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8034A - 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38034A CN115138034A CN202210802503.5A CN202210802503A CN115138034A CN 115138034 A CN115138034 A CN 115138034A CN 202210802503 A CN202210802503 A CN 202210802503A CN 115138034 A CN115138034 A CN 1151380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od
- arc
- vertica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44000309466 calf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111 cardboar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4705 lumbosacral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3489 abdominal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29 kne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8836 Ne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371 to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0772 Hyperten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813 Naus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0339 Spinal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86 athl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94 hip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93 nause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39 rectus abdomin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232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078 sports perform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63B23/0205—Abdom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63B23/0233—Muscles of the back, e.g. by an extension of the body against a resistance, reverse crunc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胸椎支撑机构、腰椎限位机构和腿部支撑机构;胸椎支撑机构包括胸椎支撑板和对称设置在胸椎支撑板上的两个限位环,胸椎支撑板的一端与底板铰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武术核心力量的训练,本发明提供多种运动方式的可能性,且纵向滑块与纵向滑槽滑动匹配,可根据不同训练者的身体比例来调整腰部固定的位置,还可根据动作需要小腿放下或者抬升时对小腿支撑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还可旋动连接板与横向连接块顶部的螺栓来调整大腿支撑板的弧形板倾斜的角度,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力量是指核心部位固定肌或某些既是固定肌又是原动肌的肌肉收缩时产生的使身体对抗位移或旋转的力量能力。核心动力性力量是指骨骼肌收缩使身体产生位移或旋转的力量。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动力,而且在运动中还能够主动发力。核心力量训练通常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使更多的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加运动,提高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而在如今的武术训练领域中,核心力量训练已成为武术训练的一个热点,它对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体中枢平衡稳定非常有效,是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核心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从事训练过程中运动能力的高低,并有效地保护身体在训练中远离损伤。目前,由于核心肌肉较多,有许多是小肌肉群,要全面平衡的发展这些肌肉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练习者要主动变换各种角度与躯干、四肢的位置,并保持动作的准确性才能练习到需要练习的肌肉。
就锻炼腰腹部核心肌肉群而言,触膝卷腹是最基础的训练方式,因为其很简单、很安全,同时也很有效果。触膝卷腹不同于仰卧起坐,很多人认为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就是练仰卧起坐和各种卷腹,其实很多新手都有这样的误区,以上运动通常对腰椎施加的压力会非常大,比如仰卧起坐虽然动作简单且不受场地的影响,但是仰卧起坐需要把腰椎抬起来,会带给脊椎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容易造成脊椎的损伤,再加上仰卧起坐的姿势为躺卧式,使得人体的头部会处在略低于躯干的位置,如此一来,当在进行仰卧起坐的同时,很容易因头部不断改变高度而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仰卧起坐已经不适合作为锻炼腹部肌群核心力量的主要运动方式。
腰腹核心是人体上下肢的中枢,加强腰腹核心力量,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日常能够稳定和保护腰椎,同时提升整体的运动表现,从而为武术训练提供稳固的中心力量;
锻炼腰腹核心可通过以下几个动作实现:
1、上面提到的触膝卷腹这个动作,双膝保持弯曲,即使发力阶段腰椎也保持始终贴合在地面上,腰椎压力非常小,但在胸椎抬离地面的时候,腹肌会有明显的紧张感,发力上抬的时候呼气,胸椎抬离地面,肚子一定要是内收的,用双手去触碰膝盖,腹肌会有明显的紧张感,这个紧张感越来越强烈,背部回到地面时吸气,不能马上泄力,离心阶段一边吸气一边慢下,上抬的时候可以快一点,但是回到地面时要有控制的慢下,这样离心阶段对腹肌的刺激才能有效果;
