负极和电池进行清洗,通常还会产生清洗废水。清洗废水和生产废水混合后,使得混合废水(下称“混水”)中含有大量钴酸锂、磷酸铁锂及小分子酯类等。该混水具有相对水量较小的特点,同时,混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且有一定毒性。
在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各个生产车间产生的污水会输送至水处理车间进行后端处置。正极材料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一般包括:絮凝、沉淀/过滤、pH调节、AO-MBR处理以及后续重金属的去除。
在MBR(即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由于污水处理水量较小,AO-MBR处理池体积相对较小,MBR池与A池(即厌氧池)之间的距离较短,MBR池过高的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会随回流物质回流带至A池,影响A池中聚磷菌的释放以及NOx-N的反硝化,进而影响A池的脱氮除磷效果。因此,当回流路径较短时,尤其对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回流物质在回流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脱氧,使得进入厌氧池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高,从而使得厌氧池内的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回流路径较短时,回流物质的脱氧效果较差,使得进入厌氧池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高,从而导致厌氧池内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回流单元,所述回流单元设置于好氧池中,所述回流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处理段及输出段;
所述输入段用于输入回流物质;
所述处理段用于对所述输入段输入的所述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以及
所述输出段用于输出脱氧处理后的所述回流物质;
其中,所述处理段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或
所述处理段贴合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的表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滤板,所述滤板设置于所述处理段的内腔,所述处理段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输出脱氧处理产生的氧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段还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输出通过所述滤板的滤液。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设置有单向排气阀,所述单向排气阀用于朝所述处理段的外部单向输出脱氧处理产生的所述氧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支撑座及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所述支撑座及所述回流单元的处理段,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波纹管、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所述波纹管套装于所述弹簧外部;
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处理段,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座;
所述波纹管一端连接所述处理段,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处理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波纹管与所述支撑座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第一法兰组件及第二法兰组件,所述波纹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组件连接于所述处理段,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法兰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段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的表面,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处理段下部及所述曝气装置贴合设置,以使所述曝气装置的各个所述曝气口产生的振动通过所述连接板传递给所述处理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处理段和/或所述曝气装置相连接。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回流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输入段、处理段及输出段依次连通,使得回流物质沿着输入段输入处理段,处理段对输入段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流至输出段,由输出段输出至厌氧池,从而使得进入厌氧池的回流物质在经过处理段的脱氧处理后的溶解氧浓度较低,避免提高厌氧池DO含量,进而防止高DO影响厌氧池内聚磷菌的释放以及NOx-N的反硝化,避免影响厌氧池的脱氮除磷效果。
2、由于处理段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或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的表面,利用曝气装置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处理段中的回流物质进行振动脱氧,或者利用曝气装置输送气泡所产生的来自下方的冲击力,带动处理段进行振动,从而加大了回流物质在处理段中的振荡幅度,提高处理段处理时的脱氧效果,从而使得由输出段输出至厌氧池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厌氧池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提高了厌氧池内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回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段至少部分用于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回流单元的弹性元件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段至少部分用于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的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回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回流单元的左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回流单元的右视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段至少部分用于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的方形