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6639B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26639B CN115126639B CN202210841909.4A CN202210841909A CN115126639B CN 115126639 B CN115126639 B CN 115126639B CN 202210841909 A CN202210841909 A CN 202210841909A CN 115126639 B CN115126639 B CN 1151266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control unit
- electronic control
- target
-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5/00—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 F02P5/04—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 F02P5/145—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5/00—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 F02P5/04—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 F02P5/145—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F02P5/15—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F02P5/152—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pendent on pinking
- F02P5/1522—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pendent on pinking with particular means concerning an individual cylind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其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缸组中包括多个缸,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缸组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缸组电连接,该控制方法包括: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缸组中的缸,以使得各缸根据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其中,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的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与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点燃式发动机,通常是基于E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输出点火驱动信号,控制发动机的点火线圈,进而实现对发动机的多个缸进行点火。通常情况下,ECU的一个驱动针脚控制一个点火线圈,并按照对应的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对发动机的多个缸进行点火。
当单个ECU的驱动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受ECU的硬件针脚的资源限制,单个ECU无法控制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同时,发动机的爆震控制的前提是获取发动机爆震的信号,但发动机每个缸的爆震信号与燃烧做功(即点火驱动)密切相关,故在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的同时,还需要采集发动机的爆震信号,以及对发动机进行爆震控制。
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ECU,来实现对发动机的点火控制。但对于开发ECU,需要重新设计ECU以及与ECU相关的控制软件。这样使得ECU的开发周期较长以及成本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发动机点火控制以及爆震控制的方法。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与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所述缸组中包括多个缸,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所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的所有所述缸的爆震信号,在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有所述缸的所述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所述缸对应一个所述爆震信号。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的所有所述缸的爆震信号,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在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述第一缸组中各所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所述缸对应一个所述爆震信号;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述第二缸组中各所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
可选地,在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缸组中各所述缸的更新后的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和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一目标针脚、第二目标针脚、第三目标针脚和第四目标针脚,所述第一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目标缸、第二目标缸、第三目标缸和第四目标缸,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一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二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二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三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三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四目标针脚与所述第四目标缸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五目标针脚、第六目标针脚、第七目标针脚和第八目标针脚,所述第二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五目标缸、第六目标缸、第七目标缸和第八目标缸,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包括:所述第五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五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六目标针脚与所述第六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七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七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八目标针脚与所述第八目标缸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为直列8缸发动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装置,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所述缸组中包括多个缸,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所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方法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多个缸可划分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对应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爆震传感器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缸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缸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发动机点火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控制单元;100、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1、第一目标针脚;102、第二目标针脚;103、第三目标针脚;104、第四目标针脚;200、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1、第五目标针脚;202、第六目标针脚;203、第七目标针脚;204、第八目标针脚;300、第一爆震传感器;400、第二爆震传感器;501、第一目标缸;502、第二目标缸;503、第三目标缸;504、第四目标缸;601、第五目标缸;602、第六目标缸;603、第七目标缸;604、第八目标缸。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说的,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与车辆。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上述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上述缸组中包括多个缸,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上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上述的控制方法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上述发动机的多个缸可划分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对应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点火相关参数并不限于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还可以为其他的与发动机的点火相关的参数。本申请并不对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限制,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具体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具体地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控制第一缸组中的某一个缸之后,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缸组中的某一个缸。以直列8缸发动机为例,假设直列8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6->2->4->8->3->7->5,且第一缸组中的缸号分别为1、2、8以及7以及第二缸组中的缸号分别为6、4、3、以及5的情况下,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1的缸进行点火驱动之后,则由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6的缸进行点火驱动,之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2的缸进行点火驱动,再之后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4的缸进行点火驱动,依次类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的点火。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发动机为初次点火的情况下,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可以为预先设置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预设设置的目标点火提前角。在上述发动机不为初次点火的情况下,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可以为根据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对应缸的爆震信号,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的爆震信号一般是通过对应缸进行燃烧做功(即点火驱动)后,在对应的曲轴角度范围的通过爆震传感器进行采集的,只有进行燃烧做功(点火驱动)后才进行信号采集,故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上述发动机的所有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在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有上述缸的上述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上述缸对应一个上述爆震信号。