很多人练卷腹的时候脖子会疼,避免脖子疼可以让下巴尽量回收,颈椎处于中立位,避免一抬身就是脖子用力,使得起身的第一发力点是胸部,胸部抬起来,胸椎向前上方挤压腹肌,脖子是被动的,随着胸部抬起而抬起,使得脖子一直处于中立稳定的状态,双手触碰膝盖;
2、另一个动作,手肘去触碰对侧腿的膝关节,可以特别高效的、不止能训练到腹直肌,还能强化刺激腹斜肌,胸椎始终抬离地面,为了减少腰椎压力,两条腿尤其小腿不能前后非常平行的运动,因为这种平行前后运动的时候,使得腰椎有向上拱起的趋势,对腰椎的压力还是有些大;
3、第三个动作,臀桥,脚的位置,脚跟离臀部一掌的距离,双膝保持与肩同宽,腰腹核心为主的话,脚尖正直冲前,若要以臀部刺激为主,双脚分开,脚尖略微外八字,顶峰收缩的时候臀部会收的更紧;
起的时候,骨盆向内卷,腰椎贴合地面,上抬的时候腰和臀成一个整体,不要让腰椎向上拱起,身体、膝盖、髋关节和胸部成一条直线。
以上三个动作比较基础且效果较好,但这其中有一个矛盾点就是,没有支撑的时候保证动作的规范很难,特别是一个人训练的时候,一旦姿势不对,不仅影响训练效果,导致事倍功半,也容易受伤,而一味增加支撑的力度,核心力量又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另外,如果想增加强度的时候需要增加负重,将壶铃或者哑铃放在上腹部,让屈髋的角度加大,因为所有肌肉的强化训练一定是在极致的拉伸然后再极致的紧缩,这样肌肉刺激和训练的效果才会更好;但是现有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训练方式单一、核心肌肉训练不全面,或者采用较为极端的方式进行训练但忽视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武术的核心力量训练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胸椎支撑机构、腰椎限位机构和腿部支撑机构;
所述胸椎支撑机构包括胸椎支撑板和对称设置在所述胸椎支撑板上的两个限位环,所述胸椎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铰接;
所述腰椎限位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卡箍单元,每组卡箍单元包括沿底板纵向设置的纵向滑槽、与纵向滑槽滑动匹配的纵向滑块以及设置在纵向滑块上的弧形卡板;
纵向滑块与纵向滑槽滑动匹配,可根据不同训练者的身体比例来调整腰部固定的位置;
所述腿部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单元,每组支撑单元包括沿底板横向设置的横向底座、固定设置在横向底座上的横向连接块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块上的腿部支撑板;
所述腿部支撑板包括大腿支撑板和小腿支撑板。
所述底板上表面一端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胸椎支撑板设置为平板,胸椎支撑板与所述矩形槽相匹配,胸椎支撑板靠近所述腰椎限位机构的一端与矩形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环底部与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由弹性软质材料制成;
所述限位环上表面中部设置有U形板,所述U形板由橡胶材料制成,U形板的弧度与人体的后颈部弧度相匹配。
所述纵向滑槽截面设置为梯形,所述纵向滑块底部设置为梯形,纵向滑块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一的固定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一的伸缩端端部与所述弧形卡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滑槽靠近所述胸椎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的固定端与立板侧壁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二的伸缩端端部与所述连接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卡板上端部的长度大于下端部的长度。
弧形卡板上端部的长度大于下端部的长度,可防止下端部过长而硌到人体背部。
所述纵向滑槽远离所述胸椎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横向连接块的顶部,凹槽的侧壁设置为伸缩板,伸缩板的顶部设置螺纹孔;
所述大腿支撑板包括长条形的弧形板和对称设置在弧形板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小腿支撑板包括长条形的弧形板和对称设置在弧形板一端的连接杆。
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侧与所述横向连接块顶部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弧形部分朝上设置,弧形板的弧度与人体的腿部弧度相匹配。
所述小腿支撑板的弧形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和滑动套接在外杆内部的内杆,所述内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块。
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腿部支撑机构的一端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竖向支撑板,所述竖向支撑板朝向所述腿部支撑机构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两道竖向滑槽,所述竖向滑块与竖向滑槽均设置为T字形,竖向滑块与竖向滑槽滑动匹配,竖向滑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均布的螺纹孔,所述竖向滑块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竖向滑块与竖向滑槽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还包括增重单元,所述增重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弹簧套筒,弹簧套筒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接有配重球,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弹簧套筒内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配重球之间连接有增重板,所述增重板的侧面光滑。增重板可采用橡胶材质。
所述支杆包括靠近所述胸椎支撑板的第一支杆和靠近所述弧形卡板的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的长度;
所述配重球与所述限位环之间连接有牵引绳。
第一支杆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的长度,可避免配重球回到靠近第一支杆时高度太低而压到人体的胸部位置。