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段至少部分用于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的圆形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段至少部分用于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的表面的方形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段至少部分用于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的表面的圆形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回流单元的处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回流单元的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回流单元的滤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污水处理系统;100、厌氧池;200、好氧池;300、MBR池;110、进水口;120、容纳空腔;210、处理空腔;220、第一过水口;230、第二过水口;240、回流单元;250、曝气装置;260、DO监测探头;310、反应空腔;320、出水口;251、曝气口;241、输入段;242、处理段;243、输出段;244、滤板;245、支撑座;246、弹性元件;247、连接板;248、振动电机;2411、第一连通口;2421、出气口;2422、上壳体;2423、下壳体;2424、排水口;2431、第二连通口;2441、滤板层;2442、滤膜层;2442a、收纳腔;2461、弹簧;2462、波纹管;2463、第一密封圈;2464、第二密封圈;2465、第一法兰组件;2466、第二法兰组件;2481、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回流单元240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241、处理段242及输出段243。其中,输入段241用于输入回流物质,处理段242用于对输入段241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输出段243用于输出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在本发明中,所述回流物质指好氧段回流至厌氧段或缺氧段的回流污泥,该回流污泥输入厌氧段时,其DO含量至少为2mg/L;尤其在短途运输时(小于3m),其氧含量基本同MBR池(2.5-3mg/L左右)。
作为进一步的说明,处理段242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250的曝气口251上方或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250的表面,即处理段242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250的曝气口251上方,优选为设置于某一列曝气口251的正上方,使得曝气口251的出气得以对处理段242下方产生冲击。或者,处理段242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250的表面,使得处理段242得以接受曝气装置250曝气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当曝气装置250曝气时,自身的振动可带动处理段242进行振动。
进一步说明处理段242的脱氧原理:由于处理段242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250的曝气口251上方或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250的表面,利用曝气装置25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处理段242中的回流物质进行振动脱氧,或者利用曝气装置250输送气泡所产生的来自下方的冲击力,带动处理段242进行振动,从而加大了回流物质在处理段242中的振荡幅度,提高处理段242处理时的脱氧效果,从而使得由输出段243输出至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提高了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
如图8至图11所示,可以理解,曝气装置的外形为方形或圆形或现有的其它的形状。
如图1至图4所示,输入段241用于输入回流物质,以使回流物质进入处理段242。处理段242用于对输入段241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利用曝气装置250来带动处理段242发生振动,从而实现对回流物质的振动脱氧。输出段243用于输出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以使回流物质进入厌氧池100。
上述的回流单元240,通过处理段242对输入段241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由输出段243进入厌氧池100,使得进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避免提高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进而避免了高DO对厌氧池100内厌氧反应的影响。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流单元240还包括滤板244,滤板244设置于处理段242的内腔,处理段242开设有出气口2421,出气口2421用于输出脱氧处理产生的氧气。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段242的内腔倾斜设置滤板244,滤板244一端连接于处理段242最高处,另一端连接于输出段243与处理段242的连通口的最高处,出气口2421设置于处理段242最高处,使得处理段242中的回流物质经过脱氧处理后产生的氧气通过出气口2421排出处理段242,从而使得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较难再次吸附气泡,进而使得经过处理段242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使得进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从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使得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较好。
如图13及图14所示,进一步地,滤板244包括滤板层2441及设于滤板层2441一面的滤膜层2442,滤膜层2442的滤孔大于滤板层2441的滤孔,使颗粒度较大的回流物质先通过滤膜层2442进行过滤掉,而颗粒度较小的回流物质通过滤膜层2442,颗粒度较小的回流物质再通过滤板层2441过滤,实现层层分级过滤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滤膜层2442形成有收纳腔2442a,滤板层2441位于收纳腔2442a内并与滤膜层2442连接,以使滤膜层2442可拆卸连接于滤板层2441,使得滤板层2441可以从收纳腔2442a中取出,以实现滤膜层2442与滤板层244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人员对滤板244进行更换或清洗,提高了滤板244的使用方便性。
