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1244B - 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21244B CN115121244B CN202210690903.1A CN202210690903A CN115121244B CN 115121244 B CN115121244 B CN 115121244B CN 202210690903 A CN202210690903 A CN 202210690903A CN 115121244 B CN115121244 B CN 1151212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phene
- sodium borohydride
- gold cluster
- reaction
- nano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48—Silver or gold
- B01J23/52—Go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metal ingredient
- B01J35/393—Metal or metal oxide crystallite siz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16—Reduc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duc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4—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40—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包括:石墨烯预处理:采用EDC和NHS对石墨烯上的羧基进行活化;石墨烯负载金团簇:采用NIBC和TCEP对氯金酸进行还原反应,充分反应后加入活化羧基后的石墨烯继续反应,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提纯即得本发明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采用硼氢化钠原位还原法制备粒径分布小且均一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对偶氮染料的催化降解具有高效性,且多次催化不会使该材料催化降解能力下降,具有循环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备合成功能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金团簇是由几个至几百个金原子组成,其尺寸通常在1-3nm。由于其尺寸与电子的费米波长相当,因此拥有半导体的性质,同时光学性质、催化活性等与块体金也有较大不同,具有高电子密度、易于功能化的纳米界面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广泛应用在催化领域、荧光成像、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等方面。但是其比表面积大,在溶液体系中极其容易发生自发聚集,尽管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配体修饰技术对其进行稳定,但仍旧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将金团簇负载到二维片层结构上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导热系数大的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同时,石墨烯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含有边界基团和平面缺陷。这使得石墨烯表面能够官能化,从而负载上金团簇。
目前也有很多工作探究了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Song等人(Song et 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7,5(1):230)用谷胱甘肽作为金团簇的配体,通过原位水热还原法金团簇负载到石墨烯片层上。这样制备获得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小且均一。水热还原法作为一种温和缓慢的方法,其能够制备出粒径均一的纳米材料,但是由于其所需条件较为严苛,且晶体生长过程及原理无法监控,导致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而对于金团簇的合成,Brust等人(Mathias Brust et al,Journalof the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Communications,1994,7:801)采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制备获得了粒径均一的金团簇。Yu等人(Yu et 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8,335(1):176)采用Brust法制备出粒径分布均一的金团簇,然后用EDC-NHS将金团簇与石墨烯相连。该方法属于非原位法,制备步骤较为繁琐。
另外,金团簇由于其尺寸与电子的费米波长相当,因此其具有离散的电子态和类似分子的结构特性,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其在催化领域具有极高的潜力。但是其比表面积大,在溶液体系中极其容易发生自发聚集,尽管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配体修饰技术对其进行稳定。且在催化过程中,由于催化活性位点位于金原子表面,这能够加速其聚集,从而降低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因此研发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染料降解催化剂成为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硼氢化钠(NaBH4)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brust法原位制备粒径分布小且均一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
石墨烯预处理:
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对石墨烯上的羧基进行活化;
石墨烯负载金团簇:
采用N-异丁酰-L-半胱氨酸和三(2-羧乙基)膦对氯金酸进行还原反应,充分反应后加入活化羧基后的石墨烯继续反应,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提纯即得本发明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
优选的,石墨烯预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分散剂配制石墨烯水性浆料,然后将石墨烯水性浆料溶于甲醇中,再称取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加入其中,共同超声分散,然后低温保存。由于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因此采用分散剂,获得在水中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石墨烯材料,便于后续合成以及应用。其中,分散剂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
进一步优选的,石墨烯水性浆料中石墨烯含量为1-1.5wt%。
进一步优选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的具体步骤为:称取N-异丁酰-L-半胱氨酸和三(2-羧乙基)膦溶于甲醇中,再向其中加入氯金酸溶液、乙酸,于低温常压下搅拌反应,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继续于低温常压下反应,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硼氢化钠溶液,于低温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沉降、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即为本发明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
进一步优选的,N-异丁酰-L-半胱氨酸和三(2-羧乙基)膦的质量比为19:1。
进一步优选的,氯金酸和N-异丁酰-L-半胱氨酸的摩尔比为1:(2-4)。
进一步优选的,氯金酸和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0-30)。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偶氮染料中的应用。
优选的,偶氮染料包括刚果红、直接深棕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有:
