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3963B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33963B CN115133963B CN202210749446.9A CN202210749446A CN115133963B CN 115133963 B CN115133963 B CN 115133963B CN 202210749446 A CN202210749446 A CN 202210749446A CN 115133963 B CN115133963 B CN 1151339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interference
- mimo
- cells
- transmission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下,能抑制因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通信品质的变差、通信速度的降低以及通信容量的降低。各小区构成为具有多个天线元件,经由多个天线元件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各小区将用于测定与进行本小区的无线通信的传输路径有关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通知给其他小区。各小区可以将用于测定本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通信终端装置。该情况下,通信终端装置基于从各小区通知得到的设定来测定传输路径信息,并在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满足预先确定的报告条件的情况下,将传送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报告给对应的小区。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17367,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5月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780028146.9,名称为“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终端装置等通信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研究了在无线区间方面被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在包含核心网络以及无线接入网(以下也统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方面被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通信方式(例如,非专利文献1~12)。该通信方式也被称为3.9G(3.9代)系统。
作为LTE的接入方式,下行链路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上行链路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另外,与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不同,LTE不包含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使用图1说明非专利文献1(第5章)所记载的3GPP中的与LTE系统的帧结构有关的决定事项。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中,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为10ms。无线帧被分割为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Subframe)。子帧被分割为两个大小相等的时隙(slot)。每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六个子帧包含下行链路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同步信号中有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S-SS)。
非专利文献1(第五章)中记载有3GPP中与LTE系统中的信道结构有关的决定事项。假设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
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基站”)到移动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移动终端”)等通信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四个子帧。不存在40ms定时的清楚的信令。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CFICH从基站向通信终端通知用于PDCCHs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的数量。PCFICH按每个子帧进行发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DCCH对作为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作为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的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以及与DL-SCH有关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息进行通知。PDCCH传送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传送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不予确认)。PDCCH也被称为L1/L2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以及作为传输信道的PCH被映射到PDSCH。
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MCH中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UCCH传送针对下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signal)即ACK/Nack。PUCCH传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CQI是表示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品质、或者通信线路品质的品质信息。PUCCH还传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USCH中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HICH传输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Nack。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RACH传送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
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是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已知的码元。定义有以下5种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CRS)、MBSFN参照信号(MBSFN Reference Signal)、UE固有参照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即数据解调用参照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定位参照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作为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存在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测定。
对非专利文献1(第5章)所记载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进行说明。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被广播到其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
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应用基于HARQ(HybridARQ:混合ARQ)的重发控制。DL-SCH能够对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DL-SCH对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进行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被称为持久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DL-SCH为了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而对通信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进行支持。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能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而对通信终端的DRX进行支持。PCH被要求对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PCH被映射到能动态地利用于话务(traffic)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
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用于向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MCH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MCH对准静态的资源分配进行支持。MCH被映射到PMCH。
将基于HARQ(Hybrid ARQ)的重发控制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中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UL-SCH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被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被限制为控制信息。RACH存在冲突的风险。RACH被映射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对HARQ进行说明。HARQ是通过组合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来提高传输线路的通信品质的技术。HARQ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对于通信品质发生变化的传输线路,也能利用重发使纠错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进行重发时,通过将首发的接收结果和重发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也能进一步提高品质。
对重发的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接收侧不能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发生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错误时(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到“Nack”的发送侧对数据进行重发。在接收侧能够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未产生CRC错误时(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到“Ack”的发送侧对下一数据进行发送。
对非专利文献1(第6章)所记载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进行说明。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者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PagingInformation)以及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的变更的下行链路信道。PCCH用于网络不知晓通信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
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用于通信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在下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在上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是用于单点对多点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MCCH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一个或若干个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MCCH仅用于MBMS接收过程中的通信终端。M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CH)。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用于以点对点方式发送通信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用于通信终端为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DCCH在上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专用话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向专用通信终端发送用户信息的点对点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都存在。DTCH在上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多播话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话务数据的下行链路信道。MTCH是仅用于MBMS接收过程中的通信终端的信道。MTCH被映射到多播信道(MCH)。
CGI指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cation)。ECGI指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在LTE、后述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以及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
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是由操作人员确定有使用权的加入者的小区(以下有时称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所确定的加入者被许可接入PLMN(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将许可所确定的加入者接入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称为揅SG小区(CSG cell(s))。”但是,PLMN存在接入限制。
CSG小区是对固有的CSG标识(CSG identity:CSG ID)进行广播,并利用CSG指示(CSG Indication)对“真(TRUE)”进行广播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进行了使用登录并被许可的加入者组的成员利用接入许可信息中的CSG ID来接入CSG小区。
CSG ID由CSG小区或小区来广播。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 ID。并且,为了易于CSG关联成员的访问,由通信终端(UE)来使用CSG ID。
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以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追踪是为了即使在待机状态下也能追踪通信终端的位置,从而与通信终端通话,换言之,是为了能呼叫通信终端而进行的。将用于该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的区域称为追踪区域。
在3GPP中,研究了被称为Home-NodeB(H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UTRAN中的HNB、以及E-UTRAN中的HeNB例如是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对HeNB以及HNB进行接入的三种不同的模式。具体而言,公开了开放接入模式(Open access mode)、封闭接入模式(Closed access mode)、以及混合接入模式(Hybrid access mode)。
此外,3GPP中,作为版本10,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标准制订正不断推进(参照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LTE-A以LTE的无线区间通信方式为基础,通过向其增加一些新技术来构成。
在LTE-A系统中,为了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bandwidths),研究了对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汇集(也称为聚合(aggregation))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关于CA,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
在构成CA的情况下,UE具有与网络(Network:NW)唯一的RRC连接(RRCconnection)。在RRC连接中,一个服务小区提供NAS移动信息和安全性输入。将该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下行链路中,与PCell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DLPCC)。在上行链路中,与PCell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ULPCC)。
根据UE的能力(能力(capability)),构成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以与PCell一起形成服务小区的组。在下行链路中,与SCell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DLSCC)。在上行链路中,与SCell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辅分量载波(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ULSCC)。
针对一个UE,构成由一个PCell及一个以上的SCell构成的服务小区的组。
此外,作为LTE-A的新技术,存在支持更宽频带的技术(Wider bandwidthextension:带宽扩展)、以及多地点协调收发(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技术等。关于为了在3GPP中实现LTE-A而研究的CoMP,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
移动网络的话务量有增加的趋势,通信速度也不断向高速化发展。若正式开始运用LTE及LTE-A,则可以预见到通信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3GPP中,为了应对将来庞大的话务量,正在研究使用构成小蜂窝小区的小eNB(以下,有时称为“小规模基站装置”)。例如,研究通过设置多个小eNB,并构成多个小蜂窝小区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实现通信容量的增大的技术等。具体而言,存在由UE与两个eNB相连接来进行通信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简称:DC)等。关于DC,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
有时将进行双连接(DC)的eNB中的一个称为“主eNB(简称:MeNB)”,将另一个称为“副eNB(简称:SeNB)”。
此外,以对更新换代的移动体通信在2020年以后开始服务为目标的第五代(以下有时记为“5G”)无线接入系统正在研究中。例如,在欧洲,由METIS这一组织来总结5G的要求事项(参照非专利文献5)。
在5G无线接入系统中,对于LTE系统,举出如下实现进一步低功耗化及装置的低成本化的必要条件:系统容量为1000倍,数据传送速度为100倍,数据处理延迟为10分之1(1/10),通信终端的同时连接数为100倍。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探讨了在宽频带下使用频率来增加数据的传输容量的情况、以及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来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的情况。为了实现这些,探讨了使用可进行空间复用的多元件天线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及射束形成等技术。
此外,LTE-A中对MIMO的探讨也在继续进行,作为MIMO的扩张,从版本13起探讨了使用二维天线阵列的FD(Full Dimension:全维)-MIMO。关于FD-MIMO,在非专利文献7中有所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 V13.0.0
非专利文献2: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3:3GPP TR 36.814 V9.0.0
非专利文献4:3GPP TR 36.912 V10.0.0
非专利文献5:“Scenarios,requirements and KPIs for 5G mobile andwireless system”、[Online]、平成25(2013)年4月30日、ICT-317669-METIS/D1.1、[平成28年1月25日检索]、Internet<https://www.metis2020.com/documents/deliverables/>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211 V13.0.0
非专利文献7:3GPP TR 36.897 V13.0.0
非专利文献8:3GPP R2-162573
非专利文献9:3GPP TR 36.842 V12.0.0
非专利文献10:3GPP R2-162499
非专利文献11:“Recommendation ITU-R M.2083-0(09/2015)”、[online]、平成27(2015)年9月、[平成28年4月27日检索]、Internet<https://www.itu.int/dms_pubrec/itu-r/rec/m/R-REC-M.2083-0-201509-I!!PDF-E.pdf>
非专利文献12:3GPP RWS-1500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MIMO中,小区对于UE仅考虑本小区的天线端口来决定码簿,并进行MIMO。此时,并没有考虑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因此,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的情况下,将受到来自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的干扰。
此外,在同一小区内,对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设定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发送权重来进行MIMO,因此,对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有时将产生较强的干扰。由此,因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而导致通信品质变差,通信速度降低。此外,作为系统,通信容量也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下,能抑制因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通信品质的变差、通信速度的降低以及通信容量的降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由1个或多个基站装置构成的多个小区、以及能与各所述小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小区构成为具有多个天线元件,并能经由所述多个天线元件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将用于测定与进行本小区的所述无线通信的传输路径有关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通知给其他小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具备由1个或多个基站装置构成的多个小区、以及能与各小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来构成通信系统。经由各小区所具有的多个天线元件,来进行各小区与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由各小区将用于测定本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通知给其他小区。由此,各小区能识别出用于测定其他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因此,各小区能抑制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因而能抑制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所导致的通信品质的变差、通信速度的降低以及通信容量的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3GPP中所探讨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即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即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宏eNB和小eNB混合在一起时的小区结构的概念的图。
图8是示出对于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进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对于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3进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对于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进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17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18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19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对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23是示出与将干扰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与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6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7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9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0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1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32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33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34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35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36是示出与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7是示出与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8是示出与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9是示意性示出UE天线间的相关性的图。
图40是用于说明UE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检测方法的图。
图41是示出干扰判断部的模块内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3是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4是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5是示出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46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图。
图47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图。
图48是示出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49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0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1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2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53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54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55是示出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
图56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7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8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9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60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61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62是示出按每个小区将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3是示出从UE对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进行反馈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4是示出从UE对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进行反馈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5是示出从SRS获取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并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6是示出从SRS获取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并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7是示出按帧格式设置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每个帧格式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8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9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70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71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3GPP中所探讨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对图2进行说明。将无线接入网称为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201。通信终端装置即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为“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202能与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E-UTRAN NodeB:eNB)”)203进行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
此处,“通信终端装置”不仅指可移动的移动电话终端装置等移动终端装置,还包含传感器等不移动的设备。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通信终端装置”简称为“通信终端”。
若针对移动终端202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用户层面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分集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203终止,则E-UTRAN由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构成。
移动终端202与基站203之间的控制协议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 management)等。RRC中的基站203与移动终端202的状态有RRC_IDLE和RRC_CONNECTED。
在RRC_IDLE时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移动性等。在RRC_CONNECTED时,移动终端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与网络进行数据的收发。此外,在RRC_CONNECTED时,还进行切换(Handover:HO)、相邻小区(Neighbour cell)的测定(measurement)等。
基站203被分类成eNB207和Home-eNB206。通信系统200具备包含有多个eNB207的eNB组203-1、以及包含有多个Home-eNB206的Home-eNB组203-2。并且,将由作为核心网络的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的E-UTRAN201构成的系统称为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有时将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的E-UTRAN201统称为“网络”。
eNB207通过S1接口与包含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或MME和S-GW在内的MME/S-GW部(以下有时称为“MME部”)204相连接,并在eNB207与MME部20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对于一个eNB207,可以连接有多个MME部204。eNB207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eNB207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
Home-eNB206通过S1接口与MME部204相连接,并在Home-eNB206和MME部20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一个MME部204与多个Home-eNB206相连接。或者,Home-eNB206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Home-eNB网关)205与MME部204相连接。Home-eNB206和HeNBGW205通过S1接口相连接,HeNBGW205和MME部204经由S1接口相连接。
一个或多个Home-eNB206与一个HeNBGW205相连接,通过S1接口进行信息的通信。HeNBGW205与一个或多个MME部204相连接,通过S1接口进行信息的通信。
MME部204和HeNBGW205为上位装置,具体而言是上位节点,控制作为基站的eNB207及Home-eNB206与移动终端(UE)202之间的连接。MME部204构成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基站203和HeNBGW205构成E-UTRAN201。
并且,在3GPP中对以下所示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支持Home-eNB206之间的X2接口。即,Home-eNB206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Home-eNB206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从MME部204来看,HeNBGW205可视为Home-eNB206。从Home-eNB206来看,HeNBGW205可视为MME部204。
无论是Home-eNB206经由HeNBGW205与MME部204相连接的情况、还是直接与MME部204相连接的情况,Home-eNB206与MME部204之间的接口均同样为S1接口。
基站203可以构成一个小区,也可以构成多个小区。各小区具有预定的范围来作为能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的范围即覆盖范围,并在覆盖范围内与移动终端202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个基站203构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各个小区构成为能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即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对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首先,来自协议处理部301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应用部302的用户数据被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部303。发送数据缓冲部303中所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器部304,来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直接从发送数据缓冲部303输出至调制部305的数据。由编码部304实施编码处理后的数据在调制部305中进行调制处理。调制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306,被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发送信号从天线307被发送至基站203。
此外,如下所示那样执行移动终端202的接收处理。由天线307接收来自基站203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通过频率转换部306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在解调部308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至解码部309,来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到协议处理部301,用户数据被传送到应用部302。移动终端202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310来控制。由此,虽然在图3中进行了省略,但控制部310与各部301~309相连接。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即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对图4所示的基站203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EPC通信部401进行基站203与EPC(MME部204等)、HeNBGW205等之间的数据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402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收发。EPC通信部401及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403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403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被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部404。
发送数据缓冲部404中所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器部405,来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直接从发送数据缓冲部404输出至调制部406的数据。编码后的数据在调制部406中进行调制处理。调制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407,被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利用天线408,将发送信号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202。