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可以包括两个爆震传感器,上述两个爆震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所有缸的爆震信号。在上述的爆震传感器组仅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所有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采集的多个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另外,在本申请中,并不对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在发动机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其可以根据上述发动机和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实际接线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
当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并不限于两个爆震传感器,上述爆震传感器组还可以为其他数量的爆震传感器。在上述爆震传感器组中,爆震传感器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中,与爆震传感器对应的硬件针脚和成本进行灵活地调整。例如,上述发动机的每一个缸均可以对应一个爆震传感器,但这种方案由于爆震传感器的数量较多,会导致成本较高,同时还对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硬件针脚的数量进行了限制等等。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上述发动机的所有上述缸的爆震信号,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在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上述第一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上述缸对应一个上述爆震信号;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上述第二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故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第一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对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进行更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第二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对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进行更新,后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控制对应的缸进行点火,这样进一步地保证了对发动机的各缸的控制较为准确,进一步地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包括两个爆震传感器(即两个爆震传感器分别第一爆震传感器300和第二爆震传感器400)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分别与爆震传感器组进行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具体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分别与第一爆震传感器300和第二爆震传感器400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分别与第一爆震传感器300和第二爆震传感器400电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各上述缸对应的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的过程为:根据各上述缸对应的爆震信号,确定对应缸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的调整量以及点火提前角的推迟量,根据上一次各上述缸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对应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的调整量,确定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以及根据上一次各上述缸的目标点火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推迟量,确定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
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即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所有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各爆震信号,对所有缸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进行更新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再次对第二缸组中的各缸进行点火控制,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在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之后,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将上述第二缸组中各上述缸的更新后的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和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发送至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一目标针脚101、第二目标针脚102、第三目标针脚103和第四目标针脚104,上述第一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目标缸501、第二目标缸502、第三目标缸503和第四目标缸504,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包括:上述第一目标针脚101与上述第一目标缸501电连接,上述第二目标针脚102与上述第二目标缸502电连接,上述第三目标针脚103与上述第三目标缸503电连接,上述第四目标针脚104与上述第四目标缸504电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1->6->2->4->8->3->7->5,上述第一缸组中的四个目标缸的缸号分别可以为1、2、8以及7。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按照点火顺序,每间隔180度相应点火驱动对应的目标针脚一次,中间间隔90度对应的缸不进行驱动(即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驱动)。
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五目标针脚201、第六目标针脚202、第七目标针脚203和第八目标针脚204,上述第二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五目标缸601、第六目标缸602、第七目标缸603和第八目标缸604,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包括:上述第五目标针脚201与上述第五目标缸601电连接,上述第六目标针脚202与上述第六目标缸602电连接,上述第七目标针脚203与上述第七目标缸603电连接,上述第八目标针脚204与上述第八目标缸604电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1->6->2->4->8->3->7->5,上述第二缸组中的四个目标缸的缸号分别可以为6、4、3、以及5。同样地,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按照点火顺序,每间隔180度相应点火驱动对应的目标针脚一次,中间间隔90度对应的缸不进行驱动(即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驱动)。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故为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能够采集第二缸组中各缸对应的爆震信号,故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
具体地,本申请中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软件,由4缸驱动模式修改为8缸驱动模式,也就是说,8缸驱动模式满足8个seg任务、8缸点火(实际只用4缸)和8个缸的爆震信号采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停缸方式,实现对应4个缸的点火控制,同时软件中每个电子控制单元的四个驱动针脚需要分配配置2个缸的点火驱动。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故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通过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以及采集对应的缸组中的各缸的爆震信号。
具体地,本申请中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软件采用4缸驱动模式,也就是说,4缸驱动模式满足4个seg任务、4缸点火和4个缸的爆震信号采集,同时软件中每个电子控制单元的4个硬件针脚需要分别配置1个缸的点火驱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点火时序每次间隔180度对对应的缸进行点火驱动控制。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为直列8缸发动机。
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发动机并不限于直列8缸发动机,还可以为V型8缸发动机,在本申请中,并不对上述发动机的类型进行限制。上述发动机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以直列8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例。具体地,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对应720度的曲轴转角,其中,每个缸间隔90度进行燃烧做功。在本申请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一目标针脚101与第一目标缸(即1缸)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五目标针脚201与第五目标缸(即6缸)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二目标针脚102与第二目标缸(即2缸)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六目标针脚202与第六目标缸(即4缸)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三目标针脚103与第三目标缸(即8缸)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七目标针脚203与第七目标缸(即3缸)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四目标针脚104与第四目标缸(即7缸)电连接,以及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八目标针脚204与第八目标缸(即5缸)电连接。