如图1所示,更进一步地,输入段241、处理段242及输出段243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输入段241、处理段242及输出段243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从而使得输入段241、处理段242及输出段243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段241、处理段242及输出段243不仅限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入段241、处理段242与输出段243分别成型,且处理段242分别与输入段241及输出段243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段241及输出段243与处理段242进行安装时,辅助利用橡胶圈进行安装,防止输入段241及输出段243与处理段242之间的磨损,使得回流单元240的使用寿命较长,从而降低了回流单元240的使用成本。
如图12所示,更进一步地,处理段242包括上壳体2422及下壳体2423,上壳体2422与下壳体2423密封连接,且上壳体2422及下壳体2423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422及下壳体2423均开设有螺纹连接孔,上壳体2422及下壳体242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以实现上壳体2422及下壳体2423可拆卸连接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段242还开设有排水口2424,排水口2424用于输出通过滤板244的滤液,以使回流物质在处理段242的内腔经过滤板244过滤之后,过滤后的滤液可以从排水口2424中排出,使得处理段242的内腔较难造成堵塞,从而使得处理段242的工作效率较好,提高了处理段242的脱氧处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气口2421设置有单向排气阀(图未示),单向排气阀用于朝处理段242的外部单向输出脱氧处理产生的氧气,以使出气口2421能够很好的将处理段242中产生的氧气从处理段242中排出,单向排气阀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排出处理段242的氧气再次从出气口2421中进入处理段242,从而避免了氧气再次吸附上回流物质,提高了处理段242中脱氧处理的处理效果,使得处理段242中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使得进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从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使得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较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流单元240还包括支撑座245及弹性元件246,弹性元件246连接支撑座245及回流单元240的处理段242,支撑座245远离弹性元件246的一端连接好氧池20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45位于处理段242的下方,支撑座245可以对处理段242进行支撑,防止处理段242在回流回流物质时,由于处理段242的内腔承重过大,会导致处理段242破裂,或者导致处理段242的两端连接处破裂,使得处理段242在支撑座245及弹性元件246的共同作用下,处理段242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处理段242较难发生破裂,进而使得处理段242的工作效率较好,使得处理段242的脱氧处理效果较好。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46包括弹簧2461、波纹管2462、第一密封圈2463及第二密封圈2464,波纹管2462套装于弹簧2461外部;弹簧2461一端连接处理段242,另一端连接支撑座245;波纹管2462一端连接处理段242,波纹管2462与处理段24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463;波纹管2462的另一端连接支撑座245,波纹管2462与支撑座24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464。在本实施例中,弹簧2461穿设于波纹管2462并与波纹管2462连接,以使波纹管2462保护弹簧2461,波纹管2462起到防水的作用。波纹管2462两端的内壁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圈2463及第二密封圈2464,第一密封圈2463密封连接于处理段242,第二密封圈2464密封连接于支撑座245,第一密封圈2463及第二密封圈2464的气密性较好,使得波纹管2462的防水性能更好,从而使得弹簧2461较难生锈,进而使得弹簧2461对处理段242的缓冲效果较好,使得弹簧2461给处理段242带来更强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处理段242的结构强度较强。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46还包括第一法兰组件2465及第二法兰组件2466,波纹管2462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组件2465连接于处理段242,波纹管246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组件2466连接于支撑座245,以使波纹管2462的拆装更加方便,使得波纹管2462在损坏之后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更换,从而使得波纹管2462的更换方便性较好。而且,波纹管2462与处理段242及支撑座245均为法兰连接,使得波纹管2462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较高,从而提高了波纹管2462的密封性能,进而加强了波纹管2462的防水效果。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段242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250的表面,回流单元240还包括连接板247,连接板247与处理段242下部及曝气装置250贴合设置,以使曝气装置250的各个曝气口251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板247传递给处理段24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47位于处理段242及曝气装置250之间,使得曝气装置250的各个曝气口251产生的振动可以通过连接板247均匀传递给处理段242,从而使得处理段242所受到的来自曝气装置250的下方的冲击力是均匀的,进而使得处理段242的脱氧处理效果是均匀的,产生氧气的速率也是均匀的,使得处理段242中脱氧处理的回流物质脱氧处理的更加彻底,从而使得进入厌氧池100中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流单元240还包括振动电机248,振动电机248与处理段242和/或曝气装置25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电机248用于带动处理段242或者曝气装置250振动,从而使得处理段242中的回流物质达到振动脱氧的效果。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曝气装置250不运行时,通过外设的振动电机248可以控制回流单元240进行正常运行的振动,而且,振动电机248设置于曝气装置250与回流单元240之间时,未运行的曝气装置250上附着的杂物可以在此时通过振动电机248的振动进行去除,防止曝气装置250堵塞。进一步地,好氧池200底部通常设置有DO监测探头260,振动电机248振动时,产生的水流波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DO监测探头260上的附着物,使得DO监测探头260的检测精度更高,有利于操作人员对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DO监测探头260还可以设置于好氧池200中的液体中间位置。