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8864A - 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28864A CN115128864A CN202111446237.9A CN202111446237A CN115128864A CN 115128864 A CN115128864 A CN 115128864A CN 202111446237 A CN202111446237 A CN 202111446237A CN 115128864 A CN115128864 A CN 1151288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ffuser plate
- backlight module
- optical film
- casing
- fix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背光模块包含壳体、扩散板、光学膜片、固定件以及光源。壳体具有沟槽,沟槽沿着壳体的边缘设置。扩散板设置在壳体中,且扩散板的边缘位于壳体的沟槽中。光学膜片设置在扩散板上,并具有通孔。固定件设置在壳体的沟槽中,并包含固持部以及吊挂部。固持部卡固在扩散板的边缘,吊挂部连接固持部,并延伸穿越光学膜片的通孔。光源设置壳体中。通过上述配置,本揭示的背光模块可以在保持外观的完整性下达成扩散板与光学膜片的固定,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外观部件来美化外观及防止漏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揭示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器背光模块包含光学膜片,可将来自光源的光均匀化。然而,关于固定光学膜片的方式,目前的背光模块所采用的作法会影响背光模块的背板外观(例如:需在背板上开槽),也可能造成漏光,使得显示器需要装设额外的外观部件来美化外观并防止漏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揭示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在不影响外观下达成光学膜片的固定的背光模块。
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壳体、扩散板、光学膜片、固定件以及光源。壳体具有沟槽,沟槽沿着壳体的边缘设置。扩散板设置在壳体中,且扩散板的边缘位于壳体的沟槽中。光学膜片设置在扩散板上,并具有通孔。固定件设置在壳体的沟槽中,并包含固持部以及吊挂部。固持部卡固在扩散板的边缘,吊挂部连接固持部,并延伸穿越光学膜片的通孔。光源设置在壳体中。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固定件的固持部夹持扩散板。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固定件的固持部包含第一覆盖部、第二覆盖部以及第三覆盖部,第一覆盖部以及第二覆盖部分别接触扩散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三覆盖部连接在第一覆盖部与第二覆盖部之间。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板的边缘具有至少一缺口,固持部设置在缺口中。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吊挂部包含卡勾,卡勾位于吊挂部远离固持部的一端。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二表面连接在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固定件的固持部包含相连的第一覆盖部以及第二覆盖部,第一覆盖部以及第二覆盖部分别接触扩散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且固持部与扩散板的第三表面分离。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固定件的吊挂部连接第一覆盖部,并延伸穿越扩散板。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源、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壳体包含平台部以及侧壁部。平台部用以承载显示面板。侧壁部连接平台部,且在第一方向上,侧壁部延伸超出平台部。
依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上述背光模块以及设置在壳体的平台部上的显示面板。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源、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壳体还包含侧壁部,侧壁部连接平台部并沿着显示面板的外缘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侧壁部延伸超出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或与显示面对齐。
依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包含:将固定件卡固在扩散板的边缘;将光学膜片设置在扩散板上,并套设在固定件的吊挂部上,使固定件、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结合;以及将结合后的固定件、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装入壳体中,使固定件以及扩散板的边缘位于壳体的沟槽中,其中沟槽沿着壳体的边缘设置。
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将结合后的固定件、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装入壳体中的步骤包含:将结合后的固定件、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沿着实质上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入沟槽中。
综上所述,在本揭示的背光模块中,扩散板与光学膜片透过固定件结合,且背光模块的壳体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并形成有沟槽,扩散板与光学膜片的边缘以及固定件可容纳在沟槽中。如此一来,本揭示的背光模块可以在保持外观的完整性下达成扩散板与光学膜片的固定,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外观部件来美化外观及防止漏光。
附图说明
为使本揭示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方式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沿线段1-1’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为绘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分解图;
图4至图6为绘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在各组装阶段的剖面图;
图7为绘示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固定件的分解图;
图8为绘示图7所示的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固定件的组合图;
图9为绘示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固定件的分解图。
【符号说明】
100:显示装置
110:显示面板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20:背光模块
130:壳体
131:背板部
132:侧壁部