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时,当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1缸(即第一目标缸)进行点火控制后,由于6缸(第五目标缸)与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故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软件停缸的方式,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运行到6缸点火时进行停缸,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需要采集6缸的爆震信号(实际6缸此时已由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驱动)。同理,对于其他缸,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也是通过间隔180度驱动、间隔90度停缸方式进行点火控制。对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其需要采集8个缸的爆震信号;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按照点火顺序从6缸开始驱动,按照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上述方式进行点火驱动,但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并不对每个缸的爆震信号进行采集和计算。
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时,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四个目标针脚分别间隔180度,驱动对应的缸进行点火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进行介绍。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上述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上述缸组中包括多个缸,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如图6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10,被配置为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上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上述的控制装置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上述发动机的多个缸可划分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对应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点火相关参数并不限于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还可以为其他的与发动机的点火相关的参数。本申请并不对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限制,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具体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具体地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控制第一缸组中的某一个缸之后,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缸组中的某一个缸。以直列8缸发动机为例,假设直列8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6->2->4->8->3->7->5,且第一缸组中的缸号分别为1、2、8以及7以及第二缸组中的缸号分别为6、4、3、以及5的情况下,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1的缸进行点火驱动之后,则由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6的缸进行点火驱动,之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2的缸进行点火驱动,再之后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缸号为4的缸进行点火驱动,依次类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的点火。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发动机为初次点火的情况下,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可以为预先设置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预设设置的目标点火提前角。在上述发动机不为初次点火的情况下,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可以为根据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对应缸的爆震信号,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的爆震信号一般是通过对应缸进行燃烧做功(即点火驱动)后,在对应的曲轴角度范围的通过爆震传感器进行采集的,只有进行燃烧做功(点火驱动)后才进行信号采集,故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上述发动机的所有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在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有上述缸的上述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上述缸对应一个上述爆震信号。
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可以包括两个爆震传感器,上述两个爆震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所有缸的爆震信号。在上述的爆震传感器组仅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所有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采集的多个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另外,在本申请中,并不对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在发动机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其可以根据上述发动机和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实际接线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
当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并不限于两个爆震传感器,上述爆震传感器组还可以为其他数量的爆震传感器。在上述爆震传感器组中,爆震传感器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中,与爆震传感器对应的硬件针脚和成本进行灵活地调整。例如,上述发动机的每一个缸均可以对应一个爆震传感器,但这种方案由于爆震传感器的数量较多,会导致成本较高,同时还对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硬件针脚的数量进行了限制等等。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上述发动机的所有上述缸的爆震信号,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在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三接收单元,其中,上述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上述第一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上述缸对应一个上述爆震信号;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上述第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上述第二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故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第一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对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进行更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第二缸组中各上述缸的爆震信号,对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进行更新,后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控制对应的缸进行点火,这样进一步地保证了对发动机的各缸的控制较为准确,进一步地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爆震传感器组包括两个爆震传感器(即两个爆震传感器分别第一爆震传感器300和第二爆震传感器400)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分别与爆震传感器组进行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具体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分别与第一爆震传感器300和第二爆震传感器400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分别与第一爆震传感器300和第二爆震传感器400电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各上述缸对应的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的过程为:根据各上述缸对应的爆震信号,确定对应缸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的调整量以及点火提前角的推迟量,根据上一次各上述缸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对应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的调整量,确定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以及根据上一次各上述缸的目标点火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推迟量,确定更新后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
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即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所有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各爆震信号,对所有缸的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进行更新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再次对第二缸组中的各缸进行点火控制,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在根据多个上述爆震信号,确定各上述缸更新后的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之后,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将上述第二缸组中各上述缸的更新后的上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和上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发送至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一目标针脚101、第二目标针脚102、第三目标针脚103和第四目标针脚104,上述第一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目标缸501、第二目标缸502、第三目标缸503和第四目标缸504,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00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包括:上述第一目标针脚101与上述第一目标缸501电连接,上述第二目标针脚102与上述第二目标缸502电连接,上述第三目标针脚103与上述第三目标缸503电连接,上述第四目标针脚104与上述第四目标缸504电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1->6->2->4->8->3->7->5,上述第一缸组中的四个目标缸的缸号分别可以为1、2、8以及7。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按照点火顺序,每间隔180度相应点火驱动对应的目标针脚一次,中间间隔90度对应的缸不进行驱动(即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驱动)。