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电机248还包括防护罩2481,振动电机248连接于防护罩2481的内壁,以使防护罩2481罩设住整个振动电机248,随着振动电机248的振动从而带动防护罩2481一起振动,使得振动电机248的振动能够有效的从防护罩2481中传递出来。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2481能够隔绝好氧池200中的水与振动电机248接触,防护罩2481提高了振动电机248的防水性能,使得振动电机248较难受到水的侵蚀,提高了振动电机248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段242靠近曝气装置250的一侧为平面,处理段242远离曝气装置250的一侧为弧面。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段242靠近曝气装置250的一侧为平面,使得处理段242在受到下方曝气装置250的冲击时受力较均匀,从而使得处理段242中的回流物质受力较均匀,进而使得回流物质在处理段242中脱氧处理的更加彻底,使得流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提高了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段242靠近曝气装置250的一侧为平面,处理段242远离曝气装置250的一侧也为平面。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入段241与处理段242所形成的第一连通口2411的最大高度不超过处理段242最大高度的2/3,且第一连通口2411设置于偏上位置;输出段243与处理段242所形成的第二连通口2431的最大高度不超过处理段242最大高度的2/3,且第二连通口2431设置于偏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回流物质由第一连通口2411流至第二连通口2431,第一连通口2411与第二连通口2431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回流物质在处理段242中的脱氧处理时间逐渐加长,从而提高回流物质的脱氧处理的彻底性,使得经过处理段242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从而使得流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提高了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段242的宽度L大于输入段241的最大管径R1,且处理段242的宽度L大于输出段243的最大管径R2。进一步地,最佳的比例为:L≥1.5R1,L≥1.5R2。处理段242的宽度L=15-25cm,高度H=10-30cm。处理段242的材质为PVC,且处理段242的厚度为2.0-3.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段242特定的尺寸和厚度可以使得处理段242中的振动传递和内部振荡效果最佳,使得处理段242中脱氧处理的回流物质处理的更加彻底,从而使得经过处理段242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使得流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提高了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回流单元240。如图2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10还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100、好氧池200以及MBR池300;其中,厌氧池100形成有进水口110及容纳空腔120,进水口110与容纳空腔120连通,进水口110用于输送污泥,容纳空腔120用于储存回流物质。好氧池200形成有处理空腔210、第一过水口220及第二过水口230,第一过水口220通过处理空腔210与第二过水口230连通,好氧池200中设置有回流单元240及曝气装置250,回流单元240及曝气装置250均位于处理空腔210内,回流单元240的处理段242至少部分用于位于曝气装置250的曝气口251上方或贴合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250的表面;处理空腔210通过第一过水口220与容置空腔连通。MBR池300形成有反应空腔310及出水口320,反应空腔310通过第二过水口230与处理空腔210连通,出水口320通过反应空腔310与第二过水口230连通,以使污泥沿着进水口110通过容置空腔、第一过水口220、处理空腔210及第二过水口230,进入到反应空腔310内形成回流物质,回流物质通过回流单元240回流至处理段242内进行脱氧处理,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经过输出段243输出至容置空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10为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回流路径小于3m。
在本实施例中,本方案无需设置额外设备即可进行回流物质的脱氧处理,使得污水处理系统10的运行成本及造价较低,而且,本方案的污水处理系统10的工程改进难度较小,即可将回流物质中的溶解氧控制在0.8mg/L以下。MBR池300初始的溶解氧约为4.0mg/L,即污水处理系统10对回流物质的脱氧处理效果达到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输入段241、处理段242及输出段243依次连通,使得回流物质沿着输入段241输入处理段242,处理段242对输入段241输入的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脱氧处理后的回流物质流至输出段243,由输出段243输出至厌氧池100,从而使得进入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在经过处理段242的脱氧处理后的溶解氧浓度较低,避免提高厌氧池100DO含量,进而防止高DO影响厌氧池内聚磷菌的释放以及NOx-N的反硝化,避免影响厌氧池的脱氮除磷效果。
2、由于处理段242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250的曝气口251上方或贴合设置于曝气装置250的表面,利用曝气装置25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处理段242中的回流物质进行振动脱氧,或者利用曝气装置250输送气泡所产生的来自下方的冲击力,带动处理段242进行振动,从而加大了回流物质在处理段242中的振荡幅度,提高处理段242处理时的脱氧效果,从而使得由输出段243输出至厌氧池100的回流物质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厌氧池100内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提高了厌氧池100内的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设置于好氧池中,所述回流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处理段及输出段;
所述输入段用于输入回流物质;
所述处理段用于对所述输入段输入的所述回流物质进行脱氧处理;以及
所述输出段用于输出脱氧处理后的所述回流物质;
其中,所述处理段至少部分位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上方;或