此外,如下所示那样执行基站203的接收处理。由天线408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通过频率转换部407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在解调部409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至解码部410,来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到协议处理部403、或者EPC通信部401、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用户数据被传送到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基站203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411来控制。由此,虽然在图4中进行了省略,但控制部411与各部401~410相连接。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的结构的框图。图5中,示出上述图2所示的MME部204中所包含的MME204a的结构。PDNGW通信部501进行MME204a和PDNGW之间的数据收发。基站通信部502进行MME204a与基站203之间的经由S1接口的数据收发。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501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被传送到基站通信部502,并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基站203。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被传送到PDN GW通信部501,并被发送至PDN GW。
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501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
HeNBGW通信部504设置在存在HeNBGW205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种类来进行MME204a与HeNBGW205之间的经由接口(IF)的数据收发。从HeNBGW通信部50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504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的处理结果经由PDNGW通信部501被发送到PDN GW。此外,经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处理后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502并通过S1接口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或经由HeNBGW通信部504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HeNBGW205。
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包含有NAS安全部505-1、SAE承载控制部5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移动管理部505-3等,并进行针对控制层面的所有处理。NAS安全部505-1提供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阶层)消息的安全性等。SAE承载控制部505-2进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的承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进行待机状态(空闲状态(Idle State);LTE-IDLE状态、或仅称为空闲)的移动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及控制、覆盖范围下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202的跟踪区域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管理等。
MME204a对一个或多个基站203进行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MME204a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204a在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及处于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MME204a通过向属于UE所登记(registered:注册)的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从而开始进行寻呼协议。与MME204a相连的Home-eNB206的CSG的管理、CSG ID的管理、以及白名单管理可以由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来进行。
接着,示出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个示例。图6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UE)进行的从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若通信终端开始小区搜索,则在步骤ST601中,利用从周边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SS),来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
将P-SS和S-SS统称为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SS)中分配有与分配给每个小区的PCI一一对应的同步码。考虑将PCI的数量设为504个。利用该504个PCI来取得同步,并对取得同步的小区的PCI进行检测(确定)。
接着在步骤ST602中,对取得同步的小区检测从基站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S)即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并对RS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进行测定。参照信号(RS)使用与PCI一一对应的编码。能利用该编码取得相关性从而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根据步骤ST1中确定出的PCI导出该小区的RS用编码,从而能检测RS,并测定RS的接收功率。
接着在步骤ST603中,从到步骤ST602为止检测出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好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
接着在步骤ST6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获得广播信息即BCCH。PBCH上的BCCH中映射有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因此,通过接收PBCH并获得BCCH,从而能获得MIB。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也称为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等。
接着在步骤ST605中,基于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并获取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SIB1中包含与接入该小区有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其它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SIB1中还包含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TAC)。
接着在步骤ST606中,通信终端将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SIB1的TAC与通信终端已保有的跟踪区域列表内的跟踪区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的TAC部分进行比较。跟踪区域列表也被称为TAI列表(TAIlist)。TAI是用于识别跟踪区域的识别信息,由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以及TAC(Tracking Area Code)构成。MCC是国家码。MNC是网络码。TAC是跟踪区域的码编号。
若步骤S606中比较得到的结果是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与跟踪区域列表内所包含的TAC相同,则通信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若比较结果是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未包含在跟踪区域列表内,则通信终端通过该小区,并向包含有MME等的核心网络(CoreNetwork,EPC)请求变更跟踪区域,以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域更新)。
构成核心网络的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核心网络侧装置摂)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通信终端发送来的该通信终端的识别编号(UE-ID等),进行跟踪区域列表的更新。核心网络侧装置将更新后的跟踪区域列表发送给通信终端。通信终端基于接收到的跟踪区域列表来重写(更新)通信终端所保有的TAC列表。此后,通信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
由于智能手机及平板型终端装置的普及,利用蜂窝系统无线通信进行的话务量爆发式增长,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均存在无线资源的不足的担忧。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对小区的小型化、推进空间分离进行了研究。
在现有的小区结构中,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较广范围的覆盖范围。以往,以利用由多个eNB构成的多个小区的较广范围的覆盖范围来覆盖某个区域的方式构成小区。
在使小区小型化的情况下,与由现有的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相比,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范围较狭窄的覆盖范围。因而,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覆盖某个区域,相比现有的eNB,需要大量的小区小型化后的eNB。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利用以往的eNB构成的小区那样,将覆盖范围比较大的小区称为“宏蜂窝小区”,将构成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宏eNB”。此外,如进行了小区小型化后的小区那样,将覆盖范围比较小的小区称为“小蜂窝小区”,将构成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小eNB”。
宏eNB例如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广域基站(Wide Area Base Station)”。
小eNB例如可以是低功率节点、本地节点、及热点等。此外,小eNB可以是构成微微蜂窝小区(pico cell)的微微eNB、构成毫微微蜂窝小区(femto cell)的毫微微eNB、HeNB、RRH(Remote Radio Head:射频拉远头)、RRU(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单元)、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远程无线电设备)或RN(Relay Node:中继节点)。此外,小eNB也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局域基站(Local Area Base Station)”或“家庭基站(HomeBase Station)”。
图7是示出宏eNB和小eNB混合在一起时的小区结构的概念的图。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具有范围比较大的覆盖范围701。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具有与宏eNB(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相比范围较小的覆盖范围702。
在多个eNB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由某个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有可能会包含在由其他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图7所示的小区的结构中,如参照标号“704”或“705”所示那样,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有时包含在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
此外,如参照标号“705”所示那样,也存在多个、例如2个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包含在一个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的情况。移动终端(UE)703例如包含在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内,经由小蜂窝小区进行通信。
另外,在图7所示的小区的结构中,如参照标号“706”所示那样,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和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复杂地进行重复。
此外,如参照标号“707”所示那样,还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和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不重复。
并且,如参照标号“708”所示那样,还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多个小eNB构成的多个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构成在由一个宏eNB构成的一个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
在现有的LTE及LTE-A中,规定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方式。MIMO能对信号进行空间复用,能在同一频率及同一时刻发送多个信号,并作为使频率利用效率提高的技术而广为人知。发送权重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多种。例如,在小区一侧预先具备被称为码簿(codebook)的发送权重的表格,使用来自通信终端的反馈信息,从码簿中选择发送权重的方法在LTE及LTE-A中被采用。
与上述方法不同,在下一代通信方式中,探讨了采用如下方法,即:不使用码簿,而是测定小区与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并每次根据该传输路径信息来计算发送权重。对于发送权重,从通信终端接收的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或基站接收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照信号)获得传输路径信息并计算发送权重,能导出更高精度的发送权重。将该发送权重称为预编码权重。
码簿的选择方法通过小区与通信终端的一对一的对应来决定。因此,对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通信终端的干扰的影响成为问题。码簿的表格的示例在非专利文献6的6.3.4章的表格6.3.4.2.3-2中示出。该表格是小区的天线端口数为4的情况,基于由通信终端测定出的CSI,来求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RI(RankIndicator:秩指示)。将所求出的表格反馈至小区一侧,来决定MIMO中使用的发送权重。
现有的MIMO中,小区对于覆盖范围内的UE仅考虑本小区的天线端口来决定码簿。并没有考虑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因此,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的情况下,将受到来自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的干扰。在同一小区内,在对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设定了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发送权重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有时将产生较强的干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将导致通信品质变差、通信速度降低。此外,作为系统的通信容量也降低。本实施方式中,公开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IMO。利用多个小区与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来进行MIMO。当进行MIMO时,对于多个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使用了多个小区的预编码。本实施方式中,作为MIMO,进行SU-MIMO(Single User-MIMO:单用户MIMO)。
图8~图10是示出进行使用了多个小区的S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图8~图10中,示出了小区1及小区2这2个小区的情况。UE1-n(n为自然数)是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UE2-m(m为自然数)是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对于小区1及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各UE,使用小区1及小区2来进行MIMO。各UE分配(al location)有不同的频率-时间轴上的资源(以下有时称为“f-t资源”)。在分配给各UE的f-t资源不同的情况下,各UE可以被分配到同一时间。
图8是示出对于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进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对于UE1-1,使用小区1及小区2在多个层进行预编码,来形成射束。对于UE1-1,按每一层发送不同的流。在形成于每一层的射束间,通过预编码来保持正交性,因此,UE1-1能接收发送来的多个流。由此,对于UE1-1,能使用小区1及小区2来进行SU-MIMO。
图8所示的示例中,使用小区1及小区2来进行SU-MIMO。由此,对于UE1-1,不仅考虑来自小区1的发送,还考虑来自小区2的发送来进行预编码。因此,与仅通过小区1来进行SU-MIMO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来自小区2的对UE1-1的干扰,因此,能降低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对UE的干扰。
图9是示出对于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3进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0是示出对于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进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对于各UE,使用小区1和小区2进行SU-MIMO,由此能降低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对UE的干扰。
公开使用多个小区来执行S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具体示例。小区将用于测定本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以下有时称为“CSI设定”)通知给周边的小区。此外,可以与CSI设定一起通知本小区的标识,或者将本小区的标识包含在CSI设定中来通知。由此,接收到CSI设定的小区能识别出是哪个小区的CSI设定。由此,小区能识别出周边小区的CSI设定。
CSI设定例如是用于测定每个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的信息。用于测定每个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设为已知序列的信号即可。可以作为用于测定每个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的该已知序列的信息。例如,可以设为与每个小区的每个天线端口的参照信号(CSI-RS)相关的信息。
作为CSI设定,可以包含用于测定每个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的映射信息。作为映射信息,例如有频率和时间等的插入位置、插入周期、发送功率、或相对于基准发送功率值的偏移功率值。
作为CSI设定,可以包含用于测定传输路径信息的信息(以下有时称为“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作为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例如有滤波次数、滤波期间及测定周期。
作为CSI设定,可以包含用于报告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信息。作为用于报告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信息,例如有报告时刻及报告周期。
作为CSI设定,可以包含传输路径的推定方法的信息。作为CSI设定而被包含的传输路径的推定方法的信息可以包含推定中使用的推定值的信息。推定值可以设为瞬时值。也可以设为进行了滤波的一定期间的平均值。作为CSI设定,可以包含与服务小区的信号之间的互相相关的信息。作为CSI设定,也可以包含使用CSI-RS与SRS中的哪一个的信息。可以用根据之前的测定结果求出的与服务小区的信号之间的互相相关的信息来代替传输路径的推定值。
传输路径的推定方法是为了推定传输路径信息而使用的方法。这里,传输路径信息是指由小区与通信终端之间的空间提供的信号的相位及振幅的失真信息。传输路径信息使用已知序列的信号、例如CSI-RS及SRS等参照信号来导出。作为导出传输路径信息的方法,有使用CSI-RS来进行测定的方法(下行链路)以及使用SRS来进行测定的方法(上行链路)这两种。其中,关于使用了CSI-RS的测定方法,在非专利文献6中有所记载。此外,关于使用了SRS的测定方法,在非专利文献13中有所记载。
服务小区(Serving Cell)是指确立了无线通信终端与无线链路的系统的小区。服务小区的信号是指从上述服务小区接收的所有信号。此时的信号包含数据信道、控制信道、RS与所有的信号。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信号表示RS。在图8~图10中,UE1-n(n为自然数)的服务小区为小区1。此外,UE2-m(m为自然数)的服务小区为小区2。
与服务小区的信号的互相相关的信息是指示出与下述信息的相互相关性的信息,即:服务小区和与其相连接的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非服务小区和该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例如,图8~图10中,与服务小区的信号的互相相关的信息示出与小区1和UE1-1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与小区2和UE1-1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相关值。
在使用RS来推定传输路径信息的情况下,与服务小区的信号的互相相关的信息相当于与从服务小区发送来并由UE接收的RS的接收矢量、与从非服务小区发送来并由UE接收的RS的接收矢量之间的相关信息。
CSI设定可以使用X2接口来通知。CSI设定可以在小区设置时或CSI设定更新时通知给周边的小区。此外,CSI设定也可以包含在已有的消息中。例如,可以将CSI设定包含在“X2 SETUP REQUEST(X2设定请求)”消息中,并在小区设置时使用该消息来进行通知。此外,可以将CSI设定包含在“eNB Configuration Update(eNB配置更新)”消息中,并在CSI设定更新时使用该消息来进行通知。通过将CSI设定包含在已有的消息中,从而无需设置新的消息,能使小区间通信的控制变得简单,此外,能减轻小区间的信令的负担。此外,通过使用X2接口,能以低延迟来进行通知。
CSI设定可以使用S1接口来通知。CSI设定可以在小区设置时或CSI设定更新时通知给周边的小区。CSI设定可以经由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ME来通知。CSI设定可以包含在已有的消息中来进行通知。CSI设定例如可以包含在“S1 SETUP REQUEST(S1设定请求)”消息、“eNB Configuration Update(eNB配置更新)”消息、“eNB Configuration Transfer(eNB配置传输)”消息、“MME Direct Information Transfer(MME直接信息传输)”消息等中来进行通知。通过将CSI设定包含在已有的消息中,从而无需设置新的消息,能使小区间通信的控制变得简单,此外,能减轻小区间的信令的负担。
由各小区进行CSI设定即可。由此,能进行与本小区的天线端口数及资源的使用状况相对应的设定。
作为其他方法,可以由具有集中控制多个小区的功能的节点来进行各小区的CSI设定。以下,将具有集中控制多个小区的功能的节点称为“集中器”。eNB也可以具有该功能。在eNB具有该功能的情况下,eNB成为集中器。此外,MME也可以具有集中器的功能。此时使用S1接口。
此外,下一代通信方式中,探讨了将基站分割为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简称:CU)与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简称:DU)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站内、即CU或DU中的任一方也可以具有该功能。或者,CU可以具有该功能的一部分,而DU具有该功能的其他部分。例如,在使用1个DU内的多个小区来进行MIMO的情况下,可以使得DU具有该功能。例如,在使用不同DU内的小区来进行MIMO的情况下,可以使得CU具有该功能。由此,在CU与DU分离配置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使用了多个小区的MIMO。
在集中器进行各小区的CSI设定的情况下,由集中器将各小区的CSI设定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小区。此外,可以与CSI设定一起通知各小区的标识,或者将各小区的标识包含在CSI设定中来通知。由此,接收到CSI设定的小区能识别是哪个小区的CSI设定。
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由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运行维护管理)来进行各小区的CSI设定。在OAM进行各小区的CSI设定的情况下,由OAM将各小区的CSI设定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小区。此外,可以与CSI设定一起通知各小区的标识,或者将各小区的标识包含在CSI设定中来通知。由此,接收到CSI设定的小区能识别是哪个小区的CSI设定。
小区向覆盖范围内的UE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此外,小区向覆盖范围内的UE通知周边小区的CSI设定。小区也可以将CSI设定作为通知信息来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单独地向UE通知CSI设定。
可以设定能进行MIMO的小区的组。或者,也可以设置能进行MIMO的小区的对。这里,将能进行MIMO的小区的组或能进行MIMO的小区的对称为MIMO小区。MIMO小区可以由OAM来决定。或者,MIMO小区也可以由集中器来决定。OAM或集中器向MIMO小区通知MIMO中所包含的小区的标识。由此,包含于MIMO小区的各小区可以识别出能够与哪个小区进行MIMO。此外,包含于MIMO的各小区能够识别出通知CSI设定的小区。
可以将通知CSI设定的小区限定为能与本小区进行MIMO的小区。也可以将通知CSI设定的小区限定为MIMO小区。也可以改变能按每个UE进行MIMO的小区。由此,能降低用于在小区间进行的CSI设定的信令量。
从服务小区接收到服务小区的CSI设定及周边小区的CSI设定的UE使用该CSI设定来测定传输路径信息。UE将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在用于测定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为CSI-RS的情况下,UE将CSI作为测定结果来进行通知。
从CSI-RS或SRS求出的传输路径信息可以设为该小区的发送天线端口数与该UE的接收天线数之积的大小的复矩阵。
可以使用RRC信令来从UE向服务小区进行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通知。由于进行重发控制,因此通过使用RRC信令能以较低的错误率来进行发送。
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L1/L2控制信道。例如,在LTE中,可以使用PUCCH。通过使用L1/L2控制信道,能降低发送延迟。因此,能提前将UE测定出的传输路径信息通知给服务小区,能提前反映至MIMO。
由此,服务小区能从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本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
从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到本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小区向进行调度及预编码的节点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进行调度及预编码的节点也可以是其他节点。在进行调度及预编码的节点是其他节点的情况下,小区向进行调度的节点与进行预编码的节点双方通知来自覆盖范围内的UE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即可。
这里,将进行调度及预编码的节点设为集中器。
在构成协调地进行MIMO的小区的1个eNB是集中器的情况下,在eNB间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通知可以使用X2接口。或者,也可以使用S1接口来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也可以经由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ME来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此外,还可以将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包含在X2接口或S1接口的已有的消息中来进行通知。该情况下,应用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即可。由此,能得到与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同样的效果。
从覆盖范围内的小区获取到本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服务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集中器进行协调地进行MIMO的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调度。作为调度,由f-t资源的分配(allocation)及MCS(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调制编码系统)等。SU-MIMO中,对于1个f-t资源,1个UE被调度。集中器进行所有UE的调度,从而能使SU-MIMO的执行变得容易。
进行了协调地进行MIMO的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调度的集中器进行协调地进行MIMO的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预编码。具体而言,使用从覆盖范围内的小区获取到的UE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导出预编码权重。由此,集中器能进行用于使用了多个小区的SU-MIMO的预编码。
集中器向协调地进行MIMO的各小区通知调度的结果。此时,通知各小区的调度信息即可。
集中器向协调地进行MIMO的各小区通知预编码的结果。此时,通知与各小区有关的预编码信息。
由此,能对所有UE进行来自协调地进行MIMO的各小区的发送。
在构成协调地进行MIMO的小区的1个eNB是集中器的情况下,在eNB间通知调度信息或预编码信息。调度信息或预编码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X2接口。或者,也可以使用S1接口来通知调度信息或预编码信息。也可以经由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ME来通知调度信息或预编码信息。此外,可以将调度信息或预编码信息包含在X2接口或S1接口的已有的消息中来进行通知。或者,应用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即可。由此,能得到与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同样的效果。
各小区使用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所有UE的调度。
各小区使用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预编码信息来对所有UE进行MIMO的设定。
作为MIMO的设定,基于成为对象的各UE中测定得到的CSI,包含集中器所进行的预编码权重的计算即可。MIMO的设定中可以包含将发送数据流与计算得到的预编码权重关联起来的信息。MIMO的设定中可以包含将发送数据与发送对象UE相关联而得到的信息。MIMO的设定中也可以包含将预编码权重与发送数据相乘而得到的信息。MIMO的设定中可以包含发送数据流的调制方式的设定。MIMO的设定中可以包含编码率。MIMO的设定中也可以包含基于秩自适应的发送流数的设定。
秩自适应是根据传输路径信息计算的、可发送的数据流数。
小区为了对所有UE进行SU-MIMO发送而进行DL发送。小区对非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DL发送。以往,小区不对非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DL发送。小区对非覆盖范围内的UE也进行DL发送,由此能进行使用了多个小区的SU-MIMO。由此,UE能降低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
小区向覆盖范围内的UE通知用于DL发送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DSCH)的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L1/L2控制信道。例如,可以使用PDCCH或EPDCCH。
为了对非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DL发送,小区可以在针对非覆盖范围内的UE的DL发送用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DSCH)中使用DM-RS等UE专用的UE固有参照信号(UE SpecificReference Signal)。以往,在PDSCH中使用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CRS)。然而,通过使用UE专用的参照信号,UE能接收来自非服务小区的PDSCH。
UE专用的参照信号可以由服务小区来决定。服务小区将与UE专用的参照信号有关的信息通知给UE。与UE专用的参照信号有关的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RRC信令。与UE专用的参照信号有关的信息是UE专用的信息,因此可以使用专用信令来进行通知。
或者,可以使用MAC信令来通知。或者,也可以使用L1/L2控制信道来通知。由此,能以较少的延迟动态地进行应用。
UE专用的参照信号也可以由集中器来决定。集中器经由服务小区将与UE专用的参照信号有关的信息通知给UE。通过由集中器来决定UE专用的参照信号,能在多个小区中不重复地分配UE专用的参照信号。由此,能使得UE不会错误地接收发送给其他UE的PDSCH。
服务小区对覆盖范围内的UE通知非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UE能使用该标识来接收来自非服务小区的信号。在服务小区的标识与非服务小区的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通知。UE在没有非服务小区的标识的通知的情况下,将非服务小区的标识视为与服务小区的标识相同即可。
图11及图12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1与图12在边界线BL1的位置上相连。图11及图12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使用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的情况。此外,图11及图12中,示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和UE1-3、以及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的处理。
在步骤ST901中,小区2将本小区的CSI设定通知给周边的小区即小区1。
在步骤ST902中,小区1将本小区的CSI设定通知给周边的小区即小区2。
在步骤ST903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2的CSI设定。
在步骤ST904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3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2的CSI设定。
在步骤ST905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3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1的CSI设定。
接收到服务小区及周边服务小区的CSI设定的UE2-3、UE1-3及UE1-1在步骤ST906、步骤ST907及步骤ST908中,使用CSI设定来进行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UE不仅进行服务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还进行周边的小区、换言之非服务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
在步骤ST909中,UE1-1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小区1。
在步骤ST910中,UE1-3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小区1。
在步骤ST911中,UE2-3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小区2。
在步骤ST912中,小区1将从覆盖范围内的UE1-1获取到的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913中,小区1将从覆盖范围内的UE1-3获取到的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914中,小区2将从覆盖范围内的UE2-3获取到的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912、步骤ST913及步骤ST914中从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到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集中器进行步骤ST915的处理。在步骤ST915中,集中器进行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调度。
在步骤ST912、步骤ST913及步骤ST914中从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到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集中器进行步骤ST916的处理。在步骤ST916中,集中器导出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917中,集中器向小区2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与小区2有关的调度信息。
在图12的步骤ST918中,集中器向小区1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与小区1有关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T919中,集中器向小区2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与小区2有关的预编码信息。
在步骤ST920中,集中器向小区1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与小区1有关的预编码信息。
在步骤ST921中,小区1使用步骤ST918中接收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所有UE的调度。
在步骤ST922中,小区2使用步骤ST917中接收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所有UE的调度。
在步骤ST923中,小区1使用步骤ST920中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来进行所有UE的MIMO设定。
在步骤ST924中,小区2使用步骤ST919中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来进行所有UE的MIMO设定。
在步骤ST925中,小区2根据步骤ST922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92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926中,小区2根据步骤ST922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92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927中,小区2根据步骤ST922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92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3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928中,小区1根据步骤ST921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92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929中,小区1根据步骤ST921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92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930中,小区1根据步骤ST921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92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3进行SU-MIMO发送。
由此,UE1-1、UE1-3及UE2-3利用多个小区、此处为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发送。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方法,能进行使用了多个小区的预编码。可以利用多个小区与这些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来进行SU-MIMO。当进行SU-MIMO时,能够对多个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使用了多个小区的预编码。
通过使用来自UE的服务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进行SU-MIMO,能降低来自服务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的干扰。通过降低来自周边小区的干扰,能使针对UE的通信品质提高。此外,能使作为系统的通信容量提高。特别是在小蜂窝小区的数量存在多个、小区间的干扰增大的状况下,能得到显著的效果。
实施方式1变形例1.