所述横向连接块顶部、连接板、连接杆的边缘均设置为符合人体生理学的弧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武术核心力量的训练,本发明提供多种运动方式的可能性,且纵向滑块与纵向滑槽滑动匹配,可根据不同训练者的身体比例来调整腰部固定的位置,还可根据动作需要小腿放下或者抬升时对小腿支撑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还可旋动连接板与横向连接块顶部的螺栓来调整大腿支撑板的弧形板倾斜的角度,实用性较强;本方案可提供支撑以保证动作的规范性,保证训练效果,保证训练时的安全性;
(1)对于在做触膝卷腹的训练时,辅助训练者将意念集中在胸部,起身的发力点在胸部,胸部抬起来,胸椎向前上方挤压腹肌,胸部抬起来的同时带动胸椎支撑板向上抬起,而人的后颈部可始终贴近U形板,在胸椎抬离地面的时候,配重球在滑杆上向第二支杆处滑动,从而带动增重板向前给腹肌一个压迫感,而回到地面时,限位环通过牵引绳拉动配重球向第一支杆处滑动,对腹肌的压迫感减轻,第一支杆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的长度,既能保证有控制的慢下,还可避免配重球回到靠近第一支杆时高度太低而压到人体的胸部位置,既能保证训练者的安全,对保证训练者动作的规范性起到辅助作用,也保证了锻炼腰腹核心力量的效果,胸椎支撑板对人体的头颈部提供一个依托的作用,避免一抬身就是脖子用力,即使稍微偏离也能提醒训练者快速归位;
(2)对于手肘去触碰对侧腿的膝关节这个动作,其他准备工作同上,不同的是将竖向滑块滑到竖向滑槽的中部靠上的位置,通过螺栓将竖向滑块与竖向滑槽之间固定连接,使得在腿往前踢的时候,可以向斜上方有一定的角度,使得腰椎能够更好的贴合地面,大大减小腰椎压力;
(3)对于臀桥动作,准备工作可参照做触膝卷腹训练时的准备,不同的是,电动推杆一带动弧形卡板向连接座方向移动,然后保持不动,防止阻碍到腰椎向上拱起。
本方案还有一个优点在于,为训练者提供的是依托和提醒,而不是一味的增加力度,比如依托后颈部用的是U形板,而不是半环形板,脖子等处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免训练者产生不适,舒适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增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增重单元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板;
201、胸椎支撑板;202、限位环;203、U形板;
301、纵向滑槽;302、纵向滑块;303、弧形卡板;304、连接座;305、电动推杆一;306、立板;307、电动推杆二;
401、横向底座;402、横向连接块;403、大腿支撑板;404、小腿支撑板;
101、矩形槽;
6、弧形板;7、连接板;8、连接杆;9、伸缩杆;10、竖向滑块;11、竖向支撑板;12、竖向滑槽;13、弹簧套筒;14、滑杆;15、配重球;16、弹簧;17、增重板;18、第一支杆;19、第二支杆;20、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的胸椎支撑机构、腰椎限位机构和腿部支撑机构;
胸椎支撑机构包括胸椎支撑板201和对称设置在胸椎支撑板201上的两个限位环202,胸椎支撑板201的一端与底板1铰接;
腰椎限位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卡箍单元,每组卡箍单元包括沿底板1纵向设置的纵向滑槽301、与纵向滑槽301滑动匹配的纵向滑块302以及设置在纵向滑块302上的弧形卡板303;
腿部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单元,每组支撑单元包括沿底板1横向设置的横向底座401、固定设置在横向底座401上的横向连接块402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块402上的腿部支撑板;
腿部支撑板包括大腿支撑板403和小腿支撑板404。
底板1上表面一端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101,胸椎支撑板201设置为平板,胸椎支撑板201与矩形槽101相匹配,胸椎支撑板201靠近腰椎限位机构的一端与矩形槽101的内壁转动连接。
限位环202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限位环202由弹性软质材料制成;
限位环20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U形板203,U形板203由橡胶材料制成,U形板203的弧度与人体的后颈部弧度相匹配。
纵向滑槽301截面设置为梯形,纵向滑块302底部设置为梯形,纵向滑块30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304,两个连接座30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一305,电动推杆一305的固定端与连接座304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一305的伸缩端端部与弧形卡板3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纵向滑槽301靠近胸椎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立板306,立板306上设置有电动推杆二307,电动推杆二307的固定端与立板306侧壁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二307的伸缩端端部与连接座30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弧形卡板303上端部的长度大于下端部的长度。
弧形卡板303上端部的长度大于下端部的长度,可防止下端部过长而硌到人体背部。
纵向滑槽301远离胸椎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横向底座401固定连接;
横向连接块402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凹槽,凹槽贯穿横向连接块402的顶部,凹槽的侧壁设置为伸缩板,伸缩板的顶部设置螺纹孔;
大腿支撑板403包括长条形的弧形板6和对称设置在弧形板6一端的连接板7,连接板7上开设有螺纹孔;
小腿支撑板404包括长条形的弧形板6和对称设置在弧形板6一端的连接杆8。
两个连接板7的内侧与横向连接块402顶部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杆8的端部与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两个弧形板6的弧形部分朝上设置,弧形板6的弧度与人体的腿部弧度相匹配。
小腿支撑板404的弧形板6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9,伸缩杆9包括外杆和滑动套接在外杆内部的内杆,内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块10。