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五目标针脚201、第六目标针脚202、第七目标针脚203和第八目标针脚204,上述第二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五目标缸601、第六目标缸602、第七目标缸603和第八目标缸604,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200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包括:上述第五目标针脚201与上述第五目标缸601电连接,上述第六目标针脚202与上述第六目标缸602电连接,上述第七目标针脚203与上述第七目标缸603电连接,上述第八目标针脚204与上述第八目标缸604电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实施例中,按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1->6->2->4->8->3->7->5,上述第二缸组中的四个目标缸的缸号分别可以为6、4、3、以及5。同样地,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按照点火顺序,每间隔180度相应点火驱动对应的目标针脚一次,中间间隔90度对应的缸不进行驱动(即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驱动)。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故为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能够采集第二缸组中各缸对应的爆震信号,故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
具体地,本申请中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软件,由4缸驱动模式修改为8缸驱动模式,也就是说,8缸驱动模式满足8个seg任务、8缸点火(实际只用4缸)和8个缸的爆震信号采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停缸方式,实现对应4个缸的点火控制,同时软件中每个电子控制单元的四个驱动针脚需要分配配置2个缸的点火驱动。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故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通过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以及采集对应的缸组中的各缸的爆震信号。
具体地,本申请中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软件采用4缸驱动模式,也就是说,4缸驱动模式满足4个seg任务、4缸点火和4个缸的爆震信号采集,同时软件中每个电子控制单元的4个硬件针脚需要分别配置1个缸的点火驱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点火时序每次间隔180度对对应的缸进行点火驱动控制。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为直列8缸发动机。
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发动机并不限于直列8缸发动机,还可以为V型8缸发动机,在本申请中,并不对上述发动机的类型进行限制。上述发动机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以直列8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例。具体地,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对应720度的曲轴转角,其中,每个缸间隔90度进行燃烧做功。在本申请中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一目标针脚101与第一目标缸(即1缸)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五目标针脚201与第五目标缸(即6缸)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二目标针脚102与第二目标缸(即2缸)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六目标针脚202与第六目标缸(即4缸)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三目标针脚103与第三目标缸(即8缸)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七目标针脚203与第七目标缸(即3缸)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第四目标针脚104与第四目标缸(即7缸)电连接,以及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第八目标针脚204与第八目标缸(即5缸)电连接。
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时,当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对1缸(即第一目标缸)进行点火控制后,由于6缸(第五目标缸)与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故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软件停缸的方式,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运行到6缸点火时进行停缸,但第一电子控制单元需要采集6缸的爆震信号(实际6缸此时已由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驱动)。同理,对于其他缸,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也是通过间隔180度驱动、间隔90度停缸方式进行点火控制。对于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其需要采集8个缸的爆震信号;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按照点火顺序从6缸开始驱动,按照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的上述方式进行点火驱动,但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并不对每个缸的爆震信号进行采集和计算。
在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时,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的四个目标针脚分别间隔180度,驱动对应的缸进行点火控制。
上述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控制单元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发动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发动机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任意一种上述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任意一种上述的控制方法。上述的控制方法中,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对应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至少以下步骤:
步骤S101,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上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至少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
步骤S101,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上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控制方法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上述发动机的多个缸可划分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对应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2)、本申请的控制装置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上述发动机的多个缸可划分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缸组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对应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3)、本申请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任意一种上述的控制方法。上述的控制方法中,按照上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对应缸的点火相关参数,上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地控制对应的上述缸组中的上述缸,以使得对应的上述缸根据上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针脚数小于发动机的总缸数时,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相比,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联合控制发动机,无需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故也无需重新设备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且也无需开发与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更换硬件针脚数与发动机的总缸数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进行点火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所述缸组中包括多个缸,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所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的所有所述缸的爆震信号,
在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有所述缸的所述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所述缸对应一个所述爆震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爆震传感器组,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的所有所述缸的爆震信号,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爆震传感器组电连接,在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发送点火相关参数至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述第一缸组中各所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其中,一个所述缸对应一个所述爆震信号;