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然而,实施方式1中,仅公开了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的SU-MIMO的方法,并未提及成为SU-MIMO的对象的通信终端(UE)的选择。为了充分获得使用了多个小区的MIMO的效果,需要高效地选择成为对象的UE。此外,在不选择UE的情况下,从UE通知给小区的信息量将变得庞大。UE不仅要进行服务小区的CSI的测定,还要进行作为非服务小区的其他小区的CSI的测定,并且必须报告该结果。因此,存在以下(1)~(5)这5个问题。
(1)UE的功耗增大。(2)为了报告测定结果,需要巨大的上行链路f-t资源。(3)数据用的资源将减少。(4)预编码的运算处理增加且变得复杂化。(5)以多个UE为对象,调度变得复杂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公开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解决方法。
UE根据CSI的测定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UE不将干扰不成为问题的小区的CSI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
通过不向小区通知CSI的测定结果,能削减上行链路f-t资源。
在UE的干扰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小区不向集中器通知CSI的测定结果。集中器在未被通知有CSI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使用预先确定的值来导出预编码权重。此时,作为一个示例,预先确定的值可以使用振幅0的值。由于从计算中排除,在预编码权重的导出时也可以不纳入考虑。
此时,如实施方式1那样,针对成为对象且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以外的各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并非是向集中器发送信息来进行处理,而是可以在各小区中独立地进行处理。该情况下,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本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在多个小区中协调地进行SU-MIMO,对于其他小区的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UE,在各小区中进行通常的SU-MIMO。
UE需要对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进行确定。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的确定方法也可以使用在UE侧进行测定的信息。此时,可以使用能从CSI-RS测定出的下行链路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可以使用RSRQ(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也可以使用信号对干扰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简称:SINR)。使用根据测定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矩阵求出的固有值的大小即可。在测定出的值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对于UE在确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时进行测定的信号,可以使用CSI-IM(CSI-Interference Measurement:CSI-干扰测定),也可以使用CSI-RS(ZeroPower:零功率)。或者,也可以使用CRS。
预先确定的阈值可以预先静态地来决定,也可以由服务小区通知给UE。此外,预先确定的阈值可以使用通知信道来通知,也可以使用专用信令。当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时,也可以由UE发送没有干扰的信息。
图13~图15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图13与图14在边界线BL2的位置上相连。图14与图15在边界线BL3的位置上相连。图13~图15中,示出了使用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的情况。此外,图13~图15中,示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和UE1-3、以及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的处理。图13~图15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进行了步骤ST901~步骤ST908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1001中,UE2-3根据步骤ST906的测定结果,判断有无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在步骤ST1002中,UE1-3根据步骤ST907的测定结果,判断有无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在步骤ST1003中,UE1-1根据步骤ST908的测定结果,判断有无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在步骤ST1004中,UE2-3将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确定为小区1。
在步骤ST1005中,UE1-3将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确定为小区2。
在步骤ST1006中,UE1-1确定出没有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接着,在进行了图14的步骤ST909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910a中,UE1-3将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小区1。
在步骤ST911a中,UE2-3将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小区2。
在步骤ST913a中,小区1将从覆盖范围内的UE1-3获取到的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914a中,小区2将从覆盖范围内的UE2-3获取到的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接着,进行步骤ST915及步骤ST916的处理。
在步骤ST917a中,集中器向小区2通知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T918a中,集中器向小区1通知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信息。
接着,进行步骤ST919及步骤ST920的处理。按从小区到集中器的顺序通知由UE测定出的CSI,并利用集中器进行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调度以及预编码权重的导出。将所导出的预编码权重通知给各小区。
在图15的步骤ST1007中,小区1基于步骤ST918a中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008中,小区2基于步骤ST917a中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接着,进行步骤ST923及步骤ST924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T925~步骤ST930中,与图12同样地,对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MIMO发送。
按上述方式,能减少用于报告CSI的测定结果的上行链路f-t资源。能抑制发送CSI所需的UL的数据用资源的减少。通过减少成为对象的UE,从而能减轻预编码权重的导出以及针对UE的调度复杂化的情况。
实施方式1变形例2.
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SU-MIMO的处理必须进行包含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在内的预编码处理,处理将变得复杂。由此,将导致基站的功耗增大、电路规模增大、以及控制延迟增大。此外,由于以多个UE为对象,因此将产生调度复杂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公开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解决方法。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公开了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然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由UE来进行成为SU-MIMO的对象的通信终端的选择。本变形例中,公开如下方法:基于来自UE的信息,来选择在小区中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通过由小区而不是由UE来进行选择,从而能减轻UE中的运算负担。此外,也能减少在小区与集中器之间的通知中使用的信息量。
作为成为SU-MIMO的对象的UE的决定方法,可以举出由小区来进行判断的方法、由集中器或上位节点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作为成为SU-MIMO的对象的UE的决定方法,可以使用下行链路CSI-RS,也可以使用通过RSRP、RSRQ或SINR等测定接收品质来进行判定的方法。此时,在测定出的值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
此外,可以根据固有值来进行判断,该固有值是根据传输路径信息求出的与各UE相对应的值。作为判断方法,可以通过来自UE的CSI-RS(Non Zero Power:非零功率)的测定结果来判断。或者,可以基于来自UE的CSI-IM的测定结果,求出因信号而在其他UE中产生的干扰的量来进行判断。可以根据CSI-RS(Zero Power)的测定结果来判断。也可以根据CRS的测定结果来判断。
根据测定结果,在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可以由UE发送没有干扰的信息。
也可以在服务小区及非服务小区中测定上行链路SRS而非下行链路CSI,测定并判断是哪个小区给哪个UE带来了干扰。
作为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不同之处,可以在小区一侧或集中器一侧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判断。
可以在来自UE的通知中干扰量比阈值要大的情况下,考虑为干扰小区。此时,预先确定的阈值可以预先静态地来决定,也可以由集中器通知给小区。当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时,可以由小区向集中器通知没有干扰。
图16~图18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图16示出了在限定了成为SU-MIMO的对象的UE之后,由小区1和小区2协调地对UE1-1进行SU-MIMO的情况。图17示出了由小区1仅对本小区内的UE进行SU-MIMO的情况。图18示出了由小区2仅对本小区内的UE进行SU-MIMO的情况。
图19~图21是示出与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图19与图20在边界线BL4的位置上相连。图20与图21在边界线BL5的位置上相连。图19~图21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使用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的情况。此外,图19~图21中,示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和UE1-3、以及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的处理。图19~图21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在于,在UE中的CSI的测定之后,在小区中判定是否存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在进行了步骤ST901~步骤ST911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1201中,小区1判断是否存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此时的判断中,作为CSI,可以使用从UE通知得到的传输路径信息。或者,也可以使用RSRP、RSRQ或SINR。
在步骤ST1202中,小区2判断是否存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在步骤ST1203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确定为UE1-1。
在步骤ST1204中,小区2确定出没有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接着,在图20的步骤ST1205中,小区1将CSI及确定出的UE1-1的UE ID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1206中,集中器进行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207中,集中器导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1208中,集中器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1209中,集中器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1210中,集中器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与小区2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1211中,集中器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与小区1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1212中,小区1进行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213中,小区2进行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214中,小区1进行覆盖范围内的其他UE的调度。
在步骤ST1215中,小区2进行覆盖范围内的其他UE的调度。
由于上述其他UE是干扰不成为问题的UE,因此,由各个小区独立地进行SU-MIMO。此时,将如下这点也考虑在内来进行调度,即:进行多个小区中的MIMO和单一小区的MIMO的RB需要根据调度而使用不同的RB。
在步骤ST1216中,小区1导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其他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1217中,小区2导出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其他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1218中,小区1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MIMO设定。
在步骤ST1219中,小区2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MIMO设定。
通过进行图19~图21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从而能进行考虑了多个小区的SU-MIMO以及对不受其他小区的干扰的本小区的UE进行MIMO。
能够仅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IMO。能够仅将预编码处理限定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因此,能降低预编码处理的复杂化。能降低基站的功耗、削减电路规模、以及降低控制延迟。
实施方式1变形例3.
在现有技术的MIMO中,小区对于UE仅考虑本小区的天线端口来决定码簿,并进行MIMO。此时,并没有考虑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因此,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的情况下,将受到来自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的干扰。
此外,在同一小区内,对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设定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发送权重来进行MIMO,因此,对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有时将产生较强的干扰。由此,因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而导致通信品质变差,通信速度降低。此外,作为系统,通信容量也降低。
本变形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的问题,并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下,能抑制因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通信品质的变差、通信速度的降低以及通信容量的降低。
以下,公开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的解决方法。
本变形例中,公开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SU-MIMO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本变形例中,不考虑将来自多个小区的MIMO限定于1台UE的SU-MIMO,而设为将多个用户考虑在内的MU-MIMO。
图22是示出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对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如图22所示,小区1和小区2的多个小区协调地进行MU-MIMO。应用与实施方式1的SU-MIMO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即可。小区2利用由小区1进行调度的资源,使用UE固有参照信号来发送PDSCH。同样地,小区1利用由小区2进行调度的资源,使用UE固有参照信号来发送PDSCH。UE利用由服务小区进行调度的资源来接收使用了UE固有参照信号的PDSCH。
在利用码簿时,需要从成为服务小区的小区1、以及成为非服务小区的小区2双方向UE进行PCI的通知。UE使用小区1和小区2的PCI获知在预编码中使用的发送权重,由此来接收PDSCH。
图23及图24是示出与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3与图24在边界线BL6的位置上相连。图23及图24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以及图13~图15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与图11同样地进行步骤ST901~步骤ST915的处理。
在步骤ST1401中,集中器导出进行MU-MIMO的UE的预编码权重。
在图24的步骤ST1402中,集中器将进行MU-MIMO的UE的与小区2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1403中,集中器将进行MU-MIMO的UE的与小区1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1404中,小区1进行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405中,小区2进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406中,小区1对进行MU-MIMO的UE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1407中,小区2对进行MU-MIMO的UE进行MIMO设定。
通过使用为了MU-MIMO而导出的预编码信息,从而能进行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U-MIMO。
通过使用了多个小区的预编码,能进行MU-MIMO。通过进行将来自服务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考虑在内的MU-MIMO,从而能减轻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通过减轻其他小区的干扰,从而能使通信品质提高。此外,能使作为系统的通信容量提高。特别是在小蜂窝小区的数量存在多个、小区间的干扰增大的状况下,能得到显著的较大的效果。
实施方式1变形例4.