底板1靠近腿部支撑机构的一端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竖向支撑板11,竖向支撑板11朝向腿部支撑机构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两道竖向滑槽12,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均设置为T字形,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滑动匹配,竖向滑槽1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均布的螺纹孔,竖向滑块10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横向连接块402顶部、连接板7、连接杆8的边缘均设置为符合人体生理学的弧度。
针对武术核心力量的训练,本发明提供多种运动方式的可能性:
对于在做触膝卷腹的训练时,初始状态时,胸椎支撑板201位于矩形槽101内,电动推杆一305带动弧形卡板303向连接座304方向移动,由于凹槽的侧壁设置为伸缩板,伸缩板的顶部设有螺纹孔,可根据训练者躺下后双腿弯曲时膝盖所在的高度来调整伸缩板的伸缩,可旋动连接板7与横向连接块402顶部的螺栓来调整大腿支撑板403的弧形板6倾斜的角度,由于小腿支撑板404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9,伸缩杆9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块10,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滑动匹配,然后可以将竖向滑块10滑到竖向滑槽12的底部位置,通过螺栓将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之间固定连接,准备好之后,训练者可以躺在底板1上,背部压在胸椎支撑板201上,两个胳膊靠近腋窝处套在限位环202内,后颈部靠在U形板203内侧,腰部位于两个弧形卡板303之间,大腿搭在大腿支撑板403的弧形板6上,小腿搭在小腿支撑板404的弧形板6上,电动推杆一305带动弧形卡板303向训练者的腰部方向移动直至刚卡住腰部,即可开始训练,训练者将意念集中在胸部,起身的发力点在胸部,胸部抬起来,胸椎向前上方挤压腹肌,胸部抬起来的同时带动胸椎支撑板201向上抬起,而人的后颈部可始终贴近U形板203;
对于手肘去触碰对侧腿的膝关节这个动作,其他准备工作同上,不同的是将竖向滑块10滑到竖向滑槽12的中部靠上的位置,通过螺栓将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之间固定连接,准备好之后,训练者可以躺在底板1上,背部压在胸椎支撑板201上,两个胳膊靠近腋窝处套在限位环202内,后颈部靠在U形板203内侧,腰腹部位于增重板17下方,腰部位于两个弧形卡板303之间,大腿搭在大腿支撑板403的弧形板6上,小腿搭在小腿支撑板404的弧形板6上,电动推杆一305带动弧形卡板303向训练者的腰部方向移动直至刚卡住腰部,即可开始训练,由于竖向滑块10固定在竖向滑槽12的中部靠上的位置,在腿往前踢的时候,可以向斜上方有一定的角度,使得腰椎能够更好的贴合地面;
对于臀桥动作,准备工作可参照做触膝卷腹训练时的准备,不同的是,电动推杆一305带动弧形卡板303向连接座304方向移动,然后保持不动,防止阻碍到腰椎向上拱起。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增重单元,增重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的两个弹簧套筒13,弹簧套筒1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支杆之间设置有滑杆14,滑杆14上滑动套接有配重球15,滑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两个弹簧套筒13内均设置有弹簧16,弹簧16的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16的顶端与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两个配重球15之间连接有增重板17,增重板17的侧面光滑。增重板17可采用橡胶材质。
支杆包括靠近胸椎支撑板201的第一支杆18和靠近弧形卡板303的第二支杆19,第一支杆18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19的长度;
配重球15与限位环202之间连接有牵引绳20。
第一支杆18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19的长度,可避免配重球15回到靠近第一支杆18时高度太低而压到人体的胸部位置。
训练时,腰腹部位于增重板17下方,在胸椎抬离地面的时候,配重球15在滑杆14上向第二支杆19处滑动,从而带动增重板17向前给腹肌一个压迫感,而回到地面时,限位环202通过牵引绳20拉动配重球15向第一支杆18处滑动,对腹肌的压迫感减轻,第一支杆18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19的长度,既能保证有控制的慢下,还可避免配重球15回到靠近第一支杆18时高度太低而压到人体的胸部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胸椎支撑机构、腰椎限位机构和腿部支撑机构;
所述胸椎支撑机构包括胸椎支撑板(201)和对称设置在所述胸椎支撑板(201)上的两个限位环(202),所述胸椎支撑板(20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铰接;
所述腰椎限位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卡箍单元,每组卡箍单元包括沿底板(1)纵向设置的纵向滑槽(301)、与纵向滑槽(301)滑动匹配的纵向滑块(302)以及设置在纵向滑块(302)上的弧形卡板(303);
所述腿部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单元,每组支撑单元包括沿底板(1)横向设置的横向底座(401)、固定设置在横向底座(401)上的横向连接块(402)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块(402)上的腿部支撑板;
所述腿部支撑板包括大腿支撑板(403)和小腿支撑板(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端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101),所述胸椎支撑板(201)设置为平板,胸椎支撑板(201)与所述矩形槽(101)相匹配,胸椎支撑板(201)靠近所述腰椎限位机构的一端与矩形槽(101)的内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02)底部与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202)由弹性软质材料制成;