133:平台部
134:表面
135:弯折部
136:末端
138:沟槽
139:开口
141:光源
142:反射板
143:开口
151,251,351:扩散板
152:光学膜片
153,253,353:缺口
160,260,360:固定件
161,261,361:固持部
161A,161B,161C,261B,361A,361B:覆盖部
162,262,362:吊挂部
162A,264A,364A:第一区段
162B,264B,364B:第二区段
163:卡勾
354:凸台
A:粘胶层
B:底面
C1,C2,C3:表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H: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揭示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的附图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方式。附图中的各元件未按比例绘制,且仅为说明本揭示而提供。以下描述许多实务上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揭示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具普通技术者应当理解可在没有一或多个实务上的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揭示,因此,该些细节不应用以限定本揭示。
请参照图1,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面板110(例如: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120。显示面板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1以及第二表面112(请见图2),其中第一表面111用以显示画面,亦即,第一表面111是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背光模块120包含壳体130,显示面板110以第一表面111背对背光模块120的方式设置在背光模块120的壳体130上。背光模块120配置以为显示面板110提供照明,使显示面板110能显示画面。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第一方向D1为显示面板110的第一表面111的法方向,第二方向D2为显示装置100的短边延伸的方向(例如:向上的方向),而第三方向D3为显示装置100的长边延伸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实质上互相垂直或正交。
请参照图2,壳体130具有开口139,开口139面对显示面板110。背光模块120还包含设置在壳体130中的光源141,光源141面对开口139设置,并朝向第一方向D1。如此一来,光源141可透过壳体130的开口139朝向显示面板110照射。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41包含一或多个LED。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41包含LED灯条或LED灯板。
如图2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120还包含反射板142,反射板142部分覆盖壳体130的内表面,并配置以将射向壳体130的内表面的光朝向显示面板110反射。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板142具有一或多个开口143,光源141设置在反射板142的开口143中。
如图2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30包含背板部131、侧壁部132以及平台部133。背板部131用以承载光源141以及反射板142。具体而言,光源141可设置在背板部131的底面B上,而反射板142可覆盖在背板部131的底面B及侧面上。平台部133与背板部131相对,并位于壳体130的开口139的至少一侧。平台部133用以承载显示面板110,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10可透过粘胶层A固定在平台部133远离背板部131的一侧。侧壁部132连接背板部131与平台部133,且背板部131、侧壁部132以及平台部133共同定义沿着壳体130的边缘设置的沟槽138。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30在天侧以及左右两侧上皆具有侧壁部132以及平台部133,与背板部131共同在壳体130的天侧以及左右两侧上形成沟槽138。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30为一体成形的金属壳体。
如图2所示,背光模块120还包含设置在壳体130中的扩散板151及至少一光学膜片152。光源141、扩散板151以及光学膜片152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且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位于光源141与显示面板110之间。光学膜片152设置在扩散板151上,且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有至少一边缘位于壳体130的沟槽138中。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可透过双面胶或其他合适的粘胶(图未示)彼此固定。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粘胶可以分布在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之间且邻近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的边缘处。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扩散板151固定地连接壳体130(例如:扩散板151可以粘贴固定在壳体130上)。
请一并参照图3。如图2与图3所示,背光模块120还包含至少一固定件160,固定件160设置在壳体130中,并用以加强固定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60为金属件,可以透过板金折弯的方式形成。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60包含不锈钢或其他合适的金属材料。
如图2与图3所示,具体而言,固定件160设置在壳体130的沟槽138中(亦即,固定件160是位于壳体130的背板部131与平台部133之间),并包含固持部161以及连接固持部161的吊挂部162。固持部161卡固在扩散板151的边缘。光学膜片152具有通孔H,吊挂部162延伸穿越光学膜片152的通孔H。
通过上述配置,本揭示的背光模块120可以在保持外观的完整性下达成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的固定,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外观部件来美化外观及防止漏光。省去外观部件除了可以简化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外,也有助于显示装置100达成窄边框设计。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60是设置在扩散板151以及光学膜片152的上边缘,其中上边缘是指当显示装置100呈直立的状态(即图1所示的状态)时位于最上方的边缘。显示装置100在一般使用情况下大多直立摆设,此时,固定件160可以从上方提供光学膜片152支撑。如此一来,纵使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之间的粘胶失效(例如是温度等环境因素所致),固定件160能以吊挂的方式来维持光学膜片152的位置,使其与扩散板151对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120包含多个固定件160彼此分隔地沿着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的上边缘排列(亦即,沿着第三方向D3排列)。固定件160的数量与排列间隔可视显示装置100或显示面板110的尺寸而定。