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MU-MIMO的处理必须进行包含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在内的预编码处理,处理将变得复杂。由此,将引起基站的功耗增大、电路规模增大、以及控制延迟增大。此外,由于以多个UE为对象,因此存在调度复杂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公开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解决方法。
本变形例中,公开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MU-MIMO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本变形例中,公开进行考虑了多个用户的MU-MIMO的情况。
由于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存在多个UE,MU-MIMO的处理量将增加,处理将复杂化。因此,将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U-MIMO的应用限定于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由此能减少小区或集中器的处理。
对于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不成为问题的UE,服务小区可以仅将本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MU-MIMO、因此,能减少成为在多个小区中进行的MIMO的对象的UE的数量。
对于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UE,服务小区仅将本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DL发送。可以进行MU-MIMO。此时,并不考虑多个小区,而是仅将本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预编码。
成为多个小区所进行的MU-MIMO的对象的UE的决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相同。若在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IMO与仅考虑了本小区的MIMO中对相同的f-t资源进行分配,则难以保持相互的正交性,因此,利用不同的f-t资源。
在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为多个的情况下进行MU-MIMO,但在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仅为1个的情况下无需进行MU-MIMO,因此,可以进行从MU-MIMO向SU-MIMO的切换。
由各小区对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决定了成为多个小区所进行的MU-MIMO的对象的UE之后的调度。各小区将成为对象的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集中器。此时,可以经由集中器向UE发送信息。接收到该调度信息的协调小区使用相同的f-t资源将调度中的UE通知给集中器。此时,也通知CSI。
集中器在使用相同f-t资源的UE中进行MU-MIMO。
在成为MU-MIMO的对象的UE的决定中,由基站接收UE的能力(capabil ity)信息,由此在判断为UE搭载了去除干扰算法的情况下,也可以从进行MU-MIMO的对象中将其排除。
图25~图27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5示出了在限定了成为MU-MIMO的对象的UE之后,由小区1和小区2协调地对UE1-1及UE2-1进行MU-MIMO的情况。此外,图26示出了由小区1单独对UE1-2及UE1-3进行MU-MIMO的情况。图27示出了由小区2单独对UE2-2及UE2-3进行MU-MIMO的情况。
图28~图30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8与图29在边界线BL7的位置上相连。图29与图30在边界线BL8的位置上相连。图28~图30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以及图19~图21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步骤ST1601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确定为UE2-1。
在步骤ST1602中,小区2将CSI及确定出的UE的UE ID通知给集中器。
本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不同在于如下这一点,即: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为SU-MIMO,而本变形例为MU-MIMO。在MU-MIMO的情况下,当发送天线具有自由度时,最大能将发送天线数的UE纳入考虑。
此外,仅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IMO,由此能将处理较为繁重的考虑了多个小区的预编码处理限定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来进行。因此,能降低预编码处理的复杂化。此外,能降低基站的功耗、削减电路规模、以及降低控制延迟。
此外,通过进行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U-MIMO,能提高系统的传输速度。
实施方式1变形例5
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MU-MIMO的处理必须进行包含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在内的预编码处理,处理将变得复杂。由此,将引起基站的功耗增大、电路规模增大、以及控制延迟增大。此外,由于以多个UE为对象,因此存在调度复杂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在本变形例中公开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解决方法不同的其他方法。
将考虑了多个小区的MU-MIMO的应用限定为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UE,由此能减少处理量。
对于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UE,服务小区仅将本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MU-MIMO、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判断可以由UE自身来进行。或者,也可以将CSI及UEID通知给集中器,由集中器来判断。
成为对象的UE的决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相同,各小区从UE通知所测定出CSI,基于该CSI,来确定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各小区通知CSI,利用该CSI,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此时,由于不利用集中器,因此处理的延迟也将变少,各小区能灵活地进行调度。集中器仅进行考虑了多个小区的预编码权重的计算。
图31及图32是示出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其他示例的图。图31示出了在限定了成为MU-MIMO的对象的UE之后,由小区1和小区2协调地对UE1-1及UE2-1进行MU-MIMO的情况。此外,图32示出了分别由小区1和小区2协调地对UE2-1及UE1-3进行MU-MIMO的情况。
图33~图35是示出与限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图33与图34在边界线BL9的位置上相连。图34与图35在边界线BL10的位置上相连。图33~图35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以及图19~图21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本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差异在于以下这一点,即:各小区对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调度,而不经由集中器等上层来进行处理。
在步骤ST1701中,小区1进行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702中,小区2进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1801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信息和确定出的UE1-1的UEID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1802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信息和确定出的UE2-1的UEID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1803中,小区1将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在相同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确定为UE1-3。
在步骤ST1804中,小区2将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在相同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确定为UE2-2。
在步骤ST1805中,小区2将CSI、所确定出的UE2-2的UE ID及调度信息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1806中,小区1将CSI、所确定出的UE1-3的UE ID及调度信息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1807中,集中器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导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1808中,集中器将使用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相同的资源的UE的与小区2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1809中,集中器将使用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相同的资源的UE的与小区1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1810中,小区1导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其他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1811中,小区2导出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其他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1812中,小区1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MIMO设定。
在步骤ST1813中,小区2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MIMO设定。
本变形例中,除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效果以外,各小区还能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由于各小区独立地进行判断,因此能根据传输路径的状况灵活地进行调度。
实施方式1变形例6.
上述实施方式1中,小区根据已知信号、例如SRS来推定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本变形例中,如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那样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为同一频率的情况下,利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特性的二元性,基于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结果,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由此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方法(以下有时称为“传输路径推定方法”)在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链路传输为TDD的情况下特别有效。以下,对于本变形例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服务小区将本小区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UE。服务小区将协调地进行MIMO的小区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UE。例如,在服务小区为小区1、协调地进行MIMO的小区为小区2的情况下,小区1将本小区即小区1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UE。
服务小区通过调整UE的调度,从而能容易地推定传输路径信息。例如,服务小区调整各UE的发送定时,以使得各UE的SRS不成为同一频率和同一定时。此外,在SRS为能进行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码分多址)分离的信号的情况下,服务小区也可以调整调度,以使得能进行分离的多个UE同时发送SRS。
UE按照从服务小区通知得到的调度,基于从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得到的小区ID、调度信息及同步用信息,将SRS发送至小区1和小区2。这里,小区ID是小区的识别信息。
UE可以按进行发送的每个小区发送不同的小区固有探测参照信号(Cellspecif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假设当针对小区1的发送定时与针对小区2的发送定时不同时,UE所发送的已知信号为UE固有即可。此外,该情况下UE所发送的已知信号也可以设为按每个UE而不同的UE固有探测参照信号(UE specific Sounding ReferenceSignal)。
图36~图38是示出与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36与图37在边界线BL11的位置上相连。图37与图38在边界线BL12的位置上相连。
图36~图38中,示出了使用多个小区、具体而言使用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图36~图38中,示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和UE1-3的处理、以及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的处理。
在步骤ST2701中,小区2将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702中,小区1将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703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3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2704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2705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3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作为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例如有滤波次数、滤波期间及测定周期。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包含用于由UE来测定SRS的调度信息。
UE2-3、UE1-3及UE1-1在步骤ST2706、步骤ST2707以及步骤ST2708中分别使用接收到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来进行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UE不仅进行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还进行周边的小区、即非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
在步骤ST2709中,UE2-3根据步骤ST2706的测定结果,判断有无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在步骤ST2710中,UE1-3根据步骤ST2707的测定结果,判断有无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在步骤ST2711中,UE1-1根据步骤ST2708的测定结果,判断有无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在步骤ST2712中,UE2-3基于步骤ST2709的判断结果,确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图36~图38所示的示例中,UE2-3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确定为小区1。
在步骤ST2713中,UE1-3基于步骤ST2710的判断结果,确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图36~图38所示的示例中,UE1-3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确定为小区2。
在步骤ST2714中,UE1-1基于步骤ST2711的判断结果,确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图36~图38所示的示例中,UE1-1确定为没有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
本变形例中,各UE在上述步骤ST2706、步骤ST2707及步骤ST2708中基于通过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测定SRS,以作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
各UE将测定得到的SRS作为用于测定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以下有时称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发送至小区1和小区2。小区1和小区2根据从各UE接收到的SRS测定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并根据测定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具体而言,进行以下的步骤ST2715~步骤ST2723的处理,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2715中,UE1-1将步骤ST2708中测定出的SRS作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716中,UE1-3将步骤ST2707中测定出的SRS作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717中,UE2-3将步骤ST2706中测定出的SRS作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718中,小区1根据从各UE通知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具体而言为SRS,来测定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此外,小区1根据测定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2719中,小区1将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包含所有UE的传输路径信息即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以及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即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结果。
在步骤ST2720中,UE1-3将步骤ST2707中测定出的SRS作为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721中,UE2-3将步骤ST2706中测定出的SRS作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722中,小区2根据从UE1-3及UE2-3通知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具体而言为SRS,来测定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此外,小区2根据测定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2723中,小区2将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包含UE1-3及UE2-3的传输路径信息即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以及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即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结果。
在步骤ST2724中,集中器进行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调度。
在步骤ST2725中,集中器根据从小区1和小区2通知得到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导出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2726中,集中器向小区2通知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T2727中,集中器向小区1通知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T2728中,集中器向小区2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与小区2有关的预编码信息。
在步骤ST2729中,集中器向小区1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与小区1有关的预编码信息。
在步骤ST2730中,小区1基于步骤ST2727中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2731中,小区2基于步骤ST2726中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2732中,小区1使用步骤ST2729中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来进行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MIMO设定。
在步骤ST2733中,小区2使用步骤ST2728中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来进行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MIMO设定。
在步骤ST2734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731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73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2735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731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73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2736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731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73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3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2737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730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732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2738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730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732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SU-MIMO发送。
在步骤ST2739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730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732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3进行SU-MIMO发送。
如上所述,由此,UE1-1、UE1-3及UE2-3利用多个小区、此处为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发送。
本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UE测定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从而能在小区间协调地进行MIMO。由此,UE能降低来自服务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的干扰,因此能提高通信品质。
本变形例尤其在小蜂窝小区存在多个的情况等那样的小区间的干扰有可能增大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效果。即,通过使用本变形例,即使在小蜂窝小区存在多个的情况等那样的小区间的干扰有可能增大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因此能提高通信品质。
此外,实施方式1中,在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中使用了小区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但在本变形例中,无需在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中使用下行链路信号。因此,能削减开销,由此能提高吞吐量。
实施方式1变形例7.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UE判定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小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UE不发送传输路径信息,由此来削减小区及集中器的计算量。本变形例中,公开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基于SINR判断有无干扰时所考虑的条件。
小区使用用于测定传输路径信息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来判断有无干扰。用于测定每个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是已知序列的信号,使用CSI-RS。作为每个小区的该信号的信息,使用每个小区的每个天线端口的参照信号,具体而言使用CSI-RS的映射信息。作为映射信息,例如可以使用频率和时间等的插入位置、插入周期、发送功率、或相对于基准发送功率值的偏移功率值。
为了推定传输路径信息,可以使用与服务小区的信号的互相相关来代替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CSI-IM来测定干扰分量的传输路径信息。
基站可以通过预编码方式来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例如,与现有的LTE、LTE-A同样地,可以进行使用了码簿的预编码。此外,可以基于传输路径信息,进行非线性的预编码。在使用非线性的预编码权重的情况下,干扰抑制能力较高的信号可以降低SINR的判定阈值。
也可以使用UE的位置关系由UE来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在存在多个UE的环境下,小区使用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来求出UE的天线(以下有时称为“UE天线”)间的相关性。本变形例中,各UE具备多个UE天线。此外,各小区具备多个基站的天线(以下有时称为“基站天线”)。
图39是示意性示出UE天线间的相关性的图。对于UE天线j与UE天线k之间的相关性Rjk,将UE天线i用作为发送天线,将UE天线j及UE天线K用作为接收天线,并使用以下所示的式(1)来求出。
【数学式1】
这里,hij(t)表示从发送天线i到接收天线j为止的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h*ik(t)表示hik(t)的复共轭。hik(t)表示从发送天线i到接收天线k为止的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E表示对在时间t内变动的值求平均的运算符。
在UE天线间的相关性Rjk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且连接有示出该相关性Rjk的2个UE天线的UE不同的情况下,对该UE进行调度,以使得它们分别进行MIMO。由此,能提高通信品质。
UE天线j与UE天线k之间的相关性Rjk可以由集中器来计算。也可以灵活运用基站的天线的天线图案来进行调度,以使本小区内的干扰最小化。也可以通过变更基站的天线的指向性来使相关性减弱。
可以由UE来检测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图40是用于说明UE所进行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检测方法的图。如图40所示,UE1测定UE2的上行链路信号。在UE1接收到的UE2的信号在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UE1在下一次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时向小区请求将UE2的调度设为与UE1不同的调度。UE1与UE2也可以相反。
可以通过UE的干扰抑制能力来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例如,将接收天线数、信号处理能力及UE的类别作为参数,对于干扰抑制能力较高的UE,考虑降低SINR的判定阈值。UE的干扰抑制能力的通知可以使用SRS。
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SU-MIMO的方法的流程如图13~图15所示那样。本变形例中,使图13~图15中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干扰判断部”)的模块内部基于SINR规范来进行动作。
图41是示出干扰判断部的模块内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T2821中,UE获取UE种类信息。在步骤ST2822中,UE根据UE种类求出接收天线数。在步骤ST2823中,UE获取发送流数。在步骤ST2824中,UE获取SINR判定阈值。
在步骤ST2825中,UE判断接收天线数是否比发送流数要多。在判断为接收天线数比发送流数要多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826。在判断为接收天线数不比发送流数要多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827。接收天线数根据从UE通知得到的UE种类来判断。
在步骤ST2826中,降低SINR判定阈值。若步骤ST2826的处理结束,则转移到步骤ST2827。
在步骤ST2827中,UE判断接收SINR是否比SINR判定阈值要大。在判断为接收SINR比SINR判定阈值要大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828。在判断为接收SINR不比SINR判定阈值要大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829。
在步骤ST2828中,UE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若步骤ST2828的处理结束,则结束所有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ST2829中,UE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若步骤ST2829的处理结束,则结束所有的处理步骤。
如上所述,进行图41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提高小区间有无干扰影响的判定精度,由此,即使在相同的小区容量下,也能仅提取出实际上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能减轻基站的负担。
实施方式1变形例8.
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同样地,小区从SRS获取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UE向小区1和小区2发送SRS。当UE发送的SRS包含小区1的固有信号或小区2的固有信号时,针对小区1和小区2的SRS可以使用同一f-t资源。
图42~图44是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中的传输路径推定方法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42与图43在边界线BL13的位置上相连。图43与图44在边界线BL14的位置上相连。
在步骤ST2901中,小区2将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902中,小区1将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903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3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2904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2905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3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2906中,UE1-1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907中,UE1-3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908中,UE2-3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909中,小区1基于从各UE通知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来测定SRS,并导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小区1基于所导出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2910中,小区1将所有UE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及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2911中,UE1-1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912中,UE1-3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913中,UE2-3将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914中,小区2基于从各UE通知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来测定SRS,并导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小区2基于所导出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2915中,小区2将所有UE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及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与各UE的标识即UE ID一起通知给集中器。
在步骤ST2916中,集中器进行小区1和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的调度。
在步骤ST2917中,导出进行MU-MIMO的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2918中,集中器向小区2通知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T2919中,集中器向小区1通知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信息。
在步骤ST2920中,集中器将进行MU-MIMO的UE的与小区2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921中,集中器将进行MU-MIMO的UE的与小区1有关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922中,小区1基于步骤ST2919中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2923中,小区2基于步骤ST2918中从集中器通知得到的调度信息,来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2924中,小区1使用步骤ST2921中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对进行MU-MIMO的UE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2925中,小区2使用步骤ST2920中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对进行MU-MIMO的UE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2926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923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925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IMO发送。
在步骤ST2927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923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925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IMO发送。
在步骤ST2928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923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925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3进行MIMO发送。
在步骤ST2929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922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92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IMO发送。
在步骤ST2930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922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92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IMO发送。
在步骤ST2931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922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92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3进行MIMO发送。
如上所述,由此,UE1-1、UE1-3及UE2-3利用多个小区、此处为小区1和小区2来进行SU-MIMO发送。
本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同样地,由UE测定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从而能在小区间协调地进行MIMO。由此,UE能降低来自服务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的干扰,因此能提高通信品质。
本变形例尤其在小蜂窝小区存在多个的情况下等那样的小区间的干扰有可能增大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效果。即,通过使用本变形例,在小蜂窝小区存在多个的情况等那样的小区间的干扰有可能增大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因此能提高通信品质。
此外,实施方式1中,在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中使用了小区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但在本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同样地,无需在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中使用下行链路信号。因此,能削减开销,由此能提高吞吐量。
实施方式2.