所述处理段贴合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滤板,所述滤板设置于所述处理段的内腔,所述处理段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输出脱氧处理产生的氧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段还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输出通过所述滤板的滤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置有单向排气阀,所述单向排气阀用于朝所述处理段的外部单向输出脱氧处理产生的所述氧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支撑座及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所述支撑座及所述回流单元的处理段,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波纹管、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所述波纹管套装于所述弹簧外部;
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处理段,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座;
所述波纹管一端连接所述处理段,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处理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波纹管与所述支撑座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第一法兰组件及第二法兰组件,所述波纹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组件连接于所述处理段,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法兰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段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的表面,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处理段下部及所述曝气装置贴合设置,以使所述曝气装置的各个所述曝气口产生的振动通过所述连接板传递给所述处理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处理段和/或所述曝气装置相连接。
10.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流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16947.7A CN115140889B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
HU2300330A HUP2300330A1 (hu) | 2022-06-23 | 2022-09-28 | Reflux egység és szennyvízkezelõ rendszer |
MX2023014159A MX2023014159A (es) | 2022-06-23 | 2022-09-28 | Unidad de reflujo y sistema de tratamiento de aguas residuales. |
GB2313144.4A GB2625178A (en) | 2022-06-23 | 2022-09-28 | Backflow unit 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
ES202390139A ES2958110B2 (es) | 2022-06-23 | 2022-09-28 | Unidad de reflujo y sistema de tratamiento de aguas residuales |
US18/284,471 US12172914B2 (en) | 2022-06-23 | 2022-09-28 | Reflux unit 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
DE112022000791.5T DE112022000791B4 (de) | 2022-06-23 | 2022-09-28 | Rückflusseinheit und abwasserbehandlungssystem |
PCT/CN2022/122273 WO2023245897A1 (zh) | 2022-06-23 | 2022-09-28 |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16947.7A CN115140889B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40889A true CN115140889A (zh) | 2022-10-04 |
CN115140889B CN115140889B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3407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16947.7A Active CN115140889B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40889B (zh) |
WO (1) | WO2023245897A1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6475A (en) * | 1990-03-08 | 1994-07-05 | Kent Dana M | Method for aerated biofiltration |
EP2357035A1 (en) * | 2010-01-13 | 2011-08-17 | Ineos Europe Limited | Polymer powder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and/or degassing vessels |
CN201962172U (zh) * | 2011-02-22 | 2011-09-07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净化配套设备 |
CN104803544A (zh) * | 2014-01-23 | 2015-07-29 | 李吉焕 | 畜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207175585U (zh) * | 2017-09-13 | 2018-04-03 | 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型生化反应器 |
CN207193072U (zh) * | 2016-01-12 | 2018-04-06 | 博腾普格雷斯科技生产股份有限公司 | 活性污泥脱气设备 |
CN108726817A (zh) * | 2018-08-01 | 2018-11-02 |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
CN110023345A (zh) * | 2016-12-02 | 2019-07-16 | 英尼奥斯欧洲股份公司 | 工艺 |
CN211505507U (zh) * | 2019-12-30 | 2020-09-15 | 苏州冠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泥浆震动脱气集气装置 |
CN113200650A (zh) * | 2021-04-23 | 2021-08-03 | 上海大学 |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25361A (ja) * | 2008-11-26 | 2010-06-10 | Akinobu Fujita | 排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浄化システム |
CN108341560A (zh) * | 2018-04-27 | 2018-07-31 | 江苏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厌氧mbr技术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