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爆震传感器组发送的所述第二缸组中各所述缸的爆震信号,并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多个所述爆震信号,确定各所述缸更新后的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缸组中各所述缸的更新后的所述目标点火提前角和所述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一目标针脚、第二目标针脚、第三目标针脚和第四目标针脚,所述第一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目标缸、第二目标缸、第三目标缸和第四目标缸,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一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二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二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三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三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四目标针脚与所述第四目标缸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具有四个目标针脚,分别为第五目标针脚、第六目标针脚、第七目标针脚和第八目标针脚,所述第二缸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五目标缸、第六目标缸、第七目标缸和第八目标缸,
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包括:
所述第五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五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六目标针脚与所述第六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七目标针脚与所述第七目标缸电连接,所述第八目标针脚与所述第八目标缸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8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均以4缸驱动模式进行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直列8缸发动机。
10.一种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包括两个缸组,分别为第一缸组和第二缸组,每个所述缸组中包括多个缸,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缸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缸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按照所述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点火相关参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交替控制对应的所述缸组中的所述缸,以使得各所述缸根据所述点火相关参数进行点火,所述点火相关参数包括点火线圈充电时间和目标点火提前角。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2.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41909.4A CN115126639B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41909.4A CN115126639B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6639A CN115126639A (zh) | 2022-09-30 |
CN115126639B true CN115126639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338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41909.4A Active CN115126639B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26639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67462A (en) * | 1989-10-19 | 1991-11-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with a cylinder discrimination function |
US5778854A (en) * | 1996-04-12 | 1998-07-1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ylinder-discriminat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N107489555A (zh) * | 2016-06-10 | 2017-12-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CN112709657A (zh) * | 2019-10-25 | 2021-04-27 |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点火角分缸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
CN214836766U (zh) * | 2020-12-01 | 2021-11-23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egr系统及车辆 |
CN114542304A (zh) * | 2022-04-22 | 2022-05-27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27270B2 (ja) * | 2011-04-12 | 2014-06-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載用電子制御装置 |
US8977478B2 (en) * | 2011-10-28 | 2015-03-10 | Chrysler Group Llc | Method of setting a control parameter for emissions robustness |
-
2022
- 2022-07-18 CN CN202210841909.4A patent/CN1151266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67462A (en) * | 1989-10-19 | 1991-11-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with a cylinder discrimination function |
US5778854A (en) * | 1996-04-12 | 1998-07-1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ylinder-discriminat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N107489555A (zh) * | 2016-06-10 | 2017-12-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CN112709657A (zh) * | 2019-10-25 | 2021-04-27 |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点火角分缸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
CN214836766U (zh) * | 2020-12-01 | 2021-11-23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egr系统及车辆 |
CN114542304A (zh) * | 2022-04-22 | 2022-05-27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控制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主-从电子控制单元柴油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宋雪桦;翁乙文;袁银南;吴迪;王洪;张育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0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6639A (zh) | 2022-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22986B (zh) | 基于发动机点火模式和发动机扭矩来检测不点火的系统和方法 | |
US5548995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a variable position camshaft | |
DE102014102891B4 (de) | Motorsteuerverfahren | |
US5269274A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 open-loop control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4100320B (zh) | 用于估计使内燃发动机起动加速的曲轴的角位置的方法 | |
US4782692A (en) | Engine crankshaft position sensor | |
EP1177378B1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lopfregelung bei ausfall des phasengebers | |
US7181333B2 (en) | Engine operation without cam sensor | |
JPH03134247A (ja) | 内燃機関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
GB2269017A (en) | A misfire discriminating method for an engine | |
CN110344957A (zh) | 发动机喷油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US4961410A (en) | Crank angle detecting device for a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H03121237A (ja) | 内燃機関用気筒識別装置 | |
CN115126639B (zh)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 |
JP3614149B2 (ja) | 内燃機関の燃焼状態検出装置 | |
US5186144A (en) | Ignition control system with cylinder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 |
JPH06129298A (ja) | 内燃機関の失火検出装置 | |
CN115143010B (zh)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与车辆 | |
US7997255B2 (en) | Igni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gnition of a four-cylinder engine | |
US6776033B2 (en) | Apparatus for identification of cylinder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4174654B (zh) | 用于选择性地激活发动机气缸以保持最小气缸压力的系统和方法 | |
JPH11132089A (ja) | 内燃機関のスタートの際の所定のシリンダーの燃焼サイクルの検知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GB2325703A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park scheduling | |
EP1072776A3 (en) | System for detecting the operative strok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reciprocating engine | |
KR20200036728A (ko) | 제어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식별 경계 설정 장치 그리고 식별 경계 설정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