如实施方式1中所阐述的那样,在现有的MIMO中,小区仅将本小区的天线端口考虑在内来对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MIMO。因此,在存在多个小区的通信环境的情况下,存在受到来自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的干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IMO的方法。然而,在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IMO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包含多个小区的所有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处理,处理将变得复杂。上述处理的复杂化将导致基站的功耗增大、电路规模增大、以及控制延迟增大。本实施方式中,公开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对于每个小区,将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当进行MIMO时,小区也将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预编码。作为该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可以设为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通过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能降低对该UE的干扰。因此,通过降低来自周边小区的干扰,能使针对UE的通信品质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MIMO,进行MU-MIMO(Multi User-MIMO:多用户MIMO)。
对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预编码,以使得由该UE的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由非服务小区形成零位。换言之,小区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射束,而在不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零位。作为该非服务小区,设为对该UE带来干扰的小区即可。
图45是示出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图45中,示出了小区1及小区2这2个小区的情况。UE1-n(n为自然数)是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UE2-m(m为自然数)是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UE1-1设为来自小区2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UE2-1设为来自小区1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小区1对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进行MIMO。对于UE1-1、UE1-2、UE1-3及UE2-1,使用小区1以多层的方式进行预编码,来形成射束。对每一层发送不同的流。在MU-MIMO的情况下,可以对各UE分配相同的f-t资源。在形成于每一层的射束间,通过预编码来保持正交性,因此,各UE能接收发送来的流。对于1个UE可以分配多个层。
小区1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UE1-2及UE1-3形成射束,或对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形成零位。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成为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因此,通过对该UE形成零位,能降低对该UE的干扰。
小区2对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进行MIMO。对于UE2-1、UE2-2、UE2-3及UE1-1,使用小区2以多层的方式进行预编码,来形成射束。对每一层发送不同的流。在MU-MIMO的情况下,可以对各UE分配相同的f-t资源。在形成于每一层的射束间,通过预编码来保持正交性,因此,各UE能接收发送来的流。对于1个UE可以分配多个层。
小区2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UE2-2及UE2-3形成射束,并对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形成零位。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成为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因此,通过对该UE形成零位,能降低对该UE的干扰。
由此,小区将来自本小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由此能降低对该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的干扰。
小区难以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这是由于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数量很庞大。因此,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的哪个UE包含在MIMO中成为问题。本实施方式中,公开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的包含于MIMO的UE的方法。
小区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即可。
作为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的示例,公开以下的(1)~(3)这3个。
(1)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服务小区。
(2)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干扰的小区。
(3)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上述例(1)中,由该UE的服务小区来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也可以设为由服务小区来决定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上述例(2)中,由本小区来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也可以设为由非服务小区来决定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公开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对每个小区执行MU-MIMO的具体示例。
小区将用于测定本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设定通知给周边的小区。与之有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中所公开的方法。由此,小区能识别出周边小区的CSI设定。
小区向覆盖范围内的UE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此外,小区向覆盖范围内的UE通知周边小区的CSI设定。小区也可以将CSI设定作为通知信息来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单独地向UE通知CSI设定。
从服务小区接收到服务小区的CSI设定及周边小区的CSI的UE使用该CSI设定来测定传输路径信息。
当上述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服务小区、或为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干扰的小区的情况下,UE将传送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在用于测定传输路径信息的信号为CSI-RS的情况下,将CSI作为测定结果来进行通知。此外,作为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也可以包含干扰量的测定结果。从UE向服务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通知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中所公开的方法。
由此,服务小区能从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本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
当上述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由从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了本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小区决定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小区获取从本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与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量有关的信息。作为与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量有关的信息,可以包含小区的标识、以及来自该小区的干扰量的测定结果。
作为与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量有关的信息,可以使用从本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到的、来自其他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
小区使用从本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量的测定结果,来决定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决定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所公开的方法。
小区使用该UE的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量的测定结果,来确定带来干扰的小区。
带来干扰的小区的决定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所公开的判断为干扰小区的方法。
小区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作为调度,具有f-t资源的分配及MCS等。MU-MIMO中,对于1个f-t资源,多个UE可以被调度。
小区向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情况。此外,小区可以使用该UE来对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请求进行MU-MIMO。此外,小区可以向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发出请求,以对该UE形成零位。
小区向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该UE的调度信息。也可以通知该UE的标识。可以将UE的标识与该UE的调度信息关联起来进行通知。也可以包含在1个消息中来进行通知。由此,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能获取该UE的调度信息。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能识别出该UE被分配给了哪个f-t资源等。
小区向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该UE的、针对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也可以通知该UE的标识。可以将UE的标识与该UE的该测定结果关联起来进行通知。也可以包含在1个消息中来进行通知。此外,也可以一并通知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标识。由此,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能获取该UE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
可以一起通知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信息与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可以与UE的标识一起进行通知。可以将UE的标识、该UE的调度信息及该UE的该测定结果关联起来进行通知。也可以包含在1个消息中来进行通知。此外,也可以一并通知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标识。由此,能削减在小区间通知的消息量。此外,能降低小区间的信令的负担。
由不同eNB构成的小区间的上述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X2接口。或者,可以使用S1接口来通知。可以经由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ME来通知。此外,也可以包含在X2接口或S1接口的已有的消息中来通知。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的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给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过获取该UE与本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从而能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
小区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对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使用所获取到的该UE的调度信息,来决定被分配给同一f-t资源的覆盖范围内的UE。
小区导出包含了被分配给同一f-t资源的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在内的预编码权重。
小区使用从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与本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以及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与本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导出预编码权重。
小区使用所导出的预编码权重,对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MIMO。
公开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干扰的小区的情况。在为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干扰的小区的情况下,从覆盖范围内的UE获取了本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基信息的测定结果的小区向周边的小区通知该测定结果。可以将进行了该测定的UE的标识、表示是针对哪个小区的测定结果的信息、例如所测定出的小区的标识、以及本小区的标识、换言之为进行了该测定的UE的服务小区的标识关联起来进行通知。也可以包含在1个消息中来进行通知。
小区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作为调度,具有f-t资源的分配及MCS等。小区向周边的小区通知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结果。可以与覆盖范围内的UE的该测定结果等相关联地进行通知。也可以包含在1个消息中来进行通知。
由不同eNB构成的小区间的上述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X2接口。或者,可以使用S1接口来通知。可以经由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ME来通知。此外,也可以包含在X2接口或S1接口的已有的消息中来通知。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的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由从周边的小区获取了该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服务小区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小区来决定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小区获取从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与来自本小区的干扰量有关的信息。作为与来自本小区的干扰量有关的信息,可以包含小区的标识、以及来自本小区的干扰量的测定结果。
作为与来自本小区的干扰量有关的信息,可以使用从周边的小区获取到的、周边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的服务小区以及周边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
小区使用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量的测定结果,来决定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决定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所公开的方法。
小区在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同时,确定该UE的服务小区。可以使用从周边的小区获取到的、随着UE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得到的该UE的服务小区的标识。
决定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小区使用从该UE的服务小区获取到的该UE的调度信息,来决定被分配给同一f-t资源的覆盖范围内的UE。
小区导出包含了被分配给同一f-t资源的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在内的预编码权重。
小区使用从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与本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以及从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的与本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导出预编码权重。
小区使用所导出的预编码权重,对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MIMO。
上述方法中,小区向周边的小区通知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结果。该情况下,从调度起到预编码权重的导出为止能在短期间内进行。
作为其他方法,决定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小区可以对该UE的服务小区通知请求该UE的调度信息。可以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该UE的调度信息的请求关联起来进行通知。
获取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调度信息的请求的小区将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所请求的小区。也可以一并通知本小区的标识。获取了该UE的调度信息的请求的小区将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所发送的小区。
由此,决定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小区能获取该UE的调度信息。与上述方法相比,能大大减少必须从各小区向周边的小区通知调度信息的UE的数量。此外,能降低小区间的信令量。
公开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UE的情况。
UE判断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UE导出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量,并根据该干扰量来决定本UE中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作为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量,可以使用来自非服务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可以使用从非服务小区获取到的周边小区的CSI设定。
UE决定本UE中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的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所公开的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方法。
UE决定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情况可以静态地利用标准等来预先决定。或者,服务小区可以请求覆盖范围内的UE来决定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可以通知用于进行请求的消息。服务小区可以将用于进行该请求的设定信息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UE。也可以包含在用于进行请求的消息中来通知。作为设定信息,可以包含用于干扰量测定的参照信号的种类、干扰量阈值等。由此,通过服务小区的请求,能根据小区及UE的状况恰当且灵活地对UE决定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
作为该请求消息及设定信息的通知方法,可以包含在通知信息中来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利用专用信令来进行通知。
作为覆盖范围内的UE,可以设为与服务小区处于RRC连接状态的UE,也可以设为处于RRC连接状态的UE中的任意UE。通过限定UE的数量,从而能减少利用专用信令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信令量。
决定了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UE将该决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可。也可以与非服务小区的标识相关联地将该决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由此,服务小区可以识别出来自哪个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
UE测定来自非服务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并将该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可。UE也可以将非服务小区的标识、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决定结果、以及与非服务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关联起来通知给服务小区。由此,服务小区可以获取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
作为其他方法,决定了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UE可以仅将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非服务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也可以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非服务小区的标识、以及与该非服务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关联起来进行通知。由此,通过将从UE向服务小区通知的信息限定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非服务小区,从而能大大减少在UE与服务小区之间通知的信息量。此外,能大大降低无线接口上的信令负担。此外,由于在UE中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不成为问题的UE也无需向服务小区通知与非服务小区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因此能降低功耗。
从UE向服务小区通知该信息的通知方法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中所公开的从UE向服务小区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方法。
从该UE获取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标识、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标识、以及传送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服务小区向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该UE的标识以及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也可以一并通知本小区的小区标识。
小区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的方法、小区向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该UE的调度信息的方法、小区向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该UE的针对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的方法、以及给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的方法可以应用上述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的方法。
由此,在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UE的情况下,给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也可以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
如上所述,公开了服务小区请求覆盖范围内的UE来决定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方法。
作为其他方法,对于服务小区向覆盖范围内的UE进行该请求的情况,可以从周边的小区向服务小区发出请求。换言之,小区可以向周边小区发出请求,以使得周边小区请求覆盖范围的UE来进行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决定。具有该请求的小区请求覆盖范围内的UE来进行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决定。小区使得周边的小区能判断是否存在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以及使得周边的小区能确定该UE。由此,对于本小区带来了干扰的UE,小区能采取降低干扰的措施。
小区将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时的MIMO的设定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中所公开的方法。小区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形成零位。
由此,给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能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由此,通过进行MIMO以使得对该UE形成零位,从而小区能降低给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的干扰。
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服务小区可以进行MIMO,以使得对该UE形成射束。
对于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预编码,以使得由该UE的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由非服务小区形成零位。换言之,小区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射束,而在不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零位。该非服务小区设为对该UE带来干扰的小区即可。
由此,服务小区对该UE形成射束,并进行MIMO以使得由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形成零位,从而能降低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还能提高来自服务小区的通信品质。因此,还能进行高速的传输。
图46及图47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图。图46与图47在边界线BL15的位置上相连。
图46及图47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小区1通过本小区即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来自小区1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2-1来进行MU-MIMO的情况。此外,图46及图47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小区2通过本小区即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以及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来自小区2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1-1来进行MU-MIMO的情况。
此外,图46及图47中,示出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1和UE1-3、以及小区2的覆盖范围内的UE2-3的处理。此外,图46及图47中,示出了决定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中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节点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服务小区的情况。
图46及图47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步骤ST905a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1的CSI设定。
接收到服务小区及周边小区的CSI设定的UE2-1在步骤ST906a中使用CSI设定来进行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
在步骤ST911a中,UE2-1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服务小区即小区2。
在步骤ST2001中,小区1使用从覆盖范围内的UE1-1和UE1-3获取到的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小区1使用从UE1-1和UE1-3获取到的来自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判断来自小区2的干扰量是否会成为问题。
为了进行该判断,导入预先确定的干扰量。设为用于进行该判断的干扰量的阈值即可。在小区的干扰量超过了该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预先确定的干扰量可以预先静态地利用标准等来决定。或者,可以由核心网络节点通知给小区。或者,可以由OAM通知给小区。或者,也可以由集中器通知给小区。
这里,示出UE1-1从小区2接受到了比预先确定的干扰量要高的干扰的情况。
在步骤ST2001中,小区1在从UE获取到的来自小区2的干扰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成为问题。在步骤ST2001中判断为UE1-1超过了阈值的小区1在步骤ST2003中将该UE1-1确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小区1将确定出的UE、这里为UE1-1的UE标识、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这里为小区2的标识、以及来自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同样地,在步骤ST2002中,小区2使用从覆盖范围内的UE2-1获取到的小区2和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小区2使用从UE2-1获取到的来自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来判断来自小区1的干扰量是否会成为问题。
这里,示出UE2-1从小区1接受到了比预先确定的干扰量要高的干扰的情况。
在步骤ST2002中,小区2在从UE获取到的来自小区1的干扰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在步骤ST2002中判断为UE2-1超过了阈值的小区2在步骤ST2004中将该UE2-1确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小区2将确定出的UE、这里为UE2-1的UE标识、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这里为小区1的标识、以及来自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在步骤ST2005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CSI(小区2))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同样地,在步骤ST2006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CSI(小区1))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在步骤ST2007中,小区1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在步骤ST2008中,小区2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2009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同样地,在步骤ST2010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在步骤ST2011中,小区1根据从小区2获取到的UE2-1的调度信息,决定在与UE2-1被调度的f-t资源相同的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并导出针对上述UE的预编码权重。
小区1中,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及UE1-3形成射束,并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形成零位。
同样地,在步骤ST2012中,小区2根据从小区1获取到的UE1-1的调度信息,决定在与UE1-1被调度的f-t资源相同的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并导出针对上述UE的预编码权重。
小区2中,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形成射束,并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形成零位。
在步骤ST2013中,小区1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和UE1-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2-1进行MIMO设定。
同样地,在步骤ST2014中,小区2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1-1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2015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008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2016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008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2017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007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2018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007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2019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007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由此,对于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和UE1-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小区1能进行MU-MIMO发送。
此外,对于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小区2能进行MU-MIMO发送。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方法,小区能进行包含了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在内的MU-MIMO。此外,对于UE进行将来自服务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考虑在内的MU-MIMO,从而能减轻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通过减轻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从而能使通信品质提高。此外,能使作为系统的通信容量提高。
特别是在小蜂窝小区的数量存在多个、小区间的干扰增大的状况下,能得到显著的效果。
此外,与实施方式1中所公开的方法相比,无需使用多个小区来进行MIMO,能对每个小区进行MIMO。因此,无需进行包含多个小区的所有天线端口在内的预编码处理,进行使用了每个小区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处理即可。由此,能简单地进行预编码处理,能降低基站功耗的增大、电路规模的增大、以及控制延迟的增大。
此外,各小区能按每个小区进行MIMO,因此能执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能根据各小区的状况、例如电波传输环境及负载等,灵活地进行调度。
实施方式2变形例1.