如图2与图3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60的固持部161夹持扩散板151。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扩散板151具有表面C1、C2、C3,其中表面C3与表面C1相对,而表面C2连接在表面C1与表面C3之间。固定件160的固持部161包含覆盖部161A、161B、161C,其中覆盖部161A与覆盖部161C相对,而覆盖部161B连接在覆盖部161A、161C之间,并与覆盖部161A、161C共同形成一凹口。覆盖部161A、161C分别接触扩散板151的表面C1、C3,借此夹持扩散板151。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持部161的覆盖部161B接触扩散板151的表面C2。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吊挂部162连接覆盖部161C,并朝远离覆盖部161A或扩散板151的方向延伸。
如图2与图3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扩散板151的边缘具有缺口153,固定件160的固持部161设置在缺口153中。如此一来,固定件160能稳固地卡固在扩散板151上。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53的深度大于等于固定件160的厚度(例如:覆盖部161B的厚度),如此一来,固定件160与扩散板151结合后,整体的结构不会在边缘处出现突起。
如图2与图3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60的吊挂部162包含卡勾163,卡勾163位于吊挂部162远离固持部161的一端。卡勾163的设置有助于防止光学膜片152脱离吊挂部162。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吊挂部162包含第一区段162A以及第二区段162B,第一区段162A连接固持部161,第二区段162B连接第一区段162A并倾斜于第一区段162A延伸。
如图2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D1上,侧壁部132延伸超出平台部133,如此一来,侧壁部132可以做为显示装置100的边框。由于壳体130整体都没有延伸到显示面板110邻近第一表面111的一侧,使用者从正面观看显示装置100只能看到位于显示面板110外侧的扁平的侧壁部132,故显示装置100具有窄边框的外观。
如图2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台部133具有远离背板部131的表面134,而侧壁部132具有远离背板部131的末端136,在第一方向D1上,侧壁部132的末端136与背板部131的底面B之间的距离大于平台部133的表面134与背板部131的底面B之间的距离。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32包含弯折部135,弯折部135连接平台部133,在第一方向D1上,弯折部135延伸超出平台部133。
如图2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D1上,侧壁部132延伸超出显示面板110的第一表面111(即显示面),或与第一表面111对齐。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D1上,侧壁部132的末端136与背板部131的底面B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显示面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与背板部131的底面B之间的距离。
以下参照图4至图6介绍背光模块120的组装方法。背光模块120的组装方法可包含步骤S1~S5。
如图4所示,首先,在步骤S1中,将固定件160卡固在扩散板151的边缘。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含:将固定件160的固持部161卡入扩散板151的缺口153中。
如图5所示,接着,在步骤S3中,将光学膜片152设置在扩散板151上,并套设在固定件160的吊挂部162上,使固定件160、扩散板151以及光学膜片152结合。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包含:使固定件160的吊挂部162通过光学膜片152的通孔H。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120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之间设置粘胶,借此粘贴固定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
如图6所示,最后,在步骤S5中,将结合后的固定件160、扩散板151以及光学膜片152装入壳体130中,使固定件160、扩散板151的边缘以及光学膜片152的边缘位于壳体130的沟槽138中。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包含:将结合后的固定件160、扩散板151以及光学膜片152沿着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滑入壳体130的沟槽138中。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120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包含:将扩散板151固定在壳体130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揭示的背光模块120的组装方法先利用固定件160结合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三者再一同装入壳体130中的做法更为省时,且较不容易造成扩散板151与光学膜片152刮伤,使生产效率与品质能获得提升。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完成背光模块120的组装后,可以将显示面板110固定在壳体130的平台部133上,完成显示装置100的组装。
请参照图7以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60的固持部261的覆盖部261B包含第一区段264A以及第二区段264B,第一区段264A以及第二区段264B各自连接在覆盖部161A、161C之间,且彼此分离,使得第一区段264A与第二区段264B之间形成镂空区。扩散板251的边缘具有两缺口253,第一区段264A以及第二区段264B分别设置在两缺口253中,两缺口253之间相对较突出的部分插入第一区段264A与第二区段264B之间的镂空区。
如图7与图8所示,另外,固定件260的吊挂部262可以不具卡勾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吊挂部262包含单个平直的区段连接在固持部261的覆盖部161C,且吊挂部262可以是垂直于覆盖部161C或倾斜于覆盖部161C延伸。
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60包含实质上呈L型的固持部361,抵靠在扩散板351的一角落。具体而言,固持部361包含相连的覆盖部361A、361B,覆盖部361A、361B分别用以接触扩散板351相邻的表面C1、C2,并与扩散板351的表面C3分离。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件360结构简单,因此制造容易(例如:可以简化折弯工序)。