CN109942086B (zh) * | 2019-04-08 | 2019-10-25 | 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及其mbr污水处理方法 |
CN110015756A (zh) * | 2019-04-11 | 2019-07-16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及工艺 |
CN110217939B (zh) * | 2019-04-28 | 2020-06-02 | 皇宝(福建)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 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
CN110054361A (zh) * | 2019-05-13 | 2019-07-26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一种电场强化mbr污水处理工艺 |
CN211111605U (zh) * | 2019-11-28 | 2020-07-28 | 兰州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缓解膜污染的膜生物反应装置 |
CN212609804U (zh) * | 2020-06-01 | 2021-02-26 | 广东亮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mbr曝气装置 |
CN113264586A (zh) * | 2021-06-02 | 2021-08-17 | 知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硝酸盐废水的mbr工艺 |
-
2022
- 2022-06-23 CN CN202210716947.7A patent/CN115140889B/zh active Active
- 2022-09-28 WO PCT/CN2022/122273 patent/WO202324589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6475A (en) * | 1990-03-08 | 1994-07-05 | Kent Dana M | Method for aerated biofiltration |
EP2357035A1 (en) * | 2010-01-13 | 2011-08-17 | Ineos Europe Limited | Polymer powder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and/or degassing vessels |
CN201962172U (zh) * | 2011-02-22 | 2011-09-07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净化配套设备 |
CN104803544A (zh) * | 2014-01-23 | 2015-07-29 | 李吉焕 | 畜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207193072U (zh) * | 2016-01-12 | 2018-04-06 | 博腾普格雷斯科技生产股份有限公司 | 活性污泥脱气设备 |
CN110023345A (zh) * | 2016-12-02 | 2019-07-16 | 英尼奥斯欧洲股份公司 | 工艺 |
CN207175585U (zh) * | 2017-09-13 | 2018-04-03 | 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型生化反应器 |
CN108726817A (zh) * | 2018-08-01 | 2018-11-02 |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
CN211505507U (zh) * | 2019-12-30 | 2020-09-15 | 苏州冠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泥浆震动脱气集气装置 |
CN113200650A (zh) * | 2021-04-23 | 2021-08-03 | 上海大学 |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45897A1 (zh) | 2023-12-28 |
CN115140889B (zh) | 2023-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17464A (zh) | 一种oa上下分区式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5140889A (zh) | 回流单元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1339189U (zh) | 一种带有生物处理膜的污水过滤装置 | |
CN210711167U (zh) | 一种物化与生化分离式mbr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 |
US12172914B2 (en) | Reflux unit 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 |
CN216837319U (zh) | 一种柱式mbr膜组架 | |
CN117088507A (zh) | 一种基于mabr膜的耦合生物滤池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215756904U (zh) | 一体化集装箱式水处理的uf膜系统装置 | |
CN212174745U (zh) |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 |
CN215712484U (zh) | 一种多功能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7158906U (zh) | 一种回流式臭氧mbr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5440100U (zh) | 一种高效脱氮的污水处理生化池 | |
CN212222545U (zh) | 优化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反冲洗装置 | |
CN110615577A (zh) | 一种基于mbr技术的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 |
CN219409472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 |
CN218454036U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膜生物反应器 | |
CN22046764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重金属去除设备 | |
CN217809123U (zh) | 一种低能耗浸没式超滤膜法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3595997U (zh) | 一种高效管式膜水处理装置 | |
CN222374432U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4936807U (zh) | 一种a2o-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85488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悬浮填料拦截装置 | |
CN215208872U (zh) | 一种基于微孔曝气超滤和吸附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 |
CN218146149U (zh) | 一种一体化钢结构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780962U (zh) | 一种锰渣渗滤液去除氨氮用生物反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