实施方式2中,对于受到来自未连接UE或未进行通信的小区的干扰的问题,公开了进行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的每个小区的MIMO的方法。该方法中,使射束朝向服务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使零位朝向非服务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从而解决了问题。本变形例中,公开利用由服务小区形成零位、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的方法来解决实施方式2中所示的问题的方法。
由服务小区形成零位,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此时,各小区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预编码。此外,各小区导出预编码权重,以使得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零位,而在不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射束。
各小区进行DL发送。这里,示出存在小区1和小区2这2个小区的情况的示例。这里,将小区1设为服务小区,将小区2设为非服务小区。
小区2利用由小区1进行调度的资源,使用UE固有参照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 Signal)来发送PDSCH。同样地,小区1利用由小区2进行调度的资源,使用UE固有参照信号来发送PDSCH。
UE利用由服务小区进行调度的资源来接收使用了UE固有参照信号的PDSCH。预编码权重可以从CSI导出,也可以像LTE/LTE-A那样使用码簿。在使用码簿的情况下,需要从小区1向UE通知小区1和小区2双方的PCI。UE使用该PCI来接收PDSCH。
图48是示出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由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图48中,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示出由服务小区形成零位并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的方法。此时,UE1-n(n为自然数)是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UE2-m(m为自然数)是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图48中,UE1-1和UE2-1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如图48所示,对于被认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和UE2-1,由非服务小区朝向射束,由服务小区朝向零位。
在实施方式2的效果的基础上,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非服务小区之间的通信品质比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服务小区之间的通信品质要好的情况下,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进行通信,由此能进行更高速的传输。
图46及图47中,示出了使射束从服务小区朝向UE、使零位从非服务小区朝向UE时的流程,本变形例的处理中,与图46及图47所示的流程的处理相同。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在于,在图47的步骤ST2007~步骤ST2014的处理中,使射束朝向服务小区的UE、或朝向非服务小区的UE。
实施方式2中,公开使零位从该小区朝向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方法。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公开使零位从该小区朝向服务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方法。图48中,UE1-1及UE2-1符合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情况,其他UE符合实施方式2的情况。通过由该UE进行来自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CSI的测定,从而也能使用该结果,来对从服务小区及非服务小区中的哪一个接收数据进行适当组合。
图45中,使射束朝向服务小区的UE,并使零位朝向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该情况下,UE1-1和UE2-1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在判断为传输路径的环境发生变化,UE1-1及UE2-1接收来自其他小区的射束而非本小区的射束时特性更好的情况下,能进行向图48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结构切换的控制。反之,同样地,也能根据传输路径的环境进行从图48向图45的切换控制。
实施方式2变形例2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公开了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的方法。本变形例中,公开用于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的其他方法。
为了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进行HO(Hand Over:切换)。服务小区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执行向非服务小区的HO。通过进行HO,小区2成为服务小区,UE1-1能接收来自小区2的信号,因此,能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来进行通信。
各小区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预编码。各小区导出预编码权重,以使得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为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射束,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不为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形成零位,从而能进行数据传输。
在以下(1)~(3)所示的步骤中,利用MIMO由非服务小区进行数据传输。
(1)在HO前,UE1-n为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UE2-m为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
(2)UE1-1和UE2-1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UE1-1从小区1向小区2进行HO。
(3)UE2-1从小区2向小区1进行HO。
根据所述(1)~(3)的步骤,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能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由服务小区形成零位。
图49~图51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从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49与图50在边界线BL16的位置上相连。图50与图51在边界线BL17的位置上相连。图49~图51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图19~图21以及图46和图47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在图49~图51所示的流程中,在进行HO前,在步骤ST2301中,UE1-1进行测定(measurement),并将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小区1。在步骤ST2302中,UE1-3进行测定,并将测定报告通知给小区1。在步骤ST2303中,UE2-1进行测定,并将测定报告通知给小区2。
由小区1确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为UE1-1,由小区2确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为UE2-1,之后,进行步骤ST2304的处理。
在步骤ST2304中,使UE1-1从小区1向小区2进行HO。接着,在步骤ST2306中,使UE2-1从小区2向小区1进行HO。
通过HO,属于服务小区的UE向非服务小区移动,因此,能由HO前的非服务小区来对射束进行定向。
在图50的步骤ST2201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3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2的CSI设定。
在步骤ST2202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1的CSI设定。
在步骤ST2203中,小区1向UE2-1通知本小区的CSI设定及小区2的CSI设定。
在步骤ST2204中,UE1-1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205中,UE1-3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206中,UE2-1将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2005a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CSI(小区2))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在步骤ST2006a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CSI(小区1))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接着,进行图51的步骤ST2007及步骤ST2008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T2009a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在步骤ST2010a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接着,进行步骤ST2011~步骤ST2014、以及步骤ST925和步骤ST926的处理。
在步骤ST927a中,小区2根据步骤ST2008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4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接着,进行步骤ST928及步骤ST929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930a中,小区1根据步骤ST2007中进行的调度及步骤ST2013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由此,通过进行步骤ST925、步骤ST926、步骤ST927a、步骤ST928、步骤ST929以及步骤ST930a的处理,能在MIMO中对射束进行定向。
图52~图54是示出与进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每个小区的MU-MIMO并使用HO从非服务小区进行射束成形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图52与图53在边界线BL18的位置上相连。图53与图54在边界线BL19的位置上相连。图52~图54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步骤ST2301及步骤ST2302中,UE1-1和UE1-3进行测定(measurement),并将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小区1。在步骤ST2303中,UE2-1进行测定(measurement),并将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小区2。
通过进行测定(measurement),从而能测定周边的小区,并制成能进行HO的邻近小区列表。设为该小区列表中存在小区2,对图52~图54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UE进行了测定报告之后,在步骤ST901~步骤ST2206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CSI设定。
接着,在步骤ST1201、步骤ST1202、步骤ST1203及步骤ST1204a中,通过各小区进行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确定。这里,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能对非服务小区进行HO的情况下、即存在于邻近小区列表的情况下,在步骤ST2304及步骤ST2305中,从服务小区向非服务小区进行HO。
接着,进行图53的步骤ST2005a及步骤ST2006a的处理。
接着,进行图54的步骤ST2007、步骤ST2008、步骤ST2009a、步骤ST2010a、步骤ST2011~2014、步骤ST925、步骤ST926、步骤ST927a、步骤ST928、步骤ST929及步骤ST930a的处理。
由此,通过进行步骤ST925、步骤ST926、步骤ST927a、步骤ST928、步骤ST929以及步骤ST930a的处理,能在MIMO中对射束进行定向。
图49~图51所示的流程的示例中,该通信终端中的CSI的测定的定时接近向该小区报告的定时,因此,与图52~图54所示的流程的示例相比,能获得高精度的传输路径信息,以作为用于进行MIMO的传输路径信息。
图52~图54所示的流程的示例中,该通信终端中的测定(measurement)的定时接近CSI的测定的定时,因此,与图49~图51所示的流程的示例相比,能高精度地判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终端。
在该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传输路径信息的精度,也能切换流程以使用图49~图51所示的流程的示例。
本变形例中,将CSI设定通知给了UE,但也能将该CSI设定限定为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CSI设定。即,能将UE测定的小区限定为带来了干扰的小区。
此时,进行HO是否更好的判断可以通过从UE通知得到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report)中所包含的测定的水平来进行判断。或者,可以通过RSRP、RSRQ来判断。也可以通过SINR来判断。
此外,通过HO暂时切换数据连接,因此,将可以考虑的开销考虑在内来设置阈值即可。在判断为不进行HO的情况下,选择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由非服务小区形成零位的方法即可。
在选择了HO的情况下,各小区在干扰成为问题的UE是覆盖范围内的UE的情况下,在MIMO中形成射束,并进行数据传输。此时,通过使用HO,从而非服务小区能使射束朝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并进行数据传输。服务小区能使零位朝向该UE。
由此,能进行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相同的动作。
实施方式2变形例3.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公开了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形成射束的方法。公开了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的方法。作为其他方法,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为了从非服务小区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在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HO至该小区之后再发送数据。
本变形例中,公开用于从非服务小区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的其他方法。
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2个小区相连接。并不限于2个,也可以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2个以上的多个小区相连接。在从2个以上的小区受到干扰时是有效的。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2个小区相连接,从而能从带来了干扰的2个以上的多个非服务小区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
在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至少2个小区相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简称:DC)(参照非专利文献1)。
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覆盖范围内的UE,小区使用给该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来进行DC的设定。由DC设定后的、构成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SeNB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SeNB在进行MIMO时,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预编码。
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覆盖范围内的UE设定了DC的MeNB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MeNB在进行MIMO时,将该UE包含在内来进行预编码。
由MeNB所构成的服务小区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形成零位。由SeNB所构成的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形成射束。
MeNB所构成的服务小区不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数据的发送。SeNB所构成的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数据的发送。
由此,能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
图55是示出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图55中,示出了小区1及小区2这2个小区的情况。UE1-n(n为自然数)是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UE2-m(m为自然数)是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UE1-1设为来自小区2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UE2-1设为产生来自小区1的干扰问题的UE。图55与图48相类似,因此,这里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小区1使用小区2,对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1-1设定DC。由服务小区即小区1使用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即小区2,来对UE1-1设定DC。UE1-1通过设定DC,从而连接至小区1和小区2双方。
小区2使用小区1,对来自非服务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2-1设定DC。由服务小区即小区2使用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即小区1,来对UE2-1设定DC。UE2-1通过设定DC,从而连接至小区2和小区1双方。
小区1对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进行MIMO。对于UE1-1、UE1-2、UE1-3及UE2-1,使用小区1以多层的方式进行预编码,来形成射束。对每一层发送不同的流。在MU-MIMO的情况下,可以对各UE分配相同的f-t资源。在形成于每一层的射束间,通过预编码来保持正交性,因此,各UE能接收发送来的流。对于1个UE可以分配多个层。
小区1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2和UE1-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形成射束。此外,小区1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来自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1-1形成零位。
UE2-1由小区2使用小区1来设定DC,从而连接至小区2和小区1双方。因此,小区1能对形成了射束的UE2-1进行数据的发送。
小区1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是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因此,通过对该UE形成零位,能降低对该UE的干扰。
小区2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2和UE2-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形成射束。此外,小区2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来自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2-1形成零位。
UE1-1由小区1使用小区2来设定DC,从而连接至小区1和小区2双方。因此,小区2能对形成了射束的UE1-1进行数据的发送。
小区2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是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因此,通过对该UE形成零位,能降低对该UE的干扰。
由此,对于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覆盖范围内的UE,小区使用带来了干扰的其他小区来进行DC,由此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能向形成了射束的该UE发送数据。
图56~图58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56与图57在边界线BL20的位置上相连。图57与图58在边界线BL21的位置上相连。图56~图58中,示出了使用DC的情况。
图56~图58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图46和图47、图49~图51、以及图52~图54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步骤ST2501中,小区1使用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进行DC的设定。通过DC,构成小区1的eNB变成MeNB,构成小区2的eNB变成SeNB。
此外,在步骤ST2502中,小区2使用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进行DC的设定。通过DC,构成小区2的eNB变成MeNB,构成小区1的eNB变成SeNB。
图52~图54中,在步骤ST2304及步骤ST2305的处理中,进行了使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切换(HO)至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处理,但在本变形例中,不进行HO,而进行DC。由此,给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能对形成了射束的该UE发送数据。
通过使用本变形例中所公开的方法,从而能从非服务小区向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数据。
本变形例中,示出了为了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至少2个小区相连接而使用DC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可以使用RRC分集(参照非专利文献9)等方法。此外,也可以使用在3GPP中探讨的多连接(参照非专利文献10)。
由此,将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1个或多个非服务小区与该UE相连接,由此能从带来了该干扰的1个或多个小区发送数据。
此外,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相连接的1个或多个小区有时为该UE的服务小区。
通过使用DC,从而无需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HO处理。
HO处理中,UE停止与HO源小区之间的数据的传输,与HO目标小区获取同步,再从HO源小区进行数据的传输。UE仅与1个小区进行数据的传输。另一方面,双连接是与至少2个小区取得同步并进行数据的传输的方法。
因此,通过使用DC,能消除因HO处理中的HO失败等所导致的无法传输数据的情况而引起的数据的传输延迟和数据的损耗、以及因HO失败后的再连接而导致的延迟等的影响。
可以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由非服务小区形成零位。换言之,各小区也可以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覆盖范围内的UE形成射束,并对非覆盖范围内的UE形成零位。
实施方式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不从非服务小区进行数据的发送,而从服务小区进行数据发送。
使用例如DC那样的将至少2个小区连接至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的方法,从而能进行这样的数据的发送。
可以切换并执行实施方式2中所公开的、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由服务小区来形成射束的方法、以及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所公开、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由非服务小区来形成射束的方法。
可切换单位可以设为进行MIMO的时间单位。或者可以设为TTI单位、或子帧单位、或时隙单位。或者,也可以设为码元单位。
通过使得能按TTI单位、子帧单位或时隙单位来进行切换,从而能按映射有数据的f-t资源的每个时间单位来进行切换。因此,能按数据单位来变更发送进行MIMO发送的数据的小区。由此,小区所进行的调度将变得容易。
通过将可切换单位设为码元单位,从而例如能在用于控制信道或控制信号的射束成形与数据信道的射束成形中进行切换。对于控制信道或控制信号,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从而能进行MIMO发送,对于数据,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从而能进行MIMO发送。能变更发送控制信道或控制信号的小区、以及发送数据的小区。
作为其他示例,也可以在用于共享信道或共享信号的射束成形、以及用于专用信道或专用信号的射束成形中进行切换。对于共享信道或共享信号,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从而能进行MIMO发送,对于专用信道或专用信号,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从而能进行MIMO发送。能变更发送控制信道或控制信号的小区、以及发送数据的小区。
通过设为能按码元单位进行切换,从而能根据信道和信号来变更形成恰当射束的小区,能进行MIMO发送。由此,能实现灵活的系统运用。
切换设定可以由集中器进行,也可以由OAM进行。在由集中器进行切换设定的情况下,集中器将各小区的切换设定信息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小区。在由OAM进行切换设定的情况下,OAM将各小区的切换设定信息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小区。
切换设定信息包含表示小区如何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射束成形的信息即可。例如,设为表示是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覆盖范围内的UE形成射束、还是进行预编码以使得形成零位的信息即可。
作为其他方法,切换设定可以由服务小区来进行。也可以由构成服务小区的eNB来进行。DC的情况下,为MeNB。这是由于进行DC前构成服务小区的eNB为MeNB。服务小区可以向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覆盖范围内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通知切换设定信息。也可以向构成带来了该干扰的小区的eNB通知切换设定信息。DC的情况下,构成带来了该干扰的小区的eNB是SeNB。
此外,小区可以请求其他小区进行切换设定。根据该请求,小区可以进行切换设定。将所设定的切换设定信息通知给请求了切换设定的小区即可。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可以向该UE的服务小区请求切换设定。例如,在DC的情况下,构成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SeNB可以向构成该UE的服务小区的MeNB请求切换设定。
由此,能根据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状况,来请求切换设定,从而能将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状况反映到切换设定中。
小区间的通知可以使用X2接口。DC的情况下,可以使用X2-U接口。或者,可以经由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ME来通知。可以使用S1接口来通知。此外,也可以包含在X2接口或S1接口的已有的消息中来通知。也可以应用由实施方式1公开的CSI设定的通知方法中所公开的方法。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在服务小区进行切换设定的情况下,可以由集中器或OAM将用于判断切换设定的指标通知给服务小区。作为用于判断切换设定的指标,可以设为来自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的干扰量阈值。在该干扰量阈值超过了预先确定的值的情况下,设为由非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从非服务小区进行数据的发送即可。在该干扰量阈值在预先确定的值以下情况下,设为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从服务小区进行数据的发送即可。
可以使用于判断切换设定的干扰量阈值与上述的用于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干扰量阈值不同。例如,可以设为用于判断切换设定的干扰量阈值比用于决定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干扰量阈值要大。
在存在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情况下,可以设定采用何种射束成形方法。
切换设定信息可以包含同步信息。可以设为用于从哪个定时起应用该设定在小区间进行同步的信息。同步信息例如为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无线帧号、子帧号、时隙号等。通过将该信息通知给各小区,从而能使切换同步。
切换设定信息可以由小区通知给覆盖范围内的UE。也可以仅通知给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可以包含在通知信息中来通知,也可以包含在专用信息中通过专用信令来通知。可以使用RRC信令,也可以使用MAC信令。或者,还可以使用L1/L2信号。
由UE识别切换设定,从而能识别出形成了射束的小区。能识别出发送数据的小区。或者,能识别出发送控制信道的小区。因此,UE能识别出使用哪个小区的标识来接收数据及控制信道,或使用从哪个小区分配的RNIT来接收数据及控制信道。
实施方式2变形例4.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中,作为用于从非服务小区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数据的发送的方法,公开了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2个小区相连接的方法。本变形例中,公开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2个小区相连接来执行包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在内的每个小区的MU-MIMO的其他方法。
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与2个以上的多个小区相连接,以使得该UE将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各小区。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中所公开的方法中,该UE将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了服务小区,但在本变形例中,该UE将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各小区。
图59~图61是示出与将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相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图59与图60在边界线BL22的位置上相连。图60与图61在边界线BL23的位置上相连。
图59~图61中,示出了使用DC的情况。此外,图59~图61中,示出了由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将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各小区的方法。
图59~图61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11和图12、图46和图47、图49~图51、以及图52~图54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步骤ST2601中,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将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602中,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将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1。
此外,在步骤ST2603中,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将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2604中,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将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小区1。
图56~图58中,在步骤ST2005a及步骤ST2006a中,小区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获取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之后,将与该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带来了干扰的小区。
然而,本变形例中,如图59~图61所示,小区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获取到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之后,可以不将与该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带来了干扰的小区。由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将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各小区,因此,带来干扰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不经由服务小区,而被直接通知给带来干扰的小区。
通过使用本变形例中所公开的方法,从而能省去在小区间通知与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由此,小区能低延迟地将UE测定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反映到MIMO的执行中。小区能低延迟地将UE测定出的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结果反映到预编码权重的导出中。
因此,小区能提高预编码权重导出时的与UE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的精度,能更高精度地执行射束成形。
由此,能降低对于进行MU-MIMO的UE的干扰,UE能进一步进行高速的通信。
本变形例中,UE通过DC与小区1和小区2相连接,因此,不仅能进行来自MeNB的使用了MU-MIMO的通信,也能进行来自SeNB的使用了MU-MIMO的通信。
实施方式2变形例5.