所述限位环(20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U形板(203),所述U形板(203)由橡胶材料制成,U形板(203)的弧度与人体的后颈部弧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槽(301)截面设置为梯形,所述纵向滑块(302)底部设置为梯形,纵向滑块(30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304),两个所述连接座(30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一(305),所述电动推杆一(305)的固定端与连接座(304)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一(305)的伸缩端端部与所述弧形卡板(3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滑槽(301)靠近所述胸椎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立板(306),所述立板(306)上设置有电动推杆二(307),所述电动推杆二(307)的固定端与立板(306)侧壁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二(307)的伸缩端端部与所述连接座(30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卡板(303)上端部的长度大于下端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槽(301)远离所述胸椎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底座(401)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块(402)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横向连接块(402)的顶部,凹槽的侧壁设置为伸缩板,伸缩板的顶部设置螺纹孔;
所述大腿支撑板(403)包括长条形的弧形板(6)和对称设置在弧形板(6)一端的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小腿支撑板(404)包括长条形的弧形板(6)和对称设置在弧形板(6)一端的连接杆(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7)的内侧与所述横向连接块(402)顶部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8)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弧形板(6)的弧形部分朝上设置,弧形板(6)的弧度与人体的腿部弧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支撑板(404)的弧形板(6)远离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包括外杆和滑动套接在外杆内部的内杆,所述内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块(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靠近所述腿部支撑机构的一端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竖向支撑板(11),所述竖向支撑板(11)朝向所述腿部支撑机构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两道竖向滑槽(12),所述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均设置为T字形,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滑动匹配,竖向滑槽(1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均布的螺纹孔,所述竖向滑块(10)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竖向滑块(10)与竖向滑槽(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重单元,所述增重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两个弹簧套筒(13),弹簧套筒(1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滑杆(14),所述滑杆(14)上滑动套接有配重球(15),所述滑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弹簧套筒(13)内均设置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底端与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16)的顶端与所述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配重球(15)之间连接有增重板(17),所述增重板(17)的侧面光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靠近所述胸椎支撑板(201)的第一支杆(18)和靠近所述弧形卡板(303)的第二支杆(19),第一支杆(18)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杆(19)的长度;
所述配重球(15)与所述限位环(202)之间连接有牵引绳(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2503.5A CN115138034B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2503.5A CN115138034B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8034A true CN115138034A (zh) | 2022-10-04 |
CN115138034B CN115138034B (zh) | 2025-02-18 |
Family
ID=8341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2503.5A Active CN115138034B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3803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327082A (zh) * | 2024-12-20 | 2025-01-21 | 平阳县中医院 | 一种辅助训练用康复器械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36531A (zh) * | 2012-08-29 | 2012-12-26 | 吴荣贵 | 腹部举重器 |
CN109044734A (zh) * | 2018-08-14 | 2018-12-21 | 佛山信卓派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腰部肌肉恢复床 |
CN109908544A (zh) * | 2019-04-23 | 2019-06-21 | 王滨 | 一种多功能健身凳 |
CN210543117U (zh) * | 2019-09-08 | 2020-05-19 | 浙江令大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健身用仰卧起坐辅助器 |