现有的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的技术主要分为两类:非原位和原位水热还原法制备。非原位法主要思路是先制备出金团簇,然后通过例如EDC-NHS方法将金团簇连接到石墨烯片层上,从而获得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需要两步进行合成,较为麻烦。且金团簇位阻较大,在连接到石墨烯片层上时较为困难。原位水热还原法主要思路为:先将配体通过化学键的方法连接到石墨烯片层上,然后加入氯金酸作为金源,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水热还原获得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虽然较为温和,但过程能耗太大,耗时太长。本发明采用原位硼氢化钠还原法,能够快速的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思路为:先将配体与氯金酸共混,通过配体上的巯基将三价金还原为一价金络合物(Au-SR)。然后向该混合体系中加入活化羧基后的石墨烯片层,使Au-SR通过配体与石墨烯间的化学键作用将金连接到石墨烯片层上。受到brust法的启发,最后加入硼氢化钠快速将一价金络合物还原成金团簇,从而制备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选用的是将一价金络合物与石墨烯连接形成酰胺键,相比非原位法可以避免金团簇位阻过大的弊端,相比预先将配体连接到石墨烯上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氯金酸与配体的有效碰撞,提高反应效率。硼氢化钠还原比水热法操作简便、工艺简单,获得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小且均一。
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对偶氮染料的催化降解具有高效性,且多次催化不会使该材料催化降解能力下降,具有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STEM图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硫的EDS mapping。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金的EDS mapping。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金和硫的EDS mapping。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大标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小标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分布统计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全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金的细分谱图。
图10为本发明实验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刚果红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图。
图11为本发明实验例1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刚果红的循环性能图。
图12为本发明实验例2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直接深棕M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图。
图13为本发明实验例2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直接深棕M的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仅作举例而已。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或测试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商业途径获得,或以常规方法制备。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石墨烯预处理:
将0.3-0.7mL的石墨烯水性浆料(1wt%)溶于1mL甲醇中,再称取10mg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和10mg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加入其中,共同超声分散10分钟,然后置于0℃备用。本步骤中EDC用来活化石墨烯片层上的羧基,但是经过EDC活化后的羧基容易水解,加入NHS形成稳定的活泼酯中间体,稳定羧基不被水解,与配体中的亚氨基反应生成C-N键。
步骤二、石墨烯负载金团簇:
称取50.35mgN-异丁酰-L-半胱氨酸(NIBC)和2.65mg三(2-羧乙基)膦(TCEP)溶于1mL甲醇中,再向其中加入0.62mL氯金酸溶液(2%,溶于甲醇)、2.31mL甲醇、0.57mL乙酸,于0℃常压下搅拌反应0.5h。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继续于0℃常压下反应0.5h。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2mL乙醇分散硼氢化钠溶液(71mg),于0℃常压下搅拌0.5h。反应结束后,加入丙酮作为沉降剂,在5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弃置上清液,加10mL水溶解沉淀,转移至截留分子量为50kDa的透析袋中透析2天,再使用冻干机冻干得到固体粉末样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0.3-0.7mL的石墨烯水性浆料(1.5wt%)溶于1mL甲醇中,再称取10mg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和10mg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加入其中,共同超声分散10分钟,然后置于0℃备用。
步骤二、石墨烯负载金团簇:
称取50.35mgN-异丁酰-L-半胱氨酸(NIBC)和2.65mg三(2-羧乙基)膦(TCEP)溶于1mL甲醇中,再向其中加入0.93mL氯金酸溶液(2%,溶于甲醇)、2.31mL甲醇、0.57mL乙酸,于0℃常压下搅拌反应0.5h。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继续于0℃常压下反应0.5h。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3mL乙醇分散硼氢化钠溶液(106.5mg),于0℃常压下搅拌0.5h。反应结束后,加入丙酮作为沉降剂,在5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弃置上清液,加10mL水溶解沉淀,转移至截留分子量为50kDa的透析袋中透析2天,再使用冻干机冻干得到固体粉末样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0.3-0.7mL的石墨烯水性浆料(1.5wt%)溶于1mL甲醇中,再称取10mg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和10mg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加入其中,共同超声分散10分钟,然后置于0℃备用。
步骤二、石墨烯负载金团簇:
称取50.35mgN-异丁酰-L-半胱氨酸(NIBC)和2.65mg三(2-羧乙基)膦(TCEP)溶于1mL甲醇中,再向其中加入1.24mL氯金酸溶液(2%,溶于甲醇)、2.31mL甲醇、0.57mL乙酸,于0℃常压下搅拌反应0.5h。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继续于0℃常压下反应0.5h。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4mL乙醇分散硼氢化钠溶液(142mg),于0℃常压下搅拌0.5h。反应结束后,加入丙酮作为沉降剂,在5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弃置上清液,加10mL水溶解沉淀,转移至截留分子量为50kDa的透析袋中透析2天,再使用冻干机冻干得到固体粉末样品。
本发明以实施例1制得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为例,对其合成结果表征进行说明:
如图1是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STEM图像。此图像证明金团簇在石墨烯片层上均匀分布。
如图2是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硫的EDS mapping图像。此图像表明图1中的硫元素的分布情况。
如图3是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金的EDS mapping图像。此图像表明图1中的金元素的分布情况。
如图4是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和金的EDS mapping图像。此图像表明金和硫位置相近,且基本位于图1中高衬度的地方。
图5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大标尺TEM图。该图证明石墨烯片层上高衬度的金团簇均匀分布,在亚微米尺度没有发生大量聚集现象。