作为解决实施方式2中所示的问题的方法,公开了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由其他干扰小区形成零位的方法。本变形例中,公开在不形成零位的情况下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数据发送的方法。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一起进行利用同一f-t资源发送同一数据序列的协调发送(JointTransmission)。
首先,服务小区将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预编码。此时,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发送同一数据序列。为了发送同一数据序列,服务小区向非服务小区发出通知以使得发送同一信号。也可以由集中器代替服务小区来进行通知。
仅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进行协调发送的处理。干扰的判定由基站进行。
作为干扰判定,可以使用基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所示的SINR的判定方法。作为UE的接收方法,可以是使延迟波均衡之后的分集接收。例如,可以考虑等增益合成,或基于下行链路CSI的最大比合成(Maximum Ratio Combining;简称:MRC)。
图62是示出按每个小区将其他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UE包含在内来进行MU-MIMO时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62中,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为UE1-1及UE2-1。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由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一起形成射束。数据序列在服务小区及非服务小区中相同。
图62中,小区1将对UE而言为非服务小区的UE2-1也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图62中,小区2将对UE而言为非服务小区的UE1-1也包含在内来进行MIMO。对UE1-1及UE2-1而言,由小区1和小区2一起对射束进行定向,到来的信号为同一信号。因此,可视为延迟波,通过进行均衡从而能实现分集接收。
本变形例中的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来按每个小区进行MU-MIMO及协调发送的方法可以通过与上述图46及图47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流程来执行。
由此,通过执行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包含在内来按每个小区进行MU-MIMO及协调发送的方法,从而小区1能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和UE1-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进行MU-MIMO发送。
此外,对于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来自本小区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小区2能进行MU-MIMO发送。
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通过从服务小区及非服务小区接收数据,从而能获得发送分集及阵增益,能提高UE的接收端处的信号品质。本变形例中,特别是在小区间干扰容易成为问题、且接收功率较低的小区边缘处,可起到显著的效果。
实施方式2变形例6.
实施方式2中,公开了用于判定干扰的方法,但在本变形例中,使用于判定该干扰的方法更具体,并公开以SINR为判定阈值时的有无干扰的问题的判断例。此外,公开根据上行链路SRS测定传输路径信息,并根据测定结果来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时的干扰的判断例。
对从UE反馈下行链路传输路径的情况进行说明。小区将小区1和小区2的小区ID、传输路径推定用信号的调度信息、以及同步用信息作为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UE。
UE基于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来测定小区1和小区2的传输路径、RSSI及RSRP。
传输路径信息、RSSI及RSRP的测定使用未进行预编码的CRS(non-precoded CRS)或未进行预编码的CSI-RS(non-precoded CSI-RS)。UE根据测定出的RSSI及RSRP决定接收SINR。在RSSI及RSRP的测定中使用进行了预编码的CRS(precoded CRS)及进行了预编码的CSI-RS(precoded CSI-RS)的情况下,能提高干扰的判定的精度。为了决定接收SINR,可以进行时间方向的平均化。
在决定了接收SINR之后,UE使用UE固有的流程,向小区1和小区2分别发送所测定出的小区1和小区2的CIS、本小区的SINR及UE种类。通过UE种类,小区能掌握UE天线数及信号处理能力之类的干扰抑制能力。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同样地,在能根据UE种类判定为接收天线数比发送流数要多的情况下,能将判定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SINR的阈值减少一定量。在UE的接收SINR比预先确定的阈值要小的情况下,将UE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
可以由UE进行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判定。由小区1和小区2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时,小区需要一并通知接收SINR的阈值。UE通过与接收SINR的阈值相比来判定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并将判定结果发送至小区。
图63及图64是示出从UE对下行链路传输路径进行反馈来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63与图64在边界线BL24的位置上相连。
在步骤ST3201中,小区2将传送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3202中,小区1将传送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3203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3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3204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3205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3206中,UE2-1基于在步骤ST3205中接收到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的小区的信息,来测定传输路径、RSSI及RSRP。
在步骤ST3207中,UE1-3基于在步骤ST3203中接收到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的小区的信息,来测定传输路径、RSSI及RSRP。
在步骤ST3208中,UE1-1基于在步骤ST3204中接收到的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的小区的信息,来测定传输路径、RSSI及RSRP。
在步骤ST3209中,UE2-1基于在步骤ST3206中测定出的RSSI及RSRP,来进行SINR的推定。
在步骤ST3210中,UE1-3基于在步骤ST3207中测定出的RSSI及RSRP,来进行SINR的推定。
在步骤ST3211中,UE1-1基于在步骤ST3208中测定出的RSSI及RSRP,来进行SINR的推定。
在步骤ST3212中,UE1-1将传送路径信息、SINR及UE种类发送至UE1-1的服务小区即小区1。
在步骤ST3213中,UE1-3将传送路径信息、SINR及UE种类发送至UE1-3的服务小区即小区1。
在步骤ST3214中,UE2-1将传送路径信息、SINR及UE种类发送至UE2-1的服务小区即小区2。
在步骤ST3215中,小区1将从UE1-1和UE1-3获取到的信息同SINR阈值进行比较,由此来判断有无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小区1在从UE获取到的SINR超过了SINR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在为SINR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在步骤ST3215中判断为从UE获取到的SINR超过了SINR阈值的小区1在步骤ST3217中将该UE1-1确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在步骤ST3216中,小区2将从UE2-1获取到的信息同SINR阈值进行比较,由此来判断有无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小区2在从UE获取到的SINR超过了SINR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在为SINR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干扰不成为问题。在步骤ST3216中判断为从UE获取到的SINR超过了SINR阈值的小区2在步骤ST3218中将该UE2-1确定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步骤ST3215及步骤ST3216的判断可以由UE来进行。小区1和小区2共享所接收到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传输路径信息。图63及图64中,利用小区间通信共享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的传输路径信息,但也可以经由集中器来共享。
在步骤ST3219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在步骤ST3220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在步骤ST3221中,小区1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在步骤ST3222中,小区2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3223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在步骤ST3224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在步骤ST3225中,小区1根据从小区2获取到的UE2-1的调度信息,决定在与UE2-1被调度的f-t资源相同的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并导出针对上述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3226中,小区2根据从小区1获取到的UE1-1的调度信息,决定在与UE1-1被调度的f-t资源相同的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并导出针对上述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3225及步骤ST3226中,导出预编码权重,以使得零位朝向共享的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在步骤ST3227中,小区1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和UE1-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2-1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3228中,小区2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1-1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3229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228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230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228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231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228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232中,小区1根据步骤ST3227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233中,小区1根据步骤ST3227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234中,小区1根据步骤ST3227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对小区从SRS获取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并利用二元性来设为下行链路传输路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服务小区将小区1和小区2的小区ID、传输路径推定用信号的调度信息及同步用信息作为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UE。UE基于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向小区1和小区2发送UE固有且小区固有的流程。小区1和小区2接收各自覆盖范围内的UE的发送信号,并测定传输路径、RSRP及UE种类。小区和小区2可以交换测定出的RSRP信息。RSRP及RSSI可以在时间方向上平均化。小区1和小区2根据测定出的信息,来测定各自的UE的SINR。在某个UE的SINR比预先确定的阈值要小的情况下,将UE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
可以由UE进行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的判定。由小区1和小区2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时,小区需要一并通知接收SINR的阈值。UE通过与接收SINR的阈值相比来判定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并将判定结果发送至小区。
此时,UE可以不向服务小区通知小区1和小区2的RSRI、RSRP及UE种类。在判定为干扰不会成为问题的情况下,UE也可以不通知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的传输路径信息。
图65及图66是示出从SRS获取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推定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并进行SU-MIMO时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65与图66在边界线BL25的位置上相连。
图65及图66中,示出了UE进行干扰的判定的情况。此外,图65及图66中,示出了将多个小区考虑在内来进行MU-MIMO的方法。
在步骤ST3301中,小区2将传送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3302中,小区1将传送路径测定用信息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3304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3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3304中,小区1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在步骤ST3305中,小区2向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通知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
传送路径测定用信息包含用于由UE来测定SRS的调度信息。
接收到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的UE2-1、UE1-3及UE1-1在步骤ST3306、步骤ST3307以及步骤ST3308中使用传输路径测定用信息来进行传输路径信息的测定。
在步骤ST3309中,UE2-1根据步骤ST3306的测定结果,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
在步骤ST3310中,UE1-3根据步骤ST3307的测定结果,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
在步骤ST3311中,UE1-1根据步骤ST3308的测定结果,判断干扰是否会成为问题。
在步骤ST3309、步骤ST3310及步骤ST3311的判断中,考虑RSSI、RSRP、推定出的SINR及UE的天线数。
在步骤ST3312中,UE2-1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在步骤ST3313中,UE1-1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在由UE判断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情况下,UE仅对小区1发送传输路径信息。图65及图66所示的流程中,将UE1-1和UE2-1设为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
在步骤ST3314中,UE1-1将基于步骤ST3308的测定结果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3315中,UE1-3将基于步骤ST3307的测定结果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3316中,UE2-1将基于步骤ST3306的测定结果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1。
在步骤ST3317中,小区1基于从各UE通知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来测定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3318中,UE1-1将基于步骤ST3308的测定结果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3319中,UE2-1将基于步骤ST3306的测定结果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通知给小区2。
在步骤ST3320中,小区2根据从UE1-1及UE2-1通知得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路径测定用信号来测定传输路径信息。
在步骤ST3321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2的传输路径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在步骤ST3222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从该UE获取到的小区1的传输路径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在步骤ST3323中,小区1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在步骤ST3324中,小区2进行覆盖范围内的UE的调度。
在步骤ST3325中,小区1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的UE标识(UE ID(UE1-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1-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2。
在步骤ST3326中,小区2将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的UE标识(UE ID(UE2-1))、以及该UE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对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2-1带来了干扰的小区1。
在步骤ST3327中,小区1根据从小区2获取到的UE2-1的调度信息,决定在与UE2-1被调度的f-t资源相同的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并导出针对上述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3328中,小区2根据从小区1获取到的UE1-1的调度信息,决定在与UE1-1被调度的f-t资源相同的资源中进行调度的UE,并导出针对上述UE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ST3329中,小区1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1-1和UE1-3、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2-1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3330中,小区2对覆盖范围内的UE即UE2-1、以及其他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干扰会成为问题的UE即UE1-1进行MIMO设定。
在步骤ST3331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330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332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330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333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330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334中,小区1根据步骤ST3329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1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335中,小区1根据步骤ST3329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1-3进行MU-MIMO发送。
在步骤ST3336中,小区2根据步骤ST3329中进行的MIMO设定,对UE2-1进行MU-MIMO发送。
对获取上行链路传输路径信息、利用二元性的方法的效果进行说明。利用二元性,从而缩短了获取为了由小区进行数据发送而导出的预编码权重所需的延时。由此,缩小了小区推定的传输路径与实际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因延时而导致的推定误差。因此,针对UE的移动的耐性得以增加。即,即使在UE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小传输路径信息的推定误差。
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组合,对于干扰会成为问题的小区,由服务小区形成射束,并由其他小区形成零位,除此以外,还可以举出如下情况,即:测定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由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形成射束,并使零位朝向包含服务小区的其他小区。通过该组合,能在抑制干扰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接收品质。
实施方式3.
LTE中的1个载波使用1个帧格式(也称为“帧结构”)。此外,映射到同一载波上的控制信道、例如P-SS及S-SS等同步信号、PBCH及RACH等共享信道由1个帧格式构成。
此外,下一代的第5代(以下有时称为“5G”)通信方式中,期待多种服务的运用。例如,有高速传输服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性/低延迟服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大规模终端数连接服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1)。在通信终端中,也考虑设置与上述各服务对应的通信终端。
5G无线接入系统中,考虑根据每个服务的要求性能对每个服务中使用的帧格式进行最优化。3GPP中,作为5G无线接入方式,探讨了多个帧格式的运用。例如,提出了在同一载波上自适应地使用多个帧格式的方法(adaptive frame structure)(参照非专利文献12)。
作为帧格式,有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及数字基本配置(numerology)等。
此外,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具有将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设置于相同的子帧的结构。此外,作为数字基本配置,有码元持续时间、子载波间隔、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长度、采样频率、子帧长度等。
对每个帧格式分配1个或多个子载波。或者,对每个帧格式分配预先确定的频率-时间轴上的资源。以下,将每个帧格式的子载波以及预先确定的频率-时间轴上的资源称为每个帧格式的资源。
在同一载波上使用多个帧格式的情况下,若不精心设计,则将产生无法进行最开始的接入、即初始接入的通信终端。例如,在存在互不相同的帧格式A与帧格式B的情况下,当小区以帧格式A发送同步信号及通知信道时,对应于帧格式B的通信终端将无法对该小区进行初始接入。本实施方式中,公开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对每个帧格式设置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将该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映射到每个帧格式的资源上。换言之,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使用进行映射的资源的帧格式。
例如,对每个帧格式设置同步信号(SS)及通知信道(PBCH),并在下行链路(DL)中映射至每个帧格式的资源。
此外,例如,对每个帧格式设置随机接入信道(PRACH),并在上行链路(UL)中映射至每个帧格式的资源。
每个帧格式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可以预先决定。例如,可以利用标准等静态地决定该结构。或者,也可以存储于UE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用户身份模块)。通过存储于SIM,从而能采用每个用户的结构。
作为每个帧格式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有被映射的子载波、码元数、偏移时间、被映射的资源的配置、所使用的流程等。偏移时间例如可以是从子帧定时偏移的时间,也可以是偏移码元。此外,每个帧格式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可以周期性地构成,该情况下,存在周期等。
在UE使用每个该帧格式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来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时,接收被映射至本UE所对应的帧格式的资源的、本UE所对应的帧格式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
由此,在同一载波上使用多个帧格式的情况下,也能接收或发送本UE所对应的帧格式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
关于每个帧格式的资源,也可以预先决定。例如,可以利用标准等静态地决定资源。或者,也可以存储于UE的SIM。通过存储于SIM,从而能采用每个用户的结构。
图67是示出按帧格式设置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每个帧格式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67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频率f。图67中仅示出了预先确定的期间。同样的映射也可以在除此以外的时间进行。
1个载波上支持了帧格式FF1、FF2、FF3。载波可以是分量载波。对于各帧格式FF1、FF2、FF3,分配有由1个或多个子载波构成的区域。
帧格式FF3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由参照标号“5301”、“5302”、“5303”示出,并构成在分配给帧格式FF3的区域中。帧格式FF3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周期性地被映射。
同样地,帧格式FF2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由参照标号“5304”、“5305”、“5306”示出,并构成在分配给帧格式FF2的区域中。帧格式FF2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周期性地被映射。
同样地,帧格式FF1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由参照标号“5307”、“5308”、“5309”示出,并构成在分配给帧格式FF1的区域中。帧格式FF1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周期性地被映射。
作为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在下行链路中为SS与PBCH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行链路中为PRACH。PRACH的情况下,设为能发送PRACH的区域即可。UE未必要全部发送PRACH,在需要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中发送本UE的帧格式的PRACH即可。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方法,从而在同一载波上使用多个帧格式的情况下,UE也能接收或发送本UE所对应的帧格式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
实施方式3变形例1.