CN113289314A (zh) * | 2021-04-26 | 2021-08-24 |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学生腹部肌肉训练装置 |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10802503.5A patent/CN1151380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36531A (zh) * | 2012-08-29 | 2012-12-26 | 吴荣贵 | 腹部举重器 |
CN109044734A (zh) * | 2018-08-14 | 2018-12-21 | 佛山信卓派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腰部肌肉恢复床 |
CN109908544A (zh) * | 2019-04-23 | 2019-06-21 | 王滨 | 一种多功能健身凳 |
CN210543117U (zh) * | 2019-09-08 | 2020-05-19 | 浙江令大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健身用仰卧起坐辅助器 |
CN113289314A (zh) * | 2021-04-26 | 2021-08-24 |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学生腹部肌肉训练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327082A (zh) * | 2024-12-20 | 2025-01-21 | 平阳县中医院 | 一种辅助训练用康复器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8034B (zh) | 2025-0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96528B2 (en) |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US8968163B1 (en) | Unweighted therapy and training device | |
US2012016516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wer back exercise | |
US20140045662A1 (en) | Exercise device | |
US9486668B2 (en) | Weight stack pushup exercise device | |
JP2010506608A (ja) | 外転筋収縮、変動可能な(variable)脚/膝/腿/胴体および脊髄減圧の運動装置および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CN203736783U (zh) | 脊柱四肢多功能训练器 | |
US5957816A (en) | Exercise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muscle coordination and joint stability during multiaxial movement patterns involving rotational force | |
US6595904B1 (en) | Exercise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muscle coordination, contraction and joint stability and mobility in the lower extremity joints of the hip, knee and ankle with variable application of weight bearing force | |
US20210346226A1 (en) | Exercise Device | |
AU2017272913A1 (en) | Portable stretching equipment | |
US2019002245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ly contracting body core | |
CN111013102B (zh) | 一种产后用康复装置 | |
Lawrence | The complete guide to core stability | |
US8425381B2 (en) | Exerciser and rehabilitative device | |
Hoogenboom et al. | Core stabilization training | |
Pink et al. | Preventative exercises in golf: arm, leg, and back | |
Robinson et al. | The Pilates Bibl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accessible guide to Pilates ever | |
RU2508921C1 (ru) | Способ ми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вытяжения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варианты) | |
CN115138034A (zh) | 一种用于武术核心力量训练装置 | |
RU2008126822A (ru) |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к родам и послеродовому периоду беременных женщин групп риска на санаторном этапе | |
Kiphuth et al. | How to Be Fit: New Revised Edition | |
Massey | The anatomy of Pilates | |
CN206881013U (zh) | 一种可方便携带的腹肌训练器材 | |
RU2802385C1 (ru) |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идиопатического сколиоза у девочек 11-15 ле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117 Address after: No. 569, Yuelu Avenue,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5 Applicant after: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569, Yuelu Avenue,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5 Applicant before: Wu Yinggu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