如图9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60的吊挂部362连接覆盖部361A,且吊挂部362与覆盖部361B位于覆盖部361A的同一侧,换言之,吊挂部362与覆盖部361B朝同一方向延伸。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覆盖部361A位于扩散板351远离光学膜片152的一侧,吊挂部362延伸穿越扩散板351(例如:吊挂部362可延伸通过扩散板351的边缘上的缺口353),并通过光学膜片152的通孔H。通过上述配置,固定件360能稳固地卡固在扩散板351上。
如图9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覆盖部361B包含彼此分离的第一区段364A以及第二区段364B,在第一区段364A以及第二区段364B排列的方向上,吊挂部362位于覆盖部361B的第一区段364A与第二区段364B之间。通过上述配置,固定件360能平稳地抵靠在扩散板351上。
如图9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扩散板351还具有两凸台354,两凸台354位于缺口353的两侧,覆盖部361B的第一区段364A与第二区段364B分别抵靠于两凸台354。
综上所述,在本揭示的背光模块中,扩散板与光学膜片透过固定件结合,且背光模块的壳体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并形成有沟槽,扩散板与光学膜片的边缘以及固定件可容纳在沟槽中。如此一来,本揭示的背光模块可以在保持外观的完整性下达成扩散板与光学膜片的固定,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外观部件来美化外观及防止漏光。
尽管本揭示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熟悉此技艺者,于不脱离本揭示的精神及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沟槽,该沟槽沿着该壳体的边缘设置;
一扩散板,设置在该壳体中,且该扩散板的一边缘位于该壳体的该沟槽中;
一光学膜片,设置在该扩散板上,并具有一通孔;
一固定件,设置在该壳体的该沟槽中,并包含一固持部以及一吊挂部,该固持部卡固在该扩散板的该边缘,该吊挂部连接该固持部,并延伸穿越该光学膜片的该通孔;以及
一光源,设置在该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该固持部夹持该扩散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固定件的该固持部包含一第一覆盖部、一第二覆盖部以及一第三覆盖部,该第一覆盖部以及该第二覆盖部分别接触该扩散板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该第三覆盖部连接在该第一覆盖部与该第二覆盖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的该边缘具有至少一缺口,该固持部设置在该缺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吊挂部包含一卡勾,该卡勾位于该吊挂部远离该固持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该第二表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表面之间,该固定件的该固持部包含相连的一第一覆盖部以及一第二覆盖部,该第一覆盖部以及该第二覆盖部分别接触该扩散板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且该固持部与该扩散板的该第三表面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该吊挂部连接该第一覆盖部,并延伸穿越该扩散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在一第一方向上排列,该壳体包含一平台部以及一侧壁部,该平台部用以承载一显示面板,该侧壁部连接该平台部,且在该第一方向上,该侧壁部延伸超出该平台部。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在该壳体的一平台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的该光源、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在一第一方向上排列,该壳体还包含一侧壁部,该侧壁部连接该平台部并沿着该显示面板的外缘延伸,且在该第一方向上,该侧壁部延伸超出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面或与该显示面对齐。
11.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将一固定件卡固在一扩散板的一边缘;
将一光学膜片设置在该扩散板上,并套设在该固定件的一吊挂部上,使该固定件、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结合;以及
将结合后的该固定件、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装入一壳体中,使该固定件以及该扩散板的该边缘位于该壳体的一沟槽中,其中该沟槽沿着该壳体的边缘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在一第一方向上排列,其中将结合后的该固定件、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装入该壳体中的步骤包含:
将结合后的该固定件、该扩散板以及该光学膜片沿着一第二方向滑入该沟槽中,其中该第二方向实质上与该第一方向垂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165166P | 2021-03-24 | 2021-03-24 | |
US63/165,166 | 2021-03-24 | ||
TW110141573A TWI782783B (zh) | 2021-03-24 | 2021-11-08 | 顯示裝置、背光模組以及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 |
TW110141573 | 2021-11-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8864A true CN115128864A (zh) | 2022-09-30 |
Family
ID=83363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46237.9A Pending CN115128864A (zh) | 2021-03-24 | 2021-11-30 | 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82311B2 (zh) |
CN (1) | CN11512886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93320A (zh) * | 2022-11-25 | 2023-03-14 | 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膜片固定装置及光学膜片固定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111735A1 (en) * | 2012-10-23 | 2014-04-2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TW201816487A (zh) * | 2016-10-21 | 2018-05-01 |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裝置 |