图6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小标尺TEM图。该图同样证明石墨烯片层上高衬度的金团簇均匀分布,在纳米尺度没有发生聚集现象,且金团簇的粒径均一。
图7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分布统计图。该图是通过选取图5图6中200个金团簇进行粒径统计分析。分析发现金团簇的粒径在1.6nm左右,符合高斯分布。
图8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XPS全谱图。该图证明了该材料中含有C、N、O、S、Au元素。
图9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XPS Au 4f细分谱。将该谱图进行分峰发现,该材料同时含有0价和1价金,符合金团簇的结构,表明图1-6中的电子显微镜图像中高衬度的为金团簇。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成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均已成功合成,本发明不做赘述。
实验例1
本实验例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对其在刚果红中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1)催化刚果红降解实验:配制0.1mmol/L的刚果红水溶液、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以及0.1mg/mL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水溶液。将2mL刚果红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和0.02mL石墨烯负载金团簇溶液混合均匀,每隔1分钟测一次其紫外数据(测试波长范围为300-600nm)。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吸收的吸光度和该物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吸光度代替浓度。刚果红的特征吸收波长为503nm,根据公式“转化率(%)=(A-A0)/A0”(A为当前吸光度,A0为初始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2)刚果红循环催化实验:采用逐级加液法测试刚果红的循环性能,首先将2mL刚果红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和0.02mL石墨烯负载金团簇溶液混合均匀,记录催化至转化率大于90%所需时间。向催化剩余溶液中补充2mL刚果红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记录催化至转化率大于90%所需时间。再向催化剩余溶液中补充2mL刚果红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记录催化至转化率大于90%所需时间。此方法的原理为:第一次降解结束后再补充反应底物和还原剂,相当于同时将反应底物、还原剂和催化剂稀释一倍,因此理论上降解所需时间应当一致。
图10是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降解刚果红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发现,转化率达到95%所需时间为13分钟左右,可知该材料的对偶氮染料的催化降解具有高效性。图11所示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降解刚果红的循环稳定性。据图可以发现,3次催化不会使该材料催化降解能力下降。
实验例2
本实验例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对其在直接深棕M中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1)直接深棕M降解实验:配制0.3mmol/L的直接深棕M水溶液、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以及0.1mg/mL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水溶液。将2mL直接深棕M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和0.02mL石墨烯负载金团簇溶液混合均匀,每隔1分钟测一次其紫外数据(测试波长范围为200-750nm)。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吸收的吸光度和该物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吸光度代替浓度。直接深棕M的特征吸收波长为513nm,根据公式“转化率(%)=(A-A0)/A0”(A为当前吸光度,A0为初始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2)直接深棕M循环催化实验:采用逐级加液法测试直接深棕M的循环性能,首先将2mL直接深棕M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和0.02mL石墨烯负载金团簇溶液混合均匀,记录催化至转化率大于90%所需时间。向催化剩余溶液中补充2mL直接深棕M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记录催化至转化率大于90%所需时间。再向催化剩余溶液中补充2mL直接深棕M溶液与0.2mL硼氢化钠溶液,记录催化至转化率大于90%所需时间。
图12是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降解直接深棕M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发现,转化率达到95%所需时间为13分钟左右,可知该材料的对偶氮染料的催化降解具有高效性。图13所示为石墨烯负载金团簇催化降解直接深棕M的循环稳定性。据图可以发现,3次催化不会使该材料催化降解能力下降。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说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催化降解偶氮染料,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降解效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本发明不做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石墨烯预处理:
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对石墨烯上的羧基进行活化;
石墨烯负载金团簇:
采用N-异丁酰-L-半胱氨酸和三(2-羧乙基)膦对氯金酸进行还原反应,充分反应后加入活化羧基后的石墨烯继续反应,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提纯即得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烯预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分散剂配制石墨烯水性浆料,然后将石墨烯水性浆料溶于甲醇中,再称取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加入其中,共同超声分散,然后低温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烯水性浆料中石墨烯含量为1-1.5w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的具体步骤为:称取N-异丁酰-L-半胱氨酸和三(2-羧乙基)膦溶于甲醇中,再向其中加入氯金酸溶液、乙酸,于低温常压下搅拌反应,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继续于低温常压下反应,充分反应后,向上述溶液体系中加入硼氢化钠溶液,于低温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沉降、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即得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异丁酰-L-半胱氨酸和三(2-羧乙基)膦的质量比为19: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金酸和N-异丁酰-L-半胱氨酸的摩尔比为1:(2-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金酸和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0-3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偶氮染料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偶氮染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偶氮染料包括刚果红、直接深棕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90903.1A CN115121244B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90903.1A CN115121244B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1244A CN115121244A (zh) | 2022-09-30 |