本变形例中,公开针对实施方式3中所公开的问题的其它解决方法。
设置不依赖于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使用相同的帧格式。换言之,设置用于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帧格式。将该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映射到不依赖于帧格式的共通的资源上。
例如,设置不依赖于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SS)及通知信道(PBCH),并在下行链路(DL)中以共通的帧格式映射至共通的资源。
此外,例如,设置不依赖于帧格式的共通的随机接入信道(PRACH),并能在上行链路(UL)中以共通的帧格式映射至共通的资源。
共通的帧格式、以及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可以预先决定。例如,可以利用标准等静态地决定该结构。或者,也可以存储于UE的SIM。通过存储于SIM,从而能采用每个用户的结构。
作为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有被映射的子载波、码元数、偏移时间、被映射的资源的配置、所使用的流程等。偏移时间例如可以是从子帧定时偏移的时间,也可以是偏移码元。此外,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可以周期性地构成,该情况下,存在周期等。
关于共通的的资源,也可以预先决定。例如,可以利用标准等静态地决定资源。或者,也可以存储于UE的SIM。通过存储于SIM,从而能采用每个用户的结构。
此外,UE构成为在本UE所支持的各帧格式的基础上,还能接收或发送共通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构成共通的资源,而与UE的种类无关。
对1个载波设置1个共通的资源即可。设为1个f-t资源即可。此外,设为共通的定时即可。共通的资源的定时可以任意设定,但也可以使其与TTI的定时及子帧定时等各帧格式的定时具有相关性。
通过带来相关性,从而在无法接收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能确定各帧格式的、例如子帧定时。
由此,在UE接收了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后,能提前接收映射至具有本UE的帧格式的资源的信号或信道。
共通的帧格式的数字基本配置设为成为基准的数字基本配置即可。作为成为基准的数字基本配置的一个示例,公开以下的(1)~(4)这4个。
(1)使采样频率与最低速、即最低频的频率相匹配。
(2)使采样间隔与最窄频带相匹配。
(3)使采样期间与最长期间相匹配。
(4)使FFT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匹配。
可以组合上述(1)~(4)。可以与其他指标组合。此外,成为基准的数字基本配置也可以是能力最低的UE所能进行接收的数字基本配置。
由此,在1个载波内进行支持的数字基本配置为可扩展的情况下,UE在各UE所支持的数字基本配置的基础上构成作为该基准的数字基本配置将变得容易。
共通的PBCH承载接收各帧格式所需的信息即可。作为示例,公开以下的(1)~(7)这7个。
(1)基于UE的种类(类型、类别)的使用格式。
(2)基于UE的种类及要求性能的使用格式。
(3)基于请求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品质)值的使用格式。
(4)各帧格式的结构。
(5)定时相关值。
(6)SFN相关值。
(7)频率、时间、码元长度、CP长度、TTI等。
由此,可以省去各帧格式的PBCH。在接收了共通的PBCH后,可以直接接收各帧格式的PDCCH等控制信道或RS等控制信号。由此,UE能提前转移至本UE支持的各帧格式。
此外,可以设置各帧格式的sub_PBCH。在共通的PBCH中缺乏信息的情况下设置即可。
该情况下,可以使共通PBCH承载sub_PBCH的频率、时间、MCS等信息。
在UE使用共通的帧格式、以及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来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时,接收或发送映射至共通的帧格式的资源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
由此,在同一载波上使用多个帧格式的情况下,也能接收或发送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
图68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68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频率f。图68中,仅示出了预先确定的期间,同样的映射也可以在除此以外的时间进行。
在1个载波上,除了帧格式FF1、FF2、FF3以外,还支持了UE共通的帧格式即FF4。对于各帧格式FF1、FF2、FF3、FF4,分配有由1个或多个子载波构成的区域。帧格式FF4的区域由参照标号“5401”、“5402”、“5403”、“5404”、“5405”、“5406”示出。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由参照标号“5401”、“5403”、“5405”示出,并构成在分配给帧格式FF4的区域中。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周期性地被映射。
在帧格式FF4的区域中由参照标号“5402”、“5404”、“5406”示出的区域中,未映射有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图68的示例中,该区域5402、5404、5406设为不进行任何发送的区域。
作为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在下行链路中为SS与PBCH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行链路中为PRACH。PRACH的情况下,设为能发送PRACH的区域即可。UE未必要全部发送PRACH,在需要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中发送本UE的帧格式的PRACH即可。
UE通过接收或发送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从而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
图69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69所示的示例中,与图68所示的示例不同,分配有共通的帧格式FF4的1个或多个子载波并不在整个期间内构成。在共通的帧格式FF4中仅构成映射有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f-t资源。
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区域由参照标号“5401”、“5403”、“5405”示出。参照标号“5401”、“5403”、“5405”所示出的区域中,映射有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周期性地被映射。
未映射有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在图69所示的示例中,成为帧格式FF2的区域。在帧格式FF2的区域中,可以设为将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映射至一部分的区域。映射了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中,未映射有帧格式FF2的信号或信道。可以设为在该区域中刺入(puncture)帧格式FF2的信号及信道中的至少一方。
UE预先识别出映射有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例如,可预先利用标准静态地决定。由此,能接收或发送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能接收或发送帧格式FF2的信号及信道中的至少一方。
或者,UE或基站可以对共通的帧格式的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盲检测。接收帧格式FF2的UE或基站可以获取基于CRC等的解调增益,由此来抑制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影响。
由此,UE通过接收或发送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从而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此外,图69所示的示例中,与图68所示的示例相比,能使帧格式FF2中使用的f-t资源增大,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70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70所示的示例为如下情况,即:作为分配有共通的帧格式FF4的f-t资源,以载波整体的频率通过预先确定的期间的码元数来构成。图70所示的示例中,在共通的帧格式FF4中仅构成映射有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f-t资源。
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区域由参照标号“5601”、“5602”、“5603”示出。参照标号“5601”、“5602”、“5603”所示出的区域中,映射有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周期性地被映射。
未映射有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在图70所示的示例中,成为帧格式FF1、FF2、FF3的区域。作为该多路复用方法,可以应用与图69中所公开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由此,UE通过接收或发送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从而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
图71是示出设置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并在共通的资源上对该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映射时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在图71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频率f。图71中仅示出了预先确定的期间。同样的映射也可以在除此以外的时间进行。
UE共通的帧格式即FF4由与支持了帧格式FF1、FF2、FF3的载波不同的载波来支持。载波可以是分量载波。对于共通的帧格式,分配有由1个或多个子载波构成的区域。
共通的帧格式FF4的区域由参照标号“5701”、“5702”、“5703”示出。参照标号“5701”、“5702”、“5703”所示出的区域中,映射有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帧格式FF4的同步信号与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周期性地被映射。
图71所示的示例中,不在整个期间内构成分配了共通的帧格式FF4的1个或多个子载波。在共通的帧格式FF4中仅构成映射有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f-t资源。
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整个期间内构成分配了共通的帧格式FF4的1个或多个子载波。映射有共通的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的f-t资源以外的资源设为不进行任何发送即可。或者,也可以发送帧格式FF4的其他信号及信道中的至少一方。
通过使支持了帧格式FF1、FF2、FF3的载波与支持了UE共通的帧格式即FF4的载波不同,从而可以收发UE共通的帧格式即FF4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而不对通过帧格式FF1、FF2、FF3进行收发的信号及信道中的至少一方带来影响。载波可以是分量载波。
通过使用本变形例中所公开的方法,从而在同一载波上使用多个帧格式的情况下,也能接收或发送共通帧格式的共通的同步信号及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方,能接入无线接入网络。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仅是本发明的例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自由组合。此外,能适当变更或省略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任意构成要素。
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说明仅是所有方面中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未举例示出的无数变形例可解释为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设想到的。
标号说明
701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3移动终端(UE)。
Claims (4)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能报告下行链路参照信号的测定结果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及能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至少1个基站,该通信系统对利用多个小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进行支持,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从服务小区接收与所述服务小区以外的非服务小区的测定所使用的偏移功率值相关的信息,
对于所述非服务小区中的、与基于包括所述偏移功率值在内的所述参照信号的所述测定结果表示的值高于规定阈值的小区相对应的该测定结果,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报告,
对于所述非服务小区中的、与基于包括所述偏移功率值在内的所述参照信号的所述测定结果表示的值低于规定阈值的小区相对应的该测定结果,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不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阈值从所述服务小区被单独地通知到所述通信终端装置。
3.一种通信终端装置,该通信终端装置是包括能报告下行链路参照信号的测定结果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及能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至少1个基站的通信系统中的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该通信系统对利用多个小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进行支持,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服务小区接收与所述服务小区以外的非服务小区的测定所使用的偏移功率值相关的信息,
对于所述非服务小区中的、与基于包括所述偏移功率值在内的所述参照信号的所述测定结果表示的值高于规定阈值的小区相对应的该测定结果,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报告,
对于所述非服务小区中的、与基于包括所述偏移功率值在内的所述参照信号的所述测定结果表示的值低于规定阈值的小区相对应的该测定结果,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不报告。
4.一种基站,该基站是包括能报告下行链路参照信号的测定结果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及能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至少1个基站的通信系统中的所述基站,该通信系统对利用多个小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进行支持,所述基站的特征在于,
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与服务小区以外的非服务小区的测定所使用的偏移功率值相关的信息,
对于所述非服务小区中的、与基于包括所述偏移功率值在内的所述参照信号的所述测定结果表示的值高于规定阈值的小区相对应的该测定结果,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报告,
对于所述非服务小区中的、与基于包括所述偏移功率值在内的所述参照信号的所述测定结果表示的值低于规定阈值的小区相对应的该测定结果,不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报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49446.9A CN115133963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95467 | 2016-05-11 | ||
JP2016-095467 | 2016-05-11 | ||
JP2016-182987 | 2016-09-20 | ||
JP2016182987 | 2016-09-20 | ||
CN201780028146.9A CN109155649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 |
PCT/JP2017/017367 WO2017195724A1 (ja)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システム |
CN202210749446.9A CN115133963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28146.9A Division CN109155649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3963A CN115133963A (zh) | 2022-09-30 |
CN115133963B true CN115133963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6026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49446.9A Active CN115133963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 |
CN202210748896.6A Withdrawn CN115133962A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
CN201780028146.9A Active CN109155649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 |
CN202210748887.7A Withdrawn CN115133961A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
CN202210748756.9A Active CN115133960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48896.6A Withdrawn CN115133962A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
CN201780028146.9A Active CN109155649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 |
CN202210748887.7A Withdrawn CN115133961A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
CN202210748756.9A Active CN115133960B (zh) | 2016-05-11 | 2017-05-08 |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952089B2 (zh) |
EP (2) | EP4243329A3 (zh) |
JP (3) | JPWO2017195724A1 (zh) |
CN (5) | CN115133963B (zh) |
WO (1) | WO20171957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58217B (en) * | 2016-12-22 | 2020-08-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Using feedback from user equipment to determine mode of joint transmission |
US10750395B2 (en) | 2017-03-11 | 2020-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dentifying nulling wireless nodes for distributed MIMO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ode cluster |
US10820333B2 (en) | 2017-03-11 | 2020-10-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tributed MIMO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in an access point cluster |
US10820332B2 (en) | 2017-03-11 | 2020-10-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unding scheduling for distributed MIMO communication in an access point cluster |
US10805940B2 (en) | 2017-03-11 | 2020-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iggering distributed MIMO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ode cluster |
CN108631847B (zh) * | 2017-03-24 | 202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1316871B2 (en) * | 2018-02-08 | 2022-04-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crypted traffic analytics over a multi-path TCP connection |
CN112567794B (zh) * | 2018-06-15 | 2024-03-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20031210A1 (en) * | 2018-08-08 | 2020-02-13 |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eraba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a pool of resources to a plurality of user equipment's |
US11902948B1 (en) * | 2018-11-30 | 2024-02-13 |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 Adaptive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switching in massive MIMO based on beamforming calibration status |
CN111432428B (zh) * | 2019-01-10 | 2022-09-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测量方法和设备 |
EP3965462A1 (en) * | 2019-05-02 | 2022-03-09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4022801A1 (en) | 2019-08-26 | 2022-07-06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ross-channel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
TWI701956B (zh) * | 2019-11-22 | 2020-08-11 |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第五代無線通信的通道負載預調整系統 |
US20240098541A1 (en) * | 2021-01-28 | 2024-03-21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US20220278875A1 (en) * | 2021-03-01 | 2022-09-0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iprocity-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
US11533688B2 (en) * | 2021-03-17 | 2022-12-20 | T-Mobile Usa, Inc. | Dynamic switching of user equipment power class |
WO2022201289A1 (ja) * | 2021-03-23 | 2022-09-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WO2022244489A1 (ja) * | 2021-05-19 | 2022-11-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2023143350A (ja) | 2022-03-25 | 2023-10-06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装着方法、タイヤ加工方法、及び、タイヤ保持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3299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76368A1 (en) * | 2003-03-07 | 2005-08-11 | Spotwave Wireless Inc. | Distributed adaptive repeater system |
KR101208524B1 (ko) * | 2005-08-23 | 2012-12-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
US20100284359A1 (en) * | 2007-12-28 | 2010-11-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20100005649A (ko) | 2008-07-07 | 2010-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코드북을 이용한 프리코딩 방법 |
KR20100046338A (ko) * | 2008-10-27 | 2010-05-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공조 빔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
CN101873601A (zh) | 2009-04-27 | 2010-10-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系统 |
KR101568274B1 (ko) * | 2009-05-29 | 2015-11-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협력 멀티-포인트 송신을 위한 클러스터링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
JP5115534B2 (ja) * | 2009-10-14 | 2013-01-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13080986A (ja) * | 2010-02-12 | 2013-05-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1126025A1 (ja) * | 2010-04-05 | 2011-10-1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
CN101895990B (zh) * | 2010-06-13 | 2013-04-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3081371B (zh) * | 2010-09-03 | 2016-02-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Mimo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
US9313672B2 (en) * | 2010-12-20 | 2016-04-12 | Telecom Italia S.P.A. | Method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in a plurality of cell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383725B2 (ja) * | 2011-02-10 | 2014-01-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CN103493571B (zh) * | 2011-04-28 | 2018-03-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CN102255689B (zh) * | 2011-07-08 | 2018-05-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882612B (zh) * | 2011-07-12 | 2015-10-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
JP6026415B2 (ja) * | 2011-08-05 | 2016-11-1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端末、送信装置、受信品質報告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
CN103024751B (zh) | 2011-09-26 | 2016-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 |
US9674724B2 (en) * | 2012-01-20 | 2017-06-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easurement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 2015-02-10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
WO2013169198A1 (en) * | 2012-05-09 | 2013-11-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adio base station |
US9204317B2 (en) * | 2012-05-11 | 2015-12-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SI reporting |
WO2014038901A1 (ko) * | 2012-09-09 | 2014-03-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045812A1 (ja) * | 2012-09-19 | 2014-03-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WO2014069587A1 (ja) * | 2012-11-02 | 2016-09-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US9294172B2 (en) * | 2013-01-25 | 2016-03-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hannel state |
US10448351B2 (en) * | 2013-04-02 | 2019-10-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mploying neighboring cell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WO2015002466A2 (ko) * | 2013-07-04 | 2015-01-0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연결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제어 방법 및 복수 연결 지원 장치 |
CN104469960B (zh) | 2013-09-25 | 2019-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调度配置方法与装置 |
WO2015098880A1 (ja) | 2013-12-27 | 2015-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
PL3134262T3 (pl) | 2014-04-25 | 2019-04-30 | Paramount Int Services Ltd | System druku rotograwiurowego oraz jego przygotowanie i zastosowanie |
WO2015182299A1 (ja) * | 2014-05-29 | 2015-12-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装置及び方法 |
US9749103B2 (en) * | 2015-07-31 | 2017-08-2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eamformed reference/control signals |
CN105071876B (zh) * | 2015-08-26 | 2017-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估计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5-08 CN CN202210749446.9A patent/CN11513396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08 CN CN202210748896.6A patent/CN11513396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5-08 WO PCT/JP2017/017367 patent/WO2017195724A1/ja unknown
- 2017-05-08 EP EP23184783.1A patent/EP4243329A3/en active Pending
- 2017-05-08 JP JP2018516998A patent/JPWO2017195724A1/ja active Pending
- 2017-05-08 CN CN201780028146.9A patent/CN10915564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08 CN CN202210748887.7A patent/CN11513396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5-08 US US16/097,901 patent/US109520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5-08 EP EP17796085.3A patent/EP345781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5-08 CN CN202210748756.9A patent/CN115133960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05 US US17/168,707 patent/US202101607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2
- 2022-01-25 JP JP2022009057A patent/JP2022050676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20 JP JP2023043986A patent/JP7558325B2/ja active Active
- 2023-03-27 US US18/126,816 patent/US2023023226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3299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58325B2 (ja) | 2024-09-30 |
JP2023093441A (ja) | 2023-07-04 |
WO2017195724A1 (ja) | 2017-11-16 |
JPWO2017195724A1 (ja) | 2019-03-14 |
CN115133960A (zh) | 2022-09-30 |
CN115133962A (zh) | 2022-09-30 |
JP2022050676A (ja) | 2022-03-30 |
EP3457812A4 (en) | 2019-12-11 |
CN115133961A (zh) | 2022-09-30 |
CN115133963A (zh) | 2022-09-30 |
CN109155649A (zh) | 2019-01-04 |
CN109155649B (zh) | 2022-07-08 |
EP4243329A2 (en) | 2023-09-13 |
US20210160725A1 (en) | 2021-05-27 |
CN115133960B (zh) | 2024-09-06 |
US20190150011A1 (en) | 2019-05-16 |
US20230232269A1 (en) | 2023-07-20 |
EP4243329A3 (en) | 2023-11-08 |
EP3457812A1 (en) | 2019-03-20 |
US10952089B2 (en) | 202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33963B (zh)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 | |
US11128389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 |
JP6129374B2 (ja) | 複数アンテナをサポート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状態情報参照信号の設定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9397869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for femtocells | |
EP2809106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533640B1 (ko) | 이종의 네트워크들에서 매크로 노드 및 원격 라디오 헤드들의 협력 | |
KR2012009640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상향링크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WO2018011777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8173646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KR20150027195A (ko) | 액세스 포인트 설계에서의 업링크 다운링크 자원 분할들 | |
GB2525659A (en) | Arrangement for choosing transceiver node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JP2018037718A (ja) | 無線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 |
CN118338365A (zh) | 通信系统及通信终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