CN210573100U (zh) * | 2019-09-06 | 2020-05-19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固定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US20200209687A1 (en) * | 2019-01-02 | 2020-07-02 |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212255775U (zh) * | 2020-06-30 | 2020-12-29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96312A (ja) | 2000-12-25 | 2002-07-1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235103A (ja) * | 2003-01-31 | 2004-08-19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 |
US8985797B2 (en) * | 2012-06-15 | 2015-03-24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
CN103148459B (zh) | 2013-03-29 | 2014-12-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卡扣、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KR102170995B1 (ko) * | 2014-05-26 | 2020-10-2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바텀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TWI537650B (zh) | 2015-01-05 | 2016-06-11 |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CN204477811U (zh) | 2015-03-24 | 2015-07-15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ed背光模组 |
CN215494450U (zh) * | 2021-09-18 | 2022-01-11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11446237.9A patent/CN11512886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22 US US17/655,994 patent/US1178231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111735A1 (en) * | 2012-10-23 | 2014-04-2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TW201816487A (zh) * | 2016-10-21 | 2018-05-01 |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裝置 |
US20200209687A1 (en) * | 2019-01-02 | 2020-07-02 |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210573100U (zh) * | 2019-09-06 | 2020-05-19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固定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CN212255775U (zh) * | 2020-06-30 | 2020-12-29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93320A (zh) * | 2022-11-25 | 2023-03-14 | 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膜片固定装置及光学膜片固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08398A1 (en) | 2022-09-29 |
US11782311B2 (en) | 2023-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72426B2 (ja) | 表示装置、上部収納容器および表示装置の組立て方法 | |
CN100373233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090128730A1 (en) |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CN109765716B (zh) |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 |
TWI345106B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fibricating method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10568647A (zh) | 显示装置 | |
JPWO2020008818A1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210835510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5128864A (zh) | 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 |
CN211905915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12255959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7686498B2 (en) |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light source, a backlight unit for a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upport structure, and a display device | |
KR101284170B1 (ko) | 액정 패널 및 확산판 수납용 중공형 몰드,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
JP392076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I782783B (zh) | 顯示裝置、背光模組以及背光模組的組裝方法 | |
CN111399269B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JP4985292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機構 | |
US11480828B1 (en) |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device | |
CN216310471U (zh) | 背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WO2019184216A1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01209327A (ja) | 平面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 | |
KR20200144612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6909975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217739674U (zh) |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
US2014034759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