CN115121244B true CN115121244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337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90903.1A Active CN115121244B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21244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4560A (zh) * | 2016-08-05 | 2018-02-13 | 深圳深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含金团簇的物质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兹海默病药物中的应用 |
CN108117130A (zh) * | 2017-12-25 | 2018-06-05 | 李雪琴 | 一种金基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 |
WO2018106128A1 (en) * | 2016-12-09 | 2018-06-14 | Manufacturing Systems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ed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modification |
CN108404989A (zh) * | 2018-04-28 | 2018-08-17 | 东华大学 | 一种金团簇/石墨烯复合催化膜的制备方法 |
CN111250081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配体保护和原位负载贵金属纳米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112337466A (zh) * | 2020-11-27 | 2021-02-09 | 辽宁大学 | 一种纳米碳负载团簇态铜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371136A (zh) * | 2021-12-17 | 2022-04-19 | 江苏大学 | 一种金纳米团簇-多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22
- 2022-06-17 CN CN202210690903.1A patent/CN1151212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4560A (zh) * | 2016-08-05 | 2018-02-13 | 深圳深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含金团簇的物质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兹海默病药物中的应用 |
WO2018106128A1 (en) * | 2016-12-09 | 2018-06-14 | Manufacturing Systems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ed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modification |
CN108117130A (zh) * | 2017-12-25 | 2018-06-05 | 李雪琴 | 一种金基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 |
CN108404989A (zh) * | 2018-04-28 | 2018-08-17 | 东华大学 | 一种金团簇/石墨烯复合催化膜的制备方法 |
CN111250081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配体保护和原位负载贵金属纳米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112337466A (zh) * | 2020-11-27 | 2021-02-09 | 辽宁大学 | 一种纳米碳负载团簇态铜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371136A (zh) * | 2021-12-17 | 2022-04-19 | 江苏大学 | 一种金纳米团簇-多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1244A (zh) | 2022-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un et al. | Aqueous stable Pd nanoparticles/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nanocomposite: An efficient nanoenzyme for colorimetric detection and multicolor imaging of cancer cells | |
CN111729675B (zh) | ZIF-67衍生的Co3S4与ZnIn2S4形成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1185235B (zh) | 一种金纳米颗粒/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应用 | |
CN110256684A (zh) | 一类四吡啶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599794B (zh) |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623855A (zh) | 一种化学还原剂还原制备氮化碳/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
CN106563484B (zh) | 一种介孔型中空掺氮碳包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665735A (zh) | 一步制备掺氮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溶剂热方法 | |
CN108236932B (zh) | 一种超顺磁-等离子体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19479A (zh) | 通过温敏性大分子单体两步法制备纳米金的方法 | |
CN115121244B (zh) | 硼氢化钠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负载金团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 |
CN108855217A (zh) | 一种铜基金属有机骨架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6001598A (zh) | 一种水滑石层间合成片状金纳米粒子的方法 | |
CN106040307A (zh) | 一步水热法合成Fe3O4(PAA)@C‑Au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 | |
CN112007637A (zh) | 一种双金属合金-埃洛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735292A (zh) | 一种淀粉/银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 |
CN103128305B (zh) | 一种制备Ag/Co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 |
CN108187739B (zh) | 一种葡萄干面包式金-二氧化硅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11905730B (zh) | 一种0d/1d/2d复合镁铝双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Ma et al. | Mussel-inspired chemistry for one-step synthesis of N-doped carbon–gold composites with morphology tailoring an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 |
CN107639235B (zh) | 一种金铜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5638729A (zh) | 一种中空结构球状银/氯化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35816A (zh) | 一种CdXZn1-XS 纳米线复合光催化剂与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3460995A (zh) | 一种碳点和纳米氧化锌同时制备的方法 | |
CN104876266A (zh) | 一种硫化铋/蛋白质复合纳米球的水相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